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溶解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溶解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溶解教學設計

溶解教學設計1

【設計思路】

“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意在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液體與液體、氣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讓學生感知到溶解現象不僅發生在固體和液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液體與液體、氣體與液體之間,甚至可以發生在固體與固體、氣體與氣體之間。

教學通過先回顧上幾節所學的內容,複習溶解的概念,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第一部分,液體之間的溶解。選擇了酒精與水作為觀察材料。在水裏滴幾滴酒精,觀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裏滴幾滴水,觀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無論怎樣,酒精和水都是能夠相溶的。因為它們的結構很相似,所以可以無限地相互混溶。液體之間的不溶解現象,讓學生觀察的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用油與水混合不相溶的現象。通過兩組對比實驗,讓學生總結出如何判斷兩種液體能夠互相溶解,並理解液體之間的溶解是相互的。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還應向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液體,如醋、牛奶等,讓學生觀察、區分更多液體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第二部分,溶解在液體裏的氣體。氣體溶解在水中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的是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打開汽水瓶蓋,輕輕搖晃,汽水中就會有大量的氣泡往外冒。這就是溶解水裏的二氧化碳氣跑出來了。所以設計的第一項實驗活動:輕輕地打開一瓶雪碧,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雪碧裏的二氧化碳氣大量逸出,跑到注射器管裏。再慢慢地往回推活塞,管裏的氣體又慢慢地溶到雪碧裏去了。這裏的變化,主要是氣壓的變化引起的。第二項實驗活動:把裝冷水的試管稍一加熱,試管壁上出現了許多氣泡。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觀察感知到水中溶解有空氣。最後以讓學生舉更多的例子來説明事實,加深理解。再讓學生課後繼續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使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研究一些液體與液體、氣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2、初步感知、認識溶解現象可以發生在多種狀態的物質之間。

3、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2、溶解在液體裏的氣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燒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通過上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食鹽、砂糖、肥皂等固體物質在水中能被溶解。那麼,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於水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揭示課題: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

大家先來回憶一下什麼是溶解?

我們已經能夠判斷固體物質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那麼再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能判斷其它的液體是否能溶於水中。

2、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1)出示酒精,問:用滴管吸幾滴酒精滴在水中,大家觀察一下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

學生彙報結果,為什麼説酒精在水中溶解了?

再滴幾滴水到酒精中,大家觀察水在酒精中溶解了嗎?為什麼?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

大家猜測的很好,事實證明我們對了。通過實驗我們説酒精和水能夠互相溶解。

(2)出示食用油,我們再來觀察一下油和水能不能互相溶解?

滴幾滴油到水中,油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我們在來看看水能不能溶解到油中,(在油中滴幾滴水)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油和水是不能夠互相溶解的。接下來我們再來觀察更多的液體能不能溶解於水中。

(3)出示醋、牛奶等液體看它們是否能溶解在水中?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4)同學們回家可以繼續尋找一些液體做實驗,看它們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觀察溶解在液體裏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裏的二氧化碳。

問: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出示雪碧,打開雪碧瓶蓋,觀察雪碧液體裏析出的氣泡。這些氣泡是從哪裏來的?

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活塞。大家仔細觀察推拉過程中有什麼現象?

解釋為什麼往外拉的時候,注射器裏有許多氣泡,而往裏推氣泡就沒有了,再往外拉,氣泡就又有了呢?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3、出示一試管清水,你們説這水裏有沒有空氣?

説有的同學能不能想個辦法證明這水裏確實有空氣。

在酒精燈上給試管稍稍加熱,觀察試管裏發生的現象。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説明了什麼?

誰還能舉出一些水中有溶解的空氣的例子?

4、課後繼續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

溶解教學設計2

《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溶解單元從觀察比較食鹽和砂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一杯水裏能溶解多少食鹽》作為本單元的第四課時,意在指導學生根據問題討論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並通過對“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這一問題的自主研究活動,初步感知和經歷探究性實驗的方法和步驟。同時獲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的認識。

本課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食鹽在水裏能無限溶解嗎?這是學生們在觀察了食鹽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探究過食鹽在水中怎樣溶解得快之後常會提出的問題。那麼,一杯水裏究竟能溶解多少食鹽呢?這就是本課第二部分要重點探究的問題。第二部分:一杯水裏究竟能溶解多少食鹽?學生們兩人一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一份簡單的研究計劃。隨後,各小組一邊實驗,一邊做活動記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在班上交流研究結果。

本課沒有什麼知識難點,操作技能也比較簡單。我的設想是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研究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一、 這節課的研究問題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創設情景以演示實驗和談話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經驗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想要親自動手研究的問題,這樣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其實讓學生真正科學地經歷過程並非易事,學生在課堂熱熱鬧鬧地活動起來,並不等同於真正的科學探究過程,有形無神的活動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關鍵是看你的教學設計是否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揮作用,並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自身行為的主導者、科學探究活動的主人,無論得到的答案是對或錯,都應當是調查研究的結果。我這節課的設計正是給學生大量的時間一勺一勺的加食鹽,邊攪拌、邊觀察、邊記錄,讓學生真正經歷科學探究過程。

三、這節課設計時沒有告訴學生應該用什麼方法研究,具體怎樣操作,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只提出了50毫升的條件,怎樣制定研究計劃都交給學生充分討論。這給學生自主地進行科學探究提供創造空間。

四、這節課我安排了學生合作交流和彙報修改的活動,學生研究計劃的制定、實驗活動的開展、實驗結果的討論、彙報都是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實現的,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合作交流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總體上看,這節課在理念上我是突出了教學生怎樣學而不是學什麼,在教學上強調讓學生真正而不是形式地經歷科學探究過程。

溶解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哪一個溶解得快。

這部分選擇前幾課多次用到的食鹽作為觀察材料,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首先探究攪拌對溶解快慢的影響。對比實驗的方法是教科書教給的:把同樣多的食鹽放入同樣多的水中,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觀察它們溶解的快慢。然後探究水的温度對溶解快慢的影響。實驗的結果對比是十分明顯的,學生很容易從實驗中觀察到: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食鹽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教科書強調熱水為60攝氏度,是從安全角度考慮。兩組實驗強調只改變一個條件,為第二部分的實驗設計提供示範。

第二部分: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這部分實際上是模仿着進行對比實驗的設計和研究。學生會自然地想到要加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攪拌和熱水的方法,可能還有學生會想到把方糖碾碎。重要的是考慮怎樣控制這些因素,讓每一組實驗只改變一個條件。教科書還強調了如何選材、用多少水、如何計時、如何記錄等問題。引導學生經歷比較科學、規範的對比實驗活動的過程。最後的吃糖塊比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但同樣強調了活動的規範性。

學情分析

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賴於三個主要因素:物質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體是否被攪動。在前幾課的溶解實驗中,學生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溶解的快慢問題,想到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溶解的快慢。怎樣讓食鹽溶解得快一點?學生比較容易想到的是攪拌,因為前面幾課的實驗中多次使用了攪拌的方法,他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驗。本課從“攪拌對溶解的影響”這個對比實驗入手,到學生自行設計“怎樣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導學生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怎樣加快方糖的溶解?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温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設計“怎樣加快方糖溶解”的實驗,親歷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活動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理解攪拌加快溶解的方法。讓學生拓展到加熱水和碾碎的對比實驗方法。

難點: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

評價任務

1.能對加快物質溶解的影響因素進行猜想。

2.能設計對比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2個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1個水槽、冷水、熱水、食鹽、方糖、溶解快與慢記錄表。

教師準備:方糖溶解快慢的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問題

1.師:老師倒了一杯冷的純淨水,放入了一顆水果糖,想請同學幫我試試夠甜了嗎?(請一學生試喝。預設:不甜或沒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麼會不甜呢?(糖還沒有溶解)

2.請大家幫老師想想辦法,讓我能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預設:

生1:用筷子攪拌。

生2:把水換成熱水。

生3:把水果糖打碎。

生4:把水果糖打碎,放在熱水裏再用筷子攪拌??

3.教師板書:攪拌、加熱(熱水)、切碎??

4.師: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辦法,真是令老師佩服,是不是你們的這些辦法真的有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溶解的快與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識等方面的準備,自然進入研究狀態。】

二、設計實驗,探究影響溶解快與慢的方法

(一)以加熱實驗為例,探討實驗方法。

1.師:剛才同學們提到的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測,在科學課上我們要用實驗來驗證。為了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我們這節課用紅糖做實驗(出示:紅糖)。下面我們就以加熱為例,大家説一説,你們怎麼證明加熱的比不加熱的快呢?(引出對比實驗)。

師:怎麼比才公平呢?(師生共同討論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

師:相同條件有好幾個,不同條件只有一個(一個加熱,另一個不加熱。)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實驗課上叫做對比實驗。

師:現在就按照同學們剛才説的,老師來做這個實驗,看我做得對不對。

2.師做加熱加快溶解的演示實驗。(邊説邊做,並用投影儀展示。)

過渡:觀察加熱對物質溶解快慢的影響還需要一些時間,我們先想想攪拌對溶解快慢的影響這個實驗怎麼做呢?

(二)探究“攪拌能否加快溶解”實驗。

1.師生共同討論實驗步驟及應注意的事項: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放入的物質應該一樣多;水一樣多;放入時間應該一樣,水的温度也應該一樣。

2.投影出示:“攪拌”可以加快溶解實驗的步驟。(抽生讀一讀)

3.學生領取實驗材料分組探究,教師巡迴指導。

4.彙報實驗結果。

5.再看我們剛才加熱的實驗現象,你看到了什麼,説明了什麼了?

(三)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實驗。

1.碾碎呢?你能自己設計實驗了嗎?小組討論一下,該怎麼做這個實驗?

2.學生交流實驗方案,確定後領取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驗證了用熱水、攪拌、碾碎這三種方法都能加快溶解。

【設計意圖:以加熱實驗為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實驗,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確對比實驗應注意進行變量的控制,為後面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合作互助意識的培養。】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師:看大家做實驗這麼認真,老師獎勵每人吃一顆水果糖。但先思考一下:怎樣吃糖,可以讓它溶解得更快呢?

1.討論遊戲方案:同時放入嘴中,小組長含在嘴裏不動,實驗員用舌頭翻動攪拌,材料員把糖塊咬碎但不攪拌,記錄員咬碎並攪拌,用1、2、3、4記錄糖溶解快慢的順序。

2.小組進行吃糖遊戲,做好記錄。

3.彙報遊戲結果,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通過遊戲的形式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保證了實驗效果,實現趣味和有效的統一。】

四、拓展與應用

1.我想製作一瓶肥皂液玩吹泡泡遊戲,你有辦法快速製作出來嗎?課上交流後鼓勵學生課後自己嘗試。

2.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現象,比如喝咖啡的時候,小調羹有什麼用?炒菜的時候為什麼要在鍋裏放鹽比較好?同學們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究有關溶解方面的問題。

溶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描述幾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

2、使用過濾裝置分離幾種固體與水的混合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研究溶解與不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

2、嚴格按規範利用溶解裝置進行實驗。

教學重點:觀察食鹽、沙和麪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教學難點:描述食鹽,沙和麪粉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以及用過濾法把沙和麪粉從水中分離出來。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8個燒杯、盛有水的水槽、食鹽

20克、麪粉20克、沙30克,玻璃棒1根,3張濾紙,過濾裝置。

教具準備:過濾裝置。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從前,有一頭小毛驢馱着一袋鹽過河,河水很深,把它的鹽淹沒了,等它過了河後,覺得身上輕了許多,回頭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鹽到哪裏去了呢?估計學生隨口會説出(化了),順勢引出“溶解”一詞,那麼水能溶解哪些物質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溶解單元的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食鹽和沙子在水中的變化

(1)、出示食鹽和沙,學生觀察,説一説食鹽和沙子的特徵,並記錄。

實驗(出示實驗要求)取一匙食鹽和一匙沙(已備好)

分別放入兩個盛水的燒杯中,不攪拌靜靜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記錄)。過一會兒再輕輕攪拌,觀察比較它們的變化(記錄)。

提示:用玻璃棒攪拌時用力不要過大,不要碰撞燒杯內壁和底部,小心玻璃易碎。

(2)、怎樣描述食鹽在水中的狀態?沙子在水裏呢?

(3)、組織討論:哪些現象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鹽在水裏溶解了”?哪些現象能使我們知道,“沙在水裏沒有溶解”?

2、麪粉的探究

(1)、教師講解:通過剛才的觀察和比較,我們發現食鹽在水裏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們可以叫做食鹽溶液;沙在水中沒有被溶解,我們把它叫做和水的混和物。老師這裏還有一樣東西——麪粉,它能不能溶解在水裏呢?你們猜一猜?

(2)、引導學生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

(3)、師:怎樣證明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做實驗)

(4)、學生小組合作實驗,出示實驗要求:取一小匙麪粉(已備好),加入一個盛水的燒杯中,靜靜地觀察一會兒,看看麪粉在水裏的變化,然後再用筷子輕輕攪拌一會兒,觀察麪粉在水中的變化(記錄)。提示:要輕輕攪拌,小心玻璃儀器易碎。

(5)、學生彙報交流:麪粉在水裏是怎樣變化?

(6)、討論:麪粉在水中溶解了嗎?它在水中的變化到底更接近於沙子還是食鹽呢?

(有的學生會説麪粉溶解了,因為水變白了;有的學生説麪粉沒有溶解,因為裏面還有面粉顆粒)

(7)、師:看來同學們的觀點不統一,我們把這三杯混合物靜置一會兒再觀察。為了作進一步的觀察,我們再來做個過濾的`實驗。老師這裏有一張紙,叫做濾紙。我們將食鹽、沙和麪粉與水的混合物,用過濾的方法把它們從中分離出來。以麪粉和水的混合物為例,教師演示摺紙和過濾實驗的規範操作,並強調注意事項:不要將液體濺到濾紙外,漏斗中的液體液麪要略低於濾紙的上沿。結果:濾紙上留下了麪粉顆粒,水到了燒杯裏,麪粉從水裏分離出來了。

(8)、演示實驗:過濾食鹽溶解與沙和水的混合物,觀察濾紙,彙報觀察結果。

(9)、重新觀察靜置的三杯混合物,你發現了什麼?

三、歸納整理,總結提高。

1、師生共同整理解獲得的信息。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你能説説溶解是怎麼一回事嗎?

四、拓展,課外延伸。

請你回家泡一杯奶粉或調一杯糖水仔細觀察奶粉和糖在水中溶解了嗎?

板書: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食鹽 看不見 均勻分散 溶解了 不能分離

沙 看得見 沉在底 沒溶解 能分離

麪粉 看得見 沉在底 沒溶解 能分離

溶解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並會靈活運用溶解度的定義

(2)會認識溶解度曲線,能夠從溶解度曲線中獲得相關信息,並且能夠繪製溶解度曲線

2方法與過程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學習控制實驗變量的思想和方法

(2)通過溶解度曲線的繪製,學習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處理實驗數據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師生互動,語言激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學習,理解化學上利用物質溶解度分離提純混合物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及其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溶解度曲線的定義,掌握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教學難點:有關溶解度曲線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歸納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海水當中含有大量的鹽,那麼這些鹽應該怎樣把它從海水中提取出來,我們都聽説過“海水曬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師:同學們思考,在一杯水中,能否溶解無限量的蔗糖

學生作出回答,教師給予評價

師:那麼説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是有限的,其實任何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都是有限的,那麼再思考,影響物質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呢?好,我們馬上來做書上的一個探究物質溶解限量影響因素的實驗。

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請學生起來回答得出的結論,教師給予評價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影響物質溶解限量的因素有温度、溶質的種類和溶劑的種類師:那麼食鹽和硝酸鉀的溶解能力誰更強呢?

學生討論以下的問題:

師:200C時,在每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鉀18克,100C時硝酸鈉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克呢?”那麼同學們想想哪個的溶解度更強。學生討論怎樣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

師:同學們請看書,理解有關溶解度的概念,回答溶解度定義中的幾個要素學生回答,教師講解

師:在上個思考題中,要比較硝酸鉀和硝酸鈉的溶解度,我們學習了溶解度定義之後,我們知道二者是無法比較的,因為温度不同要比較溶解度,必需在温度相同時,看100g溶劑中最多溶解多少克得溶質。

師:請同學們説説,“在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7.2g”,你們是怎麼樣理解

這句話的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給予糾正。

師:我們知道不同的温度下同種物質的溶解限量不同,也就是它的溶解度不同,於是我們可以用溶解度曲線來表示不同温度下同種物質的溶解度的變化情況,溶解度曲線橫座標表示温度,縱座標表示溶解度,我們可以通過溶解度曲線知道該種物質在任何温度下的溶解度。

投影:氯化銨在不温度時的溶解度。(數據表)

學生將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繪出來,加深理解

投影: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學生討論通過溶解度曲線你能夠獲得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有何用途

學生觀看投影的同時,回答如下問題,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温度變化怎樣,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的含義,溶解度曲線的陡和平説明了什麼問題?請學生回答,教師給予糾正和補充。

師歸納::(1)温度升高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

(2)温度升高時,氯化鈉的.溶解度變化不大

(3)温度升高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

絕大部分物質的溶解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數物質除外如:氫氧化鈣

師:這裏分別是氫氧化鈣、氯化鈉、硝酸鉀的三種飽和溶液,我這裏也準備了很多的實驗器材,現在請同學們自己來設計實驗,將這三種物質結晶析出。學生討論,培養學生紫行設計實驗的能力,通過實驗加深學生的理解。

師:像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温度影響不大,我們就可以用蒸發結晶,而溶解度受温度影響較大的我們用降温結晶,比如硝酸鉀。

五、板書設計

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1.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響因素:(1)温度;(2)溶質的種類;

(3)溶劑的種類

2.溶解度的四個要素:(1)温度:在一定的温度下(2)溶劑質量:100g

(3)狀態:在飽和狀態下(4)單位:克

3.溶解度曲線

4.結晶:(1)降温結晶

(2)蒸發結晶

溶解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並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中細緻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描述食鹽、麪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麪粉在水裏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裝水燒杯4、筷子1、高錳酸鉀1、小藥勺、食鹽1、沙1、麪粉1。

【教學過程】

一、 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

1、引導想象:魔術導入。

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教師取放演示要規範,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藥品)

3、引導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4、比較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和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5、學生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象,然後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的描述)

6、學生彙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的前中後有什麼樣的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講出高錳酸鉀的變化和水的變化。

二、 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

1.觀察記錄實驗:進一步觀察食鹽、沙、麪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狀態,比較它們在水中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觀察的結果填入表格中)

變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佈

是否沉澱

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

是溶解還是沒溶解

2、小組交流:修正描述和記錄。

3、全班討論交流:物質是否在水裏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分的呢?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物質可以在水中溶解?

5、課後延伸 這些物質的溶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

板書設計:

溶解 未溶解

看不見顆粒 看得見有顆粒

分佈均勻 分佈不均勻

沒有沉澱物 有沉澱物

不能用過濾方法分離 能用過濾方法分離

—————— ——————

食鹽 高錳酸鉀 麪粉 沙

溶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教師引導 設計意圖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裏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裏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裏,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裏,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裏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説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為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説説它們的原因。)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溶解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能溶解於水的現象。

2、通過幼兒自主實驗,發現有些糖溶於水,有些則不能。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鴨子買糖》故事圖片及音頻、各種糖實拍圖

材料準備: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一個大盆、一把大勺、抹布兩條。白糖、紅糖、冰糖、棉花糖、硬糖、棒棒糖、軟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小鴨子買糖》的故事,引導小朋友聽故事回答問題。

故事中的小鴨幫媽媽去做什麼?

後來發生了什麼?

小鴨的白糖到哪裏去了呢?

二、教師示範白糖的.溶解實驗,並引導幼兒自己操作實驗,進行觀察。

1、教師示範實驗

1)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裏。

看看杯子裏的白糖,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2)讓幼兒嚐嚐温水的味道,再向盛白糖的杯裏倒入温水,讓幼兒觀察並品嚐。

温水是什麼味道的?

白糖在水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白糖到哪兒去了呢?

水變成什麼味道了?

小結:白糖在水裏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説白糖在水裏溶解了。

2、教師引導幼兒操作白糖溶解的實驗。

三、教師出示各種糖,引導幼兒進行糖的溶解實驗。

這些是什麼糖呢?

你們來試試,它們在水裏會不會溶解呢?

附【故事】

《小鴨子買糖》

一隻小鴨子想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

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

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裏。

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裏去撈。

可是她在河裏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裏去了嗎?

溶解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瞭解温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瞭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2.使學生大致瞭解氣體溶解度與温度、壓強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幾種基本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計算。

2.難點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與溶解度的'區別,掌握有關溶解度的計算方法。

教具

溶解度曲線掛圖、小黑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1)什麼叫飽和溶液?不同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濃稀程度是不是一樣?

(2)怎樣使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引入新課】在相同條件下,有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裏,而有些物質難溶解,也就是説各種物質在水裏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板書】

一、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裏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質、溶劑的性質、結構有關。

【講解】如食鹽容易溶解在水裏。油脂和汽油都屬於有機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裏。(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

【板書】2.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裏溶解性不同。

【講解】如相同質量的水裏,蔗糖比食鹽溶解的量多。

【板書】3.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裏溶解性不同。

【講解】如碘在酒精裏容易溶解而在水裏難於溶解。因此醫藥上用酒精來配製碘酒。

【板書】4.物質溶解性常分為“易溶”、“可溶”、“微溶”、“難溶”四種情況。

【講解】物質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響,因此,講物質的溶解性要規定一定的條件,除了温度外,物質溶解的量還跟溶劑量的多少有關,因此,也要規定一定的溶劑量。為了定量描述物質溶解性的大小必須用一個尺度來衡量,這就是溶解度。

【板書】

二、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義

【指導閲讀】課本內容。

2.固體溶解度的“温、飽、劑、質”四要素。

【講解】(1)因為温度變化對溶解度大小有影響,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需要對溶劑量制定一個標準。規定用“100g”溶劑作標準。

(3)因為每種物質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和不飽和狀態時,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規定不同固體物質溶解度都應該達到飽和狀態。

(4)固體溶質的量的單位規定為克,這樣與溶劑的量的單位一致。

溶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攪拌、用熱水、把要溶解的物體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對比實驗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影響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對比實驗的方法。

課前準備

1、燒杯、攪拌棒、塑料匙、小錘、冷水、熱水、方糖、水果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導入,揭示課題

1、調製一杯鹽水(水中放一勺鹽,靜置)

2、質疑:能用什麼辦法使鹽快點溶解?

3、揭示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攪拌與不攪拌的對比實驗

1、活動前提示:要做攪拌與不攪拌的對比實驗,應用幾個杯子?為什麼?

2、師示範演示實驗,學生觀察。

3、學生依據觀察,瞭解攪拌與不攪拌的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與不同條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同條件——水量相同、鹽量相同、同時倒鹽、水温相同;不同條件——一個攪拌、另一個不攪拌

4、得出結論:攪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熱水與冷水的對比實驗

1、提示學生思考: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加快溶解?

(1)現在同學們要做的是什麼和什麼的對比實驗?(熱水與冷水的'對比實驗。)

(2)提問:實驗的不同條件有哪些?(一個用熱水、一個用冷水)

(3)提問:實驗的相同條件有哪些?(水量相同、鹽量相同、同時倒鹽)

2、提示學生注意:如果要攪拌,兩個杯子要同時攪拌;如果不攪拌,兩個杯子都不攪拌。

3、學生分組實驗,老師巡視。

4、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四、科學實驗比賽

1、師:接下來,老師想組織大家進行一場科學實驗比賽,等比賽完了,我相信同學們還會有更多的發現!

2、(出示冰糖)揭示比賽內容:看哪個小組能想辦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

比賽同容:怎樣使冰糖溶解得最快?

比賽要求:(1)各小組內的成員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賽。

(2)可以選用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工具、材料。 (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實驗完成。 (4)最先完成的三個組為獲勝組。

6、師小結:從比賽中我們發現,除了攪拌和熱水的方法可以使加快溶解外,把物體敲碎也可以使溶解快一些。不僅如此,我們還知

道瞭如果把這三種方法都用上會使溶解更快,而只用一種或兩種方法的就比較慢。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看,就是吃糖這樣的生活細節中也藴含着許多科學知識。看來,知識無處不在,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勤于思考,今後生活中我們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收穫!

溶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瞭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瞭解結晶現象。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畫出實驗簡圖)→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通過實驗條件的改變,讓學生感受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存在和轉化是有條件的,逐步建立用辯證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和逐步培養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並培養學生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

重點和難點

飽和溶液的涵義及“活動與探究”。

實驗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不超過5人。

每組準備器材:燒杯2個(各裝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預先稱好)、5 g KNO3 4包(預先稱好)、酒精燈、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火柴、量筒、膠頭滴管。

CAI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點評

激趣設境,問題導入

師生互動:俗話説:“飯前喝湯,苗條漂亮;飯後喝湯,肥胖晃晃。”媽媽在家為小槐同學準備了一碗湯,小槐一嘗淡了,要媽媽加 (鹽);小槐一嘗還説淡了,又要媽媽加 (鹽);小槐一嘗還是説淡了,再要媽媽加 (鹽)……食鹽是我們熟悉的物質,它是否無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以俗語作導語,由生活經驗作鋪墊,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着力創設快樂課堂。

問題探究,得出結論

小組討論,提出假設。

NaCl能(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閲讀P33,確定方案(畫出實驗簡圖)。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動手實驗,觀察記錄。

上台展示,投影結論。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許固體NaCl。

即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誤導結論,延伸探究。

“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水中”這句話是否正確?教師有意漏讀“一定量”三個字,引起學生質疑猜想。

增補方案,實驗發現(畫出實驗簡圖)。

觀察記錄,感悟要素“一定量”。

課件演示,動畫要素(“一定量”飛入片中)。

NaCl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師生互動,齊聲朗讀)。

方案源於教材,形式卻別於教材,更顯直觀、生動。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觀區分“溶”與“不溶”的依據──杯底是否有未溶固體溶質。

通過追究教師“疏忽”增補方案,動手實驗,使學生關注、重視“一定量”這個要素。充分發揮教師“引”的作用。

生物質,引發探究

KNO3為實驗室裏化學藥品,它能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如法炮製,小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結論。

KNO3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將熟悉物質轉向陌生物質,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發現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話鋒一轉,激發探究

温度改變,杯底沒溶的KNO3固體能否繼續溶解?

加熱攪拌,實驗發現,杯底未見KNO3固體。

再設疑問,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實驗發現,過一會兒,杯底未見KNO3固體,即全溶。

迴歸原温,靜觀其變。

課件演示,動畫要素(“一定温度”飛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無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跳出束縛,另起爐灶,激起學生更高的探究熱情。

閲讀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

在活動與探究得出結論上作文章,為輕鬆寫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轉化的方法做了很好過渡。

增補結論,領悟涵義

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飽和溶液

↓+5 g NaCl

室温,10 g NaCl在20 mL水中得到飽和溶液和少許NaCl固體

↓+5 mL水

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

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飽和溶液

↓+5 g KNO3

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飽和溶液和少許KNO3固體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飽和溶液

分析歸納,課件演示

飽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劑”。

提煉昇華,促進類化,構建體系。

深化探究,激活思維

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達到飽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體繼續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卻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質量不超過10 g,此時多餘的KNO3會怎樣?

(觀察杯中KNO3晶體和課本上圖9-11,閲讀感悟,請生上台投影KNO3晶體)

探究發現,聯想頓悟

觀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跡。

觀察教材上從海水中提取食鹽過程圖。

聯想:炒菜時,菜湯在鍋裏蒸發,鍋底上有白色斑跡;運動出汗衣服上會出現白色斑跡……

學以致用,趣味延伸

練習:教材P40,習題1、5、6。

家庭小實驗:製取明礬晶體(P40)。

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提升學生質疑能力。

溶解教學設計12

一、教學要求

1、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觀察研究一些液體與液體、氣體與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2、知識與技能:

初步感知、認識溶解現象可以發生在多種狀態的物質之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愛好。

二、教學重點、難點

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溶解在液體裏的氣體。

三、教時安排

1課時

器材準備

燒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清水、牛奶、醋、雪碧、注射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火柴等。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食鹽、砂糖、肥皂等固體物質在水中能被溶解。那麼,其他的液體、氣體能不能溶解於水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揭示課題: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

大家先來回憶一下什麼是溶解?

我們已經能夠判斷固體物質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那麼再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能判斷其它的液體是否能溶於水中。

觀察液體之間的溶解與不溶解。

(1)出示酒精,問:用滴管吸幾滴酒精滴在水中,大家觀察一下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

學生彙報結果,為什麼説酒精在水中溶解了?

再滴幾滴水到酒精中,大家觀察水在酒精中溶解了嗎?為什麼?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

大家猜測的很好,事實證明我們對了。通過實驗我們説酒精和水能夠互相溶解。

(2)出示食用油,我們再來觀察一下油和水能不能互相溶解?

滴幾滴油到水中,油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我們在來看看水能不能溶解到油中,(在油中滴幾滴水)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油和水是不能夠互相溶解的。接下來我們再來觀察更多的液體能不能溶解於水中。

(3)出示醋、牛奶等液體看它們是否能溶解在水中?

(學生先猜測再實驗操作)説説為什麼?

(4)同學們回家可以繼續尋找一些液體做實驗,看它們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溶解在液體裏的氣體。

(1)觀察溶解在雪碧裏的二氧化碳。

問:氣體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出示雪碧,打開雪碧瓶蓋,觀察雪碧液體裏析出的氣泡。這些氣泡是從哪裏來的?

用注射器吸1/3管雪碧液體,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活塞。大家仔細觀察推拉過程中有什麼現象?

解釋為什麼往外拉的時候,注射器裏有許多氣泡,而往裏推氣泡就沒有了,再往外拉,氣泡就又有了呢?

(2)觀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

出示一試管清水,你們説這水裏有沒有空氣?

説有的同學能不能想個辦法證明這水裏確實有空氣。

在酒精燈上給試管稍稍加熱,觀察試管裏發生的現象。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説明了什麼?

誰還能舉出一些水中有溶解的空氣的例子?

4、課後繼續觀察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互相溶解。

溶解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了解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 “ 問題 —假設 —驗證 — 證實 ” 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髮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小、水温及是否被攪拌等因素有關。

難點: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三、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2個燒杯、1根玻璃棒、1個水槽、冷水、熱水、食鹽、水果糖、方糖、溶解快與慢的記錄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老師倒了一杯冷的純淨水,放入了一顆水果糖,想請同學幫我試試夠甜了嗎?(請一學生試喝。預設:不甜或沒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麼會不甜呢?(糖還沒有溶解),請大家幫老師想想辦法,讓我能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攪拌。)

生2:(把水換成熱水。)

生3:(把水果糖搗碎。)

生4:(把水果糖搗碎,放在熱水裏再用筷子攪拌……)

3.教師板書:攪拌、加熱(熱水)、搗碎……

4.師: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辦法,真是令老師佩服,是不是你們的這些辦法真的有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溶解的快與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識等方面的準備,自然進入研究狀態】

(二)、設計方案,實驗探究。

1、以攪拌實驗為例,探討實驗方法。

師:我們都知道猜想是科學發展的前奏,我們已經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這些猜想是正確的嗎?有效的嗎?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小的科學家,來親自驗證他們,我們先來驗證第一個猜想:攪拌能加快物質的溶解。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食鹽,你準備用什麼樣的實驗來驗證攪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引出對比實驗)

(師生共同討論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

師:其實我們的科學書上對這個實驗做了專門的講述,就大家翻開書本31頁,好,帶着我們剛剛討論的結果,我們一起來仔細看一看課文中第二自然段,從這裏找出實驗有哪些相同的.條件,還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找出之後,以小組為單位,來填寫實驗報告單。現在開始,記錄員以簡單的文字記錄你們的討論結果。

實驗記錄單一

研究問題攪拌能否加快物質的溶解
我的猜想
不同條件
相同條件

溶解程度攪拌快
不攪拌快
研究結論攪拌(能/不能)加快溶解

(學生彙報記錄結果,教師進一步完善記錄結果。)

相同的條件:水量相同、鹽量相同、温度相同、同時放鹽、觀察時間相同

不同的條件: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

師:好了,這個實驗我們已經設計好了,在動手之前,老師要送給大家幾個實驗提示,我們一起將它讀一遍。

實驗提示:

1、嚴格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2、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完成記錄表一;

3、請實驗操作時動作輕、聲音小,勤思考;

4、注意實驗安全。

(生齊讀。)

師:好,小科學家們,按照我們剛才的實驗方案嚴格控制條件,開始小組實驗,並完成實驗記錄單。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得出結論: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

2、分別探究“加熱能否加快溶解”與“搗碎能否加快溶解”實驗

(分組進行,1—5組探究“熱水能否加快物質溶解”,溶解物質是食鹽;6—10組探究“搗碎能否加快物質的溶解”,溶解物質是方糖。)

師:在實驗前,老師還是想請同學們設計一下,你們準備怎麼來驗證你們的猜想,然後你要完成的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並且把它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二中。

(小組討論填寫實驗記錄單二)

實驗記錄單二

研究問題熱水能否加快物質溶解搗碎能否加快物質的溶解
我的猜想

不同條件

相同條件


溶解程度熱水快
冷水快
搗碎快
不搗碎快
研究結論熱水(能/不能)加快溶解搗碎(能/不能)加快溶解





(學生彙報記錄結果,教師進一步完善)

師: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填的兩張記錄單中,不同條件有幾個?

生:一個。

師:為什麼只有一個?如果不同的條件多了,這個實驗還公不公平,而且我們就不知道這個溶解的快與慢究竟是哪個條件引起的,對不對?所以我們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嚴格的控制自己的條件。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得出結論:加熱能加快物質的溶解

搗碎能加快物質的溶解

師:我們的實驗都完成的非常好,我們通過三個實驗,攪拌、加熱、搗碎都能加快物質的溶解,我們通過的是什麼實驗?

生:對比實驗

師:並且在實驗中我們找出了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而且對比實驗的不同條件只能有一個。

【設計意圖:以攪拌實驗為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實驗,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確對比實驗應注意進行變量的控制,為後面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合作互助意識的培養。】

(三)、結合生活、拓展探究

師:看大家做實驗這麼認真,老師獎勵每人吃一顆水果糖。但先思考一下:怎樣吃糖,可以讓它溶解得更快呢?

1.討論遊戲方案:同時放入嘴中,1-2小組含在嘴裏不動,3-4小組用舌頭翻動攪拌,5-7小組把糖塊咬碎但不攪拌,8-10小組咬碎並攪拌,用1、2、3、4記錄糖溶解快慢的順序。

2.小組進行吃糖遊戲,做好記錄。

3.彙報遊戲結果,談談你的感受。

小遊戲:怎樣吃糖,溶解更快


溶解糖塊的方法溶解快慢順序
1-2小組含在嘴裏不動
3-4小組用舌頭翻動攪拌
5-7小組把糖塊咬碎
8-10小組咬碎並攪拌

【設計意圖: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通過遊戲的形式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保證了實驗效果,實現趣味和有效的統一。】

(四)、收拾器材、培養習慣

師:在生活中我們用到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也用到了很多科學的方法,只要做個有心人,我們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讓我們在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爭取成為真正的科學家,今天,我們的實驗結束了,科學家在完成研究後,從來不會忘記整理他的實驗材料,接下來,讓我們也把自己的實驗材料整理好。

六、板書設計

2.5溶解的快與慢

攪拌 相同條件

熱水 加快物質的溶解 對比實驗

搗碎 不同條件(1個)

溶解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本課是溶解單元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初步感知溶解。在這一課中,學生要運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去發現食鹽、沙子和麪粉在水中的狀態有什麼不同。教科書又介紹了過濾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食鹽、沙和麪粉能否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這一課將幫助學生髮展他們關於溶解的概念和實驗的技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實驗、觀察和比較,知道一些物質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能夠對食鹽、沙、麪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現象進行描述,能正確規範地進行過濾實驗的操作,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引導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研究溶解與不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深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描述食鹽、沙和麪粉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與不溶解。

教學難點:

①比較食鹽、沙、麪粉在水中的變化有哪些異同。

②過濾實驗的規範操作。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開啟第二單元溶解的第一課的學習。上課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超鏈接播放視頻) 並思考視頻裏藴含了什麼科學現象?

師:好的,看完視頻,誰能幫驢解釋一下為什麼鹽變輕了

生:,不見了,化了,溶解了

師:哦,同學們真聰明!像食鹽這樣在水中消失不見的過程,我們就説食鹽溶解了,那麼溶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探討關於“溶解”的科學知識。(板書課題: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二、提出問題

師:老師分別為各組同學準備了食鹽和沙子,它們都有什麼特點呢?請小組同學輪流觀察。

生:食鹽和沙子都是一粒一粒的`。

師: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呢?溶解和不溶解的現象有什麼不同?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實驗來探究。

三、食鹽和沙的溶解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看實驗步驟,誰來讀一讀?(你的聲音真好聽,讀得真好!)食鹽和沙子的用量只要一小勺,要分別在剛放入後,攪拌後,靜置一會兒後觀察記錄,你們都清楚實驗步驟了嗎?在實驗之前,老師這。裏還有幾個温馨提示:1、實驗過程要愛護實驗器材,輕拿輕放,用完記得放回原處。2、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小組要分工,小組長負責操作,記錄員負責記錄,觀察員負責觀察。3、實驗過程保持安靜,小聲討論,小組長負責維持紀律。大家開始實驗。(音樂)(3分鐘)

師:好,完成實驗的同學以良好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們小組已經完成任務了,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彙報實驗現象?其他小組也是這個結果嗎?

師:同學們都完成的非常好,並且觀察的非常認真細緻。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食鹽剛放入水中的時候下沉,顆粒是慢慢在變小,但是現象不明顯,同學們可能注意不到,攪拌一會兒之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食鹽慢慢在消失對不對,靜置一會兒之後,我們就完全看不見食鹽了,而沙子剛放入水中也是下沉,但是顆粒大小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沒有變化,攪拌之後還是不變,靜置一會兒也還是不變,我們通過哪些現象説明食鹽溶解了?

生:食鹽最後消失了

師:哪些現象説明沙子在水中沒有溶解?

生:沙子沒有消失

師:像食鹽這樣放在水裏經過攪拌看不見了,我們就説水能溶解食鹽(食鹽在水中溶

解了)。像沙在水裏經過攪拌沒有消失,我們就説水不能溶解沙子(沙子在水中沒有溶解)。所以不同物質在水中溶解情況不同,有的很快就溶解了,但是有的就不會溶解。

四、麪粉的溶解

師:水還能溶解什麼呢?水不能溶解什麼呢?同學們,這是什麼(麪粉)?麪粉有什麼特點呢?麪粉在水裏會溶解嗎?

師:我們還是用同樣的實驗方法,第一,取一小勺麪粉放入水中,觀察剛放入水中的狀態。第二,用攪拌棒輕輕攪拌後,觀察麪粉在水中發生的變化。第三,靜置一會兒後,觀察麪粉在水中的狀態,小組分工合作,及時記錄現象,實驗過程請保持安靜。(2分鐘後)

師:麪粉在水中產生了什麼現象呢?麪粉剛放入水中的時候是浮在水面,有的往下沉,攪拌一會後,分散在水中,水變渾濁了,靜置一會兒之後杯底有沉澱,麪粉在水中的變化到底更接近於食鹽還是沙子?

生:食鹽,因為水變白了,所以溶解了

生:沙子,因為它有沉澱,沒有溶解

師:到底是溶解還是不溶解呢?為了做進一步的觀察,我們還需要進行另一個實驗-------過濾

師:過濾需要用到的器材有玻璃棒,燒杯,漏斗,鐵架台,濾紙,濾紙可以讓液體通過,固體不能通過,所以不能溶解的物質會留在濾紙上,同學們手上都有拿到一張濾紙,(切)課本24頁有濾紙的摺疊方法,請同學們跟着老師一起動手,首先,將濾紙對摺兩次,會呈現出一個扇子的形狀,沿一邊打開,一面是一層,一面是三層,像漏斗的形狀,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些物質如食鹽,可以溶解在水裏,一些物質如沙子,麪粉不能溶解在水裏,關於過濾的操作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六、教學反思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科學教學,也是第一次開科學公開課,在教學內容的處理和課堂掌控上存在許多的不足,雖然我很用心的去設計這節課,但是上出來的效果卻是偏離的科學課的精神。我對自己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反思:第一,就是沒有結尾,雖然設計課的時候有結尾,但是由於緊張,沒有呈現出來。第二,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不夠生動,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成了生硬的問答式,沒有讓學生多説多表達。第三,中間實驗控制時間太長,沒有課堂生成,應該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課堂延伸。

溶解教學設計15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飽和溶液的涵義

2、 瞭解溶解度的涵義,初步學習繪製和查閲溶解度曲線。

過程與方法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涵義,並通過實驗探究瞭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溶解度的學習,讓學生關注與溶解度有關的日常現象,如:魚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教學重點:建立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多媒體

課 題:2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鈉呢?物質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溶質呢?我們還是讓事實説話。

講授新課:

[活動與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現象

結論

[活動與探究二]

操作

現象

結論

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再加5g硝酸鉀攪拌

……

加熱

再加5g硝酸鉀攪拌

冷卻

提問: 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嗎?這個實驗事實説明了什麼?

小結:説明在一定量的溶劑裏是無法無限溶解某種溶質的。而隨着外界條件(温度、溶劑的量等)的改變,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講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劑裏,已經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飽和溶液,反之則是不飽和溶液。

引導分析:在這個實驗中你還能得出什麼結論?(從改變温度、溶劑的量引起溶解情況發生的改變上來分析)

小結:飽和與不飽和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劑裏”和“在一定温度下”“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媒體播放:海水曬鹽的過程

總結:略

作業:新學案

教後:

第二課時:

討論:P35頁——在上面的活動與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的質量是否相同?

分析、討論:由此可見,當要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情況時,最好要注意什麼?除此之外,還要附加什麼條件?

設問:用一杯水和一盆水來分別溶解糖和食鹽,你能判斷糖和食鹽誰溶解得多嗎?

小結:我們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劑裏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溶解度。

討論: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這句話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劑;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質量。

閲讀:P36頁:溶解度的相對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係。

P37頁:資料

討論:為什麼用銀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敗?

講解:我們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測出物質在不同温度時的溶解度。

讀表:P36頁表9—1

指導繪圖:根據表9—1,繪製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討論〈投影〉:

1.繪製的溶解度曲線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2.從繪製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和85℃時的溶解度 。

3.從溶解度曲線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結: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過渡: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麼氣體是

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1.P38頁討論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麼?這説明了什麼?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結:學完本課題,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嗎?

課堂練習:課後習題

Tags:溶解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