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職場午餐管理的4種效應

欄目: 職場百科 / 發佈於: / 人氣:1.67W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再苦再累,吃飯始終是關係一個人幸福感的大問題。而職場在很多時候是個輿論場,身處其中的人們不僅要處理好各種工作任務,還得面臨各種外在的影響。所以,當“職場”與“午餐”兩個詞擺在HR面前時,它不僅意味着員工的一種需求,更意味着在管理上會面臨N種社會學效應。

職場午餐管理的4種效應

蝴蝶效應

蝴蝶在熱帶輕扇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這一我們非常熟悉的“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説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引導、調節,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

眾所周知,職場的午間時光是繁忙工作之餘,員工難得的'休息時間。大家通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説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雖説是閒聊,看起來也是毫無安排的就坐順序,但通常説者無心、聽者有意,在這樣一個輿論場裏,“好話”與“壞話”都有可能對另一些人產生殺傷力,從而影響本職工作。

職場午餐的這種現象究其本質,是人與人之間在傳遞已有的社會焦慮,只不過它因為聚集式的討論,表現得更為明顯。對HR來説,當然不該直接介入員工之間的談話,可依然能有所行動。比如,給職場午餐場所營造更為輕鬆的氣氛——放一些音樂,或一起看看電視,以避免個別員工已有的負面情緒在午間發酵。

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這種“追隨”在職場午餐當中,其實也不鮮見。比如,媒體多有報道的“職場午餐恐懼症”——不知該跟誰吃,更不知道吃點什麼才好。如果領導在飯廳叫我一起吃飯,那麼我到底該不該過去?是一個人去,還是招呼同事一起去?如果我一個人去,別的同事看到了會怎麼想?

這樣的心理暗示,正在不少公司員工內心傳遞。作為一種不好的心理跟風,它無疑影響了員工的情緒,讓人們在一種盲目緊張中,導致壓力增大,難以疏解。對此,HR理應引導員工建立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的生活方式,勇敢融入到他人的交際圈,多與同事交流,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樂。同時,同事之間也應相互關懷,幫助性格內向的同事,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效應”給人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式、方法。回顧以上職場午餐管理的多種效應,不得不承認,職場午餐面臨的各種問題都不是大問題,解決起來難度不大。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切的一切,要想輕鬆化解,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方法。

水桶效應

水桶效應的概念,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指一隻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也就是説,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