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24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教育教學反思1

最近,我們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幾天沒來幼兒園,有些常規教育跟不上。入園後,在教室裏亂竄亂跑,經常和小朋友爭搶玩具的現象時有發生。儘管老師盡心的看護,有的孩子有時還是為爭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會碰到別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謝雨辰的奶奶來幼兒園問我:“老師,誰是楊明浩?昨天我的孫子説楊明浩打他了,今天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楊明浩進來了。一進門就説:“老師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楊明浩早”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説:“你就是楊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孫子説。楊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説“我沒有打他”。 楊明浩媽媽説“楊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楊明浩很委屈的説“我沒有打他”。 看到這,我覺得楊明浩被冤枉了,因為他好幾天沒來上學,再就是平時他真做錯了事,老師批評他都會説以後我不敢了、我聽話;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據理力爭。

針對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現象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導致了有些家長不理解。因此,作為教師應注意多觀察瞭解每一個孩子,注意這方面的常規教育,通過兒歌、故事等形式滲透到日常教育活動中,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亂跑,學會正確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塊分享。再就是多與家長溝通,請家長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別人的孩子,瞭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輕易的冤枉孩子。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

教育教學反思2

對國中學生上課對我來説是一種挑戰與學習,班裏有一個叫小強的男孩性格怪異,不用理他。我沒有太在意她的話,上課時,觀察發現他不愛説話,經常聽講心不在焉的樣子。聽講效果差,成績也比較差。為了提醒他上課注意聽講,在他看與學習無關的書時,我會突然叫他回答剛講的問題,他很不在乎的站起來説:“不知道!”我很生氣,但沒表現出來,只是提醒他説,上課要認真聽講,精神集中,然後讓他坐下。這樣的情形一個星期好幾次,屢説屢犯,下課找其談話,聊天,當時會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會出現上課不聽講的現象。有一次上課,他翹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説:“小強,坐好啦!”沒想到他突然説:“我這樣坐礙着你什麼事啦?”我對他的反應很意外。為了不影響上課,我當時沒理會他。後來,他的情緒波動較大,對同學時而友好,時而生硬。有時會因老師的一句批評與老師頂撞。

不成功的反思,當時採取的教育方法是關心他,關注他,和他談話,從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導。經過一學期的教育,他沒有根本好轉,學習成績始終沒有太大的進步。最初對他犯的錯誤,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時採取原諒的態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進步?我通過反思認識到:

1、對這樣的學生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與他們相處距離要適當。

2、以往發現不了問題,現在能發現問題,但苦於自己的經驗不足,有些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或找的時機不對。

3、在教育學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樣化,不要單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學生以説服教育為主,不能挖苦諷刺甚至打罵學生,但也不能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為學生從小就聽家人和老師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們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師一味説服教育,學生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沒有因此承但任何後果。對那多次屢數不改的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為了讓他警醒,可以給予一定的處分,讓他知道他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

教育教學反思3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的功夫都開學兩個月了。作為共參加工作的我,自認為和託班的寶寶們相處的十分融洽。在這一個月裏,寶寶們的提高很大,我也收穫了很多的歡聲笑語。

一天,我們做完了早操以後就組織寶寶到教室裏玩耍,我覺得小孩子就應都會對動物感興趣,於是,就開始教寶寶們學習動物卡片。我們班的寶寶都是兩歲多的,所以他們的屬相都是屬虎的。我首先拿出來的就是老虎的圖片,我説寶寶們你們就是屬虎的,是一羣小老虎,哈哈。話音剛落,諾諾説:教師,我是屬大老虎的。我好奇諾諾這麼快就明白屬相的事,我就問是誰告訴你的呀諾諾説:是我爺爺告訴我的。我之後問你還明白家裏其他人屬什麼的嗎接下來的回答讓我和副班主任笑的合不攏嘴了。諾諾説我爺爺是屬大象的,鼻子很大。我奶奶是屬獅子的頭髮很長。媽媽是屬大公雞的起牀起得很早.......這是,不僅僅諾諾家人的屬相公開來了,其他小朋友也紛紛響應起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姑姑.......的屬相也都脱口而出了。剎那間,我覺得氣氛十分融洽,我沒忍心打斷他們的童言無忌,就這樣一節好玩的《全家總動員》課題就這樣接進來尾聲。

我心裏覺得開心極了,此刻的寶寶不僅僅班門弄斧的本領很大,並且移花接木的功夫也甚是了得呀。所以,我覺得以後只要認真的引導小朋友,正確地瞭解一些小常識他們不僅僅會學到只是也會鍛鍊想象力了。

教育教學反思4

關於常規培養一直是老師們常抓不懈的話題,什麼樣的課堂常規才是好的課堂常規,怎樣培養幼兒有好的課堂常規,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

一、有趣的活動。我認為,好的課堂常規首先是幼兒對教師設計的活動感興趣為前提的。好的課堂常規應該是亂而有序的。所謂“亂”並不是我們所指的孩子們不聽講、做小動作,而是積極的參與活動的表現。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和老師、同伴一起討論,會隨着老師的要求做一些動作等,在這個過程中不然會產生一些聲音,但這時與教師、同伴的互動,而並不是沒有組織的。只有孩子們對活動本身感興趣時,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會被活動吸引,這樣的課堂就不在需要有常規的提醒,孩子們會自然跟着教師的引導進行。

二、教師的語言指令明確在培養幼兒的課堂常規中,要求孩子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想到,並提出要求。有時課堂常規不好,並不是孩子們做不到,而是老師在提要求時不夠具體明確,在活動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要做到語言指令明確,在提要求時要細化、具體,孩子們活動時就“有章可循”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活動。

三、日常培養很重要常規培養非一日之功,要求孩子們在上課時有一個好的常規,首先應該做到在平時生活和課堂上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常規培養時去年我們班的重點內容,我們動生活常規和學習常規入手,對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明確的要求,經過半年的努力,孩子們的常規已經初見成效,這也説明了日常生活中培養的重要性。

四:困惑在對孩子們課堂常規培養的規程中,我認為自己在對孩子們課堂常規的收放上沒有把握,往往是放出去收不回來,或者説孩子們的注意力要很長時間長能再回來,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提高的。

教育教學反思5

要給學生改正的機會,犯錯誤並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知錯改錯,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一顆勇敢的心,去做好人生的選擇。

聽過這樣一句話,説是一個人掉了一根頭髮不會禿頂,掉了兩根頭髮不會禿頂,可是如果一直這樣掉下去呢,我想總有一天會寸草不生的。

正如某些人翻了錯誤一樣,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對,卻礙於一些顏面不肯悔過,以至於一錯再錯,終不能回頭了。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就有這麼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在小的時候,偷過別人的東西,可是他的媽媽知道了也沒怎麼懲罰他,於是他養成了惡習,偷、搶、騙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大了以後他也想過要悔改,可是他卻總是告訴自己來得及,終於有一天,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下定決心要改過的話,結果也就不會那麼慘了。

古今現在,有很多如此的例子。商紂有時也認識到自己的暴虐是不對的,可是由於他的顏面,卻死咬着不肯改過。結果就是眾人反抗,商紂亡了國。就是因為他知錯不改才會落個如此的下場,真是可悲。

很多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犯錯誤並不可怕,知錯不改才是最可怕的,所謂的顏面只能導致情況惡化,甚至影響到個人安危。想一像人生在世有誰會不犯錯誤呢,根本沒有這樣的完人,只是有些人知錯就改犯的錯誤才會很少罷了。一發現錯誤就立即改正,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所謂的顏面也可以挽回些,有增長了才幹,何樂而不為呢?

當前,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來説,犯些錯誤是難免的,怕的就是有些工人幹部和羣眾知錯不改,造成不良的嚴重後果。不論是工人或是幹部,犯了錯誤都會説什麼“下不為例,僅此一次。”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好一個下不為例,如果每個人都這麼説,那中國會有很多的“下不為例”先生和“下不為例”小姐,那中國也就成為了一個“下不為例”的國家。

知錯就改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我們可以在錯誤總髮現自己的不足,在失敗中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這樣將來才會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教育教學反思6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和孩子們在一起已經生活了幾個月,常規教育對於小班來説尤為重要。因為他可以幫助孩子早日適應大班的環境和生活,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而且孩子常規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就我們大班來説,常規教育主要是衞生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有秩序的生活,發展幼兒的自理和自控能力。但是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卻異化了常規教育的目的,在吃飯時老師要求要保持安靜,不剩飯,不灑飯,所以有些老師會強迫孩子吃下所有的飯菜,雖然孩子是吃完了,但是有些孩子是在不高興的情況下吃完的,這對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在午睡時,孩子們個體差異都很大,有些孩子很難入睡,但是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即使你在牀上翻來覆去也必須都躺在牀上,而且有些老師為了營造安靜有序的教學環境,不許孩子在活動室大聲講話,甚至不許發出一點響聲,所以有些幼兒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我認為,孩子就是就是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是不可能象大人一樣安安靜靜的。

大班雖然有它的規章制度,但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有心人,要靈活機動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例如,有些孩子不肯睡覺,如果換一種方式,給孩子講個故事,或者讀一首兒歌,其實很多孩子都喜歡在故事中入睡,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在進餐時,孩子們大多都不會主動,但是我們不能強迫,要讓孩子們變被動為主動,我的孩子也不會主動吃飯,但是我利用她喜歡美羊羊來鼓勵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喜好,有的孩子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那麼,你就可以説,這個菜是喜洋洋最喜歡吃的,你吃了一定象喜洋洋一樣勇敢,我想這樣的效果一定比威逼強得多吧!有的孩子喜歡亂丟玩具,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玩具怎麼哭了啊?誰願意來幫它啊?等等,其實很多老師都可以做到,但是我們的老師普遍都存在着一種惰性,不想也不願意這麼做,這樣多麻煩呀,還不如吼幾句算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常規是真正有利於幼兒的呢?其實這是一個值得大家都反思及深思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我們的孩子每天都是在老師的明確指示下,進行各種常規,那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不會用強制手段,我一定會用一種平等的方式來對待他,所以我們老師時時刻刻都要有這樣一種想法:假如是我的孩子!其次,孩子的模仿性強,老師為人師表,言行舉止,行為習慣,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時時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時時刻刻都做好孩子的表率,然後,老師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把握好教育的度,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也不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教育教學反思7

在二年級的單元投擲教學中,讓我受益非淺。由於上課的教學對象是水平一學生,他們自控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考慮,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圍繞單元投擲教學目標,三節課的主要內容上都做了適當的安排,即:各種方式的投的動作:投準、投遠等。在課的結構設計上,做了精心的規劃,即:激發興趣、身心準備——培養興趣、自創投擲——積極實踐、提煉真知——活躍情趣、滲透教學——驗收評價、創導合作——均衡發展、身心放鬆六個階段,力求較好地體現新課程的創新和改革精神。

一、激起千層浪的導入: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教師應努力使其能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良好的課堂導入,學生的參與熱情會立即高漲,而且對整堂課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導入過程中,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採用了富有情趣的遊戲活動,營造了一個寬鬆、積極、主動的教學環境。簡簡單單的兩片硬紙板、普普通通的舊報紙,學生們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師愉快的做起了準備活動,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自然和諧。

二、實踐出真知教學:“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實踐出真知。在國小體育教學中提倡“自主式”教學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是現今教育改革中的實踐創新。所謂“自主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其內涵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通過親自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投擲教學偏重於技術要領的傳授,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投擲形式遠離生活實踐,更難讓學生以此作為健身的方法。在本單元教學中,淡化了投擲技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以投遠為目的進行創新體驗與練習,在學生的實踐中積極提取正確的投擲動作,既提高了投擲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投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實為一舉多得。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多次示範,教師的重點提示,充分營造了濃厚的民主氛圍,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三、分層教學關注個體差異:這節課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應用了分層教學法,以不同的投擲起點來挑戰相同的終點,給素質好的學生給予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積極挑戰自我;給相對素質差的學生給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總體來説,分層教學重視了學生主體參與和教學信息的反饋,引進了平等競爭的激勵機制,使各類學生在練習時都能處於亢奮狀態,既能讓優秀生“吃得飽”,又能讓希望生“吃得好”,還能讓中等生再提高,使學生在求知中感受樂趣。在這節課中,濃縮了許多新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些基本理念既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挑戰和突破,也有助於改革體育教學模式,作為第一線體育老師的我,還將繼續努力。

教育教學反思8

背景: 最新的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新的歷史時期,隨着社會和家庭對獨生子女的不斷“關愛”,行為孤獨不合羣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因不合羣被同學嘲笑、冷落,而這些學生又因為怕同學嘲笑冷落,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集體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也導致心理、行為的惡性循環。如何使這些同學像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新課改向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實例: 剛給八年級(3)班上體育課不久,課堂上便發現該班女生張揚,不願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平時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不願和他們玩,而且做起動作來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你看大家在一起活動的多開心、如果你也去參加的話同學們一定會歡迎你的。況且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認真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上籃球課時我便發現韓鵬程同學投籃不錯,動作輕鬆自如、而且命中率高,他顯得很快活、自信。這使許多同學向他投去了羨慕的眼光。於是在當時的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她,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共同探討投籃的技巧。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張揚裝上了自信的翅膀。這天的體育課他上得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結束後,韓鵬程主動對我説:“老師,是您和同學給了我信心和勇氣。”我便對他説:“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和大家一起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在以後的體育課上,韓鵬程不合羣的習慣漸漸消除,他不再往後退了,而是融入到集體的快樂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學們覺得他變了,與他合作、交流的人越來越多。同時課堂上我也留心觀察他,有時提醒他一下,有時帶他一下,有時和他一塊練習。對於特別難的動作降低動作標準和動作要求,讓他盡力去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體育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原因分析: 這類學生有自卑感,缺少自信,往往選擇獨來獨往。

解決方法: 為這類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創造機會,使他能充分表現出他的閃光點,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後,他就會有快樂、自信心大增,自願融入集體活動中。

反思: 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精神、和參與度;對有異常的學生想方設法找到原因,創設條件幫助學生改變現狀;讓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上都融入集體活動中,達到新課程要求。

從教三年,“快樂體育”、“終身體育”、““以人為本”、“健康體育”的理念,逐個滲透到我的教學思想。幾種理念孰輕孰重,曾經令我迷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項目,更樂意接受,枯燥的田徑不學。從教師的角度看,挑自己拿手的項目教,危險的單、雙槓、足球等項目少教,最好不教,避免麻煩。這樣,嬌生慣養的學生已失去了吃苦耐勞的意志,健康的個體在體育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因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就成了我教學的目標。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能力的培養是體育素質教育的要求。從以往乃至當前中學生體育能力,不難看出中學體育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嚴重忽視對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主鍛鍊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熱衷於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或過分強調“達標”及國中升學考試的體育項目檢測,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庸。

體育能力培養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1、能力是知識、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學條件和實踐途徑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綜合心理特徵。體育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素質和體驗等諸因素的綜合能力,並在參與具體體育活動中可體現出來的各種鍛鍊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體育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教師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使教學和方法服從於目標,服務於目標,教學手段上注重誘導、激發與調節、控制,在不斷改進和革新中做到多樣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激發學生內在力,使自覺參與主動投入,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鞏固並發展。

2、現代教育強調終身教育,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新思想,是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隨着體育功能、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觀念、行為的變化而產生的。當代社會人們對體育需求的日益高漲,科學鍛鍊、終身受益,已形成一股育社會體育的新潮流。學校體育應以終身體育為主線,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點,着眼未來,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根據終身體育的思想和學校體育現狀,強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是現代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

3、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和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就是將學生的個人行為納入終身體育行為方式,拓寬了學校體育培養目標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個體行為的基礎上發展體育特長,使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利於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提高。

教育教學反思9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受傷害和傷害別人的報道屢見不鮮,每當有此類的惡性案件發生時,聞者無不感到震驚和痛心!可是在震驚和痛心之餘,時常會懷疑,這些案件是真的'嗎?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疑惑,因為這些案件在我們一般人看來是不合邏輯”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當然造成這種“不合邏輯”的事情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我國青少年缺乏法制思想是息息相關的。

我國中國小生大多處於7—15歲這一年齡階段,這是由兒童向青年過渡的生長時期,也是學生開始有獨立意識到獨立意識開始增強,有叛逆心裏到叛逆心裏加大,但同時又缺乏社會經驗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時期。因此,加強對這一時期學生的道德素養,包括法制思想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須的。但遺憾的是,我國中國小教育一向來唯分數論,很少真正顧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不用説法制思想教育了。即便是大談素質教育的今天,才剛剛對加強中國小生的法制教育重視起來,法制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方法是否適當,輕者關係到一個學生的未來,重者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法學家管仲就指出:“育幼無方,則民意絕,亂必滋生,而上位危也”。而今天,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法律思想教育也是其題中應有之意。國務院關於加強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第十七條就規定:“實施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這也為我們加強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提供了政策,法規的依據。

加強學生法制思想教育不僅在理論上非常重要,在現實中也是非常迫切和必須的。因為,儘管隨着我國法制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依法治國早已上升到國家治國方略的重要地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對廣大普通百姓而言,法治觀念,權利意識還是比較淡薄的。而學生,本身年齡尚小,生活圈子又較狹窄,生活基本上都集中於“學校和家”這兩點上。由於學校不重視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大多數父母親本身法制思想就較淡薄,或忙於工作,無能力也無暇去關注子女的法制思想教育,而學生在他們同齡人那裏,也幾乎不可能學到任何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但在日常生活中,具備一些必備的法律知識卻是必要的和有用的,它既能適當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學生做出一些明顯是犯罪的行為。更何況,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法制思想,給他們貫輸一種法律的權威意識,也有助於我們法治國家的真正實現。

因此,法制教育進課堂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法制教育,同學們可以深刻體會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學生會紛紛表示要用法律的知識武裝頭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符合時代要求的好學生。

教育教學反思10

所謂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其實質就是理解和實踐的對話。教學反思不是簡單的教學回顧。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內容與方法怎樣?結合教學實踐,我想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反思的內容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他們今後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創造條件,並使他們具備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有的基本英語素養。”為此,新的課程標準主要提出了六個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選擇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六個基本理念體現出新課標的幾個特點:改變了傳統教學大綱中以教為主的原則,樹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提倡學生體驗參與,倡導發現式學習和培養能力。我們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首先要拋棄陳舊的應試教學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檢查自己教學中是否遵循了新的教學理念:有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有沒有既照顧學生普遍需求又關照到學生個性需要;有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又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有沒有在照顧到學生知識習得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又注意學生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形成。

2、教學目標的反思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對教學目標反思時,也應該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查找自己教學目標的設立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表現在:(1)檢查自己有沒有幫助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目的,幫助學生形成英語學習動力。(2)檢查自己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時是否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素養整合發展基礎上。(3)檢查自己有沒有倡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獲得知識和能力。(4)檢查自己有沒有引導學生獲得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和英語學習策略。

3、教學內容的反思

高中英語課程採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必修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語言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選修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就業選擇、升學深造以及個人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反思時,有必要明確教材只是教學的工具而不是教學的目標。可以對教材內容取捨的同時,添加自己選編的材料。反思時,回顧教學效果,對有益的嘗試不凡加以總結經驗,為以後備課提供參考,改進自己的教學質量。

4、教學策略的反思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所採取的方法和手段。所謂“教無定法”,但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一定是能經取得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的。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該不斷吸納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教學模式轉變到新的以學生為主體,倡導發現式學習、啟發式引導的教學模式上來。這就要求課堂是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的場所。教學策略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教學策略的反思應該圍繞自己的引導、啟發學生取得的經驗和不足進行,看是否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形成了有效的學習策略。

二、反思的方法

1、內省式反思

內省式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進行自我反省,通過寫教學日記和教後備課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探索。這種反思是常見的,也是教學反思的基本做法。有時不形成文字,教師通過心中思索得失,在下節課糾正不足。

2、交流式反思

交流式反思是指教師通過教師間或者與教師與學生間就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進行探討和分析,得出經驗和不足,為以後教學做準備。新課標要求教師學會協作,在與同事的交流中獲取更多有益的經驗,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在新課程改革中有重大意義。

3、學習式反思

學習式反思是指通過對新的教學理論或者專業知識的學習,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教學反思。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一日千里,教師在知識經濟時代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掌握教學理論的最新成果,更新自己專業知識儲備,做一名研究性、專家性教師。

4、研究式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得失進行分析和研究,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呈現,使自己研究成果系統化。

有位教育名家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育反思能成為教育行家。”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只要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備好課,課後做好教學反思,我想,一定會有巨大的收穫。

教育教學反思11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期中,實習也有一段時間了,漸漸地對上好一節課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先從教學設計説起。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明確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儘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儘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着裝大方,符合規範。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儘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瞭。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儘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説“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着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以上是我實習兩個月以來的地理教學反思,我會繼續加油不斷探索,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教育教學反思12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説:“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最近,聽了多位著名特級教師的課,他們除了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啟迪着我。

【細節1】“攝影師,給鏡頭!”

於永正老師在教《水上飛機》時,我注意到課堂中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一名學生上台讀書時,於老師叫攝影師給這名學生照相,另外,還提醒攝像師要把鏡頭對準學生。這看是隨意,其實是教者教育理念的自然顯現——讓學生始終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我想,這正是大師的“大”字的表現,只有理念深深紮根於人的思想精髓裏,才會有這樣不由自主的行為。有人這樣評價於老師:低頭是一種傾訴,抬頭是一種信任,撫摸是一種親切。於老師原想給這孩子信心,沒想到卻給了這孩子一生的自信。

【細節2】“你心裏明白,嘴上説不出來,是吧?”

靳家彥老師指導學生理解《 珍珠鳥》中“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一句時:

師:“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它是阿指什麼?

(小男孩語塞,哼哼半天,説不出來。)

師:(非常信賴地)我知道,你心裏明白,嘴上説不出來,是吧?

小男孩:嗯。(然後坐下)

(靳老師沒有絲毫懷疑)

師:好,我請別人説。

(其他同學大致將問題説清楚了,靳老師準備進入下一個環節)

小男孩:(突然將手高高舉到了靳老師的胸前)這是一種愛,是一種沒法用語言表達的愛。

師:(幽默地、笑着)噢,怪不得你剛才回答不上來,呵呵。

(眾鼓掌,笑。) ……

是呀!信賴是一種愛,是一種沒法用語言表達的愛。靳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信賴能創造美好的世界”時,他自己已將“信賴”在課堂上演繹。

【細節3】“殷勤的服務生”

凡是細心的老師都會發現,支玉恆老師上課時喜歡手持話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離他多遠,他總是趕忙跑過去,殷勤地將話筒送到學生面前,儼然是一個熱情周到的服務生。這何嘗不是一種啟示呢?有時想想,也是呀,教,對於學,不就是一種服務嗎?

【細節4】“我是東西嗎?”

賈志敏老師在教《推敲》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

師: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南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瞭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節課我們説的那個“木”字,(板書,畫“木”),多像一棵樹呀!(再板畫“休”,)瞧,一個人在樹邊上休息,多形象呀!再比如説“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兩腳跨出去,不是一步嗎?詞也很有意思,如“左”和“右”,(讓學生先舉左手再舉右手)如果“左右”放一起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説“東西”,單個表示方向,兩個字擺一起,就變成了物件。(生讀)

師:(舉起書)這是什麼東西?

生:書。

師:(又舉起粉筆)這是什麼東西?

生:粉筆。

師:(調侃地)我是東西嗎?

生:(異口同聲、非常肯定)你不是東西!

師:(笑)哈哈!變成罵人的話了。

師: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來看看這個詞:(板書)斟酌,這斟酌分別指倒酒的意思,擺在一起變成考慮了。

師:再看這個詞:(板書)推敲。假如這是門,誰來推?(生推)誰來敲?(生敲)“推敲”擺在一起又變成什麼了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故事,什麼故事呢?

……

六十多歲的老人,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沒有絲毫的師道尊嚴,有的是一顆童心。師生對話(調侃)是那麼親密,那麼和諧,那麼自然。鬆軟適度的土壤有利於種子的萌發,賈老師用愛營造的寬鬆氛圍催開了學生心靈的花朵。

【細節5】“誰説你戴着和孫老師一樣的近視眼鏡,”

孫雙金老師在教《只揀兒童多處行》時: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冰心奶奶“只揀兒童多處行”?

生:我畫的是:“我們笑着下了車,迎着兒童的湧流,擠進頤和園去。”因為冰心奶奶原來是路過,現在看過兒童都進去了,他們也進去了。“迎着”、“擠進”兩個詞最能反映。

師:是啊,冰心奶奶“原來……現在……”這一句話找得準!

師:誰説你戴着和孫老師一樣的近視眼鏡,我説你有一雙慧眼呀!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與喚醒。”一句充滿激情而又意外深長的評價,在學生的心海里該激起多麼大的波瀾呀!

“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韓非子·喻老》)我特別喜歡聽名師的課,每次我都會被他們那份真誠而又真誠的童心、愛心所感動。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每一句樸實的話語,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都藴含着對學生深深地關愛。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能成為大家所關注的名師?如果僅僅是教學設計上的精巧,那還不能足以説明問題,我感受到的就是那一種內在的師魂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我常要求自己要眼裏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但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卻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在感悟大師精彩的教學片斷之餘,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對學生的關愛,感悟那份如小溪般潺潺的細流。

教育教學反思13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第二節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由於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後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

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

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理?

我本想在這裏“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麼做?

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閲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侷限在經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更為重要的是,閲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教師的職業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育教學反思14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教學診斷。“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案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閲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準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後學生説,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麼,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4)觀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麼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教育教學反思15

篇一: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鍊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着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隨着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高揚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發展。因而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僅體現在對教師學歷層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教師綜合素質、教學效益的要求上。

篇二: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雖然在學校裏接受過教育學理論及一般教學技能的培養,並經過短暫的教育實習。來到教學第一線承擔起繁重的教學任務,由於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很難直接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久而久之,教學就變成一個單調和常規性的工作,每天疲於應付,逐漸失去了開始的魅力,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也隨之減弱。實踐越來越遠離理論的指導,造成教學實踐和理論的脱節。教師慢慢演變成“操作型”教師——依賴經驗教學,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意識或者抓不住重點和本質,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教學缺乏新意和創意,難以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最經濟有效的繼續教育——教學反思,教師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強化反思意識,提高對教學問題的敏感度,養成一種對教學的自覺反思行為、習慣,而且能衝破經驗的束縛,常教常新,從而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篇三:繼續教育教學反思

反思作為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昇華為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絡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