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3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1

開杭州前,終於把斯蒂芬_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看完了,説實話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感覺是排斥的,因為這種書名充斥着濃濃的成功學雞湯味。養成幾個習慣就能成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學30天是不是能成為下一個馬雲?但是看到劉潤及其他大神都推薦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應該還是有乾貨的。

七個習慣的基礎:產出/產能

在介紹具體的七個習慣前,作者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產出/產能。作者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讓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從前有一個農夫,得到了一隻鵝,某天早上,發現這隻鵝會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個。農夫固然很開心,但卻嫌每天一個的速度太慢了,於是殺了鵝,認為鵝的肚子裏應該有很多金蛋。但是殺了之後,才發現裏面什麼也沒有,農夫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時候。在這個寓言中,金蛋就是產出,而鵝就是產能。農夫因為只重產出,而忽略了產能,最終導致產出不增反減。既然產能很重要,那是不是應該只重產能不重產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對這隻鵝特別好,每天給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適的小窩,但是它十年才下一個蛋,這肯定也不符合你對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產出和產能之間找到平衡,要在維持產能的條件下讓產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產出是我們的工作成果、時間,產能是我們的身體、進步的空間,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應該是七個習慣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個習慣了,我記得當時研究生畢業時,導師給我的建議也是“主動一點”。關於這個習慣,以前自己一直不當回事,什麼事都抱着“順其自然”的態度,自己不去爭取。現在漸漸意識到,這個社會不像家裏或國小、中學,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積極、不主動,父母、老師還是會關注你。在社會中,比你優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積極主動,別人憑什麼要特別關注你、給你機會?書中把人的圈子分為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應該多做影響圈內的是,因為這些事通過我們的積極主動是會有所改變的。消極被動的人喜歡説“如果......就好了”,而積極主動的人則喜歡説“雖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積極主動這個習慣貫穿整個七個習慣體系當中,無處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

關於第二個習慣,作者讓讀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參加自己的葬禮,我們希望別人給我們什麼樣的評價或者説我們想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寫些什麼?這就是以終為始的思維,什麼東西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這個東西后,以他為終點,好好想想自己現在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作者認為任何事都由兩步構成:一是規劃構思的智力創造;二是具體行動的體力創造。以終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創造。作者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類似於憲法,是我們為人處事和價值觀的基礎。在我們扮演的各個社會角色中,我們分別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第二個習慣屬於自我領導,而第三個習慣屬於自我管理。領導和管理的區別在於領導屬於“做正確的事”,而管理屬於“把事做正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大多數人都勸我們應該優先做緊急的事,但是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只有我們提前處理了這些重要的事,這些事才不會變成重要又緊急的事,因為一旦事情變得緊急了,我們難免手忙腳亂、考慮不周。

為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需要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權給他人。授權分為指令型授權和責任型授權。指令型授權是授權者把具體該怎麼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權者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這種授權模式下,如果事情沒有做好,被授權者往往會將責任歸於授權者,“__讓我這麼做的,不怪我哦”。而責任型授權則是將目標告訴被授權者,並告之已經嘗試過的失敗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資源,至於具體怎麼做完全由被授權者自主選擇和決定。在這種授權模式下,被授權者往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關於只説不能怎麼做而不説要怎麼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就是隻告訴你什麼是行不通的,至於具體要怎麼做,則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個習慣:雙贏思維

前面三個習慣都是為了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實現公眾領域的成功。前面三個習慣是為了從依賴走向獨立,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為了從獨立走向互賴。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我們應該抱有充足的心態,相信雙贏是有可能的。類似於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在這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橫座標為“敢作敢為”,縱座標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為又善解人意,可以實現雙贏;敢作敢為但是不善解人意,則是我贏你輸;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為,則是你贏我輸;既不敢作敢為又不善解人意則是雙輸。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

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我們應該首先知道、理解別人,要想影響別人,我們必須首先被影響。當我們在聽別人説話時,我們想的不應該是如何用自己的經歷和觀點去回答對方,而是應該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説話者的角度去傾聽。很多人在與人交談時的狀態要不正在説話要不準備説話。

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右腦主管直覺、創造和印象,左腦主管分析、邏輯和語言,只有左右貫通,大腦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大腦也需要統合綜效。大腦的這種構造非常適合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就像書中舉得例子,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婦,其實雙方都對,但是很多人卻抱着自己是真理,別人不可理喻的態度。

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習慣七就是個人產能,它保護並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2

書中前面部分讓我們先認識自我,一般人認為這不很容易嗎?但是哪有那麼容易,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自我的認識和旁人對自己的認識相結合,才能慢慢思考得到對自我的正真認識。

我們認識了自我後就要有一個目標,然後全力以赴的向着目標前進。首先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然後在學會合作,因為合作能活到雙贏,更快的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溝通的時候我們要對一個問題多方面的去思考,去想哪一種方法才能最適合處於的環境。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多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許多事情他都有兩面性和不可理論性;在社會上,一件事情中有着許多的機密,藴含着不可遇見的危機,所以學會多方面去思考問題真的很重要。

書中有提到: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很重要。這句話深深地警醒着我,因為許多事情我都是做到了接近成功後直接放棄過,有個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響。做任何事情,我許多時候沒有全身心去感受,因為我只會對我喜歡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我不想在一件小事上面去浪費大部分精力,我也是很忙的,我也有着必須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工作,所以必須控制時間。這些是平時的我,但是我卻沒有把一些小事情做好,因為我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而造就了現在的我。還有我的性格,我只會對着我喜歡的事情和工作上的問題比較的專一,仔細思考怎樣才能做到最好。每天都在找着問題的細節和自身的確點、別人身上的缺點以及優點,因為他們都能夠做我的前輩,能夠像一面鏡子一樣,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從而改正錯誤。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畢業的所向是比較難決定的。想要去一個好的公司,我們必須要好好的去了解它,沒有看清之前一切都還只是未知。因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要多主動的去了解情況,換位思考問題。想要別人的理解,你也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與難處。多傾聽他們的見解,能夠知道事情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還能夠促進雙方的交流。這樣就尊重了對方,對方也會尊重你,也會去體諒自己的難處。

這本書帶給我帶來的諸多好處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個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還有一個就是習慣問題,我在這方面欠缺着一大筆債,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願意與更多人去分享這本好書,它帶給我們的好處是許多前輩的經驗,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3

再一次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從農村出來的男孩,我也夢想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家族的生活環境,社會地位,給子孫後代營造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所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就顯得格外的必要。讀書畢業到參加工作這麼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總結和感悟,也從書籍,電視,自媒體,等多方面瞭解到成功人士都擁有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又冷靜下來仔細閲讀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收穫不一樣的東西。對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逐一思考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希望能從自己的總結和分析中釐清頭緒,把握現在,展望未來,力爭做一個成功人士。

我自認為是一個做事積極主動的人。從直銷經理分享直銷經驗中我學到了他們的做事積極主動有激情,生活陽光開朗有熱情。做事積極也可以等同於俗話説的勤快,雖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現自己,發揮自己的優點,運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還是挺被動的。佛家説,人生是有因果輪迴的,人生是一場修行。

我也是在社會摸爬滾打了多年才有一點體會,以前總是説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現在社會需要展現自己,沒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開屏。可能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現吧。上大學後我就認識到自己缺少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夠積極,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努力讀書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展現自己,去學校外面做兼職鍛鍊自己的溝通表現能力。從我這種由內發出的改變慾望,我慢慢()活躍起來。我也從身邊優秀的同學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養成了堅持讀書,和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成功人士的積極主動,涵蓋很多方面,我還在繼續努力,最起碼已瞄準了方向。成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標。我希望我能為身邊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緩解生活壓力,為他們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讓農村出來的孩子也能擁有和大城市人一樣的成功機會。我特別喜歡哪些自己成功了,帶動身邊的人成功的人,他們大度,謙和,低調,有內涵。我不斷讀書,不斷更新自己。

學習和個人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要從一而終,砥礪前行,這也和當前國家的口號“不忘初心為百姓謀幸福,牢記使命為祖國謀復興”一樣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奮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

他們做事主動,摒棄被動,發揮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這四項人類天賦,通過由內而外的方式創造改變,自由地選擇創造良好的人生。

習慣二,關注目標,以終為始。

他們在做任何計劃時,都先擬訂願景和目標,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和目標而使命宣言是最根本的決策,主宰了其他所有的決定。

習慣三,要事第一。

他們清晰目標願景,價值觀與要事的處理順序,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更多聚焦要事,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

他們尋找互敬,互惠,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習慣五,知彼知己。

他們善於聆聽別人,在增進彼此的信任後,促使雙方對此次的瞭解開啟真正的溝通。

習慣六,綜合綜效。

它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從而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自我更新。

它談的是,對個人而言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情感四個生活基本面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它提供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讓組織充滿活力,邁向新成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4

20xx年xx月xx日,有幸參加了中可成功人士陳佔江總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課程,陳總的一言一句讓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受益匪淺。

所謂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三個階段實現了由個人成功發展到團隊成功,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習慣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門管理中,我總喜歡先將一些急事、雜事清理,再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雖不知道每一天的雜事、急事越來越多,已經騰不出時間再去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復始地緊張、雜亂到處"救火",結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覺得疲憊,壓力山大。

在培訓中,陳總通過四個象限來告訴我們如何區分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啟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是的呀!如果將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處理好了,雜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嗎?在公司運作中,如果將流程梳理清楚,明確責任,每個部門或崗位按流程辦事,不也減輕工作壓力,減少重複環節了嗎?

採購部作為公司資金輸出量最大的部門,工作既重要又繁瑣,每天面臨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辦公用品、備品備件的零散採購。那如何才能在保質保量地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時是一個桶,第一類事情相當於:碎石(無計劃的緊急採購),第二類事情相當於:石塊(規範的採購審批流程、計劃性採購、部門溝通),第三類事情相當於:細紗(會議、報告、總結),第四類事情相當於:水(無關緊要的郵件、瑣事)。然而第一類事情確實很急(救火一般緊急!),但是想想,碎石就是由石塊破裂產生的,也就是説沒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沒有規劃性採購,當然整天處於救火的場景中。所以,必須一步步要做好完善採購流程,規劃好採購計劃,這樣碎石會漸漸減少,我們可以從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謝公司提供了一次這麼好的培訓機會,學海無涯,學以致用,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5

7月24日,商學院組織中層管理人員進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分享。培訓現場有序、活躍,學員學習熱情高漲,在此感謝商學院的同事辛苦付出。通過此次讀書分享,我有以下收穫:

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工作的一種心態,也是做成事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的例子很多,同樣的一件事交給一個心態積極人去做和一個消極心態的人去做,完成的結果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積極主動的人接到任務後,首先做的是想怎麼把任務出色完成;而心態消極的人接到任務後,首先抱怨完成任務不具備的條件,採取躲避的方式儘量少做;可想而知任務完成後的差異,即便同時都完成了,也有可能因為消極心態的抱怨導致有果無功。消極的人更消極從此惡性循環。積極心態的人完成後,會從中獲得收穫和滿足感,轉化成持續的動力。最終兩個不同心態的人生髮展就會出現巨大變化。

有了積極主動地心態下面就要開始做事了。做事方法不得當,即使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寫作也不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好,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企業是要控制做事成本的'。科學嚴謹的做事方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終為始,做事要先構思在行動,重大事項要先制定行動方案,在付諸於實踐就會降低風險,提高做事的成功率。要事第一,將工作分類根據緊急程度,逐個解決。完成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團隊協作就要和人打交道,良好的協作氛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是就要體現情感賬户是否充足,儲蓄不足團隊關係緊張就會影響完成效率,因此情感賬户的投入就是個人誠信的體現。怎樣更好地協作就要做到知彼解己,並做到移情聆聽,誠懇的接收異議,統一目標,最後達到雙贏的效果。前面的環節打通,最後就要統合綜效求同存異,共謀大局。一件事的完成,就是另一件事的開始,不斷更新提升,做到持之以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心得體會6

再一次學習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從農村出來的男孩,我也夢想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改變家族的生活環境,社會地位,給子孫後代營造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庭環境。所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就顯得分外的必要。讀書畢業到參加工作這麼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總結和感悟,也從書籍,電視,自媒體,等多方面瞭解到成功人士都擁有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又冷靜下來仔細閲讀這本書,期望能從中收穫不一樣的東西。對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我逐一思量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期望能從自己的總結和分析中釐清頭緒,把握此刻,展望未來,力爭做一個成功人士。

我自認為是一個做事積極主動的人。從直銷經理分享直銷經驗中我學到了他們的做事積極主動有激情,生活陽光開朗有熱情。做事積極也可以等同於俗話説的勤快,雖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現自己,發揮自己的優點,運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還是挺被動的。佛家説,人生是有因果輪迴的,人生是一場修行。

我也是在社會摸爬滾打了多年才有一點體會,以前總是説金子到哪裏都會發光,此刻社會需要展現自己,沒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開屏。可能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現吧。上大學後我就熟悉到自己缺少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夠積極,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努力讀書提高自己專業水平,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展現自己,去學校外面做兼職鍛鍊自己的溝通表現能力。從我這種由內發出的改變慾望,我慢慢活躍起來。我也從身邊優秀的同學同事身上學到了很多,養成了堅持讀書,和鍛鍊身體的好習慣。

成功人士的積極主動,涵蓋很多方面,我還在繼續努力,最起碼已瞄準了方向。成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標。我期望我能為身邊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緩解生活壓力,為他們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模範,讓農村出來的孩子也能擁有和大城市人一樣的成功機會。我特殊喜愛哪些自己成功了,帶動身邊的人成功的人,他們大度,謙和,低調,有內涵。我不斷讀書,不斷更新自己。

學習和個人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要從一而終,砥礪前行,這也和當前國家的口號“不忘初心為百姓謀幸福,牢記使命為祖國謀復興”一樣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奮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

他們做事主動,摒棄被動,發揮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這四項人類天賦,通過由內而外的方式創新改變,自由地選擇創新良好的人生。

習慣二,關注目標,以終為始。

他們在做任何計劃時,都先擬訂願景和目標,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和目標而使命宣言是最根本的決策,主宰了其他所有的決定。

習慣三,要事第一。

他們清晰目標願景,價值觀與要事的處興順序,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更多聚焦要事,要事放在第一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

他們查找互敬,互惠,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習慣五,知彼知己。

他們善於聆聽別人,在增進彼此的信任後,促使雙方對此次的瞭解開啟真正的溝通。

習慣六,綜合綜效。

它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創新第三種選擇,從而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自我更新。

它談的是,對個人而言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情感四個生活基本面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它提供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讓組織充滿活力,邁向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