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在各領域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課改的最終目的就是教師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活動的方法、途徑,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達到教與學和諧統一,實現或超越預設的教學目標,並收到切實成效的課堂效果。高效課堂的關鍵還在於還主動權給學生。高效課堂的基本方法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寬鬆和諧、容錯的學習環境是高效課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當地激勵學生是有效課堂的有效方法,我們要提倡和鼓勵教師個性化的教學,多姿多彩的教學。

關鍵詞:評價、課改。個性。改變。主動權、激勵、以學論教個性化教學

客觀評價:以學論教是對高效課堂的客觀評價。

正文: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日益的明顯,我們培養的高材生大多是讀書的機器,出了考試成績棒以外,基本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是隻有從書本上學習才能得到的,不是光會背一些理論知識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素質培養是從家庭、父母、社會,還有其它的方方面面的影響得到的。一個人能否成才還取決於他的再學習的能力,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社會的能力,與周圍人的處理關係的能力等,而這些我們必須從娃娃抓起,中國的未來在於他們。那麼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它是促進學生更好全面發展的媒介,那麼,課改到底改什麼,如何改?

而當我們一提到“課改”,社會的輿論就很大,呼聲不一,有的人認為他們小時候都是這麼讀出來的不也成才了嗎?有的老師第一反應是胡鬧那樣呀,我都教了十幾年了,教材熟讀於心,講起來頭頭是道教出來的學生不也沒有差到哪裏去嘛!有的老師看到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懨懨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從何改起;

課改不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一定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而核心是一個“動”字,圍繞“動”千方百計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課改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

生上,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真正實施課改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用新課程理念教學,學生明顯地愛學習了,自信心增強了,能自己提出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了,有自己的見解了,學習的渠道和空間拓寬了,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多了,嘗試探索和實踐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了等等。這些方面的變化使學生學習更有“後勁”,對今後的發展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這難道不是學生終身發展必需的“基礎”麼?

總而言之,課改的關鍵是為了什麼?其中我認為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改變了。

以前上課,課堂氣氛還是太死,太沉悶。老師沒精打采地講,學生沒精打采地聽。課堂裏一點生氣都沒有,學生昏昏欲睡,課堂無歡聲笑語,無思想交鋒,思維呆滯,悶課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課改的課堂較之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平常的後進生來説,這無疑就是一場狂歡,在優秀的學生的帶領下,學生會主動去學,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再也不用擔心沒有學習積極性啦!師生關係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這種微妙關係存在於你所處的位置有可能是老師,也有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一個小組的組員等等。師生關係的轉變,師生之間互動頻繁,學生在互評中彰顯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對於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兒童從“被迫學習”的狀態中解脱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頭等大事和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換句話説,讓學生愛學、樂學,給兒童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的童年,別讓孩子們失去童真,也是教師們的`共同心聲。每當我看到學生快樂、幸福,學生變得愛學習了,會主動去學習了就感到很欣慰,自己也變得快樂了起來,感覺很有成就感。

二、教師的觀念改變了

新課改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教師不能把教科書當作主要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2 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新課程的民主性、開放性、科學性,讓教師找到了不一樣的上課感覺,形成了課程的研究意識,以教材為平台和依據,充分地挖掘、開放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已經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教學中再也不以課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是十分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迴歸,向兒童思想的迴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因此,教師並不只是忠實的傳遞和接受課程者,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研究者。

三、教師扮演的角色改變

在新課改中“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探討者,實際上,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教師之間隨時能在一起討論實驗教學中的問題,主動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請別人為自己提供幫助。這樣的研討,能把教師身邊發生的、與教師有密切關係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適時解決,也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課堂教學目標的改變

新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突出表現在:

①把過程方法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方法的地位;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像、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

②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種對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關注是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的課堂教學所難於想像的,也難於企及的。

用我們自己的話説:“現在的課堂不能只有知識的授受不只是傳道解惑者了,還要關心學生是怎麼學會的,他們學的過程有什麼樣的體驗,還得對學生的互評作出合適的激勵評價,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