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41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1

這個學期是我邁入工作的第一年。由於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我承擔了三、四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一個月下來,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課學生太活潑,上課有點吵,特別是手工製作課,這也許跟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有關。現僅從美術作業來談一點反思。

首先,應該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有個貼切的認識。其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們的心血,都藴涵着豐富的內容,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用欣賞者的眼光看待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其實孩子因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的遺傳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行為表現及操作中會參差不齊。比如三年級《老師您好》中我讓他們畫老師,學生能畫出老師在上課時的結構與動作關係,但是內容太單一,我讓他們在自己的.畫上再添點東西,有的學生並能擴展成師生一組人就是有創造力的作業。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放棄“一刀切”的武斷做法,而是進行了人性化的嘗試。

其次,對於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我們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現的專業性美感。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批學生作業時,會看看他的作業與前面的做比較,如果進步了,我會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有進步,並在下節課公開表揚;如果內容太單一,我會寫上‘如果再添加點東西進去那更好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希望他們能對美術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作業質量得到提高。

再次,與學生多溝通,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多欣賞美的東西。現階段,隨着教育水平不斷改革,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新一輪創新,但現階段六年級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學模式,那麼是否有必要對其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進步的一面,但對於現階段的六年紀要讓其從老的思想觀念完全轉變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對於他們還是必須要用老的一套教學模式去講授,而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新美術教學的試點,也是我們新來美術老師的研究點,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機遇和挑戰,也是我們不斷進步、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三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年齡不一樣,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樣,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接受事物也不斷增加,思想也不斷開闊,他們在畫中就表現的不一樣,因此這需要老師們與學生多溝通,充分領悟各年級在畫中表現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後所呈現的美術作品也形式多樣,真正體現兒童畫的價值所在。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2

本節課通過情景的創設及擬人化的表現形式,使學生有一種身如其境的感覺,通過吃蟲草吃蟲子這一情景,以吃蟲草作為媒介來表達學生自己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極具人文性質。

利用電腦課件的圖、文、聲、像,把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和直觀化,對於提高課堂質量是有一定幫助的。如利用課件播放《吃蟲草》的片段作為欣賞,使學生迅速融入學習情景,讓學生了解到多種多樣的吃蟲草,解決了知識點、難點,以由簡到繁和對比的方法學習樣式。其中穿插動畫過程和互動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

通過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做一做吃蟲草,這種形象生動的教學,令學生迅速地掌握繪畫各種,提高學生對繪畫的欣賞能力,激勵其創作慾望,使其後的'創作中出現不少創意非凡的學生作品

通過《吃蟲草》這個課例的實踐,課堂效果非常好。學生氣氛活躍,整堂課處於興奮點上,但是由於課上時間短,往往學生的作品不夠細緻。而學生通過學習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懂得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3

本節課是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大膽地作了一些探索,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同時還得到一些教師的大力協助,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過程感受較深的幾點分析如下:

1、激發興趣,引起主動。

⑴、激趣導入,激發探究的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導入時,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豐富學生的學習的體,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我挖掘教材內容呈現形式,追求刺激的新異與變化。如:在本課導入時,我製造神密感,用黑塑料袋裝上水果,讓學生去猜,學生的探究的慾望一下子被激起來了,興趣盎然,以積極的情緒狀態進入學習活動中。

⑵、豐富的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

積極的情感體驗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年級學生是一個剛由幼兒轉變為國小生的特殊羣體,他們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事物的興趣,同時孩子的興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非常容易轉移。在教學中大膽採用猜謎語、編兒歌、模擬表演、開展競賽等這些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下樂於自願進入到學習場景中來。創設出一個寬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動中玩,樂中學,達到自由交流,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2、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合作交流,體驗探究樂趣。”體驗是藉助感官活動,建構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猜想、類比、分析、驗證、歸納、推理等)。並且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互相啟發來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從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交流,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學會相互接納、讚賞、分享、互助等,從而獲得新知體驗。使學習個體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認知與情感的整體參與。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刻的、充實的、探究的經歷和體驗,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提供一個體驗成功和挫折的舞台,提供更多的活動及表現發展的機會,激發其內在的發展潛力,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在本節課中採用直觀教具(水果),讓學生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猜一猜、想一想等活動。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覺、去體驗、去發現、去想象,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構建和探索的過程。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獨到見解,滿足學生求愉悦、求發展、求自信、求交流、求自尊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師生共同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從過去的一個簡單的知識拷貝過程到,到通過深化學習過程,使學生從體驗中獲得知識,體驗獲得知識的樂趣,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與過程。

3、學科融合,和諧發展。

“追求學科融合,促使學生和諧發展是世界課程改革的整體走勢,又是我國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各地區都推出了旨在適應新世紀挑戰的課程改革舉措,呈現出的共同趨勢是倡導課程向兒童經驗和生活迴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時代要求人與其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和諧共生,時代要求學科文化向生活世界迴歸並與“大眾文化”融合,時代要求人格整體和諧發展。”(1)作為教師我明確了課程標準也只是參考和指導性的文件,教師不再是教教材的工具,如果麻木地從課本上照搬來上課的話,課堂就會失去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該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用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於是我大膽拓展教材,進行跨學科學習,淡化學科本位。在本節課中,我進行如下嘗試:⑴、以水果為主題,在觀察、感覺活動中,滲透自然學科知識。⑵、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説”的興趣,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如:説觀察、體驗的結果,編謎語,説童謠,創編情境對話等。⑶、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演一演,既發展了表演能力,又進行了品德教育,如本課設置的環節:你請什麼人吃水果,為什麼要請他們呢?表演一下你是怎樣請的。⑷、造型能力的訓練體現在製作和繪畫階段,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美術學科知識並不是本節課唯一的目標,前半節課的學習與探索的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製作與繪畫作鋪墊。而繪製活動與前面的目標並重,同時又是前面的學習活動的深化和昇華,各學科的知識自然、和諧地融合。

4、自由求索,創新發展

創新是歷史與時代共同賦予素質教育的理念,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素質的培養與開發便成為其發展重點。創新素質是一種積極開拓的素質,是潛在能力的迸發,本課中的創編謎語、歌謠、故事情節,對未來水果的想象,繪製表現等活動發展創造思維。讓學生在適宜的教學環境下自主發展的結果,甚至在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引導下,自然流暢地發展,如由學生提出:香蕉為什麼沒有籽?引出水果品種改良的問題,引出對未來水果的創造性想象,進而在繪製活動中進行創造性表現。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解放學生的頭腦及各種器官,解放他們的精神枷鎖,使他們擺脱被動甚至奴隸地位,讓他們高昂地揚起頭,真真正正地做課堂的主人,享受自由選擇、自由求索、自主發展的歡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4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本節課,我讓學生以參與體驗為學習原則,讓學生在玩中學,將沙雕知識教學建構在快樂堆沙遊戲的情境之中,從而把對沙雕造型知識與方法的學習轉化為學生自覺學習的需要。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注重幫助學生找到美術學習的散光點。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5

通過這篇反思文章,能讓我們看出這位教師上美術課的精彩。美術這一科目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覺得它並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麼認真。而從這篇反思裏讓我們瞭解到"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6

本課《蹦蹦跳跳》是從民間摺紙“紙彈簧”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折、剪、貼、畫為一體的綜合製作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導入——探究質疑——嘗試製作——交流討論——綜合製作——欣賞評價。我在教學的一開始,我把蹦蹦跳跳的狗呈現給大家創設的情境,讓這個可愛的小狗在全班同學跟前跳搖頭舞,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製作熱情。接下來讓學生探究紙彈簧的製作方法我採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巧妙利用紙彈簧製作的構思上可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學生的製作行為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制作。

讓學生設計製作出各種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課的難點。可採用“金點子”等競賽方法,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所帶的'材料,做出與眾不同的創意。

在欣賞評價中,可讓每小組推舉幾個同學上台用自己的作品進行表演。大家一起評選出“最佳創意”、“最佳形象”、“最佳製作”等獎項。但由於時間的關係,在最後的評價環節比較倉促,學生的作品比較粗糙。在繪畫和手工相結合時,需要進一步提高,使兩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下課鈴響了,我提醒着孩子們收拾自己的工具和地上的紙屑,手工課後的教室裏難免會有紙屑,只要花幾分鐘就能清乾淨,看來孩子們除了要快樂的學習,還會有好的行為習慣和衞生習慣。

以上就是我對此課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我將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改正,學生快樂我就快樂,同時也希望學生們能在快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7

國小生對美術課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認為美術課是副科,不影響升學, 學得好不好沒有關係;有的認為畫畫要有天賦,自己將來不當畫家,學不學無所謂;比較普遍的認為繪畫比較難,因此部分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不濃……面對這些情況, 如果美術教師只根據教材安排的內容,作些理論講解和示範,讓學生臨摹,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很重要。對於國小生尤其如此。根據國小生好動不好靜,好奇心強的`特點,和從具象到抽象的教學規律,把繪畫課設計成一系列手工製作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繪畫教學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紮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後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後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教學之餘,我除認真參加學校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技能業務學習外,還經常去圖書館學習美術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上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反思範文8

本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生活美術”這一理念,讓學生從中學會表現生活的色彩、放大學習的趣味、品嚐創造的快樂、體驗藝術的美麗。本課採取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本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境教學法:本次教學活動定位在真實、鮮活、快樂的遊戲化課堂教學,“我是卡通王”、“卡通王PK”等遊戲情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通過欣賞動畫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圖片,學生獲得了良好的審美體驗,對學習設計卡通形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對比教學法:在課前學生對有無卡通形象的物品進行對比,在嘗試訓練時作業進行分析對比,在探究方法時對實物和卡通形象進行對比,包括評價時對作品也有一個對比評議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對學習效果的深化和提高。

3、直觀教學法:教學所採用的圖片、視頻、實物和課件,都給了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高度集中、全心投入,在直觀欣賞中建構起對卡通文化的理解,開拓了視野,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發現教學法:學生始終處於認知主體的'地位,自主嘗試,探索方法,發現規律。課前學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課堂上學生動手嘗試;作業時學生大膽設計,在生活中體驗、在實踐中發現,最終通過美術創造來提升生活的境界。

本課在現場教學中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時間分配上有稍不合理,教師講的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的時間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