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淺談我的育兒經驗

欄目: 職場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1.69W

我家小孩從小比較內向,不大會與別人交往, 為改變這種現象,做父母的想了多種辦法,到了國小,配合國小的教育,終於初見成效。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就一個字------愛。我們在家的做法是這樣的:

淺談我的育兒經驗

  1、每天給一個固定的時間段與她聊天,給她一個傾述的機會。

我們只是個被傾述對象,讓孩子多説,我們也不多加意見,碰到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時,才稍加指引,讓她往正確的方向去想問題。每天晚上臨睡前的五分鐘,明顯是她很盼望的時間,那時我總會抱着她,聊着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她的困惑。

  2、誰家父母不愛孩子,但愛別深埋心底,要把愛説出來。

我經常抱着孩子説:“來,不怕,媽媽永遠愛你,媽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你試着去什麼什麼樣,看自己能不能解決。”“你好勇敢(其他什麼的),我好愛你喲。”這些話語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説,或許很肉麻,但對孩子來説,卻是一種無限的鼓勵與支持。

  3、多與其它家長溝通。

獨生子女,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很無奈,我在四處尋找着和我有相同情況的家長。在孩子三四歲時,通過網絡,我在本地找到了十幾個孩子年齡相仿的網友,我們經常在網絡上討論問題。記得在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幾個孩子都遇到了在學校被調皮的孩子欺負的問題,就“孩子在學校裏被人欺負了怎麼辦?”我們在網絡上展開討論,得出四種解決辦法:

A.化敵為友;

B.對他説“不”,以後躲着他;

C.適當反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點我是最不贊成的)

D. 尋求老師的幫忙。我們把尋求老師放在了最後,是因為我們認為:一年級的學生,是非觀沒完全正確樹立,打打鬧鬧是正常的,這種欺負,是玩的性質多一點,又或許是對方想引起他人的注意的一種做法,沒必要上綱上線,孩子處理這類問題自有自己的一套,成人沒必要更多地參與去,只需要在旁加以指引即可。

孩子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問題時,我們都不忙着幫她解決,給她鼓勵,讓她自己處理。我把這次的討論結果正兒八經地告訴了孩子,結果,孩子自己選擇,獨立解決了一次孩子之間的'矛盾:託管班裏一個二年級的男孩子老愛打他,我家孩子向他提出了嚴重的抗議,一天,孩子回家説,那男孩向她道歉了,原因是剛好老師獎勵了孩子三顆糖,一顆她自己吃了,一顆她給了託管老師,另一顆向舉起對着那男孩子説:“你道歉,我就給糖你吃。”結果男孩子道歉了。這種方法似乎不是很光彩,但這畢竟是走出了“化敵為友”的第一步。

  4、創造機會,帶孩子出去,找到真正的玩伴。

這也是獨生子女的悲哀,沒有玩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到了一系例子辦法:

首先是在網絡在找到了十幾個孩子年齡相仿的當地家庭,經常安排聚會,自由參加;

(2)、當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時,我們替她成立了一個Q羣,讓孩子回到班裏想辦法派宣傳單,結果我家孩子把宣傳單給了班長,讓有威信的班長來發,結果我們就有了一個本班的Q羣,班裏部份的家長通過Q羣聚在了一起;

(3)、我們吸收國外的一些先進方法,組織幾次家庭讀書會,也參加了幾次別家組織的讀書會,結果,在這個活動中,孩子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4)、寒假,我讓孩子參加小主持人班,沒有什麼更多期望,只想讓她多幾個玩伴,參加這個班的結果是,讓她的朗誦水平上升,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加強。

  5、我的兩點感受:

(1)孩子自理能力強,歸功於她有一對懶得出奇的父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我們的這種懶,是一種刻意懶,其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能老依賴父母。

(2)要有一個弱勢的媽媽,就會有一個強勢的孩子。

我經常在孩子面前扮演一個弱者,尋求孩子對我的幫助,讓孩子幫我,使她有一種保護感,從而鍛煉出她那種“強勢”。

以上是我的幾點做法與感受,或許有失妥當,希望能與其它家長共同探討,讓我們的孩子更健康地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