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市場營銷策劃模板集合七篇

欄目: 市場營銷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市場營銷策劃 篇1

尊敬的領導:

【精選】市場營銷策劃模板集合七篇

您好!

我的名字叫xx,我畢業於某學校,學習市場營銷與策劃專業,在努力學好專業基礎課的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文體活動。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

在校期間,我抓住一切機會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朝着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發展。在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了多門電子、機械類基礎課程及會計類全部課程,不僅培養了紮實的知識技能,訓練了推力分析及實際操作能力,更建立了嚴謹求實的思維體系;修完了專業以外其它經濟領域的多門課程,並利用課餘時間讀了大量市場營銷類書籍,如營銷企劃實務、銷售通路管理、企業廣告管理、網絡營銷等,以完善我的專業知識結構。

“寬以待人、潔身自好”是我的處事原則;“精益求精、勇於進取”是我的精神信念;“兢兢業業、不斷創新”是我的工作方式。自XX年走出學校進入某企業到現在,從一名初級的業務代理走到現在的市場銷售主管,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人脈關係。

此致

敬禮!

自薦人:

市場營銷策劃 篇2

活動背景

主辦方:XXXX學院

參展商:由各個班級為單位組成的小團隊以及外來其他參展團隊

展目的:為我們的贊助商壹加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主推系列產品做市場推廣以及尋找分銷代理商,提高學生的營銷推廣能力,使學生了解線下市場的開拓

活動策劃

贊助商提供的紙器時代產品屬於日用創意家居,夢娜和浪莎都是做襪子為主的因此,我們團隊將根據三者不同的品類進行分開展銷。

一、根據三者的不同產品將紙器時代與夢娜、浪莎的產品進行分開展銷

1、紙器時代的產品做為一個參展單位進行參展,因為紙器時代的產品比較有創意,也很創新,突出現在學生追求的個性,比較容易受學生的歡迎,當然不一定所有看了喜歡的學生都會買,畢竟學生還沒有自己動手賺錢,還沒有強大的購買力,因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市場調研,以口頭訪問形式提問學生,打個比方問學生有定價10元、20元、30元的紙器時代低、中、高檔次的產品,他們會做如何選擇,等有了市場調研結果後再做市場推廣,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主推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再做一些現在某些單品或某些系列產品做特價限量搶購活動,拉攏人氣,現在年輕人都喜歡追捧,就像一個明星一樣,很多人喜歡,自己也跟着大家一起喜歡…可能做活動的商品沒賺多少錢,但是花錢贏得了市場,贏得了人氣,讓學生知道了紙器時代的產品,那麼對於後期的學生市場推廣是更加有效的

2、夢娜和浪莎的產品又是另外一種定位,因為兩者皆為品牌產品,本身就已經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個品牌,所以將他們另設一個展區,目的是為了給大家展現這兩個品牌的形象(就像一個商場裏面有adidaas、李寧、安踏以及其他各種品牌的運動服裝,但是大家更多的會關注到adidas品牌,這個就是品牌效應、,因此,在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兩個品牌的情況下,我們將對裏面的系列產品進行推廣,那麼就要抓產品的賣點,比如説夢娜他是賣絲襪的,他的絲襪賣的很好,他的絲襪為什麼賣的好,為什麼消費者不買他們的而要買夢娜的,因為夢娜是專門生產襪子的,企業專業生產襪子將近10多年,將產品的賣點詳細介紹給消費者,這樣才能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粘度,有利於夢娜系列所有商品的銷售,贏得更大的市場

3、浪莎也是做襪子為主的一個品牌,但是為了和本次我們團隊展銷的產品發生衝突,我們將主推浪莎的保暖內衣,由於冬季慢慢來臨,保暖內衣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可以做關聯營銷,不僅僅讓學生覺得買套保暖內衣很需要,可以做一期感恩主題的推廣活動,將保暖內衣不僅讓學生買,而且讓他們覺得應該給家人也買,可以做買一件打9折,買兩件打8折的促銷活動,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加銷售量,而且可以將浪莎的產品推銷給他們的家人,從而讓更多的人瞭解浪莎,通過學生的一片孝心贏得更多人的口碑,也使我們達到了營銷的目的

二、進行市場定位,主推學生市場,走性價比路線

三、誠聘校園代理

讓學生們做校園代理,不僅僅給學生自主創業打通了貨源的渠道而且給我們贏得了更大的市場,可以根據我們的產品,定製一套詳細的校園分銷計劃,對一些有自主創業想法及能力的人進行支持(學生校園內部擺攤銷售和學生在淘寶自己開店的人比較多,我們團隊認為校園代理這塊市場前景比較大,能夠打通這個渠道,將會有更多的市場、團隊分工。

策劃運營:吳佳檬、金劍芳

銷售諮詢:章倩、楊滬寶

產品成列及展館佈置:龔謙、俞俊江

我們是一個團隊,團隊講究的是配合,每一個成功推廣離不開團隊成員的配合!我相信我們團隊是最棒的!

活動目的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組織策劃能力,培養我們自主創業的精神,提高我們的語言溝通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幫助我們的贊助商開拓更多的市場,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達到學生全面能力提升以及企業產品得到良好推廣的雙贏好結局!

市場營銷策劃 篇3

1 市場營銷策劃策劃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預期的目標,藉助科學、系統的方法和創造性的思維,對策劃對象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而進行的調查、分析、創意、設計並制定行動方案的行為。

市場營銷策劃是指在對企業內外部環境進行準確分析並有效運用經營資源的基礎上,對一定階段內企業營銷活動的行動方針、目標、戰略以及實施方案與具體措施進行設計和計劃。市場營銷策劃的內容包含市場細分、產品創新、營銷戰略設計、營銷組合4P戰術四個方面的內容。

1.1 市場細分戰略所謂市場細分,就是企業按照影響市場上購買者的慾望和需要,購買習慣和行為等諸因素,根據單一因素或多個因素對市場進行細分。

選用的細分標準越多,相應的子市場也就越多,每一子市場的容量相應就越小,反之亦然。如何尋找合適的細分標準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在營銷實踐中並非易事。市場細分的目標是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場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費者聚合到一起。這一概念的提出,對於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於市場決策者而言,進行市場細分的目的是針對每個購買者羣體採取獨特的產品或市場營銷組合戰略以獲得最佳收益。企業細分市場的標準還有很多,比如按使用程度的細分市場、按生活習慣的細分市場、按教育程度的細分市場等等,企業需要結合自身行業的特點和所提供產品的特性來決定使用哪一種細分市場方法,或者選用幾種不同的細分標準組合來進行不同層次的市場細分工作。因此,在具體實施銷售的時候有必要進行更為明確的目標市場細分,根據產品推廣的不同階段,針對更加明確的目標客户,使用合適的營銷策略和方式。對市場細分的作用,學術界曾從不同的角度將市場細分的作用概括為以下五點:有利於企業挖掘市場機會,形成新的富有吸引力的目標市場;有利於選擇目標市場和制訂市場營銷策略;有利於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市場;有利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益;有利於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總之,市場細分是企業發現良機、發展市場營銷戰略、提高市場佔有率的有力手段。市場細分對中小企業更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資金少、資源薄弱、競爭優勢不如大公司,但如果能通過市場細分找到一個尚未被大公司注意和佔領的較小細分市場,找到力所能及的良機,見縫插針,拾遺補缺,那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便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1.3 營銷戰略設計營銷戰略設計對於企業運營模式的考慮,其實就是對企業價值增值過程的分析。

在營銷業務的整個過程,涵蓋產品研發、產品組合、產品延伸、品牌組合、價格組合、渠道組合、區域拓展、分銷配送、促銷推廣等各個環節,企業必須找出產品價值到底在各環節之間是如何實現的,優勢在哪個環節,劣勢又在哪個環節,現行的運營模式是否符合行業的運作規律,與競爭對手相比存在何種差異,這些差異對營銷戰略的影響程度有多大,等等。在經過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之上,企業才有可能找到真正戰略的關鍵點,也才有可能發現實效的盈利模式。我們説,只有這樣的戰略設計才是真正具有價值的。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現狀是通過營銷目標來替代營銷戰略,通過給定各個大區、分公司或者辦事處一定的銷售指標和市場績效目標來當作企業營銷的操作綱要。正確的營銷戰略方案必須經過正確的方法。上述對營銷戰略有了淺顯的描述,但對市場選擇、市場競爭策略、管理及控制、激勵機制企業還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態,進行合理化的制定。分析企業的實際狀態應包括企業的營銷技能、營銷團隊規模、品牌形象地位等,根據這些具體實施企業的營銷戰略。

市場營銷策劃 篇4

企業銷售商品的必要外部條件之一是該商品存在着市場需求。人們把具備這個條件的商品稱為是適銷對路的。只有存在市場需求,商本站能銷售出去。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一定範圍的所有潛在顧客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該商品有購買力的欲購數量。如果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而且企業知道需要的顧客是誰,在哪裏,就可以順利地進行商品銷售。通過今天的市場營銷實訓讓我深深的明白: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營銷人員市場營銷是一門綜合性很強,靈活性很強的學科。可以使我們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潛力。剛開始老師對今天的內容做了簡單的介紹和全程的操作是我們對今天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並有了一個整體的輪廓,並收集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

開始了我選擇了東北地區作為我的目標市場結合了3000萬啟動資金並進行了市場調查分析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手段,結合了該地區的人口特點對手機的供求市場進行總體的分析,對競爭進行分析,swot分析等,一切的營銷都以營利為目的。現在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銷售策略對一個企業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通過定價策略,銷售策略,產品策略。等控制企業的發展的強大。開始我就遇到很大的困難,由於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低,是企業進入困境,我發現銷售渠道的重要性,我選擇開闢華東地區作為新的目標市場,並採取廣告策略,但手機的生產成本較高沒有做好預算導致企業再次陷入絕境。後來在同學的幫助下我結束這次訓練,雖然錯誤連連,企業也沒有盈利可是我總結了經驗對下一次的訓練做好了總結。

在第二次的模擬試驗中,我防微杜漸,首先不再將公司的產品侷限於低檔產品而是生產高中檔產品,利用廣告效益增加市場份額,我注意抓住市場,發揮市場潛力。我發現一名經營者要做到準確的把握市場,製作優良的營銷的方案,絕對的告別紙上談兵,抓住經驗,一個創業經營者要有一定的規劃,如果盲目的生產或盲目的銷售,只會適得其反。

1、在變化中進行決策,要求其決策者要有很強的能力,要有像企業家一樣的洞察力、識別力和決斷力。

2、注重市場調研,收集並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環境和市場的變化有很大不確實性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3、要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如何有效地戰勝競爭對頭,利於不敗之地。

4、既要制定較長期的戰略計劃,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又要有具體的市場營銷計劃,具體實施戰略目標。

5、企業的營銷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團隊。發揮整體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對營銷實戰的簡要總結。

一週的實訓雖然困哪重重,卻讓我受益匪淺,我深深的瞭解到每一個創業者的艱難,經歷了巨大的壓力和不懈的努力。要成功就必須有充足的準備。還要具有對市場的洞察力,創新意識和管理的才能,把握每一次機會。

市場營銷策劃 篇5

一、教學模式的內涵與選擇依據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一種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或要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

教學模式是為一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所以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最優化的教學模式的選擇與設計。20xx年6月,教育部頒佈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對我國新時期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向進行了新定位:高職教育要“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其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上與中國普通高等教育以知識本位的學科體系教學有很大的不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點在於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強調在教學中體現職業崗位與職業行動,本質是要將“工作”和“學習”這兩個不同的過程有機融合,最終達到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職業能力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目標,真正完成高職學生的社會化過程。

課程是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活動的主要載體,市場營銷策劃課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對市場營銷策劃課程進行了多年工學結合教學的實踐探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情境教學模式。

二、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內涵與五要素

市場營銷策劃課程的情境教學模式,就是根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行業背景與崗位需求,結合市場營銷策劃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將這些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任務,創設若干學習的情境,從而將工作的內容與學習的內容很好地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以下從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五個方面介紹該教學模式在市場營銷策劃課程中的設計與實施過程。

(一)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情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利用感覺吸收並且建構意義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外部知識,而是同學習者接觸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建構主義還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中發生的,我們不能離開實際生活而在頭腦中抽象虛無的、孤立的事實和理論”。建構主義關於教學的思想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不應該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和“灌輸者”,而是學生建構知識過程的幫助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嚮導”。第二,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強調創建與學習有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這種情境應具有多種視角的特徵,使學習者在相關情境中解決現實問題,併為他們提供社會性交流活動。第三,注重協作學習。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使理解問題更加豐富和全面;教學應該提倡師徒式傳授及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學習;提倡學生和教師進行對話與協商,這樣對學生疑難問題解決很有幫助。第四,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要營造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提供各種信息條件。

(二)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要確定市場營銷策劃課程的教學目標要從畢業生在市場營銷工作崗位上對市場營銷策劃能力的需求出發來分析。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市場營銷類人才,市場營銷崗位可分為基層、中層和高層三個層級,各級崗位對營銷策劃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具體來説,基層營銷崗位是學生畢業實習與畢業後就業的工作崗位,主要有銷售員、客服員、市場推廣人員、市場調研人員等崗位,他們是企業營銷策劃方案的執行者,需要對營銷策劃方案有很好地的理解力和執行力;畢業生有兩至五年的營銷基層工作經驗後,有可能晉升到中層營銷管理崗,具體有店長、銷售經理、區域經理、營銷策劃師、市場部經理等,他們是企業營銷策劃方案的參與設計者與組織執行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和很強的方案組織執行力;畢業生在中層管理崗位上經過五年以上的鍛鍊,有可能晉升為企業營銷總監或營銷副總,他們是企業營銷策劃方案的設計者、需要有很強的營銷策劃能力、決策能力和組織實施的能力。

通過對市場營銷策劃工作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調研,結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雙證書要求,將市場營銷策劃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養目標和證書目標這四個方面。

市場營銷策劃課程的能力目標是課程教學追求的最終結果,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做出正確的營銷策劃方案,具體包括:

(1)運用現場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以及網絡查詢法等方法蒐集並處理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各種信息的能力;

(2)對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各因素進行市場分析的能力;

(3)進行營銷策劃方案設計的能力,具體包括對企業產品進行目標市場選擇與市場定位策劃的能力,進行產品定價能力、營銷渠道策劃能力、促銷策劃能力,進行年度營銷規劃能力,以及進行營銷活動成本分析、收入與盈利分析的能力。

知識目標為了達到營銷策劃能力必須具備的相關知識,具體包括:

(1)蒐集並能準確運用與營銷策劃設計任務相關的宏觀環境知識、行業背景知識、企業知識;

(2)掌握各類營銷策劃書的基本內容與書寫格式;

(3)理解並能熟練運用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與營銷策略相關知識。

素質目標是通過課程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獲得的職業素質,具體包括:

(1)自學能力,這包括閲讀與分析能力、蒐集與分析信息的能力;

(2)團隊協作的精神;

(3)創新能力;

(4)口頭.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5)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和按時完成任務的工作習慣;

(6)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合作共贏的職業素養。最後,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所能實現的證書目標就是,與其他專業核心課程一起對學生參加國家勞動保障部頒發的助理營銷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提供支撐。

(三)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1.創設情境。市場營銷策劃課程進行了學習情境的設計,這些學習情境涉及到學生未來就業的主要行業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將這些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情境,具體設計了以下四個學習情境:零售企業店鋪節日促銷策劃情境,企業店鋪開發策劃,房地產企業樓盤營銷策劃,汽車4S店年度營銷計劃與策劃,以學習情境為載體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2.確定問題。在具體實施課程時,任課教師與相關校企合作企業及相關企業及時聯繫,引入具體實際的策劃工作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策劃方案的課業設計,並製作成WORD文檔與PPT。

3.自主學習。在面對要完成策劃方案的學習任務時,學生一開始會感到有些茫然與困惑,但這正是有學習動機的開始,接下來在學生自主思考及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在策劃工作程序、策劃方案的內容框架、行業與企業背景知識、市場調研的內容方法與路徑等方面進行探索學習,思路逐漸明晰,有了豁然開朗的開悟感。

4.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共同完成課業任務的過程中,進行現場的調研、觀點的碰撞,創意的交流,擴展了視野,開闊了思維,學會了計劃、分工、溝通與合作,並最終形成了一份策劃方案。

5.成果評價。學生製作的策劃方案的PPT要在全班進行交流與點評,這個過程儘可能地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對學生策劃方案的評價,如果能將學生優秀的策劃方案運用到企業的營銷活動中,更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動力。

整個教學過程真正實踐了建構主義教學觀所提倡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調研能力、策劃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

(四)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

1.課程組應具有一支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團隊

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式教學模式在課程設計與實施中都堅持了工學結合的教學原則,因此課程的實施保障主要表現在對教師的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上。要求課程組負責人與專業教師具備雙師素質,既是課程設計專家,又是實踐專家,對經濟形勢和各行業發展現狀有密切的關注和深刻的認識,有豐富的營銷策劃實戰經驗。

2.不斷擴大校企合作企業隊伍並與之保持密切聯繫

課程組只有不斷擴展校企合作企業的隊伍,並與行業企業專家保持密切的聯繫,才能不斷引入新穎的、生動的營銷策劃實戰案例,並不斷更新學生的學習任務,使學習任務更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

(五)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

市場營銷策劃課程對學生的學業考核結合課程目標把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考核結合起來,把過程性評價與水平性評價結合起來,從而有利於引導學生更重視投入學習的過程,更注重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其中,對學生的考勤考核佔10%,完成四個學習情境的課程設計的過程及結果評價佔60%,期末知識點考試佔30%,並制定具體的考核評價細則,通過考核點細化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

三、在組織實施市場營銷策劃課程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措施

在市場營銷策劃課程實施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任課老師做了以下嘗試與努力:

1.根據企業當前的工作任務動態調整學生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習的內容與時俱進

市場營銷策課程工學結合的教學任務載體不是一陳不變的,而是隨着經濟形勢、企業經營活動與營銷模式的變化做出不斷調整。以學習情境一“零售企業節日促銷策劃”為例,任課教師通過廣泛搜尋,精心遴選了在校園內大學生創業中心兩個企業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生學習任務,一是“道和綠松石母親節促銷策劃”,另一個是本年級學生創業項目“智聯電腦維修中心的開業促銷策劃”。在這兩個學習任務中,學生在企業專家的引導下認識、學習、設計和體驗了微營銷、O2O營銷模式的策劃與實施過程,企業專家參與了對學生策劃方案的彙報與評價活動,學生設計的優秀方案被企業採納並獲得了獎勵,有的學生還參與到企業對方案的實施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做到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和緊密的工學結合,並使學習內容與時俱進。

2.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給學生課業設計方向上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如在學習情境二“店鋪的促銷策劃”學習中,將學生的課業設計任務變通為三個:其一為XX店鋪的經營損益分析;其二為XX店鋪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其三為XX店鋪創業策劃方案。第一個任務針對的是已有店鋪的分析,第二個任務是針對連鎖經營企業在進行店鋪開發時需要做的可行性分析,第二個任務的創業項目就需要自己根據市場分析做出選擇與設計,這三個課業設計用的核心知識點相同,但設計難度依次遞增,這樣就照顧到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3.通過明確分工調動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參與,避免學生搭便車的情況

小組合作學習中最大的問題是有些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小組課業指望個別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完成,這樣參與不足的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成長,而承擔任務多的學生有強烈的不公開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老師直接根據課業設計方案大小與難易程度,將課業分為個人單獨完成,若干個人合作完成的不同要求,並將小組任務具體分工到人。

4.重視對學生的工作思路與分析方法的訓練

每次在課業任務佈置後,先請學生自行擬定提綱,尋找相關資料,探索完成任務的途徑與方法,當學生產生具體困難時,老師才提供支撐性幫助,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程情境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改革,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水平有了質的變化。麥可思公司在20xx年《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報告》中統計的數據顯示,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100%、就業現狀滿意度80%、平均薪資5043元、專業核心課程對工作的重要度97%、滿足度87%,以上五項指標均居全院有調研數據的各專業第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了專業課程改革的成效。

市場營銷策劃 篇6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自然需要借鑑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但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以及我國改革的歷程表明,經濟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客觀的認識前提之上。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政府職能轉變所需要的相應制度支持、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和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應該成為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堅持這些基本認識前提,將有助於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而導致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如部分商品和要素價格扭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部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金融風險積累、生態環境惡化等,都與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市場功能發揮不夠密切相關。

《決定》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新的理論概括。“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論上更為明確,對於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發展。這個新表述有利於進一步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條主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開創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並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帶動各個領域的改革全面深化。

1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的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已基本上通過市場進行。但是在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環節,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要求導致資源低效配置乃至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在於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以及干擾、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

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決定》提出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總的來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利於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有利於推動我國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否定或削弱政府的作用,而恰恰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幹預的對象是市場功能充分發揮的成熟市場經濟,與之不同的是,市場經濟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始點,不是自由競爭和發達的市場經濟,而是政府高度干預的計劃經濟;當前改革開放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仍然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解決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問題。因此,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説市場是萬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給市場、所有領域都市場化,更不是認為政府對市場可以撒手不管。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都不是要弱化市場作用,更不是要取代市場作用,而是要彌補市場失靈,併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經濟職能和重要作用。而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2.市場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改變職能

關於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是我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因為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先決條件,更因為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效果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變量。目前國內外學界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存在一種值得注意的研究路徑,即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背景下的“華盛頓共識”為研究視角,按照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來解讀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實踐。這種研究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一般認為,中國政府的市場化改革並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權力過於集中,抑制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因而中國政府應效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實行經濟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改革。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等人在《好的資本主義壞的資本主義》一書中基於經濟組織方式、政府經濟職能的界定等因素的區別,將經濟發展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分別歸納為“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寡頭型資本主義”、“大企業型資本主義”和“企業家型資本主義”四種類型。在他們看來,最能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是一種企業家型經濟體制和大企業型經濟體制的混合體。據此,他們對中國經濟轉型以來的國家導向型發展模式進行了評析:“即便是中國大陸過去20年裏經濟實力的增長,也不能説明國家導向對經濟增長非常必要……”①此外,他們還指出: “印度、中國的發展證據表明,國家導向並非像其倡導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加速經濟增長既快又好的手段。相反,經濟之所以增長,是因為個人以及他們創建的企業把勞動力、資本和技術轉化為國內外消費者希望和願意購買的產品與服務,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發動機。”②由此可見,鮑莫爾等人對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似乎持一種比較悲觀的態度,也就是中國政府的職能轉變並沒有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客觀而言,鮑莫爾等人的研究不無道理,因為順應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根本任務,建立有限與有效政府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但就我國經濟轉型的性質、任務以及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的特殊性來説,以“華盛頓共識”來詮釋中國政府職能轉變顯然忽視了“經濟轉型”國家實行大規模製度變遷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華盛頓共識”並不能解決經濟轉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其在拉美國家以及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的失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中國經濟轉型進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既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同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並不存在某種簡單明瞭的模式或最優化的道路”③。正如提出“北京共識”的美國著名學者喬舒亞雷默所指出的: “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成功之處就是沒有遵從‘華盛頓共識’,而是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④喬舒亞雷默的研究既肯定了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路徑及其效果,同時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政府所採取的轉型制度與政策設計的認可,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獨特性。因而,理性研究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以西方市場制度下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模式作為借鑑自然很有必要,但更須結合經濟轉型國家經濟轉型的特殊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原有的制度體系和具體國情,並以此作為解讀與評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特徵、問題及發展趨向的基本認識前提。只有這樣,有關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研究才能與實踐發展趨於一致,研究所得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才能有助於市場化改革基礎上的我國各級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3.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

廣義而言,“經濟轉型主要是指前蘇聯、東歐以及中國等國家在20世紀後期所進行的轉變傳統的以國有製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從而讓市場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驅動作用的一場大變革”⑤。經濟轉型的根本目標在於用市場經濟體制取代計劃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經濟轉型國家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來打破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能型政府模式,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限與有效政府,因而經濟轉型國家面臨的最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轉變政府職能,並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建構和培育有利於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制度體系。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導層全盤接受了“華盛頓共識”所倡導的市場化與自由化理念。“為了施行激進的改革,俄羅斯的領導層認為只有廢除國家、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才能使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建立起來,於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成為計劃經濟的同義語而遭到冷遇和貶低。”由於大規模地弱化並取消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結果使俄羅斯經濟遭到重創並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俄羅斯一樣,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烈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濟轉型初期也採取了否定政府作用的做法,結果無一例外地使經濟社會發展一度處於無序和失控狀態,造成了經濟轉型中的“體制真空”現象。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體制真空’現象的形成固然首先要歸咎於臭名昭著的‘休克療法’,但是與轉軌初期波、匈、捷等國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否定政府的傾向也不無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在其當政期間面對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挫折與危機,果斷糾正了其前任排斥政府作用的治國理念與政策取向,強調要以“‘強有力的國家’和‘有效的經濟’作為其執政的基本取向”。由此,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逐漸從低迷狀態走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 “強有力的國家”與“有效的經濟”其實質就是將強有力的政府作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與此同時,波蘭、匈牙利、捷克等經濟轉型國家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時也逐步擺脱了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影響,政府作用開始理性迴歸,經濟發展走向有序和穩定。

由上述經濟轉型國家在轉型進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及效應,我們可以得出經濟轉型國家實行政府職能轉變的如下理論思考:首先,經濟轉型國家的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處理,不能全盤接受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而要充分考慮到本國的具體制度現實。按照熱若爾羅蘭的説法,“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以既定的制度體系作為出發點的過程,轉型的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作為轉型出發點的初始制度體系。其他國家的制度不能輕而易舉地照搬或模仿,生搬硬套可能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後果”。這表明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的轉變,必然要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以及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影響。如果忽視轉型的初始狀態與約束條件,一味地按照市場原教旨主義所信奉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準則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並不一定能夠保證經濟轉型的成功,反而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與社會秩序的混亂。事實上,即使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由於各國制度基礎不同,對政府與市場職能邊界的處理也有不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濟轉型國家大多是後發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所需基礎設施的建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不能純粹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演進,在經濟發展的特定時期,一個富有權威並能制定正確發展政策的政府,對於國家的發展尤為必要。再次,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整體性的大規模的制度變遷運動,處於這一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轉型國家也常常具有其他處於制度均衡狀態的國家所不具備的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的特徵”⑩,加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實踐既無先例可循,也無理論可鑑,因而對於有着深厚計劃經濟背景與特殊國情的經濟轉型國家來説,有效地界定政府與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職能邊界,更是一個十分複雜並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4.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基本認識前提

基於對經濟轉型國家政府職能轉變的考察及思考,筆者以為,當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在借鑑西方市場制度的理論分析框架的同時,更應關注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密切關聯的一些現實與歷史因素。只有密切結合這些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來進行研究,並以此作為解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認識前提,有關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才能更加趨於理性和客觀。

4.1經濟轉型的複雜性決定了政府職能轉變將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過程

“轉型國家不僅要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幾百年間分階段完成的職能‘畢其功於一役’,而且還要解決幾十年計劃經濟遺留的大量歷史問題,此外還要面對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挑戰。”因此,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一個長期和艱鉅的歷程,這一時期的政府職能轉變也充滿了艱鉅性和複雜性。經濟轉型之所以是一個長期的歷程,基本原因就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就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轉型所要達到的目標來説,由此可見,與政治體制轉型密切相關的政府職能轉變是所有轉型國家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同樣也不能避免這樣的挑戰。中國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社會形態、政治體制和對外開放四個方面的轉型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相對於經濟市場化進程而言,政府職能轉變還僅僅是初步的,這是經濟轉型國家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經濟轉型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在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亟須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經濟增長的不平衡、社會衝突加劇、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浪費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職能在市場制度框架內進一步轉變與改革,使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4.2政府職能轉變需要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支持和互補

從制度變遷的視角來看,經濟轉型進程中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是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幷包括其他配套制度改革的大規模系列制度變遷,即我國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的支持與配合,如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契合市場化要求的法制基礎設施的構建以及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改革等。如果沒有這一系列制度改革相配合,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即使再清晰,也將步履維艱。誠如日本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等人所言:“一個體制中的各種制度具有戰略互補性,某一項或某幾項制度發生變革,其他的制度要麼進行相應的變化,要麼就會與新制度不相配合,對新制度的實施產生阻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與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具有互補性的上述相關制度改革儘管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與建立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着我國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實際進展。如改革以來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的調整,為了克服“藏富於地方”的中央與地方利益關係,從而增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1994年實施了分税制改革,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國家財政的絕對控制,但這又使得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區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與中央政府展開了或明或暗的博弈,使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關係陷入了另一種“困境”。實踐表明,這種利益關係“困境”不僅導致地方政府無法走出在職能行使上 “越位”和“缺位”的怪圈,而且使得中央宏觀調控戰略難以在全國各區域得到有效實施。這不能不説是社會公眾法治意識淡薄所致。鄭永年在論述中國政治與經濟發展的經驗時指出:“在法治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如果要追求經濟發展,通過政治與行政手段來保護產權就變得不可避免。”這實際上間接肯定了我國地方政府在法制基礎設施尚不成熟的情形下履行政府職能的靈活性和有效性。當然,其他諸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務制度和省直管縣體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複雜與滯後,也制約着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得當下我國各級政府職能的定位與履行既不同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又區別於西方國家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職能模式。可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界定清楚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自身職能的轉變,一方面取決於政府自覺進行角色的轉換,同時也取決於相關制度改革的推進。

4.3我國經濟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

政府職能轉變本質上是一種制度變革與創新,“儘管進行改革和制度變革的原則是具有一般性的,但是好的改革路徑必須與本國的具體國情相適應。因為制度轉型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它的理解也還十分有限,因此,改革的政策建議不應該試圖將某一個特定的模式強加於所有國家”。即政府職能轉變的使命不僅在於通過職能結構的重塑為市場化的順利推進開闢道路,而且還內在地藴含了通過行政推動發展經濟的重要責任,因此試圖按照先驗的市場制度原則和先行工業化國家的政府職能實踐來框限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取向是非理性的。總之,改革之初市場化與工業化同時並舉的經濟社會發展起點決定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有着自身獨特的內容與演進路徑。沿着這個邏輯起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經濟轉型以來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如貫穿於改革進程中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的協同作用、地方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行政干預、政府在改革初期對於經濟職能的過分關注等。

結論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着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計劃)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由於市場機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為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與社會利益發生衝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等權益。政府還必須採取反對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經濟性規制,保障競爭公平和消費者利益。尤其重要的是,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和規範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

市場營銷策劃 篇7

一、 前言

隨着消費水平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生活的品質與情調,咖啡進入都市人的生活,以一種優雅的姿態吸引着都市中追求休閒和時尚的白領以及商務人士。在北京,如果你是一位星巴克的發燒友,一定對星巴克搖曳的燈光、舒緩的音樂不陌生。

星巴克以其“第三空間”的休閒舒適消費觀念在咖啡領域獨佔鰲頭,從一間默默無聞的小咖啡館發展成如今全球連鎖的著名品牌,現在京城的白領沒有不知道星巴克的,一杯咖啡或許就代表着他們追求的一種西式的生活方式。星巴克正改變着人們的消費行為。你可以不為吃飯,而只是去那裏品嚐咖啡和聊天。為營造這種專業、休閒又浪漫的第三生活空間,星巴克對每家店面都突出五種感覺,特別講究視覺中的温馨、聽覺中音樂的隨心所欲、嗅覺的咖啡香等。

星巴克向上攀升的速度確實是非同尋常,但是更特殊的是它推動公司品牌與業務擴張的方法,完全迥異於品牌開發的常規。星巴克誕生於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它的主要產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咖啡,它將自己的咖啡做成與眾不同的、味道與服務質量永恆不變的、具有巨大品牌價值的產品。

星巴克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中西結合的氛圍。內部品味獨特的人文環境――清雅的音樂、悦目的圖畫,大到中式傢俱和考究的西式吧枱,小到咖啡製作和飲用器具,典雅、悠閒的氛圍,既透着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又保持着原汁原葉的美式風情,能使二者並行不悖,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星巴克連鎖店外觀單純從店周圍的環境來考慮,但是其內部裝修卻要嚴格地配合連鎖店統一的裝飾風格。每一家店本身就是一個形象推廣,是星巴克商業鏈條上的一環,由美國的設計室專門為每一家店創造豐富的視覺元素和統一的風格,從而使顧客和過路客賞心悦目,達到推廣品牌的目的。這種推廣方式被稱為Tie-in,就是把咖啡館形象和顧客緊密聯繫起來。 星巴克”吸引亞洲消費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內部優雅獨特的人文環境。木質的桌椅、清雅的音樂、考究的咖啡製作器具,為消費者烘托出一種典雅、悠閒的氛圍。更難得的是,儘管身處異地他鄉, “星巴克”亞洲分店的室內裝飾仍能保持着原汁原葉的美式風情。因此,與東京那些擁擠且“煙霧”繚繞的本地咖啡店和東南亞那些堆滿搖搖晃晃的塑料長凳的茶水店相比,“星巴克”正在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亞洲消費者星巴克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星巴克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紐約經濟學家利維特提出,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須重新定位,否則可能會因為看不到新競爭者的威脅而衰亡。

中國的消費者市場成長很快,接受能力越來越強,這是現代化的一個必經過程。是一個文化傳播和價值觀念的建立。比如星巴克的設計、佈置所體現的是一種輕鬆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態度。咖啡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元素,一種世界性的飲料。它遲早會像洋葱、西紅柿一樣被人們接受,成為人們現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此時,當全民都走進星巴克的時候,也許小資就會拋棄它了。小資的典型特徵就是小眾文化,小資最可口的精神食糧就是小範圍內的特定文化享受。

二、市場概況

咖啡市場屬於壟斷競爭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廠商必須深知行業內各相關產品的相互替代性,譬如,茶葉、各式飲料均是咖啡的相關替代品。

1、星巴克概述

一樣東西能成為一種時尚,那麼這樣東西應一定含着一種概念,或是由一種概念包裝起來星巴克。咖啡是星巴克品牌的另一核心要素,但與其説星巴克是用咖啡來服務的,不如説是在服務過程中給人提供了咖啡。都市人生活水平較高,而生活節奏也較快,這樣就需要有一個第三空間,即工作和睡眠之外的空間。很多休閒、交往、放鬆的事情都要在第三空間來完成,星巴克提供了一個靜思的環境,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療傷綠洲,這裏有外界呼吸不到的新鮮空氣,這就是除了家庭與公司之外的“第三個好去處”。顧客一走進來就能聞到親切的咖啡香味,再加上精心挑選的音樂,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星巴克賣的不只是咖啡,更是一種心情一種生活方式。

以下是星巴克消費者對於喜歡星巴克理由的投票:

對不起,我根本不喜歡星巴克。 4%

無所謂喜歡不喜歡,沒有什麼感覺... 4%

星巴克是什麼? 1%

我就是喜歡星巴克,也説不上具體的理由。 1%

我喜歡星巴克咖啡的味道。 12%

我喜歡星巴克咖啡的環境和那種氛圍。 34%

我喜歡星巴克的文化和價值觀。 23%

我喜歡在星巴克裏邊喝咖啡邊讀書、上網。 13%

我喜歡星巴克的商品:咖啡杯、咖啡豆、CD... 5%

因為我太多的朋友喜歡,所以我才總去。 0

2、咖啡消費市場概述

世界上平均每分鐘要喝掉3900杯咖啡,每小時要喝掉1400萬杯咖啡,而中國平均每年每人的消費量還不到一杯。從這組數據來看,中國咖啡市場並不樂觀,然而中國是人口大國,平均數據很低,但是總銷量卻足以使整個市場活躍起來。

針對市場消費情況來看,咖啡還是很有市場的的。

首先,咖啡在中國遍地“發芽”星巴克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營銷管理。據國際咖啡組織提供的資料,近年來,咖啡的種植和消費在中國的發展令世界矚目。1995年,中國的咖啡種植總面積已達9萬畝。隨着中國的進一步開放,雀巢、麥斯威爾、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為中國市場提供了品種更多、價格更優的產品

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的咖啡館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其次,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場的魅力。現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咖啡陪伴自己度過許多愜意時光,咖啡豐富着人們的生活。有人説,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之所以能快速佔領內地市場,固然與其成功的經營模式、獨特的文化積澱不無相關,但與大多數消費者對洋文化的興趣也密不可分。咖啡之所以在中國很火,不僅僅是因為它本身的口味和質感,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和消費觀念以及咖啡館帶來的休閒、舒適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