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求職

教育部長解答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

欄目: 求職 / 發佈於: / 人氣:2.8W

中國教育關係着中國的未來,兩會期間,教育部長回答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詳情請看下文。

教育部長解答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

“教育總體水平什麼樣?”“普通高校如何轉型?”“義務教育年限是否會變?”……10日下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就“教育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中國教育總體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中國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袁貴仁介紹,通過獨立第三方對中國教育進行評估顯示: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為75%,達到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國小淨入學率達到99.9%、國中毛入學率為104%,中國總數為1.5億的9年義務教育學生普及率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0%,這兩項指標高於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事非經過不知難。”袁貴仁説,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取得這樣的發展水平來之不易,中國的教育已經站在新的發展歷史起點上。

“十三五”仍維持九年義務教育不變

針對社會關注的“中國是否要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問題,袁貴仁明確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義務教育仍然為九年。

“義務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存在幾個義務教育的模式。我們不延長九年義務教育,但會重點放在把義務教育辦得更好。”袁貴仁説,“十三五”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意味着國家已經明確中國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説九年義務教育加三年高中階段教育。

袁貴仁説,普及義務教育還意味着均衡,但如果現在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的配置就是很大的難題。

此外,義務教育還必須保證為每個孩子提供學習的條件,每個家庭必須送孩子就讀。因此,經過綜合考慮,在“十三五”時期,我們仍然堅持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將努力從實際出發確保更多人民羣眾、更多青少年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虛心學習借鑑各國有益教育做法經驗

當被問及怎樣看待中西方教育的異同時,袁貴仁説,中國有悠久的、優秀的教育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模式。中國教育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行為規範的養成,再加上中國老師的辛勤付出和學生的刻苦勤奮,中國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優秀成績,培養出了優秀人才。

“但是,我們確有自己的不足。比如,我們的學生特別是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我們的學生創新精神不強,實踐能力不足。”袁貴仁説,中國教育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推進素質教育,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這些方面,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應當立足中國大地,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同時虛心學習借鑑各國有益的、成功的教育做法和經驗,由此把中國的教育辦得更好,也對世界教育作出中國的貢獻。”袁貴仁説。

200多所高校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型試點工作

袁貴仁表示,中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培養理論型、學術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多,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少,也就是大家經常批評的,學校同質化的現象比較嚴重。”袁貴仁説,高等教育的結構和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盡吻合。

他説,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優化結構,辦出特色,提高質量,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滿足人民羣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所以要推動普通高校嚮應用型轉型。地方高校要率先轉型,從培養理論型人才轉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當前經濟轉型的需要,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袁貴仁説,轉型的關鍵是調整專業設置;轉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養模式,“愛因斯坦的活,愛迪生幹不了,愛迪生的活,愛因斯坦也幹不了”,我們需要通過轉型來培養更多的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在一線能夠從事工作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技能人才。

為學校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

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當被問及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時,袁貴仁表示,在各部門、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總體態勢良好,初次就業率連續13年保持在70%以上,創業人數逐年增加,明顯增長。

袁貴仁説,就業是民生之本,要以創業帶動就業。首先,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做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鼓勵畢業生勇於創業、積極就業;其次要認真細化落實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並通過多種方式,讓每一位畢業生深入瞭解;另外,還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充分收集和廣泛發佈就業信息,為學生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最後,要開展精準幫扶“一人一策”,使畢業生能夠找到自己理想工作。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説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企業家,首先是要使他們形成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素質,來為我們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來為我們國家在2020年成為創新國家服務。”袁貴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