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教育反思(集合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育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教育反思(集合15篇)

教師教育反思1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三年級科學第三課《蠶變了新模樣》,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蛹和幼蟲?為更好地理解蛹和幼蟲的區別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五年級第8課《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將兩個不同大小的.馬鈴薯放入兩杯液體中,我問同學是大的容易沉還是小的容易沉,結果很多同學都説大的容易沉,但是結果是小的沉了,這就分析到了液體的原因,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師教育反思2

這次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幾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安全”這兩字展開教育活動。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做到不慌張、沉着穩定的情緒,用自己平時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儘快想辦法處理好。 始終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祥和的環境。在平時教育中事事以安全為主,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遠是懸在我們教師頭上的“高壓線”,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這是我在這次學習中最大的`體會與收穫。

可能因為平時我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地從事教學工作,因而也比較容易忽視依法執教的重要性。通常當學生違反紀律,不聽從老師的教導時,我們也對他們實施了一些小小的懲罰時,在平常我們都認為我們的這些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對學生實施了小小的懲罰,做老師的我們也不會感到內疚,或擔心。在經過這次的學習之後我才明白,往往我們老師對學生的一些不經意的動作,會留下很多的隱患。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常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並且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從某種意義上説:學生的行為意識決定着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生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知識的豐富,行為習慣的養成,安全技能的素養是學生安全的保證。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明確要求學生在上下樓梯時要遵守上下樓秩序,不擁擠、不湊熱鬧,特別是上下樓梯靠右行,聽從值班教師指揮,不擁擠打鬧等。教育和訓練學生在上下樓梯不撿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聲喧譁、不搞惡作劇如尖叫、亂喊、開玩笑等,不快跑、亂竄和不參與擁擠,發現擁擠苗頭及時撤離,提高自我防範踩踏事故的能力。

教師教育反思3

隨着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説、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閲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繫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教師教育反思4

教室裏,語言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正在進行着。我很高興地看到,在我的有效啟發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當我的眼睛不經意地掃過時,發現只有貝貝依然安靜如故地坐着,沒有一點想參與的樣子。我想,活動一定要面向全體,不能忽視貝貝這樣膽小、被動的孩子。於是,我指着黑板上戴着桃花瓣手舞足蹈的小貓問:“小貓在幹什麼?”答案很簡單,只要能回答出小貓在動就行了。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貝貝。貝貝顯然沒有準備好,站起來後一直喃喃自語:“小貓在……”重複了好多遍,也沒有説出什麼來。這時,下面的孩子忍耐不住了,開始有些騷動。我見狀趕快提醒孩子們:“耐心等待。”沒想到,貝貝接過我的話頭説:“小貓在耐心等待。”孩子們鬨堂大笑。我被這出乎意料的答案搞得目瞪口呆,緊接着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正在有些不可控制的時候,一個脆生生的聲音響起來:“我就沒有笑。”是航航在説話。我回過神來,立刻表揚了航航,並對孩子們説:“是啊,別人不小心説錯了不能笑話,待會兒我們再給貝貝一個回答問題的機會,好嗎?”尷尬的貝貝終於鬆了口氣坐了下去,活動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事後回想起這個意外,在忍不住掩口而笑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這個意外的背後。貝貝為什麼會這樣回答?面對意外,我的處理得當嗎?如何看待活動後來的“迴歸”?

細想起來,面對這個意外,我至少有以下失誤:其一,雖然我讓貝貝回答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沒有事先提醒貝貝思考,導致貝貝回答時很被動;其次,在貝貝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時,我沒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以致對孩子們的“騷動”起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貝貝把我對其他孩子的提醒誤以為是對他的提醒,所以説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由此可見,在平時孩子們回答不出問題來時,我並不是如今天般“耐心等待”,而是急急地暗示答案。貝貝正是受此慣常做法的影響,出現了以上的“誤以為”。尊重孩子,等待孩子,説説容易,做起來可真不容易。

不過,航航的一句話讓我慶幸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引導還是有效的。當有孩子笑話其他回答問題有誤的孩子時,我總是諄諄教導他們:“誰都有錯的時候。當別人出錯時,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幫助他,或者再給他一次機會。”航航在關鍵時刻的那句“我就沒有笑”不但提醒了我教師角色的迴歸,還避免了對貝貝的傷害。可以説,航航用自己純真的智慧幫我處理了這個意外。

其實,對教師來説,活動中的意外是一筆財富。只要你善於關注、願意思考,你一定可以在意外中積累到豐富的教學經驗。

教師教育反思5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這話説明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教師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

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師個人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這裏要求做到:一是學校要積極主動地建構學習型組織。建構學習型組織是落實主動學習和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策略。學習型組織不僅重視個人學習,還強調團體學習。對學校來説,開展團體學習意義更為重大,因為教師的勞動更多的時候是個體性勞動,這種個體性很容易導致教師遊離於學校組織,造成教師互相之間專業封閉,教學保守。開展團隊學習,有利增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於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形成雙贏的`共同體,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二是要加強現有教研組的職能。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和教研的基層組織,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目前,我們的教研組,還是停留在按教研計劃聽幾節課,完成教導處交給的任務的層面,存在着工作被動、內容單一、形式單調、作用不大等問題,在校本教研實踐中,問題來自於教師的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來自於教師羣體的自發研討,因此,教研組的重要職責是營造學校濃厚的教研氛圍,增加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信息反饋和溝通。在發揮傳統教研活動優勢的同時,改進傳統教研組的侷限性,才能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三是要開展好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不同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要做好集體備課,一是教師要認真地研討教材與課標,帶着問題和反思參加研討;二是教師要備好學生,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科學地設計教學策略;三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應體現有效教學,每個教學環節應體現教學效果,做到“以學定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助合作,以便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水平。

教師教育反思6

我們班的孩子非常熱衷於建構區的材料,每每區域活動時間那裏總是客流不斷,平日裏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一番。男孩子喜歡搭建不同款型的軍事武器、建構各種堪比著名建築的建築物,女孩子則偏愛搭建無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夠捕捉美麗瞬間的照相機。

在開始玩之前,他們會為自己的創作“儲備”足夠多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專注於兩手之間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己是蹲着還是席地而坐。我常常會被孩子強大的興趣和專注度所折服,但是問題也由此產生:孩子們過於的專注常常忽略自己在搭建時碰掉的玩具、急於把作品移至展示台卻忽略腳下被踢開的積木。在結束活動的時間,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的作品都不捨得離開展示台附近,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積木被遺留在建構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積木便由此產生。

當面對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積木,我們很難再辨識出這是誰拿到這裏來的,如果問“是誰玩的”,得到的答案無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這樣的查案似的問題基本是過場話!前期,我們的策略是要求“但凡進入建構區遊戲的幼兒都要一起收拾”,但時間長了,便發現每次在那裏收拾的總是幾張同樣的臉孔,有時甚至他們沒有去玩過,也會因着“喜歡收拾”而積極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卻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不收拾了。對於此可以看出隨着孩子的成長,收拾問題是有着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歡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於小班時良好整理習慣的養成以及滿足當下被老師認可而獲得成長滿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並推脱説“不是我玩的”孩子,

一是因為他們收拾物品的習慣沒有養成,

二是因為他們在對物品的歸屬意識上很明確,如“這不是我帶來的玩具!”,

三則有可能是他們責任感的萌芽相對晚些。由此,我所想到並實施的策略基於“行為後果法”產生的——把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讓幼兒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會越來越少,以至於不能玩充分玩的後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瞭解了教師行為的目的,表現出不捨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關注教室裏還有幾箱玩具,這一點也體現出了幼兒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我意識到這一行動需要持續一段時間來進行!接下來,我期待着孩子們良好行為的出現,能夠有多一點對集體物品的責任感!

教師教育反思7

從XX年開始我參加了遠程教育技術培訓起,給我的體會很深,我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隨着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着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所以彼此的教育技術能力進步很快。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術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程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信息技術使老師面臨着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30多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教師專業是動態發展的、終身持續的過程,現代教學應是建立在教師學習基礎上的。必須在加強和發展教師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以適應學習化社會、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由此通過對教師專業觀發展歷程的回顧,通過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時代內涵以及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原則的論證和闡述,探討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創新的機制,明確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的發展性是一種不斷演進、不斷超越的創造發展歷程。因此,努力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中國小師資隊伍的.建設,開展面向21世紀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面臨新形勢的需要,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綜合實力的需要,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教育夯實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通過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象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思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學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會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積極參加。 “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應該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

研究會考題體會其中藴涵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同行身上學到的好方法也及時去應用。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我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終極目標。總之,繼續教育學習的收穫是非常豐富,它引發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然而,憧憬未來,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畢竟這些思考和理論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嘗試和運用,並最終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我想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教師教育反思8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範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轉型。國小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國小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國小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國小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範性”為基本特徵的中等師範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國小教育專業在高等師範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後果是:國小教育專業發展與國小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範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於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牀”實習,在師範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並走向專業化以後,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並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範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範生教育能力,並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後,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國小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國小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髮出對國小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鬥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範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範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範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羣,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脱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説明者,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徵。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範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髮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範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三、我國高等師範教育實踐教學現狀

教育實踐教學活動從目前來説是我國師範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從觀念到實踐上都存在着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較少,時間安排較晚。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仍然僅限於一次突擊性的教育實習以及為數不多的教育見習和參觀,教育實習構成了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而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個學期中的一個月來進行的。師範教育課程計劃安排也遵循着傳統的做法,即傾向於一個個順序安排師範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習。這等於向學生示意理論學習與實習是兩項有區別的活動,從而維護了以“模仿”為主的培訓模式的教育實習的原始觀念。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和教育實際相結合。因為這種安排背離了教育實習對實習生來説的另一重要目標——為他們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檢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書育人職責技能的機會,直接後果是即使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了問題,也只能帶着這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此外,由於學生從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也給教育實習帶來不少困難,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也不利於對師範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不夠周密。

隨着大學擴招,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實習安排是採取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主聯繫實習學校,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擬教學也往往只是給學生一部分內容,讓他們去挑去講,而缺乏模擬前的詳細指導及講完後的.深入探討,往往使教育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3.教育實習時間短、範圍窄。

作為教育實踐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實習在我國師範院校中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實習太短,內容形式單一,與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實行的集中實習時間6—8周很難保證教育實習的良好效果。其間,只能讓實習生講幾節課,配合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較好的還可能主持一次主題班會或團隊活動,而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等,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難以幫助實習生對教師職業活動獲得全面的瞭解,也難以實現教育實習對實習生的一個重要目的——精確與鞏固理論知識,獲得教師職業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實習時間不充裕,與不斷擴大的教育內容及不斷提高的教育實習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成為現階段教育實習的一個致命弱點。

4.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從我國高師教育實習現狀來看,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目前,我國師範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為“入門學校”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大多數院校是“掃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教育實習主要以“學院為基地”,而不是以“學校現場為基地”,與國小關係疏遠,難以與其建立一種共生關係,並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論缺乏生長成熟的土壤,學生更難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體驗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缺乏科學的指導。

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於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目前教師對學生技能訓練的指導總體比較薄弱,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範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比較“外露”,看得見摸得着,教師對學生訓練能夠提供良好的指導。按理説各科教學法在訓練技能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因為它與學科專業、實習有直接聯繫,而且課程又是各系自己開設。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與“法”中無“法”的課程自身相關,也與教“法”者不懂“法”有關,有的學科教學法教師甚至從未教過國小,這哪裏還談得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心理學、教育學教師不瞭解國小教育教學實際,其他各科教師頭腦中毫無技能訓練的示範意識和指導意識,是高師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問題。

6.缺乏嚴格的考核。

《高等師範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第四條指出:“高等師範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它對四大部分訓練內容(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範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訓練內容的考核有的學校恐怕連細化的考核標準都沒制訂,更談不上嚴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評價、激勵、反饋等功能。通過考核檢驗師範生職業技能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評價高師教學工作成效;通過檢驗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勵他們加強技能訓練,同時也促進高師教學改革的深入。可是我們未能做到嚴格考核,幾乎使這些功能喪失殆盡,不能不説是件憾事。

四、開展有效實踐教學的策略

1.加強高等院校與國小的校際聯合,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高校與國小之間存在隔閡,沒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失去了賴以展開的平台。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當地中國小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培養新教師,鼓勵在職教師進修,開展合作研究,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參與合作的中國小稱之為專業發展學校。這種學校強調與當地中國小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我們也應該在高師教育和國小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在實踐教學方面展開較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課程內容設置、實踐指導、學生管理、成績考核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地展開。

2.打破單一的實踐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實踐體系。

傳統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分佈零散,沒有系統性、規定性,直到最後的集中教育實習階段才略顯規範性,但時間安排得並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連續性、漸進性全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從師範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實施,涵蓋了師範生在校的全過程。同時,它在時間安排上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漸進性特點。先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一系列實踐環節(如:熟悉學校環境的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見習、模擬實習、試實習等)來減輕教育實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及憂慮感,使他們逐步適應教師職業生活,然後才真正進行實戰演習的“教育實習”。

3.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全面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教育實踐絕不僅僅是聽一兩節課、主持一兩個主題班會這麼簡單。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學生今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變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站在未來教師的崗位上全面審視實踐教學的內容。概括地説,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課外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觀摩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和整體性教育實踐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對未來教師職業的全面覆蓋。

4.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根據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考核機制應該包括確立操作性較強的質量評估標準、建立規範化的實踐教學組織程序標準、建構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系統。通過這些標準的建立,將實踐教學納入嚴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對教學實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積極探索有關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提高國小教師教育的質量。

教師教育反思9

園裏每年一度的公開課觀摩活動又開始了。這次我們園進行的是“同課異構”研討。我報了“科學”。我本身就對科學類科目心生敬畏,加之平日少有接觸,所以很珍惜這次“練兵”機會。抽到的科目是新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中的“馬路上的汽車”。

可真把“馬路上的汽車”拿過來,腦海裏只出現了一堆生硬的機械。網上一搜,看到千篇一律的説教。難道科學課就要説教?連我都沒興趣孩子怎麼感興趣?毫無頭緒地做準備,讓孩子們帶車來。正鬱悶着,同事提醒了我。同事的兒子可是“汽車專家”,於是我向三歲的“逍逍老師”請教,並借了有關車的書:《軲轆軲轆轉》《第一次發現》《汽車大全》等等。原來書的世界這麼有趣呀!車痴立即變身車迷。看《汽車大全》瞭解到男孩子們喜歡的工程車竟然有這麼多種類,剷車和挖掘機差別很大;看《第一次發現——消防車》才知道消防車有不同種類、不同作用,不同國家的消防服顏色不同,不同場合消防員的穿着不同;看《軲轆軲轆轉》,酸黃瓜車噴着酸氣,空中飛舞着小黃瓜,金蟲子到處藏身,一本正經的毛美麗警官急急忙忙,魯莽的皮皮狗橫衝直撞,熱心的全能鼠妹永不缺席,牙刷車、南瓜車、香蕉車、麪包圈車……單單在每一頁尋找金蟲子在哪輛車上就足以讓人人迷。有趣、有樂、有內容,大開眼界。看書的過程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怎樣讓一節課也變成享受?總覺得一節好課應該像一本好書一樣快樂收穫,耐人尋味,僅僅一條線索就能牽引人不斷探索。可放下書仍舊迷茫。眼看要上課了,急急定了“認識”“分類”兩個目標,內容如指導用書。備了一節痛苦的課同時帶着無數疑惑:有太多內容很有趣,有太多點可挖掘,甚至一個“車”就能當一個學期目標來上,怎麼偏偏我這節這麼乏味?孩子們的興趣點始終沒找準;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沒摸清;怎麼總覺得內容這麼泛泛,偏説教,偏膚淺;孩子們帶來的那些車對這節課到底有多大用處……發現了問題卻找不到根源,願望很美好實現有困難。最後硬着頭皮上了課,結果可想而知,上了一節“糟糕的課”。

課後園長帶領教師們進行研討,在討論中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目標定位有問題。新主題開展之前進行這節活動,在認識內容上缺乏前期支持,在幼兒未能形成不同車的“類概念”之前進行“分類”難度太大,對孩子的認識水平沒能做深入瞭解;活動中投放車使幼兒把興趣點集中在了轉動的車輪上,這説明對孩子興趣點把握不準,選取的玩教具不合理;指導用書上的內容沒問題,問題在於我沒有根據孩子的經驗進行調整……此時的我心裏無比通透,鬱悶的心終於釋然。

課後不乏有同事充滿體恤同情地説“不管怎樣上完了”,有同事理解地説“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可是對我而言,雖然作為老教師上了一節糟糕的課,但我更看重“糟糕”前後我獲得的充實,獲得的成長,以及為下一步前進認清的道路。我的內心充盈、喜悦。

一節糟糕的課會成為你通往成功的一級階梯,這就是“反思”的目的。我們往往看到一節“好課”總是簡潔清晰、充滿趣味,我們更應意識到,“好課”背後執教者有過多少失敗的經歷、糟糕的體驗和痛苦的取捨。只要擁有良好心態和反思精神,一次“糟糕”、多次“糟糕”都不可怕,不要忘了失敗可是成功之母啊!

教師教育反思10

集合的音樂聲響起,孩子們忙着搬起椅子坐下來。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滿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還在與別人爭搶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搶一張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着:“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強調是他先拿到的,誰都不肯放手。最後小朋友建議他倆用“石頭剪刀布”來解決。

為什麼孩子們時常會發生搶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當集合的音樂聲響起時,有些孩子會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則會搬自己原先坐過的椅子,因此就產生衝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們缺乏謙讓意識或靈活性,要麼執意爭搶一張椅子,要麼看不到其他椅子。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組織孩子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説:“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邊上有沒有多出來的.椅子。”有的説:“可以採用遊戲‘石頭剪刀布’來決定。”還有的説:“可以在椅子上寫上名字。”最後孩子們決定給椅子設計、製作標籤。

自從孩子們為椅子貼上標籤後,爭搶椅子的情況就沒再發生。但一段時間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經常會互相欣賞、撫摸椅背上的標籤,沒過多久標籤就破損了。怎麼辦?我又把問題交給孩子們去討論,孩子們認為可以定期更換椅背上的標籤,並且每次的設計可以不同。於是,我們又開展了“我為椅子穿新衣”的活動。為了使孩子們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椅子,我們還開展了“我為椅子洗個澡”(學習擦小椅子)等活動。

爭搶椅子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活動,不但有效地制止了爭搶椅子的現象,還讓孩子們學習瞭如何保護自己的物品,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感。

教師教育反思11

“同樣的一節課在兩個班上起來效果怎麼就不一樣?我真搞不懂!”從同事的牢騷聲中我們不禁會思考到這樣的問題:教師的情緒會不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不少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為講好一堂課煞費苦心地做了準備,但臨堂時卻莫名其妙地感到彆扭,似乎有一種無形的東西抑制着思維,腦子裏一片迷惘,思路狹窄,語言乏味,使課堂似一潭死水,激不起活躍的浪花。而有時又覺得自己的才思異乎尋常的敏捷,豐富生動的詞語、妙趣橫生的幽默,信手拈來無不得心應手。這些都是情緒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表現。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已證明:愉快、歡樂、適度平穩的情緒能使中樞神經活動處於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

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機械地知識灌輸,而是一項富於靈活性、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複雜活動,不僅需要認真仔細地做好課前準備,也要求教師在臨堂時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沛的精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為了上一堂好課,教師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教師精神狀態很重要,從走進教室的一刻開始就要進入角色,組織學生課前準備,美術學科的語言藝術也重要,以精煉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大方美觀的示範、工整適量的'板書講授課堂內,學生則能聚精會神地聆聽教師講課,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踴躍發言表達感想。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保持最佳的情緒狀態,才能使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達到協調一致,師生雙方產生活潑、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師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氣氛包圍下成功地進行教學,學生在心理穩定,信心十足的心態下不斷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悦,教學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教師教育反思12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就應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能夠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着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温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這天,讓我們一齊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我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透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資料。”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我。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資料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用心,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資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一樣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閲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我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閲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繫,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裏,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我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個性是在整體批閲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教師教育反思13

悠悠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3歲之後,悠悠做一些事情如果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就會生氣,產生“輸不起”的情況。

悠悠在家裏和爸爸媽媽學拍皮球,我們邊拍邊數數,示範拍球給他看,他總是迫不及待地把籃球搶過去拍。可是籃球在他手裏一點也不聽話,總是一拍就離開手心,無法控制。

針對問題,告訴他應該注意拍球技巧時,他完全聽不進去,邊哭邊説:“為什麼籃球就是不聽我的話!”

悠悠這種“輸不起”的情況,在很多幼兒身上都會看到。一方面有性格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教育的結果。

現在很多教師和家長注重賞識教育,總是以稱讚為主,對孩子任何進步都給予表揚,經常對孩子説:“你是最棒的!”

然而我們要注意:賞識教育,過猶不及。我們在給孩子自信心的同時,“最”和頻繁的稱讚逐漸讓孩子產生了一種優越感,甚至是自負。孩子不能接受達不到自己預期的表現,凡事要求盡善盡美,不僅要贏而且要大獲全勝。

其實,首先要調整的是教師和家長的心態。我們要真誠地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真韻做得很好,我們可以表揚,和孩子一起總結經驗,讓孩子產生積極前進的動力;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我們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總結教訓,分析原因,鼓勵孩子不氣餒。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自我悦納的基礎上,凡事都能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賞識教育在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更加考驗教師和家長的智慧。首先擺正心態,以一顆平常心接納孩子的挫折,巧妙地引導、鼓勵孩子,才能安撫孩子情緒,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面對悠悠拍球的煩躁,我嘗試進行冷處理。等他情緒恢復平靜,我向他表示:“爸爸和媽媽像悠悠這麼大的時候,不會主動地去拍皮球,悠悠現在才3歲,第一次練習拍皮球就可以拍20多下,已經很好了。不要着急,皮球拍跑了,再把它抓回來重新拍就可以了。”

聽了我的一番話,悠悠沒有説話,但是從那之後,每當他情緒煩躁的時候,只要抬頭看到我鼓勵的眼神,他就會努力控制自己情緒,小聲説着:“不急,慢慢來。”

賞識教育不是一味地誇獎孩子,而是真誠地和孩子一同面對生活,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用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這種平常心,才是孩子能夠自信、從容成長的最大動力。

教師教育反思14

成功解決學生衝突事件

一天上午,我到八年級一班上。一進教室,就看見有同學在教室後面角落裏打架,是班上個子最高成績較好的女生Z和個子矮小頭腦機靈的男生L,座位前後挨着。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戰況“激烈”。我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倆。其他學生開始在旁觀,見我來了連忙去拉開兩人。大概Z同學也看到了我的神態,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帶着不服氣的神情回到座位上。我默默地看着他倆的動作,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於是我開始説話:“瞧你倆剛才的樣子,好象恨不得把對方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賽呀?”倆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着臉説“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説:“有緣分才能做同學,不珍惜友誼,卻大打出手,男生沒有一點紳士的風度,女生也沒有了淑女的氣質,像個潑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這時Z同學馬上理了理亂了的頭髮,L同學用手矇住脖子上的抓傷。我繼續説:“想一想你們倆以前有沒有互相幫助過,今後是不是再也不往來了?再想一想今天的起因是什麼,嚴重的要動拳腳嗎?就沒有其他方法解決嗎?我現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一句,這件事是你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説:“自己處理。”於是我讓他們商量處理的辦法,商量好了下課後再向我彙報。下課後,他倆到辦公室來,爭着説自己不對,太沖動了,最後握手言歸於好。整個事情的處理沒用多少時間。

我覺得這起學生衝突事件處理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於:1、解決問題的速度快;2、從情感出發,學生認識自身行為的深刻程度較好;3、把矛盾交給矛盾發生的主體雙方自己解決,培養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問誰先出手,以辯出個誰對誰錯來,孰不知這樣一來,教師自身在不知不覺中被套進了衝突的漩渦,學生相互推諉責任,相互指責,不從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問來問去,問不出個所以然,事情往往還會越搞越複雜,既影響教師的教育威望又牽扯了教師很多的精力。解鈴還需繫鈴人,由於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生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在所難免,關鍵在於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矛盾,如何處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發生。教師在處理學生衝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個仲裁者,而應該是一個指導者,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矛盾,面對由此帶來的後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衝突的發生。

教師教育反思15

適當的`教學反思對教學的開展是很有幫助的。教師教育教學反思錄怎麼寫的呢,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錄怎麼寫一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範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轉型。國小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國小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國小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國小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範性”為基本特徵的中等師範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國小教育專業在高等師範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後果是:國小教育專業發展與國小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範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於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牀”實習,在師範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並走向專業化以後,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並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範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範生教育能力,並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後,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國小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國小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髮出對國小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鬥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範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範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範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羣,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脱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説明者,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徵。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範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髮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範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錄怎麼寫二

在反思中提高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間,二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工作就結束了,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這一學期中,無論是在班級管理,還是在語文教學方面,我都有很多收穫,現在將收穫總結如下。

一、班級管理方面。

本學期,我響應學校的號召,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的措施。在班級自主管理中,我也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學期以來,學生的表現大有起色。

1、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儘量做到“事事有人幹”。

我借用班內所有學生尋找班裏需要同學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事就有人管。我們找到的管理事項有這些:學習、宣傳、衞生、勞動、紀律(課堂內、課堂外)、安全、課桌的擺放、抽屜洞內的乾淨整齊、圖書角圖書的擺放、生物角植物的清潔澆水、講桌窗台的整潔,課間操室內的檢查、小組值日生的分工,學生紅領巾的佩戴等等。

2、事事有人幹,那麼這些事都由誰幹呢?我儘量做到“人人有事幹”。

以上學生尋找到的需要管理的工作我都安排專人負責,責任落實,人員的安排都是通過全體同學的集體推薦和自我報名結合而成。

3、“輪換制”的班級管理措施

為了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鍛鍊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事務, 採用全員性的輪換制。給每位學生提供嘗試當班長的機會,提供其施展才能與使用權力的機會,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任期一天,職責是:

①記錄出勤,紅領巾的佩戴情況;

②維護課間秩序,報告偶發事件;

③督促兩操,監督衞生;

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了自我、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僅在體驗過程中有光榮感、責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強了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也體現了做好管理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減輕了常務班長的工作量。

4、一學期班級自主管理的嘗試也有些許成就,學生的自覺性都有所提高,班級管理能力也得到鍛鍊。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的感覺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都很重視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

“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一個個機會,一個個成功的喜悦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特別是性格內向、能力較差的學生的進步更加明顯。學生自主管理,學生不僅在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一學期過後,師生關係更加融洽,班級凝聚力明顯增強,整個班級呈現出平安、文明、和諧、向上的良好局面。當然,良好的自我管理必須持之以恆,同時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加以完善。老師在平時多觀察,發現問題多指導,及時糾正不足,儘快提高孩子們的各項能力。

二、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也提升了我的教學水平。

1、在教學中,我努力鑽研教材,提前備課,嚴格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育學生。

2、雖然已經教學兩年,但是教學技巧還是很淺顯,課堂的把握也並不順暢,所以,本學期,我一有時間就到錄播教室聽其他老師的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不但學習他們的講課技巧、把握教材的能力,還要學習他們管理課堂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雖然很多也都是年輕教師,但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管理技巧,很多也可以拿來用。

3、努力實踐的過程中,我還努力讓自己多讀書,從書本中學習一些教學技巧、管理方案,讀書的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收穫。不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效果吧。

4、本學期,我引導學生多讀書,並寫“每日一話”(後來轉變成日記)。寫話開始,孩子們才只能寫一句話,而且還是一句不通順的話,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們的寫話水平也提高了,不但內容有所充實,也能寫出真實的感受,切實提高了寫話能力。寫話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話能力,還讓我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我平時的管理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來年此項作業我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短暫的一學期,讓我在教學和管理中都是收穫頗豐,在收穫中我也提高了很多。所以在以後中要多反思,多總結,不斷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