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3篇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前段時間,我通過對《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的奮鬥目標。現將我的一點學習體會記錄下來,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語文備課不只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

以前我的備課只是簡單的把教材看看,根據經驗來講課。但是新課標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備課還要去探討學生如何學。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還要多考慮課堂中學生會問的問題,以及課堂中會發生的特殊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我們還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學生學情來指導他們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語文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應為學生的“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我們在課堂上要改變以前那種以老師講為主的“填鴨式”教學,而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去學,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

三、結合中學生自身實際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背誦優秀詩文80篇。現在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切實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四、語文教學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

學法指導不應該只看作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應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經過思考、生疑、答疑、創造等學習過程,才能使他們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學習動力。教師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學情,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適時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加強能力遷移。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我相信,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的語文教學能再上一個新台階!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教的是國小六年級英語,這些天一直在學習英語新課標,通過學習我體會以下幾點:

一、《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學生的這些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從而激活他們的這些實踐經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把舊課堂的“要我學”變為新課堂的“我要學”,適時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有趣、有序、有效的課堂。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説、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三、《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建立“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

以上是我本次學習的粗淺體會,我想更多的還需要我在實際工作中深入基層,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更好的幫助一線教師提升自身素養,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交際能力。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一、以“生”為主

湯紅妮師《做一個智慧型老師》的報告,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她

其中“解放自己,讓學生動起來”這個觀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化學課堂教學的實驗性、趣味性,讓化學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化學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二、以“學”為主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化學課堂,對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觀察多思考。要化學的頭腦去看待生活中化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裏。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化學關鍵在於激發他們的興趣!化學學科培訓心得新興中學尉亞茹化學學科的培訓,是我第一次參加,對於初代化學的我,此次培訓有着不一樣的意義,它讓我腦中的很多疑問都有了答案!

首先,讓我明白了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如何去教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之一,它有特定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專門的化學語言,還具有較強的經驗性。對於這樣的學科,我們旨在教會學生用專門的化學語言來描述生活中的化學變化!

其次,讓我找到了複習的方法。瑞玲教授的“記住它,提升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化學作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識記的內容比較多,因此我們只有先讓學生記住應有的一些基礎知識,才能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能力!其中的“分類整理法”“歸納提升法”為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第三,讓我明確了老師在課堂上應有的角色。

湯紅妮師《做一個智慧型老師》的報告,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她其中“解放自己,讓學生動起來”這個觀點,以學生為主體,天天都在喊,但實際卻做不到,每次上完課,似乎都是老師喊得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沉沉,看不到任何效果。聽了湯老師關於“如何巧記元素符號和化合價”的案例,才恍然大悟,原來化學課可以這麼上,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快樂!

最後,讓我清楚了化學教學的方向。新峯老師對國中化學新課標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今後化學學科課改的方向及其範圍!化學實驗要真正的走進課堂、走進學生;課堂教學要達到開放與實效的雙贏;知識教學要轉變觀念和方式;評價要多樣化、有發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對化學的興趣!

總之,此次培訓,我收穫頗多,對我今後的教學有着重要的影響。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提及“新課程”早已耳熟,轟轟烈烈地搞了九年了。效果如何?説句直白的,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正因為新課程的特點,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通過這次特地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就談談對新課程的一點拙見。

1、必需知道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區分。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學問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老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意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當仔細地探討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2、做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子,這是我們現代老師的共識。如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這裏應當留意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留意這樣幾點:

(1)要注意培育學生學習的自信念;

(2)要注意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注意培育學生好的學習方法;

(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裏尤其要留意的是不要過分誇高校生學習的自主性。老師應當充分地相識到自己班級學生的學問水平和學習習慣的發展層次,以便自己敏捷地制定教學安排。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協助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恆久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恆久不會替代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進程的主要因素,人才應當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過分依靠課件,就會造成我們培育出來的人模式化,不利於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發展。社會的進步在於它存在各種各樣的衝突,假如都是一個模具“造”出來的,那還有什麼衝突,還怎麼促進學生進步?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當是多變的,是依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

4、仔細鑽研教材,依據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特點。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分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改變,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精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5、依據標準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在精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動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建性地敏捷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探討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主動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建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駕馭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激勵學生採納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加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主動參與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温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的確目前中學教育的理念、內容、模式都需要轉變,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在大學聯考、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品行素質、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間,尋找一種接合點、一種辦學形式。普通國中新課程改革就是這種接合點,它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初步實現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次迴歸教育本質的轉折性變革,可以講這是真正推進了素質教育。具體體現在

一、學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與學的關係中,學生的地位如何確定?傳統的提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施中不盡人意,教師主導,導得過多,導得過細,學生總是在教師鋪設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髮展為最終目的。

二、學習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他們進入大學或參加工作時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因此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三、教師角色——多重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着單一的角色——知識的傳授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四、學生評價——全面化

新課標強調,要由傳統的單純考查學生的書面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全面發展。評價內容要包括: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要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應注意激勵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差異性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做到:

1.轉變觀念,努力體現國中語文新課程理念。

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國中語文教師全面學習新課程,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好國中語文新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國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2. 以人為本,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這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我們堅持對學生有愛心、細心、耐心和一顆平常心。多想一想學生學習的處境、基礎、壓力,學生出現興趣下滑和厭學情緒,需要我們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產生急躁和厭煩的情緒。其次,我們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教出語文的特點、語文的味道和語文的美,把閲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多點趣味,把課變成師生心靈溝通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的過程,展示教師個人魅力的過程,不要把語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實證明,學生喜歡你和你的課,學生就會主動學習,那麼你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3.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是“學”,教師發揮充分的導學作用。語文課堂要提倡積累應用,注重體驗,迴歸生活,可採取“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以學論教”等多種方式實施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

4.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

5. 轉變課堂閲讀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主渠道。語文課堂要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閲讀轉變為主動閲讀,從喜歡閲讀到能學會閲讀享受閲讀。其次,引導學生多讀作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會學生制定自己的'閲讀計劃,掌握有效的閲讀方法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課堂教學就要朝着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要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和技巧,適當進行閲讀強化訓練,尢其應針對閲讀能力弱的學生設計一些提高性的練習,使學生學用結合,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閲讀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提倡“讀--感--品—探”的四環節閲讀教學模式。“讀”即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至少要讀3-5遍,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不僅是理解欣賞的基礎,也是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感”即是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構思(結構)、表達方式和主旨意藴;“品”是對課文的語言運用、表達技巧等進行品味、理解、鑑賞。“探”是對課文所敍寫的內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思想觀點及其構思與表達,要進行評價、借鑑與探究。並根據實際開展一些語言實踐的探究活動。

6.語文教師要自覺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的指導。語文教師走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進行有效指導。現在,《普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閲讀書目和課外閲讀量。所以,那些單純地認為只要講完課文、改完作業就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語文教師可以看作是一個不稱職的語文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從《國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高度上駕馭語文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的指導,做到有讀物、有時間、有場所、有指導,保證課外閲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新課標是老師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值得每一位老師去學習、探討、應用。通過這半期的學習和與老師們的溝通,下面談一談我對語文新課標學習的一點體會與做法。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學問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依據新的語文實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衝突,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老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探討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探討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實行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仔細學習新課標,深化領悟《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質要求,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追求學科學問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化的新理念,通過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意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實力,主動提倡,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須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實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精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精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的實際動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建性地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小組探討式教學,主動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創建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駕馭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激勵學生採納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加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主動參與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綻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朝氣,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老師的角色轉變起先,把自己定位為:引導者、同等的合作參加者。從傳授學問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要堅持學問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化,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學問實力的不斷遷移。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7

自從來到國小任教以來,我才發現:不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個行業的不同階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顯的不同。所以現在我只能算是一個新手,在教學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經驗,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並且對國小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和個人理念: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教師應提供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探索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教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因此,課堂上,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在課堂上還要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幹的機會。學生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關鍵的問題是看我們教師願不願去開發。

四、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該做到:學生能做的一定讓學生做,學生能説的一定讓學生説。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着與合作者。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在寒假裏,我反覆認真地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縱觀語文教學史,古時候説某某能寫一手好字好,這個人語文素養好;相反,説某人語言水平差,往往是説他看不懂一籃子大詞。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研究的目的有多簡單。但雖然簡單,卻藴含着作為“人”的永恆真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今後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背、説、寫。“口若懸河”、“口若懸河”、“書面化”難道不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目前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教育部門統一考試評價制度的束縛,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在“説”、“練”、“考”中拐彎抹角。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本質。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開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根底,也是學生全面開展和終身開展的根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開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才能、閲讀才能、寫作才能、口語交際才能。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閲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説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根底。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p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p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根底。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的自悟探究。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老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老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老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老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堅,只有可以去激發學生進展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根底上,“悟”出精華。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展。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形式進展教學,進步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把語文教學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局部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歷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歷、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詳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歷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認。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才能,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理論,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才能。所以,老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限,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研究中的體驗性,激發研究興趣。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理論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研究才能,喚起創造潛能的根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研究和交流的時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研究、考慮、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表達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研究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老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研究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開展其勇於探究、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研究主動性。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研究結果不一定是詳細、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籌劃一項活動,注重在研究體驗的過程中,研究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研究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研究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研究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研究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成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研究過程。表達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研究主動性,給出國留學生獨立考慮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到達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研究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表達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研究結果而無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應引起我們的考慮

總之,在新課程、新的研究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開闢一片語文研究生活的新天地,師生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的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

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閲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閲讀教學,閲讀是為了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

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

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

閲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説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閲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閲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在家讀的時間也得不到保證,向我們農村學校,學生回去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多學生就只完書面作業,不讀課文;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

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閲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課改實踐告知我們,沒有堅決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行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高校生學問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實行了以下幾點做法:

1、仔細學習新課標,深化領悟《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育,過分追求學科學問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化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意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實力,主動提倡、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學問的領域;注意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須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實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建一個有利於素養教化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探討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精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留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激勵學生獨立思索,質疑問難,培育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力。

3、在精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動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建性地敏捷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探討式教學;主動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建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駕馭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激勵學生採納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加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主動參與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納了嬉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變更了以往的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則矩地聽,當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同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意時,才會輕鬆、開心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留意確立師生同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同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同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開心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逼”,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探討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需圍繞主題進行探討,讓他們有打算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老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老師應當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同等對話,老師參加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加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主動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當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激勵他們主動思維,勇於發言,避開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新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加。

6、新課程的教化理念,使我們相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長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當激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駕馭最新的學問,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學問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專心感受,教育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汲取信息充溢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內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視察,細細體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順當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閲歷,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一、摘錄閲讀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6、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第二學段(3~4年級)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二、心得體會

1、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第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但是對我校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的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生受家庭環境和求學條件的制約,學生課外閲讀量有限,同時也沒有養成很好的閲讀習慣。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到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1)學校活動開展和各種爭創活動太多,擠佔了教師們大量教學時間,為了抓質量,語文老師對學生課外閲讀工作重視不夠。

(2)學生成績良莠不齊,讀書條件各不相同,造成大部分學生視野狹窄,只停留在所教語文課的小圈子裏,課外閲讀時也只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寫法的領悟還很表面,語言的積累更少,沒有達到課外閲讀的目標。

2、學生的閲讀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閲讀實踐中被激發出來的。只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閲讀資源,並保證充足的閲讀時間,才能確保課外閲讀計劃不成為一紙空文。各班語文老師提倡學生利用各種節假日、雙休日讀課外書,規定平均每天不少於半小時。在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習慣的最初階段,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閲讀時間、提供充足的閲讀資源,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閲讀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和書做伴,與書交友,快樂成長。

關於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寒假裏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相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學問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依據新的語文實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建一個有利於素養教化的空間。

國小生語文作為一種語言,確立一套恰當的評價國小生學習實力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課改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注意學生的實力,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學問標準更適合學生,適應時代。現代教化評價不僅可以發揮檢查、鑑定、診斷等證明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發揮導向、激勵與調控等改進功能。希望確立一套恰當的評價國小生英語學習實力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實力和成果:我們當然要實力,實力的體現包括成果高,成果是一個方面,成果高當然是有實力的表現,實力低的人應當成果低。但也不能死板的靠紙上的答題考察,科學全面的考查出的成果才是真實實力的體現!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實行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須要的識字寫字實力、閲讀實力、寫作實力、口語交際實力。

二、注意學生的閲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閲讀。培育學生廣泛的閲讀愛好,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激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探討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如同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注意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老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老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老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老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狀況還是自不待言。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化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子。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閲歷和體驗,並以兒童的閲歷、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詳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衝突。所以,老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到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長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實力。專心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我要我的課堂有深厚的語文味和歡樂的笑聲,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