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教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2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教育教學反思1

中班遊戲活動《快樂紙棍球》中就是用廢舊的材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綱要》中提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益智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根據該執教老師目標的設定,本堂教學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所以我對這節遊戲課印象深刻。

從我觀摩整堂課之後,感覺該執教老師的上課風格很輕鬆,比較喜歡放任孩子自主遊戲,沒有太多的去幹預孩子們的遊戲,教師的角色就是定位於引導者、組織者,其它的任務都是讓孩子們去完成,體現了遊戲課堂的自主、愉快。

對於這節健康遊戲課,我聽課後有幾點建議:

1.節奏不要過快,注重遊戲評價

馬老師執教的中班健康遊戲一共進行了15分鐘,在時間上有些短,為什麼時間過短呢,我覺得在活動過程當中的評價環節可以再詳細明確一些。在執教過程中幼兒一共進行了7次遊戲,每次之間的節奏很快,評價時也是孩子們隨便站立,這樣的後果可能導致部分興奮的孩子沒有聽,就會影響接下來的遊戲質量,所以我覺得子啊關鍵評價時是否可以讓孩子們圍坐下來,細細聽聽他人的意見建議,這樣會比較有利於教師的講解。

2.紙棍球的技能知識要重點進行強調

遊戲開始前的講解很重要,可能是之前玩過這個遊戲,所以子啊觀摩教學時並沒有看到老師有過多的講解。在開始遊戲後,孩子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搶,有幾次可能涉及到球出界等犯規知識,我不知道孩子們是否清楚。我覺得一個完整的遊戲活動,有些講過的知識還是需要反覆重提才能讓孩子記得更加清楚。

教育教學反思2

一、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反思

音樂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案例一:第五冊《八隻小鵝》的識譜教學:

師生互動學會歌詞後,請學生欣賞小鵝們快樂遊戲玩耍的錄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學象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他們看的是“無聲電影”。老師非常熱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嚐嚐當音響大師的滋味兒?你們把歌譜唱出來,配上去,不就有音樂了!”在興趣的激發中鼓勵學生自學歌譜。同時,隨機進行個別指導,很快,“有聲電影”就開始放映了。有的學生還興致勃勃地邊唱邊模擬小鵝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學方法從“趣”入手,“先唱歌,後識譜”首先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感覺下識譜,接着借用相聲“抖包袱”藝術手段,着眼於激活學生的內心心理活動,精心安排歌譜教學。從“無聲電影”設趣到做“音響大師”激趣,最後達到放映“有聲電影”的樂趣,設計創造出促使學生識譜學習的最佳內心情感激發點,使學生在興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學唱歌譜的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獲得深深的音樂審美體驗。

案例二:第三冊《快樂的節奏》。

首先,引導欣賞動畫片《貓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葉窗”(八分節奏)、“老鼠偷吃”(二分節奏)和《唐老鴨當兵》片段“唐老鴨報名”(四分節奏),並把它們並列動態顯示,啟發學生觀察、模擬、比較,在動態欣賞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節奏時值,解決感知節奏特點這個難點。後段學唱歌曲《大鹿》後,鼓勵學生根據情節用打擊樂器選擇節奏為歌曲伴奏。學生們興趣盎然。

反思:看動畫片是國小生最喜愛的,也是他們進行認知活動的重要途徑。本例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設置情境,賦予動畫的音樂性激活教學,在動態畫面與節奏配合的實踐中,有效地進行音樂基本節奏的感知、內化、提高,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二、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反思教學使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經驗有一個新的認識,更自覺、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學,從而提升實踐的質量。然而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集體智慧、專家啟迪,在集體協作中能更有效地促進反思教學。

案例一:第六冊《哈達獻給北京城》的教學。

教學中,教師運用“學科綜合”的現代教學理念。通過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塊狀進行音樂、自然學科的綜合教學。前半節課學生説西藏,觀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風光美中,後半節課在情境延伸中學生饒有興趣地學唱歌曲,感受、表現歌曲的情境。

集體反思:“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教學。”本課應以學生對歌曲“哈達獻給北京城”的感受學習為主線,以旋律中的典型節奏型為教學着落點,進行多媒體“菜單設計”,讓學生自由“點菜”,隨機進行學習。專家更指出: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點菜”後的小組合作學習,同時根據教師的專長,進行個性化教學。使音樂課的學科綜合不僅音樂化而且個性化。

總結自己幾年來的音樂教育教學實踐: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例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教育教學反思3

回顧自己一年的教學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為了改進缺點、提升自己業務能力,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轉化學困生

首先,我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做得還不到位。因為去年期會考試後,我發現班裏有幾個同學的考試成績很不理想,與班級平均分差距較大。為了讓這幾個同學儘快趕上來,跟上班級的步伐,於是我制定了相應的一系列計劃和措施。

1、有的同學學習習慣不好,上課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學習興趣較低。這時我想到了前年趙玉娥老師講課時分享的經驗:當時,她講的是《前後左右》這一課。當時在課堂上,她提問了班裏成績最差的一個學生,她問的問題是:誰在誰的前面?這個學生居然非常流利、正確地回答出來這個問題。當時我們都不解,為什麼直接提問成績最差的學生。後來經過趙老師的講評,我才明白,這樣可以直接把握全班的總體掌握程度,如果你認為平時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那説明大家基本都已經掌握牢固,可以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了。於是我借鑑了她的經驗,在講課前總是提醒學生要認真聽講,一會老師會抽查提問問題。尤其是哪個學生走神、沒認真,或者是老師認為你可能還沒學會的同學,老師一定會提問的。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注意到哪個同學走神了,我會出其不意地提問他,來提醒他應該跟隨老師,專注聽講。由於三年級的同學自尊心和好勝心已經比較強了,在老師提問時,大家都想好好表現自己,來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肯定,所以同學們在聽課時會更專注、更認真,這樣總體課堂效率也大大提升。

2、還有的同學總體智力上與大部分學生確實存在着差距,我就把他們座位調整至教室的前三排,便於老師課上及時輔導。同時,也給他們安排了學習好的同學作為同桌,實行優生帶差生,利用同桌的優勢讓好學生幫助學困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老師講授新知識時,每節課下課前都會進行課堂小測。老師先出一道題,讓左邊的同學一邊講,一邊寫,講給右邊的同學聽;再出一道題,右邊的同學講給左邊的同學聽,讓每個同學都體驗到當小老師的快樂。哪個同學不會,同桌講給他聽,這樣兵教兵、兵練兵,全體同學都鍛鍊了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學困生的長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及時總結和表揚他們的長處,要用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要想辦法挖掘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個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應該不算太難。難也要做,因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5、教師要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佈置淺顯的作業讓他們做,甚至是一些難題,連學習好的學生也難以完成的題也讓他們進行嘗試。有可能學習好的同學做不到的題、回答不了的問題,學困生通過激發思維,激發靈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的時候,馬上予以肯定,並引導他們向前邁進。這樣,創造機會,讓學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熱愛學習。

6、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告訴他們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希望家長平時在家也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和老師一起努力,共同幫助孩子克服缺點,取得進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上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這些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上課更加積極專注,課後作業質量也有明顯提高,他們的成績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上課認真傾聽的習慣

我發現我們班同學聽課習慣不好,不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而且課堂上隨便插嘴。於是我與同學們一同制定了認真聽課的新班規,教給學生認真傾聽的方法。

首先,我提出明確的傾聽要求“傾聽要有五 心”,即: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説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 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 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傾聽方法,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學生能做到先聽後説,想好再説,逐漸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其次 ,指導學生傾聽的姿勢。神情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課上,我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要求聽同學發言時,神情要專注。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同學們逐步養成了認真傾聽、積極發言的好習慣,課上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我相信,只要同學們把好的學習習慣一直堅持下去,他們的聽課效果一定能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全面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反思4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為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並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彙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説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麼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乾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教育教學反思5

xx年9月,我有幸代表陰江初級中學參加了第四屆陰江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會課比賽,以説課比賽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決賽,並在隨後于山觀中學舉行的上課比賽的環節中獲得了國中組一等獎。現就針對這節課淡淡我教學的感想。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針對當前青少年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缺乏目標意識,一部分青少年學生缺乏遠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點而設計的。青少年學生儘管在意志品質的發展方面隨年齡的增長有所進步,但有些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時也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很有必要進行關於立志方面的學習,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是獲得成功的基礎,激勵學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確立遠大的志向,學習一些如何達到目標的具體方法,並通過榜樣的學習進一步增強自我激勵水平,形成奮發向上、勇於進取的精神風貌。

根據以上的理念,本課設計通過聯想、討論、小組交流、合理設計未來等活動,使學生懂得目標對人生的引導作用,進而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學習達到某一目標的具體實施方法。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體驗達到目標時的激動心情,促進學生更加奮發向上,向新的目標邁進,並且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以及為達到目標制訂可實施的計劃或方案。

對應本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活動和名例為主,富有趣味性與真實性,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愉快教學法,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採用引導、鼓勵、表揚、故事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在活動中明白道理,在活動中體會確立目標的意義,並提供暢所欲言的空間,活動中有感而發,降低教學難度。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採用了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開展活動、組織討論、分享收穫,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情境、活動、體驗這三步學習方法,層層深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設立目標的意識。

二、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熱身活動

未來暢想曲

1、教師指導學生做“看未來”的遊戲

(關掉教室的燈光,有窗簾的把窗簾拉上)請學生找一個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身體放鬆,情緒放鬆,靜下心來,平穩呼吸。

在悠揚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漸漸地進入時間隧道,看自己的“將來”。

導語:“每一個人都從過去走到現在,又從現在走向將來。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進,前進。看到了一些你曾經嚮往的事情變成了現實。”

“時間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後的自己,你在做什麼?”(稍作停頓)

“我們繼續前進,時間慢慢地流逝。10年了。這時,你又在哪裏?從事什麼職業?”(稍作停頓)

“再往前走,時間不斷地流逝。15年了,我們又看到15年之後的自己,身體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績?少年時的夢想是否實現?”

(停頓一會兒)“大家慢慢地睜開眼睛,回到現實。”

(教師在講導語時,要做到聲音低沉、平穩、緩慢,留有空間,令人產生聯想)

2、交流分享活動

先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分享“看未來”的經歷。交流時可提出這些問題:看到自己的將來了嗎?看見了什麼?如沒看見,想一想,為什麼看不見?然後請幾位學生參加全班交流。

3、教師點評、歸納

同學們對未來的夢想或設想即是每個人的人生目標。而目標就是你通過活動希望得到的結果。每個同學看到的景象並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實現的程度也不一樣。人生是由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環節組成的連續統一體。人生的意義不在於過去,也不在於未來,而在於人的現實活動,在於對現實的突破和超越。

片段二:策略指導

分享將夢想變成現實的策略,設計實現目標的計劃或方案。

1、教師講述:“人無志不立”,“立志不定,終不濟事”。理想是人生的燈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標。中學時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時機。馬克思就是在中學時代立下了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的遠大理想,併為此奮鬥了終生。某某同志在青年時代讀到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他為書中介紹的華盛頓、林肯、拿破崙、彼得大帝等的英雄業績所感染,即給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科學史上許多大科學家,也都是在中學時代立下攀登科學高峯的宏偉志願,為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如果你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大幹一番事業,那就應該早早確立自己遠大的理想。一個人到了中學時代還渾渾噩噩沒有明確的志向,就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2、出示配圖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立志”的三個心理過程:

動機鬥爭——確立目標。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學”、“我要在八年級年級加入共青團組織”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夢想能實現。夢想是很有力的暗示,雖然夢想不一定會實現,但沒有夢想卻是“零”;如果一開始就感覺自己會輸,那麼肯定會失敗。

自我激勵——實現目標。每個人都能通過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勵自己。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記住一句話,以便在需要的時候這句話能從下意識心理狀態閃現到意識心理狀態。夢開始時總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斷地自我激勵才能獲得成功。

3、小組討論:對“立志”的三個心理過程的理解。

三、教學反思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當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是中國小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的一種有益補充。那麼心理活動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怎樣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動課?這是我接觸這門課後一直思考的問題,通過這次的比賽,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實踐機會,並從中找到了一些答案,獲得了一點經驗,也總結了一些教訓。

1. 確定合適的活動主題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會賦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國中階段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基礎知識,為進一步的知識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做好準備。在這一階段暴露出來的具有普遍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目標意識,進而缺乏學習的動力,針對這個問題,我確定了以自我目標的合理設定及確實執行為主題的活動課——《我的未來不是夢》。

2. 設計合理的活動環節

“活動”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節課我設計了多個活動:冥想、情景模擬、討論溝通、問卷調查、行為訓練等,分別安排在不同的環節中。

第一環節,熱身活動:根據孩子好奇愛玩的天性,通過冥想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在活動中通過想象體驗自己的未來,初步感受人生目標的設定。以此方式把學生引入本課主題。

第二環節,情景討論: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人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下,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心理到生理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第三環節,問卷調查:讓同學們檢視自己的目標概況,體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與不可及性的差別。

第四環節,名人故事:向學生介紹約翰·戈達德的故事。討論約翰·戈達德是怎樣為自己確立目標的,又是怎樣付諸行動的? 引出活動“寫給未來的信”,請學生回顧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裝入信封,寫上姓名、日期等,作為送給老師的禮物,約定30年後再啟封,看看自己的願望實現了多少。我認為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第五環節,策略指導:介紹“立志”的三個心理過程:動機鬥爭、暗示成功、自我激勵。幫助學生掌握實現目標的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確立的奮鬥目標更有實現的信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昇華點。

第六環節,行為訓練:請學生設計一個實現目標的方案,寫在即時貼上,貼在課桌一角。要求利用一週至兩週的時間實施該方案,並達到目標。

第七環節,在看未來:請同學注視大屏幕上的人生軸,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堅定而滿懷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來。與第一個環節首尾呼應,使本節課的結構更具完整性。

3. 產生合情的活動體驗

“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第二個要素。對於個體心理來説,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堂課是在山觀中學八年級6班上的,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非常樸實,也非常配合,隨着上課環節的進行,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融入到課堂氛圍中,用坦誠的心態思考與交流。從整堂課的實施情況來看,學生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互動好,通過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認識了目標確定的意義,並嘗試落實到行動。我相信這堂課會在上課的每位同學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4. 存在的不足和遺憾

在上課過程中,總的來説,生成和預設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環節上,實施時還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

1. 在熱身活動——冥想時,我設計是讓學生找一個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情緒放鬆,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背景下,聽着引導語,要求學生積極配合,但實施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由於覺得這個活動很新奇而表現的太過激動無法進入冥想狀態,還影響到了周圍的同學,從而沒有完全達到我設想的一個狀態和氣氛。

2. 在活動“寫給未來的信”中,我讓學生在信紙上寫下自己“一生的志願”及人生激勵格言後,就將信紙裝入信封,交給了老師,此環節如果讓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交流,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肯定,相信會讓整堂課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延展性。

教育教學反思6

轉眼間,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已經接近一個學期,雙週課雖然少了很多課時,但是有很多的收穫與反思。

首先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新興起的學科,主要是運用現代先進的媒體技術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所謂教育技術,就是在實際生活和教育教學中採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的總和。不管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在學習理論知識還是學習實際的操作技能的過程中的所有的傳遞知識技能的方法。

作為一名師範生,在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熟練操作各種教學媒體的技能也是必備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塊黑板、幾支粉筆的時代了,掌握教育技術是未來教師的發展趨勢,教師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體設備,這樣能使課堂變得活潑生動,

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很好地把握信息的獲得、分析、應用,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使得以講授為主的傳統班級教學發展為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個別化教學和網絡教學並舉的局面,為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創造了客觀條件。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發展和廣泛普及有利於改善現代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模式,促使媒體化組合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網絡化合作學習模式的形成。

在我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出勤保障度很高。主要是在上課時聽老師講課,完成課後作業中把握知識的應用。在其餘的`課後時間,很少會形成系統的複習情況,或者説基本上不會在課後去花時間學習本課程的更多知識。

對於這門課程知識的學習,雖然不能達到融會貫通,但是總體來説對自己也是有幫助的。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從我個人的方面對課程有一個新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並不只是包括現代的教育手段,還包括現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體系各個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整體有機的結合。

總體來説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自己並不是很努力,但畢竟自己也有所收穫,因為自己學習時也是帶着興趣的。在興趣之外還有考試,在複習這段時間會盡量多熟悉教材,瞭解知識,學習過這門課程之後要對其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努力爭取到一個好的期末成績,證明自己有所得。

最後,感謝老師一直很認真的備課、講課,您辛苦了。

教育教學反思7

讓學生了解我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迅速發展的情況和作用。本課分兩個子目:第一個子目介紹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發展情況和成就,第二個子目着重介紹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成就。兩個子目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義務教育既為高等教育輸送大批生力軍,又是“科技興國”的奠基工程。由此確定本課的重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難點是:“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本課導入框、活動與探究等設計較好,能將歷史與現實、歷史與學生實際聯繫起來,拉近歷史與現實、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過程與方法主要通過:

1、學生課前分組蒐集、整理資料,用生動的事例説明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根據需要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生課前蒐集資料、課堂上小組交流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成果和本地區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情況來突破重點

2.以探究式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分組討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什麼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一問題和展示各組所蒐集的我國教育發展成就等形式來突破難點。

3、通過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增強直觀性,感悟歷史。

本節課教學要藉助今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的重大成就,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並通過現實生活的具體事例認識實施“科教興國”重大決策的意義。

教育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國小科學教育的責任和目的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進行具體操作,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科學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的科學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四年級科學《固體、液體和氣體》,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舉例説明嗎?為更好地理解物質的狀態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教育教學反思9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精美的月亮圖片,新穎別緻的動畫視頻,還有我精心設計的教案,帶着滿懷的信心,我領着學生走進了蘇軾寫的這篇經典大作中。課中,我用月亮的圖片來渲染情境,用有感情地朗誦來薰陶學生,使學生們很快走進了這首詞的意境當中,當我講到“宮闕”、講到“瓊樓玉宇”,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那個正在月下憂鬱而愁悶的蘇軾,那個有才華卻不能施展的他,正在黯然神傷,借酒消愁,於是,靈機一動,加入了這樣一個情境渲染:在這樣的情景下,你要是蘇軾的話,你會想到什麼?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説得那麼繪聲繪色。

結課的時候,我運用了相機照相片的原理來引導學生體會他那種曠達的胸襟,用一種慷慨激昂的話語訴説着蘇軾這不平凡的一生,想像着這富有哲理的語言:“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是何等的一種情懷。教完此首詞,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也許是被蘇軾那種豪放的性格,與眾不同的人生思考所感染吧,同時,更為了這首經典之作拍案叫絕,清朝詞評家曾説過:“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可想而之,這首調整在當時詩詞創作中影響有多大,可是,冥冥中我不禁慢慢懂了,詞中不僅僅有着那優美的意境,那精彩的語言,更有着蘇軾他整個人生的寫照,他在問天是何年,問月幾時有,其實在問自已的人生該如何走,面對人生的苦難,他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一無返顧地奮發,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地説:“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逝去的青春,他在唱:"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髮唱黃雞!”,這一篇篇經典,正是他奮發的見證,他走出了一個千古不衰的輝煌人生。

教育教學反思10

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了優秀教師成長的公式: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教育水準的基礎,是增強學生學習收益的有力保障。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即使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複而已,他的教學也肯定不是有效的,他也肯定不會深受一輪又一輪學生們的歡迎。然而,並不是簡單的反思就能達到目的,只有那些觸及教師內心世界,震撼了教師心靈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只有那些具有高水平價值的反思才是有效的,也只有那些把反思作為一種專業行為的反思才會是高效的。備課後需要反思,上完課後需要反思,學業指導前需要反思、指導後需要反思,期中、期末考試前後都需要反思,説到底,教書育人的各個過程或環節,直至一生的工作歷程都需要反思。今天的反思是為了明天更好的成長,所以每個教師都要養成教學反思的專業發展意識,因為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保持教師職業良知和道德責任感的必然體現。

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填寫教學設計本上的"教學反思"的時候無從下手,無話可説,往往是應付性的胡編亂造。其實,有效的教學反思應該緣自教師的內心世界,在教師的內心世界中應該有一個心靈的導師指引着他(她)正確有效地做教師,有了這個內心世界的導師,反思的衝動就會時時噴湧而出,這種內心世界的導師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教師的"道德責任感"。一般來説,缺乏道德責任感的教師,除非迫於因教學上失誤帶來的外界壓力,否則就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有道德感和責任感是決定反思能否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可見,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決定着教學反思的持久性。同時,教師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結構決定着教學反思的深刻性,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學術素養決定着教學反思的豐富性。

一、建構有效教學反思的行為模式。

1、為了教學實踐的反思——踏進教室前的行為。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在他的《語文退思路》裏這樣寫道:"我從事語文教育已有四十餘年……然而,退思往事,失誤之處不少,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誤,更要緊的是觀念上的因循和迷惑。"觀念指導行為,行為決定成敗,專家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們,只有在教學前(踏進教室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進行的教學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才可能不斷地提高我們有效教學的水平。

2、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反思——踏入教室中的行為。

每一位教師在課前都會對課堂教學的諸方面作充分的設計,然而每當受到教師自身、學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必須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反思並做出適當調整,我們要反思新課引入情境是否得當,所提的問題或例子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激活學生思維;要反思教學難點是否通過分析已經解決,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注重了學生個體作用的發揮等等,只有如此,教師本身才能成長,學生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得有效。

3、教學實踐後的反思——踏出教室後的行為。

在教完一節課或結束一個階段教學內容後,應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踐進行回顧,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搜索規律的依據。這是現今大多數學校教學管理明確的,也是教師最熟悉的。但我們要理論聯繫實踐,總結精彩之處,反思遺憾片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是否有傷害,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要反思以後的教育教學該如何改進等等,這三個階段的反思都是必要的,希望能給各位今後的教育教學一些啟迪。

二、清楚有效反思的具體要求

1. 每位教師要養成"反思"的習慣,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評價

2. 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學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反思,還要注重對"三維目標"落實情況的反思。

3. 教師要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地選擇教學反思類型。

4. 教師要運用新課程理念,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

5. 教學反思要堅持寫,可以直接寫在教案的後面,也可形成專業發展檔案。

6. 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是:記成功之舉、記敗筆之處、記教學機智、記學生見解、記再教設計、記思想火花、記學生趣談等。

有位名師曾講到自己的教學反思。他每上完一節課,第一件事就是在講台上用沾滿粉筆灰的手記錄下自己對這節課一瞬間的想法,滿意或不滿意,以及要改進的地方,少則一兩個詞,多則一兩句話,把它迅速寫下來。這種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日三省,自是儒家慎獨修煉的真功。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師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教育教學反思11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構建高效課堂、就國小語文學科來説,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改變以往單純的知識灌輸,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在知識與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這是對傳統教學的全面改革、那麼,如何來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傑説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於興趣、”興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內在動力與推動力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改變以往枯燥的教學,以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進取性、

1、優美音樂感染學生、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以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來讓學生獲取更為豐富、直觀而生動的感受,帶給學生以美與趣,更具感染性與趣味性、將音樂引入語文教學中,更能展現語文學科的情境性與人文性,更能為學生展現愉悦而寬鬆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進取性、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就能夠為學生播放一段定有壯族民族特色的音樂,以優美而動聽的音樂來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趣味問題引發學生、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這推動着學生不斷探索未知領域,解決心中困惑、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取思考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以富趣味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活力、

3、生動畫面吸引學生、圖片形象直觀,將圖片靈活地運用於課文教學中,貼合國小生以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能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獲取更多的感性信息,這樣更能實現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與感悟、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能夠收集優美的風光圖,在課上直觀而動態地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中、這樣的學習是歡樂而自在的,是學生所喜愛的、

二、帶着學生走進教材

傳統教學視教材為經典與權威,教學中機械照搬教材,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這是典型的帶着教材走向學生,教師成為教材的複製者,學生成為教材的接收者、這樣的教學自然不是高效的、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要帶着學生走進教材、

1、樹立開放的教材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語文教學也不能侷限於封閉而狹小的教材空間,而是要將教學的眼光放到寬廣的現實生活中,將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到語文教學中來,如影視資源、生活素材等,開發校本課程資源、生本教學資源、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富有生活的氣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才能體現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生命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本事的提高、如影視資源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在學習一些距離學生生活年代較為久遠的文章時,學生往往難以深入的理解、而教師經過播放相關的影視劇片斷,能夠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帶給學生以真實感、這樣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才能產生最深刻、最獨特的感受,才能感受到文字之外更深層的含義、

2、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材的開發不僅僅要將學生資源納入其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性,不能進行單向的機械講解,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擺脱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是帶着學生來一齊來研究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將學生帶進寬廣的語文殿堂、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高效課堂的重點在於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教要讓步於學、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自身主角,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與指導者,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進取的互動,在互動中共同完成知識的構建,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學習、

1、以探索性問題誘發學生探究、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少講一些,提出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展開探究,在探究中深入文本,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更多深刻而獨特的見解與感受,從而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問題能夠針對主題設計,能夠針對寫作結構,也能夠針對文中的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詞,總要能夠延伸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思維就是成功的、

2、以啟發性問題啟迪學生思維、國小生正處於認知的初級階段,受自身基礎知識、認知水平的限制,並不能深入地解讀文本,並不能順利地完成探究,會遇到重重困難、此時,教師要發揮導向作用,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這正是啟發式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及時瞭解學生的思維動態,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在學生的困惑處提出啟發性問題,以問啟思,幫忙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使學生突破思維障礙,能夠透過表面到達深層次的理解、總之,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認真學習新課改,將新課標所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對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愉悦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得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教育教學反思12

我班上有一個小名叫小牛牛的小朋友,在中間一段時間,小牛牛每次來學校就哭鼻子,我們和小牛牛溝通後,小牛牛説了一句:媽媽説不要在學校吃飯和睡覺。當時我們在想,家長不肯呢過會這麼和小朋友説的啊,所以放學的時候跟家長溝通了下,家長反映説最近小牛牛不知道為什麼不願意來學校吃飯睡覺。一聽到在學校吃飯睡覺就哭鼻子。所以説是小牛牛不願意來學校吃飯而説謊説媽媽説的,我們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小牛牛並不是因為吃飯慢或不想睡覺而不來學校,是因為旁邊沒有很多夥伴一起玩多以不想來學校的。所以我們老師對其溝通講解後,小牛牛來學校再也沒有哭鼻子和嚷着不願意來學校了!

小孩子説謊不要太過的批評,因為小孩子説謊並不是有意的,肯定是出於某種原因的,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一次機會,讓他們改正毛病!

我發現建構區是孩子永遠玩不膩的一個區域,像讀書區、美術區等,小孩子在那裏呆的時間並不會很長,但是建構區小朋友可以在那裏呆上很久的哦,尤其是有一段時間班上的家長帶來了新的玩具的時候,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上建構區了,對老師的要去和收拾玩具也原來越好了,真的越來越喜歡他們了。

可是,我發現其他區域沒有多少個小朋友願意呆着,像圖書區等,我覺得這樣是不行的,要將他們的興趣吸引到其他區域去。

於是,我就在想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其他區域,是不好玩?還是玩膩了?是的,後來,我在數學區和繪畫裏面添了一些好玩的東西之後,小朋友們才願意到裏面去玩耍哦。想想,小朋友對新鮮的事物是最感興趣的,要抓住小朋友的興趣就應該增加小朋友愛玩的東西來吸引他們!

教育教學反思13

讓生活材料成為美術活動生活化的新亮讓生活材料成為美術活動生活化的新亮點點

背景:

當前,“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已成為世界發展的方向。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也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潮流:節約環保,多運用自然生態的、迴歸生活的環保材料開展有意義的創造性活動。《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幼兒的生活。”幼兒對大千世界生活中許多美好事物產生興趣。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興趣取向,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選擇相關生活化的材料,組織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激發他們創造美的情趣。結合我們這次生活美主題以及入冬以來孩子們服裝上的變化,於是便開設了美術創意活動《帽子大創想》。

事件:

活動一開始,我請幼兒一起來看一看網絡上那些好看的帽子製作出的動物造型的圖片。孩子們一邊看一邊情不自禁的説道:“好漂亮啊!”“這個是小章魚!”“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是胖胖的蜜蜂!”圖片看完後,我請他們説一説都看到了什麼?請他們來猜一猜這些好看的造型是用什麼做的?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我把早就準備好的帽子展示出來。“哦~原來是帽子啊~請你看看我們的帽子有什麼不一樣呢?”孩子們紛紛問道:“老師,帽子怎麼會鼓鼓的?”於是我向他們演示了怎樣讓帽子鼓起來:用舊報紙揉成一個大大球把它塞到帽子裏,讓帽子鼓起來,再用毛根紮起來就好了。我又問道:“你覺得我們可以把這個帽子做成什麼呢?怎麼做?”“我覺得可以做成娃娃,在帽子上添上眼睛鼻子嘴巴還有頭髮。”“我覺得可以做成西瓜”“我覺得可以做成剛剛看到的小章魚。”孩子們的想法非常多。於是,我讓他們開始製作他們的創意動物。曹雨嘉用毛根、自己剪的彩紙,為自己製作的“小烏龜”添上了頭和四肢。於是。她有了一隻黃色和紅色花紋的小烏龜;旁邊一桌的陳欣妍用她爸爸舊的絨線帽做了一隻神氣的章魚,還給這隻章魚貼上了有趣的眼睛鼻子嘴巴。孩子們的小動物都製作完成後,我請他們互相欣賞一下同伴們的作品。

反思:

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與幼兒緊密相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窗口,“生活中到處存在美,關鍵是要給孩子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美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唯有發現美、理解美,才能創造美。本次活動《帽子大創想》,使用了入冬後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禦寒物品——帽子,讓製作材料更加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並從中讓他們發揮想象,給日常中非常普通的帽子賦予了孩子特有的藝術美感。

平時,我們在運用材料前要先認識這是什麼材料。從廣義上説,生活中任何用於生活和生產的材料都可用於藝術創造。所以,我們要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工藝品等來開展美術活動。細看現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造型各異的包裝盒、質地不同的廣告紙、色彩豐富的飲料瓶,吐露出濃濃的鄉土氣息的貝殼、沙等,這些東西棄之則廢,用之則寶。這不僅是教育幼兒勤儉節約、注意環保的好機會,更為幼兒園節省了不少的材料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動多方互動,家園共同收集這些材料。在班級專設材料箱,擺放幼兒隨時收集來的廢舊材料,並使各種材料便於幼兒取放自如。幼兒可以隨時按製作需要隨意選取材料。可以説選擇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美化環境,是環境創設的一大特色。

總之,我認為我們平時開展美術欣賞活動,不必拘泥於形式,受限於名家名作,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選擇,幼兒就會明白“生活中到處存在美”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日常看似平淡的生活材料,才會呈現出獨特的光芒,美術欣賞活動才會真正的生活化、直觀化、靈活化,也更加個性化。

教育教學反思14

孩子年齡小,聽覺敏鋭,對語言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領悟能力,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興趣和動機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

幼兒英語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更應該瞭解幼兒、熱愛幼兒。針對我們大班幼兒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反思了自己在本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和困惑。

首先,課堂上要用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讓他們精神飽滿。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喜歡重複,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是這個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徵。因此,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生動形象,爭取在幼兒注意力分散之前結束主課。例如:在本週學習Unit1中Let’ssay的5個單詞時,我準備了hammer和“單詞卡”,讓他們在“bomb遊戲”中反覆練讀、認讀已學單詞並記憶新單詞。在“findcard”遊戲中,讓幼兒能根據圖片認讀單詞。在“highandlowvoice”遊戲中鍛鍊幼兒的聽力,檢驗他們的發音及聚集註意力。在新單詞的學習過程中,根據單詞自編動作,把枯燥的單詞和律動結合避免了課堂氛圍的“冷”及消磨孩子的熱情;運用hammer變換節奏,讓幼兒情緒high起來等等手段來豐富課堂,以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其次,在教學活動中多加入一些體態語,少一些漢語的翻譯(在常規及課堂中鍛煉出來,當然剛開始需要翻譯),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的過程中理解老師所説英語的意思。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氣氛很活躍,容易被幼兒所喜歡,並且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為相對運動的物體比安靜的聽讀更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尤其是幼兒。

以上的一些形式、手段都比較容易引起課堂的活躍,但也容易引起孩子的“一發不可收拾”,則需要老師需要有技巧地對幼兒“收放自如”,把握一個度的轉換。這點在大班目前還沒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仍需努力。

我的困惑:如何讓孩子區別“四季”與“天氣”,因為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四季”、“什麼是天氣”,如果我問:“今天是什麼天氣?”或“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有的孩子會回答:“今天是夏天。”解釋了,他們下次仍舊這樣回答,請問,我該如何引導他們呢?這是一堂圍繞單詞Apple、Pear、Banana、Orange組織的英語活動,在課前,我根據英語教材詳細備課,準備了卡片、實物。在課上,我首先出示卡片採用了Followme教學過程,然後讓他們一邊念一邊按順序傳水果,孩子們看到這些水果時天真可愛的模樣讓我非常感動,在傳水果的時候,有一個幼兒還親了水果一下,其他孩子看見了,也模仿他的樣子。但反覆幾遍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興趣,最後複習鞏固時,有的幼兒在與他人講話;有的幼兒在玩手帕;有的幼兒要求上廁所。這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的表現,可我的教學內容還未完成,於是我嘗試改變了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活動實錄:

我突然想到平時孩子們經常提到跟家長到快餐店“德克士”去用餐,“德克士”是幼兒喜歡並經常去的地方,他們很熟悉,於是我創設了一個“去德克士購物”的情景。模仿“德克士”的店面裝飾佈置了一個小的場景,準備了一些“德克士”的食物——“水果派”的道具,然後讓幼兒來向我扮演的“德克士服務員”買各種水果派。我問他們:“CanIhelpyou?”(你要買什麼?),幼兒回答漢語:“我要一個蘋果派”或“我要一個梨派”,接着我用英語重複他們的話:“Iwantanapplepie”或“Iwantapearpie”。通過幾次購買讓幼兒由傾聽產生説的願望,最後開口用英語和我邊遊戲邊交流——“CanIhelpyou?”(你要買什麼?),“Iwantanapplepie”(我要一個蘋果派),“Hereyouare”(給你),“Thankyou”(謝謝)。

活動反思: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説”,因此我們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説”的環境,讓幼兒在模擬的、熟悉的情景中發揮主動性,無拘無束的傾聽、感知、交流。在活動中,涉及幼兒熟悉的情景,使幼兒在看看、聽聽、説説、玩玩的情景中學習了水果單詞

和交際口語,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幼兒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發揮了學習積極性,知道了學習英語要注意傾聽,感受英語和漢語的不同語感、語調,同時掌握了一定的與人交流的方法。相反,如果教師只是手拿圖片或實物讓幼兒反覆認讀幾個單詞,不考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視幼兒為填充器,呆板的説教環境,幼兒是不能運用語言去實現與他人的情感交流的,同時也不能以情感交流為動機來學習語言的。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情景遊戲教學法”,強調了幼兒和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利用在幼兒英語教育活動中創設和日常生活相近的情景,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交際情景可提高幼兒對語境、交際對象等因素的敏感性,促進他們交際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幼兒對英語的自然習得。

教育教學反思15

在新課程實施中,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無疑是廣大實驗區教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儘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闡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是因為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

操作猜想促進數學歸納與整個數學體系所包羅的知識相比,國中數學所包含的知識只是這汪洋大海中小小的浪花。藉助於這些知識載體,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

案例一:問: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多少個交點。啟發:不妨採用數學家華羅庚“先退後進”的思想,通過特例來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質,從而歸納問題的規律和性質。於是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當畫第二條直線時,發現最多可有一個交點;當畫第三條直線時,最多可與原有的兩條直線相交併有兩個交點,共有三個交點;漸漸發現很有規律的數據:根據高斯定理,可得:n條直線相交,最多可有n(n-1)/2個交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沒頭緒到豁然開朗,正是操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案例二:在“平方差公式“教學中,採用遊戲切入,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由於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多項式乘法,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於簡便計算,為此設置問題:

首先,做一做:

(1)寫出你最喜歡的個位數

(2)計算100與這個數的和,乘以100與這個數的差的積

師:同學們算得很投入,但只要告訴我,你寫出的個位數,我就能説出計算結果,信嗎?並請兩位學生來試驗

生1:我想的個位數字是4,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84

(100+4)x(100-4)=9984

生2:我想的個位數字是8,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36

(100+8)x(100-8)=9936

(由遊戲切入,學生興致十足,求知慾高漲,感歎算法奇妙)

師:想學這招,學完這節課,你就能解開它的奧祕

在小結處:回到遊戲問題,説出其中的奧祕。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慣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

案例三:用“黃金分割”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經驗的報幕員不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站在離左邊或右邊多一點的地方,即接近黃金分割點,這樣可使觀眾感到她十分大方、恰當、和諧,且音響效果最好;因為一般人的軀幹與身高之比小於0.618,大約只有0.58~0.60左右,所以許多女士覺得穿高跟鞋更漂亮些、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踮起腳尖能給人以美的感覺。又如,飛機、輪船都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可使它們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築上的對稱多半是為了美觀,有時也考慮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問題;許多飾品做成圓形的,不但美觀大方,而且節省材料。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為人類社會服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習一些初步的統計知識後,可與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的某些廣告、有獎銷售等問題,從中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

案例四:某公司在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發工資時,工人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工人,月工資卻只有800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找老闆説理,老闆説:大家不要激動,我這裏有一份工資清單,

我將證明我講的話是真話,沒有欺騙大家。請分析下面這個工資表,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的確,老闆沒有欺騙工人,工人們之所以有上當的感覺,問題在於他們不應該去關心平均數,而應該去關心大多數工人的工資──眾數。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幫助工人揭穿了數據造成的假象,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眾數在反映數據信息方面的差異。俗話説得好:“數字不會騙人,但人可以利用數字騙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