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能源調研報告

欄目: 能源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6.46K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能源調研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能源調研報告

能源調研報告1

20xx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苗還利總工程師帶領山西省各地市煤炭系統相關人員,參觀了冀中能源三座礦井採用充填式開採的綜採工作面,詳細聆聽了各礦井關於本礦充填開採技術的詳細彙報。結合本次參觀所見所聞,形成此次參觀冀中能源充填採煤調研報告。

一、三座煤礦採用的充填方法

冀中能源三座煤礦成功應用了綜合機械化固體充填採煤技術、矸石膏體充填技術、高水材料充填技術。

二、充填採煤工藝簡介

1、固體充填採煤

固體充填採煤是利用洗煤廠的矸石和電廠的粉煤灰通過投料管直接投入到井下,用膠帶機運到工作面機尾,通過充填輸送機運送到工作面採空區,充填採用空間。為提高對頂板的支撐強度,支架後部安裝有夯實機構,使鬆散的充填材料形成一個整體,控制採後頂板的下沉。

2、矸石膏體充填採煤

矸石膏體充填採煤是先把大塊矸石破碎加工,然後把矸石、粉煤灰、專用膠結料和水等4種物料按比例混合攪拌,製成膏體漿液,再通過充填泵把膏體漿液輸送到井下充填工作面,充填由液壓充填支架和輔助隔離措施形成的封閉採空區空間。

3、高水材料充填採煤

高水材料充填是將A料、B料製成漿體,通過各自的泵送系統輸送到工作面副巷,以一定比例進行混合後,流入工作面採區進行充填。

三、充填系統組成

各充填採煤方法由於使用材料、充填工藝不同,系統組成也是不同的,一般都是由製備系統、輸送系統和工作面充填系統組成。

固休充填系統主要由矸石、粉煤灰倉、鑽孔,井下儲料倉、輸送系統、充填輸送機,充填支架等組成。充填液壓支架具有搗實機構;後輸送機懸吊在支架後尾樑下,採用中槽開天窗式充填輸送機。

膏體充鎮系統主要由矸石破碎系統、配比攪拌系統、管道泵送系統、檢測監控系統、鑽孔、充填支架等組成。

高水材料充填系統主要由上料攪拌系統、泵壓管路輸送系統和混合系統組成。

由不同充填系統的組成可以看出,高水材料充填不需要在地面建築專門的製備站,不需專門打鑽孔,其他3種方式均需在地面建築充填製備站,用於充填料的加工,但需要有兩套製漿系統;固體充填不需要專門泵送系統,支架和後運輸機是專門製作設備;膏體充填與似膏體充填從系統上相近,只是似膏體自流充填不需要充填泵。

四、充填材料

充填材料及配比的選擇對充填開採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充填材料的就近取材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減少礦井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實現綠色開採;合理的配比可以有效地保證充填體的強度,滿足採礦工藝要求,同時也便於加工、輸送,簡化施工工藝。

固體充填主要由矸石、粉煤灰、水3部分組成,充填材料的含水率為13%,充填體的強度可以達到24MPa。

矸石膏體充填材料由膠結料、粉煤灰、煤矸石和水組成,質量濃度控制在80%以上。通過對固化劑的不斷改進,目前已經做到可泵時間2.5h。初凝時間4h,很好滿足了工作面採充循環作業的需要。

高水充填村料有A,B兩種物料組成.A料主要以鋁土礦石膏等獨立煉製並複合超緩凝分散劑構成;B料由石膏、石灰與複合速凝劑構成,水佔體積比的95%~97%,強度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滿足井下充填要求。

五、投資資金概算

從初期投資情況來看,固體充填、膏體充填和似膏體充填3種方式,由於均需要建造地面充填製備站、打鑽孔、初期投資都在兩千萬元以上;尤其是膏體充填基建工程複雜,設備較多,初期投資較大。高水充填因沒有地面充填站,不用打鑽孔,初期投資最少。

六、各種充填方法的特點

固體充填的特點:充填材料取自本礦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不使用水泥等膠結料,價格便宜,配料簡單,成本較低:充填體強度較高;充填率較高可達95%以上;需專門製作充填支架和後輸送機:機械化作業,勞動強度低.操作簡單。

膏體充填的特點:質量濃度高可達80%以上;料漿基本上不沉澱、不沁水、不離析,降低凝結前的隔離要求,無需複雜的過濾排水設施.節省了排水費用,降低了礦井水的污染;充填體強度較高;易於接頂,有利於作業安全:充填體壓縮率低;充填系統複雜,初期投資較高;充填成本較高;設備較多,需要大功率充填泵輸送槳體:容易堵管:施工工序複雜。

高水材料充填的特點:充填系統相對簡單,無需井上充填站和鑽孔,初期投資較低;充填料漿以水為主,輸送方便;充填與回採互不影響,充填速度快,充填工藝簡單,勞動強度低;充填體在乾燥環境下易失水粉化;高水材料配比要求嚴格;充填材料成本較高.不能消化礦井的煤矸石和粉煤灰。

固體充填、膏體充填和似膏體充填都使用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作為骨料,適於產生大量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礦井;膏體充填使用了水淬爐渣作為膠結料,適於附近有鋼廠的礦井;高水充填適於沒有矸石粉煤灰、水源充足、地面佔地困難的礦井,要求煤層傾角在15°以上,尤其適於大體積隱蔽空間的充填。

七、充填採煤的社會效益

採用充填開採,通過完全接頂將採空區充實,能有效解決原來的頂板垮落、採空區迴風、超前壓力、底板突水等問題,作業環境的安全程度得到極大提高;充填以後形成的以充填體為主的覆巖支控體系,能夠有效控制地表開採沉陷在建築物允許值範圍內,提高煤炭資源採出率,實現不搬遷採煤,充分解放村莊建築物下、鐵路下、水體上下煤炭資源,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充填開採消耗了大量的煤研石、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減少了佔地和對環境的污染,促進了煤炭工業的循環發展。

能源調研報告2

調研主題】:關於椒江地區大學四年電力能源及節電知識認識情況的調研報告

摘要】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了關於XX年全國節能宣傳週和全國低碳日活動安排通知,今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同時經研究,決定今年6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節能宣傳週,6月17日為全國低碳日。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節能低碳,讓更多人蔘與到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隊伍中來,在全社會樹立和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故此次將以椒江大學生、市民、企業為調查對象,深入分析和研究這些羣體對能源以及節電知識的認識,同時將與台州學院XX年的“核電與我”暑期社會實踐隊調研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對比。本實踐報告主要從大學生、市民以及企業的角度來介紹他們對椒江地區電力資源及節電認識情況。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節能低碳問卷調查

一、調查方案設計

(一)問卷題型14道問題,其中2道填空題,11道單選題,1道多選題;

(二)調查對象椒江地區大學生

(三)問卷發放情況

對象 發放數 有效數 發放地點 學生 400 382 台州學院、台州廣播電視大學、台州職業技術學院

二、問卷分析報告大學生對電力能源及節電知識認識情況

1.1 整體能源及節電認識情況研究本次調研我們向台州椒江地區的三所主要大學——台州學院、台州廣播電視大學、台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髮放了400份問卷,在有效的382份問卷裏,男女比例約為1:1。根據上圖分析得出,大學生對發電能源的瞭解程度普遍較低,不瞭解發電能源的比例高達44%,大家在使用電時對電的來源關注程度較低,可以看出大學生接受這一方面的信息的範圍狹窄,但是僅16.31%的大學生認為節能宣傳可以得到很大的成效,這説明節能意識的加強要靠個人的自覺和周圍人的影響。同時大學生中仍有11.04%的人大量存在着“不是自家電,無所謂節約”這一想法,在這方面學校要加強教育。此外,大學生中僅26.60%的人對於節約寢室用電是因為費用問題,因此通過提高寢室費用來增加學生的節電意識這一制度的實施效果不明顯,綜上所述,合理的宣傳活動、身邊人的帶動以及合理的節電獎懲制度多方面結合才可以加強大家對能源和節電重要性的認識。

1.2 性別差異產生的能源及節電認識情況研究對於台州地區主要的發電能源瞭解程度,女性中有50.36%表示完全不瞭解,而在男性中這一比例為36.36%。有24.48%的男性瞭解3種及以上的發電能源,在女性中這一比例僅15.11%。可以説明男性對發電能源更瞭解些,理工科類男性大學生由於課程等方面的影響而對發電能源更感興趣。男性中有51.75%的人認為他們時有存在“不是自家電,無所謂節約”的想法。女性中選擇時有存在的比例為28.78%,相反有50.36%的女性表示不存在“不是自家電,無所謂節約”的想法,從而可以看出在男性的羣體中浪費公家電的現象比較嚴重。男女性中會阻止同學浪費用電現象的比例分別為92.31%和99.28%。與此同時3.54%的人從不主動在離開教室時關閉教室電器開關,雖然這一比例在總人數的比較少,但其中2.83%的人羣均為男性,佔男性總比例的6.99%。綜合上述數據可以初步推斷出女性的節電意識比男性強,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加強在男性中的節電宣傳力度。

1.3 年級差異產生的能源及節電認識情況研究此次調查對象中大一、大二、大三比例相似,大四所佔人數比例僅為14%。根據數據統計後分析得出,各年級大學生對於電力資源以及節電認識方面總體想法差不多,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略微差異。對於生活中浪費電的現象,普遍學生會偶爾注意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但是並不會每次都去關注。近66.67%的人對於用電高峯期時城區需拉閘限電這一情況普遍認為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還有一小部分認為應該靠國際來加快大壩建設。綜上所述,對於各項問題,四個年級的看法大體相同,個別存在略微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各年級同學都普遍認為環保和節約用電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才能積少成多,節約用電,但是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節電問題,擁有節電意識卻沒有落到實處。作為學生,他們對於浪費電的現象會及時制止,但偶爾缺乏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隨着接受教育程度的上升,個人節約意識會隨着對其他物質、文化因素的逐漸關注而有所衰減。

1.4 系別差異產生的能源及節電認識情況研究根據上圖分析可知,無論是哪個系別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不是自家電,無所謂節約”的想法,但只有較少比例的人大量存在這樣的想法。此外,大部分大學生的節電意識比較強(文史類的同學相對薄弱一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小部分人羣存在着不合理的理念,因此針對這部分人羣應該採取有效的宣傳措施,而且從某一系別的差異來看,此部分學生集中存在的“節約無所謂”的思想可能與周圍人的影響有關,所以可以通過“蝴蝶效應”來達到一個網狀式的節能理念普及效果,針對部分具有代表性人羣的宣傳活動更有利於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根據上圖分析可知,每次都會阻止同學及舍友浪費電的學生僅佔很少一部分,這是由於中國人長期受傳統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思想觀念,因為面子的問題,好朋友之間如果一直強調節電問題,可能會影響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很多人轉向“偶爾會”的選擇方向,這既能夠起到一定的阻止作用,又不會惡化關係。所以這反映了一個在中國的普遍社交情況,人情和麪子相對重要。因此在宣傳節電時要注意人的面子和人際關係,不可強制性進行節能要求,儘量滿足被宣傳者的內心需求,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三、大學生對能源以及節電知識的認識的總結

大學生對發電能源的瞭解程度普遍較低,可以看出他們接受這一方面的信息的範圍狹窄,學校及政府對這一塊內容的重視度不夠。

四、對各方的建議彙總

1、對民眾的建議l加強自身的節能意識,向擁有節能環保習慣的周圍人看齊,同時及時阻止身邊浪費能源的現象。l在用電的同時積極關注發電能源,瞭解清潔能源和帶有污染性的能源,增加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l在追求更高物質享受時時提醒自己應保持節能環保意識,不可缺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l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節能產品,儘量避免使用耗能大且對環境有污染的電器設備等。

2、對政府的建議l加強對企業的能源審計工作,及時關閉效益低、能耗大的企業,並通過合併中小型企業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來進行集中式的管理。l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來控制企事業單位的大規模“浪費型”生產運作,把節能環保落到實處。l進行有針對性和選取有代表性的人羣進行節能宣傳,從而普及宣傳教育,加強民眾對節能環保的重視度,進一步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五、結語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許多國家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突出綠色的理念和內涵。綠色是生命的底色,和諧是社會的基石,可持續發展是時代的強音。追求“綠色的體驗”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工程,需要我們做的努力很多很多。可以相信,當綠色、環保、生態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時,一種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就能全面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就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我們的家鄉就能更加美好。

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了關於XX年全國節能宣傳週和全國低碳日活動安排通知,今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節能低碳,在全社會樹立和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經研究,決定今年6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節能宣傳週,6月17日為全國低碳日。因此,節能環保依然是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綠色正能量”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將通過這種實踐調研的形式,用熱情傳播綠色理念,通過媒體向社會傳達綠色理念和綠色行動,為建立綠色社會、發展綠色經濟做出一份小小的貢獻。

能源調研報告3

  亭下水庫生物質能源工程項目研究

寧波原水集團有限公司鄔文明

生物能源儲量

亭下水庫林場擁有15000畝山林,20xx年、20xx年在奉化市農林局的補助下(補助額度為200元/畝),分別對800畝、1200畝山林的林下物進行了清理,根據亭下水庫林場工作人員測算,林下物(蕨類枝葉及各種枝柴)的擁有量達到1噸/畝以上。

產業政策及形勢

20xx年世界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產量已經超過了420萬噸。美洲地區110萬噸,歐洲地區300萬噸。現有大型生物質固體燃料成型廠285個。瑞典生物質燃料的產量約141.1萬噸,消耗量約為171.5萬噸,位居世界首位;除定點供應發電和供熱企業外,還以袋裝方式在市場銷售,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首選生活用燃料。目前,國外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及設備的研發已經處於成熟,相關標準體系也比較完善,主要以木質生物質為原料生產顆粒燃料,形成了從原料收集、儲藏、預處理到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生產、配送和應用的整個產業鏈的成熟技術體系和產業模式。

20xx年8月,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生物質開發利用的主要目標:到20xx年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達到100萬噸,20xx年,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達到5000萬噸,同時,壓塊成型加工設備已列入國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目錄,對購置壓塊設備可獲得一定的資金扶持。

20xx年7月,甬財政工(20xx)752號印發寧波市推廣應用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試點示範項目暫行辦法,在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製造環節:收集利用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原料,生產加工成型燃料產品,並向市場推廣的企業實行“以獎代補”,對年實際銷售生物質固體成型能源產品達1000噸及以上企業,經市環保局、市財政局認定為試點示範企業(附:20xx年試點示範企業名單),憑相關手續,給予100元/噸的獎勵,每家企業最高獎勵不超過50萬元。據寧波市環保局法規處夏寧(13957870180)透露,第一期以獎代補已經結束,以後補助政策未定。

20xx年10月,奉化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奉化市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的實施方案,到20xx年底,在劃定的區域範圍內全面淘汰煤炭、重油、直接燃燒的生物質等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及成型生物質燃料,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區大氣環境質量。20xx年1月至20xx年底需淘汰的鍋爐為80.05蒸.噸,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需淘汰的鍋爐為145.71蒸.噸。據業內有關專家推算,1蒸.噸鍋爐一天需要燃燒4噸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才能滿足生產需求。

生物質固體燃料前景

開發利用生物質固體燃料是保護水質的現實需要,提高上游生態環境,減少污染物的流入,極大地提高生態涵養程度;減少林下物,極大地降低森林防火隱患,健全生態公益林建設;開發利用固體生物質燃料對節能減排,推進低碳發展,減少大氣污染,優化能源結構將作出一定的貢獻,又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為社會創造價值,又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又生物質燃料燃燒後的有害物質排放遠低於石化燃料,二氧化碳是零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僅為燃煤的1/5,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燃煤的1/2;使用生物質固體燃料替代原煤,相當於安裝了脱硫效率為80%,脱硝效率為50%的減排設備。產生的環境效益不可限量。

存在的問題

1、根據相關專家預測,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生產和使用成本至少要高於原煤20%以上,但環境成本要遠遠低於原煤;現行政策性補貼標準過低,或者難以落實;

2、綠色環保機制沒有真正建立,據寧波市環保局夏寧介紹,第一期以獎代補已結束,以後可能就沒有了。

3、財政補助政策門檻太高。

4、政策整合協同作用不夠。

生物質能源工程預算

一、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態能源工程的廠址進行了調研,仍確定在亭下水庫大竹斑,根據現有道路情況,大竹斑廠址與滸溪線大晦嶺路口相距750米,道路需要拓寬3米才可以雙向通行,這樣需要徵用山地2畝左右,有2支墳墓需要遷移,暫估造價在180-200萬元;

二、生物質能源工程的主要原材料是亭下水庫林場的林下物,以20xx、20xx年林下物清理情況,據林場工作人員測算,蕨類枝葉和各類枝柴的擁有量在1噸/畝以上,還可以聯繫集團公司下屬的分、子公司,與林業部門聯繫掛鈎,可以收集周邊的死樹及枝柴,但需要加強與林業部門的溝通和聯繫,枝柴的砍伐,需要經林業部門批准,發放砍伐證。另外還可以種植美國竹柳。是速生物種,生長快,又吸附有害物質,淨化水質,是兩全其美的物種。

三、原料的價格和產品銷路

根據現在鍋爐在燃燒的直接生物質燃料,一般在350元/噸,林業部門批准的收購點的收購價格也在0.17-0.18元/斤,加工成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價格在950元/噸,據相關專家測算,比燃煤成本高20%,這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奉化對禁燃區鍋爐的改造補助為0.5蒸噸及以下的5萬元,0.5蒸噸以上1蒸噸及以下的10萬元,1蒸噸以上的10萬元/蒸噸;

四、目前國內各類固體成型技術:

1、環模壓輥,適用於農林生物質,燃料成顆粒、塊狀,維修成本高,適合大規模生產;

2、平模壓輥,適用於農林生物質,燃料成顆粒、塊狀,設備簡單,適宜小規模生產;

3、機械活塞,適用於農林生物質,棒狀,噪音大,潤滑污染,適宜工業鍋爐;

4、液壓活塞,適用於農林生物質,棒狀,易“放炮”,生產能力低,適宜工業鍋爐;

5、螺旋擠壓,木質生物質,空心棒狀,套筒、螺桿磨損嚴重,維修成本高,適宜中小規模,加工成機制炭。

根據嘉興市新角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提供的每月60噸機制木炭企業投資可行性報告,單從原來價格來説毛利潤就要減少一半,他們把原料定為200元/噸,現實中350元/噸是真實的。新角公司提供的制棒設備報價為98.6萬,屬於螺旋擠壓技術,我們希望新角公司能提供過硬的制棒設備。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新角公司製造的設備中螺桿技術不夠成熟。

五、效益分析

1、原材料:市場採購價350元/噸,濕幹比1.5:1,成本525元/噸,

2、水電費:1.0元/源統計淵源較深的統計人,深感能源統計工作之重要。現結合縣級實際,從一個能源統計業務人員角度,談談當前能源統計工

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對改進縣級能源統計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以求拋磚引玉。

一、能源統計歷程及現狀

1、能源統計工作歷程

我國的能源統計工作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統計指標體系中設置了能源統計指標,並建立了能源統計機構,隸屬於物資統計。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統計機構和統計指標體系。

(2)90年代中期:隨着我國能源供應形勢的逐步好轉和幾次大的統計制度改革與調整,相繼撤銷了能源統計機構,能源統計作為工業統計的一部分,歸屬於工業統計管理。

(3)20xx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統計逐步進行了恢復性的調整、完善和加強。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節約能源作為基本國策,要求到20xx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特別是20xx年以來,在省轄市以上統計部門逐漸建立了專門的能源統計機構,配備了專業統計人員,縣以下能源專業統計機構也正在逐步建立。

2、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

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是在工業能源統計制度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目前,縣級統計部門只負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能源統計工作,統計範圍僅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能源加工轉換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等。統計內容為能源產品的生產、購進、消費和庫存等情況;設置的報表週期為年報和季報,主要表種有: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表、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附表、主要能耗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情況表和工業企業水消費表。

除工業以外的其他產業,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還沒有完整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只能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進行推算和估算。第二產業中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也還沒有建立能源統計制度,有關能源資料是根據經濟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推算的。

二、縣級能源統計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重視不夠,機構設置不到位

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同樣,能源統計工作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然而現在的狀況基本是國家、省、市高度重視,到縣級則變為任務的簡單分解,沒能從思想根源上重視起來,沒有形成全社會同心協力、力促節能降耗的氛圍。尤其是對欠發達地區,往往還在考核工業用電量指標,無疑就造成了各級政府對節能減排、能源統計工作的忽視。“節能降耗”的重大責任,最後簡單地落到了專業人員身上。可現有的能源機構設置已不能滿足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承擔着較為繁重的統計任務,除了常規統計任務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監測、服務業、能源等統計任務,統計部門的力量與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特別是縣級及縣以下統計部門,基本沒有能源統計職能科室,大多沒有專職的能源統計人員,能源統計力量極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縣統計局已多次向縣政府的編制部門打報告,要求增設能源統計科,增加能源統計編制,可在短時間內依然未獲批覆。

2、縣級能源統計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對能源統計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統計報表制度,僅有規模以上工業報送季度報表,一產、三產、規模以下工業單位均沒有報表制度,尤其是對煤、電、油的生產和運輸企業未能建立健全報表制度,無法掌握全縣的煤電油運等全面情況。僅靠編制能源平衡表來編報數據,其數據來源,除了規模以上工業能提供一套基層數據外,其他數據都是推算、估算、測算數據,可靠性得不到保證。目前,縣級能源平衡表編制工作由於部門能源統計資料難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全社會能源平衡表的數據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能源統計的“雙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業基礎資料不夠健全。調查發現,大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能提供一些較為完整的能源資料,但一產、三產、建築業等其他行業的能源統計基礎工作尤為薄弱,幾乎沒有能源方面的統計資料。如石油、煤炭等經銷部門和商業企業,經過改革、改組、轉制後,規範完整的統計機構已被削減,能源消耗統計幾近癱瘓。二是能源管理不嚴,管理渠道多頭。在一些能源消費相對較少的企業,如電力消費由財務部

門管理,油料消耗由運輸部門管理,其他能源品種具體由相關的使用部門管理,整個企業沒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數據,統計人員只在填報能源年報或能源季報時蒐集指標數據,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產量能耗等參考資料。三是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目前普遍存在基層單位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的情況,操作技能比較欠缺,還有其他部

門人員兼職的現象,“雙基”工作亟待加強。力量配備與工作任務明顯不協調,使能源統計工作無力深入開展。四是基層單位工作量大,資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統計的基礎在企業,企業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不能專心從事某一項工作,對於各種報表也是疲於應付,加之對能源統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缺少專門的能源統計核算機構,能源消耗資料採集困難,統計數據填寫隨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素質不強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及基層企業大多沒有專職能源機構和統計人員,且企業統計人員流動性大,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在現有能源消耗統計人員中,大都為“半路出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水平極需加強。加之上級業務部門在能源統計知識及業務上培訓較少,兼職的統計人員平時工作又較為繁忙,以致對能源統計知識不熟悉、不全面,在報表中出現差錯。這將嚴重影響能源統計工作的開展和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

三、幾點建議

1、充實能源統計力量,加強能源隊伍建設

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給予支持,充實和強化能源統計隊伍建設,要給機構、給編制、給人員。要加大節約能源的宣傳力度,積極組建專業化的能源消耗統計機構和網絡。健全部門能源統計制度,疏通能源統計渠道,發改、經貿、交通、建設、電力、石油、統計等部門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備業務精湛的專職統計人員,各盡其職,切實做好能源生產、消費、流轉、銷售等多環節的統計工作。基層能耗單位是能源數據的源頭,是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各能耗單位要有專門人員負責能源統計工作,為圓滿完成能源統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日益繁重的能源統計工作。

2、完善能源統計方法,構建能源統計體系

建立全社會能源消耗統計體系是獲得全社會能源消耗量和三次產業以及國民經濟主要大類行業能源消耗量的基礎,是編制地區能源平衡表的先決條件,是掌握地區能源降耗指標的關鍵。一要完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況的數據採集體系。在現有面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的基礎上,將能源統計範圍擴大到全社會,加大對一產、建築業和三產的能耗統計,採用全面調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多種統計方法分類調查,科學蒐集有效的能耗資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門能源統計制度,以重點部門統計為骨幹,將部門統計延伸至相關企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建築業、批零貿易業、住宿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在能耗普查的基礎上,採取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三要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建立能源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總體把握能源統計數據質量。

3、規範能源統計基礎,破解能源“弱基”難題

政府統計是“節能降耗”目標實現的統計者和檢驗者,企業是節能降耗的主體,也是能否完成目標的關鍵。一要成立縣級統計部門能源統計機構並配備專職的統計人員,增強能源統計工作力量。二要規範企業原始資料,統一台賬格式,嚴格上報制度,力爭數出有據,來源可靠。三要落實企業能源統計機構和人員。企業要安排專人負責能源統計工作,按時上報各種各類能源調查表,確保企業的能耗數據有據可查。

4、強化能源業務培訓,提高能源統計水平

能源統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事能源統計工作的人員,既要有專業的統計知識,也要有能源消耗與計量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市場經濟下能源的生產、銷售、消費、流轉等環節非常複雜,要及時、詳盡地反映能源利用狀況必須加強對能源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只有不斷提高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才能滿足對能源統計工作新要求。目前,縣級及縣以下企業統計人員業務素質都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過培訓學習、交流經驗、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提高統計人員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同時要培訓計算機網絡知識,配備先進的統計設備。只有不斷提高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熟練掌握核算方法,並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證能源核算數據質量。

能源調研報告4

一、對xx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考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整體競爭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xx市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國實際,調整和完善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新能源產業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產業佈局,推進了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

二、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一)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近年來,我市以工業園區、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為載體,突出主導產業,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發揮了園區培育企業集羣、打造工業增長極的平台作用。xx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區和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明顯突破。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目前已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資源評價報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初步配套。已引進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企業15家,累計完成投資xx億元。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充分發揮園區產業集聚的優勢,以打造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重點構築新能源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光能、風電上下游關聯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和產業資本,已開工建設重點項目25項,總投資46億元。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積極探索投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集聚區承載吸納能力,一批國字號能源巨頭和製造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户,共引進項目20多項,總投資達xx億元。

(二)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甘電投1mw示範電站項目、甘電投10mw光伏發電項目、中節能一期10mw光伏、中節能二期20mw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產。甘肅昱源礦業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氟化氫一期2萬噸生產線項目、中國風電集團武威9mw光伏發電項目、中電國際特許權招標項目正在抓緊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華電紅沙崗1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紅沙崗9mw光伏發電等項目已成功併網發電;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發電項目、常州天合紅沙崗50mw光伏發電項目、華電三期40mw光伏發電項目、甘肅匯能紅沙崗二期50mw光伏發電項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電力武威30mw光伏發電項目、中國國際能源50mw光伏發電項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發電、100mw光伏製造等項目正在抓緊建設。

(三)新能源裝備製造、風電發展態勢良好。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已簽約的光伏組件項目規模達20xxmw。規劃到XX年,將形成年產1500mw光伏組件、1000mw逆變器的能力。引進的榮寶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隻led太陽能路燈生產線項目、武威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組件項目、湘電風能(甘肅)有限公司年產200台套2.5mw及以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寧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構件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等20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中廣核一期49.5mw風力發電等項目已成功併網發電;中廣核二期49.5mw風電項目、大唐新能源49.5mw風電項目、武威潔源紅沙崗58.5mw試驗風光互補項目、常州天合49.5mw風電項目等正按計劃進度抓緊建設。

(四)生物質能運用前景廣闊。生物質能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新能源,能夠有效緩解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壓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質能利用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是農村沼氣。農村沼氣的應用,起步較早,技術較為成熟,採用集中或分散式的處理系統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淨化沼氣工程。今後開發生物質能燃料、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前景廣闊。

三、新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發電項目、特變電工9mw光伏發電項目、中節能三期13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甘肅59mw光伏發電項目、中廣核50mw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

(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部分企業由於自主開發能力較弱,資本積累緩慢,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四)產業鏈條發展不完善。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led節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產業集羣。但整體上仍處在產業鏈片段發展階段,上下游企業銜接不緊密,企業間的關聯性較弱,缺乏專業化分工協作和密切的經濟聯繫。

(五)電網建設相對滯後。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後成為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電網的通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隨着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等園區的建設,急需建設新能源電力輸入輸出配套設施。

四、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對策建議

依據未來新能源發展趨勢及武威實際情況,加快新能源發展步伐,必須充分利用國家重點扶持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實施規劃帶動、園區集聚、項目拉動、科技推動、政策驅動的戰術舉措,多方位推動新能源產業向縱深發展。

(一)科學謀劃定位,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宏觀引導,立足國家產業政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在分析產業現狀、行業優勢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圍繞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的優勢,明確產業空間佈局和發展重點,確定集羣發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學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使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適應,與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要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路,打破城鄉和行政區域界限,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集羣佈局,科學定位新能源產業園區功能,實行相對集中的開發建設,注重引導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和橫向配套協作,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後配套、鏈接緊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要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新能源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優化,實現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園區建設,搭建新能源產業發展平台。

工業園區是推動生產要素集聚的重要載體,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資的戰略平台。武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吸引工業要素的空間集聚和產業提升,是加快產業集羣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舉。在園區建設上,要按照“佈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點線結合、橫縱拉伸,合理調整產業內部分工,使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相互銜接;要完善提升園區基礎設施,突出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創造良好產業集羣發展環境,培育一批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的重點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要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關聯產業、主導企業帶動配套企業,以合理佈局項目和完善產業體系為主線,鼓勵新能源企業向園區集中;要改善和優化園區投資環境,規範簡化各類審批手續,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務”, 增強園區的集聚效應,把園區打造成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的服務高地、政策窪地、創業福地、投資寶地。當前要重點抓好四大特色產業園區建設,一是加快推進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建設。充分利用該區域連接東西的交通優勢和33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的併網條件,在312國道、高速鐵路及連霍高速公路兩側建設若干光伏發電示範項目,為武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建設樹立樣板和標杆。二是加快推進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重點構建“4+3+2”產業發展體系,打造以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以常規裝備(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和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為輔助的循環產業鏈,配套發展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房地產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三是加快推進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引進發展風電產業和光伏發電產業,最終形成風光互補,全天候連續發電示範園區,力爭形成民勤城東工業園區高載能產業的電源供應基地。四是規劃建設天祝松山灘風電產業園。儘快開展該區域測風評估工作,以風電項目為依託,配套完善電網設施,力爭在“xx”末將松山灘建設成為百萬千瓦級的風電產業園。

(三) 實施項目帶動,延伸新能源發展的產業鏈條。

一是要以科學的方法精心謀劃項目。緊緊抓住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圍繞壯大新能源主導產業,積極謀劃、儲備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大型光電、風電產業項目。二是要以創新的方法破解項目發展瓶頸。項目建設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土地和資金。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切實解決這兩大難題。在土地方面,要積極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尋求增加建設用地途徑,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確保用地供給。在融資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設—擁有—經營)、bot(即:建設—經營—轉讓)、dbfo(即:設計—建設—融資—經營)等多種項目融資模式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着力提高市場融資、提高資金運作水平,政銀企三方要合力共為。三是要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光電、風電重大項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質發電、生物質制氣、生物液體燃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等重點項目。對正在建設的項目要注重科學運作,制訂詳細工作推進計劃,設定時間節點,最大限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要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個部門,一包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對各項目單位進行了責任捆綁,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對簽約項目,要做好跟蹤協調服務工作,儘快促進項目落地建設;對已建成的項目要抓好投產運行工作,使其儘快建成發揮效益,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力爭在產業集羣發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四是要大力培育引進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大力引進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及裝備項目,打造集高端裝備及零部件與太陽電池及組件研發製造、系統集成、光伏電站和太陽能熱電站輸出於一體的太陽能產業鏈;大力引進風電整機制造項目,打造集關鍵零部件製造、系統集成、風電場開發與服務於一體的優勢產業鏈,着力解決風電併網運行管理問題。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形成與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增強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進和培養一批新能源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產業工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鼓勵支持重點骨幹企業建立高標準的技術開發中心,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羣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生產一批、開發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產業科技創新梯次格局,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國家名牌產品,鼓勵新能源產業積極培育區域產品綜合品牌,提高區域品牌競爭能力,培育提升產業集羣整體競爭優勢。

(五)搶抓政策機遇,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推進新能源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撐、優質的服務跟進和強有力的組織推動。一是政策上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東部產業轉移和國家擴大內需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落實國家在資源、財政、投資、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以優越的政策環境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別是對引進的重、特大新能源項目、高科技項目、龍頭型項目要給予特殊政策;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融資運作上的槓桿效應,拿出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對標誌性工程和新能源重點項目進行引導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新能源項目,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二是服務上跟進。強化信息捕捉,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繫溝通,及時掌握國家、省上有關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和項目申報信息;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建立政府、社會共同推進項目的開發模式,謀劃、儲備、引進一批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示範項目;早搶早抓快跑,第一時間向項目申報單位提供信息,第一時間組織申報項目,努力提供項目爭取的命中率;加強項目跟蹤落實,對已上報爭取的新能源項目,指派專人負責盯辦,積極銜接落實。三是組織上強化。要強化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加強新能源開發隊伍力量,統籌協調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項目審批、技術指導、要素供給、協調服務、優惠政策落實等事項,合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能源調研報告5

按照市政協主席會議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帶領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組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活動。聽取了市發改委、科技局關於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通報,制定了《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方案》,召開了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赴國軒高科、陽光電源、三川自控、國禎環保、同智機電等企業調研;還前往常州、無錫、寧波三地開展比較式調研,考察了廣源熱電、新譽集團、無錫尚德等企業。經調研組認真討論,現將調研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關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概念,國內外有多種提法。參考多方面意見,我們認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為對象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和相關配套服務等行業的總和。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研製和服務、節能環保產品製造、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近年來,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領域初顯優勢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與環保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材料三大領域已初步形成優勢。據《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82户,超過1億元產值的企業30家,完成產值240億元(包括節能家電產值、部分新材料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產值約150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體系的總產值約30億元,與環境有關的建設體系總產值約60億元。行業科技人員近2.5萬人。

2、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

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先後有45家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獲得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的有6家,國風集團、東華工程科技、通用機械研究院、國禎環保、繼遠電網等是我省第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市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省、市科技術攻關計劃項目支持的近百項,新產品80多項,申請國家專利近200項,在太陽能光伏、生物能源、鋰電池、污水處理、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3、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涵蓋的技術領域較寬,處於培育成長時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產品涉及到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在環境保護方面,產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設備、空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回收利用設備等;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產品(服務)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餘熱、餘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門類和體系。

4、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羣效應有所顯現

美菱、榮事達兩家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全國2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產業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可完全代替進口裝備,榮事達、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國軒高科、安興高科等企業積極推進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工藝研發和產業化等項目,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結點;江淮汽車、安凱汽車、英科智控、同智機電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為首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業,生物質油生產的設備和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國禎環保的銷售額排全國第8名(全省第1名),該公司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已有6項行業標準獲批准發佈;利特環保、元琛環保等在煙氣脱硫、除塵領域有一定的實力,利特環保是全國環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工業節能、綠色照明領域也有一定產業基礎,三川自控、雲龍科技、大明電子等發展較快。

二、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條件和機遇

從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着良好的條件和機遇:

一是具有較豐富的資源。一是農業資源。我市三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一方面,有利於家禽家畜的規模化養殖和肉類加工等食品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以農業秸稈、枝丫材、垃圾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纖維板、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沼氣、生物有機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業廢棄物資源。近年來隨着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投產,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將增至400萬噸,鐵渣等廢棄物大量增加。其綜合利用技術已經成熟,我市每年還消化外地粉煤灰、鐵渣100萬噸。三是地熱資源。據地質勘察發現,我市周邊存在地熱帶,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為地熱供暖、地熱種植養殖提供條件,為深度開發地熱温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是具有較廣的本地市場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隨着一批重化工業項目的投產,全市用電量還將劇增。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生物質能的技術不斷突破且商業利用成本不斷降低,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二是節能環保產品需求旺盛。隨着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安徽桑鈮公司年產200萬噸重油深加工項目、德國大陸輪胎合肥項目、京東方6代線項目、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陸續投產,一方面,因技術和裝備先進改變了我市原有重化工業“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費總量,我市的節能環保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工作壓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

三是具有較強的科技支撐。我市擁有一批具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學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氣環境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家制冷設備檢測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擁有國家、省重點學科8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裏高度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抓緊制定。這些意見在發展的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人才隊伍建設、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投資和財税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的營造等方面都將提出明確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近期又出台了《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關於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即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政策保障範圍涵蓋了新能源與環保產業。這些政策的出台,為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面臨挑戰

一是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陽光電源、國禎環保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都是從自主知識性研發起步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數企業面對新興市場,開發能力相對較弱,資本積累緩慢,企業發展資金難以籌集;企業對技術的衰減週期認識不足,引進社會資本時猶豫不決,擔心股本結構中技術份額被低估,往往錯過最佳利用時機,由於不能及時果斷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的缺乏導致企業規模難以擴大,當新興市場邁入成熟階段時,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

二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為數不多的企業,其產品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為國內龍頭企業配套,但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帶動能力較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或不能持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難,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應用存在生產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的問題,這些高科技產品受到傳統習慣或管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應用推廣;另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屬於政府政策驅動型市場,沒有各級政府政策的強力驅動,市場啟動困難,步入成熟市場時間較長。而且國內外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

四是產業規劃指導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市政府所作的產業規劃如何與國家、省裏規劃銜接協調,市政府如何出台具體政策促進和扶持本地產業發展,不僅僅是制定政策的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建設的問題。近年我市也制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由單一部門制定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在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方面尤其是具體落實上存在不足,企業反映規劃指導的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

三、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同時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見附件。

四、推進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着力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首先,我市要儘快成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工作。成立“節能環保產業專家委員會”,廣泛吸納我市以及省內外專家,把脈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前景和規劃,組織業內專家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診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對重點項目和引進項目進行識別和市場前景預測等,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合肥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重點領域行動計劃,並做好與國家、省裏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各行業的優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做到“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切實發揮規劃引導發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實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將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和保障機制。對國家和省裏鼓勵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要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土地;對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税收政策,落實好我市剛出台的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所規定的各項政策,並希望出台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文件。

設立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裏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台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給予政策支持。一是税收優惠。參考上海做法,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税。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轉讓,在一個納税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税;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二是資金和投資支持。借鑑外地做法,對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的重大項目和關鍵項目,採取由政府性投資公司出資、跟進投資、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全力推動項目落地。三是市場支持。借鑑外地做法,對在我市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新能源項目系統集成商採購我市新能源企業產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業之間採購產品或委託加工服務,在一定年限內,給予資金補助;按照新能源企業出口額給予國際市場拓展費補助;對列入商務部“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進出口結構資金目錄”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四是政務支持。市縣區政府採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及時幫助解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加快建設,儘快投產,進入市場銷售,滿足消費需求。

支持應用項目建設。實施陽光學校(賓館)工程,支持學校和賓館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在農村推廣適用太陽能熱水器,落實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擴大新光源led節能產品在城市、鄉鎮景觀照明和賓館飯店等方面的應用,生產企業投資,節約電費由生產企業與使用單位分享,實行合同管理。鼓勵符合安裝條件的公共建築、工業建築等安裝大型併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其中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論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具備安裝條件的,必須進行一體化設計,市建設部門結合建築節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項目,通過市場驅動,引進大型光伏企業。市電網企業要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積極提供併網的條件。根據《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市財政應給予資金補助。對能耗大、佔地面積大的公益建築、大型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築,逐步強制要求採取節能措施,幫助推薦好的節能產品和實施方案;對城市新建住宅小區,要求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或預留管道以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循環水利用。借鑑“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我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支持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對在本市生產的擁有專利技術的或經國家、省和我市認定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凡符合相關規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對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鼓勵財政性資金優先採購;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築、環保項目時,應予以優先採購。

3、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鼓勵企業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先進經營模式,加快企業發展。支持和鼓勵企業拿出優質資產或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股、控股或收購,不斷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通過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我市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

4、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一些先發城市經常組團來我市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溝通聯繫,我市更要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繫,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級和國家級的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標準規範

鼓勵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諮詢、檢測認定、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投資為主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制定、修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產品,在能效、建設、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逐步建立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方面建設。加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宣傳教育與知識普及,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增強社會認同,營造有利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6、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

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加快循環經濟園建設,儘早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着力打造綠色電池產業基地,加快我市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配套;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視情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園、生物能源產業基地。完善產業基地准入標準,積極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入駐。

分行業篩選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鏈條較長、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引導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兼併重組,儘快建立起產業帶動效應大、輻射作用強的大企業集團,強化產業基地的競爭優勢。

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對接和配套。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加工服務。

7、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投入,重點培養和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這方面我市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關鍵在於落實到位。對引進的高端人才,願意在本地落户的,可優先解決住房與孩子入學問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國有獨資或參股高新技術企業在實施公司改制時,可規定將國有淨資產增值中不高於40%的部分作為股份,獎勵有貢獻的企業骨幹人員。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和分紅權的激勵。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面向產業基地建立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構,培養多層次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專業人才;鼓勵產業基地與培訓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支持企業自己開展人才培訓,政府給予補貼。

牽頭領導: 王世清

調研組長: 石新民

調研組成員:金維平 方 敏 李 保

張 紅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躍

執筆人: 徐 易

附: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羣,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羣;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税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羣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户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户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税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台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項目的補助,通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循環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温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羣,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羣;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税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羣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户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户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税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台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項目的補助,通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循環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温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能源調研報告6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長期以來,隨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不但迅速消耗着地球億萬年積存下的寶貴資源,同時也帶來了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等嚴重的環境問題,直接威脅着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太陽能、水能及生物質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不斷深化,其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高度重視,為使我縣經濟能夠快速持續發展,縣政協經濟農業委組織部分委員對我縣新能源開發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目前新能源建設情況

(一)高新技術光伏硅產業

1、洛陽世紀新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洛陽天源集團於xx年6月發起組建,投資興建的年產1萬噸多晶硅項目一期工程於xx年12月在伊川縣奠基,公司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包括年產3000噸物理提純法多晶硅項目、1000噸三氯氫硅硫化牀法多晶硅項目、6000噸硅烷硫化牀法多晶硅項目及配套7250噸硅烷生產項目,總投資逾50億元。 目前該項目已投資76000萬元,轉化包已經轉化完成,試生產三個月,由於市場變化成本較高,正在進行設備升級改造,改造後成本可由原來55萬元/噸降到30萬元/噸;耗電量由原來的200度/公斤降到50度/公斤;產量由原來200噸/年,提高到500噸/年。

2、北京利爾高温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陽能光伏硅片生產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350000萬元,計劃建設年限為xx年6月至xx年6月,建設規模為:年產1.5萬噸多晶硅。目前該項目正在平整土地,xx年投資目標為50000萬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資1100萬元,佔年度投資目標的2.2%。

3、伊川縣宇光新能源照明開發有限公司發電照明生產項目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51341萬元,計劃建設年限為xx年3月至xx年6月,建設規模為:年產太陽能蓄電池1萬套、太陽能照明燈具20萬盞、微型發電設備2萬套。目前該項目已建設辦公室二層、宿舍樓四層、一車間封頂、其他三車間一層,xx年投資目標為xx0萬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資9358萬元,佔年度投資目標的48.79%。

(二)風力發電項目進展情況

大唐洛陽熱電廠擬在伊川縣境內建設風力發電項目。該項目需經測風一年具備建設風力發電條件後,將在伊川縣區域內建設該項目,大唐洛陽熱電廠承諾一年內開工建設,三年內投資金額1億元人民幣。若風資源豐富,爭取“xx”末風力發電裝機達到150mw,投資總額15億元人民幣。

(三)太陽能產業

伊川雙通太陽能熱水廠。該項目計劃投資xx萬元,佔地30畝,年生產熱水總量72萬噸,每噸市場價為26元,年銷售收入可達1872萬元,實現利税504萬元,目前,已安裝太陽能2萬支,日生產熱水200噸,收益5200元。

(四)生物能利用情況

1、洛陽新豫能源有限公司。該項目是利用秸稈產氣的生物能項目,是與新加坡亞洲威虎集團合資,總投資xx萬元,xx年建廠,年消耗秸稈20萬噸,產沼氣1500立方米/年,沼渣4萬噸/年;目前,試生產二個月,銷售收入2萬元,已供應園區內二個工業企業用氣。

2、秸稈發電項目進展情況。秸稈發電項目原材料調查顯示:按xx年農業生產情況計算,可供發電秸稈共計539547噸,其中:小麥秸182177噸,稻草4044噸,玉米稈218040噸,穀子杆30689噸,紅薯藤26951噸,花生蔓8320噸,油菜籽杆2687噸,芝麻桿8205噸,豆秸12857噸,棉花稈25207噸,烤煙杆20370噸。

目前秸稈發電項目已與新華水電進行了對接,新華水電的已表示有投資意向,並對伊川秸稈的存量及周邊輻射半徑存量情況進行了初步認可;目前全縣有沼氣池近5萬座,每年可節約煤2.5萬噸,節約肥料1000噸。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新能源開發利用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新能源所佔比重還很低,仍處於起步階段。

(一)新能源利用比例較低。煤炭是我縣利用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發電機組發電量佔總發電量高達99.6% 。其它能源僅佔1.4%。生物能利用大型企業僅就一家,農村沼氣管理還存在着許多問題。

(二)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剛剛起步。洛陽世紀新源、北京利爾雖然項目起點較高,但都缺乏自主技術研發能力和設備製造能力,太陽能技術利用水平和生產能力與其它名牌產品相比差距較大,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發展缺乏統一規劃。我縣新能源開發利用沒有發展個規劃和發展目標,現有技術和政策環境下,大多數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較高,加之規模較小,生產不連續等,存在着產能較低問題。

三、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規劃引導,推進產業集聚。加強對發展新能源的統一規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加強產業引導,實施品牌帶動,推進產業集羣和集聚。要加強與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出台符合我縣特色的各項新能源發展規劃,將新能源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省重點建設序列,為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大政策支持,引進培養人才,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對我縣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我縣新能源產業的激勵政策,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引進和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能力水平。對新能源產業項目所需土地、交通、資金、供電等各種要素要優先予以保證。為我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全面發展生物能產業。我縣是農業大縣,秸稈資源豐富,年產各類秸稈53.9萬噸。秸稈發電將使大量的秸稈變成可再生的新能源資源,也利於保護環境、節約能源。

(四)進一步拓展沼氣發展空間。我縣是全市發展利用沼氣較早的地區,農民有很好利用沼氣的習慣,已經培養了一批建設服務沼氣發展的技術人員隊伍。當前,我縣的沼氣用户已達5萬户,發展潛力巨大,可繼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新上一批較大規模的秸稈沼氣池項目,優化農村能源消費結構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