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81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通用15篇)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

國小生早晨要不要吃早餐是廣大家長關心的一個社會問題。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吃早餐情況,我對經二路國小一至六年級同學吃早餐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查經過

記者:“甲同學,請問你吃早餐了嗎?”

經過調查研究,肯德基有132個座位,青少年約佔70%,兒童約佔15%,剩餘5%是陪同來的家長們,大部分家長對這裏的食品感興趣,主要陪孩子,;有少一部分家長願意在這吃。

甲同學:“沒有。”

記者:“是不想吃嗎?” 甲同學:“不是。是因為早晨時間太緊,家長來不及做。”

記者:“乙同學,請問你早餐吃什麼?”

乙同學:“牛奶和煎雞蛋。”

記者:“經常這樣嗎?”

乙同學:“不是。大多數時間是吃媽媽平時給我準備的好吃的(零食)。”

在是否有偏食的習慣中,有偏食習慣的百分含量仍然很大,高達55.7%,超過半數。這種現象是極不應該的,作為當代的國小生不應該存在着這種習慣。而主要偏於豬肉和水果類,這樣單一的偏方,極易引起營養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的發生,從而使我們自身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一味地偏向豬肉類,就會使脂肪過剩,從而發胖,對自身的維生素得到不補充,而維生素對各種礦物質的吸收有着促進的作用,這是不可取的。

調查報告,是行為主體對特定對象在認真深入瞭解考察的基礎上,經過準確的歸納整理,科學的分析研究,進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由此形成的彙報性事務文書。下面有整理的關於國小生四年級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

丙同學:“我經常在地攤買吃的。”

在兼職次數調查這道題上,只有133個同學填答,33個同學沒有填答。從調查結果看,做兼職次數最多的同學多達10次,而平均兼職的次數是2.33,絕大多數同學僅做過一次兼職。

二、基本情況

我調查的是街道的環境。街道上白色污染最嚴重。花花綠綠的包裝紙,滿街都是。還有許多人在發傳單,有的人不需要也把傳單,有的人不需要也把傳單接去有馬上隨手一扔,地上全是傳單。 調查完了街道我又去去調查小區。 小區的大門前有垃圾桶。為什麼地上有零零碎碎的小垃圾呢?因為有許多人不愛護環境。就不願意走到垃圾桶旁去扔。有些人總是在也深人靜,車流量減少,行人稀疏的時候從窗户裏邊將垃圾扔出去了。尤其是在下雨天,掃路的叔叔阿姨們不好掃地,時不時要彎腰去撿。 我要為環保去分力。我能做到的是:別人再發傳單是要給你一份,你不要,説一聲我我不要。不從窗户裏扔垃圾。

我調查的是街道的環境。街道上白色污染最嚴重。花花綠綠的包裝紙,滿街都是。還有許多人在發傳單,有的人不需要也把傳單,有的人不需要也把傳單接去有馬上隨手一扔,地上全是傳單。

大學都要求大學生需要在假期內完成一定時間的實踐活動,這樣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的接觸和進入社會,然後將自己的學習能力轉變為動手能力。下面有整理的關於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樣本,歡迎閲讀!

本次調查共涉及經二路國小一至六年級共200名男女同學,其中:男同學110名,女同學90名;高年級100人,低年級100人。從調查的情況看,低年級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人數的75%,這與他們年齡小,父母和長輩關心程度高有關;高年級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人數的60%,佔比略低於低年級同學,這與家長不能堅持做早餐或者學生自己不想或不願吃早餐有關;男同學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男同學總數的45%,女同學吃早餐的人數佔到被調查女同學總數的65%。

學生創業在融資渠道更傾向於向親戚、朋友、同學等人籌借,金融投資部門也是在重點考慮之內,但前者最為重要,為32.5%,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説目前社會還是一個“熟人社會”,私人關係非常重要,還沒有形成一個制度化的融資渠道。

據初步統計,截止20xx年底,遠安縣共有小微企業198家,佔全部工業企業的75%;小微企業職工人數5878人,佔全部工業企業職工人數的22.4%;完成銷售收入66260萬元,佔全部工業企業的2.8%;實現税金佔全部工業企業的6%左右。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2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和福建省關工委的要求,廈門市關工委和廈門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聯合組織力量,於今年5-6月間對本市中國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和系統的調查。在八所中國小(高中二所,國中三所,公立國小二所,民辦國小一所),隨機抽選939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同時分別召開各種類型座談會十幾場,聽取各方意見。

一、調查結果綜合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內容和答案,我們把它綜合歸納為三個方面十六觀。

(一)政治方面

1、愛國觀。“作為中國人您感到”:“自豪”86.1%,“自豪感不多”10.2%,“沒有什麼自豪”3.5%,不表態0.2%;“當祖國受到外敵入侵時,你已達到服兵役年齡,對報名服役的態度”:“主動報名”61.2%,“萬不得己才報名”12.4%,“不一定報名”9.8%,不表態16.6%。反映出,愛國感與衞國行兩者存在一定差距,愛國感強於衞國行。

2、信仰觀。“對信仰的認識”:認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慰藉,不能沒有”60.9%,“沒有必要信仰”21.5%,“信仰不會帶來實惠”13.4%,不表態4.2%。反映出,堅定信仰與無需信仰之比是6.1:3.9。

3、對上政治課。認為“在學校上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對提高道德水準”:“有很大幫助”65.3%,“有點幫助”19.5%,“沒有什麼幫助”9.4%,“説不清楚”4.2%,不表態1.6%。反映出,對學習政治課持不同程度的肯定與不同程度的否定之比是8.5:1.5,説明政治課的作用是大的。但如果把“有點幫助”即幫助不很大和“沒有什麼幫助”與“説不清有什麼幫助”合計則約”三分之一,不可小視。

(二)思想方面

4、世界觀。

“對於有人説‘世界上有鬼神’,您是”:“根本不信”55.2%,“不大相信”21.8%

“在黑暗中單獨一人時有些怕鬼”19.5%,“非常相信”3.5%;

“您遇到困難或想期末考出好成績時通常會”:“依靠自己努力爭取實現目標”95.1%,“到寺廟燒香拜佛”2.9%,“到教堂求上帝保佑”1.3%,“找算命先生”0.1%,不表態0.6%。

反映出,是否信鬼神的知與行兩者不相稱,不信鬼神的行為明顯超過認知。

5、人生觀。

“您認為在人一生中什麼東西最重要”:“健康”21.1%,“知識”20.5%,“友誼”20.8%,“金錢”8.9%,“理想信念”7.3%,“事業”6.3%,“名譽”6.3%,“愛情”4.9%,“社會地位”2.8%,“權力”1.1%;

“您長大最想幹什麼”:“科技人員”15.8%,“醫生”14.8%,“教師”12.7%,“公務員”11.3%,“私營企業主”11.1%,“軍人”10.6%,“農民”2%,“工人”1.7%,其他20%,“服務員”和“新聞工作者”為零;

“您崇拜的對象是”:“明星”26.7%,“父母”19%,“英雄模範”18.1%,“專家教授”11.1%,“政治領袖”10.2%,“老師”7%,不表態7.9%;

“您的學習目的是”: “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46%,“將來有個好職業、高收入、過舒適生活”30%,“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困難處境”9%,“説不清楚”14.4%,不表態0.6%;

“您的生活學習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家長”19.6%,“同學”和“朋友”17.9%,“教師”17.6%,“書籍”10.8%,“電影電視”10.1%,“互聯網”8.3%,“明星”5.6%,“英模人物”2.9%,“共青團少先隊”2.9%,其他2.1 %,不表態2.2.%;

“您從老師那裏除學到知識外還學到”:“做人處事方法”55.3%,“良好品德”18.6%,“學習方法”10.4%,“其他”14.1%,不表態1.6%。

反映出,綜合多方面顯示人生觀的多樣性和不一致性;

總趨勢,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最基本的理想信念、事業極大少於其他;

長大想幹的職業基本上是以待遇高低而順序;

崇拜對象是分散而缺乏突出者;

學習目的為個人利益等略超過為國家社會利益;

生活學習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基本分散而缺乏突出者,但團隊影響力極低很值得深思,從老師除學到知識外還學到的東西是其做人處事方法略多於其他(包括其中之一良好品德)。

總之,人生觀價值取向雖還未基本定型,但存在的問題甚為嚴峻。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上網已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在學生中形成了一股熱潮,然而,網絡也給少年兒童帶來了許多危害。網絡對國小生的利弊到底如何呢?為此,我特地做了一個國小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我校四——六年級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和採訪詢問。

三、調查結果

調查中26%的人從不上網,上網學生中72%是男生,28%是女生。男生上網65%都是在家上網,35%的人在網吧上網,而且有上通宵的現象。男生上網一般是玩遊戲聊天,偶爾上網學習查資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網,一般都是在網上聊天,查資料,偶爾玩遊戲。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

1、對於上網,學生隨着年級的升高,基本上都會上網,熟練上網的比率也越來越高,且男生多於女生。

2、在網絡中迷戀的、家庭氛圍過於壓抑的那些學生大多選擇去網吧上網。

3、學生上網時間,一般選擇在雙休日、放學回家時,平均每星期上網時間為2~3小時,做到有節制與適度;但有15%的學生痴迷於網絡之中,難以自拔,每星期上網時間至少7小時,幾乎是天天想去。

4、國小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玩遊戲、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學習或查資料。

5、上網的經濟來源。65%是來自於父母給的零用錢或壓歲錢,2.5%的是向同學借的,還有32.5%,都是靠給別的同學抄作業,甚至向別人勒索。

6、對於孩子上網,家長持支持、理解態度的不多,僅僅為20.6%,大多家長是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

四、網絡對國小生的積極影響

(1)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2)可以促進國小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閲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3)由於網絡的虛擬性,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説的話説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4)增強了學生學習微機的興趣,提高了微機學習成績:打字速度快,經常玩遊戲的同學反應速度快,思維敏捷

五、網絡的弊端

1 影響學生的學業。國小生上網大多是為了打遊戲聊天和點歌等,這些娛樂方式對國小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有的上網時間過長(有的甚至通宵達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課無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課時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有的為了上網甚至曠課、逃學……諸如此類的現象日益增多,浪費了大好的時光,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影響了學生的大好前途。 2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目前,大多數國小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本來就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沉迷於網絡遊戲,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願望,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症“,處於亞健康狀態或直接導致心理障礙。有的學生上網時間太長,容易引發很多疾病。

3、加重家庭經濟負擔。上網需要一定的費用,一般每小時2元左右。學生偶爾上網,經濟上尚能承受得起,但長時間上網或上網次數過多,就需要較多的支出,就會加重家庭的負擔。有的學生上網費用在百元以上,家長苦不堪言。

六、分析

由調查可以看出

1. 國小生上網主要還是處於好奇心和愛玩。

2. 國小生由於上網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了學習;二是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七、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從學校方面出發

1、加強思想教育 網絡帶給了少年兒童巨大而無行的積極因素,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嚴重的消極影響。國小生由於年齡小,辨別能力差,自制力、意志力都有待於進一步增強。作為教育者,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進行意志力、控制力、責任心的培養,加強自律與他律,使他們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別能力。

2、以愛感染學生,學校是塑造學生人格的場所,無論孩子在家庭中有多麼特殊,在學校裏他們都是平等的,一視同仁的。對於弱勢羣體特別是離異家庭的孩子,

教師首先應瞭解他們的現狀,擬定教育方案,加強愛的教育,發揮班集體

的作用,在生活、學習、同學交往上給他們多加關心和照顧。

3、豐富課外活動。現在的國小生,除了教室、廁所、食堂,就是家庭,根本沒有活動的空間,就連雙休日,也不例外,他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因此,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同學校達成一致意見:拓展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減輕學業負擔,學校的電腦房每星期六對學生開放,

有專門老師指導,讓學生查查資料,交流體會;另外,學校還應組織許多興趣小組,如學生們喜歡的繪畫、書法、彈琴、舞蹈、手工製作等,儘量把學生的課外生活豐富多彩起來,用健康有益的活動來抗擊不良信息的侵襲,少受網吧的引誘,促進身心健康。

(二)從家庭方面出發

1、正確對待網絡。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對於網絡存在着兩種不同的態度:要麼放任不管,要麼嚴加管制,見網色變,其實這兩種態度都很極端,很偏面,不易於正確引導孩子上網。作為一個網絡時代的家長,要以全新的觀念面對網絡,以積極的態度引導孩子,既要看到網絡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在鼓勵、支持孩子上網的同時,也要監督、控制孩子上網的內容和時間,因為孩子的鑑別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兒童沉溺於網絡遊戲而不能自拔,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安全上網規則: ①善於在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②要誠實友好地和他人交流,不侮辱別人。 ③要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不隨意相信網友。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浸在虛擬的遊戲時空。 ⑤要控制上網時間,有一定的自制力。 ⑥不輕易告訴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與家庭住址。

2、做孩子的傾聽者、引導者。當今社會,處處充滿了競爭,家長、老師都把自己的成功種植在學生身上,希望通過孩子的出息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小小年紀的學生,揹負着重壓,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要求孩子,他們有着很大的不滿與反抗,他們渴望與人交流、與人傾訴、被人理解、得到真正的關心(包括身體上的與心理上的)。為了正確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家長不管多忙,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瞭解孩子,做孩子的傾聽者、引導者,與孩子建立一種朋友的關係,家長絕不要老以一種我是家長,你必須服從的態度來教育孩子。另外,家長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

3、掌握網絡技術。作為家長,對互聯網不應是拒絕而是瞭解,應從提高自身水

平入手,從而進一步引導孩子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從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有47%的家長根本不懂網絡的有關知識,只有16%的家長比較熟悉。好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省吃儉用買了電腦,卻發現孩子玩遊戲入迷,好不痛心。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最好的辦法是家長首先要熟悉網絡,幫助孩子安全使用網絡,這也有助於改變自己的消極形象,消除與孩子的代溝。作為家長,只有熟悉網絡知識,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上網,一起探討網絡問題,這樣,既可以瞭解孩子,又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三)社會應提供良好的環境。 社會——少年兒童生活的大環境,應該以育人為主,培養健康一代為主,應多提供給他們學習、活動的場所,如青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等。可令人擔憂的是現在青少年活動場所越來越少,街頭網吧卻一家連一家,網吧事件牽動着許多人的心。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吧的臨管力度,一經發現非法的網吧,就要堅決清除。

(四)統一認識,加強管理對於少年兒童上網問題,家庭、學校、社會

首先要統一觀點,加強管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家長、教師、網吧老闆等應統一認識,既要支持、鼓勵少年兒童上網,又要承擔監督管理的責任、引導疏通的義務,將他們的興趣引導到對更多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來,讓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摸索互聯網上其它異彩紛呈的內容,而不僅僅是遊戲和聊天。

其實,只要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國小生上網,相信不久以後,網絡必將成為國小生學習生活的一個必要工具。

調查報告的格式基本符合要求,格式也相對正確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4

調查背景: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因大氣污染霧霾情況十分嚴重,pm2.5指數上升非常快,尤其是我們居住的城市—濟南,霧霾情況更加嚴重。不得不説,在霧霾鎖城的當下,不少地方政府或部門的反應是遲滯的、消極的,但也有人對此十分重視。我們作為濟南的國小生,應該盡力保護環境,“毒霧”當前,誰也無幸可免。

調查目的:呼籲大家保護環境,儘自己努力對當前霧霾情況進行控制。

調查時間:20xx年2月16日到19日

調查人員:孟子琪

準備:紙、筆、照相機。

調查結果: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空氣質量為中度或重度污染。受霧霾天氣影響,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境內局部路段通行受阻。霧霾在春節鞭炮聲聲中,再次抬頭———17日,河北、山東、長江三角洲等地現灰霾天氣。濟南已連續2天,身處“霾區”。

濟南霾析

“毒物”成分尚待檢測PM2.5是禍首

今年1月,濟南的持續霧霾天數達19次,強濃霧及刺鼻霾天讓市民印象深刻。當霧霾成為濟南常客,是否也像“京霾”一樣,有大量有毒的有機化合物?濟南現已展開霧霾成分相關研究,至於霧霾中是否含危險有機物,尚沒有研究成果支持。

儘管濟南霧霾中的“毒物”成分尚無明細,但經過證實的是,PM2.5(細顆粒物)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介紹,中科院的研究中提到危險含氮有機化合物,容易被市民誤解為氮氧化物,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監測情況來看,濟南首要污染物是PM2.5,氮氧化物超標並不明顯。PM2.5是造成灰霾天氣的‘罪魁禍首’,這種可進入人體肺部的顆粒物上往往附着有毒物質,比如含氮有機化合物。”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17日介紹説,2月9日至15日,受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下降。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74個城市中:PM2.5平均超標率為42.7%,最大日均值為426μg/m3,最大超標倍數為4.7。

結論和建議:看了這些結果,我們大家是否都嚇了一跳呢?最後的結論霧霾的罪魁禍首就是pm2.5。大家也都看到一段文字,春節煙花爆竹影響着空氣,74個城市中:PM2.5平均超標率為42.7%。我建議大家春節少放鞭炮,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對此儘量多采取措施,使我們人人受益。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5

一、調查的背景

零花錢對於現在的國小生來説,在生活中已經必不可少了。縱觀我們同學的零花錢,多則幾十、幾百元,少則幾元、幾角錢。有的心理學家曾經這樣指出:零花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我們疑惑,為什麼零花錢會決定學生的地位?同學們這些零花錢到底花在了什麼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正確使用自己的零花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決定就關於零花錢的使用情況進行實際調查,用事實引導、教育小夥伴們平時改掉不良消費習慣,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

1、調查家長的月收入及其主要來源,並做初步統計。

2、學會設計調查表,在實踐調查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資料及調查、採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從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養成自主、合作、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三、調查的實施

本項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活動總結階段。

(一)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

1、分組:

按照原來的學習小組把全班30名學生分成4個小組(學習小組的分法既考慮到了優生與中差生的搭配,同時也考慮到了家庭住址儘可能鄰近的問題,以便在課餘時間開展活動。)

2、組內確定活動主題。

經過同學們的商議,圍繞大主題“零用錢的調查。”各個小組分別確定了本組所要研究的小課題:

組1:放學後同學們在各小攤點購買食品和玩具情況的調查;

組2:本班同學一個月來所花零用錢的數量的調查;

組3:本組學生一個月中所花零用錢的數量及去向的調查;

組4:調查父母一個月的工資收入情況及家庭一個月的開支情況;

3、組內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4個活動小組不僅進行了分工,同時商議出了活動方案,例如1組中的活動時間(定於放學後),活動地點(校門口旁邊的零食店),活動方法(調查、採訪)等,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攤主不願接受採訪等情況作了假設,並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選擇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法,努力使活動得以順利地開展。

(二)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

1、設計調查問卷或相關表格

根據本組的活動目的,分別設計較為合理的調查問卷或有關表格,以便活動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瞭解同學們使用零花錢的情況,同時便於活動後系統地、科學地進行統計分析。

2、分組調查,收集相關數據

根據各組預定時間到相應地點進行調查,收集有關資料完成表格和問卷。

3、數據整理

各小組在調查、收集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並從中發現問 題,得出結論,同時,採用多種方式準備彙報交流。

4、彙報交流調查情況

在全班交流活動中,每個組都把自己調查到的資料一一進行了彙報。一個個真實的鏡頭、一串串具體的數據,使同學們真切地認識到了零用錢使用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如組2的隊員們,對本班30名同學一個月的零用錢的數量進行了統計:一個月中所花零用錢最多的同學竟花了250元,全班30人共花了905元,平均每人每月大約花30元。彙報至此,我告訴學生:“我校學生數為1000多人……”還沒等我説完,他們就紛紛計算開了,結果發現,按上面人均30元計算,我校學生每月所花零用錢為3—4萬元左右。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組3的隊員們,聽了組2的彙報後,他們迫不及待地擺出了自己所調查到的數據。他們組內的7名成員,一個月所花零用錢情況如下:75%的零用錢用於購買食品上(主要為放學後的點心);14%用於購買玩具(多數為男生);8%用於購買學習用品(多為橡皮、鉛筆等);生活用品一欄的開支寥寥無幾,其它部分主要用於摸獎等等。

四、對國小生零花錢使用情況調查的分析:

整個調查結果令我們擔憂:

首先是對我們父母的擔憂:

①太寵愛自己的孩子,每天給的零花錢太多。

②不能教育孩子們妥善使用零花錢,無原則地允許孩子多吃零食,亂買玩具。

③不能以身作則地早起牀、勤家務、為孩子燒早飯,只為圖清靜讓孩子在外面買早飯吃。

其次是對我們自己的擔憂:

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勞動不知掙錢難。零花錢給多少用多少,甚至不留到第二天。②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錢,不必要的零食、無意義的玩具都由着自己性子亂買。

③沒有存錢觀念,不知道每天可以節約一部分積少成多。

五、建議和對策:

可以想象,如果任由自己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我們用錢的慾望會越來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錢會永無止境,並且從小養成了不節制、亂花錢的習慣,長大了父母再有錢也不夠孩子用,何況父母的年紀會大、我們還得學會自食其力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改變自己呢?

1、控制零花錢的數目。即使家裏有很多錢也不能多要,明確零花錢也應該用在刀口上,如買學習用品、乘車,或在肚子餓、口渴時買些充飢解渴的食物等。

2、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開銷計劃: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錢?分別用來幹什麼?等等。這樣可讓孩子及早養成計劃用錢的習慣。當然父母有時還得“旁敲側擊”地“調查”孩子的錢是否如他自己計劃的那樣去用了,避免孩子為多領零花錢而撒謊。

3、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艱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鼓勵孩子進行勞動實踐,如下幫媽媽當一天家、幫親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帶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會自己找活幹試着去掙錢等等,孩子自然會領悟到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道理,用零花錢時當然就會多想一想了。

4、鼓勵孩子多存錢。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銀行户口,家長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把平時節省下來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銀行,積少成多。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家庭小銀行”,或者在銀行為孩子專設一個活期存摺,讓孩子自己嘗試有了錢存“銀行”、有必要開支向“銀行”提取的理財滋味,加強理財意識。

5、我們要明白錢不是萬能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錯誤的説法。知識、能力、氣質、性格等好多東西就是用錢買不到的,而一個人再有錢也買不完世上所有的東西。只有勞動、知識、經驗、能力等才是每個人不可少的財富,擁有了這些才能擁有幸福。

我們已經通過調查瞭解到,我們的零花錢來之不易,應該合理使用,不能鋪張浪費。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還有許多貧困地區的小朋友不能像我們一樣正常讀書、生活,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應該節約零花錢,寄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幫助他們。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6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國小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情況的調查,探究了國小生在學習態度和習慣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 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

一、調查目的

學習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成效,直接影響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根據我們平時的觀察、瞭解,目前我市國小中的一些學生分還沒有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動力。為了改變現狀,尋找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我們深入本市城鄉國小對國小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檢查學生作業本。

訪談法:師生座談會。

定量、定性分析。

(二)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1、時間:20xx年3月—5月。

2、對象與範圍:隨機確定6所國小作為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對象(八甲鎮長塘國小、實驗國小、松柏鎮新聯國小、陂面鎮中心國小、永寧鎮紅光國小和石望鎮建設國小);隨機確定6所國小作為作業情況調查的對象(石望鎮中心國小、新和國小,春城城北國小、昇平國小,八甲鎮徐屋國小,河口鎮龍門國小和圭崗鎮馬催國小);選取3所國小169名學生作為調查問卷的對象(春城一小三年級1個班64人,合水中心國小四年級1個班50人,春城崆峒國小五年級1個班55人)。

三、調查結果

(一)學習態度方面。

在調查問卷中有四道題目是關於學生學習態度的調查:

1、上課時你會積極參加各項學習活動嗎?

在169份調查問卷中,有40%的學生是積極參加的,有57%的學生表現一般,還有3%的學生不參加。

2、在課堂小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現怎樣?(A積極發表意見;B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C不參與)

3、課堂上你會認真傾聽同學回答問題或老師講解嗎?(A會;B有時會;C不會)

從以上的兩道(2、3題)問卷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認真傾聽”,但在小組交流中積極發表意見的學生為數不多。

以上的三個方面,問卷結果和我們的聽課觀察結果基本一致:學生聽課率還比較高,大部分學生聽課都比較認真,而踴躍舉手回答問題、積極發言的學生不多;主動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和被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基本上是各佔一半。以上這些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城區國小的學生比山區國小的學生表現會好一些。

在學習態度方面,通過和老師的交談還了解到:勤學好問的學生在一班中大約佔五分二,一些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刻苦精神。

調查問卷的第4道題目是:

你最喜歡哪一門學科?(A語文;B數學;C英語;D美術;E音樂;F體育;G其他)

本題目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從調查問卷和我們的訪談中瞭解到,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們最喜歡的老師任教的哪一個科。例如在調查的三個班中,其中有一個班的體育科、有一班的音樂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其次才是語文、數學科。學生之所以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是因為這個老師的課上得好,生動、有趣。

(二)學習習慣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國小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有9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練習能獨立思考完成後等候展示思維過程”(“等

待同學或老師説了再做”的學生只佔10%);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各科教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城區國小有80%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等。

但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學生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我們檢查了6所國小學生的語文、數學作業,其中有3所學校學生的作業大部分做得比較好,還有3所國小的學生作業質量普遍比較差,表現在字跡不端正,隨意塗改,不整潔,正確率不高。聽課觀察:寫字的姿勢不正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不多。

2、預習、複習習慣尚未“定型”。

調查問卷顯示,做到“經常預習、複習”的學生佔27%,“有時預習、複習”的學生佔52%,“老師佈置就會預習和複習”的學生佔21%。通過我們與老師、學生的交談,瞭解到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就充分地説明了學生能自覺對學科內容進行預習、複習的習慣尚未形成。

3、缺乏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聽課觀察:例如語文課,教師要求讀完課文後提出問題或發表自已的意見,但能主動地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的學生為數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師提問便“沉默是金”。有的課堂上表面熱鬧,有問有答,實際情況是除了幾個優秀的學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外,不少學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學或老師的答案,或是隨聲附和,自己根本動腦筋思考問題。

4、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在調查問卷的3所國小中,其中有一所是城區國小,兩所是農村國小。城區國小的學生有看課外書習慣的佔了80%,而農村國小的學生僅佔35%。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7

隨着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一次次的教育改革的課程改革,目的無疑是不斷完善教育體制,提高教育水平,而對當代的中國教育而言,實事求是地講,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朝着理想的教育目標邁進,但通往完美、理想的教育的這條路走得並不平穩,一路總有障礙崎嶇,如教育亂收費、教育公平問題、農村義務教育困難重重等問題,都在磕絆着教育完善化進程的腳步,有些問題甚至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其中中,國小階段激烈的“擇校問題”是當前社會反響最強烈的教育問題。

一、中國小階段存在擇校問題的原因

(一)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

產生“擇校問題”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但“擇校問題”的產生根源是教育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也就是説,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導致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是擇校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何謂“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呢?在瞭解“不均衡”之前,先要明確“教育的均衡”。即指一區域內的均衡發展;二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中心城鎮、農村之間的均衡發展;三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四羣體之間的均衡發展。因此,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就是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教育經費不足,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這樣教育發展不均衡是必然結果,從而導致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內,由於歷史、制度的原因,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不平衡性也很大,有些學校成為大家追逐的熱門學校,有些學校則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導致這種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一個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對地方重點學校的重視,對非重點學校的漠視,使得學校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並且忽視這種差距,對重點學校越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越導致好的學校發展得越好,不好的學校越來越不好,使得家長不得不選擇學校。

正是因為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學校才有好有壞,進一步導致本應在義務教育階段體現的教育公平性出現不公平。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擇校”的出現,導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長們希望公平,如果現實是不公平,那麼家長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現實中僅有的公平了,那“擇校”的產生便不言而喻,而“擇校費”只是限制人們都追求最好的學校的一種手段罷了。這又進一步致使教育不公平,一步步地惡性循環下去,使教育公平只剩口號,存留下的只有越演越烈的擇校現象。

(二)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劃分導致的擇校。

雖然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不應在義務教育階段分重點校與非重點校,但由於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各級政府並沒有將教育經費均勻地用於各個學校以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而是出於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發展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實行重點學校制度。至今這種現象並未得到妥善的解決,在家長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點校與非重點校。很顯然,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誰不會讓孩子重點校就讀呢?這也是產生“擇校現象”的原因之一。

(三)家長高期待值。

現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長在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時,能有更多的餘力關注孩子的教育,誰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讓孩子一路順利,念最好的國小、最好的中學、最好的高中直至最好的大學,這種心理是盲目的,是導致“擇校問題”的原因之一。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們同同學出去玩時,經常被廢氣嗆的喘不過氣,為此我們展開了一次關於空氣污染的調查。

二,調查方法

查閲有關書籍,報刊,上網尋找有關空氣污染的資料。

通過多種途徑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上網空氣污染的危害空氣污染會使人得肺癌

教科書汽車排放量汽車尾氣是城市污染之一

書籍,報刊如何治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知道了空氣污染的嚴重性,還知道汽車尾氣排放是城市空氣污染罪魁禍首之一。

少開汽車外出。

建議:多植樹造林,使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

控制污染排放量。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一個家園,為此我們應該為保護大自然獻出一份力。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課外閲讀是開闊視野,啟迪智慧的重要途徑。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想通過這次調查問卷,瞭解我校同學的課外閲讀情況,從而給同學們提出一些課外閲讀的建議,使我們正在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二、 調查對象

温州市實驗國小部分同學。

三、 調查內容

小同學課外閲讀的情況。

四、 調查方法及步驟

1.設計調查問卷

我參考了網絡上的資料,結合我校同學的實際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小同學課外閲讀調查問卷的設計(見附件)。調查問卷一共15道題目。調查內容包括了同學們課外閲讀的時間,閲讀的種類以及課外書獲得的方式等信息。

2.發放調查問卷

發出調查問卷

收回調查問卷

低年級段

46

46

中年級段

51

51

高年級段

31

31

3.統計結果

(1)你每天都閲讀課外讀物嗎?

每天閲讀

偶爾閲讀

基本不閲讀

低年級段

63%

35%

2%

中年級段

82%

18%

0%

高年級段

68%

32%

0%

(2)你每天閲讀的時間大約在

1小時以下

1-2小時

2小時以上

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算了

低年級段

43%

1%

1%

35%

中年級段

23%

53%

14%

10%

高年級段

22%

55%

13%

10%

(3)讀書的地點一般是 【可多選】

學校

家中

書店

圖書館

低年級段

54%

76%

9%

20%

中年級段

63%

96%

20%

49%

高年級段

68%

100%

13%

32%

(4)你一般選擇什麼時間閲讀課外讀物 【可多選】

做完作業後

睡覺前

午間靜校

週末或者假期

低年級段

48%

41%

46%

57%

中年級段

69%

61%

55%

55%

高年級段

58%

77%

74%

48%

(5)你經常閲讀哪些類型的書籍? 【可多選】

課外書

報紙

雜誌

電子刊物

其他

低年級段

79%

2%

2%

2%

15%

中年級段

94%

2%

4%

0%

0%

高年級段

84%

23%

16%

29%

16%

(6)你喜歡讀什麼形式的書?

全是文字的

文字圖片都有的

全是圖畫的

低年級段

15%

78%

7%

中年級段

22%

76%

2%

高年級段

39%

58%

3%

(7)你對什麼內容的讀物感興趣?

漫畫

名著

故事小説

名人傳記

科普

體育娛樂

其他

低年級段

17%

2%

42%

7%

17%

0%

15%

中年級段

14%

14%

55%

6%

10%

0%

2%

高年級段

29%

29%

71%

13%

26%

10%

19%

(8)你讀課外書一般是

粗略地讀

逐字逐句地讀

仔細閲讀並做讀書筆記

低年級段

11%

50%

39%

中年級段

0%

76%

24%

高年級段

23%

74%

3%

(9)你認為書上的話都是正確的嗎?

低年級段

67%

33%

中年級段

25%

75%

高年級段

16%

84%

(10)你覺得讀書有什麼好處? 【可多選】

擴大知識面

提高學習成績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0

課外閲讀是閲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讀寫能力,而且對發展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為深入瞭解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我們對我校四年級全體學生採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設計了一些簡單的關於閲讀興趣、習慣、書籍的種類、方法等的調查問卷。

下面我就本班的調查問卷情況做一介紹:

一、調查對象:

四年級五班33名學生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8日

三、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1、你喜歡閲讀嗎?

A、非常喜歡(40%) B、比較喜歡(45%)

C、一般(15%) D、不喜歡(0%)

2、你喜歡讀哪種類型的書?(可多選)

A、科普類(64%) B、歷史類(49%) C、童話類(64%)

D、動畫卡通類(61%) E、學習輔導類(19%) F、繪本(9%)

G、報紙雜誌類(12%) H、其他(9%)

3、你每天用於課外閲讀的時間為:

A、30分鐘(22%) B、半小時或1小時(45%)

C、1小時以上(33%) D、無(0%)

4、你喜歡讀什麼樣式的書?

A、全是文字(3%) B、文字為主,配一些圖畫(91%)

C、圖畫為主,只有很少文字(3%) D、全是圖畫(3%)

5、你每月大約讀多少本課外書?

A、0本(0%)B、1本(9%)C、2—3本(79%) D、4本以上(12%)

6、和看電視、上網相比,你更喜歡閲讀課外書嗎?

A、是的(52%) B、不是,我更喜歡看電視或上網(33%)

C、那要看什麼書(15%)

7、你平時在什麼情況下讀課外書?

A、主動閲讀(82%) B、老師要求(6%) C、家長監督(12%)

8、你覺得讀課外書有哪些益處?

A、擴大知識面(85%) B、提高學習成績(15%)

C、消磨時間(0%) D、好玩(0%)

9、你讀課外書時,一般

A、認真讀(91%) B、挑選有趣的地方讀(9%) C、隨便翻翻(0%)

10、你讀課外書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得問題怎麼辦?

A、跳過去不讀(6%) B、查工具書(61%)

C、隨便認讀(0%) D、問爸爸媽媽或老師(33%)

11、你寫讀書筆記嗎?

A、堅持寫(12%) B、有時寫(85%) C、從來不寫(3%)

12、你經常和同學們交流讀課外書的情況嗎?

A、經常(6%) B、有時(70%) C、沒有(24%)

13、下列哪種因素最能引起你選擇閲讀某本書的興趣?

A、老師佈置(0%) B、家長要求(9%)

C、同學推薦(82%) D、崇拜作者或喜歡書的包裝(9%)

14、你看的課外書大多數是

A、向同學借的(9%) B、從圖書館借的(3%)

C、自己買的或訂的(88%)

15、你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問答題)

16、你讀過哪些書?請將書名列出來。(列舉題)

四、調查問卷分析

從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以科普、童話、卡通、歷史為主要讀物,對以文字為主,配一些圖畫樣式的書比較感興趣。可見閲讀書目比較直觀、淺顯,欣賞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喜歡瀏覽淺顯易懂的卡通小説、童話寓言類書籍,閲讀內容單一,與所在年級不成正比。

還可看出,每天讀課外書時間只有33%的學生超過一小時,幾乎佔70%的學生閲讀時間不能保證; 79%的學生每月大約讀2-3本課外書;70%的學生有時會跟同學交流讀書情況,只有6%的學生經常和同學交流讀書情況,竟然有24%的同學從來沒與同學交流過讀書體會。由此可見,大多學生對科學閲讀方法的掌握不夠,好的閲讀習慣沒有養成。

再有,我校擁有學生自己的圖書室,種類繁多,科目齊全,有了圖書資源,應該合理利用。但從問卷中看出,學校圖書館的有無對學生的影響並不大,只有3%的學生是從學校圖書館處借閲書籍的,可見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利用圖書館查閲資料的慾望和動機。我們是寄宿制學校,學生一週絕大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我們教師更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到圖書館來,引導他們打開知識的寶庫,使他們學會如何獲取信息來武裝自己進行新的創造。

問答題中“你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有的寫邊讀邊想,聯繫上下文理解;有的寫認真讀,積累好詞佳句;有的寫細細品位,感受意義;有的寫讀後寫讀書筆記。竟然還有13個人寫的根本就不是讀書方法,看來還是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因此,要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

通過調查分析,使我發現本班學生在課外閲讀中存在着一些明顯的不足。我必須加強重視在這方面的引導,把課外閲讀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效。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1

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姓名:張三學號:088888888班別:

一、調查目的

有90、5%的學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國小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儘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調查對象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鑑於此,我們對國小生的心理狀況作了調查,旨在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從而為在本市有效地開展國小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三、調查步驟與方法

我們的調查選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作為測驗材料。MIIT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分別為:

(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症狀。(7)恐怖傾向。

(8)衝動傾向。每一個內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轉換成標準分,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即為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

然後我們從茂名市區四所普通國小的四和六年級八個自然班抽取被試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齡為11—13歲,基本上來自工人、一般幹部和知識分子家庭。調查內容如下: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MHT測驗中若焦慮分≥65分,表示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嚴重的不適應行為,可認為其存在着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下表是327名國小生總焦慮傾向標準分的分佈。總焦慮傾向標準分65分以上0-64分的人數是296人、

由此得出該市國小生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比率為9、5%,此即為本市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總檢出率。

(二)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若學生在某個內容量表上的標準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這項內容上存在着適應不良,需對其制訂特別指導計劃。對31名高焦慮學生的各項內容量表得分進行統計後,按需要制訂個別指導計劃項目的人數及其所佔比例見表2。

表2中31名高焦慮學生在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人數16、12 、1、 14所佔比例(%)51、6 、38、7 、3、2、 45、2

名次2 、5 、8 、4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5、 7 、15、 22所佔比例(%) 16、1 、22、6、 48、4、 66、7

名次7 、6 、3 、1

由表2可知,8個內容量表在31名高焦慮學生中按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排列為:衝動傾向、學習焦慮、恐怖傾向、自責傾向、對人焦慮、身體症狀、過敏傾向、孤獨傾向。

還有許多學生,雖然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下,而其個別內容量表的標準分卻在8分以上(見表3),説明他們雖然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在某些方面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這些人同樣應該進行心理指導。

表3全體學生在各內容量表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

人數34 、25 、3、21所佔比例(%) 10、39 、7、64 、0、9 、6、42

名次1 、4、8 、5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12 、10、 26、 32所佔比例(%)3、67、 3、06 、7、95、 9、79

名次6 、7 、3 、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內容量表中學生超過標準分8分的人數從高到低排列而來,對兩者求等級相關係數,得r[,d]=0、93,存在顯著高相關。這表明不管是全體學生還是高焦慮學生,二者在哪些內容量表更易產生心理問題方面是非常一致的。從表3可知,學生較易產生心理問題的量表內容依次為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這些量表中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比例大於5%)。國小生中相對不易產生心理問題或產生心理問題的人數較少的方面為孤獨傾向、身體症狀、過敏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上的人數比例小於5%)。

(三)不同性別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異比較

表4為327名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別差異比較。從中可知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四個分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上存在着顯著差異。

表4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異比較量表名稱性別人數@① S Z P

總量表女154、 43、68、 14、96學習焦慮男173 、4、82、 2、17、 4、11 p<0、01

女154、 5、93、 65對人焦慮男173、 4、61、 1、90 、9、07 p<0、01

女154 、5、98 、0、51孤獨傾向男173 、3、07 、1、29 、0、89 P<0、05

女154 、3、42 、1、71自責傾向男173、 5、41 、1、89、 2、21、 0、01

女154、 5、86 、1、77過敏傾向男173 、5、24 、1、95 、1、10 p>0、05

女154 、5、61、 3、74身體症狀男173 、5、27、 1、50、 0、57 p>0、05

女154、 5、43、 3、19恐懼傾向男173 、4、44 、1、79 、5、40 P<0、01

女154、 5、78 、2、57衝動傾向男173 、5、23 、1、92 、0、13 P>0、05

四、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

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其總焦慮分≥65的佔9、5%的那部分國小生,也包括雖然總焦慮分<65,但在個別內容量表上卻顯示出某一方面心理問題的國小生。我們既要對這9、5%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從表3可知,學習焦慮是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有10、39%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學習焦慮是指對學習的過分擔憂。學習焦慮由來自於有關學習的各方面壓力引起。近幾年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競爭加劇,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1996年5月3日的《錢江晚報》上有一篇題為《遺憾的鞠躬》的報道,非常引人深思:某國小某班舉行了一次考試,班主任邵教師當場批卷,發現成績不理想,她要求20餘名成績在92分以下的學生走上講台,給她鞠一個90度的躬致歉。發人深省的是這位教師因此事被調離班主任崗位後,這20餘名學生的家長聯名要求讓邵教師重回班主任崗位,理由是邵老師的行為雖然有點偏激,但出發點是好的,孩子學習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嘗不可。這説明在對分數的看法上,教師和家長是何其一致。教師評價學生是以分數論,而家長認為只要為了孩子成績好,採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損害孩子的自尊為代價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教育界還相當普遍。而教師、家長評價學生的標準又是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評價學生的標準相一致的,應試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樣的人才觀下,國小生作業負擔過重,晚睡早起現象相當普遍。據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1995年中國小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的60%,而許多家長還要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杭城有近70%的中國小生睡眠時間少於9小時。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

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

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會形成自責傾向。如:當父母、教師對孩子過分嚴厲、專制、挫傷了兒童的自尊心時,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的渴求過強時,一點小事就會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男女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和總量表得分上存在着顯著差異,女生的得分普遍高於男生。這裏有一個現象需引起重視:男女生存在顯著差異的量表內容恰恰是國小生最易發生心理問題的五個量表內容中的四個,這説明了女生焦慮問題的嚴重性。對女生比男生更焦慮的原因國內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國外流行的社會角色期待理論認為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對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社會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較多、焦慮水平也較高。相對來説,社會對男生的要求不怎麼高。除了社會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為焦慮的原因應該和高年級女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有關。許多女生在國小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但她們還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這一切,因此會引起焦慮、自責、恐懼等反應。女孩子雖然觀察問題較細緻、全面,但也比較斤斤計較,過分要求別人完善,並且比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別人,就易產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產生比男生更重的焦慮。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2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xx年10月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本校3—5年級學生共計50人

調查目的:瞭解國小中高年級學生作文的一般狀況,找出學生作文困難的癥結做在,從而為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提供習作水平提供依據。

二、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一)調查問卷包括三個方面: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3、你希望通過什麼途徑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下面就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在50份問卷中,認為必須“字詞運用準確”的有42人,佔83%;認為必須“句子通順連貫”的有47人,佔91%;認為必須“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的有49人,佔89%;認為必須“內容真實具體”的有35人,佔69.1%;認為必須“標點正確”的有28人,佔55%,認為必須“字跡工整”的有50人,佔100%。

調查這一內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學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標準是什麼;另一方面,也潛在地向學生暗示了什麼樣的作文符合要求。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對這一題的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作文中的困難:無興趣怕作文的佔34.5%;不會觀察無話可説的佔73.8%;不知從何下筆的佔21.3%;語文基本功差辭不達意的佔41.9%;教師指導不到位的佔5.6%;不會修改的佔23.7%。

3、你希望通過什麼途徑提供自己的作文水平?

希望提高的途徑:學好語文的佔63.3%;多讀多積累的佔76.3%;迴歸自然參與活動的佔48.2%;勤練筆,常寫日記16.7%;教師加強指導90.4%;培養興趣克服畏難情緒的佔20%。

從以上調查明顯可以看出,國小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不會觀察,無話可寫。不會觀察,沒有素材,當然無話可説。

造成學生“不會觀察”的原因是什麼呢?

1、缺乏深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興趣,做事者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生對觀察不感興趣,在觀察中,自然敷衍了事,有“眼”無“心”,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在大腦皮質上留下的表象只是輪廓而已,有時可能根本沒有什麼印象,以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到作文時,當然頭腦空空,沒有內容可寫。

2、沒有掌握觀察方法。

(1)觀察沒有目的。多數學生目的不明確,觀察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

(2)觀察沒有順序。觀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體到部分等等。反之亦可。一般來説,觀察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從空間角度來説,是靜態的觀察;從時間角度來説,是動態的觀察。當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實際觀察中,學生並沒有能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往往是“東一榔頭西一棒”,結果造成作文時思維混亂,無從下筆,沒有條理。

(3)觀察沒有重點。在對事物的全貌有了瞭解之後,要抓住重點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中往往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細緻、深入、反覆的觀察。

3、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國小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是在觀察順序、觀察細緻等觀察習慣方面的培養上還有所欠缺。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3

眾所周知,一次性塑料產品都是不環保也不健康的。那麼,使用這些一次性產品,會給我們帶來那些害處呢?於是,我做了一次調查活動……

通過電腦查找資料的方法,我得到了以下信息:當我們用這些一次性盒飯和塑料袋盛放食物時,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温度達到60度以上時,這些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會滲入食物中,會對認得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在我國,我們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是廢塑料再次利用,所以它們的“祖先”就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每當我們去購買一些盒飯或食物時,不都是用塑料帶來裝的嗎?

也許你會問,這些一次性塑料產品使用完後應該怎麼處理呢?

如果埋進田野,它們會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髮育,造成減產等現象。如果一不小心,讓牲畜吃了塑料袋或塑料膜,就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果嚴重,將會死亡。

但是,如果把這些一次性產品投入河中,一到夏天,它們就會釋放出有害物質,散播在河水中,就會把小魚小蝦毒死。而且,投入數量較多的話,這條河連着那條河,那條河又連着另一條河,不就會有成千上萬的魚蝦被毒死了嗎?那我們就再也不能品嚐到鮮美的魚肉了!

倘若把廢棄塑料直接焚燒處理,將會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會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噁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噁英進入土壤中,至少十五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在此期間,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還會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

同學們,看到以上這些事例,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吧!這些看來不起眼的一次性塑料產品,卻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危害啊!為了我們唯一的地球家園;為了那一片蔚藍晴空及朵朵白雲;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讓我們共同攜手杜絕一次性塑料產品!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4

調查目的:瞭解中學生環境意識的現狀,探索影響學生環境意識的相關因素和推動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途徑,並藉機宣傳環保知識,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問卷主題:增強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問卷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關於是環境知識瞭解的調查;二是對環境意識的調查;三是在生活中環保知識運用的調查。

調查對象:遞鋪三小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主要方法)及個別談話式、觀察法

一、樣本分析

共發出問卷750份,收回有效問卷724份。其中四年級351份,五年級373份。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們瞭解了一定的環境知識,但水平並不高。

1.對於你知道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嗎這個問題,結果如下:

知道 知道一點 不知道 不關我事

表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對於樹立學生環境危機感教育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2.學生們對一些基本國策的瞭解是比較多的。在問到“是否瞭解‘保護耕地,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時,有429/724的學生都瞭解這一點,還有267/724的學生對這項基本國策瞭解一點;只有23/724的學生不知道這項基本國策。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在談話中瞭解到很多學生不瞭解現實生活中仍有很多地耕地被隨意侵佔,而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

3.對於“歷年來我國長江總要發生洪水災害,這和長江上游人們盲目砍伐森林是否有直接關係”這個問題,有690/724的學生直接知道或者間接聽説過。這表明洪災過後各類宣傳,各種有針對性教育是有效的。

4.有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很多大中城市淡水資源缺乏:

聽説有這回事 知 道 不知道 不關我事

但在實際生活中,據觀察仍有很多學生浪費水。這表明在教育上還應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5.學生們對環境方面的一些專有名詞瞭解不多。在列舉的十八個環境知識名詞中,學生們對計劃生育、噪聲污染、温室效應這幾個詞瞭解較多,超過80%的學生都瞭解名詞的意思及名詞的背景意義。而對綠色消費、可持續戰略發展、厄爾尼諾現象瞭解較少,有50%左右的學生都不瞭解。用公式(N=nA×5+nB×4)對名詞的瞭解程度計分時發現:對這些名詞瞭解較多的學生約25%,大部分學生了解不高。 還有18%的學生的知識是比較缺乏。故此在以後環保教育中對環境知識的教育應繼續加強,因為環境知識瞭解越多,環保意識就會越強,對環保事業的參與程度就越高,環保行為越積極。

(二)在生活中環境意識強烈,但對大環境關心不夠。

1.在你對環境問題很感興趣的問題中:

很感興趣 有點興趣 不知道 不感興趣

從上表中可知道學生們對環境問題都比較感興趣。

2.學生們的環保知識主要來源於學校課程,報刊雜誌,電視廣播:

學校課程 報刊、雜誌 電視、廣播 其他

在700多位學生中有500多位認為他們的環保知識來自於學校課堂,成為他們第一位的來源途徑。這有利地説明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對提高青少年的環境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充分利用。同時也表明了我校老師的環保滲透教育、環保專題講座、環保宣傳活動等起了重要的作用。

3.學生們談論環境狀況並不常見,對環境大體趨勢認識不明確:

經常 有時候 很 少 從 不

只有59/724的學生常和家人,朋友談論環境狀況。不過也有446/724的學生有時候和家人、朋友談論環境的狀況。從總體看來大家對環境問題看得不是很重要,沒有認識到環境問題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接下來第4題“你知道我國環境總體仍繼續惡化嗎?”只有160/724的學生認為我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這充分反應大家對我國環境的變化重視不夠,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高。

(三)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高。

1.有良好的環保意識。

在第5題的答案中:

80—100分 60—80分 60分以下

從上可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都做得比較好,體現了學校領導,各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了環保教育,學生們能遵守日常行為規範,有較高的環保意識。但從問卷中,以及私下談話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學生在環保行為的自覺性不夠,有待加強。

2.熱心做有益於環境的事。

在問及“是否喜歡收集廢舊物品做自己喜愛的玩具,或自己需要的用具”時。有458/724的學生表示曾經試過或喜歡這樣做。在問及“有沒有嘗試過用不着破布做抹布等到家庭日常用具”時,有558/724的學生表示做過,也有104/724的學生表示雖然沒做過但想過。這些都表明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學會利用廢物,變廢為寶。

3.關心校園、家鄉環境,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如:

⑴對學校環境教育的意見。

①學校足球場能鋪上更好的草坪就好。

②可長期貼些有環保教育性的照片和圖片。

③多組織一些大型的環保宣傳活動。

⑵對遞鋪環境建設的意見:

①某些地區空氣污濁,垃圾遍地,綠化不夠,且被人破壞嚴重。如拆遷房屋的舊屋基地;遞鋪下街有衞生死角等。

②街上的小販,佔據人行道擺攤,有損市容。

三 、四年級、五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環境意識和環保行為三方面的比較。

1. 五年級學生的環境知識水平明顯比四年級高,就環境知識的十八個名詞來分析。

75--90分 50--75分 50分以下

四年級 75 / 360 202 / 360 83 / 364

五年級 108 / 364 223 / 364 46 / 364

從分數段計算來講,處於高分數段(75--90分)的學生,五年級的百分比明顯高於四年級級的學生,處於最低分數段的也明顯少於四年級級的學生。從各個名詞的理解程度來講,選理解的五年級學生比例也明顯高於四年級級的學生。這説明在進李中的一年裏,學生們經過環境滲透教育課、環境專題講座、環境知識宣傳等各項活動,對環境知識的理解確實加深了。

2.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意識比四年級學生強。

80—90分 60--80分 60分以下

四年級 178 / 360 156 / 360 26 / 360

五年級 224 / 364 138 / 364 16 / 364

從上可知五年級整體上比四年級的學生環保意識強。但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在有些選項中,如:節約用水、不亂丟垃圾、不隨意踐踏草地、不在公共場所高聲喧譁等方面做比四年級學生差些,雖然這符合青少年心理髮展的某些特性,但不能縱容他們,應該更嚴格地要求他們。

四、調查後的建議和反思

針對對四年級、五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對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行為觀察,日常談話和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1.對全校的學生分年級制定系列、系統的環境教育計劃,使環境教育制度化、規範化。

2.加強環境教育的社區活動,如向市民宣傳環保知識、派發環保宣傳資料等。

3.不同學科教學都與環境教育有一定的關聯,推行環境教育“科科有責”,不同學科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推行學校環境教育 。

4.加強日常行為中的環境意識。在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浪費紙張、不要常倒剩飯菜、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踐踏草地等日常行為規範方面加強監管。

關於國小生調查報告15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於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國小開展了調查訪問,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説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户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geo2k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