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集合15篇

欄目: 其他 / 釋出於: / 人氣:1.5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有利於資訊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集合15篇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

剛聽了林老師在二(1)班上的語文課《小柳樹和小棗樹》,感受頗多。

一、孩子的優秀是老師誇出來的

一個名叫董文欣的孩子,平時的音樂課堂表現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早上林老師間斷地請她發言了三次,從“你來說一說”到“今天請了好幾次,說明你進步了。”等等,可以看出林老師對新課標新理念“面向全體”的透徹解析,真正做到了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

二、優質的評價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一層不變的練習很容易會使學習變得疲乏。而林老師對於“推層出新”的技巧卻是十分睿智而流暢的。

例: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誇生1第三聲念得到位,誇生2“zao”平舌音準確,這些既鼓勵了發言的.孩子又引導暗示了其他孩子。

例:在按要求畫出相應句子時,林老師伺機而說“你真棒!一拿起筆就注意到了握筆一寸的姿勢了。”

例:當某生照樣子說句子,說到“橘子彎彎的,黃黃的,真好看。”時,林老師徵詢大家問可以改成什麼更好?(手勢比劃後,生齊說)“圓圓的,黃黃的,真好看。”然後,對原來發言的孩子說“這樣是不是更好呢?”評價委婉而具象。

三、直觀、細緻的指導讓學習變得明確而有效

對於低年級教法需“直觀、形象”,大家無不知曉,可具體如何操作呢?聽了林老師的課如醍醐灌頂。

例:“發芽兒”讀音指導,小舌頭輕輕捲起,拉長一點點音(示範)“芽兒”。

在對比學習了語句有無疊詞後,總結“像這樣的疊詞更能體現事物的特點。你能照樣子說幾個嗎?”生的思維馬上跳躍,新詞接踵而至。“香香的,圓圓的,苦苦的……”緊接著說“加大難度,能挑戰嗎?”生已是信心滿滿“可以!”“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出示幾張果樹的圖片)——,——,真——。生已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了。“西瓜躺著綠綠的葉子上,圓圓的,真好看。”“桔子圓圓的,黃黃的,掛在枝頭上,真好看。”

從語氣、語調到細緻明確的評價,無不透出一位優秀教師的潛質。她“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般”,讓孩子們個個輕盈、歡快的成長在語文天地中。讓我有了“愛上聽這樣的課”的衝動。有些東西不一定能學,但久而久之的薰陶,我想笨如我的也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2

20xx年12月22日未央區eepo同課異構活動拉開帷幕。在這次活動中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有幸代表南康學區參加了於12月23日在西航三校舉行的低語組比賽。活動中我們聽了西航二校葉凡老師的`《紅領巾真好》一課,參加了團隊評課。

我們運用單要素評課方式進行評課。我在本節課中關注的是資源利用。

葉老師這節課靈活的運用了課本、課件、投影、黑板、微卡、大卡、圖片等資源來組織教學。在這節課中葉老師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在上課開始,葉老師讓孩子們對課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動了解課文打下基礎。隨後有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同桌交流識字,既是學生個性得到凸顯,有時孩子在互幫互助中共同得到提高。

整個課堂無論是四人小組學習還是全班探討寫字都充分發揮個人資源和團隊資源作用,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如果能在學習成果展示時多想一些辦法,多一些展示機會和展臺那就能更好地體現“人人蔘與,處處講臺”的效果了。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3

《秋天》是一首詩歌,作者用淺顯的文字,採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作者熱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滿腔激情。劉老師的這堂課目標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領學生探究文字,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藉助多媒體瞭解了課文描寫的秋天的景物之後,劉老師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先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示,然後引導學生說話。這種分層學習的方式,關注了全體學生的需求,讓全體學生在成功——自信——興趣——成功的良性迴圈中,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列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寫了秋天的田野裡、小路旁、果園裡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教師緊緊抓住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引導學生說說:美麗的向日葵姑娘,你在想什麼呢?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靜止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4

一、課前交流,別出心裁

課前交流中,老師以“孝”字為引子,揭示課題,為揭示課文內容埋下伏筆。

二、朗讀指導,不露痕跡

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如學生在朗讀“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一句時,老師運用情境遷移法,學生變成了擁有一個好兒子的媽媽,都想誇誇兒子。最後學生都能自豪地、高興地誇著兒子。朗讀的語氣何須再作指導,它變成了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生字範寫,恰到好處

老師範寫了“胳膊”兩字,要求學生端正、工整、漂亮地書寫漢字。

四、生字教學,方法多樣

“沉甸甸”幫助學生理解了字義、詞義。如學習“拎”,師生一起做動作,學生在做一做的過程中理解了字義;學習“晃盪”一詞,讓學生想象平時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詞義。

在學習“胳膊”一詞時,當學生知道肉月旁與身體有關後,就積極而迅速地把自己積累的與身體有關的`漢子都調動出來了。這樣的歸類,學生既掌握了新字,有複習了許多舊字。

五、說話訓練,分層落實

通過看圖說話訓練,學生初識了三個兒子。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加以引導:“瞧!這就是課文中的三個兒子,看看他們各自在幹什麼?誰來給我們介紹介紹?” 緊接著以句式:“一個------一個-------另一個-------”,讓學生再來介紹,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5

一、教材挖掘深、目標完成好

教學中吳老師的教學意圖很清晰,準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實質,教材內容層次清楚。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找準了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貫穿課堂課的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複習、講解、練習,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課堂結構合理

這節課用猜謎語“葡萄”來匯入,很自然、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複習、匯入、講解穿插說話訓練、寫字指導四大部分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比較優化,以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結構為依據。吳老師這堂課上圍繞“葡萄溝是個好地方”這句中心句展開教學。從葡萄溝的水果多、景色美、老鄉好這三個內容體會葡萄溝的`好。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生字教學是重點,而吳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同桌合作學習生字,有學生帶讀、齊讀生字,有講記字方法、多音字的記憶,有組詞說句子等等。朗讀課文的教學也形式多樣:有自由讀、默讀,有小組讀、個人讀,有齊讀、帶讀等形式。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讀不是表層上的讀,是讓學生在體會和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朗讀時注重的方法的指導,學生讀得抑揚頓挫,很到位。

四、教學問題的設計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吳老師的教學很好地把握了這點。例如:自由讀課文時出示:帶著問題讀讀課文,把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思考。緊扣教學目標,把握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

五、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過程。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是否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啟發引導,配合默契,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順利地開展。

六、課件媒體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媒體方式把靜止的文字還原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課件把葡萄溝水果的多和葡萄顏色多、一個個涼棚的美通過畫面展示出來了。

建議:只是內容上有些多,到最後時間有點緊。是不是把老鄉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刪掉先不講,換到下一課時時再理解。中間的說話和句式訓練也有點多。難度上有些難。這裡的練習稍做調整。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6

第八週的星期四,聽了我校四節語文名師課堂教學展示課,聆聽了市教育局何教研員和上海來的專家的評課,感受頗深。四節不同風格的課堂教學,各有千秋。鄧老師的親切、自然,羅老師的言語能激發中國人的愛國情感,韋校長不吝口舌,不吝時間,指導字形,範寫生字,是一堂真正的“家常課”,而陳老師的課堂書聲琅琅,語文味十足。

聽完《看雪》一課,鄧老師的課堂有以下幾個亮點:

1、本課內容和兒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孩子們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鄧老師善於引導學生在對話朗讀中感悟臺灣師生嚮往祖國北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薰陶和感染。課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鄧老師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問話時的心情,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

2、鞏固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識字記得快忘得也快,鄧老師抓住低年級學生這一特點,採用多種方法,不斷地復現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老師找出學生在書寫上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加以指導、點撥、示範,使訓練紮實有效。

3、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北國冬日的雪景,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深地體會臺灣小朋友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總之,鄧老師精彩的教學課堂,教給學生許多學習的習慣、方法,例如:給學生提出讀書的'要求:“把動詞讀重一點,加入動作表情讀,能把句子讀得更好”“帶著老師的問題課文”“結合課外的知識來理解課文,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給學生提出寫的要求:“認認真真寫一個比馬馬虎虎寫十個要強”等。

鄧老師的語言親切自然,與學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美中不足的是鄧老師有時會重複學生說過的話,就顯得“話”多了,如有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鄧老師諒解。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7

中心國小的張xx老師執教的《醜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本課故事性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張老師在執教本課時,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採用“個人讀、配樂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美美地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去體會醜小鴨被欺負時的孤單可憐,在讀中分享醜小鴨變天鵝時的驚奇與喜悅。

課上,亮點紛呈:

(一)先學後教,精心設計好預習,發揮預習的最大功能。

教學前,張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鑽研了教材,根據導學案,精心設計了預習單和學習單,給學生提供了預習的柺杖,讓學生課前的學習不再是盲人摸象,將預習落到實處。

(二)找準時機,及時滲透學習方法。

在理解“欺負”一詞時,許多學生的回答不夠準確,這時張老師引導學生:“大家是怎麼欺負醜小鴨的?”

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姑娘也討厭他。”張老師說道:“這就是欺負。”

學生知道了原來通過聯絡課文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激發想象,引導學習練習說話。

指導學生學完第四自然段,張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醜小鴨還會到哪兒?會遭遇到什麼?”

學生以:醜小鴨來到了xxx,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孩子們的想象潛能是無限的,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草原上,被獅子追趕;有的學生說醜小鴨來到森林裡,被獵人追殺…

張老師課上給我們展示的讓我們受益匪淺,唯一遺憾的是小組合作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小組彙報有點流於形式。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8

9月23日上午第三節課,聽了袁xx老師一節校本教研課,優點很多。

1、重視字詞句教學。

這一環節袁老師主要採用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讀課文,以及時糾正同學的錯誤。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高,實效也大。

展示交流部分,在檢測一、二類字時,主要採取開火車的形式進行領讀及自主強調字音。隨後請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並給予及時的評價,與此同時,她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進行識記。

2、指導書寫

這一環節,她把生字歸類,主要是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讓學生說一說,這樣孩子們開始互動——你說、我講,由於孩子們已經有所書寫的巧方法,所以又呈現出自主、互學的態勢。隨後老師進行範寫,孩子們仿寫,達到了預設。

課堂上,老師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評一評,比一比,說一說,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對學生的尊重;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形式,如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等,讓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教為學的思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發揮的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這堂課袁老師採用自主、合作學習的做法,學生領會效果較好。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9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教的《雲房子》一課後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堅持以讀為本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沒有琅琅書聲是語文課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就將反覆誦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記載於教育論述之中:“熟讀成誦”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口誦心惟”即邊讀邊思,尋言明象,入情入境。讀課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通過反覆地讀去分析、解決問題。“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在本課教學中,陳老師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閱讀能力。首先,通過繪聲繪色的範讀,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誘發他們模仿的慾望,同時增強學生讀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懼情緒。接著,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在讀中弄清課文大意,讀得融會貫通,讓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二、創設個性體驗的空間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學習個體之間客觀存在著種種差異。閱讀教學多元論也指出:閱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作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對同一文字的解讀角度往往是多維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留給學生充足的個性體驗的空間。這堂課中,陳老師說:“你們這些小鳥想不想造雲房子呀?那你們想造怎樣的雲房子呢?”給學生戴上小鳥頭飾,讓他們成為小鳥中的一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有益於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在這個極為個性化的環節裡,學生的表演五花八門,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語言表達

語文閱讀課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經常得到運用。本課的最後,學生通過說一說,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為“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學生所說出的已不僅是課文已有的符號的意義;而且補充、增加了許多遊離於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課文所表現的人、事、物、景,由於學生賦予了情感與生命而得以復活;課文中隱含的思想、觀念,因為與學生的經歷接通而產生巨大的說服力與震撼力。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大腦就會如電腦被訪問一樣,把所有感悟的語詞、影象、情景、事件等都貯存入記憶倉庫中。可見口語表達,能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0

評課內容:

《一分鐘》這篇課文是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卻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聲聲的嘆息,是深深的後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聽了戴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讓我倍受啟發。戴老師能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能利用“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來識字,在遊戲中鞏固識字,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穩紮穩打,識字教學紮實。

在生字詞的教學中,戴老師採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了識字平臺。有說說記住字的方法識字,如:換一換、減一減、加一加;在遊戲中識字,如:組合遊戲。這些過程,看似平常,卻喚醒了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在識字過程中,戴老師還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詞語的輕聲正音。在寫字這一環節,戴老師花了5分鐘讓學生寫字,並進行展示講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體驗到學習生字的無窮樂趣。

2、多元評價,學習興趣高漲。

戴老師上課始終是親切地和學生交流,在教學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對學生的發言總是給予及時的激勵與表揚。如“你真棒,都讀對了!”、“這會兒,XX終於讀對了,給他鼓鼓掌!”等等,使課堂充滿了人文關懷;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了學困生的自信心。這就是戴老師的教學藝術,善於激勵,善於喚醒,善於鼓舞。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完美的課也都會留下一絲不足,戴老師所上的是第一課時,我認為還有以下的不足:

1、對本節課內容的整體把握不夠完美。 第一課時僅僅安排了識字教學,內容上顯得有些單一。

2、葉聖陶先生說過:“讀書務必做到正確、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讀正確,然後才能談到思考。語文姓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然而,在這堂課裡缺少了朗讀,也就缺少了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把握。對於正確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的達成度不高。

聽了戴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收穫了許多的教學經驗,充分的瞭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一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識字教學如此紮實,真正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非常紮實。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1

這次聽了二年級兩位語文老師都上了《小動物過冬》,這兩節“同題作課”讓我感受頗深。《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瞭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同時在情感目標上要滲透同伴之間相互關心的情感。這次兩位老師課前都做了精心的準備,課件非常精美,一個個動物頭飾等都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板書設計也比較新穎。下面我主要來評一評孫燕老師的這節課。

聽完課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孫燕老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握又更上了一層樓。她用精美的課件吸引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去感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地朗讀,讓學生走進小動物的世界和小動物們共歡樂,同時在開心愉快中學到了小動物們過冬的各種方式,及為什麼要這樣過冬的知識。

整堂課的教學中,最大亮點就是讀。表演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多種讀的方式讀出了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自己獲得情感體驗,有層次性,為學生個性化學生提供廣闊的平臺,抓住文中的詞語讓學生品讀,方法較好。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課文中只介紹了三種小動物的過冬方式,但這三種過冬方式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進行課外延伸,使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學生喜愛圖書、樂於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從而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孫老師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這堂課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2

這篇課文是一篇美文,作者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具體描繪了月亮灣從村前到村後的美麗景色,讀此文猶如在文中走,從而也使人們深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藉助教材,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月亮灣景色的美麗。教者利用多媒體有效地和語文教學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走進月亮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語境中感悟月亮灣的美麗,體會這個小村子裡到處充滿欣欣向榮的景象。

侯慧娟老師這節課上的很生動活潑,能緊扣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巧妙地突破了課文重難點,通過教者生動的語言和電教的充分運用引導學生走近月亮灣,從而一步步的體會村子的美麗。

1、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

在學習類似與寫景之類的文章時,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學生的空想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侯老師正是注意了這點,利用多媒體這個很好的渠道,採用出示圖片,播放音樂、標註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學生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從而自發地讀出文中的美感。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也沒有忽視學生自身對文字感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互增互補。

2、抓住關鍵詞,通過反覆讀,理解課文內容。

聽完侯老師課的最大感受是全文抓住了關鍵詞“美麗”,它以這個詞貫穿與整個課文。比如在講授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月牙一樣”、“繞著”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十分優美。再抓住“一群群”、“清清”、“燦爛”、“開滿”、“綠油油”等形容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清水秀,相應成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3、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照顧差異,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侯老師在教學時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如在教學第二段時以“你認為月亮灣還美在哪兒?”這一問題拋下去,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習,在自由、形式各異的朗讀活動中讀讀、議議、評評、再讀讀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這樣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學習、自悟自得的主體教育思想,同時,侯老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環節,層次分明,給不同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使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和培養。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3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儘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一個星期。當“我”用自己攢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老奶奶並附上道歉信時,在慈愛又善於教育後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孩子的誠信讓老奶奶感動,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

本文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來描寫的。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後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後是用自己積攢的錢賠償給老奶奶感到“一陣輕鬆”。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教學時應該緊緊的抓住這個線索,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發現,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習老奶奶寬巨集博大的胸懷。同時還要以文為載體,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品析、積累、運用詞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綜觀時老師執教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注意了語文基礎性的把握。

語文新課程實施以來,由於過於誇大了人文性的功能,淡化了語文的基礎訓練,使語文教學變得浮躁、拖累、複雜,語文教學演變成了思想教育課、問題分析課、知識拓展課、實踐表演課。而惟獨不見文章的品讀,詞句的積累,句式的訓練。這樣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實質,“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別人的園”

天津師範大學高恆利教授在上海語文教學改革會議發表論文指出“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之本”。葉聖陶語文教學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語文是工具,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語文學科教學必須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語文的習慣。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在樂山教材培訓會議中指出:課改以來,有人在強調人文性的時候,不恰當地“將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孩子”即語文字體。這樣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兩敗俱傷。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表與裡、皮與毛、血與肉的關係。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裡”。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沒了工具性,便沒必要設語文課,人文性也無從談起;沒了人文性,語文課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枯燥的、機械的語言訓練,語文課便失去了生機、情感和韻味。

恰切地做法是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過程中,在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積澱文化的過程中,吸收人文內涵,培植人文精神。時璐莉執教的這節課,力求體現這樣的教學思想。譬如,開課伊始,從複習字詞入手,鞏固了生字,積累了詞語。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把詞句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語文的基礎。過去閱讀教學,尤其是第二課時,往往忽視字詞的複習。我們知道孩子記憶生字快,忘得也快,記憶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斷的復現,所以我主張,每課都學習生字,每課都鞏固生字,每課都寫點生字,反覆的強化、記憶。在講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也緊扣語言的訓練展開教學活動的。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態、心理、動作的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練習說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情感,練習朗讀;等等,都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訓練意識,注重了基礎性的把握。

二、教師先發揮了導學的作用,然後是以學定教,順學而教。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面貌發生很大變化,這個變化在教學發展史上有重大意義。但由於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教學中也出現了自主異化為自流,合作學習變成自由活動的苗頭,這不是課改期望中的自主學習。課程標準強調,要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教”的方式決定“學”的方式。因此,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上,教師起著關鍵的導航、定向的作用。

這節課,執教者先是從文題中引發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整體讀書,概括要義。接著又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能牽動全篇的有價值的問題——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你從中發現了什麼?並且又提出了學習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方法、要求走進文字。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學功能,避免了學生盲目的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以後,教師採取的策略是順學而教。例如,一個學生說:“我知道小男孩在玩時是怎麼做的?”,老師問:“你想讀一讀嗎?”學生說:“想讀。”學生讀後,教師再問:“讀得怎麼樣?”其他學生參與評價。一學生抓住“開心”這個詞來體會,教師就引導說:“那你就開心的讀一讀吧!”又如,學生讀課文時,發現有一句話表達了小男孩“不自在”的心情。老師順勢而導:“不自在是什麼感覺?”“從不自在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麼?”“你能帶著不自在的情感讀一讀嗎?”在這樣的學習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怎麼學的,教師就怎麼教。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合作、對話、交流。課堂教學既沒有失控於學生,又沒有教師的牽強附會。

三、注意多元的理解,實現文本價值。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的對話。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只有放飛學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然而,個性的體驗,多元的解讀,不等於不尊重文字的價值。課改以來,我們發現,當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對問題產生異向的時候,老師再也不敢否定,反駁,而是一味的鼓勵、認可。正確的我們認可,難道錯誤的還要堅持嗎?語文教育的重要指標是培養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還要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培養什麼樣的個性?應該是積極的健康的個性。“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不同於自由式的閱讀。以教育為目的的閱讀,首先要考慮文本價值的實現,文字的價值是旗幟,是航帆,是路燈。那麼,我們又如何理解“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呢?我的想法是,儘量發揮學生的個性見解和創新的思想,然後在多元的理解中,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通過研討、反思、辯論,達成理性的認識。當然不一定統一,只要他們說的有道理,我們就尊重他們。可能有人問:“什麼樣叫有道理?”這就在於教師智慧的把握。

這節課,教師注重了學生多元的理解。例如:老師問,不自在是什麼感覺?學生:不舒服、心裡不是滋味……。有如:你認為老奶奶是怎樣的人?學生:寬容、大量、善解人意……再如:當小男孩看到“我為你驕傲”的便條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學生:高興、激動、內疚……

四、注意聯絡生活,利用移情讓學生產生體驗。

移情是情境教學重要的理論之一。當學生閱讀文字時,遠離學生的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實的情感,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產生聯想或幻想,或搜尋生活中類似的事件,激發出情感,然後進行嫁接,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說明這個理論是有爭議的,我暫不拓展,只說有利的一面)。例如,一個學生理解“開心”一詞時說:“上學期,我們到大宮去上課很開心。”老師引導:‘是啊!老師也非常開心,那大家開心嗎?開心的同學讀一讀吧!“又如,當學生感受到老奶奶是個寬巨集大量、慈祥的長輩,讓學生聯絡生活說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嗎?”這充分體現了語文即是生活,生活既是語文。

五、有了生成更精彩。

課堂教學是預設的,同時又是生成的。一節好課,其中一條重要的標誌是,看在預設的框架內,學生生成了那些問題,教師是如何處理的。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教案而是在用教案;好的教師不是注重預設程式而是注重生成的過程。如果能達到背棄教案而教,也能體現語文教學的思想,那是最好的。

這節課,雖然沒有背棄教案而教,但教學過程中,確實生成了新的問題。例如,一個學生針對“小男孩將7美元賠償給老奶奶”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幣?”這就是一個意外生成的問題,老師針對這個問題,讓學生來解答,把7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從而體驗到小男孩積攢的多麼不容易,也讓孩子充分得體會到小男孩的誠信。又如,教師設計了替老奶奶給學生寫一封信,學生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學生的好奇中,教師公佈信的內容——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學生馬上生成了一種情感,想給老奶奶寫回信,另個學生說,寫信要把字寫好。老師順勢進行寫字指導。這個環節,老師是預設的,但學生的情感是生成的。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4

聽了xx老師執教的《美麗的蝴蝶谷》,談談自己的體會:

1、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品味,用自身的美術功底引導學生根據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中飛舞的畫面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2、“如果你就是臺灣蝴蝶谷的導遊,你會怎樣介紹臺灣的'蝴蝶谷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由表現中充分內化書面語言,受到情感的薰陶。

3、教師重視重點詞語的教學。如強調“飛過、穿過、越過”的使用,既能使學生彷彿看到蝴蝶們飛越千山萬水來到蝴蝶谷時的景象,又能使學生品味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形象。

4、整堂課教師教學用語輕鬆愉快,課堂氣氛活躍,引發出孩子們天真活潑的個性,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蝴蝶谷的美麗在潛移默化中映入學生的腦海。

5、教師注重朗讀的訓練,在讀中入情入境,把語文學習與愛美情操融為一體,使學生從中體驗美,發現美,營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

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一群群”時,能否把這個主動權交個學生,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把這“一群群的蝴蝶”通過自己的理解而表現出來。

二年級語文評課稿15

吳非在〈致青年教師〉一書的第一輯中說:我是來欣賞同行的。無疑,今天,我也是來欣賞的。《清澈的湖水》是一篇文質兼美,寓德育、審美、環保於一體的文章。老師用親切的教態,兒童化的語言,獨具匠心的設計,引領學生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整堂課讓學生經歷了難忘的精神之旅,師生一起為情所動,為美所醉,為真所淨。值得學習,至少是因為:

1、這是一節有序的'課堂。

老師充分的準備、對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駕駛課堂的能力自不必分說,課堂上什麼時候講,什麼時候問,什麼時候引導學生讀,什麼時候引導學生練,什麼時候讓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都是心中有數,調控自如。我想,這正是實現教學目標、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到的。

2、這是一節“情感”的課堂。

對學生而言,每節課都應是一次難忘的情感經歷。本文詞句很美,但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僅僅依靠文字很難感受到風景美和行為美。本節課,老師把激趣貫穿於整個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情境,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通過圖片欣賞、音樂聆聽、觀看視訊,運用想象、對比等方法,讓每一個優美的詞句變成了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學生興趣盎然,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3、這是一節紮實的課堂。

形式只是手段,發展才是目的。無論課堂上採用什麼教學手段,最終都要為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服務。識字教學仍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孤立的字詞教學比較枯燥,學生也難以留下深刻印象。老師不惜在這一環節花大量時間,採用直觀形象教學法、聯絡生活實際或隨文教學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比較法等指導學生熟記書寫生字;其次是朗讀訓練形式多樣,她還把整體教學目標細化到各個具體語句的學習中,落實教學目標清晰而有層次;語言表達訓練點也有較強針對性。總之,整節課較好地落實了課程要求的三維目標,值得同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