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心理調查報告(合集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63K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心理調查報告1

我們於20xx年12月-20xx年1月,對定遠鄉初級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定遠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69份回收有效問卷85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農村大部分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佔相當份額。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這甚至把“特長”看成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52%的像野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以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3.學習目標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的不協調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的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4.家庭教育的影響

5.學校教育的影響

6.教師的影響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心理調查報告2

離會考日子越來越近,九年級學生在進行緊張的複習迎考,希望自己能夠在會考中勝出,農村國中學生的壓力更大了,面對全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考上普通的高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了。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會考前的心理調查,發現有狀態較亢奮的,也有狀態不夠好的,心理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心態積極:

男生A:會考臨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舉!也許我會在這場戰鬥中勝出,瀟瀟灑灑地踏進新校門,可以無憂慮地揮灑輕鬆的暑假,結識新的同學、老師,我的瞳孔裏溢滿了快樂。一切靠自己去開拓,願生命像火一樣燃燒,放肆卻帶來温暖,慘烈卻沒有絕望。

男生B:我現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筆在練習上奔馳,正好比一棵樹上的五十隻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隻,現在只要努力爭取我所需要的養料與水分,盡力地生長,長成最大最甜的那一隻。

男生C:用樂觀是心態面對會考,只要儘自己的一切去考完會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後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後再給自己講一句話:樂觀的心態是最鋒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試那天,會努力做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即使沒有考上,那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

2、 緊張,有壓力:

男生E:在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時間裏,我好像經歷了人生的所有苦難,如今,我的父母給我降低了要求,他們在每一次吃飯時都提到我的成績,無一次不為我歎氣。

男生F:時間已經不早了,在僅剩的20天時間裏,我的心情很煩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挖掘出潛藏的能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話已至此,涕淚泗流,心之所想,無法言語。

男生G:鬱悶啊,怎麼這樣!最近有點暈!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氣也有點悶熱,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脱,還有三個星期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來臨了。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裏或者是站在工廠裏上班,真有點緊張。

男生H:時間老人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三年國中只剩下20天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我開始退縮了,我擔心看到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勞:

女生A:現在的我,是一隻迷茫的螢火蟲,到處亂飛,我真希望在最後的時間裏能夠複習好,我自己制定了複習計劃,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朧,直打哈欠。而在睡夢中好幾次驚醒過了。

男生I:最近在家裏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知為什麼覺得活得好辛苦,雖然老師激情澎湃給我們複習,但我的腦細胞好象沒有接受,處於昏迷狀態。

4、 要放棄:

女生B:在這最後的時間裏,我已經無心學習,而像和尚一樣,過一天算一天,國中讀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裏帶小弟,或者成為上班族,或者去學習一些手藝。

5、很迷茫:

女生C:就這樣,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這意味着什麼?不知道!

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裏,希望老師家長注意會考生的心理狀態,適當引導,多加關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心理調查報告3

我調查了20xx年xx到xx的全鄉中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趨勢,深化教學改革,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途徑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心理特徵

3、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在鄉鎮中學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361份,收回有效論文357篇,接近理想的大學樣本數。

2、研討會和案例調查

在整個調查中,舉行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和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也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和多次師生討論的分析,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心理狀況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多數農村國中生具有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中學和大學,16%的國中生不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人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學生學習熱情高,24%的學生學習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和他們有關係考中學或大學意識淡化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人數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此外,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第二,與這門課程的實用價值密切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學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動技能等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充滿熱情,但對歷史、地理、生物、英語等課程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用處不大。

3、學習需求

目前,專業知識這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家甚至提出專業知識就當素質教育同義於這種理解的爭議超出了本文的範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52%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動和活動課中學習更多的農業科技實踐知識,這將有助於他們今後的工作。

在整理調查結果時,我們得到了一組讓老師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導。對於這個結果,我們可能會懷疑信息的有效性或強調其區域性特徵,但需要指出教師行為落後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認可,並日益影響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顯示,55%的學生選擇高中或中專學習,18%選擇就業,27%國中畢業後沒有考慮自己的計劃。37%有上大學的慾望。

國中生對農業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不願意務農,且比例隨年級變化,心態呈現特殊波動,表現為高一69%,高二58%,高三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過去的農村國中生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和功利化

自己跳出來農夫,到城市。他們大多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和生活所需的基本文化和科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一部分經濟條件好、成績優秀的學生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國中生越來越追求未來教育產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許多人從經濟的角度來衡量他們課程的價值,然後決定他們在不同課程中的努力。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應更多地與生活和生產實踐相聯繫,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眾所周知,由於年齡和知識的限制,國中生的認知、分析和判斷能力既不成熟也不穩定。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混亂的。原因如下: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大學生就業難,使他們對考中學或大學失去信心;第二,學歷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產生內在的刺激和興趣驅動的學習。這些原因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有甚者,在老師的討論和家長的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家長和老師也因為對學生未來的失望而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滋長蔓延。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農村教育的世紀困惑現象。不可否認,這種現象反映了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調查發現,由於個人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不同,農村國中生的學習需求呈現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徵。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意味着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有不同的要求。國中畢業準備就業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教學課程難度適中,學習成績適中;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要求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到一流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意味着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有寬泛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學習學術課程知識,還需要充分培養自己的專業,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心理調查報告4

我們於20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5%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兇ǎ牨弦瞪?掙錢多,24%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3%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3%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心理調查報告5

一、調查概況

我於XX年10月份,對我居住地周圍的一所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庵上中學進行,共發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我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97%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的學生選擇就業,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心理調查報告6

研究目的:

有位學者曾説“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確如此,對中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在這個發展飛速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們除了應付緊張的學習壓力之外,還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各種應激源的刺激,如同學關係緊張,嚴重的升學壓力等影響,如果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可能會導致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等。我小組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感到擔憂,所以我小組對不同人士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看法以及解決方法做出了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2日至2月8日

調查過程:

一、調查準備:

1.就課題上網蒐集資料

2.翻閲有關書籍查找相關資料

3.明確調查對象

二、調查方法:

1.在網絡上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

2.對家長進行現場訪問

3.採訪在校教師

4.諮詢心理教師

三、問卷及採訪內容:

1.您認為現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2.您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3.您覺得那些人或機構應當為這些問題的產生負起責任

4.您覺得應當怎樣解決這些存在的心理問題

調查結果:

一、您認為現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經過我們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初步認為青少年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厭學心理;2.早戀現象;3.虛榮心強;4.暴力傾向;5.抽煙喝酒;6.叛逆心理嚴重;7.不善處理人際關係;8.抗挫折能力弱。

其中國中生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為:部分國中生的攀比心理嚴重,常常不顧家庭經濟情況與他人攀比;對家長老師有反叛行為出現,如違背家長或教師的意願,不尊重家長教師等;有抽煙喝酒的不良現象出現,並且習慣成癮。

對家長的訪問結果主要表明:國中生缺少與家人的溝通,常有辱罵家長的行為現象發生;不尊重家長。

而對在校教師的採訪中,我們瞭解到:國中生在課堂上常常做出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已引起注意;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時還有聚眾鬥毆的現象發生。

而心理教師則表明,在進行諮詢的學生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為對人際交往,特別是在對於異性交往方面的恐懼以及擔憂。

二、您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我們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之後,得出了每個心理問題產生幾個原因:

1.厭學心理:考試科目過多、學習壓力得不到緩解、學習主動性差、課堂沉悶課程煩瑣難、應試教育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等;

2.早戀現象:無法正確意識朋友與戀人的關係、對愛情的朦朧認知、沒有處理好男女間的正常交往、模仿成人或影視劇等;

3.虛榮心強:家庭條件優越、追求名牌、攀比意識強、愛“面子”等;

4.暴力傾向:受有暴力色情的影片影響、家庭現象、顯示自己的'“厲害”;

5.抽煙喝酒:追求刺激的心理、模仿成人、向異性炫耀等;

6.叛逆心理嚴重:單親家庭能越來越多,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沒有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等;

7.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之間關係不融洽、沒有正確處理好與異性的交往、沒有處理好長輩的交往方式等。

三、您覺得那些人或機構應當為這些問題的產生負起責任?

我們分析了調查所得結果,歸納出以下幾類:

1.社會方面;

2.家庭方面;

3.學校方面;

4.國中生本身;

四、您覺得應當怎樣解決這些存在的心理問題?

我小組整理了調查結果後,得出了以下幾種解決方法:

㈠社會方面

1.多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成長;

2.提倡社會人士多關心青少年的成長;

3.嚴厲打擊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暴力淫穢書籍影像;

㈡家庭方面

1.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2.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3.不體罰孩子;

4.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心裏想法;

㈢學校方面

1.學校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2.教育不應該只停留於表面,要深入學生的心理;

3.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課堂內容;

㈣青少年本身

1.應當多讀一些富有哲理的書,獲取有益知識;

2.加強自我意志力;

3.提高學習興趣;

4.積極參加課餘活動,多與人交流;

5.多與長輩進行溝通,理解他們;

6.自覺杜絕不良誘惑。

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研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説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由於國中生正處於青春期,思想比較活躍,又面臨着升學等壓力,這些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綜合我小組調查結果,現時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可大致分為四類。分別為,學習類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挫折承受力問題、人際交往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1. 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反應遲緩等。

2. 厭學是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二、青春期心理問題

1. 青春期閉鎖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會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徵兆。

2. 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變化,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他們有話有祕密想與別人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 早戀。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由於受認知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三、挫折承受力問題

國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反應與積極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四、人際交往問題

1. 與父母的關係。國中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會經常與父母產生衝突。同時,部分家庭出現種種傷痕,如夫妻關係不和、雙親離異等,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 與同的關係。國中生都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係不融洽,甚至關係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

3. 與老師的關係。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這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與關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產生對老師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產生對抗心理。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併產生消極情緒。

國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國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而且個體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中生自身的原因。國中生生理和心理都處於成長髮育過程之中,升學等各方面的壓力又比較大,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調節與適應能力不強;第二,社會的負面影響。社會上所存在的消極頹廢的社會陰暗面與其所受的學校教育差異比較大,這不僅會嚴重地毒化他們的心靈,還將不可避免地引起他們的思索與探究,極易產生疑慮、困惑和無奈等等心理障礙。第三,來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長以極為功利的價值取向設計塑造子女,嚴重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忽視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問題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甚至把心理問題德育化。他們沒有認識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最容易衝動,也是犯錯行為最頻繁的"危險期"。事實上,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歸因於思想變壞,不思進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冷眼相看,全盤否定。我們要意識到心理輔導進入中國小校園是時代的要求。但無論國中生中出現哪種心理健康問題,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形成,也直接影響到國中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解決方法:

(一),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四),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五),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

調查總結:總之,國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不可怕,只要相關人員及相關部門能夠積極配合,抓住問題的本質,並及時的解決出現的問題,就可以早日清除國中生的心理障礙。還給國中生一個純潔乾淨的藍天,讓他們重新認知自己,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心理調查報告7

 摘要: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實習過程來看,通過和同學們的接觸,許多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心裏問題。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有厭學的思想。而學生的健康關係着學生的未來,而我們的中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智育的過程中要更家注重學生的心裏健康發展,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字:學生;心理健康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裏只有爺爺和奶奶,

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裏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3、引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對策

二 )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三、調查的結果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後幹什麼,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 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於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繫在一起。由於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

判斷能力都還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的 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於: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 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秀,學業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説明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四、學校的老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裏健康的教育。

1、教師應該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備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言行、舉止、行為對學生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業務水平,而且 應該

有良好的心裏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心靈的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應給與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學生也只有在老師的真心、真情、真愛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積極的投入學習生活中。

2、關心學生的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而且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但是要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有難度的。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首先跟家長取得聯繫,不然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提高教學的有力保證,而且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要主動通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3、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中學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安全、交往、和愛的需要,還有尊重的需要。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沒有滿足,那麼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的成長。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教育的功能,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來認識事物和判斷事物。由於中學生的心理髮展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抵制不住誘惑,很容易走錯路。這就要求老師給與治療和指導,是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的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體老師共同參與,教師不僅為學生傳授知識,還為學生做好榜樣。做好這一點,教師應該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尊重學生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要講誠信

教師應該如實的向家長説明孩子的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教師用做到客觀。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心理健康尤為重要,這意味着當一名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作為師範生的我們即將走向教師崗位,我們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心理調查報告8

有關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報道頻見於媒體,26.7%的學生有嚴重的心理疾患的報道,彷彿大學新生已經成為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羣。難道象牙塔真的失色了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針對20xx年新生的心理測試結果表明,從整體上看,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是比較好的,雖然部分新生有心理問題症狀傾向,但是隻要教育行政部門控制大學新生的活動情境和生活事件安排,讓他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就可以消除這種傾向。

心理測試結果新生心理問題存在合理

常見心理症狀神經衰弱、抑鬱、焦慮

神經衰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反應過度興奮或遲緩狀態。主要表現: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頭腦昏沉,睡眠不好。

抑鬱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症狀的神經症性障礙。常會表現出情緒上的改變,憂鬱、易哭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感覺前途無望;自責,沒有自信。也會伴有焦慮不安、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焦慮是每個新生都會體驗到的,這是對入學事件的本能反應,只有部分同學持續時間較長,形成一種心理症狀。主要表現為莫名的恐懼、惶惶不可終日、時時處於緊張應付狀態、感覺危機就在眼前等。

引發以上這些心理症狀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剛剛完成從中學到大學轉變時的不適應。新生在應付以前未遇見的事情時持久地處於緊張狀態,使神經系統超載;專業志向、經濟條件、地域等自身條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總是縈繞在頭腦中,增加了思維負荷;個人個性特質,如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強等在相對寬鬆的大學環境中得到釋放,如果學生自我調整能力不強的話,就容易出現心理症狀。

緩解的對策三級防護網

上海市東加西人才諮詢研究所所長張靜璉介紹説,由於目前各高校具體情況不一,市教委暫時還未能設置統一的教材、課程來輔導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不過各高校都設有了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而且高校內也開設了心理輔導方面的選修課,向學生們講解心理問題的症狀(如出現消極心態、失眠、人變得消瘦等)該如何克服、如何尋求幫助等等。

張靜璉認為,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應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也是最主要的階段,就是要學生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悦納自己、調節自己,從自我的角度來擺脱心理症狀;第二階段,如果自己無法擺脱,可以找好友傾訴,或者進行相關的心理諮詢,宣泄後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第三階段,就是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藥物治療。總之,及早發現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是防治的根本。

相關審視不應人為突出心理症狀

在邁進一個新的'環境時,或多或少總會出現些心理問題,但是現在針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報道和研究卻水分過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社會對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關於獨生子女的個性弊端的討論對他們的父母和同齡羣體影響很深。於是他們的擔心很容易轉換為期望的形式。

其次,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深入人心。人們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心理健康成為定義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必要組件和成分,越來越接受心理學。人們清楚大學階段生理病變的可能性不大,而心理健康都和應急事件有關,於是就合情合理地推導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是需要關注的。

第三,大學心理諮詢部門的呼籲。一般大學都設置心理諮詢室或心理中心,但在順利開展工作上的障礙還很多。於是這些專業人員就有意識在學術上打擦邊球,突出大學新生的症狀指標,以便在理論和事實上呼應社會需求,形成一種社會需要壓力。

大學新生的心理調適確實很急迫,但是我們也需要相信事實大學新生其實只是有點不適應。

心理調查報告9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

調查地點:朝陽區

調查內容:關於教師心理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教委調查

從近日召開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獲悉,一份針對xxxxxx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66.16%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擔憂。

此項數據來自朝陽區教委日前對該區xx所中國小、幼兒園的'xxxxxx名教職員工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6成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不佳。其中,48.28%的教師表現為輕度症狀,%的為中度症狀,2.71%的為重度症狀。

調查顯示,在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教師中,國小教師抑鬱、焦慮、強迫症狀等心理健康問題因素的檢出率均為最高。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國小教師工作任務量大而繁瑣,相比中學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時間。此外,由於工作效果的隱匿性,其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社會評價均低於中學教師。

心理調查報告10

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未來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是否健康,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階段,可塑性很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減少未來精神疾病的數量,對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有重要作用。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僅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1)教育部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責無旁貸。

(2)中國是人口大國,有1000多萬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療引起了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做好這項工作,我們必須分析和了解情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學校在大環境背景下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學期結束時,我們對所有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勘測設計:

1)時間:12月18日—12月22日

2)地點:xx市實驗國小

3)對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國小生

4)方法:問卷調查

一、轉讓的項目和內容

根據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我們應該認真進行調查: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所謂健康,就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表達。從表現形式來看,身體健康相對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則更難檢測。同樣,國小生的心理狀態比國小生的生理狀態更難理解。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們從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少年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和人格六個方面進行了調查,旨在調查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己,良好的情緒和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理論依據。

二、調查分析

1)全校發放心理問卷3066份,回收20xx份。有效問卷1436份,無效問卷600份。

2)根據調查,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厭學等。據統計,這一類學生有1000人(當然也有重疊現象,下同),佔49%。其次,社會壁壘佔比更大。調查期間,此類學生109人,佔0.05%。主要體現在不與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主動與他人溝通。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信也是學生的主要問題。這個羣體有103人,佔0.05%,主要表現在膽子大,聲音小,不敢説話,不敢和老師交流。後面是人格問題65個,考試焦慮60個,挫折適應問題44個,青春期教育問題25個,情緒問題25個,無助者3個,情緒缺失1個,適應不良1個。總體來説,全校有21%的人有心理問題。

以上調查表明,我校大多數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總體是健康的。雖然項目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圖像,但絕對數量還是很大的,其中包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認真分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不僅要對心理問題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還要對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一個方面的指導。

心理問題的成因:國小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整體社會環境差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有太多的負面因素,讓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了信任。長此以往,他們的心理都會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的巨大影響,對國小生的影響不是點型的,而是面型的,會影響一批國小生,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説,其絕對總量不容忽視,對社會發展的潛在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和平、社會和平和人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創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具有啟發性、長期性、感染性和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不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非常不利。不完整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離開、分居等原因而有不完整家庭成員的家庭,也稱為單親家庭。國內心理學家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1564名1—5年級國小生(包括729個離異家庭和825個完整家庭)的情緒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離異家庭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負面情緒,如焦慮、自卑、孤獨、萎縮、敵對等,影響其學習和社會生活。在父母不完整的家庭中,父母不和對國小生的影響更大。父母之間長期的分歧、爭吵和敵意會引起孩子內心嚴重的焦慮、矛盾和緊張,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和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的長輩由於自身的心理障礙,在與國小生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地使自己的病態心理影響到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之間關係緊張,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使得一些國小生在潛意識裏對身邊的人或事持敵視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弱,依賴性強,沒有家人和親人很難照顧。原因是父母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父母被溺愛,被過度保護,被照顧,導致學生依賴,缺乏獨立性,缺乏自我服務和自我鍛鍊意識。這會給孩子以後的工作和走向社會帶來很多障礙。

在調查過程中,我從與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是由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一個國小生,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離婚的地步,嚴重影響了國小生的心理,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過去,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非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把它作為一個學生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老師上課只注重智育,課後家長讓學生上各種補習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空閒時間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上課偏心,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原因是教師不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再加上社會帶來的心理壓力,讓學生的心理負擔太重。他們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們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標。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因為智力或智力超常,感覺自己經常與他人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無法像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長了,會有一些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身體殘疾,使他們潛意識裏有自卑心理和心理障礙。

三、心理輔導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學校層面,通過調查我們已經瞭解到,部分國小生由於社會、家庭、生理等原因存在一些心理障礙,這是我們必須重視並盡力做好這方面工作的。也就是説,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輔導,讓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讓大家知道,好的心理輔導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真誠、理解、尊重。要依託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邀請相關家長來學校諮詢輔導,開辦家長學校等各種技術手段,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1)以真誠的感情和真誠的態度與同學相處。我們在和他們相處的時候,千萬不要心胸開闊,失去信任,心理指導也就無從談起。

2)換位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與學生交流觀點。患有精神障礙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往往與他人不同。理解他們是和他們溝通的關鍵

3)除了真誠和理解,還要注意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

4)做心理輔導,要適當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引導學生從沉悶的氛圍中釋放出來;注意以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注意觀察,可以利用反饋技術重複師生的一些言行,引導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潛意識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要注意教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5)特別注意自卑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矯正國小生的自卑心理。糾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是: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測試,提升自己的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優越感心理;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沖淡他們的焦慮、煩躁、孤獨和寂寞。

在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大。就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環境而言,孩子在家的時間多達1/3。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説,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

(1)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物質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物理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裝飾;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的語言是否文明禮貌民主平等,是否被討論和理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盡職盡責的性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態度和情感交流。比起父母的言行,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得多。傳遞社會價值觀、行為方式、態度體系和社會倫理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還有父母的心態、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家庭中的人際環境。

(2)、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促進兒童自我教育。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在相信孩子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我們“拔苗助長”,也違反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父母要對孩子有深入的瞭解,根據孩子的天性培養品德。充分考慮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意願放在孩子身上。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儘量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3)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家長觀和兒童觀,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

在社會層面,加大精神衞生知識普及和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科學對待心理問題,讓人們遠離迷信,及時科學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社會宣傳,提高對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讓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更加重視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知識,讓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心理調查報告11

面對學業與就業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的增加。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及更早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人文學院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青島農業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問題中“考試前後您會有心情緊張嗎?”,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考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説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大學聯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脱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12題中“你的生活費用最大支出在哪兩個方面?”有60%的同學用在飲食和娛樂。以上都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對於“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12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還是有欠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校與院也都設立了心理諮詢辦公室,希望能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早日心向陽光!調查數據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參加此次調查的同學表示衷心感謝!

心理調查報告12

一、研究目的

由於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長大。適應社會與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題目,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題目進行了調查,試圖瞭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長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工作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交城第六中學國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無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3、樣本容量:210

調查問卷與調查統計情況附後

三、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題目及成因 (調查結果分析)

世界衞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因此,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隨着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生心理健康題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重視、研究與探討。

在接受調查的210名學生中有206人以為自己有心理題目,其中有32.04%同學以為與父母師生關係緊張,有25.73%的同學以為與同學間關係緊張,有23.30%的同學存在青春期題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較大,而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學存在心理題目是由差生題目引起的。(4題)

據統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説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回類為以下題目。

(一)學習類題目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題目是中學生心理題目的主要部分,其題目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調查的結果表明約37.68%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較大、很大;約52.17%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一般,而較輕的佔10.04%(1題)。

在壓力來源上,其中約38.16%的中學生以為自己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學習和考試,又以女生比例較大;不容忽視的是有約24.15%以為壓力主要來源於家庭和老師的期看,此項以男生比例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佔18.84% ,又以女生比例較大(24題)。

在如何消減壓力上,其中約78.03%的中學生從不或很少與家長、在職博士老師溝通來緩解壓力,他們只選擇與同學或朋友溝通、傾訴佔64.77%,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與網友溝通的佔10.98%。而令人擔憂的是有13.26%的學生從不與人溝通來緩解壓力(8題)。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題目,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道在一次會議上説,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

通過調查結果表明,有約85.17%的學生以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累很煩的事情,説明在讀中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導致學習沒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學從來不會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20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碰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在回答“考試前你總會心情緊張嗎?”的題目中約84.64%的同學承認自己在考試前感到過緊張焦慮,特別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學感到心情緊張(22題)。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被訪學生知道家長對自己的期看是進進高一級的重點學校和將來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約74%以為家長要求適中,23%以為要求過高,但這23%的被訪學生中對自己的遠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為信心不強。

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這是不足為奇的,特別是在的面臨考試期間、在壓力較大的狀況下很多同學經常或偶然有早晨起來還沒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憊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學習的情況;也有好的學生不順心時輕易生氣,説明壓力給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以上題目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着不公道現象,盡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高中而預備的,實際上升進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看。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公道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脱離學校往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二)人際關係題目

人際關係題目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題目。其題目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係題目。其主要題目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了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57.21%的.同學對師生關係較滿足,有31.73%的同學以為師生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5.29%、2.88%、2.88%。(5題)

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看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假如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看。假如,“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衝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係題目。中學生除希看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看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回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70.65%的同學對同伴關係較滿足,有21.89%的同學以為同伴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3.48%、1.00%、2.99%。在這一題目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題)

3.與父母的關係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80.19%的同學對父母較親近,有16.34%的同學以為與父母的關係一般,而2.48%的同學以為與父母不親近,另有0.99%的同學與父母有敵意。(7題)

另一個題目:在職碩士“父母對你考試成績變差時作出的反應是?”是6.73%的同學選擇安慰49.04%的同學選擇安慰並幫你分析原因、找對策,18.75%的同學選擇一味指責、抱怨,25.48%的同學選擇抱怨並分析原因、找對策。(17題)

***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熱和的回屬港灣,獨裁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跋扈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以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題目上造成更大傷害,由於他們在父母那裏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惡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題目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封閉封閉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説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因而閉鎖心理題目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徵兆。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裏激動、興奮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祕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沉默不言,這種情況假如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國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熟悉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以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題目。

引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70%的被訪中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經接過為數未幾的練;愛觀教育;而65%的被訪者也以為學校基本上不進行戀愛觀教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戀愛在學生頭腦中存在無窮的未知與好奇。54%的被訪者以為學校對中學生早戀現象應予以正確的引導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對;約68%的受訪者以為戀愛對自身學習的影響不能確定,因人而異,此項以女生比例較大。約48%的被訪中學生以為中學生戀愛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現象;38%表示不清楚,沒有考慮過。

(四)挫折適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25.60%的同學受過挫折,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有42.51%的同學受過挫折,但能承受,沒題目,而31.88%的同學沒有受過挫折。(26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愛好和願看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題目了。

四、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把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衞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練習操縱部分。

(二)設立靜靜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實,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往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題目。

(三)設立心理服務試冬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進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諮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國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諮詢;從以摸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如何報考在職研究生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題目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心理調查報告13

我們於20xx年xx月8日~12日,對我校國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走訪調查

通過對八一村及萬勝村國小生的調查走訪,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真實資料,使調查報告的結論的真實性得到極大的保障。

2.座談會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的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小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小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小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

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小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國中及以後考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小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小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

(二)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小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小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小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小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小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小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小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

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小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小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小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小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小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

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小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小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小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小進行國小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小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小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心理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目的和方法

(一)牼嚀迥勘

1.瞭解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瞭解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瞭解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大水泊鎮國中進行,共發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兇ǎ牨弦瞪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10%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煛T詰韃櫓形頤欠⑾鄭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2.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祖國的明天。為了他們的將來也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一定要重視對他們的教育,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祖國更好的發展,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

心理調查報告15

醫務人員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羣體,在社會中擔負着多重角色,同時還面對着繁重而緊張的臨牀、教學和科研任務,在醫患關係日益緊張,傷醫事件層出不窮的今天,醫務人員承受着來自社會、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壓力。

1、在美國,醫生身心疲憊是非常普遍的,並且日趨嚴重。20xx年12月梅奧雜誌(MayoClinicProceedings)的一篇研究報告,採用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一個用以診斷身心疲憊的標準),對6880美國各科醫生的工作生活是否平衡的滿意程度以及對身心疲憊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醫生經歷職業上的疲乏,表現在情緒不穩,工作無激情,無成就感,中年一線醫生尤其突出。醫生罹患抑鬱症及自殺的比率大約在39%,遠高於一般民眾(6.4%)。

在我國,情況也不容樂觀,鄒至禮等人在論文《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中指出,在工作中,95.2%的醫務人員有中度及以上的壓力,這使得醫務人員長期處於較高水平的心理應激狀態,且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各種心理問題。一項調查發現,醫務人員中36.3%處於抑鬱狀態,甚至大約有22.5%處於中度或重度抑鬱狀態。

2、醫務人員是“人類健康的保護者”,醫生身心疲憊必將損害患者安全與醫療質量。社會與醫院應充分關注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加強人性化管理,醫院應定期組織心理健康篩查,發現問題並及時進行心理干預。美國的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做得非常超前,大部分醫療系統都設有員工心理健康幫助計劃(EAP,EmployeeAssistantProgram),幫助醫護人員在需要的時候疏導減輕心理壓力、平衡生活和工作及各種關係,預防治療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以及提供生活上的各種幫助。在遇到醫療糾紛時,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幫助醫護人員瞭解情況,協調關係,支持協助醫務人員解決問題,或打官司,而不是讓醫護人員孤單無助。

3、而在我國,這方面的工作還不夠成熟,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壓力很難得到釋放與排解。

20xx年3月24日,因醫鬧事件患上抑鬱症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世林教授從八樓辦公室跳下身亡。而張教授在數年前,就因為一起醫鬧事件出現了情緒低落、沮喪等抑鬱症的症狀,後經過治療,症狀得以控制。病情好轉後在門診工作期間,因為一次膀胱鏡檢查,家屬反覆糾纏,導致張教授抑鬱症病情反覆加重,這一次,工作壓力導致的抑鬱症奪走了張教授的生命,一位技藝精湛、德高望重的外科專家離開了我們,留下無盡的感傷與歎息。

這件事為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敲響了警鐘,有媒體呼醫務人員要注意減壓,自我心理疏導,必要時求助心理醫生,進行心理干預,遠離抑鬱之類的心理疾患。

然而現實是,在國內大部分醫療機構,並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在醫生遇到醫療糾紛時,也沒有專業的機構跟進幫助醫生處理,在殺醫傷醫事件以後,更沒有對受害者和家屬做危機干預的意識。在巨大的壓力下,醫生常常處於一種孤獨無助的狀態。

4、陳仲偉主任的離世讓醫療圈的集體陷入了一種悲傷後的無助狀態。為了緩解恐懼、發泄情緒,網絡上甚至流傳着一則「醫生自救手冊」,雖然對大部分人來説,悲傷恐懼的情緒會隨着時間推移紓解,然而,沒有專業的心理援助與心理健康管理,這樣的事件給醫務工作者帶來的傷害並不能完全平復,帶着防禦恐慌的心理去工作,會影響醫生正常的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勢必會影響患者安全與醫療質量。

因此,關心促進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在遇到糾紛時,從法律的角度給予保護支持,在傷醫殺醫事件爆發後,給予危機干預,非常的緊迫與必要。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