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未來教師》讀後感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9.72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未來教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未來教師》讀後感

《未來教師》讀後感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現在依然被所有人熟知、喜歡。《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主角愚公也冠以“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標籤。在21世紀,同樣也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依然堅守着早已被許多人棄之如敝履的教育理想。他們心懷美好。肩負使命,山程水驛,踏歌而行。他們就是被人們奉為“園丁”的教師。要攀的這座山,就是“書山”“學山”“精神之山”。

郝曉東老師的《未來教師》,在細細品讀中,未來教師的模樣逐漸有了輪廓。

未來教師要有不忘初心的愚公精神。

一羣尺碼相同的人,共建精神家園。“迷唯一念悟止一心”,我們要保持一顆謙遜空杯的心,接納新事物,生命才能發揮另外的可能性,讓生命活潑靈動,充滿生機。鳳凰路國小的八字校訓是:記住要求,心有榜樣。校訓聚焦“榜樣”,讓“榜樣”言説自己,讓“榜樣”號召大家。同樣時刻提醒學校師生,做人不但要有仰望星空的魄力,更要有腳踏實地的堅韌。我們爬上雲端是為了遇見、到達;俯下身去,是為了生根、發芽。祛除名利心,以生命的真正成長以及在工作中發掘人生的幸福為目標,證書、榮譽則是這場追求“額外的獎勵”。顧明遠老師説:“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在中國,先生二字是一種尊稱,只有人格、品德、學業上能為人表率者才能稱為大先生。教師要做大先生,首先要有堅強的`理想信念;教師要做大先生,就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教師要做大先生,就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如郝曉東老師説:“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了什麼出發。”

未來教師要有堅持自律的愚公精神。

未來教師要由經驗型向專業型發展。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聚焦“勇敢創新”聚焦“幸福成長”。沒有熱情做不好事,只有熱情也做不好。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不但要愛學習,更要會學習。一個月的“啃讀”,我看到了學友們努力的樣子,精細的批註,具體但不宂長的更文,掩卷沉思:以前閲讀文本只限於文字表面,只關注自己喜歡的情節,時常是一目十行,日讀百頁的快餐式閲讀。真正實踐運用時,發現這些一知半解的知識碎片像油紙傘上的雨滴來得快,滑落的也快。這種批註、隨時提出問題並寫出思考,善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並時常反芻、實踐再昇華,發揮閲讀效能的讀書方法,就是專業讀書吧。在這裏,我收穫了閲讀策略,這種精神又賦予我自強不息的生命狀態。他為愛學者搭建了成長的平台,但,他沒有點石成金的神力。講師也好,課程也罷,都是“指月之手”“渡河竹筏”。根本處,你能抵達怎樣的高度,取決於自己,就是自強自律。

未來教師要有知行合一的愚公精神。

有道無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術。一些教育培訓注重培訓教師的教學技巧,未來教師的文化特質首先是重術,更重道,講究道術兼修,讓我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位老師講到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幽默有趣:“很多老師參加培訓總是這樣的,在會場上十分激動,回到家一動不動。”像這樣的學習經歷,沒有學以致用,事後又不了了之,註定一知半解,沒有多大收穫。學校即道場,工作即修行。只要想學習,生活處處是學問,一切需在事物中修煉。就是王陽明前輩一再説的:“事上磨”。

當代愚公就是未來教師的模樣,雖然奔赴的過程步履維艱,但惟其艱險方顯勇毅。願我們秉持“愚公精神”,賦予“新愚公”新特質———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未來教師》讀後感2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是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哈佛大學資深教授戴維珀金斯的作品。這次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現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薄認識。這本書引領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更加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來看待教育。

書的前言即提出一個核心問題“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知識?”這問題值得每一位學習者和教育者思考。而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們的反問“我們為什麼要知道這個呢?”更是令人振聾發聵!

“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知識?”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珀金斯教授認為現在傳統的學校教育教的內容存在三大問題:一個是過分重視學業成就,通俗點説,就是各學科的考試分數,而不管這個分數的高低意味着什麼。第二個是過於關注“瞭解性知識”,忽略知識內涵的掌握。第三個問題是過於強求專業知識,而忽略了與生活有關的“軟知識”。而作者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應該塑造的是“業餘的專家”,而非強求專業知識,卻能夠自信地、正確地、靈活地理解和運用基礎知識。這個觀點與當下“雙減”形勢下的教育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是不是過多的侷限於教科書上的信息?我們的教學重點是不是在於讓學生掌握書本上已知的知識,已經驗證過的事實和已經確立的法則?這種死板的簡單機械地知識傳遞,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無疑將很難適應今後和未來靈活多變的世界。這種局面到了該轉變的時候了!

我還注意到了書中下面的內容:“傳統學校無力教授的7個生存能力: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跨網絡合作的能力以及通過感召力來領導的能力、靈活性與適應性、主動性與企業家精神、高效的口語和書面溝通能力、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與想象力。“傳統教育中常被忽視的7個思維習慣:控制衝動、抱着理解和同情的態度傾聽他人、質疑、提出問題、藉助所有感官收集信息、保持好奇心和讚歎之心、願意冒險並承擔後果、有幽默感。”

這兩方面內容,從另一個側面啟示我們該如何去為未知而教:雖然我們當下的教育教學離不開考試,但教學不能太功利化。我們更應該多從學生的思維着想,多為學生的未來考慮。應該像作者所説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我們需要一種更具有“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在複雜而多變的世界努力培養人的好奇心、啟發人的智慧、增進人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學生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有意義的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未知而教,那就要不斷地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學生成長,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學習成為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同時要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不斷提高自我的成長意識和個人師德素養;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學生德育,善於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只有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的學生,更全面的為學生未來着想,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