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積極心理學【優選】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積極心理學 篇1

摘要:高校體育是一門綜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課程。將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於高校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開闊高校體育教學視野,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應制定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充分發揮教師的能量載體作用,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積極心理學【優選】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積極心理學;培養目標;評價機制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它的研究重點是人的積極品質,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所以應該對人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重點研究。對於積極心理學來説,它一般會研究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研究主觀層面,就是研究人的主觀感受,特別是人的主觀幸福感,它所強調的重點是人的積極心態,人要對過去、現在和將來抱有樂觀的心態;其次是個體層面,它所強調的是對人的積極品質進行研究,比如人的力量和美德等;最後是集體層面,強調對組織系統如學校、家庭等進行積極的研究,強調建立這樣的組織應本着培養人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同時將個人的幸福感作為組織建立的最終歸宿。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學很多領域的實踐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積極心理學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影響

(一)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價值觀

對於大學生個體來説,自身的情緒和態度對自我的觀念有着很大的影響。對於具有積極態度和情緒的人來説,他們的自我觀念較強,同時也具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和健康的水平,面對逆境和挫折能輕鬆應對,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也就高。但是對於具有消極態度和情緒的人來説,他們往往對自己的生活不是很滿意,難以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在生活中往往表現為不自信和自卑。積極心理學將人的積極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強調積極評價人性,積極開發人的潛能和積極品質,將人固有的美德和力量及潛能作為出發點,對人的一些積極心理現象進行解讀,從而更好地激發人內在的優秀品質,讓人們能更好地學會分享快樂和幸福,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個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教師可根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適切的學習目標,從而提供給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內容。同時,也需要積極展開教學評價。

(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高校傳統體育教學中,一般都是由教師組織和指導教學活動。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而積極心理學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大學生都應該是平等的,大學生和教師都是一樣需要發展的個體。教師應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大學生,重視大學生的心理成長,讓大學生能健康自由地發展。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對於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係進行了重新定義: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教師也是教學中的客體,也會受到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大學生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客體,固然會受到教師的影響,但是也可以是主體,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發揮自己的潛能,用自己的優秀品質影響和感染教師。積極心理學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師生關係的影響作用,使得教師和大學生都能充分調動自身和彼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二者間關係的協調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對策

(一)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是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培養良好的體育興趣,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讓大學生能在大學期間鍛鍊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為以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設定提高大學生價值目標的要求,根據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符合每個大學生不同的心理和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身的積極潛能,都具有積極向上的能力。這種觀念對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

對於體育比賽來説,最終比拼的是人的心理素質,也就是人格的比拼。對於每個人來説,其人格中都會有積極和消極的因素。積極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有六種美德會對人格造成影響,分別是智慧、勇氣、友愛、正義、節制和卓越。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品質的養成需要依靠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而其中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進行體育運動。運動是人的天性之一,人在運動中能得到不斷的鍛鍊。在生活越來越信息化的今天,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簡化,如手指輕輕一點鍵盤就可以購物,運動也變得越來越缺乏。運動缺乏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讓人們逐漸滋生了鬱悶等不良情緒。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特點,適當進行體育項目的設置,讓大學生能充分體驗運動帶來的積極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能量載體作用

教師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不再是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播,同時也是傳播給大學生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教師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能客觀而又全面地認識積極心理學的概念,能準確地對大學生的一些行為進行判斷,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符合積極心理學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其要求的,並根據大學生的不同表現合理地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同時,教師也要對大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讚美,讓大學生能更加自信地參加體育學習,並充分體會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師還需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對待體育教學工作,讓自己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大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熱情、進步情況等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首先應對大學生的進步進行重點關注,讓大學生能在積極情緒的影響下體驗到進步帶來的成就感,進而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從而帶動自身的進步。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讓大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併為自己的進步自豪,從而讓大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五)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會在好的環境體驗中得到積極的情緒,所以,環境和人的情緒有着較大的聯繫。人的積極品質的養成需要具備良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高校體育文化環境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現。校園體育文化多姿多彩,大學生就會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不僅增強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所以,高校可以積極建設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體育是涵蓋了眾多學科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對體育教學的視野有着重要的開闊作用。實踐證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周斌 單位: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孔凌鶴.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教學———以體育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xx,(9):58-59.

〔2〕張忠秋.運動心理學在競技體育領域的研究發展與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xx,(3):7-13.

〔3〕洪曉彬,劉欣然.積極心理學對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xx,(1):71-76.

積極心理學 篇2

摘 要:積極心理學提倡關注人性積極的一面,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積極情緒,它與人格之間緊密相連且相互促進。本文試圖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來探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含義及其塑造途徑。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健康人格

歷史發展到今天,現代化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社會生產力、極其豐富的物質福利和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但同時尋求健康的人格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響甚廣。培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觀,也成為各級教育部門領導和教師的共同追究。

一、積極心理學與健康人格觀的基本含義

(一)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型的模式,當然它是相對於消極心理學而言的。所謂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如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氣和愛。似乎大多數心理學家的任務是理解和解釋人類的消極情緒和行為[2]。這種以消極取向的心理學模式,缺乏對人類積極品質的研究與探討,由此造成心理學知識體系上的巨大“空檔”,限制了心理學的發展與應用。在這種背景之下,積極心理學呼籲:心理學應該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必須實現從消極心理學到積極心理學模式的.轉換,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二)健康人格觀

確定健康人格的個性模式,是心理學家曾為之不懈努力的工作。心理學家曾對心理健康的榜樣人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模式。其中主要有奧爾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的人”模式、羅傑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創造性的人”模式、弗蘭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以及皮爾斯的“此時此地的人”模式。

儘管這六種有關健康人格的觀點對充分發揮潛力的健康人格的描繪雖不完全一樣,但總的説來,它們對健康人格的模式是相近的。比較一致的觀點是:

1.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無意識的力量所驅使。

2. 心理健康的人瞭解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且一般説來,他們是容忍並認可它們的。他們並不着意偽裝自己。儘管他們能夠扮演社會的角色,以適應別人或情境的需要,但是,他們並不把這些角色同他們的真實自我混淆起來。

3. 心理健康的人堅定地立足於現在。心理健康的人並不生活在過去之中。他們能較快地擺脱失敗和衝突的陰影,堅定地面向未來和立足於現實。不少理論家強調朝向未來的目的對於健康人格的重要性,但他們並沒有慫恿我們用未來代替現在。

4. 心理健康的人強調增加緊張而不是降低緊張的重要性。增加緊張是通過接觸日益增多的感覺和形象的方式進行的。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渴望安靜和穩定,而是渴望生活的挑戰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標和新的經驗。

5. 心理健康的人能給予愛也能接受愛。把自己奉獻給工作,並樂於承擔義務,關心他人。他們的情緒生活成熟健全,能耐受挫折和失敗,經常保持愉快的體驗,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和幸福。

6. 心理健康的人有獨處和自主的需要。他們不依賴於別人來求得安全感與滿足,他們依賴的是自己。他們需要有獨處的時機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看法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不過分考慮他人的意願,因此對待嚴重的打擊、挫折顯示出相對的鎮靜態度。

7. 心理健康者的人際關係積極穩妥,他們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既承認自己,又尊重別人,能體諒他人的痛苦,並用各種辦法來幫助他人,具有同人類共禍福的意識。

二、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

(一)積極情緒與健康人格

積極情緒可以對人格進行滲透,通過諸如大學生健康的歸因方式、正確的應激與心理防禦系統、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以及通過中樞神經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等一些特定途徑與方式形成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減少和消除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處在健康、幸福和快樂的主觀感受之中[3]。在培養大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情緒的培養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可見,具有積極情緒的大學生,在遇到負性的生活事件時能夠在主觀上正確地認識、客觀地評價,在行為上能積極應對。這些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行為特徵會形成周圍同學和老師對其積極的評價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從客觀上獲得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時,這些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健康的行為特徵久而久之就會逐步穩定下來構成大學生積極而健康的人格。

(二)積極自我認知與健康人格

積極的自我認知是建立在對現實自我全面客觀認識基礎上的一種積極態度。由於認知能力發展水平的的限制,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往往比較片面和易走極端。如果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誇大自己的缺點、懷疑自己的能力,則容易產生自卑感;如果對自己的評價過高,便容易使大學生眼高手低、目中無人、產生驕傲自大情緒。驕傲、自卑都是不良的自我認知,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危害極大,所以要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構建健康人格。

(三)積極行為方式與健康人格

心理學研究表明,能動地適應與改造現實環境的積極行為方式是人格健全的標準之一。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學生在困難面前,會在接受事實的基礎上採取積極行為方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積極方面轉化[4]。尤其是鍛鍊大學生在有矛盾衝突或者有問題需要解決時的適應能力、獨斷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形成健康人格,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十分重要。

(四)積極的社會支持與健康人格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發展所依託的社會關係系統。研究表明,親密人際關係所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個體緩解壓力,包括調節不良情緒、分擔責任、提供建議、傳授技巧和提供物質幫助等[5]。對大學生個體而言,朋友不僅能夠支持個體的自我價值感,提供愛、關懷以及披露內心世界和宣泄的機會,而且能夠使青年獲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支持,為社交能力的提高提供基礎。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培養大學生有意識的體驗並從現存生活中挖掘社會支持資源的能力,是構築大學生健康人格系統的重要環節。如在大學生教學中應包含如何體驗社會支持、如何支持他人、如何獲取他人支持等內容的訓練科目,通過訓練讓大學生學會構築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能夠增強自信,進而更好地塑造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苗元江,餘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2).

[2]張倩,鄭湧.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xx,(3):6-1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xx,(3):321-327.

[4]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xx, 56(3):216-217.

[5]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44(4):120-126.

積極心理學 篇3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教師這一門職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僅僅侷限於本學科的知識已經無法勝任教學工作,應對新時代學生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一名九零後老師,更加要積極學習進修。其中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並加以實踐,才能更好的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學也會事倍功半。所以空閒時間我積極閲讀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深感教師有的時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點,接納學生們的一切,好與壞,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夠真正找到幫助孩子的方法。就像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班級小胖的故事。這個班我是在八年級接的,在七年級只是擔任他們的地理老師,所以對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個老是説“yellow”的地理課睡覺的“搗蛋鬼”。

接班後,我對班級的同學做了大概的瞭解,尤其關注了小胖。我發現其實他不是一個沒有上進心和目標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優點。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負責,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掃帚,彎着腰,打掃着教室外的那條走廊。再如每次換位置時,他總是會去幫助旁邊的同學一起來搬桌子椅子,可見也是個熱心的小夥子呢。小胖在語數外課堂上也尤其認真,書本上的筆記也是工工整整,七年級的成績也處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緒卻時常大起大落,時而瘋癲,時而悲傷。在班級中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譁眾取寵。還喜歡説一些不好的.話。我就問自己:難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後有沒有原因呢?

為了更好的去幫助小胖,我嘗試着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並在班級表揚他,告訴他,原來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對他一開始表揚多於批評,他開始縱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違反紀律,在兩個班級之間來回穿梭,經多次提醒卻無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麼在班級的隊伍中好好跑,要麼滾出去”。然後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結束後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級嚴厲的批評了他的這個行為,告訴他:“你既然身為班級的一份子,就必須為班級出力,維護班級的榮譽”。他憤憤的説:“我不是4班的,我轉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婁江你只能是4班的學生,要麼讓你爸轉學”。生氣的兩個人,註定是沒有什麼好話的。小胖也沒再講話,可能也是第一次見到我這麼嚴厲的對他。放學後我看到他一個人在走廊“遊蕩”,便把他喊了過來,問道:“為什麼跑操的時候跑掉呢?”他賭氣回答到:“不是你讓我滾的嗎?”我對他説:“跑操時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卻還在搗亂,老師也不想説這話,你想想看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説道:“老師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顆為班級的心,我們把這表現出來不好嗎,為什麼要用那種不好的行為來掩飾呢。以後如果你有不好的行為,老師還會嚴厲的批評,但是隻針對你做的事情,不是對你這個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後讓自己更優秀”。

我不知道這個行為這番談話有沒有效果,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讓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們跑了一半之後我看到小胖跟上來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開心,為小胖開心。此後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搗亂了。即使偶爾調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來,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學之間,總有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感動,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漸加深。到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緒起伏,看似倔強卻又敏感脆弱,其實和他的家庭有關係,父母的離異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可能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需要什麼,他哪裏不開心了。我卻越來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確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關愛。雖然我們無法幫他改變家庭的狀況,但是我願意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接納他所有的行為和情緒,到後來他也慢慢願意在班級裏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甚至是家庭的情況。慶幸的是他並沒有成為班級的“另類”,同學們也發現了他的可愛之處。當然現在小胖行為上情緒上還是有一些問題,但是我願意繼續去努力。哪怕不能改變什麼,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也能成為他心裏的一束光,以後在遇到難過時有些許温暖。因為我相信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如書中所説,教師存在的價值是播種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樂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我願意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成為傳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滿活力,讓我的學生也收穫幸福感和創新的活力。

積極心理學 篇4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科學,它強調對心理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如主觀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對消極、障礙、病態心理等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的機制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創造、努力、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徵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等。

在創建陽光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注入了積極心理學元素,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營造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陽光氛圍

我們始終堅持以“積極心理學”思想為主導,通過教師培訓、家長學校、校園心理劇、心理拓展訓練、團體輔導課、同伴互助、個體輔導、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積極思想,增強學生的“力量”和“美感”,培養學生的自我建設能力。

(一)轉變理念,優化管理

我們在理念上做到了三個“轉變”:一是變個體心理諮詢和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單一模式為強化生命教育的綜合預防模式;二是變學校心理教育單一取向為積極整體心理教育取向,大力促進學生自我心理建設能力的提高;三是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創建環境,營造氛圍

在德育內容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思想。我們把中國小生自我心理建設能力的培養納入學校德育的內容,充實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提升了學校德育教學的內涵,為學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班級管理中滲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羅伯·崔比説:“欣賞性探詢是提升成功循環的過程,而非僅僅修正錯誤。它能產生強烈的激勵作用,幫助人們獲得自我實現感,而非陷入充滿憂慮與陰暗的宿命的泥潭。”因此,我們在班級管理中推行“欣賞式班級管理”理念,並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搭建平台,促進成長

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於在個體內部系統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學校教育向學生傳授自我開發、自我提升能力的方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我們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大環境,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使其獲得這些能力,並逐漸掌握開發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學生個體將來能夠積極面對生活。

課堂教學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主陣地。學生的喜、怒、哀、樂大部分發生在課堂上或者起源於課堂之中,所以日常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心理諮詢或上幾節心理健康輔導課,而應是全方位、文體化、綜合性的教育過程。為此,我們在學科教學上提出了並試行這樣的五大理念,即語文課堂重在求善,數學課堂重在求細,科學課堂重在求真,英語課堂重在求實,體音美勞班會課重在好學。同時,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建設進行有效評估,提出後階段的輔導方案。

家庭教育為學生陽光心理建設提供大展台。為防止出現“5+2=0”的現象,我們必須要用好家庭環境這塊資源。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引下,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讓家庭和學生一起去體驗積極情緒,感受積極心理學的無窮力量。

二、構造積極心理場統攝的陽光課堂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場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終都有較強的統攝力,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一)全新倡導快樂教學

積極的心理場能產生巨大的激勵效應。在快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雙方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教師教得積極,學生學得投入,因而能在學習中形成愉悦的情感體驗,擁有獲得知識後的自豪和神聖感,這種心境通過內化、遷移,最後積澱為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經常引導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

(二)全心處理教學內容

學生所接受的視聽信息的質和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場”的質量,所以,教師要善於深入體驗教學內容,用生動、活潑、形象、幽默並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把握學生的情緒,時時掌控課堂教學進度,做到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三、打造陽光活動

(一)陽光的節日伴成長

緊緊圍繞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六一、國慶、中秋等法定節日,開展“陽光節日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樂翻天,在快樂中展示才能。如“集郵活動”“口琴齊奏” “剪紙藝術”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充分實踐,在實踐中全面發展,讓節日的陽光伴隨他們度過幸福的學校生活。

(二)陽光社團添力量

結合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們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推出各式各樣的“陽光社團”,由具備專業特長的教師擔任輔導工作,以最好的.力量來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全面發展。如成長社團、航模社團、德清方言研究社團等,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接受美的陶冶,充實自我,展示自我,豐富才情,快樂放飛夢想。

(三)陽光假日助飛翔

我們開展了一系列“陽光假日活動”,讓學生們直接體驗和感受,豐富親身經歷,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如禮品包裝、模擬法庭、自護自救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可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在家人與老師指導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選擇,創意實踐,多元展示。

四、塑造陽光少年

(一)優化心理環境,提高自我意識水平

創設濃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調動學生自覺參與到積極心理建設能力培養的實踐活動中來。充分利用牆報、名人字畫、閲報欄、紅領巾廣播、國旗下講話等方式開展積極心理科普宣傳活動,校園裏隨處可見“積極心理的十大標準”“心理小故事”等美文,使學生處處感受到積極心理、陽光心態的重要性,從而積極追求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積極調適情緒,提高自我分析水平

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實踐—自我評價”這四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歸因,促進他們形成更為強烈的主觀幸福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運用團體輔導課對學生進行積極有利的歸因訓練。

(三)倡導助人自助,提高自我疏導水平

我們以“三助”模式(即合作互助、諮詢他助、調節自助)為主,通過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和自我分析水平來提高學生的自我疏導能力,教會學生掌握“三大調控策略”——行為調控、認知調控和人格調控。

(四)注重家庭氛圍,提高自我完善水平

我們還通過各種形式對家長進行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應用技巧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分為“巧妙引領,主觀幸福”“智慧塑造,積極人格”“善用激勵,事半功倍”“積極溝通,共享成長”“平常心態,精彩人生”五大塊,廣受家長歡迎,提高了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改善了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使得學生的自我完善水平不斷提高。

運用積極心理學,創建一個和諧、積極向上、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陽光校園,有利於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積極、健康發展;有利於師生在積極參與“陽光校園”建設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有利於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有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快樂、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 篇5

在教育教學中,積極的心理學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在教育中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師應該掌握積極心理學知識,並將其靈活的運用到教學中,這樣才能夠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本文將對積極心理學對教育教學的啟示進行着重的研究,全面分析積極心理的意義以及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可以對教育教學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積極心理學與現代的發展息息相關,積極心理學具有積極的主觀情緒和積極的特徵。下文將會通過實際案例分析積極心理學培養學生的善良、自信以及友善的效用。積極心理學將會加強教學管理以及促進師生關係,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一)消除負面的心理

隨着社會繁榮的發展,社會文化將會特別關注人的創造性、幸福的個人層次以及積極的心理。積極的品質將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發展,所以積極心理學擔負着重大的使命。從人類社會發展看,積極心理學將會對其發展產生推動作用。消極的心理學將會使不良事件重複發生,以及扼殺環境發展。消極的心理學是不存在同情、善良及美德,只是有自私自利等。只有用積極心理學將消極心理打敗,讓學生從積極的心理角度看待問題,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及高尚品質。例如,一個吸煙的學生,如果自身具有積極的心理,對吸煙有害健康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將會遠離煙草,珍愛身體健康。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學生抵抗誘惑,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

(二)發展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積極的心理學研究法主要是根據西方主心理學以及人文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其中的優勢和長處進行總結和研究,不斷創新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和科學技術為主,使積極心理學變得更加寬容、靈活以及多樣化。消極心理學是對消極情緒進行研究及處理,從而才能更好促進心理學發展。例如,中國式的教育和國外教育,中國對學生是根據學生分數的高低進行判斷、選擇學生,家長將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孩子。而外國式教育是通過學生自己喜歡什麼,家長根據孩子自己的愛好進行規劃。中國式教育將會導致孩子個性,使其沒有自己的個人思考空間,並扼殺了孩子的思維創新能力,使逆反心理不斷凸顯,這將會導致消極心理產生。

(三)心理學的研究目的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主要是修復問題、個人的壞習慣以及一些不良的動機和情緒,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中,可以消除消極心態,還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生理、心理健康。只有擁有積極思想,才能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為學生預防和加強健康的心理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二、如何利用積極的心理學培養學生能力

(一)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

想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教師應該以身作責,用平等的思想對待學生。在教師犯錯時,也要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將會讓學生不怕承認自己的錯誤,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邁上自我發展之路,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才,能進行改正,讓學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如果認為自己一事無成,將會導致毅志力喪失,自暴自棄,成為一個失敗者。學生要學會在接納自己的同時也要接納別人,這樣才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二)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關注將會觸及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如果長時間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將會慢慢否定自己的價值。教師可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進行鼓勵,將會使學生學習變得格外專注,這就是積極的教學。讚美、信任、期許將是一種正能量,會使學生朝着老師希望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條件的,對學生的肯定及誇獎是在建立在學生取得成功的前提下進行的。但不能無條件的誇讚,這樣將會讓學生變得自滿。

(三)培養學生的積極樂觀品質

積極樂觀的品質,將會拓展學生的積極情緒,使學生看到更多、想到更多,進而和周邊環境和諧相處。積極情緒讓學生充滿希望,正確看待挫折,能很快從失敗中走出來,使其成為一個具有積極態度及樂觀思想的人。在進行積極教育時,要停止抱怨,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面對美好事物時,心存感激。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覺得幸福的事情,讓學生講講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美好事物的發生。將積極的生活態度運用在教學中,不僅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還能使學生對周圍一切美好事情留心觀察與感受。

三、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運用

(一)培養學生積極主觀能動性

伴隨着積極情緒以及對積極狀態的認可,將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和創新學習方式,以及對新知識的不同見解。消極情緒將會使思維空間變得狹隘,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在同等條件下,積極心理將會使學生衝破一定的限制局面,從而產生更多的思想,擴大主體範圍,增強認知。在教育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觀性,因材施教,做好學生的適用性鋪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學習。同時,要肯定學生的能力及成績,將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激發出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力。

(二)培養學生個體層面上的特質

在學生體驗和認知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可,並通過不斷強化建立積極的心理品質。在對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時,要加強對其心理的輔導,引導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在遭遇困難時要積極樂觀的面對,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失敗。例如,在考試失敗時,應該從自己本身出發,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將成績的好壞歸結於試題太難或者是運氣太差。培養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判自己的不足,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從而形成積極的應對方法。

(三)培養教育羣體的積極性

個體的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在教育羣體中,必須具有積極的心理,才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只有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鼓勵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合理規範將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師生環境以及師生關係,才能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針對性地使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品質。例如,教師應該幫助成績有困難的同學,不能因為同學的成績不好,就對其進行惡言相向,這樣將會使學生受到心靈上的創傷,會使班集體變得沒有凝聚力,從而導致集體生活充滿消極情緒。所以,教師應該用積極心態面對學生,不斷加強學生的羣體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

結束語

積極心理學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將會使學生具有積極學習和快樂生活的心態。一切都從積極心理出發,將會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充滿活力,樹立自信,用積極的心態思考問題,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張黎(1968—),男,河南信陽人,碩士,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教育與教學。

積極心理學 篇6

一、概述

高校當中傳統的心理輔導主要強調以學生問題為中心的病理性心理輔導,積極心理學恰恰與之相反,它所提倡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培養並加強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各種積極力量上,讓學生通過積累或發展自己內在的積極力量將心理問題擺脱,也可以抑制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所以,通過積極心理輔導,可以使學生接受心理輔導時的積極取向增強,並着重對接受心理輔導者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行了強化,逐步使心理輔導的方法與策略所具備的積極價值得到了擴展,使高校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品質。

二、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及發展史

積極,源於拉丁語positism,有着潛在或實際的意思,此處既包含內心衝突,也包含潛在的內在能力,積極心理學是通過心理學較為完善且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對人類的潛在力量與美德等積極方面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當中新的里程碑,它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內容的一門新興科學。對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就有學生提出了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生活意義方面的研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人類潛能研究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受二戰影響,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一度停止,在戰爭當中及戰後,心理學主要的任務就是治療戰爭當中的精神疾患以及治癒戰爭為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對人的心理及行為紊亂進行研究並找到治療與緩解的具體方法。積極心理學,是可以促進心理學發展的新興理念,它作為具有積極影響力的一門學科思想,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運用與實現,對於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意義重大。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策略

積極心理學,可使人們重拾積極人格力量的觀點,注重個人調試心理的重要作用,通過個人積極的心理潛能,重塑積極向上的成長能力,而培育高校廣大學生具有這種潛能與力量,通過簡單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對於學生個體的心理諮詢是不夠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應用積極心理學必須應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達到思政與積極心理學的教育目的。

(一)通過積極心理測量技術深入瞭解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

心理測量對於認識個體心理狀況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心理輔導順利開展最為基礎性的工作。積極心理學,注重針對不同的對象編制有針對性的積極心理測量量表,並得到極為客觀的篩查與評估、判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大大增加,可以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為本,更具針對性、更深入地開展。主觀幸福感雖然是積極心理學大力倡導的一項心理測量指標。但是也強調了其他各項指標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專注與安適、意義、人格力量等方面的測量指標及技術。針對高校學生運用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心理測量技術,能夠使高校更深入的認識並瞭解到學生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況,併為後期的科學輔導奠定基礎。

(二)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積極心理學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全面普及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從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來看,大部分高校並未充分的重視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也形成了一種不利於高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局面。像美國等一些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高校的學生非常喜歡積極心理學教育課程,而積極心理學教育也取得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國高校可以借鑑這些成熟的經驗。我國高校構建積極心理學課程可從以下方面進行:以積極心理教育為中心,重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對此,高校必須從教育形式、教材等方面着手。由於積極心理學是西方學者所提倡的一種理論、方法,我們必須將先進的積極心理學教材引進,將其內化並建設具有我國本土文化的積極心理學教材,使其適應我國高校學生的發展。而教育形式上,我們也大力提倡跨學科滲透式的教育形式,有意識的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滲透到高校各個學科的實踐教學當中。

(三)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針對高校學生開展人生意義教育

人生意義是決定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素,也是當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產生幸福感,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第一,學生在為自己目標而奮半的整個過程當中產生的意義感。第二,為他人奉獻時形成的意義感。第三,學生個體同世界相聯繫時形成的意義感,為了國家與社會樹立宏大的且有重大意義的個人奮鬥目標,能夠使人們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充分聯繫到一起,並逐步使學生實現人生意義。

(四)全面培養高校學生具備積極的社會心態

當前,高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都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自私心較強的心理,而且缺乏對他人的關愛,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寬容與感恩,抗挫能力較差,遇到問題時較容易衝動、自卑。因此,針對高校學生開展寬容與感恩教育是培育高校學生具備積極社會心態的重要措施。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顯示,通過感恩教育可以使學生個體提高面對逆境時的適應能力,對於高校學生幸福感的提升非常有利。對高校學生的感恩心態進行培養可以從感恩沉思、感恩記錄、表達感恩等行為方面着手。寬容教育同感恩教育極其相似,通過有效的寬容教育,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從大局上來説,可以減少社會人羣的怨恨情緒,有利用社會矛盾的緩解。在開展積極心理教育時,開展各種不同的寬容干預教育模式,使高校發生矛盾的學生當中的被冒犯者可以快速的從矛盾與怨恨當中平復自己的情緒,並以積極的心態寬容對方,從而擁有更加積極的生活方式,也可使高校學生逐步具備良好的社會心態,並用積極的思想與態度去面對社會生活。

(五)通過積極心理干預對高校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培養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心理干預,目的在於通過心理學專業知識與技術的應用,有步驟、有計劃的'對學生個體或整個羣體的個性特徵、心理活動、心理問題以及思想品質形成影響作用。高校傳統的心理干預都是將問題作為中心的,大多都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為目的進行事後干預,而心理干預工作中卻將學生個體的人格品質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忽視,而積極心理干預主要強調了心理干預工作中人格品質的重要作用。由於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在各種不同文化條件下逐步形成個體的不同能力而導致的衝,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將積極心理干預引入,重視心理干預過程中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與塑造,充分激發學生愛的能力與認識能力。積極干預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針對高校學生的五階段心理輔導,這也是積極心理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包括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觀察並保持距離、深入調查、分場合加以鼓勵、語言表達、擴大目標這五個階段。此種心理輔導對於培養高校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可以促進高校學生主動激發並調動自身內在的美德與潛在的能力,使自身的積極品質與積極力量不斷增強,並逐步將心理問題或者抵制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擺脱,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品質。第二,針對高校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敍事心理輔導。這是積極心理治療非常重視的一種輔導策略,通過為患者敍事故事,使其聯想被大大激發,為患者提供處理問題及衝突時的補充觀念及反觀念,使患者能夠對自己和周圍的人際關係重新的審視。同時,通過敍事故事也能夠在治療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認同,使積極心理治療的效果更好也更加持久。在積極心理干預過程中,注重患者積極人格對於心理治療的重要作用,使高校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逐步培養並塑造其積極的人格品質。

四、結束語

當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潛在的個性品質與積極力量方面的教育並未得到適當的關注與重視,而運用積極心理學,則可糾正當前心理健康輔導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當前高校的心理教育水平及教育效果,使高校人才具備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更好的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積極心理學 篇7

積極心理學思想是由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賽利格曼提出,在20xx年發表了《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吹響了建立積極心理學的號角。

什麼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於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提倡用一和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幸福。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一箇中心”是指積極心理學要以研究人的幸福為中心,幸福在多數情況下是主觀的,所以它也被稱為主觀幸福感,意即個體自己親身的感受。事例:有一個聰明人和一個老實人一起到海邊玩,聰明人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貝殼,而老實人也在海邊撿了很多漂亮的鵝卵石。當他們走到一起時,聰明人提議兩個人交換自已所撿到的東西,老實人爽快地答應了。聰明人在交換之前悄悄地把自己撿到的最好看的兩個貝殼藏匿了起來,把剩下的給了老實人,而老實人則把自己撿起到的所有鵝卵石都有交給了聰明人。回去之後的那天晚上,老實人睡得很香,但聰明人卻徹夜難眠,他一直在想:老實人是不是也像他一樣把最好的石頭藏匿了起來。在這裏聰明人客觀上佔了便宜,但主觀上卻並不感到幸福;相反,老實人客觀上吃了一點虧,但主觀上卻感受到了幸福,這就是主觀幸福感。塞利格曼創造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個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樂趣通常表現為興高采烈的外在情緒表現形式;參與是指對家庭、工作、愛情與業餘愛好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意義則意味着個體對行為或事件深層價值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能發揮自我的力量,達成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標。也就是説,一個人要有真實的幸福,他必須要感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這種良好的情緒體驗又可以使他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則必須要達到超越自我。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個基本點”是: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這三個基本點實際上就是人類獲得幸福的基本路徑的具體體現。

積極心理學 篇8

面對素質教育的新形勢、道德危機的新挑戰,強調道德教育的“首位”和重要性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道德教育始終處於“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存在着嚴重的形式主義和表面化的傾向,突出表現在目標太高、內容太空、方法呆板等問題。文章認為,消極心理學取向使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存在過分關注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對象與教育者之間關係對立,不利於形成積極完善的德育教育支持系統等問題。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德育教育目標應兼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德育問題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着重於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應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應融合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係,應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一、問題呈現

傳統和當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教師、家長等教育者普遍關注受教育者身上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品德問題),而對他們身上的良好品德、發展潛能和積極願望關注不夠。

因此,易形成重視問題矯正、忽視美德培養的消極教育取向。這種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會使教育者更多采用挑剔、質疑、批評、指責、訓斥、懲罰等消極方式對待受教育者,惡化道德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和正面教育的影響力,妨礙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培養。

因此,本文提出積極道德教育的主張,強調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氛圍與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身的不良品行,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身上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積極道德教育通過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環境,激發受教育者自身的資源與潛力,

並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育環境中的積極資源,實踐積極的道德行為,逐步改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並在積極品德形成的過程中克服與預防不良品德,因此,是致力於挖掘受教育者積極資源、改善道德教育關係、提高道德教育實效的一種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

二、主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應當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主觀幸福感、積極地情緒體驗、快樂與滿足、樂觀主義等;二是積極個人特質,包括個性力量、興趣、價值等;三是積極的機構,包括學校、家庭、社區、企業等。四是積極的活動,其中積極的主觀體驗主題中所包含的各種積極體驗類型,正是當前中職學生大部分學生所缺失的。因此,將積極心理學思潮中所倡導的積極主觀體驗與中職德育相結合,通過對積極的主觀體驗理論所指導的中職學生德育的研究,對於解決當前中職學生德育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使更多的學生擺脱消極的德育教育,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課題研究目的定位為:

(一)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於提高中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導意義;

(三)探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職業學校德育管理模式構想包括(學生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體系、學生活動,自律體系、班主任工作體系、德育導師制)。

三、主要觀點

第一,中職教育是一種不同普通教育的教育類型,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也應當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中職學校利用學校的辦學特色,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的文化積澱,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那麼就非常有利於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獲得學生和用人單位的青睞。第二,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培養中職學生積極情緒(自尊、團結、文明、勤奮、開拓)的培養、消極情緒(緊張、憤怒、疲勞、抑鬱、慌亂)的處理都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

第三,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德育教育對提高中職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主觀幸福感主要包括三個緯度,即個體對過去生活的滿意度、對現狀的主觀體驗和對未來的希望等。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實踐方案時,特制定包括對情緒的調節,對現狀的幸福體驗及對未來的希望等三個方面相關主題的輔導活動,以達到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的目的。第四,積極心理學理論對中職德育的指導意義。

就目前對中職學校的德育狀況成果分析,教師更多的還是將目光停留在關注“問題學生”層面。但是,根據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學生”相對於學生的總人數比例並不高,因此從學生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特點出發,探討出何種理論指導的中職德育,能夠更加有效地對多數“健康學生”進行教育。第五,積極心理學理論取向的德育可以發現和挖掘中職學生的積極品質,使他們對美德以及美好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充滿着渴望,重新建立對學習的熱愛、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獲得更加滿意的生活。

四、方法應用

(一)建立積極道德教育關係。人性先天具有善的潛質與稟賦,藴藏着巨大的德性發展的空間和潛能,而且人的本性也是趨向於善的。如果能提供一個充滿信任、接納和關愛的健康的環境與氛圍,受教育者就會趨向於德性的良性生長、積極生成,原有的劣行和不良品質也會趨於減少、消失。所以建立充滿尊重、真誠、理解、關愛、信任、公正的道德教育關係建立是首要任務。建立這種道德教育關係,需要藉助多種教育方法與手段。這些方法包括耐心傾聽法、平等尊重法、熱誠關愛法、接納理解法、肯定信任法等等。

(二)促進教育者人格完善。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會考失利,樹立積極態度,積極響應和推進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主要有內省慎獨法、見賢思齊法、自我激勵法、積善成德法等等。

(三)促進教育者美德形成。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是積極道德教育的主要的和核心的方法,也是直接影響道德教育成效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教育者通過採用以積極、正面為主的教育方法,激發受教育者德性成長的道德需要與內在動機,提升受教育者的自尊與自我效能,從而促使其產生積極的體驗、認知與行為,並促成積極道德品質的形成和鞏固。促進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主要有激發體驗法、提升自我法、調節情緒法、欣賞強化法等等。

五、結語

積極心理學在德育工作中運用不是對傳統和現行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一種徹底的顛覆與變革。在強大的文化傳統、新興的經濟力量和長期社會意識形態的控制與影響之下,社會制度與教育體制的改革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而不是突飛猛進的、迅速質變的過程。積極道德教育正是基於這種背景下,對道德教育現狀的一種漸進的、量變的、逐步的改變與創新,也正是這種看似細緻的、輕微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會對當今的教育改革提出過高的各種變革條件,也不會對未來抱有諸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夢想,也許才能在教育與道德教育改革的漫漫征途中行走更遠、影響更深。

積極心理學 篇9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與傳統的病理性心理學不同,它不是把研究視野專注於消極、障礙、病態心理等負性方面,而是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用一種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並以此來激發個體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使生命過得更有意義。

一、當前我國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普遍重視智育,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

由於現行考試製度的影響,出於實用主義的考慮及從眾心理的影響,很多家長把教育理解為純智育,又把智育狹隘等同於提高成績,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評價孩子標準單一,只以學習成績論好壞。家長對孩子有意識的家庭教育都毫無保留地放在學習活動管理上,尤其注重“主科”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監督、檢查與補習,八年級後,還存在重理輕文現象,相對重視物理、化學,把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音樂、美術等視為“副科”,忽視孩子人文素養的培養。

2.家長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注意呵護孩子心靈

不少家長喜歡以自己的要求代替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缺乏對孩子的尊重。許多孩子因為成績沒達到家長的“標準”,家長很少給予讚賞,給孩子的往往是批評責罵、搖頭歎息,導致孩子缺乏自我價值感及安全感,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讓最有學習力的青春期在無心學習,一無所獲中度過。也導致孩子不願敞開心扉,親子關係緊張。

3.情緒教育的缺失

情緒教育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教育觀念,主張教育不應只重視理性知識的傳授,也應當培養青少年的情緒智力。情緒智力指的是認識自己的情緒、剋制衝動、延遲滿足、自我激勵,認識他人的情緒,以及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等。我國的情緒教育尚處於起步階段,較西方發達國家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更加重視青少年理性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情緒智力的培養。

二、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

1.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

當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後,就能體會到生存發展的快樂。也許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個天才,但卻可以將其培養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才。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細心觀察,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提供環境激發孩子在該方面的潛能,之後還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取得進步、獲得讚賞的喜悦。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忌硬性塑造。所謂的硬性塑造就是家長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設計孩子的一生,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

2.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家長要讓孩子從國小會關心幫助他人,學會與人和睦相處,懂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要以為這樣是浪費了孩子的精力,也不要認為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類似的想法已經過時了。實際上,人在幫助別人、履行職責的同時也會感到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快樂。因此,家庭教育千萬不可忽視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先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會他們如何用心靈感受生活中的善與美,激發孩子對周圍世界的一種愛的情愫,讓他們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體會到自我成長的快樂!

3.培養孩子勇於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

挫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挫折事件,知道在成長中遇到點困難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他們所想的和想做的與實際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這時就要教育孩子做好對付挫折的心理準備,這樣,他們在挫折面前就不會驚慌失措,就能夠沉着應付。另外,就是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教育孩子能正確對待自己,能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有一股“我能”、“我會”的勁頭。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是孩子順利克服困難的第一步,這種良好的心態也會促使他們將來在紛呈複雜的社會競爭中能以強者的姿態去迎接各種挑戰。

4.營造家庭的樂觀氛圍

在影響兒童成長的諸多社會因素中,家庭顯然是最重要的。它是兒童的社會聯繫中出現最早和持續最久的一種。而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又是居於核心地位的一種主要的家庭關係,兒童早期唯一的社會聯繫可能就是與父母的關係。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情感關係將會影響到兒童對以後社會關係的期望和反應。和諧温馨的家庭氛圍、父母自身的樂觀態度隨時都可以帶動孩子。首先父母之間要保持親密和諧的關係,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愛,讓孩子從小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温暖和幸福。兒童對外界事物是非常敏感的,父母間不經意的爭吵,都會引發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

參考文獻:

[1]陳虹,吳九君.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20xx,(13):23-24.

[2]劉翔平,曹新美.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J].教育研究,20xx,(02):90-94.

注:本文為20xx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第二批立項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xx]GHB0691,課題名稱: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構建學生幸福人生觀的探究。

積極心理學 篇10

轉眼間將近學期末了,這意味着要和積極心裏學這門課説再見了。還記得第一節課鄒老師就給我們出了一個演講的題目:為什麼選擇積極心裏學這門課,想從中學到什麼。這個小環節讓我們來自不同學院的同學互相都瞭解了許多,使一向枯燥無味的選修課活躍起來了。回想起當時選課的時候在電腦屏幕上看到“積極心理學”,我就果斷按下了確定,積極心理學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話題與學習目標。

作為一個大三學生,即將畢業的我也曾過着渾渾噩噩的大學生活,從大一到現在兩年來我沒有考過什麼重要的證書,沒有做過瘋狂的事。自從上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我找到了自我,不應該沒有目標的活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並且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有時我也消極、沮喪、抱怨……鄒老師告訴我們要時刻鼓勵自己,心中默唸我會成功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做好。很多癌症患者因為擁有積極的態度堅信自己會好起來的,最後都戰勝了病魔,所以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只要我們的'意念夠堅定。不要時刻想着自己一定會失敗,那即便是你努力的去做了,成功的機率也不會太大。

老師還給我們播放了視頻,讓我們真正瞭解了生命的產生,精子卵子的結合產生受精卵,受精卵逐漸發育成嬰兒,大到人身體中的器官,小到細胞的變化,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切身的知識。

老師是一個十分親切並且非常負責任的老師她會照顧到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會和全班同學互動使我們有了很強烈的存在感。她教我們要學會寬容,寬恕別人,樂觀的對待每件事。課堂上同學們不亦樂乎説着自己想要改變的目標,有的想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想交更多的朋友,有的想要要戒掉電腦遊戲留出充裕的時間來學習。而我的改變目標是改掉我急躁的性,我是一個天津人典型北方人的急脾氣,有着耿直爽朗的做人原則,可是我的性子比較急,遇到急事不能再盲目的慌張,要更加鎮靜理智的尋找解決的方法。

我們要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更有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發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着力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更是一種理念。其實快樂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只要樂觀積極的去對待會收穫不一樣的精彩。做一個善良、寬容、快樂的人吧!

積極心理學 篇11

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提出從以下方面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以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核心確定課程目標,以積極、生動、實用的內容為主體豐富課程內容,以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積極素質,創建積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種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學較為成熟、完善的實驗測量方法,研究人類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潛能等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強調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提倡以一種積極的觀念重新解讀人的心理現象,並在該過程中挖掘個體在現有條件下獲得幸福感受的各種因素。

積極心理學相信人性的優點和價值,主張用積極的理念審視人的潛力與價值,使人的積極品質得到培養,人固有的正向力量得到激發,人格優勢和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真正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它以關懷全人類的福祉為宗旨,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認為,作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吸收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要素,着眼於全體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一、以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為核心,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積極目標

課程目標不僅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課程建設的歸宿。課程目標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方向具有規範作用,它指導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評價等。第三屆國際心理衞生大會明確指出,能夠時常體驗到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增進主觀幸福感,獲得幸福體驗。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不僅僅是矯治心理缺陷、預防心理問題,更主要的是挖掘大學生的各種外顯和潛隱的積極體驗,並在實踐中擴展和深化這些積極體驗,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和積極人格,使大學生能夠學會以欣賞的態度對待生活,提升創造幸福的能力,增進大學生的幸福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大學生、促進大學生心理成長的`發展性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課程目標設計從內容上來説應當達到知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統一。課程教學不僅需要傳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訓練促進知識在個體身上的內化,使之養成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

很多心理健康知識是淺顯易懂的,關鍵是在學生現實生活中能否意識到,自覺轉化為行動。只有心靈受到最真實的觸動,才能做到知情意的統一。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人的發展,在於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人文關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計中,尤其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情感人,以情怡人,以情育人,發揮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感悟,實現情感的昇華。

二、以積極、生動、實用的內容為主體,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

我們的一切教育、思考和知識,都以怎樣獲得我們本性所不斷追求的幸福為對象(自然的體系)。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疾病或健康的科學,也是關於人的幸福、發展、快樂、滿意的科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健康(health)、和諧(harmony)、幸福(happiness)。在3H的價值指引下,應該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1.積極性。積極心理學以積極情感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的組織系統為支柱內容,這就決定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中應該注重積極導向,應該更加註重大學生潛能的開發、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在課程內容選擇中,要注重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將提升主觀幸福感、塑造積極人格、創造積極環境融入課程中,如在課程中,如設置“學會感恩”“塑造樂觀人格”“積極的情緒管理”“愛與幸福指數”等專題,介紹和行為訓練內容。

2.實用性。調查顯示,對於課程內容的設置,大學生普遍認為除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以外,更希望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一些符合他們年齡和心理特點、更具有實用性的內容,所以,課程內容的設置必須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現實需求,將那些能夠幫助學生走出困惑,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優化心理品質,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內容都列入課程內容,如開設與每個學生密切相關的人際交往、情緒調節、自我意識等內容的專題學習研討。

3.以學生為本。積極心理學注重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實現個人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達到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了心理學研究的返璞歸真。

4.歐美國家的學校心理教育理念正在從由“讓學生適應學校”到“讓學校適應學生、為絕大多數學生提供最有意義的教育”方向轉變。以歐美國家的心理教育理念為借鑑,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根本,面向所有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心理髮展需要的、喜聞樂見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體會主觀自我對解讀生活事件的主控功能,培養其主觀幸福感、樂觀、自尊、希望等積極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是處於特定發展階段的羣體,對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是階段性、發展性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分層的教學活動,立足教育、重在指導,解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比如,可以針對大一新生的學習適應、大二學生的自我意識、大三學生的人際關係和戀愛、大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創業等不同內容,開設有針對的輔導講座。

三、以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進高校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作為學習氣氛的重要調節因素,情感體驗本身也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這一點在以體驗為主、以自我教育為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只有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個人心路歷程,並使他們在情感交融和思維激盪中產生強烈深刻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發展提高的課程目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課程。在積極心理學指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改變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形式,應採用互動式、體驗式、活動式等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情感體驗、交往互動、反思領悟與行為訓練,實現認識提高、反思建構、行為固化的統一。

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相對,改變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對有關知識、情感、意志的學習主題,為學生提供生動典型案例,組織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心理現象、尋找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和生動性,它雖然不直接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為載體把學生引入真實的境界,引導學生認識現實、瞭解社會、融入現實社會活動中,鼓勵他們自主參與,主動思考,擴展知識,提升現實生活經驗,促進大學生自我心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達到身心和諧。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引導、幫助和啟發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的思維,重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互動性較強的課程,多數內容都需要學生參與互動才能完成。教學中,可以採用以小組分享為主的互動性教學形式,包括角色扮演、自畫像、心理影片賞析、個案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分析反思自己,鼓勵學生交流分享心得感受,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在感受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某一假定的模擬環境,學生扮演特定角色,通過觀察、參與、體驗、反思等過程,在實踐中得以體驗,在體驗中得以成長,在成長中得以提高。體驗式教學以活動為載體,用生動鮮活的體驗、體會、感想、啟迪説話,拋棄了傳統教學的蒼白説教,通過團體諮詢、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體驗,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內省建構心理健康知識,體驗感悟知識背後的意藴,通過體驗與實踐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提升教師的積極素質,創建積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教育主導者教師的素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環境因素,認為積極的環境對於增進大學生的主觀體驗、塑造積極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秉承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堅持以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教師是人類美德和優勢的體現者和傳承者,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每一個學生都有着有形和無形的強大影響力。教師要自覺提升自身的積極素質,積極開發自身的美德和優勢,善於調整心態,不斷增進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感、事業快樂感與工作流暢感,直接對學生施加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圍繞着激發、大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而展開的自我教育課程。為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教師就要打破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固着,以積極地展開教學,鑽研教學技術,提升教學水平,採用多元化、活潑生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個體的優勢和力量感受生活,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樂觀地面對未來。

教師要以積極的、欣賞的態度看待每一位學生,樹立“每個學生都在成長、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的積極信念,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自我成長的經驗、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用心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鼓勵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將心理問題當做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和挖掘潛在積極品質的機會,充分發揮潛能,將教育過程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行為,變成師生積極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導者、管理者,而是引導者、協助者、激勵者,關心、接納學生的精神世界,鼓勵學生挖掘潛在的積極力量,師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德,為心理健康教育開拓了新的視野,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迴歸本原,也促使大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健康發展。我們要不斷創新、深入探索,進一步構建完善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積極心理學 篇12

積極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末,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是,積極心理學強調對生活中積極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極、障礙、病態心理方面的探討。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三是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一、強調研究每個人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要關注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積極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潛力。它不僅是一種靜態的人格特質,還是一種動態的心理過程,能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有效分析並做出合理選擇。

二、提倡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積極心理學主張從兩個方面來尋求問題的積極意義,一是多方面探尋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二是從問題本身去獲得積極的體驗。

首先是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一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原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去看它,即我們心理上怎樣去歸因。如果我們把原因歸結為可控的、暫時的,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反之則會出現消極的態度。

其次,所謂消極向積極轉化,很多時候更主要的是指人們要從消極(不幸或困境)中尋找到某些積極意義。

國小生正處於兒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品質等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老師們在工作中也面臨很多困惑,一些過去常用的方法現在不太管用了,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時收效甚微,讓老師們常有挫敗感。

當我們面對學生的問題無能為力時,為什麼不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方式試試呢?如果我們能夠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因為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為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抓住教育教學點滴,潛移默化的進行積極品質的培養,如在大掃除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團結友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信——讓他們從小建立自信,自強,互愛,樂觀向上的良好品質,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積極心理學讓我更加明白,教育不單純是讓孩子掌握一些什麼,更需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一顆好奇的心,一種樂觀的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不只是讓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更要引導他們去問,這是為什麼?

積極心理學 篇13

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探索人們內心的正能量,是一門研究人們各種心理現象中具有積極因素的方面的學科。把積極心理學應用於教育教學能夠使教師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在力量及最終在整體上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新興的的研究領域,是指利用心理學較為完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潛力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方向[1]。其目的是採用積極的心態對人的眾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 做出新的解讀,從而發掘出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2]。當前,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兒童教育、企業管理等領域得到了大量運用並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因此,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一方面拓展了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對其在教育學方面的運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創新;另一方面有助於深度發掘學生的潛力及好的品德素養,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心理學界一直充斥着模稜兩可的説法,一説積極心理學主張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一説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3]。無論採用哪一種説法,積極心理學都已經對人們一直研究的心理學方向提出了巨大挑戰,從根本上駁斥了以研究人們病態心理現象,防治心理疾病為目的的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探索人們內心的正能量,是一門研究人們各種心理現象中具有積極因素的方面的學科,成為了現今心理學發展領域的一個新方向。

一般情況下,提到心理學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一門研究人們病態心理現象的學科,認為學習心理學只是為了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這種想法是從心理學誕生以來外界對其普遍的看法。但是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則顛覆了人們的原有看法,其核心在於研究人們積極的`心理現象,探索人們心中積極向上的品質特徵,幫助人們尋找並建立幸福感而非研究人們的病態心理問題。它從大眾認知的心理學的另一個層面去研究心理學,分析人的心理現象,已經把心理學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主觀水平上的積極體驗研究;個人水平上的積極人格特質研究;羣體水平上的積極社會環境研究[3]。積極心理學在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是互通有無,相互聯繫的。對主觀水平上積極體驗進行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人們的積極經驗,經驗是人們在過去生活中通過不斷實踐得到的知識或技能,積極經驗則指的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主觀幸福感等正面情緒的知識技能;對個人水平上的積極人格特質研究實質是研究個人所具有的類似智慧、創造力、美德等積極向上的品質特徵;對羣體水平的積極社會環境進行研究則是對人們所處的學習生活的環境進行的研究,探索研究出能對個體潛能發揮有正面影響力的環境因素。

三、積極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範疇由主觀到個體,再由個體到羣體,涵蓋了整個社會的構成因子,作為社會組成因子的一部分,學校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把對社會整體進行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應用於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研究相應的積極經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環境同樣會產生積極作用。

1.對積極經驗的研究

教育教學中的經驗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經驗同時也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的應用主要研究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經驗的積極方面。在研究過程中探索發現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中常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產生快樂或是主觀幸福感的那些積極經驗,並將這些積極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互相結合應用於教育教學中,為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這一最終目的做鋪墊。

2.對積極特質的研究

學生在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就一直被灌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而積極心理學對積極特質這一層面的研究就是從各方面幫助學生髮現自身的品質特徵,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教師不只是簡單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發現學生潛在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確立以後發展道路的正確走向。

3.對積極環境的研究

教育教學的環境包括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兩種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成效。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積極環境,幫助教師學生尋找最合適的教育教學環境,使他們最大程度上能夠在積極環境中進行教育教學,從教師與學生這兩方面優化教育教學的環境。

四、結語

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應該把對積極經驗、積極特質和積極環境這三個層面的研究結合在一起,探索出教師教學和學生教育各自的優勢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開展教育教學,最終在整體上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Tags:心理學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