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學生調查報告彙總6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24K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學生調查報告彙總6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本該是共享勞動成果的時刻,而社會各處卻充滿了忙碌與疲憊的身影。由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幸福嗎?這是一個現實有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條件和狀態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幸福指數來源一個貧窮的王國不丹王國,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王國的國王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王國,讓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機來到的時,有些國家也嘗試通過不但模式度過危機。幸福指數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成為了與GDP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是國家興旺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小組於20xx年11月19日到20xx年11月30日對廣東醫學院東關校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向素來不同學院的大學生髮出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了196張,回收率為98%

一、發現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佔23.0%和14.8%。

(二)78.2%的同學對生活存在有壓迫感,且36.7%的同學對大學忙碌生活感到有點煩,甚至有14.3%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裏玩得太瘋,荒廢了學業,感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有點忙碌但還很充實的佔20.4%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對象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佔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佔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最不滿的佔18.6%。

(六)71.3%的同學認為談戀愛能夠提升自己幸福指數,渴望談戀愛,二以為談戀愛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對愛情不那麼渴望的僅佔28.7%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九)有44.3%的銅須認為在得到別人認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學認為如果身邊有許多朋友關心他,就會感到幸福

二、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查,從數據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温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後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大學聯考的壓抑之後,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後,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着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於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裏,內心的喜悦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於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説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兑現承諾,失信於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怎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於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三、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後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係。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鬥。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鬥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脱迷茫,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台,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於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鍊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衝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係,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兑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台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於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區服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穫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羣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鍊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前言:我們組經過調整之後組員共四人,在確定自己的所承擔的任務之後,在11月份中旬和12月份上旬這個階段裏,別對建設職業學院,旅遊職業學院,還有我們同濟科技職業學院三所學院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性問卷試的關於大學生運動損傷調查。那麼,在這次調查中,我們隨機抽取了其中的147位同學(主要以男生為主)。

主體:這次掉調查為了全面瞭解學生運動損傷的現狀和特徵。我們儘可能的把各方面的細節問題包括運動損傷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等問題進行了調查 。

〈1〉 首先對截止今年的一年損傷次數進行了分類總結:1)損傷一次的佔總的27.8%,2)損傷兩次的佔12.1%。3)損傷3次的佔9.4%。4)損傷4次的佔4.3%。無扭傷的佔68.6%。同時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幾乎所有運動扭傷的學生在運動之前很少做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這就導致突發意外性事件發生,也是造成運動扭傷的關鍵原因。

〈2〉 他們在運動損傷後,對其運動能力或狀況,我們也進行了調查,總的來説呢,分別處於一下三種情況:1)重度:一週內不能運動需要治療的佔

2.1%。2)中度:停止或減少患部運動7.3%。3)輕度:能夠運動且不使傷病加重13.8%。正處於身強力壯的我們,對於一些中輕度的損傷,恢復的可能比較快,但是這也取決於損傷的部位有和一些藥物治療有關,還有自身調節能力,方方面面都有因素存在。

〈3〉 這幾次損傷性質我們也進行了總結:1)急性:運動中突然受傷,並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症狀,佔5.6%。2)慢性:有多次細微傷所致,並有局部痠痛麻脹痛等症狀,佔2.7%。3)陳舊傷急性復發,先前傷痛未愈,仍舊

訓練比賽使原傷加重1.1%。那麼運動扭傷跟所發生的季節也有聯繫,對此我們對損傷發生的月份進行了歸納總結:在XX、XX年年的6、7、8月份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平均佔27.2%。其他月份平均下來保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比較穩定。因為在6、7、8這幾個月份,學生的運動量比較大,同時運動比較多。所以這個損傷率也相對比較高。有些扭傷,碰傷,撞傷等一系列外傷是避免 不了的,因為客觀條件是存在的,這個誰也避免不了的 。

〈4〉 作為學生當然是在學校呆的時間比較長,在學校學生一般進行什麼活動,什麼項目對損傷所造成的機率比較高呢?1)在課外活動期間佔18.7%。

2)運動會上佔2.8%。3)體育課和其他娛樂活動佔的比例很少。他們所從事的項目主要是以籃球為主佔32.5%。足球佔10.6%。跑類佔8.7%。其他佔2.3%。就籃球而言是大學生熱愛的一項運動,但是很多同學在運動中缺少技巧性這放面東西,所以在運動中難免回造成自身或是他人的傷害。

〈6〉 在對自身的損傷後的處理,治療及康復方法,大部分都是選擇藥物治療。因為就長常理而言,有病當然去看醫生,對一些稍微輕一點的皮外傷的話某些人就可能不會去看醫生拉,也就是説靠我調節,但選擇率比較低。

〈7〉 最重要的,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學生們在損傷後的心理壓力和情緒波動這個問題上面身體上的損傷最容易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衝動。但這也可能取決於損傷的程度。對此我們也進行了調查:1)非常大0.12%。2)比較大0.35%。3)一般4.5%。4)有一點10.2%。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揭示損傷的規律、特點及其原因,並指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和康復方法。並指出通過調查將情況反映到學院,希望學院開設一些對運動保健和體育康復有關知識,充實大學生的體育保健知識,同時也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評估計,從而更好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調查地點:校園

調查時間:xx年xx月xx日

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對校園的環境進行了調查。

調查情況如下:

1、幾個大垃圾桶內經常有廢液流出。

2、花草不經常修剪、澆水,顯得雜亂無章。

3、池水太髒,水不流動,造成很多髒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雜草叢生,廢物堆積,無人打掃。

5、校園內出入的車輛較多,造成噪音、廢氣污染等問題。

6、廁所衞生打掃的不及時,沒有專門的潔廁工具。

7、窗台太髒,同學們往往什麼東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亂塗亂畫的嚴重。

我的建議:

1、幾個大垃圾桶換成分類垃圾桶。

2、請專門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換池塘裏的水。

4、讓掃地的同學定期清掃雜草。

5、禁止與學校我關的車進入校園。

6、定期打掃廁所。

7、購買專門的潔廁工具。

8、讓各班請同學定期清掃窗台。

9、定點擦黑板。

我的結論:

1、為了美化校園,首先要對工具進行處理。

2、然後,對學習氛圍做好相關的事。

3、最後,對教室進行每週大掃除。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10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庵上中學進行,共發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我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對於一個告別高中進入大學生活的青年學子來説,就像走進一個遠離煩惱焦躁,告別雙眼血絲的快樂天堂。大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廣大莘莘學子懷着無限的憧憬和熱情,告別了父母遠離故鄉,來到大學校園追求自己的夢想。踏入這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神聖知識的殿堂,就是告別了那艱苦歷程的一種解脱,成為在酷暑寒冬依然苦讀不輟的一份心靈安慰。在大學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大學生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汲取知識的營養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創造美好的未來做準備。為了調查大學生是否有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在大一學生範圍內進行了一次關於學習·生活·愛情等方面受挫能力的調查。

針對不同的人,我們把調查的對象分為男生和女生兩組。問卷共三百份,其中男生二百二十份,女生八十份。調查結果如下:

47.5%的女生認為自己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比其它方面受挫能力更重要。總之,在大學生涯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最為重要。究其原因是大學生現階段處於學習階段,對學業比較重視,畢竟身為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較於工作和愛情的受挫能力大學生接觸較少,不甚瞭解。故所佔比率偏低。大學生在工作和愛情方面處於初步階段,隨着大學生逐漸的進入社會,工作和愛情方面的受挫能力將更為重要。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一個人的學習受挫能力弱,即使身懷絕技,若以此洋洋自得,不思進取,害怕學習受挫的風險,禁不起挫折的打擊,其必會被歷史的風浪淹沒,被殘酷的現代社會徹底打垮為

一代“廢人”。針對如今大學生面對考試掛科的情況,男生女生同時顯示出了較強的抗擊打能力,約有%的男生,%的女生表示自己依然會笑着面對,會繼續努力準備考試,這也許是新一代的大學生新的認知,但依然有極少數的男生選擇了自怨自艾,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對此種情況,女生則表現出了較強的忍受力,雖然%的女生選擇了大哭一場後再繼續努力奮鬥,但沒有一個女生選擇放棄學習,這一點是值得廣大男生們深思的。對於學業中遭受的最大挫折——努力完成的成果,卻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絕大多數的男生,女生選擇了積極應對,約%的男生與%的女生選擇了努力展現自己的成果,讓他人看到好處,這也是大學生自尊心的側面體現,而%得男生和%的女生則選擇了忽視他人看法,繼續完善自己的成果,從此體現了一部分女生敢於獨立創新,勇於開拓的優點,同時也彰顯了他們自信陽光的一面。綜上所述,在學習方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體現較強的受挫能力,但還是一部分同學在談到學習方面時,不夠認真,受挫能力較弱,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能夠有所改進。

調查完了學業方面的受挫能力,那麼大學生在生活中受挫能力有怎麼樣呢?從高中突然轉進大學,以往忙碌的有序的生活是否被大學生活中的空餘時間所打破呢?高中生活大多數學生離家較近,基本上一個星期回一次家。然而,到了大學校園裏,也就意味着“被井離鄉”,一個人在外所面臨的諸多不便也體現出來。面對生活的種種挫折,究竟如今的大一學生們會有怎樣的選擇呢?根據調查顯示,當自己的生活費不足時,約%的男生和%女生選擇了自己想辦法解決,如做兼職等。而%的男生與%的女生則選擇了問朋友借。對於前者,他們比較自信一些,有麻煩自己解決,體現了他們具有獨立自立的一面。對於後者,畢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傳承了幾千年,一個人承擔不住的負擔,向朋友求助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些人易融入大集體中善於以團體力量戰勝較大的麻煩,他們是聰慧的,不過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極少數的人很依賴家人,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如今很多人才剛剛踏入大學的門檻,朋友少,社會經驗更少,股找不到朋友求助,因此他們的受挫能力更差一點。面對生活中於室友發生矛盾這個話題,約%的男生和%的女生選擇了大事化了,小事化無,這個也是胸懷寬廣的體現,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認真分析矛盾的原因,解決後又是好朋友”這理性的做法,恰當的解決,可能迎來最後的結果。大學生應該擁有這種思維,然而約%的男生選擇了怨恨,女生卻無人這樣選擇,這些男生應該學習女生的這種做法。

面對學業,生活上的挫折,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選擇了樂觀,堅強。對於愛情上的挫折,他們又會作何選擇呢?首先,面對自己和戀人的矛盾,約%的男生,%的女生覺得會對自己的學業有點影響。約%的男生,%的女生認為其會有很大的程度上對自己學業有影響,兩種極端—“無影響和有很大的影響”的人較少,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正視挫折的能力,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忍”,比忍耐,拖延時間無疑可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緩”,體現了這些人思緒清楚,行為謹慎的特點,還有少數人選擇了“自認不是”,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速戰速決”,他們認為拖延只能使事情更糟。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活動的實施:

(一)調查對象:從本次課題研究目的出發,在本校學生中,選擇全校學生參與此次問卷調查。

(二)研究方法: 學生學習情況問卷調查法

(三)問卷設計

學生厭學情況問卷設計,主要從四個方面設計了35個問題。四個方面分別是:1家庭情況調查;2.學生的厭學程度;3.導致厭學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導致厭學情緒的因素。

(四)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在全校學生中進行學生問卷調查,共收回問卷352份,有效問卷為352份,有效率達到100% 。

(五)數據統計和基本情況分析。

  二、本次調查問卷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1.學生家庭的基本情況

本項內容共包括四個問題:家庭住址、家長成員、家庭關係、家庭的教育方式。

1. 從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員,三胎以上(含三胎)佔45%二胎佔50%,獨生子女只有5%;家庭關係中,離異後再婚家庭佔40%,離異後單親家庭佔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嚴,動輒實施暴力管教佔26.5%;關心較少,缺乏溝通了解佔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佔90.09%);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佔38.9%。

2. 學生的厭學程度:不熱愛學校,認為上職業學校是無奈的選擇佔93.63%;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不主動學習的佔79.30%,有時主動的21.09%;坐在書桌前進行學習時,立刻感到厭煩的4.07%,有時厭煩83.14%;成績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時努力63.37%;因為看電視或和同學玩耍的時間過長而擠掉了學習時間,經常這樣65.58%,有時這樣25.70%。可以看出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厭學情緒。

3. 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對自己的期望:對學業成績無所謂的48.72%,比較看重的51.28%;根據學習情況,認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優)12.73%。可以看出約一半學生認為學習無所謂,一半比較看重,但對自己的評價都比較高,比較自信。

4. 學生厭學的家庭原因:家長不瞭解4.65%,瞭解的少 48.26%;當學生犯錯時,家長打罵一頓了事 6.40%,管不住,不理睬 5.23%;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勵為主46.51%;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6.40%,有時能 46.51%;學習上家長從不過問 21.16%, 要求一般 50.47%,嚴格、有措施 28.37%;家長(父母)和學生較少在一起 8.58%;

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沒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際關係不和諧的65.23% ,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學生厭學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長與孩子溝通少,在一起的時間少,教育方法不科學,對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求不嚴格,不重視。就是説重結果而輕過程,違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結論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對我校當前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做出下面的判斷:

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過程不夠主動,自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厭學情緒,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較高,但是對孩子的關心較少,缺乏溝通了解,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求不嚴格,重結果而輕過程。家長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學。

(一)經濟基礎為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長整體素質不高,很難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二)過高的學業期望值與當地社會教育大環境差、家長素質較低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承擔了過重的學習壓力,而在興趣、特長、智力等方面卻得不到應有的充分發展。

(三)雖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但是權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學生在極端教育方式的影響下,道德價值觀、個性心理等方面極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議

(一)構建完善終身學習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我們認為,當前,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對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繼續教育力度,可以通過辦社區居民文明學校、專業教育證書制度等形式,提升這一層次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使之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而在這些方面,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我們要積極與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取得聯繫,通過協議合作等形式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機制,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家庭的合作,辦好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學校工作,指導和協助家庭轉變家庭教育觀念、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