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中國教師報徵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19W
中國教師報徵文

讀書看報是我多年的習慣。一卷在手,頓感精神百倍,神清氣爽。在讀師範時,常常看到熄燈鈴響還捨不得放手,有時躲在被窩裏用手電筒照看書。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我長得不夠漂亮,但自認為多讀了幾本書,便也覺得多了幾分韻味。參加工作後,因手上的事多了起來,那些大部頭的書有點不敢看(怕一看就收不住手而影響工作、家庭),但那些諸如《讀者》《教師博覽》《小小説》《意林》《中國剪報》此類的書還是非看不可的。同事都笑我是小書迷。

中國教師報徵文

與《中國教師報》結緣是一個偶然。有一次我去同學學校玩,見她坐在辦公室看報紙,便悄悄地走過去,輕輕地拍了下她的肩膀,而她卻全然不知。我便猛地一把奪過報紙,假裝生氣地説:“什麼報紙,這麼好看?連我來了也不理?”同學一看是我,便笑着説:“對不起。我真的沒看到你來了。不過這報紙確實是值得看的。不相信你拿去看看!”我打開報紙,隨手一翻,翻到了《杏林春曉》這一版面,立刻被那活潑靈動的、富有詩意的文字吸引,狼吞虎嚥地看了起來。一個版面看完後,直覺得不過癮,又把其它版面都一一細讀。看完後對其中的有些文章還想再看,便趁同學不注意把報紙偷偷地放進了我的包裏。

從此以後,我便與《中國教師報》結下了不解之緣。她成了我的良師益友,杏林春曉裏一篇雋永的文字滋潤了我的心靈;新觀察以犀利的筆墨觸動了現實教育的痛處;班級在線讓我在班級管理中如魚得水;我在《閲讀》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車》裏瞭解了教育時事…… 《中國教師報》對我的幫助是無法用幾句話就能表達完的。凌宗偉老師的《關注課堂上的生命是教師的重要使命》讓我懂得關注課堂上的生命存在,從唯智教育走向以人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訴我教師要進入“忘掉教師之形,把自己與學生放在同一個層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則,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師生共創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共享成長的快樂;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於教材和教案,遇物則誨,相機而教,以自己的課堂及時引領、發現、點燃動態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適應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況;忘掉課堂之形,將課堂視為一個小社會,當作師生互動合作的舞台。”這樣的境界。通過不斷閲讀這樣的文章,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都有着明顯的突破。 《中國教師報》——讓教師愛上閲讀。

很多時候我們都説沒有時間,不去觸碰書籍;都説買書費用大,很少走進書店挑選書籍;都説可以網上看看,忽視了紙質書籍,可“當教師認可教育這個工作是他的內在需求時,讀書就自然成為他的內在需求;當他認可書籍對於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時,他自然會選擇讀書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於是我愛上了閲讀,愛上了紙質書籍。

《中國教師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教師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中國教師報》每天的諄諄教誨使我不斷進步,日漸成熟,讓我的心靈得到昇華。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學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規範,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愛學生,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愛的教育過程。

《中國教師報》——教育是個良心活,是該平淡無奇的。

教育是個良心活,平淡無奇的教育才會自然。該上學時就上學,不必披着星光進校門;該放學就放學,學生可以“忙趁東風放紙鳶”;該出操時就出操,不必突擊搞什麼萬人舞蹈;該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而不能讓主課老師把音、美、體這些課給“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就應當在生活中,在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孩子的生活裏。如果説生活的本質是一種安靜與平淡,那麼教育就該是平淡無奇的一種過程,滋潤每個日子,滋潤師生的心靈。老把目光盯着獎狀、獎盃的,最終都將跟良心活南轅北轍。

《中國教師報》——一份宣揚教師情感與智慧的報紙,是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

《中國教師報》幫助了我,改變了我。在今後的教學之路上,我會一直與你相依相隨。感謝有你!

中國教師報徵文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名師是教師羣體的傑出代表。

因此,關注名師、宣傳名師就應是教育新聞一以貫之的目標追求與重點內容。

縱覽《中國教師報》,不難發現贏得普遍關注的一條重要新聞線索,就是研究報道名師的成長、成熟與成功。

教育新聞與名師發展的相互印證與相互促進,已成為教育新聞工作與名師發展工程所共同擁有的基本規律和有效路徑。

事實上,在影響名師發展的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新聞的介入與支持。

魏書生、李吉林、康岫巖、李希貴等,無一不是伴隨着教育新聞的宣傳與激勵而成長成熟的。

沒有教育新聞的有效參與和有力支持,名師發展的“加速度”就可能放緩,“成功率”就可能降低。

《中國教師報》是宣傳報道名師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媒體,迄今(2011年12月21日)為止的“教育家週刊”已出刊68期,以“分享教育家智慧、推進教育家辦學、呼喚教育家成長”為主旨,充分展現了教育家型名師的精神風貌與行動風采。

不僅如此,頭版文章北京十一學校王春易老師的《從講到不講的華麗嬗變》(2011年8月24日)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名師“高端追求,超越自我”的心路歷程,有效地引領了“以學論教,少教多學”的改革路向。

其實,許多辛勤耕耘、埋頭奉獻的好教師,由於缺乏必要的教育新聞發現與宣傳,至今仍在不為人知的崗位上釋放着可與名師相媲美的專業能量。

一方面,我們必須尊重、敬佩那些默默無聞但又充滿實踐智慧的專業勞動;另一方面,也一定要通過責任強化、新聞敏感、機制創新等舉措,最大限度地為名師發現與成長搭建“藉助教育新聞”的良好平台。

正是因為如此,在“教育新聞關注名師發展”、“名師發展藉助教育新聞”的基礎上,還應尋求兩者的深度契合,從而達成1+1>2的整合功效。

以闢設專欄的方式深度契合。

專設的名師專欄可以對名師的關注、研究、宣傳得以固化和深化,從而實現教育新聞與名師發展的深度契合。

《中國教師報·教育家週刊》的許多專欄,都是“以闢設專欄的方式深度契合”的典型範例。

以跟蹤專項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師發展的專項工程無疑是教育新聞捕捉、跟蹤的重點,也是深度契合的亮點。

近一年多來,教育部、財政部設立並實施的“國培計劃”堪稱為骨幹教師發展的標誌性項目。

《中國教師報》以《國培:改變中國教師》等多篇稿件系列報道了“國培計劃”的良好成效,並於2011年11月2日,以“國培,加速教師成長”為題,深度報道了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國培”工作的良好成效。

以聚焦專題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師最開始都是普通教師,發現名師,是教育新聞的重點選題。

一年來,中國教師報致力於推出“新教師”,在16版推出一系列新教師人物素描,圍繞“教師專業成長”做足文章,極具針對性地深化了對教師發展的研究。

作為一名教育人,一名教育新聞人,當我們對教育報刊、教育新聞進行價值判斷和有效性審視的時候,不妨把其重要指標之一鎖定在“對教師發展的關注程度”上,這是提高教育報刊辦刊質量的明智之舉,是彰顯教育新聞引領功能的必然選擇。

中國教師報徵文

獻身教育 終生不悔

——讀“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護人”有感 “對孩子的關心永遠不變,為教育獻身的初衷至死不改”這是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的錚錚誓言。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着、愛護着學校裏的留守兒童。她就是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紫莊中學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徐翠梅老師。

2014年9月24日,《中國教師報》刊載了徐老師的事蹟,也是從那一天起,我認識了這位愛心無垠的老師。11年裏她擔任過學校的語文老師,負責過留守兒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學校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又充當過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2014年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教師”。

她用老師的情、“媽媽”的愛滋養着在家庭教育中“營養不良”的留守兒童,陪伴他們度過了孤獨、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深厚內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護人”。在她的關愛和教育下,原本桀驁不馴、染上各種不良習氣的小亞考上了技校,成為一個擁有一技之長的陽光男孩;在她的引領下,很多留守兒童看到了農民工炎炎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勞動場景,深切體驗到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在她的組織下,留守兒童們參加過“集體生日慶祝會”、“‘保護環境,愛

我母校’的義賣”等等多種多樣的活動,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美化了他們的心靈。

因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曾深度報道了這位優秀的“代理家長”。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長的“圍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幫助。這些讓徐老師油然而生一種快樂感、自豪感,讓這位“代理家長”更加堅定了做留守兒童的守護人,為他們撐起一片晴空的決心,這是怎樣的一種獻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師還不斷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方法和途經——她設立了心理諮詢室,舉辦了家長學校,每學期還至少給學生做3場心理講座,並定期召開家長會......在她的帶領下,紫莊中學的很多老師都義務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長”。

徐老師“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精神不僅深深地影響了紫莊中學的老師們,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讓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首先要有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必然以教育為快樂。一個人只有從自身所從事的事業中感受到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產生進步的原動力。教師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不斷成長,就得有一種“千錘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堅定的立場和崇高精神。

其次,要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尤其是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大羣遠離父母、孤獨叛逆的留守兒童時,我們的愛心更顯出其巨大的能量。徐翠梅老師也曾經説過“如果家庭親情缺失,再得不到學校教育的彌補,那會耽誤多少孩子的前途啊!” 做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者,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更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因為只有充分關心孩子,才能讓留守兒童融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學會擔當,真正成人成才。

另外,教育需要堅守。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徐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十年如一日,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實現為人師表、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生目標。面對留守兒童,我們需要更多的堅守,堅守“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堅守“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私品格,堅守“獻身教育,至死不悔”的錚錚誓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説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廣之,我們可以説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秀的教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像徐翠梅這樣甘於奉獻、孜孜不倦的優秀老師們。讓我們也向這位平凡且偉大的徐翠梅老師學習吧,做一個“獻身教育,終生不悔”的優秀教師,為偉大的“中國夢,教育夢”增光添彩。

Tags:教師報 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