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司戰略管理的關係論文

欄目: 人力資源管理 / 發佈於: / 人氣:8.56K

  一、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含義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公司戰略管理的關係論文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首先由美國人提出。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的企業實際上扮演着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先驅實踐者的角色。日本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精髓在於其人本主義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日本企業將其管理重心集中在對“人的管理”之上,實行了一系列充分體現其人本主義思想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1.1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理論。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才是企業間競爭的關鍵所在,人力是企業內部最珍貴的資源。企業的前景與職工的工作能力的提高是相互依賴的。企業激勵職工提高職工工作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視職工的職業能力首先要尊重員工本身,根據員工的能力,給他們有利的工作環境,給他們一定的空間進行自己的工作。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可以讓員工發揮自己的全部能力,既可以實現員工的價值又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

  1.2戰略性人力資源規劃。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規劃使傳統意義上的人員需求和供給的人力資源規劃融入其中,同時更加重視人力資源規劃和企業發展戰略的一致性。確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不足之處,製作出一份與企業發展前景相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1.3.戰略性人力資源核心。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是創作出企業需要的人力資源隊伍,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核心職能由四個方面的職能組成。一是人力資源配置,其任務就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前提引進符合要求的人員配置,使人力資源管理目標和企業戰略規劃相一致。二是人力資源開發,其任務就是對企業現有職工進行培養,從而滿足企業戰略規劃的人員需要。三是人力資源評價,其任務就是對職工的表現進行評價,確保職工績效和企業戰略目標可以有效地結合,同時也可以激勵員工。四是人力資源激勵,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平時表現對員工進行獎勵,利用加薪和假期的方式激勵員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才能,為企業帶來利益。

  1.4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平台。

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平台的核心是構造出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平台包括人力資源專業隊伍,人力資源組織環境,人力資源專業化建設和人力資源基礎建設。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平台可以使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更加有效的進行,使企業的目標更加有實現的可能。

  二、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管理的'關係

在一個企業中,企業的戰略目標是找到自己的客户,讓客户滿意自己的服務,把普通客户發展成為企業的固定客户,從而達到企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的終極目標,在培養客户的過程中,要表現出企業的優良產品和服務,儘可能地讓客户滿意,從而給企業帶來利益。優良的產品和服務需要職工的努力來實現,所以人力資源管理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管理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決定着企業的競爭能力,然而最終都要歸結到人力資源管理上。因此,人力資源對整個企業戰略的實現起着重要作用。

  三、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特徵

1.重視人力資源的戰略作用。企業競爭的保證就是人力資源的充足,人力資源對企業的發展和進步起着重要作用,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充分地強調了人力資源在企業中起到的戰略作用,在實踐中證明了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正確性。

2.適應變化的靈動性。靈動性是研究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概念,靈活性指的是人力資源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環境之中,開發出能夠很快適應變化的管理系統。

3.目標明確。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找出符合企業條件的員工,通過對員工進行培養、利用,為企業創造利益,有利於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四、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利於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高層領導進行決策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能夠及時地提供企業外部面臨的危險或者是機遇,避免高層做出不利於企業發展的決策。二是利於分析企業內部的優勢和不足。在企業管理者製作企業戰略時,人力資源管理可以給管理者提供準確的企業內部的情況。三是有利於企業戰略管理的成功實施。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只能依靠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積極參與,在企業的各個戰略中都會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參與,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服務型社會中,具有良好品質的職工可以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益。四是對戰略管理工作有指導作用。在人力資源的幫助下,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和人員,建立一份專門為本企業設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8:61-133.

[2]李慧波.團隊精神[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