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彙總八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8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彙總八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20xx年2月初,我對本市一本針織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研究。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高檔無縫內衣的企業,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意大利聖東尼生產設備,依照國際生產和檢驗標準,對產品的各道生產環節及工藝實行嚴格和科學的管理。產品融合了東西方內衣文化特點和國際時尚潮流,配合選用最新的質材和色彩,無論設計、生產、材料均突出舒適、高檔、性感、迷人,充分體現人體的自然體態美和曲線美。 |主要產品系列: 無縫內衣套裝;無縫吊帶衫系列;無縫男女套裝系列;無縫美體內衣系列;無縫保暖內衣系列;無縫色織內衣系列;無縫網眼性感內衣系列;無縫文胸系列;有縫吊帶衫;有縫內衣;有縫短褲;有縫文胸;有縫家居服;雙層保暖褲;有縫棉套裝。 本公司以可靠的品質、合理的價格、滿意的服務、良好的信譽而贏得國內外客户的好評,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地區)和德國、澳洲等歐美國家。

認為就形象整體而言,對服裝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知道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是很大的,無論你拿着書本説的再怎麼頭頭是道,一旦輪到你要實際操作的時候,無奈只能站在一邊,那是不行的,“紙上談兵”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特別象服裝這種實際性強的行業,靠的就是雙手,只有多做才能提高技能水平。於是我決定到縣一本針織有限公司進行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堅信以我的意志,在那裏一定會學到有意義的一課,同時也將是我第一次踏上社會的一課。

縣一本針織有限公司的 規模在我們當地是相當大的,主要銷路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地區)和德國、澳洲等歐美國家。這家企業不僅規模大,並且各方面的設施也相對比較齊全,其主要包括生產加工、配套設施、管理設施。整個工廠有本地員工和外來員工所組成,大致有20xx餘人。其中2/3的員工所從事服裝生產工作,剩餘員工分別從事採購、設計、檢查、倉庫、會計等多個部門。這家企業雖然是中日合資,但主要負責人還都是當地頗有知識領導的人員。日本方面的負責人主要在上海,定期會下來視察工作。負責生產的是一位剛四十出頭的女強人,十分的精明能幹,在這家企業中也是一個舉足輕重、響噹噹的人物,日本老闆也相當起重她。初步瞭解了這個服裝廠後對我的啟發就很大。

第一,專業知識的瞭解。我覺得,無論從事的是什麼職業,首先對其專業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服裝行業來説,一定要具有較全面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服裝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較強的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制板、服裝工藝設計及生產管理等能力。這樣才可能從事或經營服裝行業。

第二,能力、素質。在瞭解相應的知識後,要是沒有能力是不行的。我覺得因具備以下幾方面:

(1)有對服裝市場信息捕捉的能力。

(2)具有對服裝流行趨勢預測的能力。

(3)具有服裝打板、推板的能力。

(4)具有設計服裝工藝流程的能力。

(5)具有組織生產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引導服裝消費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服裝操作和分析解決服裝弊病的能力。當然光平着知識能力還是不夠的,個人素質也是及其關鍵的r

1、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在工廠企業吃得苦,下得去,留得住。

2、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3、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能勝任本專業工作,有發展潛力和創造精神。

4、具有良好的適應環境勝任崗位一線工作、心理承受能力強、與同事合作融洽的心理素質。

我想只有三者全全具備了才可能在服裝行業有一稀立足之地。同樣各行各業都是貫通的,只有處理好這三個方面,無論幹那一行,都是OK的。現在想想太和服裝的生產負責人為什麼會這樣的成功,無不脱離了這三個方面,所以以後我也要在學習和實踐中逐步掌握這些。

才初步瞭解了工廠的概況,就讓我大發其慨,我想在接下來的實踐我的感觸肯定是連連不斷。第一次和她見過面講過一切細節要求後,她便派一名員工帶我到車間去了解我所需知道的一些知識常識,順便看一下這個廠的生產環境,之後到倉庫實踐,熟悉工作要領。在那人的指領下我來到車間,這回我可是親眼目睹了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場面,幾百平方米的大車間工人們正爭分奪秒的工作,一刻也不怠慢 因為他們是記件的,縫紉車間青一色的女同胞,不過還有幾個男員工正走來走去,看似象是在檢查。像這樣的車間還有好幾處。旁邊是包裝車間,他們把成衣打包,裝箱看似也十分忙碌。隨後我還參觀了其他的部門。參觀完後我又想到剛進廠裏所看到的情形,工人進廠後到自己部門前,都會換一雙拖鞋,之後才進去工作。然而在參觀工廠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工人都很投入,不會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多好的企業管理,多嚴明的紀律啊。如此大的企業能做到這點,真是不簡單啊!特別是管理方面,當然從中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一個企業光靠經驗,那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合理的規劃,要有一個全面完善的領導方針:領導者要作到以身作責,以德服人,讓員工心服口服,發自內心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我想這就是紀律,工作紀律,這是任何社會發展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它是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手段。它涉及勞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之間的關係。勞動紀律是生產勞動客觀規律的需要。只要有共同的生產勞動,就要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制度,以協調人們的行動。這不妨讓我聯想了學習,其實任何事物都是息息相關,有所相連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紀律是不可缺少的。

正在我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已經來到了倉庫,這裏面積也很大,不同面料的成衣都擺放整齊。我就是在這裏實習,先是燙韻,之後將成衣打包裝箱,再封箱。開始我有點失望,原本來這裏我是想直接去車間學習如何縫合衣服的,但後來想想這也還算可以,畢竟這麼大的一個企業能讓我一個學生來實習已經不容易了,而且還特意讓一名工人來教我這個一點實踐經驗也沒的的人,人家可是正規大型企業凡是講的是時間效益,該知足了還是腳踏實地的從基礎開始吧。想想也是,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再一步一步的往下走,就好比造房子的地基一樣,要是地基沒打好,就算房子能按期順利完工,也是會隨時倒塌的。既然如此我就得按他們的指示去做事。其實我的工作説簡單算簡單,但是要做好還真不是那麼的容易,就拿燙韻來説,這麼熱的天拿着電熨斗,在一件衣服上來回的燙,一開始還算可以但時間久件數多了實在讓人受不了。接着還要把衣服摺好裝進塑料袋封口,等20件衣服完後再裝箱封箱,就這樣反覆操作一天下來就把我累的不行。試圖放棄過,但後來想想做逃兵,半途而費多丟臉啊,而且給那些員工領導們也留了個壞印象,“當代大學生就是吃不了苦”。所以我選折了堅持,更努力。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做事更勤快積極,做起事來也比原先熟練老境多了,那些和我一起幹活的員工也不時誇我聰明,工作認真。女強人知道我的表現後也主動讓我再到生產車間去學習學習,所以第四天時我便進了車間,她同樣找了一個員工來教我,通過一個上午的時間讓我對製衣行業有了大概的瞭解。製衣縫紉機是最必要也是最主要的設備。經瞭解,才知道縫紉機可分為三大類,有平縫機、包縫機、特種機,而這三大類裏面,每類又包括150種機。縫紉機主要根據不同的衣服式樣和客户要求來配置,現在生產車間有800台左右不同種類的縫紉機。根據我得仔細觀察,發現太和服裝的生產作業屬於流水作業。梭織生產工人分為10個小組,每個組有一個師傅監督,全組人分工完成。衣服需要平縫的部分,統一由平縫工人完成,要包縫的部分由包縫工人完成,要縫特種線的就交由特種工完成。由於每件衣服要求不同,可以先做平縫部分,也可以先做其他部分,三大工種的編排有很大靈活性,每批貨都不同,所以三大類縫紉機的擺放可以經常根據需要變動。通常一個縫紉工序完成後,就會有一次檢驗,檢驗合格後,直接進入下一個工序。各個工序所需的時間主要根據該衣服的式樣變動,就單單以生產步驟來説,最簡單的只要一分鐘,最複雜的一個小時也不一定可以完成。通常一批貨從客人下單到完成,要半年。採取流水作業的原因主要是由時裝的式樣加上該廠客觀情況決定的:時裝工序短,交貨期短,品種多,結構複雜,不固定,所以流水比較適合。

後來又親自實踐了縫製衣服後,我的感觸就更深刻了。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以後的工作雖不能説一帆風順倒也風平浪靜,不能説艱苦但絕對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出錯是自然難免而不被允許的,出了錯只有改正,繼續工作,加倍小心。同時我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壓力和職業道德的薰陶. 讓我很感動的是,生產負責人並沒有因我是實習生而對我有什麼避諱,所有的正規培訓材料什麼的都讓我接觸了,確實很長見識。在實習過程中,使我在工作中得到充實與成就感,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是理論與實踐的一次嘗試,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團隊協作的鍛鍊,獨立思考操作的能力。

但總的來説,在該廠實習的這段時間,我還是接觸了很多新鮮的事物,學到了很多東西,增長了自己的見識,增加了自己的社會閲歷,瞭解了企業單位經營實務,加深了自己對廣告行業的背景和現狀的瞭解,也積累了一點實習的經驗,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同時,通過實習,也讓我深切體會到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感覺到自己只有在以後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專業的知識,積極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才能為以後的求職與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能力準備,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轉型期。

我想我的這次暑期時間收益非淺,同時學到了自己覺得在社會立足必不可少的經驗。所以今後我一定會更加積極向上,努力迎接美好的每一天!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一般來説,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捨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捨。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係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鑑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佈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佈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係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範,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20xx年2月22日是我與隊友們考察XX省XX市龍門鎮菠羅罐頭廠的日子。在此期間,我們考察了工廠的生產流程與產品包裝流程。其中生產流程包括原料削皮與切割、清洗、裝瓶與封瓶和高温殺毒。此工廠創建與70年代末80年代初,本身為國有企業,幾年後倒閉,到xx年才被私人承包一直到現在。

縱觀其30多年發展史,有興盛有衰落,現今已步入正軌,朝着中型企業發展,此工廠有自己的品牌,同時亦替別的商家生產它們品牌罐頭,品牌有芝麻官,千家樂等,銷售地區有上海,深圳等XX地區與大部分東北地區。

此產品味道甜美清爽,可起解渴解暑作用,因此在XX地區很有市場,而在東北地區因此產品味道甜美且獨樹一幟而廣受歡迎,所以工廠生產的產品市場寬廣,年利潤可達百萬以上。此工廠能達到此成績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工廠擁有嚴格的管理體系,二是對羣眾負責且產品質量要求嚴格。也正是由於這兩個原因,讓此工廠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然而也有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阻礙着此工廠的發展,那就是工廠負責人不具有努力發展與擴大生產的堅定決心與信心,作為商人,起碼有對事業的堅定決心與對自己無可催倒的信心,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比方説,我曾問過其為什麼不通過廣告來增加其工廠產品的知名度,而負責人則認為資金不夠,只能為其他商家制造它們品牌的產品。然而,知名度不只是靠廣告增加的,也靠產品質量的好壞與消費的滿意程度即所謂的口碑,只要能踏踏實實地搞好生產,努力做好消費者最滿意的產品,這樣工廠與工廠的產品就能在羣眾中享有廣泛的知名度。於此社會實踐活動經驗及網上的相關資料,我深刻意識到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領導人應具有以下的良好素質:

1、良好的商業信譽

這是一個商人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行和能力。每一行都有道,信譽就是商人最基本的道。如今陌生人之間如何保證投資不打水漂,這就需要看你的信譽。信譽已成為一種無聲但卻有形的競爭力。

2、建立廣泛的人脈的能力

具備此種能力的商人往往擁有曲徑通幽的本事。他們才是真正懂得人力資源並將人力當作資源充分運用的一類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可能變為現實,這種現實最終肯定是能夠帶來和短期或長遠利益的,商人決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在無用的人身上。包括鋼鐵大王都説過:我寧願花90%的時間去建立人脈。可見此種能力的重要性。

3、對數字的敏鋭分析

這種敏鋭感覺包括:在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財務數字中,能夠一眼看出利潤的核心點在哪裏,成本的負擔在何處。面對談判桌上對手經過反覆計算報出的一長串數字,能夠立刻判斷出這串數字是否利於己。

4、獨立思考的能力

具備了這種能力的商人分得清什麼是機會,什麼是陷阱。面對各種花樣翻新的忽悠會有自己的方法對付。具備了這種能力,商人就會清楚用何種方法管理自己的企業是最合算的。具備了此種能力,商人就不會簡單地去模仿競爭對手,人云亦云,邯鄲學步。如果一個人還沒有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基本可以排除在商人之外了。

5、在商言商的習慣

中國有很大商人,其中有一部分看上去不像是商人,倒更像政客。商人做事一般都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貌似政客的商人,做事的底線往往讓人很難摸清楚,對於一個真正的商人來講,在商言商是最基本的要求。

6、對機會的把握能力

一個真正的商人對機會的把握就像狼狗對獵物一般敏鋭,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商人最真實的寫照。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杭州以風景秀麗著稱,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茶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等都是杭州文化的代表。其中茶文化名列前茅。西湖龍井茶素有“綠茶皇后”之稱,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為響應即將到來的G20峯會,本次社會調查活動我們就來考察一下西湖龍井的絕處。

一、杭州(西湖龍井)歷史: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二、自然地理特點: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峯、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羣山之中。這裏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潤常流。年平均氣温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茶樹的生長髮育,茶芽不停萌發,採摘時間長,全年可採30批左右,幾乎是茶葉中採摘次數最多的。

三、生產勞動狀況:

鮮葉採回後,由採摘管理人員從幾個方面進行驗收:原料整體是否符合龍井茶的要求;同一批鮮葉大小、色澤是否一致;鮮葉是否成朵、不碎,有無紅變。若有不合要求的,要及時處理。鮮葉進廠到付制前,要經過攤放和篩分。龍井是我國的名茶,不僅與龍井各產區的氣候、土壤環境有關,與龍井的製作工藝也有關。

四、民俗風情:

每年在三月底、四月初在西湖龍井茶鄉舉行。20xx年西湖區政府投入各類資金300餘萬元舉辦了“西湖龍井開茶節”,弘揚傳統茶文化,打造杭州茶都,建設全國最美麗城區。人們通過開茶節的開幕儀式宣佈西湖龍井茶已進入了開採期。期間舉行炒茶王大賽、媒體茶鄉遊、茶文化創意大賽、全民品茶日活動、茶宴評選等。

五、調查結論:

實踐方面,我們採用實地考察法。我們來到杭州茶葉博物館,瞭解了茶葉的基本知識,我們還去了茶山,觀看茶農採茶和炒茶的全過程,並且對當地茶農做了採訪。通過採訪,我們感覺到人們對茶葉的瞭解不全面,對其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夠,且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更青睞於各類飲料,茶文化正在不斷的流失,亟待人們對茶葉的推廣和推廣茶葉和茶文化十分的必要。我們還親自採摘茶葉,得到了親身的感受和體驗。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1)調查目的:針對現階段大學生對公益事業的社會效果存在爭議的情況,通過了解同學們對公益事業的態度和做法,從中分析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由此尋求改變這一原因的措施。

(2)調查對象:紅河學院抽樣調查

(3)調查形式:問卷調查為主,個別談話為輔。

(4)調查內容:①瞭解公益事業的渠道和程度。

②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途徑。

③影響參與公益事業的因素。

④對周圍公益行為、氛圍的認識。

⑤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總體評價。

通過以上調查,進行全面歸納整理,寫成調查報告,並提出建議。

大學生參與公益行為研究調查分析報告

捐贈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動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美德。公益象徵的是愛心、公益與社會責任。作為在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羣體,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階層,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公益捐贈的主要羣體。

他們對目前周邊的公益行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如何評價呢?是什麼因素影響到他們進行公益活動?又是通過哪些渠道、方式參與到公益中?為此,筆者通過對紅河學院100多位各領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來了解當代社會公益觀念和行為現狀,並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議,這對於促進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公益事業,加強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紅河學院學生對公益事業的觀念行為

1.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度

筆者在對100位紅河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支持參加公益活

動的同學有90%,表示不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則有2%,表示無所謂的佔8?。另外,在對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每週參與公益活動的佔60?,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公益活動的佔51?,節假日參與公益活動的佔30?,而只要需要,任何時間都參與的佔11?。在對錶示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調查以後是否會參加公益活動的問題中發現,43%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積極參加,53%左右的同學表示遇到有價值的公益活動會參加,4%左右的同學表示對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在調查如果學校組織公益募捐活動,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動的問題上,有79.2%的同學表示會參與,有20.8%的同學則表示不會參與。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紅河學院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對公益活動不熱衷。但是,從關注公益活動的積極度上看,現今的紅河學院大學生仍缺乏熱情,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表示經常關注公益活動,積極找機會參加。這一點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公益觀薄弱,對公益活動的熱情度不足。

2.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能力

筆者在對上述100位同學的調查中還發現:紅河學院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調查中男生佔43 ?,女生佔57?,而且大多數女生對公益活動更有自覺性和積極性。在這個調查中按照年級來比較,大一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佔4?,大二參與公益調查的佔28?,大三佔公益調查的41?,大四佔公益調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學參加過現場捐資和捐物活動,其數量和捐款金額只在同學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3.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渠道

調查發現,對於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有71.5%的表示曾經通過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志願服務團體組織參加,有27.7%的通過同輩羣體及其他志願者參與活動。,有13.8%的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50%的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7.7%的則表示通過其他途徑參加。而在對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會現場捐贈或者通過手機、銀行、網絡等方式捐款,高達90%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後願意以志願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也有50%左右的同學表示願意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

在詢問參與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時,76.9%的同學表示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是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表示主要是經濟因素,參加志願服務還要花錢的佔53%,而有35.4%的同學以社會因素,多數人對志願者有偏見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壓力造成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形式主要是捐贈和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而從大學生選擇公益方式的考慮因素也看出了當今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能夠以接受幫助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選擇最優公益形式幫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學是為了個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響而選擇的方式,不能夠做到真切幫助他人。

在調查能讓大學生最便捷地參與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園組織公益活動,發現: 22.3%的同學表示學校裏經常舉辦公益活動,75.4%的同學表示學校有時或很少舉辦,而有2.3%的同學則表示學校從沒舉辦過公益活動。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方面做得不足夠,讓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渠道少。

4.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認識與態度

筆者在調查中又發現:多達38%的同學參與公益活動的風氣很一般,少部分同學,佔5%認為參與公益機構活動風氣很好,而16%的同學覺得不太好,認為公益機構活動風氣比較好的同學只有16%,覺得風氣很差的佔4%。這説明了大部分同學對公益事業的風氣和現狀存在着不滿。

問卷調查中發現,過半同學對公眾誠信度缺乏信心,對需要幫助者和積極參加公益者都產生了懷疑的心理。在對大學生對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作用的觀點上41?的人認為有重大作用,55?認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會其他力量,4?的人則覺得不太清楚。在對參與公益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上當作鍛鍊自己,更加振奮的同學佔43?。接受教訓,繼續訓練的佔53?,受到打擊退出活動的佔3?。感到委屈,再不參加活動1?。這説明大部分同學對社會公益事業態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熱情。

  二、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個人因素

(1)大學生的能力有限,這與家庭經濟來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紅河學院高校的大學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費的,都是消費一族,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參與公益事業的行為與觀念,有穩定充裕生活費的大學生更願意通過捐贈的方式幫助別人,因為這種方式比較方便且能給予接受者最為實際的幫助;相反,生活費來自打工兼職的大學生,相對比較少參與公益捐贈,但他們也願意通過當志願者等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接受者提供實際的幫助。

(2)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瞭解甚小,直接影響到其參與行為與觀念。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現狀、參與途徑等信息瞭解甚小,並且極少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他們通常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活動才會參加,對不瞭解不感興趣的則完全不理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行為和觀念。

2.社會影響

(1)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渠道單一。目前社會上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比較少,只有捐款、志願者等,無法調動公眾參與到公益活動的熱情。特別是在學校的大學生,學校只是偶然有組織參與公益的活動,校園宣傳不足,缺少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難以調動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

(2)社會的誠信度缺失。當今社會出現許多“偽”窮人,他們原本能夠自食其力,不需要幫助的,但卻欺騙公眾捐款,導致大學生對社會上的捐款持懷疑態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對捐款的使用情況、流向不明確,導致大學生對公益事業誠信度的缺失、對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業發展緩慢。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數量不多、質量不好,內部組織建設不規範,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導致大學生不敢投身到此類的公益事業中。

(4)政府重視程度不足。現代意義上的公益事業是最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在監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對此缺少足夠的關注、宣傳。因此,關於公益事業的相關法律和制度還不完善,無法起到很好的監控作用。

  三、對發展紅河學院高校學生公益事業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調查及原因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做起,逐步增強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的公益觀念意識,使大學生投身於公益事業中來:

1.學生自身角度;

大學生需要增強自身的公益意識,積極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實力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多餘的經濟物資收入來援助他人,但是大學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識,積極主動的發掘身邊可以進行的較為實際的參與公益方式,並投身其中幫助他人。

大學生進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種,例如參加網上公益機構,進行義演義賣活動,加入社會志願者團體等等,都是每個大學生可以做到的較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學生作為現在中國社會上一個大開銷羣體,並沒有想象中的貧困。大學生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做到節儉,學會理財,並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幫助他人的公益事業中,相信人間真愛,以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儘早揹負社會責任心。

2.學校角度:

學校應儘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公益的平台,做好宣傳,給予當代大學生充分的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調動大學生參與公益的積極性。

目前大學生公益現狀並不樂觀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平台給其發展,學校及校內的社團組織應在全校倡導人道主義精神,鼓勵黨員及學生幹部帶頭參加紅十字會、公益總會等組織開展的公益公益活動,推動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圍,促進公益事業在校園中的發展。

同時,在校內形成公益光榮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可以採用標語,海報等鼓勵形式,在校內傳媒大力宣傳,營造公益公益氛圍;或定期邀請一些公益或公益組織的創始人來校做演講,宣傳公益的本質意義,塑造大學生對公益的正確理解。使同學們形成一種多多參與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

3.社會角度:

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應該努力吸收大學生這一階層,為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做貢獻。

當今社會誠信度缺失是一大問題,公益結構應首先提高自身質量和誠信度,讓民眾特別是大學生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況公開透明化等。

同時,政府應該提高對公益機構的重視程度,在監管上加大力度,並積極開展各類社區、大學公益活動,以求讓更多人蔘與到中國公益活動中來。

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對社會和其個人都具有重大意義,推動着現代文明和人道主義的發展。社會和學校應該為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平台與氛圍,讓當代大學生繼續發揚公益公益事業,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温暖世界。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着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團委以及老師的與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6人的大學生志願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瞭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同時,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願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較深層次的瞭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請教相關專業人士,對調查內容有了較為全面較為正確的認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並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時出發到達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準備實地調查。

(2)開展實習活動

1、7月22日~7月25日,進行問卷調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訪交談的形式與當地農民溝通,進一步瞭解情況。

3、7月28日召集村民,進行環保知識科普工作。

(3)後期總結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並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瞭解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於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於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並沒有解決辦法。而對於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並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於並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並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並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並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並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並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裏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製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並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於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製並不瞭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説,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並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五、農業環保現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保現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科學種田,從根本上清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説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不足,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村委會應聯繫有關部門,加大農業環保知識下鄉的力度,是科普知識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同時,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同時引進農業人才,在人才上“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同時鼓勵引導村民有關部門進行諮詢學習農業環保知識,只有政府社會村民三方共同努力,這一問題才可得到更好地解決。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規範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規範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避免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成本。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穫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與分析與整理。並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請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引言:人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藴涵着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 ,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着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着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羣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羣。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裏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着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裏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説,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説50年代,燕南園裏就住着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澱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儘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儘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裏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澱,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裏居住的人們來説,它又意味着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採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裏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着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着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採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遊覽觀光的人羣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淨,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遊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遊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户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衞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藴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採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範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裏曾經是高曉鬆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説:這塊地兒空着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裏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莊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資料來源:)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説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説。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廕庇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颳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裏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淨。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裏,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羣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只。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佈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説: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悦,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誌。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卧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裏,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説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説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説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6、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着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瞭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蕩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着自己的功用。因為這裏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對此處的反映多是髒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羣。

社會調查報告 篇8

1 調查簡介

xxx年9月中旬,烏魯木齊鐵路局團委深入民航局、上,走訪調查了中長途旅客運輸市場。此次調查綜合採用問卷、觀察、詢問、座談方法進行,共調查不同層次旅客800餘人,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920份,有效問卷887份。

1.1 當前中長途旅客運輸市場現狀

新疆的航空網已覆蓋全國近30個大中城市,航空公司旅客發送量逐年遞增。自治區中長途旅客發送量民航約佔25%,鐵路約佔73%,公路僅為2%。運輸收入航空基本達到鐵路的一半,並呈緩慢攀升之勢。

1.2 航空、鐵路運輸市場客源主體

旅客選擇運輸方式是據個人經濟能力及社會層次而決定。自治區中長途旅客劃分為兩大陣營:乘坐飛機的旅客大部分是具有中高收入、較高的知識結構且機票可以報銷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機關幹部及商業人員,而收入微薄、知識水平不高、自己花錢旅行的工人、農民則成為鐵路運輸客流的主體。

2 鐵路市場環境 在的問題

2.1 從宏觀環境上看,與民航相比較,鐵路客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長途旅客運輸主體的地位與發展嚴重滯後的矛盾。蘭新鐵路是自治區聯繫內地的首選交通通道,但和民航、公路相比,近年來國家、鐵道部投入建設、改建資金與其所處地位不相匹配。鐵路運輸能力相對不足,突出表現在客運高峯期有流無車,鐵路設備陳舊落後,鐵路運行速度遠不如內地。

落後的營銷機制與鐵路開拓市場之間的矛盾。一是營銷體系還未建立,雖然許多單位設置了營銷機構,但大部分職能虛化,難以承擔營銷責任;二是營銷部門與鐵路各部門之間配合、協調不緊密;三是激勵約束措施不力,職工收入與營銷業績相脱節,營銷責任落實不到位。

人員素質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許多鐵路職工沒有危機感和市場意識,辦事敷衍拖拉,態度冷淡,服務質量意識差,實際情況成為鐵路走向市場的重要障礙。

2.2 從微觀環境上看,鐵路與民航在旅客運輸市場競爭中的焦點

2.2.1 票價高低是旅客選擇運輸方式的首要前提

抵達同一目的地,飛機票價明顯高出火車卧鋪票價3~5倍,高出硬座票價6—10倍。調查中幾乎所有旅客回答如果飛機票價高出火車票價格不是太多,那麼出行首選是乘坐飛機。因為乘飛機不僅速度快,也是身份地位的體現。

2.2.2 速度快慢是旅客選擇運輸方式的必要條件

飛機運行速度與鐵路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但速度並不是旅客選擇出行方式的決定因素。調查旅客消費動機,結果顯示:有50%的旅客乘機出行的目的是出差,也就是説有一半的旅客公務在身,急於趕時間,希望儘快到達目的地。而在對鐵路旅客的調查問卷中顯示:有47%的旅客出行目的為探親、返鄉;其次為經商,約佔22%;出差旅客只佔15%;旅行、其它各佔8%。調查旅客出行需求,排序依次為:買票方便、候車(機)時間短、安全正點。在選擇乘坐飛機直接原因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有75%的旅客回答為速度快捷。

2.2.3 服務質量好壞是旅客選擇運輸方式的重要依據

廣大旅客已不再滿足於能順利、安全地到達目的地,更要求旅途中有一個舒適、便利、温馨的服務環境。鐵路部門雖然軟硬件條件不如民航,在服務工作方面和民航相比離旅客需求還有一段距離,仍有86%的旅客認為鐵路客運服務工作方面較前期有了明顯提高。

2.2.4 安全係數大小是旅客選擇運輸方式不可缺少的因素

旅客在旅途會考慮第一位的是安全,約佔44%,其次為快捷30%,舒適26%。現在廣大旅客對安全的要求不僅是平安到達目的地,而且要求旅途中有一個良好的秩序和治安環境。鐵路的安全優勢正逐漸失去。有38%的旅客認為隨着民航部門科技水平的進步和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鐵路與民航安全事故率除特定因素外基本一致。在進一步的調查中有38%的旅客認為乘坐同安全係數比坐火車更高。

3 鐵路在市場營銷上與民航的差距

3.1 與民航相比,鐵路售票方式單一、缺乏競爭力

認為買飛機票較為方便的旅客比率為71%,佔明顯優勢;認為飛機票和火車票方便程度差不多的旅客佔22%;而認為買火車票要比買飛機票方便的旅客只佔調查人數的6%。

3.2 與民航相比,鐵路部門營銷宣傳滯後、泛有93%的旅客對鐵路部門“十·一”提速調圖及蘭新線運價調整等利好消息不瞭解,甚至沒聽説過。

3.3 與民航相比,鐵路部門整體形象需進一步改善

絕大多數旅客認為民航部門人員素質、服務質量、工人緗對較高;而55%的旅客對鐵路部門印象一般;只有2%的旅客選擇了印象較好;而對鐵路部門印象較差的旅客佔17%。票販子現象仍然是廣大旅客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其它反映強烈的問題依次為站車服務態度、餐車飯菜質量、旅途治安情況、衞生狀況。

4 思考與建議

4.1 推行資產經營責任制,促進鐵路企業扭虧增盈

明確企業資產經營責任制,建立資產結構合理調整以及資源優化配置的激勵、約束、監督機制,實現鐵路企業資產保值增值。

4.2 推進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減輕鐵路企業負擔

烏魯木齊鐵路局現有職工6萬餘人,新疆航空公司共有5千餘名職工,但兩個企業創造的經濟效益卻相差不多。當前,鐵路企業龐大的職工隊伍是經濟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鐵路企業應廣開分流渠道,多渠道地開展職工下崗培訓,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4.3 開展營銷宣傳,擴大鐵路影響,促進社會認知

逐步增加營銷宣傳的支持與投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範圍。在商業中心、長途汽車站等人員密集地散發宣傳品,利用報刊、雜誌、電視、廣播、包裝、櫥窗、招貼、路牌、霓虹燈等媒體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鐵路運輸的安全、正點、便捷、經濟優勢,宣傳鐵路的改革動向、新舉措、新的服務信息。

4.4 建立完善面向市場的營銷機構和隊伍

一是客運、貨運多集經系統應儘快完善與市場相適應的營銷機構,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考核激勵辦法,並給予人、財權限,明確職能,加大考核力度,確保營銷目標的完成。二是要迅速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知識、懂經銷、會經營的專、兼職營銷隊伍,調查客源,分析市場,制定對策,最大限度地爭取客貨源。

4.5 優化服務質量,改革服務方式,努力塑造鐵路運輸的良好形象

鐵路要爭取客流擴大市場份額,除速度和價格因素外關鍵是要提高服務質量。首先,要深入進行市場經濟形勢教育,積極開展承諾服務及服務競賽,縮小與航空的差距。其次,要加強對客運人員的培訓、管理和教育工作,不斷強化路風教育,規範服務行為,細化服務項目,增加服務內容,努力提高服務人員綜合素質。三是加強旅途包含供應管理工人保證飯菜質量。四是在特快列車上組裝閉路電視,改善列車旅途文化娛樂條件。

4.6 拓寬客票銷售渠道,完善銷售網絡

除在商業中心、廠礦、賓館、生活區等人員密集地增設定時、定點售票處,開行流動售票車,方便旅客就近購票外,同時應完善電話訂票措施,延長預售票發售時間,儘可能擴大送票範圍,以減少旅客購票時間。應與長途汽車站、大賓館開展聯營業務,為大型會議、旅遊團體、農民工客流,提供上門售票服務,形成訂、售、送票服務為一體的客票營銷系統。

4.7 採取適當的價格策略

旅客對鐵路運輸的需求帶有明顯的時間性,在旅客運輸市場運能與運量相對埋,應依靠價格變動來調節。客流高峯期,可適當提高票價;而市場低迷時,應適當降低票價。當然,票價上下浮動的幅度應大體一致,差價的實行必須以平均價格大體穩定為前提。

4.8 嚴格票務管理

為維護運輸市場競爭秩序和鐵路企業形象,應細化完善列車客票銷售管理辦法,對不規範客票銷售等行為予以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