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語塊教學的特點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動態轉變教育論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5.03K

【摘 要】 語塊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如何習得語言的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語塊的特點提出語塊教學具有以語境為導向、程式化-可生成性和個性化輸入和輸出三大特徵。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評價活動的主體,分析二者在語塊教學活動中展現出的角色以及角色之間的動態轉變對構建語塊教學法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語塊教學的特點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動態轉變教育論文

【關鍵詞】 語塊教學 教師 學生 評價體系

  1.引言

語塊(lexical chunk)這個語言現象是語言在習得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塊的含義不僅限於傳統的單詞,詞組,而是更注重單詞、詞組、句子及語篇等的實際交際意義。語塊教學近年來引起了英語教學研究的關注,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同時也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本文在分析語塊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語塊教學活動的特點,並指出教師和學生角色以及角色之間的關係在語塊教學活動中的動態轉變。

2.語塊學的特點

2.1以語境為導向

語言學習者都知道,詞彙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語言使用者傳達思想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徑。而在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結構相對穩定,能夠表達一定意義的詞彙單位,它以一定的使用環境為導向,可以整體存儲於人腦中,也可以在語言交際時即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這樣的詞彙單位我們可以稱之為語塊。語塊可以是一個詞一個短語,亦可以是一個句子還可以是一段話,一篇文章。例如:在圖書館情景語境中,可能碰到的語塊有:library(圖書館),librarian(圖書管理員),check out(借書),return(還書),journal/ periodical(期刊),circulation desk(圖書借還台)等等。再如,當我們向別人詢問姓名時,我們大都能脱口而出的是“What’s your name?”,“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 please?”等諸如此類的表達,這些就是我們根據一定的語言使用環境存儲在記憶中的語塊,所以當我們在交際時就可以直接提取出來進行使用。可以看出以語塊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即語塊教學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語境為導向,使得語塊的內在含義和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交際情景進行語塊的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2.2程式化-可生成性特徵

Lewis(1993)指出:語言是由語法化的詞彙而不是詞彙化的語法組成的。由此可見,語塊同時具有詞彙和語法的特徵,而在語塊教學法中則表現為程式化-生成性特徵。McCarthy和Carter(1997)指出操本族語者的語言都是程式化的,即在他們的大腦中儲存了很多重要領域的語言模式可供隨時提取使用。語塊的程式化另外一個方面表現在詞彙或句型的相對穩定性和固定性,即搭配性。一方面表現在詞組的搭配和固定表達,如表示“喜歡”這一層含義的有:be fond of, be/become interested in, take interest in等;另一方面表現在語法的搭配上,如虛擬語氣中表示與現在事實相反的情況:從句:If 主語+過去時,主句:主語+should/would/could/might+do等。那麼從以上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語塊同時具備語法的`可生成性,即在一定的語法規則和語塊結構下,能生成大量的相似結構的短語、句子或語篇。因此,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引導學生通過識記固定的詞組搭配,結合相關的語法規則,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下進行一定的教學活動,有助於形成學生有利的回憶線索,增強預製語塊的功能性。

2.3個性化輸入和輸出

動態系統觀點認為,語言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系統,而語言的習得也是這樣的一個系統。語言學習是一個複雜並受多種變量所影響的系統,而這些變量相互間的影響和作用才能使得整個系統趨於一個穩定發展的狀態。de Bot(2007)指出在語言習得的這個動態系統中,在開始階段的任何微弱的變化都有可能會在對結果造成未知的變化,即語言習得的不可預測性行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蝴蝶效應。動態系統的另一個特點是語言習得系統具有自我重組性(de Bot,2008),即語言發展變化具有一定的順序,而這個順序來自於自我重組和自我調整。語言學習者根據語言信息的輸入發展自己獨特的語言系統,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個性化特徵。在語塊習得的過程中,這些可能的影響語言習得者習得語塊的變量包括句法規則、語義、語境、交際目標、教師和學生個人的話語意識、以及對各種規則的處理能力等等。從語塊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對語塊的意識程度和處理能力以及學生對語塊的認知和識記能力都影響着學生對語塊的習得,即個性化的輸入。而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輸入對語塊進行一定的自我重組和自我調整,即一定的個性化的處理,從而能夠表達出具有個性化特徵的語言輸出。因此,語塊教學法體現了個性化的輸入和輸出的特點,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該更好地結合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進行語塊的習得。

  3.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動態轉變

從語塊教學活動的特點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和學生在參與教學的活動中存在着一種以情景語塊為核心教學內容的互動式教與學的關係。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評價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和學生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角色及其角色關係是教學方法的重要標識(賈志高,2003)。隨着語塊教學的推動,教師和學生各自的角色和角色關係在教學實施的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角色也發生了動態的轉變。

3.1語塊教學活動前期

教師在教學中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習的方式和所教的內容,在不同的教學目標的推動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關係應具有多樣性和變化性。在進行語塊教學活動前期,即語塊的辨識階段,教師應以引導啟發為主,帶領學生髮現語塊,培養良好的語塊意識。在這一階段,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稱之為介入式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發現式學習,而這一階段學生則需從傳統的被動知識的接受者轉化為主動發現語言現象的習得者。在此階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發現語塊的規律,培養通過語塊來培養學習語言的意識。此外,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者,國內大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足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也應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語塊。

3.2語塊教學活動中期

語塊教學活動的中期,也就是語塊的理解和識記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和語塊相關的教學任務,那麼學生的角色就轉變成為語塊的加工者和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教師的角色也就從介入式引導者轉變成管理者,組織學生進行語塊中詞彙,詞組的固定搭配,語法等方面的理解、練習和記憶。教師應提供語境豐富的語塊內容,使學生能夠對語境中的詞彙加以記憶並運用,充分參與到語塊的學習活動中來。選取的語境應能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社會生活,讓學生可以運用所學語塊來組織已學的語塊。

3.3語塊教學活動後期

在語塊的輸入後會有一個產出的過程,也就是語塊教學活動的後期。學生在這個階段,應能夠隨着語境的變化而轉變成為主動的個性化語塊的輸出者,而教師的角色則是和學生進行互動的評價者,對學生的語塊輸出進行一定的修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語塊產出性訓練,通過不同形式的訓練,將語塊的習得和語塊的輸出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評價語塊教學的效果。

  4.結語

作為語言教學的新模式,語塊教學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語塊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往的研究大都趨向於語塊特點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語塊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師和學生在語塊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及角色的動態轉變,希望能夠引發對語塊教學法更多的討論。

  參考文獻

[1] de Bot, K. 2008. Introductio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proces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2): 166-178.

[2] de Bot, K., W. Lowie & M. Verspoor. 2007. A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0):7-21.

[3] Lewis, M. 1997.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4] McCarthy, M.J. and Carter, R.A. ten and spoken vocabulary. In Schmitt,N. and McCary, M. editors,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39

[5] 賈志高,2003,論外語教字法的評價要素[J]。課程?教材·教法(9):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