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3W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民生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1

近期,根據學習的需要,我就羣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發現主要集中在教育、醫療、住房和社保四個方面。

一、基本情況

㈠教育方面。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㈡醫療方面。醫療衞生基本滿足羣眾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方便羣眾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羣眾的意識不斷增強。

㈢住房方面。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新建25處住宅小區,共計3200套、43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實現了基本覆蓋。

二、存在的問題

㈠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鉅。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後。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國小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佔了國小教

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㈡醫療方面。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範圍不瞭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範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20%左右,目前均價為每平方米2800元。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一是擴面難。絕大多數職工遊離於養老保險之外。二是徵繳難。企業參加意識差、部門配合力度弱,徵繳困難重重。三是逆差大。

三、建議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一是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項足額預算教育經費並執行到位,同時,探討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二是減少農村中國小教學點,逐步實現國中全部、國小部分進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三是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結構、加強培訓。四是採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決教師老齡化問題。五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精力用到該用的地方,保障國小教育資源不被擠佔。

㈡醫療方面。一是適當調整新農合報銷比例和範圍。同時要提高對殘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費用補償。二是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在治療方法、治療方案過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三是加強醫德建設,讓醫務人員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為首選。四是簡化轉診手續,下放到鄉鎮合管辦,逐步實現省內聯網,讓農民能縣外就醫就地報銷。

㈢住房方面。一是調控房屋價格。建議公開房地產業成本與利潤,實行政府指導價等措施,努力使其適應小城鎮絕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承擔政府責任。積極推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決收入較低、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三是推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並全面推進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職工解決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切實消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社保認識上的不足與誤區,強化用人單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規的自覺,喚醒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二是擴大社會保險面。採取教育加強制的手段,以民營企業為重點,擴大參保人數。三是依法加強徵繳力度,實現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實行部門聯動,整合勞動、工商、財政、税務、審計等力量,使不繳納者寸步難行。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2

自我局開展“四羣”教育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機關幹部深入鄉村,作民情調研。

一、鄉情概況

鄉轄5個村民委員會,61個村民小組。末,全鄉總人口9924人,其中農業人口9713人。全鄉總耕地面積有12496.4畝,其中旱地11601.73畝,水田894.67畝,全鄉糧食總產量432.05噸,人均有糧441.2公斤,經濟總收入139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414元。全鄉農業生產值完成2145萬元。

二、村基本情況

鄉村地處鄉政府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2公里、縣城23公里,從村委會到國道為土路,交通方便。總人口2869人,其中農業人口2783人,下轄2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温16.90攝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桐油、漆樹、核桃等農作物及經濟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積2640.20畝,人均耕地面積0.88畝,截止目前,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設立黨支部1個。目前在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區外出務工人員23人。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幫扶下,該村糧食增產、經濟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據調查,,單個農户家庭年總經濟收入最高達10000元,最低僅有840元,兩極分化嚴重。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核桃、漆樹等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受氣候、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村85%的農户居住在山頂和半山腰一帶,不適應種植水稻,養殖業方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絕大多數村民僅僅依種植幾分田地、幾棵核桃樹、漆樹,養幾頭(只)豬雞來維持生活。

三、農村低保工作開展情況

農村低保工作是一項關注民生、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户,與人民羣眾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國家各項涉農惠農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國各地貧民百姓得到了實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縣貧困人口享受農村低保人數發展迅速。據調查瞭解,目前,鄉村已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學生104人,殘疾人296人,貧困老黨員21人,其他人員944人。享受農村低保人數佔該村總農業人口的56%。維護了人民羣眾的基本生活,促進的社會穩定。

(一)建立農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請審批享受農村低保户過程中,村委會主要做到了幾方面工作:

一是嚴格農村低保申請審批制度。村委會及時成立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組組長組成的工作組,通過調查瞭解家庭人口基本情況及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做好調查摸底、政策宣傳、對象產生、低保金髮放等各個環節工作。

二是及時傳達省、州、縣農村低保有關政策,通報全村農村低保人數及相關工作情況,共同分析研究當前村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嚴格按照《雲南省農村低保實施辦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細則》等相關辦法和、細則,村委會加強對低保制度的落實,本着“本人申請、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組審定上報、張榜公示、政府審核、民政審批”的農村低保工作方式,認真做好該村農村低保工作,形成了農村低保工作責任制度。

(二)加強低保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自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村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堅持輿論先行,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村幹部通過辦宣傳欄、貼標語、召開村民大會等方式,把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內容、方法步驟、工作程序、資金髮放和管理等講明講透,做到農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曉。據瞭解,村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專項宣傳農村低保相關政策,召開了2次會議,重點動員青年羣眾積極投身到經濟建設中,參加會議人數達1593人次,印發宣傳涉農惠農政策資料500餘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堅持原則,規範低保工作程序。按照縣民政局及低保實施辦法和工作細則,村堅持動態管理、區別對待、分類施保的原則,合理確定農村低保對象範圍,以户為單位,深入調查瞭解家庭收入,認真核定家庭收入,嚴格審核審批程序。對符合享受的對象,在本村範圍內進行為期7天的張榜公示,公示後無重大異議的,由村委會造冊登記並報送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鄉政府提出審核意見並張榜公示後報縣民政局審批,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後,經所在村委會再次向社會張榜公示。確認無重大異議的,發給由省民政廳統一印製的《雲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後方可領取農村低保金。在低保金髮放過程中,鄉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組到村委會進行集中發放,這樣,確保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保障對象手中,同時,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縣級民政部門下撥那粗低保資金後,由鄉民政辦負責造冊登記、逐户發放應享受保障資金,發放情況按月向縣民政局彙報,並核銷相關發生業務賬務。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於該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還有相當一部分尚未享受到農村低保待遇。

二是全村生產資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積少,現有人均旱地面積僅為0.88畝,沒有可耕種的水田。加強發展種植業存在一定的困難,由於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養殖業發展態勢不明顯。

三是進村路面為土路,汛期開車進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強整治。

四是保障標準偏低,農民羣眾生活改善不明顯。

在實際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般是通過貧困線來確定的。我縣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從目前的物價上漲情況看,這點資金只能夠買點糧食,買肉類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顯得比較困難。農村羣眾在沒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的情況下,這樣低的保障標準是很難維持一個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同時,縣級民政部門正確引導農村低保工作,並督促指導好相關工作。

(二)建議林業、農業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大核桃、漆樹、草果、黃連等樹苗的供應和扶持力度。

(三)建議結合實際,加強農村低保工作調研,適當增加享受農村低保名額。

(四)加強做好思想工作,積極協調勞動保障部門,幫助聯繫務工場所,正確引導和輸送外出務工人員,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3

根據省、市、縣開展萬民幹部進萬村入萬户活動的要求,房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政部門職能,成立了專題調研組,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眾、代表座談、查閲資料和聽取彙報等方式,就全縣的農村民生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房縣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圖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場),304個行政村,15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財政收入2.1億元。我縣屬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老蘇區,全縣有優撫對象31160人,其中享受撫卹定補5469人,農村實有五保6610人,農村低保對象3.3萬人,城鎮三無對象820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萬人,常年因災救助對象400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90歲以上的老人476人。全縣建有福利機構23所(其中縣辦福利院1所、光榮院1所,鄉辦福利院21所),為民服務窗口2個(即婚姻登記服務大廳、低保服務大廳),社會公益事業管理單位2個(即烈士陵園管理所、殯葬管理所),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1、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工作,我們從城市低保救助開始,不斷拓展救助種類,目前已開展了農村低保救助、大病醫療救助、五保救助、災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等十項社會救助種類,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困難羣體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體系。同時,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標準,讓弱勢羣體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實惠。十一五期間,我縣共投入民政事業資金4.5億元,常年救助城鄉低保對象達到5.8萬人,常年災民救助4萬人次,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羣眾1.2萬人次,實現了城鄉居民無飢寒。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五年累計救助2500人次。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能力明顯提高,幫助災民恢復住房8000户。建立了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鄉低保救助陽光化操作為了解決羣眾不瞭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絕優親厚友、暗箱操作、政策執行不嚴等現象,近年來,我局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面實施救助服務。一是建立了民主評定製度。在低保對象的確定上,以村(居)民委員會為基礎,開展民主選貧活動,對提出低保申請人,採取一會兩票的辦法確定對象,逐級上報、審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審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訪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對象即進即出、保障標準有高有低的長效機制;三是建立了四級公示制度,即對低保對象實行村(居)公示、鄉(鎮)公示、縣級公示、户掛標示牌,接受羣眾監督;四是建立了公眾服務窗口。投資50餘萬元建立社會救助服務大廳,接受全縣羣眾的政策諮詢,受理羣眾的上訪,辦理臨時救助,承辦社會救助工作。20xx年和20xx年,我縣低保工作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探索創新獎。

3、社會福利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近年來,我局搶抓機遇,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切實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提高了為民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100萬元,對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新增牀位210張。目前裝修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全面向社會開放使用,有效推動了我縣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設的機遇,投資400多萬元,新建了農林場福利院、化龍堰鎮福利院,改建了青峯鎮福利院、榔口鄉福利院、紅塔鄉福利院、土城鎮福利院、野人谷鎮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達到省級模範福利院標準,6所福利院已達到合格福利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福利生活配套設施,使入院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確保了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資800多萬元,興建了民政綜合服務大樓,為開展城鄉社會救助和婚姻登記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寬敞的服務場所,每年接待服務對象達4萬多人次。四是啟動了殯儀館和公墓建設項目。

4、優撫安置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全面落實了優撫撫卹政策,按政策及時予以調整,建立優撫對象台帳,實行網絡化管理,及時兑現優撫資金。二是認真解決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制定出台了《房縣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對優撫對象建立了醫療救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對現役軍人家屬給予重點幫扶。三是廣泛開展優屬慰問活動,充分利用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各級各單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優屬走訪慰問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民軍政魚水情。四是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採取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復退軍人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就業技能,擴大就業渠道。

5、防災救災工作快捷高效堅持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方針,努力提高災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確保受災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權益和災區社會穩定。一是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嚴格執行汛期和特殊時期24小時救災值班制度,第一時間收集、彙總、上報災情。災害發生後,及時督辦鄉鎮開展自救,下撥救災資金,確保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乾淨飲用水。二是規範常救對象的救濟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對全縣常年救濟對象進行摸底調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災民生活救助工作規程》及時下撥冬春生活救助資金,解決常救對象的口糧、衣被等生活困難。三是完善災害救助體系。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督促鄉鎮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數據庫,成立縣救災備災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會募捐機制。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拓展社會募捐渠道,逐步實現社會捐助活動由集中性、突擊性向經常性、日常性轉變,每年接受社會捐贈款物50萬元以上。三年來全縣先後下撥救災應急資金和羣眾生活救濟資金2147萬元,其中用於冬春生活救濟資金1114萬元,因災倒房恢復重建資金1033萬元;下撥棉衣棉被12萬件6000牀。

6、社會事務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在婚姻服務上,逐步實現了以鄉鎮分散登記向全縣集中登記的體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記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婚姻諮詢、法制宣傳、登記拍照、電子檔案傳輸、信息查詢、寫婚姻文書等一系列婚姻登記服務。年結婚登記量4500對左右,登記合格率達到100%,20xx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單位。在收養登記上,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嚴格服務程序,收養登記合格率達100%。在社會組織管理上,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文化事業等方面的社會團體,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在加快房縣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社會救助水平低。房縣屬貧困縣,縣級財政投入社會救助資金有限,儘管我縣社會救助體系已基本形成,但各類救助水平較低,救助面較小,難以應對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福利機構不健全。一是城區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養牀位40張,遠遠滿足不了城區450名三無老人入院需要。二是農村福利院投入少,規模小,集中供養率低。全縣僅有21所中心福利院,牀位都在50張以下,容納人數有限,無法滿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縣無一所救助機構,社會流浪乞討人員和生活無着落人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救助。四是殯葬服務設施匱乏。全縣目前尚無一處殯儀館和公墓,殯葬制度難以推行,與現代文明社會極不相適應。

3、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6.4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5.2%。隨着打工經濟和異地就業新格局的出現,有30%的留守老人處於孤獨無助狀態。而全縣目前尚無一所社會養老機構為他們提供養老服務場所,給老年人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優撫安置服務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環境優美的光榮院,為傷殘軍人提供服務。沒有軍休所,無法為退離休軍人提供活動活場所。沒有優撫醫院,優撫對象的醫療難、生活難、活動難、就業難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5、村(社區)基礎設施滯後。村(居)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人民羣眾的橋樑,是國家政權基礎。隨着社會的轉型,村(居)民委員會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務型。而村(居)組織的`辦公經費的困難和辦公服務場所的缺少,無法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務,嚴重影響了城鄉社區建設的推進。

6、村幹部隊伍嚴重老年化。目前,村幹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結構偏大,思想不夠解放。大多數村幹部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為;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幹啥就幹啥,上面讓咋幹就咋幹,僅僅停留在完成常規工作。

四、意見和建議:

1、提升農村低保救助水平。我縣農村低保救助標準低,月平補差僅有45元,救助人口4.6萬人,請求上級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將農村救助政策向貧困山區傾,與物價上漲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接好軌。

2、加快農村福利院建設。一是要明確機構的性質和福利院管理人員的身份,請求政府出台相應的政策,建議明確為政府福利事業單位,採取縣辦鄉管或縣辦縣管的管理體制;二是福利院提檔升級,政府出台相應政策,建立農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機制,不斷改善辦院條件,讓五保老人住得進、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農村五保供養經費。農村五保供養費過去是由村級提留中解決,税費改革後,由財政轉移支付解決。五保數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養經費形成缺口。全縣省財政轉移支付供養3956人,實有五保6610人,供養經費缺口每年達480萬元。

4、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我縣只有一所福利院,沒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們對縣福利院進行了改擴建,新增牀位210張,可以有效解決我縣三無老人住房緊張問題。今年以竹房城鎮帶為試點建1-2所標準化農村福利院,以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請求領導給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鄉社區建設力度。我縣共有304個村(居),目前,只有107個村(居)有辦公場所和一戰式為民服務場所,有120個村(居)只有辦公場所,沒有足夠的為民服務場所,還有77個村(居)辦公用房簡陋,辦公設施老化,難以適應為民服務的發展需求,請求政府加大城鄉社區建設扶持力度。

6、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力度。要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途徑,做好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村級幹部培訓力度,加快村級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進程。優化班子結構,從而提高幹部素質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待遇問題,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真正體現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從政治上關心愛護村幹部,讓廣大村幹部感到政治上有奔頭。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4

根據《關於XX年在全省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的通知》和《關於在全市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黃岡市安監局“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工作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時,通過採取實地查看、走訪羣眾、代表座談、查閲資料和聽取彙報等多種方式,結合農村生產生活、新農村建設等問題,開展民情調研活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謝湖村地處麻城市宋埠鎮東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鎮區6公里,交通較為便利,現轄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29,現有耕地1986畝,其中水田1185畝,共有塘堰38口,面積700餘畝,主要農產品有糧、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養豬、外出務工為主,水產品養殖、個體工商業、運輸業、服務業和各類家庭作坊等為輔助,XX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約4100元。

二、謝湖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村級積累較為薄弱。謝湖村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資源潰乏,村集體經濟經濟十分薄弱,集體經濟基本無來源途徑。加之該村人多事情多開支多,僅有的集體收入還不夠辦公開支和支付村組幹部工資。

(二)基礎設施尚需完善。據工作組調查,村民對基礎設施的建議和意見居第二位,僅次於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風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謝湖是農業大村,近幾年雖然爭取國家水利項目做了大量工作,但與羣眾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溝渠、排灌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環境保護需加重視。經過調查村民對村容村貌整治認識不足,對新農村建設的錯誤認識數不勝數。由此導致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隨手亂丟、隨處亂倒。在村裏我們發現,目前垃圾亂倒的現象較為普遍,有的倒在遠離住處的田溝裏,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後,集鎮上雖然好一點,但垃圾仍然到處可見,加上現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風化,無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據調查情況來看,關於加強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佔到了32%,足見在民生保障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

其一還是宣傳不夠,由於村民自身原因和宣傳手段限制,現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還是點對點的宣傳;

二是現有的發展水平與羣眾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在該村家庭供養負擔重的困難户、被病殘拖累的困難户、老無助的困難户還佔一定比例,需要分類關注與幫助。

(五)農村文化生活單一。相對而言,謝湖村屬一個農村文化活動搞得比較好的村,但由於資金、機制方面的原因,總體來看,大多數羣眾的文化生活比較單一,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蝕,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年青人自強意識、創業意識不強,地下彩票仍屢禁不絕、打牌賭博的風氣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時有發生,需長期予以研究和關注。

(六)村組幹部任務繁重。該村有村幹部5人,小組幹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數多,幹部工作常常顧此失彼。尤其是村幹部,不僅要面對全體村民,同時要應對縣鎮各部門,加上目前塘堰整治、黨建、公路建設、發展大棚蔬菜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幹部協助,村幹部任務十分繁重,檢查多、驗收多、會議多、接待多讓村幹部疲於奔忙。

三、幾點思考

(一)進一步加強謝湖村基層組織建設。以建好領導班子為重點加強謝湖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務實管用的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模式,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五個基本”為抓手,健全規章制度,積極在年輕農民中培養優秀人才作為村兩委後備幹部,同時在外出務工經商的年輕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加大培養髮展力度,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通過培養吸收年輕人才,以增強村兩委班子的潛力,為農民、農村發展致富帶好頭。

(二)要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住扶貧點和結對共建機會,要借“三萬”活動的東風,繼續採取得力措施,對未納入整修範圍的水利設施進行維修,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加強日常管護,確保水利設施的最大利用率。繼續爭取項目,逐步改造現有溝渠、塘堰、水庫等,提高水利設施灌溉利用水平,確保水利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道路、電力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礎設施管理機制,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村民安全飲水問題;完善大棚蔬菜設施建設,實現蔬菜種植高產高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要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基於村一級經濟積累較為薄弱的現狀,建議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範圍,採取村收、鎮轉、集中處理的辦法予解決;同時要高度重視新辦企業的污水排放問題,嚴把項目審核關、污水處理與排放關,確保農村環境不被破壞。

(四)要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各項惠農政策,使羣眾對各項政策家喻户曉。

二是要加大監督力度,切實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兩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切實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農政策,嚴格實行“一卡通”,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資金及時足額兑現到農民手中。增加農村低保覆蓋面,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户的關心。對納入低保對象實行縣、鎮、村“三榜公示”制度,嚴格做到“六公開”。

(五)要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農村文化生活單一,是直接導致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要紮實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提升謝湖村社會文明程度。開展羣眾性愛國衞生運動,實施清潔工程,推動村莊美化、環境淨化。大力加強科普工作,開展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平安村建設,依法查處封建迷信、黃賭毒、非法宗教等活動,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六)要切實為農村幹部減負。謝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動人員廣,給村幹部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和壓力;同時上頭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大量事務性的檢查、驗收、檔案資料佔據了村幹部大部分精力,村幹部往往疲於應付,建議上級各部門要切實為村級減負,從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關心村組幹部,積極為村組幹部創造一個想幹事、能幹事、多幹事的好環境。同時加大村幹部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積極為村組幹部隊伍輸送新鮮血液,為年輕幹部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家鄉民生調查報告5

調查人:XXX

班級:XXXX級通信工程X班

學號:XXXXXXXXXX

前言:

自從20xx年第十一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温總理向大會做中把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社會作為重中之重,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從減免農業税、農業直補到新醫道新社保,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在各鄉鎮一一落實。為了瞭解新的惠農政策的實行進展和農民的日常生活,通信工程系X班XXX20xx年寒假期間在自己家鄉四川省宜賓縣上豐村做了此次“關注家鄉民生,感知社會”的社會調查。 在這個寒假,我通過一個假期的實地走訪、上網調查,對家鄉的社會現狀進行了全面的瞭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鄉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走訪了一些村户和村幹部,從中我瞭解到人民生活總體上有所改善,但由於各種問題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沒有落實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調查,具體調查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掌握家鄉的生活條件,如:人們的收入情況、住房情況和交通情況。從而瞭解我家鄉具體存在着哪些問題,並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二、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從進行任意抽取幾户人家進行訪問,再到村幹部那裏瞭解一些近幾年來我們村的各户家庭的總收入、個人收入、以及其收入來源和我們村通往城鎮的交通情況,同時 ,親自去體驗一下。

三、 調查方式

在村委會幹部的幫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且親自詢問了一些同鄉的親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關於他們的經濟狀況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問題以及他們的看法。

四、 調查時間:

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調查內容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幾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農忙到農閒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羣(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六、 調查結果

在問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時,在800元以下的佔有44%,800-1200元的佔有15%,1200元以上的佔有41%,而家庭醫療費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佔有38%,500-1000元的佔有39.5%,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2.5%。近幾年,農民的收入的確有了明顯的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的醫療費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們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鄉在家務農的人們,他們的收入基本上來源於種地、種田和養豬,然後把地裏的農作物和田裏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裏用的,剩下的賣掉,而那些賣農作物得來的錢還要除掉肥料費和農藥費才是純收入;養豬賣錢要除掉買幼豬的錢、糧食費和飼料費才是賺來的。通過務農掙來的錢還要用於買日常的生活用品,這樣算下來農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鄉的大多數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據調查統計顯示,16歲-20歲沒有在校讀書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歲-4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50%以上,40歲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佔有20%左右。由調查可知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2%-5%,800-1500元的佔有50%,1500-2500元的佔有35%,2500元以上的佔有10%左右。

近幾年來,在我家鄉的人們的農閒時間比以前跟多了,因為人多了,剩餘的土地就多了,又因為有一些農作物種植複雜,收割又困難,因此就放棄種植了,而種植更多的其他農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長滿草的小路,現在有了寬闊的公路;以前人們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現在大多數是磚瓦房了。據調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3%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

從村委會幹部那裏我還知道了村幹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組成,本村村委會成員一般高中學歷。村幹部有電子,有想法,有頭腦,但是由於資金短缺,所以很多項目像水利打井、拉電線或修路之類的都無法順利的實行。由於年輕一輩的人們許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識的青年農民,這使得農業生產缺乏有技術、有文化的勞動者,生產水平難以較大提高。

七、 調查總結

從我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農村發展中存在着許多的困難,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傳統小農思想根深蒂固,願人窮不願人富的思想嚴重,很難統一思想進行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和發展規模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嚴重,存在這等、靠、要的思想,對現有的温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滿足,進取心不強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相當一部分農民將精力和時間大量消耗在爭奪“蠅頭”小利上,很少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看待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行動上,發展經濟的措施、方案不是積極配合支持,而是設置障礙,謀取小利。

2.傳統農業生產經營制約這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現有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已發揮出應有效益,無法繼續深挖土地潛在力,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中,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相對脱節,導致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慢,優質優價難以很好體現,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增長緩慢;現有土地承包政策確保了農村社會穩定,但分散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難向“種田能手”和“種養大户”集中,規模化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效益難以實現。

3.基層入不敷出,宏觀調控乏力,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表現在:一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推廣舉步維艱,脆弱的農業建設基礎設施導致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功能不強,高產、穩產無保障,滯後的農業科技使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生產無法實現;二是由於財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機構臃腫,政府窮於保吃飯、保穩定,分散了發展精力;三是上級達標升級活動使基層政府只能向農民收錢收物來完成,影響季幹羣關係降低了政府威信。

4.農業生產方式粗放,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業與農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5.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耕地糾紛、耕地與建築矛盾、林農矛盾等問題日益增多。

6.農村技術含量不高,科技對農業的支撐力不強。a 是農業新技術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新技術到户率不高,科技貢獻率較低,主要表現在農民掌握的新技術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強。b 是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培訓離實際、實用、實效的目標和農民的意願、需求還存在差距,農業科技人員的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跟不上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步伐。c 在農村依託科技致富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農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識不強。d 大部分農户產業單一,缺乏多元發展接受能力。

在農業已經發揮出最大的生產潛力,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已成為必然,我認為發展農村經濟應結合當前農村工作的實際,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經濟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改善現有脆弱的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的災害的能力,減少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的損失。同時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現有科技服務體制,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具體有用現代工業部門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裝備農業,全面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徹底改變以人力為主的農業耕作方式。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糧食生產要以增收為目的,要以生產質量高、增加值多的農產品為主。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畜牧業、林果業、

水產業和蔬菜業等,優化農產品品質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農村經濟必須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體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經營與千變萬化大市場對接難的矛盾,才能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徹底扭轉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必須盤活土地資源,鼓勵將耕地、山場的經營權通過轉包、拍賣、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必須實施規模經營,可以通過龍頭企業發展帶動產業規模經營,也可以通過示範樣本的輻射帶動形成規模化生產。

3.必須探索減負系途徑,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通過企業發展,一方面有效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農民變農工,增加非農收入;另一方面,壯大集體實力,變農民上交為集體上效,徹底減負。

4推進農村市場化,產業化。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民富裕化與現代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城鄉發展,攻克城鄉二元結構,增加農民致富資本,以制度創新為動力,建立優勢互補,協助統一的城鄉關係,推進城鄉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融合,推進農村經濟市場化、產業建設,才能形成以城帶鄉、以工帶民、以農穩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以特色和優勢佔領市場,招商引資,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