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1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6W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1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

7月1日

明天就要出發了,因為要趕早上六點的車,晚上我們住進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簡陋,狹窄的過道,昏暗的燈光,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窒息感,更鬱悶的是號稱中國移動通信專家的移動通信網絡竟然沒有覆蓋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過,第二天馬上就要離開,開始我們的征程,大夥兒很是激動,很樂意的住了下來。

由於學校資金沒有到位,同志們的錢都是湊來的。為了節省4塊錢,我們從服務員那裏爭取到了一間沒有電視的房間。住宿安排後基本就沒事幹了,在家世界買了些早點後已經九點多了,按捺不住興奮,我索性沒有下去,就站在外邊發短信。把電話本上的朋友挨個騷擾了一遍,告訴他們:我要出發了!

四個戰友中,張玉雙考慮問題全面周詳,賀東強辦事幹練灑脱,陳海俊老成持重,大家來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級,共同信念和目標使幾個並不認識的'熱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動的餘温還沒有褪盡,躺在牀上,紀律、安全、飲食、衞生、當地幹部羣眾的配合能否積極配合、是否會取得預期的效果一個個問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不停地閃過。雖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日期內我們前途未卜,加上外邊還下着小雨,感覺今晚還真有點風蕭蕭兮黃河寒的悲壯!

7月3日

汽車急馳了25公里後到了目的地XX縣。師傅把我們送到了縣政府門口。XX縣政府是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接受單位,也是調研的第一站,在這裏我們要了解全縣的基本情況,瞭解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村民自治開展的基本狀況。不巧的是,因為週末沒有上班,我們只好先去找落腳的地方了。拿着地圖,我們一邊找旅館,一邊熟悉縣城環境。受地形限制,XX縣城區較小,街道分佈很奇特,餐飲、購物、車站、政府部門大都連在一起。三岔路口停着好幾輛發往西寧的旅遊車,和大街上不時地走過幾個阿喀,構成了這個高原小鎮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們便拿着XX縣政府開具的介紹信去了魯沙爾鎮。雖然有此尚方寶劍在手,但還是費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會主任好像對我們身份有所懷疑,不答應我們去村裏調查。在鎮黨委劉書記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帶領我們進村了。

西山村距縣城約3里路,從城區出發,車子上坡又下坡,轉了三、四道彎,顛簸了十多分鐘後終於進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後是一片開得正濃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塊塊綠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魯沙爾盤踞在蓮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數居住在山腰地帶,一條狹窄而彎曲的土路是村裏唯一能走機動車輛的出口,我們拍照的時候,老支書特意叮囑我們一定要將進村的大路拍上。他説,村民遷到這兒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當地政府修路的承諾一直沒有兑現,這條路嚴重影響着村裏與外界的聯繫,也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老人家希望我們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現後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為了儘快進入角色,熟悉村裏情況,便於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書幫忙組織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們,很快便打開了局面,我們和大家一起吃飯、拍照、聊天,盡情的玩了一個下午。

雖然今天沒有實質性的結果,但我們熟悉了村裏的基本情況,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為以後入户調查打開了局面。

7月7日

吃飯是生存的主要問題,這邊的飯忒不合口味,還超貴!昨晚花了4塊錢吃了一碗炸醬麪,鬧了半天肚子。今天我們決定轉移方向,找一家米飯館,可到街道上轉了幾圈,終究沒發現一家像樣的。就連遍佈全國的蘭州牛肉麪館影子就沒見到。連續吃了幾天的烙餅和泡麪後,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蘭州牛肉拉麪,要知道,學校食堂的拉麪難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沒辦法,只好重操舊業,回去繼續煮麪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麪,太難了!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2

調查對象:省市區鎮村和村部分村民

時間:2月15-2月19日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城前村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只有近八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之前,我並未真正體會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現在終於明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現代化農村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得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莊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衞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社,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問的“新農村”包括五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卻一不可,共同構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條件,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具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好、生活環境優美。憂其是在環境衞生的處理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化、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説,近幾年來,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羣來説,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農業生產情況。本村耕地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四個級別。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經濟農作物,基本上達到多元化農業。

畜牧生產情況。畜牧生產方面以養雞業較具規模,兩村有15户以公司+農户為模式的養雞基地,配套設施完善,每户養雞數量在~10000只不等。養豬主要以家庭散養為主,部分養殖户已打算開春二月擴大養殖規模,但相對現代化的養豬企業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條河流流經村西,是村裏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後均未進行硬化處理,年久失修,人飲工程方面,,隨着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村委在相關部門的關照下,通過專項資金(材料)下撥和村民自籌資金對原有管道進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約98%村民自願安裝自來水。通訊方面,全村移動電話和有線電話的總擁有率已達80%,絕大數都安裝有衞星電視接收機,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號清晰的電視節目,電腦網絡的運用正在申請安裝。

公共設施建設情況。村委辦公樓在政府專項資金的扶持下已經在去年完成改造,煥然一新。村黨支部李書記説,原有辦公樓不算很舊,專項資金有限,而且村裏為了減輕村民負擔,沒有集資重建,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況。本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常規農業種養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為主,全村外出打工流動人口四百多人,佔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們的就診途經很便捷,讓他們對突發情況的處理不至於出現措手不及。

2.村中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減免情況落實的比較令人滿意,讓家境貧窮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園,圓自己的求學夢。

3.村中關於給予農民補助的情況基本得到落實,讓農民真正感到正策益處,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温暖。

4.農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穩定提高。

不足之處

1.村中不經常組織勞動技能的培訓,如果多培訓就相當於用技術來武裝農民,避免農民在生產中走彎路。

2.農民的娛樂生活太單調,村中的公共活動廠所太少。除了村委會前有一處可共村民休息的

小廠地外就沒發現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場所。3.村中目前的綠化比較亂,根據村中得綠化計劃,形式上是沿路線綠化,沒有集中的綠化用地。4.在調查中發現村中的垃圾亂堆放嚴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閒置的宅基地堆放,這嚴重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象。隨着社會主義經濟得發展,農村也會越來越富有,人們的家園保護意識也會越來越強烈。這樣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種濃濃的鄉村氣息也會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動場所。再規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變成鄰里交往的熱土。一點建議:

1.道路綠化:村、組、團綠化和家庭綠化相結合。在綠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邊以樹木、花草綠化為主並和庭院得樹木綠化相結合,創造美麗的鄉村風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廁所。崔西溝村是一個開放的村莊,平時人員流動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廁所是必不可少的。3.合理規劃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統,搞好環境衞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統規劃。

5.做好村中產業調整,爭取是產業不那麼單一,使村子在經濟狂飆的現代有一定的綜和調整能力。總之,我國是一農業大國,只有農民富了,才是農村的真正進步。中國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來了,才是走進了現代化。所以我們要做更多的實踐與調查工作,掌握農村的真實情況,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加快步伐。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3

一、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我的家鄉長涇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制定了“五新一好”新農村建設遠景規劃,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開創新局面,建設好班子,加大宣傳發動羣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鎮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鎮幹羣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花園等八個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四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長涇鎮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我鎮成立了由鎮長沈偉旗擔任組長的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鎮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鎮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鎮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鎮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鎮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鎮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鎮注重對農村幹部、羣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花園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衞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習禮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衞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衞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衞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衞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羣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眾不但對庭院衞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衞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衞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示範村花園村新農村建設情況

(一)基本情況

花園村是由原長涇鎮長涇村和花園村合併而成。20xx年底,全村人口4676人,勞動力2770個,耕地面積903畝。20xx年,全村實現二、三產業營銷額663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96元;村級年可支配收入達800萬元;農業適度規模面積比例達82%;農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60平方米;企業職工、農民養老保障率100%;農民大病醫療保險及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100%。20xx年建成省級衞生村,20xx年建成江陰市第一家村級經濟股份合作社。

(二)20xx—20xx年規劃建設目標

花園村是江陰市老村改造新農村建設試點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花園村的實際情況,對原花園村570户集中居住的6個自然村莊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全面改造,力爭通過二年的努力,使全村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和諧、美麗的大花園裏。具體建設目標:

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2.5萬㎡;

②新建農户住宅(含公寓樓)2萬㎡,計劃投入1200萬元;

③鋪設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計劃投入60萬元;

④整治農村河道72條,150畝,駁岸1萬米3,計劃投入170萬元;

⑤鋪設永久性雨、污水管道2萬米,計劃投入90萬元;

⑥新建公共健身娛樂場所7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5個,計劃投入50萬元;

⑦新增居住區農村綠地110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30㎡,其中新建小遊園4個,新建1個100米長廊,2個涼亭,1個嬉水台。計劃投入180萬元;

⑧農村舊房實行立面改造,粉刷外牆8萬㎡,計劃投入48萬元。

以上8項共計劃投資約1798萬元。

(三)目前工程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花園村全村發動、上下聯動,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1.4萬㎡;

②投資910萬元新建了農户新型住宅1.3萬㎡;

③投資40萬元鋪設了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

④投資119萬元整治了農村河道72條,計150畝,駁岸0.7萬米3;

⑤投資45萬元鋪設了永久性雨、污水管道1萬米;

⑥投資40萬元新建了公共健身娛樂場所5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3個;

⑦投資75萬元新增居住區綠地50畝。其中新建3個小遊園,新建1個長廊100米,1個涼亭,1個嬉水台;

⑧投資30萬元粉刷農村舊房外牆5萬㎡。以上工程總投入1259萬元。

四、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五、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4

據紅河州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相關文件精神,我被選派作為20xx年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通過集中學習培訓後,於20xx年2月27日正式進駐金平縣老勐鄉新村村委會。入村後,根據《金平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員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就新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活動,在實際調研過程中與部分村幹部、村民組長、農民羣眾積極交流溝通。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調研,我加深了對新村發展現狀和新農村建設的瞭解和認識,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村村委會基本情況

新村村委會隸屬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老勐鄉,位於老勐鄉境內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方便,東鄰營盤鄉水塘村委會,南與老集寨鄉百樂寨村委會隔河相望,西接老勐村委會,北與新安裏村委會。轄新村一、二、三、四、五組、紅九一、二、三、岔路、涵洞、龍頭堡、磨石、攀枝花、鐵絲橋、三家河、平壩河、火燒一、二組、灰竹坪共19個村民小組、世居着苗族和彝族,其中苗族為主要居民,佔全村總人口98.5%。現有農户870户,有鄉村人口3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970人,勞動力20xx人。該村較為貧困,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國土面積36.6平方公里,農村經濟總收入980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2400元。全村耕地面積7362畝,其中水田面積1448畝,旱地面積5914畝,人均耕地僅1.82畝,林地9586畝。人均有糧320公斤,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419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適宜種植香蕉、橡膠、木署、西貢焦、水稻、玉米、龍眼玉米、荔枝玉米、甘蔗玉米、芒果等熱區經濟作物。新村灰竹平有5户養牛31頭,家家户户養有駱子,山地雞養殖是新村的特色,養殖歷史悠久,養殖週期短,賣價高、市場前景好,在黨建示範户的帶動下,輻射了周邊200多户養殖户,促進了農民增收,增強了養殖後勁,體現了規模在促養殖在户的山區畜牧業發展模式。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個,預備黨員6個),積極分子14名。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通過走訪調查,我瞭解到新村在當前的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困難和問題:

1、黨員、羣眾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部分村民及少數村組幹部在思想認識上對新農村建設尚存偏差,通過調研發現他們對新農村建設表現出來的熱情和積極性僅僅是寄希望於上面有資金下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有的村組幹部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要求他們這樣做,沒有認識到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較為淡薄;多數村組幹部對怎樣建設新農村感到手足無措,寄希望於上面有可資參照的模式或方案下來。總的來説就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內涵瞭解的不夠透徹,不能全面的理解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2、主導產業缺乏支撐,特色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優勢。村農業目前仍以傳統的糧、豬型為主,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少且發展速度較慢,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民增收渠道較窄,僅有木薯、養雞和養豬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產業化水平不高。

3、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和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農民致富。由於各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道路未硬化及改水、改廁任務重,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羣眾自籌、州縣級單位的幫扶資金僅是杯水車薪,遠遠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需要。村內有相當部分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4、缺乏建設資金。經濟建設和基礎項目建設資金缺口比較大,所有項目只靠政府政策性的補助支持,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建設資金難以到位,把握不好長遠規劃和近期建設的關係,制約了村經濟發展。

5、缺乏建設人才。村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國小文化程度者佔相當大的'比重,沒有種植、養殖、加工技術。低下的文化素質,遠遠不能適應農村經營性管理的需要。科學種田和養殖專業人才匱乏。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引進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技術比較困難。

三、下一步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面臨的發展現狀和問題,我認為新村下一步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調研中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農民羣眾對新農村建設是非常關心的,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很高的積極性。但有不少村民認為建設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就是上級給錢給物給政策,許多農民都在觀望,有的原來想幹的事都不幹了,就等着天上掉餡餅;有的農民認為新農村建設又是搞形式、走過場、瞎折騰,致使許多農村組織化、規模化的集體項目搞不成。這些都需要今後認真加強引導,搞好宣傳教育。同時,還要培育造就新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只有農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希望。

2、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子,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新村村委會位於藤條江河谷流域,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有豐富的熱區資源,是典型的天然温室,非常適宜發展甘蔗和橡膠等產業。下一步要加大經濟作物的發展力度,有力提高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擴大橡膠、甘蔗、西貢蕉、西瓜和山地雞等基地,配合政府全力推廣甘蔗的種植技術,促進農業增效、增收。要紮實做好當前的甘蔗產業發展工作。大力發展甘蔗產業是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以種植業為基礎,發展養殖業。使種植業與養殖業相互促進。開展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堅持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支持和發動大户擴大種植和山地雞養殖規模。要求家家户户學習多種蔬菜的種植,做到品種多樣的蔬菜能自給。

4、加強村委會自身建設和黨建工作。村委會組織是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重要組成部分,村委會班子和村委會成員素質如何,對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影響很大,必須加強村委會班子建設。一是堅持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凡涉及到全體村民利益的或重大事情都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同時建立以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和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揚民主,辦事透明,做到辦事公開化,接受村民羣眾的監督。嚴格財務管理,遵守財政紀律,財務做到按規定收支,財務收支做到公開透明;二是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三是在黨支部建設方面,全村委會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名,預備黨員6名)積極分子14名。今後應該計劃每年發展2名新黨員。計劃從黨中培養一批後備班幹部隊伍。配合公安機關工作,加強綜合治理。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規。組織法律、法規培訓。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落實各項村務政策,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利用已經建起的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活動。充分利用文化活動室,發展羣眾文藝,加強娛樂活動,保障全民健身。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開展村文化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5

一、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環境和條件惡劣。一是地理劣勢。山區羣眾常説“看到屋,走得哭”,真實地反映了山區溝渠縱橫、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徵,這一特徵使農業生產生活非常困難。二是土壤貧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襲刀耕火種,產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災害頻繁。山洪、乾旱、風雹、地質滑坡等自然災害年年發生,僅丫口組目前就有15户農户居住在滑坡危險地帶,而農民抗禦災害能力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區大部分人口多為散居,密集度不高。據實地調查,村的人口密度僅為168人∕平方公里,很顯然,村新農村建設的聚集動力非常弱。

(二)社會服務體系不到位。一是基礎建設落後。由於多年來投入不足,導致貧困山區基礎設施十分落後,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問題比較嚴重,普遍存在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等問題。二是社會保障不完善。村衞生室形同虛設。山區羣眾無錢治病,大多數農民生了病也是硬撐,小病釀成大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突出。據實地調查,村農村婦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醫院就醫。同時,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養兒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家庭成為重要支撐。三是文化生活匱乏。由於缺書少電,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情況較為普遍。“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是村現狀的真實寫照。由於文化生活的匱乏,使封建迷信、賭博等乘虛而入,敗壞了社會風氣,也影響了山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四是城鄉人民權利不平等。由於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為了阻止農民進城找工作,實行了城鄉隔離的户籍制度,使農村人特別是貧困山區農民在教育、就業、衞生、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受到與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這個問題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並沒有真正解決,現在農民進城打工還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視,甚至還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同時又造成了和諧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三)農民整體素質偏低。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但由於歷史原因,村的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據實地調查,村全村共20xx人,大專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專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國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國小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讀書的兒童199人。貧困山區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務工,留守人員多為老人或兒童,難以承擔起建設新農村的重擔。同時,農民培訓機制在貧困山區難以建立,有培訓點也是流於形式,使農民的發展技能、思想水平與新農村還存在較大差距。山區農民普遍認為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和黨員幹部的事,爭取政府下撥資金踴躍,自己出資出力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性不高。

(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加大對村的扶持力度,採取了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但由於村自然經濟成份較重、農户經營規模小、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村信貸困難、農資價格高質量低的市場調控不力等原因,農民增收仍然十分緩慢。村地處大山深處,全村有513户20xx人,可耕地面積3749畝,其中:水田只有522畝,多數為旱地(山坡地)。由於自然、地理、歷史和人口素質低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山上農田水利設施難以配套,交通狀況極差,雨天山體滑坡時有發生,村民缺乏教育,整體素質偏低,羣眾生產生活困難,雖然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300元,但發展不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達1373人,佔68%,這一現狀是制約新農村建設最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一)抓組織,發揮黨員幹部作用。貧困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建設一個富有戰鬥力的村級班子,一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幹部隊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設戰鬥力強的村支部,帶領貧困山區農民艱苦創業,建設新農村。二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通過“三培養”,把優秀村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和村級後備幹部,解決接班人問題。二是完善幹部激勵機制。健全村幹部工資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完善村幹部正常離職後一次補發補貼機制,積極探索村幹部“職業化”及養老保險制度的新途徑,使村幹部在政治上有盼頭,工資上有保障,正常離職後有依靠,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

(二)抓規劃,引導科學有序發展。貧困山區的現狀決定了新農村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着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一是科學制定區域規劃。對地理特徵基本相同,經濟發展基本一致的貧困山區制定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對發展定位、村莊佈局、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戰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學編制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社會公共事業發展規劃。二是統籌制定村域建設規劃。突出山區特色,找準每個村的優勢和劣勢,合理確定村莊規模,統籌規劃產業方向,村莊佈局、服務設施和住宅布點,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三是妥善把握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幾個問題。要突出農民的主導地位,認真聽取農民建議;要體現和諧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順從山地勢,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要嚴格控制佔用耕地,要合理確立示範點,並實行動態管理;要選好切入點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從農民最關心、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實施安全民居建設、人畜分居和安全飲水建設等;要整合資源和項目,將資金集中起來辦大事、辦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樹立“沒有新型農民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農民教育責任制,改進教育方式,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文明村(户)評比等,開展農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政策措施,營造新農村建設氛圍,引導農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勵農民羣眾發揮好主觀能力作用。二是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進一步完善農民培訓機制。要以村國小為依託,運用農民技校等形式,對農民進行種養加工業生產操作技術培訓,使年滿16週歲的山區勞動力基本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和非農領域就業技能,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對“守護型”農民中的種養大户、個體經營者、產業化帶頭人、返鄉創業等進行重點教育,着力培育新農村建設的骨幹力量。三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從現狀來看,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山區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使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新農村最本質、最中心的內容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一要求在貧困山區顯得尤為迫切,因此必須採取超常手段,強化過硬措施,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要繼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使山區農民在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中獲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當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仍然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積極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促使農村勞動力盡快就業,對有條件的貧困山區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工資水平。

(五)抓基礎,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儘快改善貧困山區生產生活環境,是廣大農民羣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改善山區農民生產生活環境,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進行分類建設。一是國家要結合貧困山區財力困難的實際,改革農民投工投勞辦法,加大國家對貧困山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讓貧困山區的農民都能喝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要積極推廣沼氣能源建設,帶動改圈、改廁、改廚,改善貧困山區農民羣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要加強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切實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二是對部分高寒、自然環境惡劣的山區農民,要痛下決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過異地搬遷的方式使羣眾擺脱其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6

基本概貌。定黎村位於南寧市武鳴縣甘圩鎮西部,距甘圩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與南寧市西鄉塘區雙定鎮接壤,本村為巖石山村,石材豐富。自XX年貫穿村子而過的017號縣道修繕後,到鎮及縣城的道路已擴建為5米寬的水泥路。本村XX年被自治區列為扶貧村。

人口民俗情況。全村包括兩個自然屯,即定黎屯和板蒙屯,分13個村民小組,共782户,總人口2797人(截止XX年3月)。本村無住茅草房、樹皮房農户,90/%以上的農户均住上磚混結構的樓房或平房。全村有困難黨員户4户、困難家庭學生15户、困難羣眾10人、五保户口10人。村民的居住較為集中,全村共有三姓:即姓陸、姓何、姓林,三姓村民均為壯族民族,共具壯族的風俗習慣,鄉風民俗較好,村民熱情好客,幾年來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動,使村民道德水平,精神文明上了一個新台階。全村村民和睦共處、團結共進。

農業生產情況。本村耕地面積4780畝,其中水田面積1600畝,旱地面積318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密本南瓜、指天椒、花生、香蕉等經濟農作物,基本上達到多元化農業。其中密本南瓜是本村農產品特色產業,全村年種植面積達1800畝,年產量2160000公斤。

畜牧生產情況。本村畜牧生產方面以養雞業較具規模,全村有15户以公司+農户為模式的養雞基地,每户養雞數量在5000~8000只不等。養豬主要以家庭散養為主,不具發展壯大規模。

水產養殖情況。全村有3個魚塘,水產養殖90畝,品種主要以羅非魚、草魚等為主。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本村環村道路的硬化率達90%,屯道、巷道尚有3.5公里還未能硬化,爭取以後逐年完善;全村水利渠道9.6公里,XX年以前均未進行硬化處理,年久失修,XX年在政府落實新農村建設政策後,通過全村兩個自然屯的羣眾自籌部分和政府補貼部分的`方式已對2.2公里的水利渠道進行硬化維修,目前尚有7.4公里還沒有得到維修解決;人飲工程方面,XX年,隨着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村委在相關部門的關照下,通過專項資金(材料)下撥和村民自籌資金進行投入實施,已經解決了本村定黎屯的自來水環屯入户工程,但板蒙屯的人飲改造還未能得到解決。板蒙屯人飲工程始建於1994年,由於當時規劃設計落後,水管管道多處經過牛欄、豬圈地面下,衞生得不到保證。加上經過近16年的運行,目前管道已多處老化鏽蝕,到處爆裂滲漏,在管道經過牛欄、豬圈的地方,水管爆裂後易回吸髒水,從而導致用水不衞生、不安全;通訊方面,全村移動電話和有線電話的總擁有率已達80%,每家每户都安裝有衞星電視接收機,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號清晰的電視節目,電腦網絡的運用正在申請安裝。

公共設施建設情況。定黎村村委辦公樓1棟二層樓,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該辦公樓於XX年建成使用,建樓資金由村民自籌,政府補貼的方式募集。樓房建成至今,牆體無大裂縫,房頂無漏水,安裝了鋁合金窗。上下共有8室,包括會議室、計生服務室、用水者協會、調解委員會、文化活動室等辦公場所。村中心國小1所,教學樓1棟二層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全校教職工14名(含3名幼兒園教師),11個班;學生306名,教室和教師辦公場所嚴重不足。我村文體活動場所較少,部分教師、羣眾建議修建一個戲台供學校、羣眾逢年過節開展文體活動所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7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1、人口

l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l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後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l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農業

l 種植業/土地方面的收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非農產業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為經濟來源的很少。如家裏包了大量土地的,這些人中的也多是經濟作物。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的,還會靠自家的自留地,種些糧食作物,維持日常活動和生活。

l 養殖業

有些村民手裏有點資金,對養殖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資搞了養殖業。大多數都投資在了家禽養殖上面,像豬,雞,鴨……時下這些東西也是比較暢銷的,像烤雞,烤鴨,豬肉從前段時間起就漲價了。而且這些家禽相對而言比較好飼養。不過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幾年流感類的疾病頻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收益。

l 副業

還有一些有一定手藝的,就靠”本事”吃飯。有些會刺繡的`,就會做些繡品,自己到集市上賣或是提供給哪家小型加工廠。還有就是串手鍊或是一些手工藝品。

非農產業

l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裏的頂樑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幹幹、順便照顧家裏、l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闆。或是幾家一起合資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裏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髮展。

5、村莊的歷史

l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裏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村莊一般以聚居為主,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種形式,沒有趨向於現代的小洋房、左鄰右舍處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裏面的住宅小區,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們幾乎家家都會開墾一小塊菜地,種些時令蔬菜,等到成熟時互相贈送些,這樣又加深了村民間的感情。

二、貧困羣體

1、目前/就業生活的困難

沒有固定的住房,或是房子太舊,收入不穩定,只有靠政府補貼,才能保證生計問題。家裏沒有勞動力,老人年齡大,健康問題嚴重,孩子要念書,開支很大,而他們卻沒有特殊的生存技能,只能靠打工勉強維持家裏的日常生活、2、困難的成因

家庭發生變故,或是因為沒接受過什麼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沒有什麼手藝,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學費啊等開支較大。或是家裏勞動力不夠。

3、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

國家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補貼

調查後的感受:

我們大概的問了一下,瞭解到由於村民們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學歷都相對較低,所以面臨着殘酷的人才市場的競爭時,只有選擇打工,經營店面這些最普通,最簡單的工作。其實他們所做的都是處於下層的工作,收益較低,但當經濟發生波動,金融危機發生時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所以我覺得應該對村民進行生產技能、文化素質的培訓,從而讓他們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能,這樣在找工作時也會比較簡單。同時對村辦企業進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擴大其規模,這樣就可以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找工作的想法。

對待貧困户,光靠那些補貼遠遠不夠,那樣只能解決他們當下的生活問題,要想永久性的幫助他們,就應該交給他們一些技能,教會他們如何解決生計問題。

看到老師上課給我們看的城市農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數據對比,再聽到村民的話,讓我們想到現在國家存在的貧困問題還挺多的,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我們覺得國家應該重視農村的發展問題,找到更多的方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從基層抓起,一步步改變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觀念,就像華西村的發展是一樣的,只有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意識跟着改變了,才更易於日後的生產與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8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2日至20xx年8月15日

調查地點: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

調查方法:實地走訪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域經濟

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羣眾走

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二零一二年的暑假期間,我進行了暑期

回鄉實踐調查,調查的對象是我的家鄉—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我就我的家所在的村—西盤村,進行了為時四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與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裏開展的一些工作,對部分村民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是最終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以促進農村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法制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以達到經濟發展、管理民主、文化水平提高、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和人們法制觀念增強的目標。

以下是我的調查經過及內容:

(一)村莊基本概況

我村坐落於文明的沂河大堤之南。沿着經過長茂的204國道直往北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我村。暑期回家不久,我找到了村長,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款待,當我説明了此行的目的時,村長很是讚賞,並對我此次的調查和實踐表示大力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對調研的信心。

通過與村長的談話,我首先大致的瞭解了我村的基本狀況,我村距鎮大約5公里,全村總面積2500畝,共有十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2593人,其中勞動人口有1000人左右。經濟發達程度居灌南縣的中等以上水平,村名的生活總體水平還可以,但近幾年,村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向城裏轉移,許多村民都

有在外地買房的思想,還有部分村民有在鎮上買房的打算。

由於我村地形比較平坦,土地臨河而依,村裏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田兩種,屬於亞熱帶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西瓜,香瓜,葡萄,辣椒,蔬菜等,這些經濟作物大多以大棚種植為主,成熟後向外市出售,增加了村民們的經濟收入。

近幾年,我村的農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的科學性。我村前幾年建了一個小的農業站,聘請了幾個專業大學生。從此,這個小小的農業站成了村民們的諮詢會所,村民們在施肥,播種,除害方面有什麼疑問都會去諮詢,而且專業大學生們也會給予耐心的指導。這次回來做這次調查研究,我從學校圖書館收集了許多有關農業方面的書籍資料,看村裏發展的這麼好,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了,但當我把資料拿出來的時候,村長十分激動,他説:“放心!我們這些村幹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很感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領導這麼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你們的關心,我村的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村莊建設情況

農村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通過對我村概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統一規劃,主要類型為磚,石,木材型房屋,較過去的土坯房有很大的改善,少數村民的房屋傾向於洋房化,尤以道路兩旁人家為主。而且村裏許多主幹路都鋪上了水泥路,日常助行工具多以電瓶車,摩托車為主部分家庭擁有私人小轎車。

我村的基本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村委會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國小,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也很健全,到目前為止,村裏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國家政策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有今年回家讓我值得一讚的是,我們村配置了專線公交車,方便了出行。

我村近幾年的廠房建設也在不斷的擴大。典型的以輕工業為主,有服裝廠,紡紗廠,繡花廠等,這為村裏的婦女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聽村長的話裏,我村有望在未來的幾年裏擴建一個食品廠,還有每逢豐收過後,田裏總會有許多秸稈,燒了污染環境,於是村長積極鼓動村民,建議建一個養豬場,田裏的秸稈就可以加工出來餵豬。

(三)農村文明程度

我村文明程度得到較大提高,努力培養新農民,形成文明鄉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和突出特徵。着力推動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實施了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工程以及農村黨支部活動中心、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鄉鎮農村書社、村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多渠道開展新型農民的培訓。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和法制意識逐步增強,愛國守法、勤勉自強、團結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風尚在農村進一步樹立,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協調發展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2所中學、10所國小,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户、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x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我村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xx年在全鎮12個村實行了村幹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 30名幹部平均年齡為25-45歲,大專以上文化10名,高中、中專17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後出台了《長茂鎮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經過村長介紹,我對村裏的基本概況有了更多的瞭解,但是實地走訪時必不可少的,我找了孩童時玩的較好的朋友,説明來意後,他們都很願意幫我,他們把村裏現做的大爺大嬸們叫到一起,因為他們是村子發展全過程的見證人。我和他們圍在一起親切的聊了起來,從他們的話語裏我聽出了幸福的聲音。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認為進一步對農村發展的瞭解是一條在實踐中鍛鍊成才的好途徑,是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和維護穩定的好辦法,也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好形式。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9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對寶塔村農村文化建設現狀進行一次調查,我深入寶塔村,採取走訪黨委書記的形式,對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本篇調研報告。

一、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寶塔村位於皖宣城市狸橋鎮,是一個由多個村合併而成的村。調研發現,調馬村的文化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村裏有文化活動室、祠堂、寺廟、廣播等文化設施,另外村裏還有好幾個籃球場。

每到大型節日,村裏都會舉辦划龍舟、廟會等文化活動,尤其每逢到了春節,都會有舞龍舞獅、唱戲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參賽和觀看。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一)數量較少。村裏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村裏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裏開展相關體育比賽時,都沒有專業的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二)素質相對低。村裏沒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隊伍建設缺乏引導。村裏慶祝重要節日時,只能花錢請樂團來表演。

(三)經常性差。村裏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

的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規模;村裏搞一些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打牌等,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與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

(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户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

如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五)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四、調研總結

這次的調研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滿完成。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隊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親身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那原來一棟棟泥磚房的地方鑽出了一棟棟的新房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以前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泥路也已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寶塔村雖然只是我國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卻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代表。寶塔村還有其缺陷,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繁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0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我鎮在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新農村建設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羣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實現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農產品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極大地傷害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養豬積極性。

2、希望着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利用各種優勢取得種子、化肥採購以及農產品銷售上的優惠,增強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

3、希望各級政府在建設新農村的同時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村級黨組織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的創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羣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希望以提高農民素質為依託,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託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5、希望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我鎮在近期結合“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開展的環境衞生集中整治行動中,農村村容村貌已有較大改觀,但村民的文明素質還有待提高,村民亂扔亂吐現象還大量存在。希望在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羣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6、希望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説:“遊手好閒”,人們都有事幹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7、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職業培訓。

8、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衞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控制藥品價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四、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隊、文藝演出隊、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五、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免收義務教育的雜費,調整中國小布(baogao.)局,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城鄉教師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建立起政府出大頭的農村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羣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11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xx街道為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原轄30個自然村,全區部分行政村規模調整後改為27個社區,總面積47.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農業人口4.4萬,人均耕地0.2畝。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xx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積極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實現了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新跨躍

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近年來,xx街道堅定不移地實施興工強街、借力發展戰略,致力做大經濟總量,切實增強發展後勁。,全街道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被評為全國千強鄉鎮,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躍。一是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強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通過實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幹、帶動一批,放寬政策、擴張一批,科技創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動了全街道的經濟發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類民營企業400多家,個體工商户4000多户,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4%,經濟技改投入年均增長20%。在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各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建設大型批發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積極拓展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朱陳西南、於泉莊等村依託xx陶瓷產業優勢,分別建起建材批發市場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也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突出三個重點,促進農民增收。突出現代農業建設,把奶牛富民工程和農業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示範工程作為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龍頭工程,加快養殖業發展;突出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增強再就業能力,幾年來累計轉移富餘勞動力3萬多人;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以老206國道、新206國道和龍潭商業街為軸線,建成工字形商貿區,大力發展餐飲、娛樂、商貿、物流業,膨脹第三產業規模,促進了農民向商人的轉變。,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00元。三是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讓羣眾享受到發展成果。實行多予、不取,徹底免除了農民的三提五統,大部分村免費為羣眾供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為老年人按月發放一定數量的生活補助,朱張橋西南、河北等村還在農業生產中免費實行統一耕地、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收割服務,使農民能夠騰出更好的時間發展經濟;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97%,15個村居利用集體積累為羣眾墊付參保基金。

(二)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開創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近年來,着眼於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xx形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力打造文明xx。積極組織各種文明先進評選活動,經常開展以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和公民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廣大農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民文化大院,組建起農民秧歌隊,農閒季節、重要節日組織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質,湖南崖村的秧歌隊每年都被選拔參加市裏的會演,連續5年獲得金龍獎。二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平安xx。深入開展了基層創安活動,強化科技防範,建好社區科技防範網絡,加強羣防羣治網絡建設,發動羣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工作,促進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機結合,構築起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韋姜屯村投資20多萬元,在轄區範圍內建立了全方位的電子監控系統,朱張橋溝東村15年如一日,堅持村民夜間義務站崗制度,有效地維護了治安穩定;認真落實信訪工作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健全領導常年接待、下訪接待和信訪包案制度,全面落實農村財務管理、各業承包公開招標、宅基地規劃等制度,着力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解決,努力把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去年以來,街道辦事處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200多萬元,對建設街、寶泉路西段和羅六路南段三條道路進行了改造,投資30萬元對中心國小教學樓進行了擴建,這些實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體現到了羣眾得實惠上;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羣眾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幾年來先後有朱張橋西南、朱陳西南、於泉莊、湖南崖、韋姜屯、閆泉莊等近二十個村實施了舊村改造,開發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區13處,吸納城區人員3萬人,改善和解決了城區2萬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積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率達100%,自來水入户率達95%,有線電視入户率達85%;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去年春節前,街道拿出50多萬元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組織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圍繞規範運作、管理民主,構建起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近年來,xx街道緊緊圍繞發展農村民主,以基層黨建為重點,牢牢把握配強班子、完善制度、規範運作三個關鍵環節,堅持規範與創新並舉,營造了農村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強班子,夯實基礎。底成功對黨支部、居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運轉過程中又對個別素質差、能力弱的幹部特別是支部書記進行了調整。針對各村不同情況,重點採取選、派兩種方式選拔任用支部書記。去年以來採取選的方式對6個社區的班子進行了調整,調整支部書記6人。對朱張橋東南、連泉莊採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進黨員幹部管理科學化。建立農村幹部管理制約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制定了農村幹部經濟待遇德、能、勤、績、廉五掛鈎制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出台了《關於嚴肅勞動紀律強化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幹部應遵守各項紀律進行細化,制定了十四不準,促進了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實行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制,制定了《關於嚴格落實幹部任期目標承諾和踐諾獎懲制的意見》,與當選的村幹部和班子簽定了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責任書,面向黨員羣眾公開承諾,得到了羣眾的認可。三是規範管理,推進居務運作正規化。出台了《村級規範化管理實施細則》,建立了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和黨支部向黨員、居委會向黨支部、居委會向居民代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進一步深化了居務公開民主管理,重要事項實行全面公開,廣泛聽取羣眾對集體事務的反映、意見與建議,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綜上所述,該街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羣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失地農民眾多。作為全區工業基地,失地農民逐年積累,數量眾多,全街道失地農民人口達到人,佔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為0.2畝,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壓力。一是失地失業,生活難。多數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養活自己及家人的經濟來源,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二是補償標準低,再發展難。由於當時土地佔用補償制度不健全,因為政府行為等多種因素,多數土地補償標準低,甚至無償佔用,為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為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三是居民成為社會邊緣人,獲得社會保障權難。農民失地即為非農民,失去了土地的社會保障權,但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難以獲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養老、醫療及各種福利等社會保障權,全街道養老保險參保率僅達到4%,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集體收入不平衡。由於各種原因,村居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村莊與差的村莊差距太大,個別村居基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因歷史原因集體經濟負債重,經濟收入渠道少,但用於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費用巨大,正常的辦公費用基本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如此次調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於基礎教育、村莊建設、發放居民麪粉糧油、交納居民電費水費等開支大約為120餘萬元,村集體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於支,難以維持正常運轉。阻礙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質偏低。當前,絕大多數居民的素質不容樂觀。

突出表現在:

思想方面,思想比較保守,傳統意識比較牢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

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

文明意識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公共衞生、熱心公益等集體觀念逐步淡化,亂堆、亂放、家庭衞生問題比較突出,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行為依然存在。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現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發動。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基層幹部、社區羣眾全面理解20字方針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含義,切實突出羣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羣眾的意願,鼓勵羣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羣眾的覺悟,增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鉅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幾個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經驗表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必須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加強培訓教育,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二)制定規劃標準。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鄉聯動、統籌發展,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本區域生產生活發展、土地狀況、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進程等,確定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標準。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總體規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設重點、實施步驟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礎上,細化目標任務,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結合實際,分步實施,經濟條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經濟相對落後的村居要創造條件穩步推進。

(三)突出建設重點。針對街道實際,重點抓好以下七個突破口,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以強化為民服務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為民服務大廳的作用,強化為民服務意識,着力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尊重羣眾意願,維護羣眾利益,增進羣眾福祉,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經濟發展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扶持,千方百計地發展村(居)集體經濟,拓寬村(居)集體收入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為提高廣大居民羣眾的福利待遇奠定堅實的基礎;想方設法地優化環境增加羣眾就業、經商的機會,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切實提高羣眾的收入,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三是以五改為突破口。全面實行改水、改廁、改路、改灶和改圈,徹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頭堆和糞堆,對社區大街小巷、居民庭院進行淨化、綠化、美化,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居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四是以提升羣眾素質為突破口。加大對羣眾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強化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五是以加強民主管理為突破口。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村改造,大力實施小區開發,全面搞好水、電、暖的配套設施,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讓羣眾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會保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加快農村徵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辦法,健全對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