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積極心理學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3.37K

積極心理學1

積極心理學

【摘 要】積極心理學核心在於研究人積極品質的構建,最終目的是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中學生人羣中,由於進入青春期叛逆期,生理、思維都處於飛速發展時期,對事物的認知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同時也會受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可能產生不確定性,甚至產生一些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不良情緒,運用積極心理學,喚起學生的積極心理,去制約消極、不良的心理,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與挑戰。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由於正處於青春發育期,處於人生的轉折點,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可能會對今後一生都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各學校紛紛成立心理諮詢室,並且,根據近年來教育部的要求,從以往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轉向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賦予學生們以積極的心態,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現代心理學起源於二戰後,為治癒戰爭創傷而出現的消極心理學,幾乎主導了20世紀全程,一直到20世紀末才逐漸興起積極心理學的新思潮。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相對,又是傳統心理學的補充,堅持用科學的原則來研究幸福,主張挖掘人們積極的品質,用這些積極品質中所藴含的力量,幫助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尋找人文關懷與終極關懷,從而使心理學部分領域轉向人的積極層面,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主要採用實證、人本主義現象學、文化解釋學等方法,主要研究積極情緒、積極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社會環境等,並能堅固個體與社會層面,提出積極的預防思想,強調對人性優點與價值的研究。

二、傳統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一)學校、家庭不重視,教育重點有失偏頗

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於幼稚到成熟的轉折,心理、感情會比其他時期更加敏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但是,偏偏這個時期的課業壓力較大,學校、家庭的關注點基本都放在學習上,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可能老師只會一味的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家長只會一味的責罵孩子,卻不會去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查找是否是心理、情緒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往往等到問題確切暴露了以後,卻已來不及補救了。而且,因為尚受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仍將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的重點放在問題學生身上,只知道治療,而不知道預防,沒有將預防性的心理教育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導致教育重點過於片面,效果不佳。

(二)教育方法不當,過於理論化

老師本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有問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門課程,傳道、授業、解惑而已,只要自己把課上好,讓學生清楚心理問題的產生、發展及解決辦法,學生學會了這些理論知識,肯定就不會有心理問題了。但是老師忽略了一點,即使是社會上的各類專職心理醫生尚因為承受各種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處於心理健康的邊緣,也需要人定期幫助疏導,何況是心智發育不成熟的學生。而且,有些老師在於學生進行溝通疏導時,並沒有注意自己的態度,缺乏耐心、細心,不能讓學生建立起信任感,而達不到疏導的效果。

三、將積極心理學運用於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注

中學生們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別是在難以做出決斷時,還需要老師、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因此,老師需要同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心理變化,要關注學生潛在的能力、積極品格,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多溝通,多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情況出現,比如情緒變化,學習開小差,發呆,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不能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要加強與孩子課下的溝通,查找原因,並需及時與家長溝通,實現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發展。

(二)“預防”、“治療”並重

相對於傳統心理學的“治療”心理問題作用,積極心理學更注重“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通過對學生們的普遍教育,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幫助學生們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建立幸福感,促進學生們通過培養積極的心態,去戰勝隨時可能出現的消極心態,遇到挫折可以有一定時間的消極、情緒的發泄,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積極心態幫助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避免因過度消極而走向極端。

(三)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性格特徵,以及不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健康教育或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老師應該給學生們創造寬鬆的環境,耐心的傾聽,幫助學生打開心扉,願意傾吐自己的心理、情緒上的問題,方便老師有針對性的加以疏導;而對於心理健康的學生,則需要針對其潛在的積極品質加以引導,使其一直處於積極的狀態,以防患於未然。

(四)理論與實踐同步

教育,從來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更重視實踐,目的是學以致用。所以,老師在對心理知識進行必要的教授之後,需要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手段,去切實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擔負起心理輔導、治療的責任。

四、小結

老師應該運用好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將其落到實處,切實幫助中學生們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面對壓力及挫折,鍛鍊良好的心理品格,讓中學生們獲得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丁俊霞,師彥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xx,(2).

[2]樑濤.論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J].教改聚焦,20xx,(2).

[3]王莉,於巧錫,朱蘇榕,方翰青.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網絡體系強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xx(3):56-60.

[4]於紅春.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一以青島市城陽一中為例[D].聊城:聊城大學,20xx.

積極心理學2

近期,我在圖書館借來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積極心理學》。在讀這本《積極心理學》之前,我覺得心理學的書,往往會聯想到心理疾病、障礙等問題!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心理學包括還包括許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對人生、社會的態度以及對人對己是很有道理!

本書主要描述了積極心理學的概況以及內化動機。第一是介紹人們獲得積極體驗的方法。第二是指導人們如何增強這種積極體驗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第三是如何運用到建設積極的人性化的社會制度上,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才是現代社會的芸芸眾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説:“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在學習了積極心理學之後,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認識自己方面。人們總是要面對恐懼、悲傷、焦慮等各種積極或負面的情緒。因此,在遇到這些負面的情緒要積極地面對!第二、活動方面。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在參與的活動時要積極做好本分,這才能體現活動時既愉快又有意義。第三、態度方面。快樂與否在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主觀意識。態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糾正自己身上所出現的各類情緒和行為問題,來改變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第四、做事方面。人們往往希望在越來越短的時間裏完成越來越多的事務,卻忽視了“數量會影響質量”,人們可能會因參與過多活動而犧牲掉快樂。因此我們必須實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體方面。身心需要和諧發展,因而堅持鍛鍊、充足睡眠、健康飲食習慣都會對身體和精神健康大有益處。沒有鍵康身體就不能積極地去面對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因而,學習、研究“積極心理學”,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處的。有健康的心靈,才會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是我們每個人必需做的事。

積極心理學3

20xx年起,一股幸福的“龍捲風”自美洲大陸的哈佛大學颳起,很快就席捲全球。不少人被其威力所折服,並且從中學會自身獲得幸福的方法,這就是美國沙哈爾老師的“幸福理論”一積極心理學。沙哈爾老師認為,和幸福相關的五個主題一自我和諧目標、自尊和自我獨立、減壓、克服完美主義、建立親密關係。處理好這五個主題,幸福感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積極心理學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心理學家的關注及研究,並將之擴展到醫學臨牀領域。

1.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Ternmns“關於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及榮格的“關於生活意義的研究”,是致力於研究人的力量與美德的一門科學,是對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個體特徵及促進發展的制度體系開展的科學研究。Ternmns認為,積極心理學包括三個研究層面:一是主觀體驗層面,涉及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和快樂感;二是個體成長層面,涉及個體積極的心理特徵’尤其是積極的內在力量、美德、審美體驗、工作能力等;三是羣體組織層面,涉及積極的組織系統,即需要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系統,以培養公民的美德。當時的積極心理學始終堅持積極的價值觀取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斷,戰爭及戰後心理學的主要任務變成治癒戰爭創傷和治療精神病的研究,重點研究人的負面情緒對人心理活動的影響,心理學對人的積極情緒的研究似乎被遺忘。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理學家又開始研究人性的積極一面,對現代心理學的理論產生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心理學家對於積極心理活動的重視。21世紀,積極心理學迅速發展,在積極心理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心理學家要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系主任塞裏格曼(Seligman)。其將;理學引向探索和促進人類性格力量發展和美德完善的軌道,反轉20世紀中後期心理學過分關注人性的消極面和弱點的研究取向,樹立起積極心理學的大旗’開創一個新的領域一積極心理學,塞裏格曼(Seligman)界定了積極心理學三個明確的研究領域:積極的情感、積極的特徵和積極的社會制度。其提出幸福的三要素原則,並運用幸福理論治癒抑鬱和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在1998年美國心理學會的年度大會上,塞裏格曼在大會上明確提出21世紀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點是建立和推動強調和理解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的積極心理學運動,這是心理學史上第一次在正式的場合使用積極心理學一詞。後來在西方心理學界,美國、歐洲等地不僅成立積極心理學學會,而且這些地區還每年定期召開積極心理學研究年會;積極心理學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性的積極心理學高峯會議,可以説積極心理學巳經形成一種世界性潮流。我國是從20xx年以後逐漸開始這方面研究,大部分是從研究幸福感逐漸涉及到積極心理學。從研究成果和發展態勢看,積極心理學不僅僅在心理學領域裏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巳經滲透進;理治療、醫學、教育、社會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多個社會領域。積極心理學越來越受到心理學家的關注和重視,其在;理學界的地位不可小覷。

2.積極情緒與健康

積極心理學所關注的積極的情緒與健康關係密切。美國;理學家以日本大學生為被試做過一項實驗,實驗要求29名被試每天寫下的一件快樂的事’連續四周,並且每次寫完之後能夠收到一份小禮物;另外29名學生為對照組被試,每天只寫下中性的事件’並且寫完之後不會收到小禮物。結果表明,實驗設計引發的積極情緒顯着提高大學生理健康狀態。心理學家Taylor等人也對感染AIDS的患者做過實驗,發現那些對於自身的康復抱有高度樂觀的患者在康復鍛鍊中表現更好;同時對AIDS感染者進行問卷調查並跟蹤他們的病情發展,發現那些接受死亡現實的感染者問卷得分高,要比得分低者晚去世9個月,而且消極的預期會使感染者的AIDS症狀更早出現。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情緒干預能夠產生幸福感,巳經取得國內外一致認可,很多實驗也證實積極的情緒確實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於積極的情緒有助於預防疾病和患者康復的原因分析發現,在生理學角度,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都與一種免疫抗體分泌S-IgA(secretoryimmunoglobulinA)的水平變化有關。實驗者Labot和她的同事,讓健康的女大學生被試分別觀看滑稽和悲傷的錄像片,其中觀看滑稽片的S-IgA水不升高,表明免疫系統活動增強;觀看悲傷影片的被試S-IgA水不下降表明免疫系統的活動受到抑制。説明積極的情緒狀態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活動,消極情緒則相反。國內外有非常多的文獻,都提到積極情緒對正常人及病患健康產生的積極作用。

3.積極心理學及心理干預在臨牀上的應用

既然積極的心理和情緒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重大的意義,所以積極心理學的臨牀研究受到眾多國內外理學家的,積極理學所建的巳得到廣泛應用,巳經建立積極心理學取向的病因學、診斷系統和干預體系。

3.1積極心理學在臨牀護理領域的運用積極心理

學在臨牀護理領域的運用,一方面主要是將積極心理干預直接運用於臨牀護士羣體,激發護士的職業幸福感,提升其工作滿意度;另一方面是護理人員將積極心理幹。積極幹體,不但能提高臨牀護理人員的積極情緒及其創造力,對臨牀病患的康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研究顯示,積極的心理可以提高護士的敬業度M,積極健康心理的護士更能人性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對象。臨牀護士的積極心理品質處於中等偏上水平,户士的希望度不高,對護理事業的精神信念不強,是導致護士離職的重要因素%。同時,積極的情緒干預還能處理好護患關係,良好的護患關係,又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在很多大型醫院,非常重視心理護理干預,作為護理程序的重要環節,是臨牀護士運用各種方法和策略影響患者心理的過程,是基於心理層面的情緒影響。在積極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國內外巳經有很多的治療萬法得到廣泛應用並取得很好的效果,如鬆弛療法應用於高血壓患者、認知療法應用予早期腦卒中患者、行為干預應用於癌症患者等?。這些治療方法都是封對特定疾病患者而開展’是護士對患者實施的心理護理治療,是對患者心理障礙的糾正過程。積極心理學在臨牀護理中的應用,不僅能提高護理隊伍整體心理素質、能和效,且能護理的滿意度,從而獲得積極情緒,提高抗擊疾病的能力,實現護理人員保持職業幸福感與患者獲得滿意服務體驗的雙贏。

3.2積極心理學在臨牀藥學的運用積極心理學應

用於臨牀藥學也是依據心理干預與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在我國古代,人們巳經認識到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將其列為人體產生疾病的內因。中醫學認為若心理情緒失衡,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將心理情緒作為疾病的誘因加以研究。近代醫學心理學的研究,也以大量證據證明心理因素即情緒因素的,更加驗理的。

從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看,人的心理情緒活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着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和全身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狀態。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緒改變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腸胃疾病和多種神經症等疾病。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配合心理治療,這也是臨牀藥師在指導合理用藥時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時,針對成癮性、習慣性的藥源疾病也需要配合心理治療,方可徹底治癒。3.3積極心理學與臨牀疾病治療臨牀研究者在已經建立的積極心理學臨牀體系的基礎上,對臨牀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干預,臨牀治療效果非常顯着。特別是應用於胃腸疾病、精神疾病、抑鬱症等與情緒密切相關的疾病臨牀治療中,效果更加明顯。美國^理學家Johnson等將積極心理療法運用到精神分裂症等消極症狀的治療上,對18名患有精神分裂個體進行積極干預,結果證明干預是可行的,被試隨着積極情感的強度和頻率的大量增加使整體的消極症狀,尤其是快感缺乏不斷減少U2]。臨牀上對直腸癌患者也做過相關的實驗’實驗對92例直腸癌住院患者,採用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採用常規護理;干預組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結合跨理論模型對患者進行動機性訪談,分別於患者術後2~4天、出院前2天、出院後第1、個月各進行1次干預。分別於術後第2天、出院前2天及出院後1、3、6個月採用狀態自尊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定。結果發現干預組的自尊總分、外表自尊、行為自尊及社會自尊分比對照組得分要高。説明將積極心理學應用於患者訪談,有助於提高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的自尊水不同樣,積極心理學干預可以改變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應對方式及提高其主觀幸福感等。有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的疾病獲益感因素可以通過影響人體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健康行為、感知到的社會支持促進疾病的康復M。基於積極心理學對於臨牀醫學的促進作用,國內外理學專家和臨牀工作者越來越重視積極心理學的深入研究與探索,積極心理學巳經作為心理學領域一個重要的分支,越來越多地應用於I防牀治療與恢復訓綜中。

4.積極心理學在臨牀醫學的實踐探討

4.1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

儘管積極心理學在理干預領域的研究巳經越來越豐富和成熟,但是許多研究仍然存在着侷限和不足。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題較多,但缺乏成熟的理論基礎。主要表現在積極心理學沒有形成系統的心理學體系,其干預措施用於人文實驗的較多,臨牀實驗相對較少。

4.2臨牀治療中的積極干預效果有待進一步科學驗證

積極心理學為發展新的臨牀體系提供新的視角,但積極心理學所建立的診斷系統、干預體系仍缺乏有效性與性。多實驗然明積極理干預對於臨牀病患的治療可能是有效的,但是缺乏對效果、適應性、安全性、特定性的科學系統的證明。積極干預仍需要認知療法、行為療法與藥物治療的配合,有人認為積極干預還只是一種先進的治療理念。積極心理學要在臨牀中得到有效的應用,當前亟需解決是完善其臨牀體系。

積極心理學4

一分鐘掃除“壞情緒”

研究長壽的專家指出: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學家把人的情緒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愉快的情緒(如、喜悦等);另一類是不愉快的情緒(如悲傷、焦慮、抑鬱、恐懼、憤怒等等)。

那麼,如何才能儘快擺脱不愉快的情緒呢?

該發泄時就發泄

最明智做法就是別抑制它,任其發泄幾分鐘,但要設定好自我放縱的界限。趁身旁無人時哭上幾聲,或拍打一下桌椅,跺一跺腳,你的心情會變得好起來。

向傾訴

當你把和一起分享時,很多人都會覺得;當你把痛苦向傾訴時,痛苦就會減輕。因此,當你的壞情緒湧上心頭時,不妨先做做深呼吸,伸伸懶腰,之後給打一個電話隨便聊聊,你的壞心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化解。

“裝出”一份好心情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老是想像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這種情緒就十有八九真的會到來。裝出好心情會讓你的壞情緒在不覺間悄悄溜走。一個人在抑鬱的時候,可以多回憶愉快的時光,還可以用微笑來自己,要儘量多想的事情。高聲朗讀也會有幫助的,只是讀書時要有表情,還要選擇振奮精神而非抑鬱的讀物。

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不愉快時,不妨迅速進入工作角色以忘掉煩惱。實在不能投入工作,就去幫同事的忙,煩心事很快會被你的忙亂衝掉。

採取直接行動

為一件事煩惱可能會花幾天,而行動起來解決它只要幾分鐘就夠了。比方説,求職面試後你遲遲得不到通知,你為此心神不寧。別煩自己了,馬上打電話給面試你的人事主管,不管是福還是禍,你的緊張心情總會有個着落。

轉移注意力,暫時置身事外

當你因某事煩惱時,最好使自己暫時忘記它,轉移注意力,或者乾脆暫時放下手上的一切,舒緩一下緊繃的心情。如你可以花些,到公園或樹林裏走一走,享受林間、溪流或池塘的安詳與靜謐。或者,你也可以輕輕鬆鬆地享受清晨的沐浴,讓清水流過臉頰,滑過身體,驅散所有的煩悶,彷彿重新獲得了……

聽聽的音樂

音樂是心靈的陽台。很多資料表明,音樂能人的情緒。輕鬆、歡快的音樂總能帶我們到老家,不管心情有多壞,只要聽一下自己的曲子,你就會感受到你那愉快的心跳。當然,當你放聲高唱出來,你的心情會變得更好。

積極心理學5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教師這一門職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僅僅侷限於本學科的知識已經無法勝任教學工作,應對新時代學生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一名九零後老師,更加要積極學習進修。其中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並加以實踐,才能更好的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學也會事倍功半。所以空閒時間我積極閲讀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深感教師有的時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點,接納學生們的一切,好與壞,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夠真正找到幫助孩子的方法。就像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班級小胖的故事。這個班我是在八年級接的,在七年級只是擔任他們的地理老師,所以對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個老是説“yellow”的地理課睡覺的“搗蛋鬼”。

接班後,我對班級的同學做了大概的瞭解,尤其關注了小胖。我發現其實他不是一個沒有上進心和目標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優點。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負責,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掃帚,彎着腰,打掃着教室外的那條走廊。再如每次換位置時,他總是會去幫助旁邊的同學一起來搬桌子椅子,可見也是個熱心的小夥子呢。小胖在語數外課堂上也尤其認真,書本上的筆記也是工工整整,七年級的成績也處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緒卻時常大起大落,時而瘋癲,時而悲傷。在班級中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譁眾取寵。還喜歡説一些不好的話。我就問自己:難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後有沒有原因呢?

為了更好的去幫助小胖,我嘗試着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並在班級表揚他,告訴他,原來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對他一開始表揚多於批評,他開始縱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違反紀律,在兩個班級之間來回穿梭,經多次提醒卻無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麼在班級的隊伍中好好跑,要麼滾出去”。然後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結束後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級嚴厲的批評了他的這個行為,告訴他:“你既然身為班級的一份子,就必須為班級出力,維護班級的榮譽”。他憤憤的説:“我不是4班的,我轉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婁江你只能是4班的學生,要麼讓你爸轉學”。生氣的兩個人,註定是沒有什麼好話的。小胖也沒再講話,可能也是第一次見到我這麼嚴厲的對他。放學後我看到他一個人在走廊“遊蕩”,便把他喊了過來,問道:“為什麼跑操的時候跑掉呢?”他賭氣回答到:“不是你讓我滾的嗎?”我對他説:“跑操時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卻還在搗亂,老師也不想説這話,你想想看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説道:“老師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顆為班級的心,我們把這表現出來不好嗎,為什麼要用那種不好的行為來掩飾呢。以後如果你有不好的行為,老師還會嚴厲的批評,但是隻針對你做的事情,不是對你這個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後讓自己更優秀”。

我不知道這個行為這番談話有沒有效果,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讓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們跑了一半之後我看到小胖跟上來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開心,為小胖開心。此後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搗亂了。即使偶爾調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來,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學之間,總有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感動,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漸加深。到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緒起伏,看似倔強卻又敏感脆弱,其實和他的家庭有關係,父母的離異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可能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需要什麼,他哪裏不開心了。我卻越來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確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關愛。雖然我們無法幫他改變家庭的狀況,但是我願意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接納他所有的行為和情緒,到後來他也慢慢願意在班級裏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甚至是家庭的情況。慶幸的是他並沒有成為班級的“另類”,同學們也發現了他的可愛之處。當然現在小胖行為上情緒上還是有一些問題,但是我願意繼續去努力。哪怕不能改變什麼,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也能成為他心裏的一束光,以後在遇到難過時有些許温暖。因為我相信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如書中所説,教師存在的價值是播種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樂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我願意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成為傳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滿活力,讓我的學生也收穫幸福感和創新的活力。

積極心理學6

近年來,大學生“考研熱”一再升温。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把積極心理學的品質運用到大學生考研當中去,有利於取得好成績。

近年來,在就業壓力和高素質高學歷人才需求的雙重因素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考研之路。在考研的過程中,在校大學生將面臨着許多壓力和困擾,積極心理學在此過程中是如何運用的呢?

1.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思潮,它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它要求心理學家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1]。

積極心理學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 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和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行為出發點, 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 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 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的生活[2]。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如下:

(1)認為心理學應把幫助所有人追求幸福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注意力應該放在人類積極的層面,心理學應恢復自己本來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生活幸福;心理學應當更加註重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如樂觀、活躍、積極、有創意、果敢、堅定、充滿自信,重視效率、勇於接受挑戰等。

(2)提倡用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人,並着力研究每一個人所具有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主要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1)關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包括幸福感、滿足感、快樂感等;2)關注積極的人格特質。3)關注積極的社會環境。

(3)強調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或看到問題的積極方面來使自己獲得積極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認為問題本身雖然不能為人類增添力量和優秀品質,但問題的出現也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優秀品質和潛在能力的機會。當問題出現後,作為一個自在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來選擇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説可以對問題作出各種自己的理解[3]。

2.考研的大學生心理的基本狀況

2.1國內考研基本概況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和在校生的大幅增加,大學本科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高學歷的光環,不再被稱為所謂的“稀缺”人才,社會上考研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不斷升温,考研儼然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熱門詞彙,備受社會各方關注。

教育部發布了20xx年考研招生計劃,其中全國報考20xx年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172萬人,雖然較20xx年少了4萬人,但已是連續10年人數破百萬,這也是1994年報考總數的14倍之多。20xx年全國高校研究生的錄取人數為60.8萬人,考研報錄比約2.8:1.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近些年來,國家研究生擴招迅猛,考研熱居高不下。

2.2考研的動機分析

2.2.1自身因素

(1)獲取知識,自我實現。有些大學生成就動機強,希望能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水平,深入研究某一學科領域,因而選擇了考研。

(2)興趣愛好。個人興趣愛好是引發大學生考研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學生認為本科所學的專業不符合自己的意願,想通過考研重新選擇新的專業。

2.2.2家庭因素

有大學生選擇考研是由於來自家裏的壓力,而不是出於個人意願。父母往往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子女身上,認為考研對孩子的發展、就業前景好。

2.2.3學校因素

(1)積極引導、創造條件。學生在校的考研通過率反映出學校的教學水平,所以有些學校積極引導畢業生考研,為學生考研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羣體效應。一些大學生最初不想考研,但看到周圍的同學為了考研刻苦努力,雖然很辛苦,但是目標明確,生活充實,由於自身的目標不明確,為了能融入到同學當中去,所以也找點事幹,而選擇了考研。

2.2.4社會因素

(1)就業壓力。許多大學生及家長看來,如今本科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只有通過讀研,拿到碩士研究生文憑,才能增加就業競爭力,從而找到好工作。

(2)社會待遇。研究生不僅在學習期間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在畢業後也享受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區出台的人事選拔制度中,就崗位設置、福利待遇等規定只有碩士以上才能享受。

3.影響考研的消極心理品質

3.1意志力不堅定

有些學生複習了一會,遇到難題,沒有前進的動力,看到別的同學找到了好工作,心裏癢癢的,心裏想考研那麼煎熬,不如我不考了,去找工作;看到同學出去旅遊了,也羨慕人家過的快活,總是三心兩意的,沒有付出太多努力,怎麼可能考上?

3.2畏懼的情緒

在考研複習的過程中,尤其是最後的衝刺階段,在連續做了幾套模擬題, 而正確率較低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懷疑,總覺得考研競爭激烈,擔心最後的結果不如意。這種情況下,考生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 保持愉快的心情, 千萬不能鬆懈。

3.3懈怠心理

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裏,有些學生認為成績提高不了多少,在學習上就比前一階段有所放鬆,產生懈怠心理。這時候如果放鬆了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所以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點面結合,查漏補缺,全面複習。

3.4自我效能感低

臨近考試,考生很容易產生緊張心理,感覺自己近期突然效率不高,開始懷疑自己; 和別人對比, 覺得自己做題準確率太低, 開始慌張。在這時候,千萬不要考慮太多不必要的問題。只需要調整計劃,按照自己的計劃認真複習就可以了。

4.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

4.1運用性分析

把積極心理品質運用到考研當中去。

(1)堅定的意志力。有的大學生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敢於挑戰困難,積極進取,學習自覺,自制力強,這些特徵有利於考研,畢竟國內的研究生考試考查範圍廣,難度大,尤其是英語,需要一定的功底,並且花費大量時間複習,考研是一場持久戰,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取得成功的。

(2)敏捷的思維。考生在複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了,有些知識要從感性的認識昇華為理性的認識,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和分類,培養創造性思維,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掌握知識有重要作用。

(3)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考生應該保持樂觀向上、愉快的心態,遇到困難時,要先保持冷靜,勿激動,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4)提高記憶力。在識記材料時,有一個編碼、存儲、提取的過程,為了能把知識存儲在長時記憶中,要把知識分好類,提高記憶的效率;並且掌握保持和遺忘規律,有效合理的組織複習,倒U型曲線表明識記最七年級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後逐漸減慢,也就是先快後慢。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5)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漫長的複習之路,堆積成山的複習資料,容易讓人喪失動力,失去信心,注意力分散,可以通過培養興趣,加強體育鍛煉,產生愉快感而提高注意力。

4.2重要性分析

4.2.1有利於大學生獲取考研的順利

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使人的知情意協調發展,提高記憶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成功,最後拿到碩士研究生的綠卡。

4.2.2有利於大學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是要有美德和優勢[4]。對於大學生來説,考研是一個艱辛但快樂的成長曆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強化學習的動機,以獲得智慧和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樹立學生公平公正的意識;可以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力,面對困難,勇於挑戰,無所畏懼;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謹慎的態度來實現學生的節制;可以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總而言之,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可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7

1積極心理學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繼承與發展

1.1人性觀上的繼承與發展

心理學是關於“人”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從人出發又歸結到人,每一位心理學家都有一種關於世界和人的限定概念,並以此作為研究工作的一項指針,一種人性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心理學研究的觀點、證據的收集和解釋,以及心理學理論的建構。劉華甚至提出,人性應該成為心理學統一範式的邏輯起點。筆者深以為然,故而從人性觀出發探討積極心理學對人本主義的繼承與發展。人性觀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大理論基礎,人性觀居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地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廈是在其人性觀的基石上建立起來的。人本主義學家非常重視人性的研究,總體來説,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人性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認為人性是人的內在本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性並不是一個靜態固有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範疇;有機體內部有積極成長傾向,驅使着有機體向着完滿發展,人性具有自主性、內發性、選擇性、形成傾向和實現傾向的特點;人性中具有善良性、道德性、建設性、積極性、向上性、可信賴性的價值定向。積極心理學繼承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人性觀,其最基本的假設就是,人們的美好和卓越,與疾病、混亂和悲痛同樣都是真實存在的。積極心理學呼籲心理學不僅要關注疾病,也要關注人自身的力量;不僅要修復損傷,也應該努力構築生命中美好的東西;不僅要治癒創傷,也要致力於幫助健康的人實現其人生的價值。無論是人本主義還是積極心理學都反對把人看作是受本能驅使的動物或被環境決定的有反應的有機體,反對悲觀主義人性觀和消極心理學,把心理學的研究視角從各種心理疾病、行為拉回到對人自身的探索中來,人本主義提出人是有尊嚴、有價值、充滿潛能的獨特個體,認為人有積極成長的傾向,人可以自由選擇、自我實現,使自身趨於完滿,沿着這一思路,積極心理學進一步挖掘人的積極品質和優點,相信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幸福,幫助人們探索生活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與人本主義心理學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它們是一脈相承的,但是筆者認為,積極心理學對人本主義最大的繼承就是人性觀的繼承,他們先後舉起了心理學研究人性的旗幟,使心理學在當代歷史條件下回歸於人性的科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一起為人性繪製了一幅宏偉藍圖,共同詮釋了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積極心理學與人本主義都對人性有着積極樂觀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把人性觀視為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的邏輯起點。

1.2研究對象上的繼承與發展

因為人本主義強調研究人的內在本質,研究人的尊嚴與價值,所以其堅持把健康的人作為研究對象。與此相似,積極心理學強調人性的優點與價值,致力於使正常人生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所以其研究對象自然是普通人。

1.3研究內容上的繼承與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弘揚人的尊嚴、價值,探索人的動機、願望,提出人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人可以進行自由選擇。積極心理學也在努力構建一幅關於人類優秀品質、美德的宏偉藍圖,既研究人的積極主觀體驗,如幸福感、愉悦、滿意、感激等,也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如興趣、創造力、審美力等,除此之外,積極心理學還研究積極的機構。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存在着共同的研究主題,兩者都強調研究人的需要、積極情緒和積極人格等。筆者認為,積極心理學在研究內容上表現出更為開放的視角。人本主義心理學一直把注意力集中於人自身,馬斯洛建構了以似本能論、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論、高峯體驗論為主要內容的自我實現思想體系,羅傑斯提出了自我理論和人格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方法,羅洛梅主要探討人的現時存在價值、自由選擇,提出了存在本體論和存在人格理論。以存在主義與現象學為主要理論支柱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主體性與主觀性,重視自由、價值、選擇、責任、自我、潛能等方面的研究,其始終關注着人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在形成和發展現實人性中的決定意義。而相比較而言,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就開放得多,其主要包括三個研究主題: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在個體層面,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愉悦與積極體驗、主觀幸福感、個性、價值、興趣、能力、成就與健康等;在羣體與社會層面,積極心理學也致力於研究能夠承載美好生活的社會構成———友情、婚姻、家庭、教育與宗教,它十分重視人際關係的研究。由此可見,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自身的性格力量、美德,同時,它也跳出了個體自身,在更為廣闊的社會與羣體層面研究人類的幸福與生活的意義,更加重視社會環境的作用。因為積極心理學相信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不僅是建構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體驗的最直接來源。可見,積極心理學也表現出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其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好,同時重視對羣體與社會機構的研究,重視人際關係,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個體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關乎着人類的命運。

1.4研究方法上的繼承與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以存在主義哲學為其主要觀點的理論根源,以現象學為方法論基礎,以整體分析、現象學方法和個體特徵研究法等為具體研究法。人本主義心理學方法論促進了心理學方法論的變革,它反對方法中心主義,主張研究對象決定研究方法;反對科學主義,堅持科學方法與人文科學方法的統一;反對原子主義方法論,堅持整體分析法。誠然,人本主義提出的方法論構想是好的,但在實際中,其仍然過分強調主觀經驗的重要性,重視描述和經驗性的分析,這是因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大多推崇存在主義和現象學,過分強調內在的自我,過分強調理論假設、推演或類推而忽視實證研究,這就給人本主義打上了思辨哲學的印記。人本主義在後來的發展中甚至成為一種反實證主義傾向的心理學,從而走向了主流心理學的對立面,限制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相比之下,積極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表現出了十分包容的態度,它一方面繼承了人本主義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另一方面又不拒絕非實證研究方法,既用實驗、測量和分析,也重視描述分析和存在分析。積極心理學創始人之一克里斯託弗就認為,獲取有意義的證據可以有多種渠道,科學不應該只崇尚其中的一種渠道而忽視另外的渠道,科學的心理學可以從嚴謹的實驗室實驗中獲取數據,也可以從對獨特個體的個案研究、訪談,以及大眾的普查,歷史資料的分析等渠道中獲得實證。積極心理學對研究方法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2總結與展望

作為心理學的一個新的研究取向,積極心理學並不是全新的東西,它是對傳統主流心理學的一種發展與補充,是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種繼承與發展,其在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法方面均表現出了對人本主義的繼承與發展,筆者認為積極心理學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最大的繼承就是人性觀的繼承,它們都對人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共同詮釋了人能夠達到的境界。積極心理學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缺陷,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積極心理學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技術與方法,不斷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目前,積極心理學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教學、管理等領域,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包括對幸福教育的研究、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等,在教學上主要是重視興趣、積極情緒在教學中的作用,在管理層面有心理資本的研究。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力量和美德,致力於讓每一個平凡的人能夠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如果説人本主義追求的是人性的完滿,重視生活中的高峯體驗,那麼,積極心理學便更貼近日常生活、服務生活,它倡挖掘自身的美好品德和性格優勢,培養幸福力,讓生活充實而富有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説,積極心理學其實吸取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經驗和教訓,重視人的社會性與實踐性;此外,其既吸收了科學主義心理學實證主義研究方法,又繼承和發展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人性觀與心理觀取向,它吸收了兩者的精華,它的理念必將影響整個心理學界,使心理學更加平衡,能夠意識到消極與積極,還有消極與積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積極心理學作為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一種新的取向,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開始涉足這個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一定會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科學的行動詮釋與實踐心理學,它必將引導人類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8

當前社會對聾生生命狀態有諸多誤解或偏見。積極心理學為聾生生命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新的視角。主要通過對積極心理學教育觀應用及積極視角下師生關係的建立分析來挖掘積極心理學對聾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聾生作為真實、鮮活的生命個體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有些人報以好奇、有些人也心存偏見,更多的人是同情。不管是何種感情都從某種程度阻礙了聾生自我潛能的發掘,阻滯生命自然張力的表達。如何公平地對待這一羣生命體和發掘其生命能量,積極心理學為聾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視角和豐富的素材。

很多人對聾生的瞭解僅限於緘默、孤僻、膽怯、易怒、猜忌等這些負性詞語,包括很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常常為聾生貼上這樣的標籤。這樣看待聾生是有失公允的,也不利於聾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些負性品質並不是生而有之,它們不過是用主流文化對聾生行為進行不公平的解讀,以及在教育中忽視聾生潛能開發的結果。

長時間以來,聾校的生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説教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沒有充分發揮和調動聾生的自我潛能的開發,根本無法解決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和生命情感,進而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自覺行為。可以説沒有來自生命體內部力量,生命教育就無從談起。

而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人性是自主的、能進行自主選擇,心理學研究目的是發掘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的生活[1]。它為怎樣看待聾生生命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要求激發和發掘聾生內在生命潛能,它要求教師為了每個學生的終身幸福而進行教育。

根基於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積極心理學認為人潛在具有智慧、勇氣、仁慈、公正、剋制、超越以及責任、勇敢、愛、感恩、希望、寬恕等品質,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髮掘這些品質和美德,讓它們由潛在狀態顯現於外,只有這樣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正如於丹曾經解讀《莊子》時説過,如果知道我們的內心有某種陰影,我們有某種殘缺,像斷去一腳一臂一樣,我們已經無法再把它重新接上,那起碼我們可以用一種遼闊的境界讓自己去跟天地之間,有更多的默契,獲得更廣的力量[2]。

這種境界就來源於我們對生命中幸福和苦難的恰當理解,來源於人內心深處的力量。這和積極心理學的主張不謀而合。從這個層面來講,學校的生命教育絕對不是每天向學生宣講熱愛生命、珍惜時間這樣簡單,它是一個非常複雜,需要教育智慧的過程,是需要用心去體悟和感悟一些靈性的東西,比如愛、仁慈、勇氣等。積極心理學對聾生生命教育的價值和啟示不僅僅體現在理論層面論述聾生生命內涵,它也表現在具體的聾生的教育及教學中。

首先,積極心理學的語言教學觀對聾生生命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較之於身體的殘障帶來的不便,讓聾生更難適應社會的是第二信號系統即語言系統的發育遲滯。生命教育的底線要求人必須能夠理解和應用社會規則。因此,語言對聾生的生理缺陷的功能性代償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在人際互動中,人們需要認識和應用情緒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這看似和語言無關,其實不然。

作為一些與生俱來較為初級與生理需要直接相關的情緒情感:喜、怒、哀、樂,對於聾生來説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這樣,讓他們能即時性“説”出來,也並非易事,它需要教師的引導,那麼對於諸如自尊、感恩、惻隱之心、憐憫、榮譽、孤獨、羨慕、嫉妒等複雜的生命狀態更難訴之於“口”了。正如一些學者認為的那樣,由於聽力障礙兒童的認識水平有限,與正常兒童相比較,感情體驗相對膚淺,而越是高級的情感,聽力障礙兒童越難以體驗,越具膚淺性[3]。這些情緒情感被聾生在生命中那麼真實地經歷過,只是不經意間已經流轉,他們來不及,也沒有相應的能力體驗它的力量,理解它的意義,因為它還沒在聾生的語言系統中編碼,因而不被理解,也就失去了情緒情感作為社交符號來優化生命質量的意義。

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創設出一定場景,讓學生通過各種交際活動,交流彼此的體驗、感受,這不僅能加深聾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也使得聾生在交際過程中掌握語言,從而,使語言教學成為個人成長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學習者的一生產生影響[4]。要使這一過程對聾生生命意識的建立產生影響,關鍵在於教師要積極引導和鼓勵聾生在當下説出自己的生命中所經歷過的那些事,讓學生認識自己。積極心理學的先驅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認識自己是自我接納、自我實現的前提,是生命教育的開端。正如燕良軾所説教學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找尋自我經驗的過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不斷使學生獲得階段性的自我實現,那麼通過階段性自我實現的積累,學生自我實現的層次和水平也將不斷提高,最終達到生命之大成[5]。同時,這樣一種積極的語言教學觀也提高了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展了聾生對詞語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了借語言來建構聾生的心理和生命意識。積極語言教學觀實現了語言和生命意識相互構建的過程,對聾生生命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課堂只能承載部分生命教育功能,更多生命教育卻是存在於師生的關係中。建立一種積極的體現“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係是積極心理學對聾生生命教育的另一啟示。生命意識建立是在學生的感悟和體悟中完成的,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是對於語言發展相對滯後的聾生,這一點尤為重要。

它對教師職業行為提出別於傳統模式的要求。傳統教育觀的模式影響下,教師在聾生面前具有絕對權威,把自己的教師形象定位於人類靈魂工程師和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蠟燭。在很多教師看來,這些聽障學生是無知的、可憐的,需要他們高高在上地指導和無比仔細地關懷,才能夠健康茁壯成長的弱勢羣體。

因此教師總是不斷地告誡學生諸多的“不要”,這些無一不體現教師的自大以及教師對聾生的極度不信任和操控。同時,教師還扮演着“慈母”的角色,在很多特校,教師替學生包攬生活小事,例如買洗衣粉、充電話費等,即使是節假日,只要學生提出要求,他們都會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生活上,學生的大小事情就完全依賴教師。這樣一種師生關係,讓聾生徹底成為教師所要求價值的附屬品,不利於聾生自身生命意識的建立,有礙於聾生的生命成長。積極心理學認為教師應力求以真實、真誠、恰當的自己出現在聾生面前,並且營造接納、關心、稱讚、積極無條件關注的師生交往氣氛。在一種温暖、關心、喜歡、有興趣、尊重的師生互動關係中,教師的任務就是陪伴着聾生對生命奧祕進行自我探索和解讀,幫助聾生建立生命意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教師應該具有一個新的隱喻身份——好奇探索者。他們應該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把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座瑰寶去探索,用充滿驚喜的眼神積極關注自己的學生[6]。

同時對於生活的事情,教師也是應該要求學生首先自己去解決,讓他們不要遇到事情就來找老師幫助,自己學會面對和承擔責任,勇於擔當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強調的。聾生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他們交往的範圍和接收信息的廣度和深度遠不及健聽學生。因此,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行為傳遞出來的生命信息成為聾校生命教育的重要角色。教師是否能夠用平常心看待並相信聾生,是否能夠維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關係,是否充分接納和關注學生,是否始終把聾生看成能承擔責任的生命獨立個體是衡量聾生生命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

人本主義強調對經驗的尋找和追尋[5]。而對經驗的尋找和追尋就要求個體不斷去體驗,只要生命存在,生命就需要有感受和體驗。馮建軍教授提出詩意的教育是關懷生命的教育,是致力於生命自我實現的教育,也是體驗生命過程的教育[7]。這一觀念被積極心理學學者進一步強調和實踐。

積極心理學強調沉浸體驗對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質量的意義,它認為,沉浸體驗是指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文藝欣賞或投身大自然時,感受到一種奇妙、着迷、忘我並與外界融為一體的美好感覺[8]。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體驗不但是個體生命意識建立的途徑也是評價生命質量的標準。個體就是在不斷探索自我經驗的體驗過程中,建立起生命意識,可以説沒有自我經驗體驗就沒有生命意識。因此,積極心理學對經驗的不斷追尋賦予生命教育生動的形式和鮮活的內容,而且這種有別於傳統模式的教育使得生命教育的精髓——體驗在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中完成。這點對於聾生來説,顯得更具意義。

生命教育確切地説應該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中,學生生命狀態改變的過程。教師應非常注重學生自身的感受和體驗,雖然聾生很多時候,不能很好表達內心感受,但我們的教師也絕不應越俎代庖,應用自己的耐心和價值中立的態度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和了解自己,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更多地修正聾生的錯誤或者教育聾生按指令做事,而更在於識別和發現他們最強的品質,助其建立生命意識,激發他們生活得最好的潛能,這種力量來自於他們內心深處的責任感、榮譽、夢想和勇氣等,這應該是聾生生命教育最終的目標和最大的意義,也是積極心理學之於聾生生命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積極心理學9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致力於培養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促進心理積極和諧發展與心理潛能充分開發的心理學。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分析目前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提出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等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商務禮儀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學會交流協作,形成良好品質。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商務禮儀;策略

一、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內在需要

商務禮儀是一門專業化打造人際交往的禮儀課程,是商務從業人員在商務交往活動中律己敬人、約定俗成的禮儀規則,它是商務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及商務活動成功的重要條件。本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本課程內容涵蓋商務見面禮儀、商務往來禮儀、商務形象禮儀、商務言談禮儀、商務宴請禮儀、商務會議禮儀、商務儀式禮儀等。在現代社會,商務活動日益頻繁,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廣度和頻率度不斷加大,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會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個人及組織要想生存、發展,進而求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本課程通過理論講解、實際操作訓練以及模擬場景訓練培養學生懂禮、知禮、行禮的意識,為學生提供最新的、適用的現代商務禮儀基本常識、規範、原則、慣例和技巧;幫助學生提升禮儀素養,掌握個人形象塑造的基本要領,提高其交流、溝通、組織、協調等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從事商務活動的實戰能力,為學生今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為生活與工作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奠定基礎,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因此,這是一門綜合性、普及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商務禮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了心理環境。消極的心理環境使課堂氣氛沉悶,不利於學生思維、情感和意志得到體現,教學效果不佳;積極和諧的心理氛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有利於通過強化個體的各種現實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發展學生的幸福感和積極的人格特質。商務禮儀的學習對大學生順利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需要從新的視角關注商務禮儀教學,使之成為符合當下大學生需要的課堂。在商務禮儀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能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驗成功,學會交流、學會協作,形成良好的性格,體驗成功的喜悦,發展幸福感。在教學中,採用講授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努力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價值觀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形象化的教學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使商務禮儀教學充滿活力;在學生實踐訓練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可見,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教學設計有意識地引領、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商務禮儀課堂教學,是商務禮儀學科教學的需要;更是體現人文關懷、發展學生幸福感和積極品質的保證。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講授商務禮儀課程一段時間後,發現目前商務禮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帶着這些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去思考,試圖採用新的應用策略去實踐,旨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勤學、會學、善學、樂學,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行為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課堂教學中缺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商務禮儀課程不是經濟與管理學院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本身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很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僅僅將其當作習得一些商務禮儀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學生對這門課的態度可以描述為:“被動接受知識,不願思考,不愛提問”,而“思考”與“愛”最能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標準。想讓學生對學習形成“思考”與“愛”的狀態,絕對不會是上幾節課就能實現的,而是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逐步積累來養成的。而目前的商務禮儀教學中,教師普遍側重於知識技能的訓練,忽視思想情感心理教育的滲透。

(二)課堂學習質量不高,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強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唯教育者主體觀,把學生視為消極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忽視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這種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於大學課堂,商務禮儀課堂上也不例外。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往往都是特定幾位表現積極的同學能主動回答,大部分學生都很被動,為了更多同學能參與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只能通過點名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課堂。目前的商務禮儀課堂上,學生不能真正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三)重視學生共性培養,忽視其個性發展

在高校商務禮儀教學中普遍採用大班授課,大班課的規模超過60人。大班教學中,強調受教育者共性的養成,教師主要採用講授的方式,課堂活動受限,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影響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大班教學中,因為人數眾多,很難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指導,因此容易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他們中的大部分語言運用能力較差,當被要求在人數眾多的講台上演練禮儀規則時顯得非常緊張,一旦出錯,自尊心受挫,不利於其個性的發展。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天性,發掘個人潛能,保護學生的獨立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要重視學生共性的培養,又必須使個性得到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針對目前商務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出發,提出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等操作策略。

(一)構建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

在商務禮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其中。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使學生逐步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心理品質,培養學生愛思考、愛提問,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如何實現呢?關鍵要發揮好教師的作用。斯奈德和洛佩斯這兩位積極心理學家提出了積極學校教育的要素,指出積極學校教育環境,就像建房子一樣,先從地基部分開始,營造一個關懷、信任和尊重多樣性的積極課堂氛圍。來自教師的關懷和積極情感可為年輕人提供安全的基地。

1.把微笑帶進課堂學生普遍喜歡和藹可親的教師,教師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生,是建立輕鬆課堂氣氛的開始。[1]教師快樂、飽滿的情緒能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而處於輕鬆愉悦的狀態,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教師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語言能建立和諧的生生、師生關係。課堂上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比如“沒關係,怎麼想的就怎麼答”“不要灰心,再換個角度重新思考”等等,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同時,微笑的表情、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語言也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培養與學生間的感情,使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間互動。商務禮儀是一門專業化打造人際交往的禮儀課程,在課程設計上經常採用角色演練、分組討論、交流解惑等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營造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有利於提高商務禮儀課程的學習效率。

2.利用商務禮儀現象的趣味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趣味禮儀課堂就是把一些有趣的禮儀現象引入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一方面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另一方面又實現了教學目標。例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貼切的禮儀現象,讓學生判斷對錯,並提出修改建議;教師演示,比如在商務形象禮儀中的着裝禮儀這一節,教師演示幾種男士打領結的方法以及女士絲巾打結的方法,再讓學生們自行操練,學生能從這個過程中發現快樂,找回自信,感受到商務禮儀是一門很有趣、很實用的學科。只要教師多花些心思,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禮儀現象,把握商務禮儀的最新動態,通過改進教學手段,將趣味和快樂融於學習中,就能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二)改變教學設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積極方面,倡導積極人性。[2]積極心理學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角色和身份是平等的,需要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傳統上教師被動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商務禮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將所學到的禮儀規範應用於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是本課程的重點。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重點,通過角色漸變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實踐環節,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角色漸變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相關策略改變被動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者的角色向主動學習者的角色漸變的方法。角色漸變法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變“被教”為互學在課堂上,改變教師主導的角色,激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之一。商務禮儀不是規定學,而是規則學,它是隨着時代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在古代賓主相見時以拱手為禮(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現代則是以握手替之。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蒐集變得非常便利,教師和學生在信息交流、相關知識搜索,甚至個體經驗上是平等的。教師若在課前提出信息蒐集範圍,學生完全可以在上課之前收集整理相關的現象或經驗,在課堂上就能進行相互的交流、合作、示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真正成為禮儀規範的踐行者。學生在成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效能感和勝任感,這種心理感受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2.變“被考”為加強自我檢查與診斷通過改變考試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形式的被考過程中體驗到樂趣,並且樂於參與考試的過程。商務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教學目的重在實踐,重在應用,不宜採用卷面形式考核學生的水平。考慮到教學對象是大三下學期的學生,很快將面臨着就業,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若將期末考試與模擬面試相結合,既能將商務禮儀課程所涉及到的大部分章節內容,如商務形象禮儀、商務見面禮儀、商務言談禮儀等有機結合起來,又能使學生利用考試來磨練自己、檢驗自己。通過模擬面試的考核形式,一方面能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面試的着裝、形象、言談中應用所學禮儀規則的情況;另一方面,教師能從總體上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建議和正確評價。學生能在這樣的考試中真正體會商務禮儀知識給自身帶來的價值,並通過自我檢查與教師評價來及時反省,從中獲得學習的'充實感和滿足感。

(三)發掘和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這一理論非常重視個體的發展,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不斷地激勵自己,充分發揮自身潛能。[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重視培育積極的人格特質,發揮個人潛能。積極心理學將塑造積極人格特質,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當今時代,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依賴於個性的充分發展。在現有教學資源得不到及時補充,大班授課還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要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發掘個人潛能,需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筆者認為,可以運用“賞識教育”和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來逐步實現。

1.賞識教育積極心理學提倡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賞識教育”是以人性為基礎,運用肯定的態度、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在的積極因素,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在課堂教學中,“肯定的態度、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語言”除了教師自身飽滿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人格素養外,更多的體現在對學生運用及時激勵法,使用激勵鼓舞、彰顯個性的教學評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信任和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通過長期觀察研究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徵,針對學生表現出的不同行為方式,善於發現學生商務禮儀學習中的閃光點,並及時加以肯定和讚美。及時激勵法,使學生能夠更多地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功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促進學生會學、善學學習品質的形成。運用及時激勵法時要注意,評價語要有針對性,避免激勵過程中的畫蛇添足和詞不達意。對錶現非常優秀的學生,要毫不保留的真誠讚賞,讓學生體會到努力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比如“你真的非常棒!能將微笑運用的恰到好處”“你的表達非常生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錶現一般的學生,不能只有表面的激勵,要結合時機,分清場合,使用鼓動性的評價語言,比如“你表現的不錯,為什麼不整理一下,那會顯得更加有風度”“有一點兒可惜,離標準手勢還差那麼一點點,再好好琢磨一下”;對錶現較差的學生,要發現他值得讚美的地方,有針對性地使用正面期待性評語,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對自己充滿希望,比如“你聰明又勤奮,下一次一定可以提高發言水平”“希望你再勇敢一些,一定會進步驚人”。

2.培養學生積極體驗的能力在大班授課環境中,採取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先講授知識,設置一些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選代表發言,再總結。在相對開放的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交流和協作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自由地展現自己,彰顯並發展個性。例如,在講到“商務言談禮儀”時,先講授了言談禮儀的聆聽原則、適度原則、讚美原則和避諱原則等相關知識,設計這樣的情景問題:“某公司銷售員A與他的老客户在展會上談論新產品,請模擬他們的談話,並注意以上言談禮儀的基本原則。”再將學生按8人分為8組,每組學生選兩對同學進行模擬練習,另外4人分(別記錄並評價同組同學的表現……15分鐘後,請每組各選一個代表發言,陳述本組同學模擬和點評的結果。最後做總結,深化學生對商務言談禮儀的認識。合作學習模式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中,親身體驗禮儀規則,在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獲得知識的滿足感。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地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此體驗到學科樂趣產生的自主的、積極的、探究性的學習心理和行為的力量。

積極心理學10

一、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新理念

首先從教育對象着手,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則應該是個體與整體的結合。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強調的是高校大學生已經存在的明顯具有心理疾病的指導和解決,而其他學生則屬於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外圍,但是縱觀我國高校大學生整體的發展趨勢,其發展前景依舊令人擔憂,對生活的茫然、對學習的漠不關心以及對幸福和快樂的感知缺乏等等。所以,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解決個體學生所存在心理問題,也要兼具對全體大學生的心理髮展趨勢的引導。也只有做到對整體與部分的統籌兼顧,積極整合,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收穫到最大的成效。其次從教育內涵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要轉消極為積極,加強對大學生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在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的教育內涵基本上仍是集中在對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分析輔導上,大學生過多地接觸這些消極案例便會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更甚至會對一些學生形成心理暗示,對自身正確的行為產生曲解,加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以積極心理學來解讀現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還要有效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掘自身的潛能、提升積極的品質。再次從教育措施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應該僅僅只是侷限於一種教學方式,而是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措施來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

除了現如今較為普遍的一對一的專業性矯正、治療外,還可以通過團隊活動的形式,例如演講、辯論賽、講座等等,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不自覺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增強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職業道德感。最後從主客觀關係着手,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師應該要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對健康心理塑造的積極性,摒棄傳統心理學中片面強調教師教育、指導功能錯誤觀念,將高校中的每一人都視為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尤其是大學生自己。讓學生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挖掘,做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和積極情緒的培養者,同時還要減少心理輔導對學生的消極影響,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則要以客體的身份去協助、引導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

二、構建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指出,健康的心理並不是一時的表現,而是一種長久且持續發揮作用的狀態,既表現在對環境的良好適應性上,更能表現出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發展潛能。如果能夠一直以積極心理學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發展,那麼心理上存在的疾病也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積極心理學認為,任何人都應該以正確、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所出現、形成的心理現象,這種對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過程,也正是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在。因此,學校在課程教育目標的設立中,就首先要積極建立起一套預防機制,以在最大化程度上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或者減輕因為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後果。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將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首要目標,讓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及時疏導、幫助那些存在心理問題或者具有心理疾病隱患的學生,從而保證每一個個體潛能的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向上人格的發展。

(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雖然只是心理學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分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學要加強對大學生個人主觀情感上的積極情緒的培養以及積極人格的形成,更應該包括對社會整體積極環境的建設。所以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就不能只是將精力集中在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上,而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發現每一個學生存在於身上的個性化積極品質,並針對這些品質實行差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實現學生對自我的完善和積極人格的塑造。

(三)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

發展至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也都基本上還保持着“有病治病”的想法。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上,其重心也多集中在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身上,而將其他心理狀態良好的學生排除在外。其實,通過對高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發現,任何一個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對自我心理進行完善以及對心理調適能力的不斷增強。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將所有的學生都視為被教育的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提升,全面實現大學生對健康健全人格的培養。

(四)有效利用高校的各種教學資源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相關教師要積極通過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組織一些具有健康積極意義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實現對校園優秀文化的有效構建,也讓大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和對自我積極品質的塑造。除此之外,大學生積極品格的形成還必須要有健康、和諧的校外環境,即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當這三個積極組織系統相結合時,其便形成了最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髮展的完整環境,再加之對積極心理學的深入落實,學生便可以體驗到更為豐富而多樣的積極情緒,最終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個有序的保障系統和支持系統。

(五)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質

傳統心理學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因為他們一般只會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正確分析並提供一定的幫助和疏導,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其他心理狀態表現優良的學生避免心理問題的滋擾或者促進其更好地心理品質發展。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存在於傳統心理教師身上的通病,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學來加強對教師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學生的立場來增強自身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徹底拋除傳統思想觀念中的消極因素。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啟示:

一,當人的心理充滿積極因素時,消極、負面的東西對其產生的影響就越小;

二,人存在和發展的意義並非是要從痛苦中解脱,而應該是為了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不應該對任何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產生歧視,他們的心理和正常人一樣,都擁有積極品質,通過有效地諮詢也就一定能夠獲得“新生”。也就是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努力發掘每一個學生存在的潛能和美德,從而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和視角。也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向積極取向進行轉變,才能夠克服並解決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從而在最終意義上實現學生的成長成才。

積極心理學11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為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説,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為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為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為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為家長的培養,作為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為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説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為老師也罷、作為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12

我把自己定位為終生學習者。也就是説,如果我的存在不被任何人記得,在宇宙的浩瀚中短暫而不留痕跡,那我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理解這個世界。強烈的求知慾與好奇心是我與生俱來或童年環境有關所有擁有的,為此我感到非常慶幸。畢業以來,我除了工作需要的產品設計類,另外也接觸了很多學科領域,雜食者,什麼都想觸碰想觸摸,都想了解背後的原理,都想運用於生活中,想體驗不同人的生活想接觸不同的“世界”,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覺得顧此失彼,覺得留給每天晚上精進的時間太少太少。所以陷入彷徨、焦慮、孤寂等負面情緒時間黑洞,消耗太多的精力,長此以往也降低了自己的平均幸福水平。

也許是積極行動帶來的好運氣,近兩個月開始了以考研為目的的心理學學習,接觸新領域,新鮮而有趣,雖然每天看和思考的時間不多,但確實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情緒、動機與人性本能上。尤其看了哈佛幸福公開課程,從新認識到一直被忽略的常識,或者應該説通過課程瞭解了常識背後的機制,知曉了為什麼,從而更認可了“常識”,我希望能在信息洪流中緊抓不放這些常識,並進一步理解。

古語云“攘外必先安內”,最近意識到不能只是在自控力上東打一炮西挨一槍,也不能只在思維上鍛煉出批判性。我需要的是系統認識與運用,系統的對“我”是如何運作的,如何才能使之運作得更良好,更逼近與“我”的目的進行探究,不求簡單的答案,但求深入全面思考後,把握之。

接下來我希望,給樂觀的想象長短期目標實現過程和結果,在這基礎之上制定帶上時間座標的計劃,給生活再做減法,給自己提供舒適積極的環境,然後持之以恆的享受其中和幸福。

積極心理學13

學校在暑假給每個教師都發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我認真拜讀完這本書後,感觸頗多。本書主要有兩篇內容:教師發展和積極心理學。教師的困惑和應對策落。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有播種幸福的價值觀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我不苟言笑,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這些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師要快樂生活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作為數學教師,令我頭疼的是學生的計算。每次當我改學生計算的時候,學生有時錯很多,我都大為惱火。每當靜下來的時候,也是很無奈,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當然,我也好幾次因為這個情況,到了半夜也沒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慮當中,那段時間也是很不開心。看了這本書,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積極心理學14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思潮,它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同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它要求心理學家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

積極心理學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人閂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同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和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行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閂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良好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如下:

(l)認為心理學應把幫助所有人追求幸福作為閂己的價值追求。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注意力應該放在人類積極的層面,心理學應恢復閂己本來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生活幸福;心理學應當更加註重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如樂觀、活躍、積極、有創意、果敢、堅定、充滿閂信,重視效率、勇於接受挑戰等。

(2)提倡用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人,並着力研究每一個人所具有的積極方面。積極心理學主要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關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包括幸福感、滿足感、快樂感等;二是關注積極的人格特質。三是關注積極的社會環境。

(3)強調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或看到問題的積極方面來使閂己獲得積極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認為問題本身雖然不能為人類增添力量和優秀品質,但問題的出現也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展現閂己優秀品質和潛在能力的機會。當問題出現後,作為一個自在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南來選擇閂己的思想,也就是説可以對問題作出各種閂己的理解。

二、考研的大學生心理的基本狀況

1.國內考研基本概況。近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和在校生的大幅增加,大學本科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高學歷的光環,不再被稱為所謂的“稀缺”人才,社會上考研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不斷升温,考研儼然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熱門詞彙,備受社會各方關注。

教育部發布了20xx年考研招生計劃,其中全國報考20xx年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172萬人,雖然較20xx年少了4萬人,但已是連續10年人數破百萬,這也是1994年報考總數的14倍之多。20xx年全國高校研究生的錄取人數為60.8萬人,考研報錄比約2.8:1.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近些年來,國家研究生擴招迅猛,考研熱居高不下。

2.考研的動機分析。

(l)自身因素。獲取知識,自我實現。有些大學生成就動機強,希望能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水平,深入研究某一學科領域,因而選擇了考研。興趣愛好。個人興趣愛好是引發大學生考研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有的學生認為本科所學的專業不符合自己的意願,想通過考研重新選擇新的專業。

(2)家庭因素。有大學生選擇考研是由於來自家裏的壓力,而不是出於個人意願。父母往往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子女身上,認為考研對孩子的發展、就業前景好。

(3)學校因素。積極引導、創造條件。學生在校的考研通過率反映出學校的教學水平,所以有些學校積極引導畢業生考研,為學生考研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羣體效應。一些大學生最初不想考研,但看到周圍的同學為了考研刻苦努力,雖然很辛苦,但是目標明確,生活充實,南於自身的目標不明確,為了能融人到同學當中去,所以也找點事幹,而選擇了考研。

(4)社會因素。就業壓力。許多大學生及家長看來,如今本科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只有通過讀研,拿到碩士研究生文憑,才能增加就業競爭力,從而找到好工作。社會待遇。研究生不僅在學習期間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在畢業後也享受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區出台的人事選拔制度中,就崗位設置、福利待遇等規定只有碩士以上才能享受。

三、影響考研的消極心理品質

1.意志力不堅定。有些學生複習了一會,遇到難題,沒有前進的動力,看到別的同學找到了好工作,心裏癢癢的,心裏想考研那麼煎熬,不如我不考了,去找工作;看到同學出去旅遊了,也羨慕人家過的快活,總是三心二意的,沒有付出太多努力,怎麼可能考上?

2.畏懼的情緒。在考研複習的過程中,尤其是最後的衝刺階段,在連續做了幾套模擬題,而正確率較低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這其實是對向己的一種懷疑,總覺得考研競爭激烈,擔心最後的結果不如意。這種情況下,考生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千萬不能鬆懈。

3.懈怠心理。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裏,有些學生認為成績提高不了多少,在學習上就比前一階段有所放鬆,產生懈怠心理。這時候如果放鬆了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所以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點面結合,查漏補缺,全面複習。

4.自我效能感低。臨近考試,考生很容易產生緊張心理,感覺閂己近期突然效率不高,開始懷疑自己;和別人對比,覺得自己做題準確率太低,開始慌張。在這時候,千萬不要考慮太多不必要的問題。只需要調整計劃,按照自己的計劃認真複習就可以了。

四、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

運用性分析。把積極心理品質運用到考研當中去。

(1)堅定的意志力。有的大學生目標明確,意志堅定,敢於挑戰困難,積極進取,學習自覺,自制力強,這些特徵有利於考研,畢竟國內的研究生考試考查範圍廣,難度大,尤其是英語,需要一定的功底,並且花費大量時間複習,考研是一場持久戰,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取得成功的。

(2)敏捷的思維。考生在複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了,有些知識要從感性的認識昇華為理性的認識,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和分類,培養創造性思維,發揮向身的想象力,對掌握知識有重要作用。

(3)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考生應該保持樂觀向上、愉快的心態,遇到困難時,要先保持冷靜,勿激動,學會調控閂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4)提高記憶力。在識記材料時,有一個編碼、存儲、提取的過程,為了能把知識存儲在長時記憶中,要把知識分好類,提高記憶的效率;並且掌握保持和遺忘規律,有效合理的組織複習,倒U型曲線表明識記最七年級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後逐漸減慢,也就是先快後慢。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5)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漫長的複習之路,堆積成山的複習資料,容易讓人喪失動力,失去信心,注意力分散,可以通過培養興趣,加強體育鍛煉,產生愉快感而提高注意力。

2.重要性分析。

(1)有利於大學生獲取考研的順利。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使人的知情意協調發展,提高記憶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成功,最後拿到碩士研究生的綠卡。

(2)有利於大學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是要有美德和優勢。對於大學生來説,考研是一個艱辛但快樂地成長曆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強化學習的動機,以獲得智慧和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樹立學生公平公正的意識;可以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力,面對困難,勇於挑戰,無所畏懼;可以培養學生的閂我控制能力以及謹慎的態度來實現學生的節制;可以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總而言之,把積極心理學運用到考研當中去可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15

閒來無事,捧一本書,煮一杯茶,這算是生活中最愜意的活動之一。最近我在京東書城瀏覽到一本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作品——《積極心理學》,掩卷沉思、感悟良多。下面我就給大家談談自己對積極心理學的一些感受。

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工作之中,積極樂觀的心態似乎都是最經常被提及的話題。積極,説起來簡單,就是一種主動性強的、主觀努力奮發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它往往朝着正向發揮助推作用,被不少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認定為文化建設與個性培養的重要內容。

生活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也可能歷盡波折,積極樂觀的心態才是讓人們在各種情形下保持奮鬥精神和前進動力的必要元素。不過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呢?這或許就要從我們自身的心態調節來談。在《積極心理學》中談到了要通過愉悦和酣暢的情緒體驗來調節積極的心態,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追求愉悦和愉快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無論是衣食住行的基礎需求,還是更高的精神文化行為,在其本質上都是追求一種愉快的體驗。放到實際工作中來,我們如果能發現其中的樂趣,能夠樂在其中,也必然會產生積極的心態。也許有人會説,千篇一律的工作太枯燥,這是事實。不過如果我們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發現缺陷和不足,嘗試改進和提升,讓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和成績,那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嗎?在咱們青銀收費站的厚德文化體系中將“厚德載道止於至善”作為核心價值觀,這所提倡的其實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觀念。

厚德載道,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在技能和經驗達到一定的水平,還要在道德水準上達到新的高度,將道德理念、道德行為灌注到收費站管理和服務行為中。作為收費班長來説,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服務,讓班組成員盡心盡力工作,讓廣大司乘享受良好的服務。

止於至善,這更是對積極心態的直接要求。止於至善,可以理解為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方為終點。這表明我們目前所達到的程度依然有待改進和完善,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而是要再求創新、再上新高。如果讓我以止於至善的價值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我認為還應當在班組凝聚力、班組工作效率、班組服務能力、班組成員的道德水準和業務素養等方面有所突破,從而達到至善至美的終極目標。

積極心理學不是個體情緒心理的指南,而是團體學習和氛圍構建的導向。我深知應該透徹領悟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和主張,將積極心態作為一種工作氛圍來營造,從而在全班組、全收費站、全行業內掀起一場積極心態學習熱潮。在今後的班組工作中,我將逐步落實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念,以求得團隊工作有質的飛躍。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