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元宵節的作文彙總(4篇)

欄目: 元宵節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作文彙總(4篇)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也稱燈節,按照民間的傳統,當天晚上,明月高懸,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以示慶賀。

如今,我們這裏的元宵節還保有以下風俗習慣。

一是吃元宵。元宵節,元宵節,當然是吃元宵啦!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把早已準備好的糯米麪和白沙糖拿出來,包成圓圓的元宵,煮熟後供大家品嚐。這是元宵節的標制。據説宋代的元宵節非常講究,民間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為“元寶”。它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二是觀燈。元宵節的晚上,我們這兒有舞龍燈的習俗。每到晚上,一隊隊舞着青龍、黃龍的'青年、小夥兒就會穿梭在大街小巷,人們敲鑼打鼓,放着鞭炮,好不熱鬧,大人領着小孩,提着燈籠,上街觀燈,湊湊熱鬧!據説這一來歷是漢明帝因提倡佛法傳到至今。正月十五,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宮廷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節吃元宵、觀燈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就連中央電視台每年也辦起了元宵節晚會,而且越辦越豪華。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正月十五鬧花燈,燈兒多得數不清……”我背誦着自己寫的詩,踏着皎潔的月光,連蹦帶跳地跟爺爺奶奶來到五一廣場觀燈。

我站在入口前向裏面望,只見上邊花燈多得數不清,真像天空中的繁星啊!

我們來到了裏面。五彩的花燈掛在了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呵!路邊的彩燈還真不少,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宮燈等。這裏的燈個個詩情畫意、玲瓏精緻,真是巧奪天工啊!美麗的花燈給這裏增加了秀麗的'色彩。五一廣場被裝點得火樹銀花、璀璨奪目。綻放的五彩禮花騰空而起,你追我趕。好美的夜空,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繽紛的綵球,似一朵朵潔白的雪花,像一顆顆絢爛的流星。禮花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將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

圓月高掛在天空,夜已經非常深了,五一廣場里人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五一廣場,可那別出心裁的彩燈與那一張張笑臉卻仍浮現在眼前……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元宵。基本每年元宵節,都有一支打鼓跳舞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大街上前行,這可以説是我們這裏最熱鬧的活動。這活動學名“社戲”,我們稱之為“社火”。

去年春節過後,社火的隊伍開始緊鑼密鼓地訓練,廣場上的打鼓聲日夜不絕。幾日後,訓練的成果在各小區門口展示,雖然不是正月十五的大車隊,但人們並未因此減少興致。二三十人的小方陣,照樣能配合得有條不紊。行人紛紛駐足圍觀,興致勃勃的我也是其中一員。看着如此有趣的表演,我對元宵節的社火充滿期待。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盼望着,盼望着,元宵節終於在我的翹首以盼下到來了。天空格外明朗,鳥雀盡情歌唱,我也非常歡暢。在最寬的街道上,車隊緩緩地向西走,所到之處人頭攢動,水泄不通。長長的車隊彷彿能橫貫整個城市,兩旁的觀眾順流而上,沿途不斷拍照鼓掌。十幾輛車上,有盛裝打扮的舞者,有活潑調皮的舞獅,有從容不迫的鼓手,還有身着奇裝異服的“西天取經師徒”。

瞧那安分不住的獅子!它行動靈活,身懷絕技。它或而騰空躍起優雅落地,或而前身起立面向觀眾,讓人感歎演員之間的配合默契。瞧那婀娜多姿的舞者!他們那優雅熟練,整齊劃一的表演令人歎為觀止。他們花枝招展,乍看上去像春天裏的萬花叢,美不勝收。這表演天衣無縫,觀眾看不出一分生疏與僵硬。瞧那輕鬆快樂的鼓手!和着節拍的鼓聲極其悦耳,有誰聽到了不和諧的'聲音?打鼓對於他們來説易如反掌,有誰出現了一丁點的失誤?聽着這富有節奏的旋律,不論是表演者還是欣賞者,誰不是面露笑顏?瞧那穿着奇特的“師徒”!他們真是車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赫赫有名的“齊天大聖”,肥頭大耳的“豬八戒”,老實巴交的“沙悟淨”,莊重肅穆的“唐僧”,甚或有別的角色,此刻都奪人眼球。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晚上一野己在一伏吃元宵是故鄉的傳統節綱。

以返的元宵皆是從超市面購去的,滋味雖惡可是不實正領會作元宵的樂趣。昔年的元宵節我懇求媽媽學爾本人着手幹元宵。

媽媽先把湯圓粉倒入一個像臉盆樣大的.碗裏,再倒入適質暖水,用筷子膽大妄為地攪拌平均,而後用力地揉粉。望媽媽揉粉揉得這麼起勁,我也蠢蠢欲動。媽媽啼眯眯地瞅着我,“方才嘀咕什麼呢?”我連忙大聲答覆:“揉粉嘛,簡略,我來!”我洗完手,舒起袖子開初了。剛開端感到挺好玩的,軟軟的,像摸在棉花上。可沒揉多長時光,我的胳膊像掉下來似的乏。我只好懇求媽媽和我一起揉。等粉揉得又明又柔並且不粘手時,就可以做湯圓了。我跟媽媽分農單幹:我把黑烏的芝麻餡兒搓成小圓球,媽媽把粉分成小塊再搓圓。接下來即正式做湯圓了。媽媽把餡兒包到粉團裏,搓成圓圓亮亮的湯圓。沒功多久,一個一個文胖小子乖乖地躺在毛巾盤上了。

哈!交下來就能夠煮啦!媽媽先把水燒啟,下進湯圓,不久,鍋蓋上直冒暖氣,陣陣臭味撲鼻而來。我立刻翻開鍋蓋,呀!一羣“紅鵝”浮在水點上。我急不可待地舀訖一個湯圓,使勁地吹了吹,微微一咬賴燙!佳甜!能吃到大家疏手做的湯圓,這種感到真美!這個元宵節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