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健康調查報告(14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在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健康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調查報告(14篇)

健康調查報告 篇1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的讀後感:飲食的改變雖然我們家庭不是一個富裕的家庭,很少大魚大肉,但是我知道依然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或無意識的受到了主流健康飲食觀念的影響,而過於隨便的飲食。特別是節假日有一點時間想吃一點什麼的時候,那是我們大魚大肉的時刻。曾經有看過林光常的飲食理論,覺得滿有道理的,但是由於他的理論沒有太多的研究做基礎,所以不是十分重視,後來又聽説有人用他的理論吃,結果死了,最後他被告坐了兩年牢。聽説他的學歷也是假的。對這些事我雖然有不同想法,但是在這裏就不討論這事了。今年我看到了另一本書,是由(美)T·柯林·坎貝爾 博士 T·Colin Campell phD和(美)托馬斯·M·坎貝爾 Ⅱ Thomas M Campell Ⅱ所著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副名為《膳食與疾病關係的驚人發現》,這是一本很嚴格的科學調查報告。我覺得十分具有説服力,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對的,所以我們全家決定按這本書提供的理論進行飲食的調整。但是在這個時代我覺得的確不容易,因為第一:缺乏健康的穀物食品,今天的穀物都是經過精製的,不容易買到不被精製的五穀二:有許多水果是雜交的三:蔬菜含有許多的農藥四:早餐沒空預備雖然有這些困難但是我們依然願意開始向我們認為正確的走。但是我們不時在提醒自己不要走極端,林光常也許就是因為走了極端。飲食不能解決一切健康問題,關鍵還是罪的問題。是罪帶來了墮落,帶來靈魂的墮落,也帶來身體的墮落。只有復活的身體是永恆的,不衰殘的……

健康調查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家庭是幼兒社會化的第一途徑,也是人可塑性最強時期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他們教育素質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家庭教育的影響先於幼兒園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在幼兒發展中有特殊的地位、作用,是幼兒教育機構無法代替的,家庭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幼兒家庭教育質量成為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

為了更好地瞭解並掌握本園幼兒家庭教育的情況,針對家長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別,對幼兒家庭教育的影響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市某幼兒園 兒童100名(大、中、小班)

2、調查時間和地點:20xx年7月—9月

3、調查手段:採用問卷調查

4、調查內容:家長基本情況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基本情況(調查顯示)

(1)教養者:母親佔65% 父親佔30% 其他:5%

(2)教養者學歷;大專畢業佔40%中專畢業佔30% 高中畢業30%

(3)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為主,有20%的是以三代家庭

2、大專、中專、高中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上的差異

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家庭由於家庭背景和父母素養及環境的差異,大多數家庭都認為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的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還有許多家庭認為時間和精力不足,與家校溝通不夠,教育觀念的衝突,兩代家長教育的不一致。

(1)經調查顯示,有絕大多數家庭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專、中專、高中家長看法有顯著的差異。

(2)經調查顯示,大專以品德為主,中專高中以知識為主。

(3)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主張對孩子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大專、中專、高中家長對民主平等觀念有差別的。還有許多家長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持有很明顯的比例,大專家長佔37%,中專家長佔20%,高中家長佔20%,這説明許多家長又要給孩子民主平等,又要有制約性的教育孩子,這就是新舊觀念的矛盾,也是我們家庭面對的問題。

3、大專、中專、高中家長在教育內容上的差異:

(1)教育方面:家長在保證讓幼兒吃好及有病得到治療的基礎上,有70%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有85%的家長都有非常注意兒童的生活有規律性的培養。還有78%的家長都鼓勵幼兒通過户外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其餘的家長則由於周圍環境的安全因素而不鼓勵孩子進行户外活動。在調查中發現,有90%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民主平等、表揚鼓勵、耐心説理、正確的教育指導”。但是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

子女的方法,還有45%的家長認為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關在家裏不許出去”等。這就説明了,還有一半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2)德育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82%的.家長重視幼兒禮貌教育,也喜歡鼓勵幼兒自行交往。在交往中鼓勵幼兒自己解決交往中的問題和爭端的大專家庭明顯低於中專、高中的家庭。

(3)智育方面:經調查結果顯示88%的家長重視智力教育,同時家長都很注重幼兒專業能力的培養。經調查結果顯示,大專家庭以繪畫、音樂、外語為主,中專家庭以音樂、舞蹈為主,高中家庭以其他的為主。

四、結論和建議

1、調查中發現的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教育的方法簡單,這種現象,中專、高中的家庭佔到65%,調查中也發現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普遍對孩子期望過高,在管教孩子方面顯得束手無策,重視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忽視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對孩子不夠信任,未能正確全面評價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不滿時往往採取簡單消極的教育方法,如責罵、非難、侮辱、體罰。在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長大額定孩子較易出現如依賴、退縮、恐懼、軟弱、撒謊、攻擊、急躁、自卑等情緒與行為方面的問題,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2)許多家長在對孩子教育中缺乏正確的管教孩子的態度與方法。隨着社會發展,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經不適應新

時期的要求,不少家長自己認為是“愛”孩子、“關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這份“愛”,這份“關心”;不少父母正在認認真真地做傷害自己孩子的事,從而也易產生一些溺愛孩子的現象,這種情況在大專家庭中較多,調查顯示在三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觀念上存在嚴重的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局面,甚至父親和母親有時也不統一。

2、對策

(1)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和根本的任務,就是十分重視子思想品德教育。許多年來,應付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突擊反映就是“重智輕德”。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才,把是否學習好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把輔導、扶助孩子學習,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忽視了對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其結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是智優德劣的孩子。許多家長為孩子付出的很多,但是由於不懂教學規律,不瞭解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事與願違。因此,家長必須先懂得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各方面素質,注重對孩子做人的教育,為家長髮揮自身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獨特功率提供了相當廣闊的領域,也進一步明確了家庭德育方面的重點。

(2)強調個性教育,重視每個受教育者個性發展,促進其潛能在自身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開發。個性教育的主要內容包含培養學生獨立人格、主體意識、創造性能力和諧、完整個性。譬如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存在着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

積極的,不斷髮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因此在這方面,家庭教育明顯的優勢。因為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突出特點之一的就是有鮮明的針對性,尤其在健全的獨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長多於孩子,教育者多於受教育者,家長對孩子基本上是“一對一”的教育。這就不同於學校裏的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更難了解學生的長處、短處,孩子的思想,情緒變化。所以我們的父母要認真研究,觀察孩子、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自己動手做事的能力等。在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給孩子充分的表現自己,體現自我實現的機會。這就要求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這一優勢,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潛能。

(3)父母親應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父母親學習不僅包括教育知識的學習,還應包括做人的學習。父母親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一言一行,給孩子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親應學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對於孩子成績的肯定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無形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會不斷地做好,這樣在家庭教育環境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多參與孩子的活動,不僅要參與孩子學習,還應更多地與孩子一直進行其他活動,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引導孩子健康發展。

(3)現實中,我們依然處於社會變革的21世紀中,審視對孩子成長起着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狀況時,不能不對其未來的使命再作一番認真的思考。在家庭教育的內容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呼喚着家

健康調查報告 篇3

研究目的: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現在的孩子們可謂是不愁吃不愁穿。可現實生活中的好多孩子們也不乏長得弱不禁風,一説到吃飯就害怕的“豆芽菜”,也不乏飲食無節制,以致長成肉嘟嘟的“小胖墩”。而眾多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營養也是缺少關注。

本研究學習主要是讓通過調查研究,瞭解目前人們的飲食與健康的.情況,分析人們生活中存在的飲食與健康的問題及原因,並研究解決。以致促進更多的孩子能主動進食,合理進食,營養進食,同時學會如何參與研究性的學習。

研究目標:

1、通過實地訪問、現場問卷、查找資料發現健康合理的飲食對國小生性格、學習狀態等關係,學生能更加關注自身的飲食營養,努力改掉偏食、挑食的壞習慣。2、通過學生過程中的採訪、詢問等手段,引導學生家長一起來關注孩子的飲食營養,提高對孩子飲食調理的水平。

2、提高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激發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研究成員:

組長:劉夢慧 組員:徐晗樂 夏昊宇 陳彤

研究對象:

本校各年級同學

研究時間:

xx.9——10

研究階段:

一、準備階段:

1、引發研究興趣,全班討論確定研究內容,並彙總。

2、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點,自主選取調查內容。

出示任務,學生自由選擇調查內容,隨機組成行動小組,推選好小組負責人。

任務一:對同學們的早餐飲食情況進行調查。

任務二:對同學們的中餐飲食情況進行調查。

任務三:家庭飲食營養搭配等問題進行調查。

任務四:對同學們吃零食的問題進行調查。

任務五:對同學們日常飲食習慣進行調查。

3、調查途徑指引:

1)學生的早餐飲食情況進行調查——向學生調查,向家長調查。

2)學生的中餐飲食情況進行調查——a、在校食堂就餐的學生負責對在校食堂就餐學生進行調查,b、在校外臨時就餐點就餐的學生進行調查,c、在家就餐的學生通過向家長髮放調查問卷向家長進行調查。

3)調查同學們的吃零食問題——採訪班中比較會吃零食的學生。

4、制定研究計劃,設計調查問卷及調查表。

二、收集資料階段:

1、通過實地訪問,現場問卷方式:

2)排練反映研究成果的小品表演,如早餐不吃好,上課餓得受不了。

3)給挑食孩子寫一封信,在信中生動地説出挑食、偏食的危害。

4)設計一張反映自己研究成果的宣傳畫,如宣傳吃零食的危害。

健康調查報告 篇4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①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環境背景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本學期末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報如下:

調查的設計:

1)、時間:

2)、地點:

3)、對象;國小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的項目及內容

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國小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藴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三、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説,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脱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

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四、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説,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健康調查報告 篇5

幼兒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個性、情感、態度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定義為人生髮展的關鍵期。《幼兒園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健康的心理是幼兒成長的基石。由於長期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家長、教師,多注重幼兒的體格發育,營養狀況,軀體疾病和智力水平,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卻認識不到位或不重視。特別是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父母對幼兒的期望值不斷上升,使幼兒承受着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為了瞭解當前幼兒心理健康狀況,我園於20xx年9月成立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幼兒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幼兒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我園對4~5歲的幼兒做了一次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發出調查問卷197份,收回有效問卷165份。

家長反饋中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幼兒佔20%。反映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性格情緒問題佔60%、社會行為方面佔18%、人際交往問題佔12%、認識方面的佔7%、突出表現為任性、膽怯、懶惰、脾氣暴躁、感情脆弱、自私、獨立性及社會交往、合作能力差等不良個性。

另據正安精神衞生中心對正安縣300名4~5歲的幼兒心理健康調查顯示,

8.8%的幼兒有不良習慣,11%的幼兒情緒抑鬱、自卑,5.8%的幼兒焦慮、緊張,20%的幼兒表現多動、坐立不安、25%的幼兒偏食、22%的幼兒性情古怪。

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盡人意,如果這些問題得到及時糾正,將可能成為他們今後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構想

(一)家庭中的幼兒心理教育

一是應給予孩子充分的撫愛。包含體貼、關心、愛護、依賴等。它能帶給幼兒滿足與温暖,使幼兒體會到生活充滿幸福與光明,從而心情愉快,積極向上。並且會深切真摯地去愛別人。愛是促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母愛更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母愛不適當主要表現在溺愛上,對孩子一味遷就,缺乏嚴格要求,結果造成孩子驕橫成性,散漫無羈,對父母及其他人漠不關心。

二是應充實孩子的'生活內容。孩子的生活應該是豐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學習、勞動,有適當的遊戲、娛樂。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除在吃穿上給予滿足外,對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少關心。有的家長望子成才心切,過多安排孩子學習,致使孩子精神緊張,興趣偏狹,生活能力差,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

三是應為孩子營造和諧平穩的環境。即和諧的家庭環境、順利的學習環境及必要的物質生活。比較平穩、少曲折的環境,對幼兒的心理衝擊力較小,幼兒容易適應。不至於產生不健康心理。反之處於逆境中的孩子往往缺乏教育引導,而在心理上受不住衝擊,出現反常心理。美國霍爾姆等人曾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生活變動量大會出現較高心理髮病率。例如:父母吵鬧、離婚等會使幼兒發生心理變態,產生緊張、焦慮、悲傷、恐懼、消極、自卑等心理。不過,若能加以正確 2

的引導,給予精神及物質的支持,培養他們以較強的意志、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挫折,那麼孩子也能身心健康的成長。甚至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二)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

1、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教育目標相對應。一方面,教育目標要通過教育內容才能得到落實;另一方面,教育內容也必須以教育目標依據。如:在培養幼兒關心父母、長輩方面,教育設計語言活動“孔融讓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讓座”等活動,增強幼兒對親人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幼兒愛人之心。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個別差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與幼兒的接受能力相符合,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知、情、行、意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選擇教育內容,並注意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形式的新穎性、多樣性、實際性,堅持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幼兒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協調發展,切忌從主觀意願出發,無視幼兒個體差異的不切實際的要求。

3、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與幼兒一日生活。主體性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教師利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設計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幼兒在主體參與中來構件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人格的健康發展。如利用區角活動指導幼兒主動交往,克服膽怯心理;幼兒在玩遊戲是遵守一定的遊戲規則、自覺收拾遊戲材料培養幼兒的責任心等等。4、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所受社會影響同步。社會環境因素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應利用家庭、社區以及一切可能的社會力量,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如:利 3

用家長會、開放日活動、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向家長宣傳幼兒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家長學習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方法,並且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統一方法。

(三)社會心理健康教育

社會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工作量大的社會教育工作,必須發動和依靠社會的力量,包括專業健康教育機構,各級醫療衞生機構,各類宣傳和新聞部門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健康知識的獲得、健康態度的形成及健康行為的培養的過程,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十分複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發揮家庭、幼兒園、社會三方面的教育作用,才能正確引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培養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教師、家長和社會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城市編織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關注的心理健康網絡,但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一)儘管幼兒園或多或少地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於沒有一套系統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大綱,加之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較分散、零亂,許多幼兒園只是簡單地就近借鑑其他中國小或鄰近學科的經驗進行教育,因此收效甚微。

(二)在操作層面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確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途徑。高等園校和科研園所的研究人員雖然對幼兒心理健康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多以報告、論文的形式出現,與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沒有很好的結合。對已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來説,它 4

們多是以實驗的形式進行的,而這種實驗往往只是涉及幼兒心理髮展的某一方面,缺乏系統性。

(三)目前,我國對幼兒健康維護的有關教育和研究大多還停留在醫學模式上。儘管在理論上非常強調幼兒心理健康的維護,但由於諸多原因,在幼兒教育的實際工作中仍然將重點放在幼兒的身體方面,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教育協調整合模式的轉變。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常常借鑑中國小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來進行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

(四)對家長來説,大部分家長能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們比幼兒教師更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教育能力,把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推到幼兒園。有的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的認識模糊,一方面希望孩子聽話就好,一方面又鼓勵孩子發展自我,甚至放縱和溺愛,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使幼兒處於一種矛盾之中,表現出冷淡、自卑、執拗、吝嗇、孤僻、膽怯等心理特徵。

四、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從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看到。沒有完善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缺乏系統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和教育內容是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各級部門轉變教育觀念,制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標和主要內容與途徑,使各幼兒園明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知道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達到什麼樣的教育目標。同時,加強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的聯繫,廣泛利用園內外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幼兒園、社會、家庭合一的教育環境。

健康調查報告 篇6

甘肅省心理諮詢與調節中心通過調查也發現,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恐懼、精神病性等6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於男生。而男生在軀體化、敵對和偏執等3項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於女生。

調查報告認為,大學新生離開自己所在地區或學校,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求學,地域文化和生活環境的差異,使他們極易處於心理應急狀態,存在的心理適應問題相對較多,反應出來的心理和情緒問題也就比較突出。

調查表明,目前,大學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自我意識的模糊與困惑。調查中21%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甘肅省心理諮詢與調節中心諮詢員李衞兵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其次是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調查中42%的學生反映,由於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一部分學生還發覺在高手如雲的新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羣”的優越感蕩然無存,無形中產生一種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後,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鬆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最後是人際交往困難。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羣,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

對此現象,甘肅省心理諮詢與調節中心諮詢員李衞兵建議,各高校應儘快認識到對新生進行心理輔導與教育的重要性,並做出及時、有效的引導措施,使新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變化是正常的,從而科學地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以良好的心態走過大學生必經的“心理斷乳期”。

健康調查報告 篇7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推廣居民營養膳食的科學化。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其營養改善與膳食結構的正確調整,直接關係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現在許多大學生由於對飲食營養認識較差或不良飲食態度等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衞生,我科研小組針對我校區學生進行了飲食方面的調研工作。

 二、調查相關説明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飲食狀況的瞭解,對突出問題的進不步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大學生擁有更好更科學的飲食習慣。

(二)調查方法

我們對我校在讀生進行一次題為“大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普及各個系,能夠真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在飲食健康方面的情況。

(三)調查時間

10月5日至12月15日

(四)調查範圍

成都師範學院温江校區的大一、大二學生

 三、調查問卷分析

(一)飲食習慣

(1) 您暴飲暴食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有佔總數的58%,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21%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 不應該暴飲暴食,俗話説:“若要身體好,吃飯不過飽”,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於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會發生生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飲暴食。

(2) 您早晨又喝水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5人,佔總數的65%,選擇沒有的有35人,佔總數的35%。

大多數同學選擇有。這是一個很好的飲食習慣。早晨起牀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學者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從而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一次“內洗滌”。

(3)您有挑食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34人,佔總數的34%,選擇沒有的有66人,佔總數的66%。

大多數同學不挑食和偏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給的,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大,營養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

(4)您就餐時邊喝水或飲料嗎?

選擇經常的有25人,佔總數的25%,選擇偶爾的有53人,佔總數的53%,選擇從不的有19人,佔總數的19%。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 吃飯時最好別喝水或飲料。因為,人的胃腸等器官,到吃飯時,會條件反射地分泌消化液,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胃分泌的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這樣,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就被消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了。如果在吃飯前、吃飯時或飯後喝茶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並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時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此外,飯後飲水過多,還會增加腎臟和心臟的負擔。故用餐時不宜喝水。

(5)您經常吃宵夜嗎?

選擇經常的有19人,佔總數的19%,選擇偶爾的有81人,佔總數的81%。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我們最好少吃宵夜,因為吃過夜宵再睡眠時,食物較長時間在胃內停留,可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長時間的刺激,久而久之,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如油炸、燒烤、煎制等食品,長時間滯留在胃中,更易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胃癌。

(6)您有吃早餐的習慣嗎?

選擇有的有67人,佔總數的67%,選擇看情況而定的有27人,佔總數的27%,選擇沒有的有6人,佔總數的6%。

大多數同學選擇偶爾吃早餐。每天上午是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重要階段,非常需要大腦儘早地興奮起來,早餐則是啟動大腦的“開關”。機體中儲備的葡萄糖經過一夜的酣睡已消耗殆盡,激素分泌已經進入了低谷,大腦很難為無米之炊,記憶機能組織只好暫且進入冰凍狀態。早餐,猶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進入高潮,並給嗷嗷待哺的腦細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猶如解凍的“電源開關”,早餐就是這樣及時地給大腦接通了活動所需的電流。由此可見,早餐是絕對不可敷衍和隨意推遲的,更不能不吃早餐。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低,長期不吃早餐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點鐘就會出現飢腸轆轆的現象,造成腸內壁過度摩擦,損傷腸黏膜,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而引起營養不良,這樣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因此希望同學們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

 (二)膳食結構

(1) 您注意葷素的搭配嗎

選擇以葷為主的佔總數的11%,選擇以素以主的佔總數的67%,選擇相對均衡的佔總數的28%

隨着素食風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素食為住。長期飲用素食,雖能益壽延年,體重較輕,降低膽固醇含量,減少患癌症機會,但卻能引起膽結石,影響女性的身孕,不利於高血壓者的降壓,營養不良。最合理的膳食結構為粗糧和細糧的比例為6:4 ;蔬菜和肉食的比例為6:4。不可食用過多調味品: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

(2) 您會因為減肥而刻意節食嗎

選擇會的佔總數的21%,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58%,選擇不會的佔總數的21%。而其中女生選擇會刻意節食佔了67%

節食減肥會使你體力下降,運動量下降,營養素減少;長時間還會造成腦細胞死亡、頭髮脱落、骨質疏鬆和月經停止,以及誘發膽結石等嚴重後果。到後來你肯定無法堅持下去,開始多吃東西,體重最終將反彈並超反彈。為什麼呢? 因為人體代謝率會隨着飲食量、運動量和營養素的下降而下降。你的身體很聰明,要備戰備荒,像冬眠的熊,學會調節(降低)代謝率度過難關。於是,即使是回覆到與減肥前同樣的熱量攝入,體內脂肪儲存會比過去多,像第二年秋天的肥熊,因為代謝率下降了。

尤其是現在女生,會因為追求漂亮的身材,穿時尚的衣服,而去刻意減肥。因而只吃素食,有的甚至只吃蔬菜或水果。這會造成必需氨基酸、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和肉鹼等的缺乏。 這些營養素的缺乏會使你皮膚乾燥,肌肉鬆弛,面色蒼白,頭髮脱落,反應遲鈍;同時脂代謝效率下降,從而更進一步增加肥胖。“減肥一月,衰老三年!”真的一點不假!

(3) 您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嗎

選擇定時且定量的佔總數的19%,選擇定時不定量的`佔總數的20%,選擇定量不定時的佔總數的19% 選擇不定時也不定量的佔總數的42%

定時定量就餐的同學很少,大多數都是很隨意的選擇時間就餐,以及就餐的數量,這樣對胃功能的消化造成不良影響。吃飯的時間和飯量的改變,這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物鐘”的規律性,導致血糖的改變。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一般三餐時間安排和熱量分配

餐次早餐午餐晚餐

時間7:307:3012:0012:3018:0018:30

佔全日熱量的比值/%25~304030~35

(4)您經常以方便麪代替正餐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51%,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16%,選擇及少的佔總數的25%,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18%。尤其是男生,更是把方便食品作為正餐的一部分。

方便麪是許多大學生喜歡的一種食品,它既可以當點心、宵夜,又可以當正餐,而且食用方便,似乎非常我們。尤其是不少男生,既沒有女人那麼多對於身材的顧慮,又對飲食馬馬虎虎,方便麪更是他們的"寵兒",經常會在寢室裏放上幾包。大多數品種的方便麪都用油炸過,油脂經過氧化後變成氧化脂質。它積存於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現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動脈硬化,易導致腦溢血、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如果長期用來替代主食,而不添加任何其他食品,就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對健康極為不利。

謝率度過難關。於是,即使是回覆到與減肥前同樣的熱量攝入,體內脂肪儲存會比過去多,像第二年秋天的肥熊,因為代謝率下降了。

尤其是現在女生,會因為追求漂亮的身材,穿時尚的衣服,而去刻意減肥。因而只吃素食,有的甚至只吃蔬菜或水果。這會造成必需氨基酸、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和肉鹼等的缺乏。 這些營養素的缺乏會使你皮膚乾燥,肌肉鬆弛,面色蒼白,頭髮脱落,反應遲鈍;同時脂代謝效率下降,從而更進一步增加肥胖。“減肥一月,衰老三年!”真的一點不假!

(3) 您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嗎

選擇定時且定量的佔總數的19%,選擇定時不定量的佔總數的20%,選擇定量不定時的佔總數的19% 選擇不定時也不定量的佔總數的42%

定時定量就餐的同學很少,大多數都是很隨意的選擇時間就餐,以及就餐的數量,這樣對胃功能的消化造成不良影響。吃飯的時間和飯量的改變,這必然會影響人體“生物鐘”的規律性,導致血糖的改變。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一般三餐時間安排和熱量分配

餐次早餐午餐晚餐

時間7:307:3012:0012:3018:0018:30

佔全日熱量的比值/%25~304030~35

(4)您經常以方便麪代替正餐嗎

選擇經常的佔總數的51%,選擇偶爾的佔總數的16%,選擇及少的佔總數的25%,選擇從不的佔總數的18%。尤其是男生,更是把方便食品作為正餐的一部分。

方便麪是許多大學生喜歡的一種食品,它既可以當點心、宵夜,又可以當正餐,而且食用方便,似乎非常我們。尤其是不少男生,既沒有女人那麼多對於身材的顧慮,又對飲食馬馬虎虎,方便麪更是他們的"寵兒",經常會在寢室裏放上幾包。大多數品種的方便麪都用油炸過,油脂經過氧化後變成氧化脂質。它積存於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現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動脈硬化,易導致腦溢血、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如果長期用來替代主食,而不添加任何其他食品,就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對健康極為不利。

健康調查報告 篇8

一、大學生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調查發現,88%的被調查者對大學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學生中,高年級學生佔的比例較高。這反映出我校低年級學生在校生活心態比較平和,而隨着年齡的增長,面對生活、就業上的壓力,高年級同學可能對大學時期沒有有效利用時間充實完善自己而感到懊悔。

二、常見問題的處理

在人際關係方面,調查發現,95%的受調查者表示與班級和宿舍同學關係尚可,而其中主要以大一、大二為主。當別人與自己意見或觀點不同時,69%的人表示會試圖通過溝通達成一致,這表明進入大學以後,大多數學生在對人處事的看法上比高中有了較大的飛躍。但是,還有31%的學生在遇到這方面困擾時處理方法有待改善和提高。

問及遇到挫折的態度時,75%的受調查者表示會冷靜處理,只有少部分人表示會絕望沮喪或大發脾氣,而女生又佔其中的大多數,這表明我校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緩減壓力的方式還有待加強。

三、自卑、壓力與生活目標

調查發現,82%的人都有過自卑感,在經常自卑的人羣中55%是女生,而其中又以低年級女生為主。經常有自卑感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僅有55%的人表示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事實。

當問及壓力的主要來源時,排在前兩項的依次是就業壓力大、學習成績不理想,這兩項分別佔了36%和35%,其次是對所學專業不喜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應對壓力時,56%的學生自己主動尋找解決辦法,這表明經過大學生活的一段時間磨練後,大多數人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方面。2%的學生願意尋求老師長輩,29%學生願意找同學幫助,不容忽視的是13%的人深埋心中被動應付。

四、就業壓力及職業選擇

在問及對自己的前途是否感到擔憂時,30%的'人經常對自己的前途擔憂,低年級學生在其中所佔比例與高年級學生其中所佔比例不相上下,這説明社會競爭的壓力以及就業形勢等問題對我校大學生產生了普遍的影響。

因此,對我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與諮詢,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感,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當問及對職業的選擇標準時,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收入高有發展前景、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工作穩定輕鬆,這表明我校大學生對工作的要求比較高,而這極有可能造成就業上的困難,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重要原因。

五、對心理諮詢的認識

與上一次心理諮詢中心問卷調查活動相比,這次調查活動表明,我校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心理諮詢中心,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可見,由於近年來我校心理諮詢中心宣傳力度的增加,它已逐漸被我校同學瞭解。

當問及是否願意參加心理諮詢中心舉辦的相關心理活動時,96%的人都表示會參加,這表明,隨着近幾年來我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同學們對心理健康工作的認識有了大幅度提高,也更重視自身心理健康。

當問及對接受心理諮詢的同學的看法時,86%的人都認為這些同學能夠很好地正視自己,而且高年級同學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達到了100%。但同時,仍有2%的人認為這些人有心理疾病,可見,我校仍有少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夠。

六、意見與建議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學校各學生教育管理部門可通過組織講座、開展培訓等活動,使同學們明確生活目標,培養學生面對困難、應對挫折的能力,敢於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將遇到的挫折化為不斷前進的動力。

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幫助我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我校大學生認清現階段就業形勢的嚴峻,腳踏實地,練好自身的基本功,端正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思想。

同時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使同學們正確認識和對待心理問題,並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及諮詢,切實解決同學們關心的問題。

健康調查報告 篇9

全市中國小生中,“小胖墩”的比例已超過20%,這是哈爾濱市中國小生衞生保建所最近一項關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顯示的結果。

調查“小胖墩”佔比超過20%

在這項對於全市7—18歲學生的體質健康調查中,學生中“小胖墩”的比例越來越高,已成為當前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問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又瘦又高的‘豆芽菜’型孩子多,現在則是向兩個極端發展。”市中國小生衞生保健所所長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一方面是“豆芽菜”型,一方面是“小胖墩”型,且“小胖墩”的'人數比例已超過學生總數的20%。

原因吃得太“好”運動太少

“究其原因,吃得不科學、運動量少是主要原因。”鞠波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吃得都很好,但膳食卻不夠科學、均衡,高熱量的食物多,導致很多孩子脂肪沉積。此外,運動量不足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孩子除在學校有一定活動時間外,業餘時間幾乎沒有運動量,即使上下學也多是坐車,走路或騎車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影響給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

“肥胖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影響,給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困擾。”哈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兒少衞生與婦幼保健研究所教授王憶軍表示,由於肥胖,有的學生現在就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病症。在心理上,“小胖墩”很容易自卑,因為肥胖等原因被同學開玩笑,進而不愛與同學交流產生自閉心理。

措施合理配餐每天鍛鍊一小時

專家認為,為“小胖墩”“減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鍛鍊一小時;家長除要為孩子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習慣,利用業餘時間多陪孩子進行户外活動。此外,社會也要給孩子户外活動創造更多的條件和空間,讓孩子們有地兒可去。

健康調查報告 篇10

本報訊 (記者黎蘅)日前,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居民頭皮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20~55年齡段的消費者中,有83%的人正受到不同程度的頭屑困擾,與1988年的統計數據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13%。有56%的被訪者認為頭屑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據悉,本次調查共涉及十城市萬餘人次,針對報告結果,專家們得出結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頭屑問題首次受到國人普遍關注至今,近20年來,國人的頭屑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的改善。”

中國人買洗頭水20年花了近千億

按照世界衞生組織定義的身體健康標準,“頭髮有彈性、有自然光澤、沒有頭屑”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近八成的中國人顯然都被攔在“身體健康”線外。

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20~55歲年齡段中,超過83%的消費者有不同程度的頭屑問題,與1988年的首次測試結果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13%。其中受到頭屑困擾的女性消費者佔82%,男性消費者則高達84%。有56%的被訪者認為頭屑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負責此次調查數據分析的'人士表示:按照中國20xx年洗髮護髮產品總銷量(180億元)換算,保守估計,近20年來中國城鎮居民在去屑類洗髮產品上花費了近千億元。從調查結果來看,龐大的支出並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去屑市場的黑洞值得引起相關行業機構、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關注。

多數洗髮水不能有效緩解頭屑

據瞭解,目前中國的洗髮水產品超過95%是按功能性需求進行分類的,而按照年齡、性別等元素分類的洗髮產品僅佔市場總額的1%~2%,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平均值(70%~80%)。“市場上很難買到有針對性的去屑產品,當然也不可能有效地解決頭屑問題。”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祕書長王大宏表示:“相比而言,一些發達國家的去屑產品市場就相對規範和全面得多。

不良洗護、飲食習慣催生頭屑

另一方面,報告還揭示,有42%的消費者表示完全不瞭解頭屑產生的原因,62%的被調查者不清楚頭髮需要全面營養,只有極少數消費者知道頭皮健康需要全面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17%的男性和14%的女性承認自己有經常用指甲抓撓頭皮的習慣;有超過20%的被訪對象認為用手撥弄頭髮能幫助頭屑脱落並減少頭屑;近六成受訪者在洗完頭髮後選擇用毛巾用力擦拭的幹發方式。這些對頭屑成因認識的不足與不良的洗護習慣,都會不同程度地導致或加重頭屑的產生。

此外,中國人獨特的飲食習慣、當前白領過大的工作壓力等,也是催生頭屑問題的重要原因。

皮膚科專家指出,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層的人羣油脂分泌情況和代謝情況都不一樣,無區別地使用同一類型的洗髮水將很難適應所有家庭成員的頭髮護理需求。

健康調查報告 篇11

一、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師範大學許燕教授在一份調查報告中發現,警察、教師、醫生是當今社會的高風險職業,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各種特質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稱為助人羣體,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產生心理枯竭。關心和維護高中教師這一重要而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無論是對教師自身、學生還是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證實。我國大部分學者在確立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時主要是從認知、情緒、人際關係、意志品質、人格、自我意識和人生態度等方面來考慮。

中國人民大學在20xx年在新浪網發放的一份問卷《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發現,從幼兒園到大學教師,在被調查的8699人中,80%壓力較大,30%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佳,超過60%的被調查者對工作不滿意。中學教師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羣為(1)男老師(2)年輕教師(3)工作量大的教師。教師這個職業本身充滿光環的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1.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以廣東省某一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師29人,女老師44人,其中兩份未填寫性別。

個別訪談的對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學新秀,也包括富有經驗的優秀班主任和專家型教師,以使我們的訪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見表1)

2.研究方法

採用自編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期瞭解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高一、高二老師問卷發放到各辦公室,請級長收取,高三老師在會考期間完成。同時,為了更深入瞭解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部分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內容主要涉及到選擇做教師的原因、從教以來心態的變化及變化原因、自己的職業理想及對幸福所下的定義。也對個別教師訪談了專業發展的歷程及對新教師的建議。

3.調查結果分析

3.1教師職業的滿意度調查

調查主要針對教師職業的總體滿意感進行,結果發現,44%的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的教師分別佔調查人數的52%和4%。“一般”是一個帶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詞,不是很滿意但也不討厭。

3.2教師工作量情況

教師的工作量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問卷調查了教師的工作量情況,對班主任與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齡與工作量進行了一定的比較。結果發現:教齡在10年以上、年齡在40歲左右的教師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齡在41-50歲的班主任、級長或行政人員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負荷工作。此次調查共有三位50歲以上的教師參與,三人在工作量的選擇上從正常到超負荷都有,但因為人數較少,我們並不能確定這部分教師的工作量情況。

3.3教師在工作中最開心的事情

教師希望從職業中獲得什麼呢?高收入?高認可度?還是其他什麼?58.9%的教師希望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自我實現,56.2%的教師希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希望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社會認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教師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呢?調查表明在工作中開心的事情依次是學生考出好成績(62.2%)、放假(43.2%)和發獎金(40.5%),公開課的成功及成功地改變一個學生也是老師們感到開心的事情。

3.4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現對教師心理狀況影響最大的是考試和升學壓力(78.4%),半數以上的老師(52.7%)認為工作量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很大。領導評價(33.8%)和經濟狀況(25.3%)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約1/3的教師認為領導評價影響着教師的心理狀況,領導評價是否公正客觀,是否給予了教師應有的尊重和鼓勵。領導處事不公或評價偏頗也是部分教師在工作中經受挫折的重要來源。

3.5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

我們對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整理,發現突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職業本身所帶來的心理壓力①升學考試帶來的巨大壓力②職業倦怠,沒有發展空間③擔心學生的紀律問題而引起的緊張和無力改變學生而帶來的焦慮④評價機制不科學(僅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帶來的心理壓力(2)工作與家庭難以平衡(3)工作得不到認可和支持(包括領導的評價)(4)人格特點: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徑,無法解壓。

3.6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1)學生方面。學習態度差,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成績差。(2)師生關係不融洽,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認可和收穫,甚至被家長和學校誤解。(4)欠缺公平的評價。(5)學生出現的任何問題全部由老師負責尤其是班主任。(6)同事競爭激烈帶來的人際關係摩擦。

3.7教師幸福感的來源

調查表明,老師們認為教師這一職業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1)自己:①自我實現,自我成長。潛能得到發揮,需要得到滿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長。②有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職業歸屬感。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標。(2)付出的努力有回報,收入體現付出的價值。獲得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認可和尊重。(3)學校:寬鬆的工作環境,學校的人文關懷,領導和同事之間的相互信任,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4)學生:學生取得成功,學有所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5)同事:相互之間關係融洽。

三、討論

1.收入是否會增加幸福感

從調查中發現,約34.2%的教師希望能從這一職業中獲得高收入,40.5%的教師認為工作中最開心的事情是發獎金,25.3%的教師也認為經濟狀況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麼金錢、收入與疼痛、幸福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收入的增加是否會提升幸福指數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xx年6月正值金融大風暴期間,中山大學副教授周欣悦通過實驗證明了金錢對於生理性疼痛與社會性疼痛(即社會排斥)的抵禦作用,即金錢有鎮痛的功能。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錢的效用並不持久。社會支持抵禦痛苦的能力比金錢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親切的問候都會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系統指的是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一個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換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里、老師、上下級、合作伙伴等等,當然,還包括由陌生人組成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每一種系統都承擔着不同功能:親人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朋友較多承擔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則與我們進行業務交流。

3.創設學校良好的人文氛圍

教師作為一個個體,有被尊重、被愛和自我實現等高級需要,教師在學校、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認可,作為“人”的價值得以體現,情感、需要得到重視。教師有了這種自我實現的環境,其幸福感相應的也會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靈活的評價機制。教師職業幸福感並不是空泛的一個概念,而是立足於教師這一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師擁有成功的體驗。學校主要是通過評價對教師職業的成果和價值進行衡量。學校評價也是教師獲得成就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公正合理的評價有利於保護教師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評價則會傷害到教師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從而也抑制了教師工作的熱情和主動性。因此,建立更為公正合理的評價標準,對教師從多方面進行發展性的評價,將會使得學校的評價機制更為人性化,符合教師的基本需要,讓老師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健康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查目的

知識化、信息化、競爭化程度日益加劇的當今社會是機遇與競爭並存,希望與痛苦並存,光榮與苦難並存的時代,人類將迎接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心理素質將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素質,心理健康將成為21世紀對人才選擇的重要條件。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國小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我校對三~六年級200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現將過程和結果記錄如下:

二、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我校於20xx年10月對三~六年級20名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調查對象及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表略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根據學習動機等八方面設計的問卷,共10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回答。

(三)統計

以年級為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項目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結果(備註:中段—三、四年級;高段—五、六年級)

調查統計表明國小生的學習心理、交際心理、情緒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較好,但仍有少數學生存在學習動機扭曲、冷漠,情感閉鎖,缺乏愛心,競爭意識不強等心理問題。

(一)學習動機扭曲:

題目1:你上學讀書是為了A沒有知識不能生存B替老師學習C替父母學習D讀書後找大錢E同學間好玩

題目2:課堂上教師提問

A馬上回答B想一會再回答C等別人答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

統計表明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中段學生有48%,高段有19%的國小生學習動機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學生認為讀書是為了“D以後掙大錢”;2%的學生認為讀書是“C替父母學習”;2%的學生認為讀書是“B替老師學習”。還有1%的學生認為讀書是“E同學間好玩”。正因為動機缺乏,因此相當部分國小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體現在課堂回答問題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應付。他們選擇的是“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國小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焦慮心理

題目3:期末考試時

A心情緊張B有點緊張C無所謂D有信心E不緊張

題目4:爸爸媽媽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對考試,10%左右的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因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而擔憂更為明顯,29%出現輕微焦慮,7%屬於過度焦慮。“有信心不緊張”的選擇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這種心理障礙如果處理不好,可能給學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問題4同樣顯示了學生擔心發生威脅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這部分學生焦慮不安,緊張擔憂,顧慮重重,形成心理障礙,並且這種焦慮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

(三)冷漠

題目5:看電視遇到傷心或感人處時

A跟着流淚B沒有眼淚C那是假的D非常激動

看電視遇到傷心,感人的情節,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國小生不會流淚,或認為那是假的而無動於衷,這實際上是對平時能鮮明感情反應的刺激表現了平淡,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表情,表現出冷漠。

(四)膽怯、羞澀

題目6:家裏來了陌生客人:

A喜歡B主動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來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佔58%,高段佔45%,這表明了國小生中膽怯、羞澀心理比較突出,特別是農村孩子,由於平時見的世面少,同時也因為缺乏正確的心理引導,顯得不夠大方。

(五)交往情感閉鎖

題目7:與新朋友在一起

A主動邀請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顧自己玩

統計表明,部分國小生存在交往障礙,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學生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顧自己玩,不善於與夥伴溝通。進一步分析發現,導致部分農村國小生交往的心理問題是自卑、怯弱、排斥、閉鎖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之間的交往(也包括親子交往、師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誼。

(六)愛心的流失

題目8:對小動物,你

A喜歡B不傷害C捉弄D喜歡弄死

5%的學生捉弄小動物甚至以弄死為樂,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態,這表明少數農村國小生的愛心正在流失,連可愛的小動物也不能喚起他們的愛心。這可能與部分家庭的溺愛式教育有關,這種教育導致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對他人或物的關愛。

(七)競爭意識不強。

題目9:競選幹部時

A我能行B努力爭取C當幹部要多做事D無所謂E不願當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學生不積極參與競選幹部,其中近5%明顯缺乏自信而放棄競爭,10%左右是缺乏服務意識,不願多做事而不願參加競爭,5%持無所謂的態度。

這表明,部分國小生競爭意識不強或服務意識不強,不想通過競爭成為勝利者,或不想為別人服務,有懶惰思想。而競爭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頭,都面臨着挑戰和競爭,同時,總想着別人為自己服務也是不現實的。

(八)不良情緒:

題目10:你到學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時煩D不愉快

調查發現,學生存在在校情緒不良現象,特別是高段,感到有點煩或不愉快的20%,低年級也有10%的學生每天上學心情煩悶,不愉快。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情緒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學習、生活中。

四、學生心理成因分析

從調查統計來看,國小生心理現狀令人擔憂,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一定的差異,進一步調查分析表明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既有其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這些狀況的主要因素有:

1、學校原因: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鑑於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簡單。教育行政部門重教學骨幹教師的培訓,輕心理教育專業的培訓;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輕教師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師教學業績的考核,輕教師健康心理的養成。沒有心理健康的教師,誠然會出現諸多的學生心理問題。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導致國小生出現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嚴重遊離,學生學業越來越重,考試越來越頻繁,分數越來越看重。各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濤聲依舊”,考試指揮棒依舊左右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試教育”變成了“理直氣壯抓質量”,還沒有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不得不直面迎面而來的“應試教育下放權”(國小考試也要排名次)。隨心所欲的測試卷,漫無邊際的拓展,教師勞累,學生更遭殃。教師的壓力也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學生過重的心理及學業負擔。學校教育是影響國小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輩照顧,家長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同時也因為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這些不爭的事實使家長對孩子無心進行輔導,也無力進行輔導。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對抗中,導致出現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對孩子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對孩子疼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圍繞着孩子來轉,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的觀念,而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默許,使孩子更認為長輩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愛而應該得到別人的愛,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賴性和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有些家庭則認為“棍棒之下出人才”,對孩子實施打罵教育,孩子一有錯誤,家長就對孩子動粗,給孩子在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兩種不良現象對孩子的困擾,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3、社會原因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結合力度不夠,對學生心理影響難以形成合力,學生在校接受的教育與家庭輿論、社會氛圍不一致,這也是國小生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鄰里之間經常問及的是孩子的學業,經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績。成年人的健身觀念增強,卻缺乏對孩子們“健心”的觀念。大教育觀尚未在社區有效樹立。

五、對策

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國德育專家詹萬生主任更是精闢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由此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視,成為了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1、學校:學校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機構設置,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國小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長的外出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連一個星期見一次面的機會都沒有。農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質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關心。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3、社會: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城鎮之間的聯繫,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國小校與城鎮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與城鎮學校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只有從小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才能有利於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為社會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健康調查報告 篇13

摘要:本文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關鍵詞:老年人常見疾病:耳鳴,眼花知識宣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區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一、健康知識宣講

(一)以知識結合舞台表演形式進行演講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見疾病

(1)耳鳴

(2)眼花

(3)膝關節疼痛

(4)頸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1、經典歌曲演繹

(1)紅歌串燒:《閃閃的紅星》、《映山紅》

(2)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2、遊戲互動環節

(1)、你畫我猜,送獎品遊戲互動

二、探訪社區

(一)與老年人藝術團文藝互動

赴臨安文昌閣社區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1、文藝互動節目

(1)學生跳唱類節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藝術團經典越劇演繹

(二)社區志願者活動

幫助文昌閣社區繪製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2、活動主題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2)黑板報主題:軍旅題材以及防火防災。

健康調查報告 篇14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衞生工作是我國衞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了加快農村社會的發展、加強可持續發展戰略且鑑於長道鎮青龍村要處於保持長期日益發展、不斷提高農村整體水平的長遠目標必須充分處理和解決這些衞生方面存在的安全問題,必須充分準確利用科學原理把握好農村醫療衞生狀況充分的落實好、解決好衞生問題與農村衞生保障即醫療防治、保鍵、健康教育宣傳密切相關。

一、我村基本情況

為把我村發展成一個全面的、健康的、穩定的、持續發展的新面貌農村千方百計的拿出方案整頓農村強化農村管理加大實施力度藉助“一村一大”學生下鄉對我村農村衞生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深入走訪瞭解情況後現做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我村200人常年在外務工, 800人在家,農民大多數只有國小文化,學生大多時候在學校生活,在農村生活的大都是老年人。 我們分別從個人衞生家庭衞生和公共環境衞生方面做了調查。 以個人衞生方面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針對實驗對象的個人衞生、飲食

與健康、鍛鍊與健康、行為與健康、疾病防治與用藥和心理衞生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大多數農民沒有早晚刷牙的習慣,頭髮每隔半年理一次,並且沒有勤洗頭的習慣,冬天很少有人洗澡,生吃瓜果沒有洗的`習慣,大多數農民喜喝生水。甚至一部分人在勞動後都沒有洗手的習慣。説到鍛鍊90%的調查對象認為勞動就是鍛鍊。而對人體所需要什麼營養時一部人認為只要油鹽跟上就能夠保證身體需要了。

二、家庭衞生方面

我們主要從家庭衞生、家庭飲食、家庭生活習慣等方面作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農家院子清潔衞生較差。大多農户廁所不符合衞生要求多是以圈舍、糞坑代替糞便沒有進行處理以至於圈舍內臭味熏天。從糞便的危害性調查中瞭解到大部分老百姓認為主要是有點髒,至於有哪些危害性嗎,怎樣傳染等知道得太少,在家禽突然死亡後沒有及時處理並食用死亡的家禽。從飲用水的調查瞭解到山區農民大多飲用地下水,水質從未檢測過,在問及是否需要消毒時一部分農民認為沒有必要,一部分農民只是簡單的沉澱一下。大部分農户的垃圾常堆放於房前屋後或就近倒在附近的農田裏,很少有人燒掉或掩埋處理。在飲食習慣方面一日三餐多素少葷飲食沒有規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順着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裏。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着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髮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造成農村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

三、公共環境衞生方面

農村公共衞生環境污染重。一是糞便污染。在山區農村養殖業仍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模式牲畜圈舍與人居環境未分開,既影響家居環境又影響公共環境。二是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通過調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農民使用塑料及其製品回收率很少,並且在用完後隨意丟棄在農田裏。這些難降解的塑料及其製品和農膜成為我村農業環境一大污染源,導致農田的板結、糧食產量降低。三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這些垃圾連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燒不還田而是亂倒在池塘、溪邊、村旁、路邊。四是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於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並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以上的調查情況總結如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衞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衞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大衞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衞生工作合力。衞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衞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羣眾衞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衞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2)農村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鄉鎮衞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衞生服務。二是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鄉村衞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三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

(3)農村公共衞生建設緩慢。一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羣眾疾病預防觀念不強。二是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反映較大。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設備落後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絡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羣眾用藥安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