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數學《圖形拼組》教學設計

欄目: 多媒體 / 發佈於: / 人氣:9.39K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27《圖形拼組》

數學《圖形拼組》教學設計

二、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圓紙片、膠水、剪刀。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動手實踐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在擺一擺中體驗各種圖形之間的轉換與聯繫。

(二)、教材分析:《圖形拼組》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這裏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一些特徵。

(三)、學情分析: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短,但經過一學期多的系統訓練,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更多地還是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練習呈現方式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覺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

(四)、設計理念及意圖:這節課通過先創設學生到聰聰、明明作客這樣一個情境引入,再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先是通過觀察:“這些圖形娃娃裏藏着有什麼祕密呢?”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引導學生動手摺一折,進行比較,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和圖形之間是有聯繫的。再把圓形變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變成4個三角形等等。一環接一環,過渡自然、連貫。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組辦法。教師及時貼在黑板上,起到了示範、指導和鼓勵的作用。整堂課,教師儘可能讓學生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造,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圖案美、數學美。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活躍氣氛。

1、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兩張圖片,邀請學生到他們家玩。學生四人搭火車唱着歌前進。

學生:按四人一組側身,左手搭在前排學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車的輪子繞圈滾動。唱:火車頭,嗚嗚叫,拉着車廂快快跑,轟隆隆,唱着歌兒,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

2、認識聰聰、明明家門口的圖形娃娃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同時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3、研究長方形的祕密。

師: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説給同桌的夥伴聽。(學生自主學習、反饋1)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反饋2)

生:我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

學生之間可以有疑問地進行自主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驗證。

4、學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徵。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並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圖形,發現了圖形裏藏着好多好多的祕密,其實我們還可以讓圖形來變魔術。就看我們的.小朋友們怎麼變,怎麼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變變變”(課題出示)。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聰聰、明明的媽媽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還沒有準備好,想請你們親自動手做一做,你們會做嗎?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餅拼盤”。要求學生用圓形變成一個正方形的月餅?請小朋友們打開我們的書第28頁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討論一下應該怎麼做?一生上台講解。學生自主學習。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學生用正方形拼擺成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並命名。學生動手操作。講評學生的作品。再讓同桌互評,自己是怎麼做,圖形像什麼?

4、聰聰明明的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她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好玩的遊戲----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遊戲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個正方形分成7份得來的,大家認真的觀察七巧板是由幾塊什麼圖形組成的?現在就用七巧板來拼圖,比比看誰拼的圖最好看。學生動手。

5、剛才小朋友們拼得實在是太棒了,我把你們拼的圖案都集中在電腦裏面,大家請看。

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的美麗圖案,真不簡單,可見,將來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就在你們裏面。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去了聰聰明明的家,自己親手做了兩道菜,知道了圖形之間有那麼多的祕密,也用圖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圖案,我們成了小小設計師、廚師。今天我們在聰聰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應該要回去了,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要坐火車回來了。(放音樂)

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導入,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去評價,並不意味着放棄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注意去傾聽,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評議點,從而適時引導學生介入評價。如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兩條邊是否一樣長,需要動手摺一折,這些都是要教師加以肯定的評議點。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發現了正方形的特徵,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創設讓學生幫助別人做“菜”的情境,激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溝通幾種圖形之間的聯繫及做“家務”的樂趣。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能輕鬆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中採用了開放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設計拼擺“七巧板”的圖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拼組”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整個活動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全體學生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好,聰聰、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們家打扮的真漂亮,有這麼多的圖形娃娃在門口歡迎你們,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他們有問題要考考小朋友們:在這些認識的圖形娃娃中你認識哪些圖形?(出示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這麼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裏藏着什麼祕密。請小朋友們拿出桌上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自己先想一想、再説給你的夥伴聽一聽。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3:我還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生4:(學生站起來問)生3,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我剛才把長方形的上面與下面折了一下,發現了上面的那條邊與下面的那條邊是一樣的。

生4:我也試一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高興的笑着説)是啊,是啊,我也發現了。

生5:陳老師,我也用“生3”的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

師:是嘛,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生6:陳老師,我剛才通過對摺,發現了一個長方形可以變成兩個正方形。

課堂上出現一陣混亂,有個小朋友説是,有的小朋友説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這個長方形對摺之後,不是兩個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對摺之後是兩個正方形。(如下圖:)

生8:我剛才把長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而且可以擺出不同的圖形。(如下圖:)

在這個學生的啟發之下,其他的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個個長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六、教學反思:

國小生學習數學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在同時動的基礎上從直觀現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分散難點,以便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為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對“圖形拼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最初的發現比較表面,後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知道了長方形有哪些特點、長方形可以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變成其它圖形,使知識逐步趨於完善。正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發現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反思,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甚至爭論,真正使學生介入了思維活動。學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樂趣。這無疑對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麼,為什麼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呢?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點啟示: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不僅能真正確立起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確立他們評價主體的地位,使他們能擺脱習慣於接受老師指導、評價的束縛,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獲得“我能行”的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要求學生關注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引發學生對動手操作進行深入地反思。要對自己或別人的發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必須去傾聽,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還需改進。這種思維活動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學生對圖形的特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發現也許是不夠完善的,但大家都來動腦筋,都來參與,就可能得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發現。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對學生自主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調動大家都來參與動手操作的合作過程。特別是在合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對話,必將會點亮每個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揚棄中凝鍊思維,發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評價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師在課堂裏應充分利用,但是在課堂實踐中,實施自主評價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後逐漸改進。

自主評價比較費時,因此進行一次自主評價,需要教師花較大的精力。教師要在有效的準備時間裏做到高質量的自主評價教學,就需要平時多積累對學生個體的瞭解程度,做到教學自主評價時能有的放矢。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師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提高自主評價質量,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在學生方面來説,自主評價的一個問題是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説不到“點”上,有時甚至會離題很遠。雖然促進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但是在一堂課上如果沒有一個主題,則會對該課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學生出現跑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堂主題上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 。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既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某一點,也不能讓由學生思維信馬由疆。這方面也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總之,自主評價教學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共同來完成。在自主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拓展性思維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方向,因此應該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