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5.16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徵文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師德師風徵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1

5年前,帶着創造一份激情生活的夢想,帶着想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豪情,我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紅色的幼教大軍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

真正成為了幼兒教師我才知道,這份工作中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更沒有此起彼伏的喝彩,所擁有的只是默默無聞的付出。也許我是渺小的,茫茫人海中我只是普通的一個;但同時我又是偉大的,因為我是無私奉獻的幼兒教師。既然選擇了幼兒教師,就等於選擇了不一樣的生活,選擇成為一名守巢人。

也許你會問我:做這樣一個不被別人記起的幼兒教師你後悔嗎?我會告訴你:不,我永不後悔!因為我看到了一粒粒種子,在愛的呵護下,成長為一株株健康的幼苗,去迎接燦爛的朝陽;因為我看到了一隻只小鷹,在我的鼓勵下,從嗷嗷待哺到學會飛翔,翱翔在廣闊的藍天;因為我看到了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在我們的關愛裏,從噙滿懵懂淚水到閃動着知識的光芒,用充滿自信的微笑,迎接美好的明天。縱然我們的喜悦帶着心酸,縱然我們的微笑帶着淚水,但是,我們依舊堅定地做一個守巢人,因為這裏留下了太多的温暖和感動。

我是個怕冷的人。去年的冬天特別地冷。一次户外活動前,我特別囑咐孩子們穿好衣服繫好釦子,外邊很冷。早操結束了,才發現一直惦記着要給孩子們穿暖和的我,竟然只穿着毛衣就站到了刺骨的寒風中。手腳冰涼的我下意識地呵着氣暖手。陽陽突然跑到我的身邊握住我的手:“老師,你不穿棉襖冷不冷啊?我的手可熱了,給你暖暖手吧!”“不用了……”話還沒説完,一雙雙暖融融的小手伸向了我,給了我一股暖流,流向全身的各個部位。多麼可愛的孩子啊!這應該是為師者最值得驕傲的時候了,這是你用滿腔的愛換取的一份厚禮——一份世俗的天平無法衡量的感情,一份別人無法得到的幸福。

我愛這些朝夕相伴的孩子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那麼熟悉,他們的一顰一笑都讓我為之牽掛。

那是一個下雨的傍晚,孩子們都被父母親接走了,只有寧寧默默地坐在角落裏。我輕輕走過去安慰他媽媽一會就來了,他卻瞪着那雙噙滿淚水的大眼睛,哽咽地説:“媽媽再也不會來了。”在孩子的哭訴中我得知,原來寧寧的媽媽在幾天前出車禍中離世。我的心緊緊地揪在了一起,淚水劃過了臉龐,一把摟過寧寧在她耳旁説:“還有老師,還有老師媽媽啊。”從那以後,在寧寧的口中,我又多了一個稱呼,那就是媽媽。每天我都會關注寧寧的一舉一動,飯吃得怎麼樣,衣穿得暖不暖,情緒好不好,日子就在關注這些細小的事情中一天天過去了。我清楚地記得寧寧在畢業的那一天,哭着不肯離開,她説了一句讓我這輩子聽過最心酸的的話:“老師,我不走,我不想離開你。離開你,我又沒有媽媽了。”我緊緊地抱着孩子,温柔而堅定地告訴她:“無論在哪裏,無論什麼時候,老師,永遠是你的媽媽!”

當我看到在畢業典禮上孩子們深情地演唱“再見了,老師”時,我總會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因為我知道:又是雛鳥羽翼豐滿,飛向更高的天空;又是輪船即將啟航,駛向更深的海洋……雖然離開他們我會有諸多的不捨,但更多的是還是祝福。我要説:飛吧!孩子們!老師願在這裏做你們永遠的守巢人!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2

三尺講台,粉墨耕耘;春蠶燭光,潤物無聲。在“教育崛起,教師為基”的今天,一位位平凡而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風雨中守護,在信念中堅守,用自己的愛心演繹了一曲曲動人的奉獻之歌。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陳會芬老師,她用自己崇高的師德和對教育執着的愛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無悔的青春。

  一、愛是理解

愛是教育的源泉,因為有了愛這個支點,教育就不僅僅是一種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一份快樂、一份幸福。“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會使我們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更好的幫助他們進步。而陳老師就因為有了這份愛,有了這份理解,奏出了美的樂章。

我不會忘記那是2003年時在她所教的班裏有一名叫莫濤的學生,他父母離異後,跟父親一同生活。因為缺少雙親的關愛,莫濤行為離羣,經常遲到、曠課,常因一點小事就向同學大打出手。看到這一切,陳老師並沒有因他違犯紀律而訓斥、挖苦他,而是像母親一樣地關心他、愛護他。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陳老師在教室裏見到莫濤,卻見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襯衣,小臉凍得煞白,不停地哆嗦,急忙脱下自己的絨衣給莫濤穿上。這個倔強的孩子輕輕説了聲:“我不冷。”瞭解到因為爸爸昨晚沒回家,他沒能進去家門,在鄰居家借宿一夜時,陳老師又領他去吃飯。父母的漠視、老師的關愛,使得這個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

面對這個可憐的孩子,陳老師感覺到僅僅給他洗衣、買飯、談心、補課還是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讓他有一個温暖的家。陳老師把莫濤領回自己家,同時想方設法聯繫他的爸爸、媽媽,要求他們關心這個孩子,給孩子應有的愛。在陳老師的勸説下,莫濤住進了疼愛他的姨媽家。得到了温暖的莫濤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性格開朗活潑起來,能嚴格要求自己了,學習也努力了。看到莫濤的進步和快樂,陳老師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就是這樣用真誠去感化學生,用情感去開導,用信心來支撐,用恆心來堅持,把更多的愛心傾注在這些學生的身上;她就是這樣理解學生的內心,以教師一顆平等的心喚起一顆冷漠的心,以一個師長和朋友友善的心走入另一顆孤寂的心。

  二、愛是責任

有人説,人的內心有兩根琴絃,一根是魔鬼的琴絃,一根是天使的琴絃,而教師的責任就是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絃,而只有天使般的愛心才能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陳老師認為,挽救一個問題學生比培養一名優秀學生對社會的影響更大。2002年在陳老師帶的五(3)班有一個淘氣的聞名全校的學生,打架、曠課、遲到、撒謊、鬧堂、頂撞老師,壞學生能做的他都做了,真想像不出一個瘦小的男孩竟有如此的能量。陳老師感到非常棘手,決定從瞭解學生的過去開始。她花了一週時間,走訪了大量有關他的低年級同學、老師、街坊鄰居,終於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原來,趙強一二年級時一直聰明好學,但四年級時,家庭發生變故,父母都外出打工,他一下成了無人管的“孤兒”,成績一落千丈。針對這種情況陳老師對趙強更加關注了,通過班會,生日贈言,讓趙強感受到了班集體的温暖;與優秀學生的交往讓他感受到同學們的真誠;不聲張地為他辦理減免學費讓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護……每次發生衝突,總是耐心傾聽他的申訴,每一次申訴之後,總是耐心的幫他分析對與錯。逐漸的,打架鬧事少了,鬧堂的現象不見了,慢慢的趙強將陳老師視作最親的人,有什麼想法都找老師談心。升入中學後第一年的教師節,趙強居然買了一張賀卡送給陳老師,並在上面寫着:“感謝您三年的辛苦照顧,我會永遠記着您!”

陳老師深深懂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即使後進生也不例外,要用耐心和信心給孩子一份期待,一份寬容,因為自尊、榮譽往往是孩子向上進取的力量。她常説:“我們當教師的既要有一張嚴父的嘴,又要有一顆慈母般的心,只有這樣才能盡到做一個教師的責任。”然而就是她這樣默默的付出撥動了無數根天使般的琴絃,因為在她的眼裏再小的花也能開得很美。

  三、愛是尊重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學生也不例外,我們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獲得學生對我們的尊重、理解和關愛,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就是本着這條宗旨,去對待每一個學生,找他們談心,鼓勵他們敢於講真話,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心聲來彌補教學方法上的不足。她的班裏曾有一個學生因腳部受傷不能到校上課,她便和數學老師一起到家中探望,還堅持兩個周放學後到他家裏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因家庭的變故,學習受到了影響,她便和家長促膝談心,共同制訂對策,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過一階段,針對班級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教育活動;她還給學生買鉛筆、橡皮、作業本……

  四、愛是付出

多少次,陳老師在面對個人利益與學生的利益的時候,總是毫不猶豫地把利益的天平傾斜給了學生。

那是2006年7月30日下午,陳老師的丈夫突然去世,這個消息就如同一個睛天霹靂,打在陳老師的頭上,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使正在外出培訓學習的陳老師深受打擊。可又有誰能想到陳老師在處理完丈夫的後事後,自己孤身一人又將兩個孩子送入大學的大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我們實驗國小的三尺講台上又看到了陳老師那熟悉的身影,同事們都勸她在家多休息一段時間,可她微笑着説:“我離不開孩子,如果我走了,就看不到他們國小畢業了,我要親自把這批孩子送進中學的大門……”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讓我們無不為之感動和敬佩。

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去年暑假,剛開學一個星期陳老師忽然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到鄭州檢查醫生讓住院做牽引治療,然而陳老師怕耽誤孩子們上課一週後就匆匆趕回來堅持到學校上課,儘管還沒有完全恢復,陳老師還是笑容可掬的面對這一羣羣可愛的孩子們。陳老師就是這樣把愛和責任心都付出在了這平凡的教育事業中,在她的眼中這樣的投入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甚至是一種美麗人生,她用愛播灑着理想和希望,收穫着情感和微笑。

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陳老師與孩子們一起經歷着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她雖然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與超凡的工作業績證實了一箇中年教師的人生價值。在這一個個平凡的故事中陳老師澆灌的是心血,綻放的是鮮花,開啟的是希望,留下的是鮮花。在這平凡的教育事業中演繹着她的美麗人生!

  教師師德師風徵文3

七年,像一首唐詩,跳躍的意象濃縮了歲月的精華;七年,又像一部長篇小説,起伏的情節記錄了時間的每個足跡。

作為一個已參加工作七年的醫護人員、老師,我在一次又一次搶救病人的過程中不斷領略人們與病魔抗爭時的堅強和感動,我是幸運的,也是富有的,因為我能儘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垂危的生命,能看着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人慢慢恢復健康,這無疑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成就感。

然而轉行做了教師之後,我才發現常言説的"醫者父母心",該為"師者父母心"。師者如醫者,醫者醫人心之疾病;師者醫人心之困惑。在兩年多的從教生涯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譜寫了生命的箴曲!

多少個不眠之夜,為自己的成長與收穫而欣喜,也為偶然的消沉與落寞而神傷!因此,我體會到了為人師者的偉大與艱辛,體會到了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要教育好學生,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能養成優秀的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常言"醫者父母心",為人師者"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又何嘗不是父母之心,而教育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能否發現學生的的問題並提出適當的解決辦法,則成為"塑造靈魂工程"的`當務之急。

  先談心理素質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孩子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他們中間有的被祖輩、父輩嬌慣得毫無生活能力,並且養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無法與人和諧相處;也有的由於缺少同齡夥伴而變得性格孤僻,不能與人正常溝通;還有的因為挫折教育的缺失而脆弱得不堪一擊。但現實世界中巨大的學習壓力,再加上自身的種種問題,這些曾經熱情而又明亮的眼睛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逐漸暗淡和冷漠了下去。在壓力面前,他們做了許多不明智的選擇,以此作為自己逃避的應急出口。例如,有的學生把美好青春埋沒在日復一日的遊戲裏;有的卻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自以為是地揮灑在與老師的對抗中;而有的卻又過早地沾染上了"看破紅塵"的遲暮之氣,每天都在輾轉怨歎中消極度日;更有甚者竟然選擇輟學的方式,以為從此可以"解放自己、解放心靈",殊不知,這樣錯上加錯,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深深傷害了周圍關切者的心。

  這樣的現象不管是在過去任教的大學,還是現在任教的職業中學,都時有發生。

我們職業中學因其特殊性,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大多數學生因為過去沒有好好學習,考不上高中,所以選擇就讀職中,學生的文化基礎差,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也較弱。而且職校生一般在思想感情上,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挫折、創傷,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特點,如用"對立"保護心中的疑懼、缺乏自信、感情用事、服軟不服硬、自尊和自卑共存、意志薄弱等。從進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他們就迫切地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關愛。我們總以為"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是,有了愛,就一定是成功的教育嗎?就一定能夠管理好班級嗎?教師的愛,學生體會到了嗎?接受了嗎?經過和學生聊天、談心,我瞭解到,能感受到老師愛心的學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不注意,不知道",也就是説,教師付出的"愛"被學生"領情"的不到十分之一。實踐告訴我們,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

我曾教過一個學生,進校時成績處於班上的中上等,在班級管理上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是因為一次犯錯被撤出班幹之職後,沒有思考自己過錯,反倒因為埋怨老師而自暴自棄甚至開始和一些後進生去上網,終於因為迷戀網絡遊戲而導致學習成績日復一日地下降。老師苦口婆心的規勸聽不進去,眼神中滿含怨氣,一上課便萎靡不振地趴在桌上。我一直都沒有放棄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説,我多麼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讓他的雙眼再現追求的光芒,然而他很少説話,我的努力也見效甚微。這名學生幡然醒悟之時,對我説:"老師,其實我早就知道自己錯了,可是落下的功課已經太多,我覺得再也補不上來了,於是繼續浪費光陰,到現在就真的太晚了。"聽了,讓人不禁唏噓。這樣的例子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經常碰到。

根究其裏,不難發現,上述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當事學生患上了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才導致了他們消極地面對一切,甚至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面對這樣時有發生的情況,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使其在遇到困難、挫折時能正確的面對並解決問題,擁有良好的心態。同時,積極尋求家庭與學校教育力量的整合,由心靈的拯救和良好環境的創設入手,給孩子們一片湛藍的天空。

  再談道德素質問題。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人性化、道德化的文明著稱於世。毋庸置疑,道德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中之重。處在和諧社會的新時期,為人師者更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揚優良傳統,利用各種渠道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筆者個人以為,不僅要在課內通過各種感性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等)教導學生養成尊師敬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至聖先師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也説過:"首先是教師品格的陶冶,行為的教育,然後才是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從上述中外大教育家的真知灼見中可知,作為"春蠶"、作為"蠟炬",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更應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只有身體力行,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學生。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到底傳承下來的有多少?生活中,自私、愛慕虛榮、唯利是圖者大有人在;有多少人為名利折腰,又有多少人在金錢的誘惑下迷失了自己?現實中墮落者的故事讓我們唏噓不已,歎自己可改變可把握的太少。然而在大家正懷疑90後、00後素質的時候,在大家擔心下一代是否是"垮掉的一代"之時,作為教書育人者的我們更應該擔負起道德素質教育的責任。

儘管我們不斷努力,但是不樂觀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為道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還要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放眼我們的生活,不尊老愛幼的情況時有發生;破壞公共設施、誠信缺失等道德敗壞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如果所有的人都意識到自己應該在"教育"這個"立國之本"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並且付諸於行動,那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的祥和,"祖國的花朵"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將來必然能夠振國興邦,讓"禮儀之邦"的美稱繼續譽滿世界!

有人曾把教師分為四種境界:以謀生為目的,以自傲為動力,以教育為己任,以愛為根本。最令筆者欽佩的是"以愛為根本"的教師。師德的最高境界是"愛滿天下"。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愛滿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這也是陶行知先生畢生為之實踐的諾言。教師要有"愛滿天下"的胸懷,熱愛每一個學生,班主任更應如此。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這樣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因此,師愛,不僅僅要求教師有愛學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這種愛,從而有利於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師者如醫者,醫者醫人心之疾病;師者醫人心之困惑。作為一個職校教師,我將在教學生涯中努力用愛滋潤學生的心田,除了教好自己的專業課,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問題,爭做優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