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7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鏡面對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7篇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能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活動中的鏡面對稱現象,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遊戲等活動,加強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3.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知道鏡面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鏡面對稱在鏡面成像時所發生的變化。

教具準備:

小鏡子每人一面、課件、大鏡子一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問他是誰,他説你知道。

師:請看,這有一隻饞嘴的小老鼠正在主人家找吃的,它看到了什麼?(鏡子)(動畫)

師:你們猜猜小老鼠在想什麼?

生:這鏡子裏的傢伙是誰呀?

生:這鏡子裏的傢伙怎麼和我長得一模一樣呢?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鏡面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鏡子中的數學)

二、鏡面對稱

1、照鏡子體驗。

師:老師背對着大家,我卻知道哪個小朋友在對着鏡子做鬼臉!為什麼?

生:鏡子裏外的小朋友動作都一樣的!

師:對,照鏡子也是一種對稱現象,叫做“鏡面對稱”。一齊説一遍。

小朋友看看鏡子的同桌在做什麼?也可以跑到鏡子前面看看鏡子裏的自己是怎麼樣的!

2、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

(1)操作活動一:“照鏡子,做上下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發現人與鏡像上下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上,鏡像也向上;頭部向下,鏡像也向下。

(2)操作活動二:“照鏡子,前後活動頭部”。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現人與鏡像前後移動的同向性,既頭部向前,經像也向前;頭部向後,鏡像也向後。

(3)操作活動三:“照鏡子,左右活動頭部”。(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活動,發現人與鏡面左右移動的逆向性。既頭部向左,鏡面反而向右,鏡面反而向左。面對面感知左右。

(4)加深體驗鏡面對稱的上下、前後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質。

師生模仿動作遊戲:假設一方是鏡子裏的人。師向前、向後走問生該如何走?(向前或向後)師向上跳、向下蹲問生該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師用左胳膊託左腮讓學生想象自己是鏡子中的老師影像該如何做?(生也左胳膊託左腮)

(5)小結:在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內外的人,上下、前後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了對換。

過渡語:鏡子中的數學知識還真不少,古時候人們沒有發明鏡子時,他們用什麼方法認識自己?——引出水面倒影。

3.欣賞倒影

知道了這麼多知識,我們來休息一會,欣賞一下美麗的湖光倒影吧!(圖片課件插入音樂)播放的同時介紹鏡子的歷史:古時候人們用平靜的湖水來認識自己,

後來人們發現把銅磨平後也能照出人的影子來,於是就有了銅鏡。但銅鏡裏照出來的人影並不十分清晰,後來人們發現把一種叫水銀的東西塗在玻璃的表面,就能十分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來。這就是現在小朋友手中的鏡子。

4.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再來動動腦筋吧:

趣味練習(課件出示)

(1)選擇:哪面鏡子是我照的樣子,把它圈出來、

(2)看鏡子寫數字。

(3)看鏡子寫漢字。

(4)看鏡子寫時間。

三、回顧總結,反思學習鏡面對稱現象的收穫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鏡面對稱,你們學到什麼知識?是怎麼學會的?有什麼體會和收穫,有什麼疑問要解答?

2.我們可以利用鏡面對稱的現象幫助我們糾正坐姿、站姿、寫字姿勢等。

四、佈置作業:

1、看看鏡子中的你是怎樣刷牙的?怎樣吃飯的?

2、寫數學日記《鏡子裏的知識》。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9頁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踐檢驗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遊戲等活動,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索未知。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檢驗活動,初步理解鏡面對稱的現象。

【教學難點】理解鏡面的左右是發生變化的現象。

【教具準備】大鏡子一面,數字卡片,課件,字母卡片。

【學具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數字卡片,字母卡片,水果一個。

【教學過程】

【課後反思】

1.要營造師生親和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尊重學生要體現在一言一行上,親切生動的話語,微笑和藹的表情,自然真摯的體態,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及整個身心都感受到舒服、自然、放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個人的關愛。不用怕失敗、不用怕犯錯誤,隨時得到的是鼓勵、激勵。教師會和他們同思考,同提問,同判斷,同理解,同解決。師生攜手,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樂於參與,主動提問,積極實踐,對學習也更加自信了。

2.要滿足學生需要,讓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展。在新授中,首先出示判斷題,讓學生產生分歧,主動提出用實踐驗證的方法來解決。鑑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考方式的不同,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建議自主選擇實踐操作的內容和形式,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驗證方式與合作形式。能力強的學生選擇了自己實踐觀察鏡面對稱中的一些現象,有的學生則與同伴合作共同實踐操作,觀察這些現象。這樣教學既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到不同的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3.活動要豐富有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課堂始終在活動中幫助學生觀察體驗鏡面對稱的現象。通過學生的個人活動、生生合作活動、師生合作活動,充分體驗、感知鏡面對稱的一些現象,儘可能地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交流、實踐和自尊的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悦。

本課有以下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

1.鏡面對稱、平面對稱都是對稱中的現象,“鏡面對稱”一詞對學生而言超出範圍,用“對稱”更為合適。

2.學生照大鏡子來感知、觀察鏡內外現象的時間和活動都少了。應該讓學生充分照鏡子,使學生建立表象,感受、理解鏡面對稱現象。

3.課件應該再生動形象些,能用動畫表現出鏡內外人前後、上下位置的不變、左右位置發生變化就更好了。

4.練習活動中蝴蝶等的半個圖案如果能給每個學生一個,讓學生自己拿圖案照鏡子,利用鏡面對稱看到圖案的整個面貌就更好了。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3

一.課前韻律:

1師説口令,生做動作。(學生面對面)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後拍拍。(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

(師可以把準備好的音樂播放出來。)

2猴子撈月的故事:(課件展示)

一羣猴子在林子裏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隻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裏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裏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裏有個月亮。

一隻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裏一看,也吃了一驚,跟着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羣,老猴帶着一大羣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裏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裏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着、鬧着。最後,老猴説:“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麼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着月亮。

為什麼小猴撈不到月亮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進入這節課的第一個遊戲。

二、創設情境,學習鏡面對稱:

1、照鏡子:

老師擺出自己的大鏡子,請同學上來做動作,照鏡子。

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感受鏡中人的動作和鏡子外面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同時此時鏡子是豎着放的,和後面的湖面對稱有所不同)。

2、組織遊戲活動——做“鏡中人”。(體會左右相反)

(1)、師講明遊戲的要求:請一位同學上講台面向大家做出一個動作,保持不動,再請一位同學上台,面對他做出“鏡中人”的動作。

(2)、同學們判斷扮演“鏡中人”的那位同學動作對嗎?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誰願意把看到的情形説給全班同學聽。

學生彙報。

(3)、讓“鏡中人”面向大家,現在你有什麼發現?

(4)、組織學生第二次遊戲。驗證剛才的發現是否正確。

小結:鏡子裏的人和鏡子外的人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顯示練習題,師讓學生選擇)

3、遊戲:照鏡子。

每人寫“白天”這兩個字,然後讓這兩個字“照鏡子”,(鏡中的擺放方式是與紙平行)把鏡子裏的字樣子描在紙上,你有什麼發現?

同桌互相交流。鏡中的字變得不認識了,它左右顛倒了。

4、湖面對稱

(1)、我們知道“水平如鏡”,這個詞,當水面很平靜時,它就像一個大鏡子,將岸上的風景全部倒映在水中,現在老師就把這面大鏡子放在地上當做湖面,請一個同學站到鏡子旁邊來,看看你在鏡中裏看到了什麼?(頭在下,腳在上)

請欣賞一組圖片(有湖面倒影的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發現?(上下相反)

(2)、把“白天”那兩個字,在另一張紙上重新寫一遍,再讓它們照鏡子,(這次要讓鏡中與紙垂直)。描出現在鏡中的字,説説你的發現。

(3)和之前所描出的那張紙相比,你想説什麼?

讓學生體會:“鏡面對稱”是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對稱”是左右一致,上下相反。

老師把課前寫好的“白天”兩個字的和兩種影像對摺。演示對摺的方法將所描出的詞和白天重合,感受“鏡面對稱”,就好像有一條豎着的對稱軸,鏡外物體和鏡中的物體,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對稱”就像有一條橫着的對稱軸,物和像是上下相反,左右一致。

今天我們玩的“照鏡子”遊戲中,鏡子外面和鏡子裏面的物體(或者人)是對稱的,我們把它叫做“鏡面對稱”(板書“鏡面對稱”)

三、想想課前猴子撈月亮的故事裏面,為什麼猴子撈不到月亮呢?

四、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思考題第一題。

拓展性練習。

2.看鏡子寫時間。(師出示課件讓學生做)

教師出示p71思考題第二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

鐘面上的是什麼時間,你是怎麼知道的?

3、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組內説一説然後全班交流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收穫?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遊戲和動手操作,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能力點: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感受生活之美,學會欣賞對稱的美。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圖,再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直觀分析對稱的兩邊圖形有什麼關係。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正確判斷鏡子裏的樣子。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鏡子、圖片、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問他是誰,他説你知道。

師:是的這是一面鏡子,今天我們學習鏡面對稱。(板書:鏡面對稱)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圖片。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現象有什麼特點。

2、學生在鏡子前做各種動作,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鏡面對稱

3、你能舉出生活中哪兒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三、拓展應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鏡子時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人會怎樣運動,左右手拿不同的東西時,鏡子裏的人是怎樣拿的,然後再用鏡子驗證一下。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照鏡子是鏡子內外的人上下、前後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2、出示半個蝴蝶、雪花、天壇,問:這些是什麼?你通過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後看一看鏡子裏的你是怎樣刷牙的,怎樣吃飯的…?

4、開放題;小明在鏡子裏看到他去公園的時間是9時,你知道實際時間是幾時嗎?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數學》第5單元“觀察物體”中第69頁的例題3和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遊戲等活動,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3、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建立鏡面對稱現象的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鏡面對稱在鏡面成像時所發生的變化。

教具準備: 大鏡子一面、小鏡子每人一面,反寫的數字、文字、算式卡片,半個圖案的蝴蝶、天壇、青蛙、雪花等圖片,鐘面,課件。

教學過程:

一、巧用情境,感受鏡面對稱現象的存在

1、欣賞“倒影”,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課本第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説出主題圖中見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樹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鵝的倒影……”

2、巧用情境,提出問題

師:你們在哪裏還見到過類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現象。(生:鏡子裏。多媒體出示:“映在鏡子裏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課本第二幅主題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鏡面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鏡子中的數學)你們想知道鏡子中有哪些數學嗎?你們先想一想並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關鏡子中的數學問題?

【評析】課伊始,趣亦生。一段“倒影”欣賞,再現了生活中“倒影”、“鏡子成像”現象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探索數學問題的慾望。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數學經驗提出“鏡子中的數學”問題,如此導入新課,有趣而自然。

二、照鏡實踐,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特徵

師:鏡面對稱現象有什麼特徵呢?我們通過“猜測判斷”和“演示驗證”兩個活動來理解並作出歸納。

1、猜測判斷

課件出示題目:

(1)男孩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男孩(向前或向後)走一步。舉起雙手,鏡子裏的男孩(舉起或放下)雙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張紙,右手拿着一支鉛筆;鏡子裏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張紙,(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鉛筆。

2、演示驗證

(1)看課本驗證。學生學習課本“做一做”中的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

(2)照鏡子驗證。

活動要求:對你猜測判斷的結論進行驗證,可以個人單獨進行也可以數人合作攻關。

彙報演示:通過在講台上的大鏡子前表演讓大家清楚地看到,從而驗證你的觀點,大家作評判,也可提出質疑。

大家看到的演示:男孩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男孩也向前走一步;男孩向後退一步,鏡子裏的男孩也向後退一步,男孩舉起雙手,鏡子裏的男孩也舉起雙手;男孩放下雙手,鏡子裏的男孩也放下雙手。(板書:前後、上下——不變);女孩左手拿着一張紙,鏡子裏的女孩變右手拿着一張紙;女孩右手拿着一支鉛筆,鏡子裏的女孩變左手拿着一支鉛筆。(板書:左右——變)。

3、歸納特徵

照鏡子時,鏡子外的物體和鏡子內的成像前後、上下——不變,但是左右相反發生變化,這就是鏡面對稱現象。 (板書補充課題“鏡子中的數學——鏡面對稱”)

【評析】“猜想——驗證——歸納”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建立了鏡面對稱現象的表象。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多種方法驗證鏡面對稱現象的判斷猜想,讓學生感知、理解、體驗鏡面對稱現象,培養了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與大膽嘗試的能力。

三、多種練習,拓展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練習1:“鏡面對稱”課中操。

教師做鏡外人動作,學生做鏡中人動作。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邊表演邊對口令:師:我蹲下。生:我們也蹲下。師:我起立。生:我們也起立。師:我向前走。生:我們也向前走。師:我向後退。生:我們也向後退。師:我左手摸摸耳。生:我們右手摸摸耳。師:我右手拍拍臉。生:我們左手拍拍臉。師:我抬左腳踢踢腿。生:我們抬右腳踢踢腿。師:我抬右腳踢踢腿。生:我們抬左腳踢踢腿。師:我的左手側平舉。生:我們右手側平舉、……

練習2:還原“鏡中漢字,鏡中數字、鏡中算式、鏡中鐘面時間”。

學生每人一套卡片,卡片內容如下:

讓學生想出還原辦法:拿鏡中漢字、鏡中數字,鏡中算式鏡中鐘面時間再照鏡子,可以還原出原來的漢字、數字、算式、時間,即兩次鏡像能把原來的物體還原。

練習3:利用鏡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邊的蝴蝶、天壇、青蛙、雪花等圖案(課本第71頁第4題),讓學生想辦法利用鏡面對稱,判斷出是什麼?指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討論:軸對稱與鏡面對稱有什麼區別?

練習4:説一説,看一看。

説一説: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鏡面對稱的現象?

看一看:(觀看課件:青印溪十里平流風光)這些溪中的倒影也是鏡面對稱的現象,由於鏡面與物體的位置、角度不同,鏡面成像的特徵也會有所不一樣。我們今天學的鏡面對稱,鏡面與物體的位置、角度是怎樣的?

【評析】本環節練習,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通過變式練習、對比練習,做、寫、説等多種練習形式,拓展了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這樣的練習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具有針對性、實用性、開放性。它不僅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四、回顧總結,反思學習鏡面對稱現象的收穫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鏡面對稱,你們學到什麼知識?是怎麼學會的?有什麼體會和收穫,有什麼疑問要解答?

2、我們可以利用鏡面對稱的現象幫助我們糾正坐姿、站姿、寫字姿勢等。

3、今天誰學習最認真,進步最大。先小組內評一評,再班上評一評。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6

前思:

“ 鏡子中的數學”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鏡面對稱”的教學內容,它是前一課時知識的延伸與拓展。這部分內容是根據“課標”要求新增加的。教材首先通過“湖面的倒影”和“室內牆上鏡子成像”兩幅主題圖情景,讓學生髮現生活中常見的“倒影”、“鏡子成像”現象,藴涵着重要的數學思想,即 “鏡面對稱”。再通過“做一做”的照鏡子活動,讓學生體會“鏡面對稱”的特徵。從教材編寫的意圖來看,“鏡面對稱”這部分內容不是純粹的知識學習,而是一種體驗性活動,它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目標。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整個教學過程應以教材為基礎,並結合學生實際創設多種感悟情境和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鏡面對稱”特徵。

教學目標

1、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和遊戲等活動,加強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的感知。

3、激發學生對鏡面對稱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照鏡子實踐活動,建立鏡面對稱現象的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鏡面對稱在鏡面成像時所發生的變化。

教具準備:小鏡子每人一面,課件。

教學過程

一、水面對稱。

1、欣賞“倒影”,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課本第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説出主題圖中見到倒影。(山的倒影、樹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鵝的倒影……)

誰能舉例説明一下倒影的“倒”的意思。(上、下)

有沒有發現這也是一種對稱現象?

2、繼續欣賞水面對稱圖片。

3、導入鏡子面對稱。

師:你們在哪裏還見到過類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現象。(鏡子裏。多媒體出示:“映在鏡子裏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課本第二幅主題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鏡面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鏡子中的數學)

你們想知道鏡子中有哪些數學嗎?你們先想一想並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關鏡子中的數學問題?

二、鏡面對稱

1、照鏡子體驗。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鏡子照,做下面動作:

(1)用右手摸鼻子,用右手壓住右眼……

(2)換一隻手。看看鏡子中的`自己做的相應動作。

2、猜測判斷。課件演示小猴照鏡:

(1)左右相換:伸右臂、伸左臂,猜測鏡子中會伸哪隻手。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課件演示後得出:右 左 左 右

繼續演示抬右腿、抬左腿。

(2)上下一樣。課件演示小猴跳。演示前先猜測鏡子中的猴子會往什麼方向。

(3)前後一樣。課件演示猴子向前、後退。演示前先猜測鏡子中的猴子會往什麼方向。

3、小結,歸納特徵

照鏡子時,鏡子外的物體和鏡子內的成像前後、上下——不變,但是左右相反發生變化,這就是鏡面對稱現象。 (板書補充課題“鏡子中的數學——鏡面對稱”)

與水面對稱作比較。

三、鞏固練習。

1、遊戲:教師做鏡外人動作,學生做鏡中人動作。

師:我蹲下。生:我們也蹲下。師:我起立。生:我們也起立。師:我向前走。生:我們也向前走。師:我向後退。生:我們也向後退。師:我左手摸摸耳。生:我們右手摸摸耳。師:我右手拍拍臉。生:我們左手拍拍臉。師:我抬左腳踢踢腿。生:我們抬右腳踢踢腿。師:我抬右腳踢踢腿。生:我們抬左腳踢踢腿。師:我的左手側平舉。生:我們右手側平舉。

2、選擇:哪面鏡子是我照的樣子,把它圈出來。

3、利用鏡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邊的蝴蝶、天壇、青蛙、雪花等圖案(課本第71頁第4題),讓學生想辦法利用鏡面對稱,判斷出是什麼?指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討論:軸對稱與鏡面對稱有什麼區別?

4、照鏡子中的數字。

寫下1—9的數字,用小鏡子照一照,看在鏡子裏是什麼樣的。

以某一數字為例説明對稱。

看鏡子中的數字判斷是幾。

四、回顧總結,反思學習鏡面對稱現象的收穫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鏡面對稱,你們學到什麼知識?是怎麼學會的?有什麼體會和收穫,有什麼疑問要解答?

2、我們可以利用鏡面對稱的現象幫助我們糾正坐姿、站姿、寫字姿勢等。

五、佈置作業:《課作》p40。

反思:

在操作體驗中學習。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然而這些先進的理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呢?如何縮短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現實的差距?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課堂教學又該是怎樣的呢?而“體驗學習”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甚至親身經歷,使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知識及情感方面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在學習鏡面對稱前,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鏡子照,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觀察自己在鏡子中的像,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知。

然後觀察猴子照鏡,並結合猜測得出鏡子成像的特徵,學生情緒高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教師做鏡中人,學生做鏡外人的遊戲,更是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在遊戲中鞏固了知識。

這些活動把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數學事實。能使他們在大量的體驗的基礎上,對現象進行整理,找出有規律的現象,逐步抽象、概括,獲得數學知識,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鏡面對稱》教學設計7

一、設計思想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就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鏡面對稱(教材第69頁)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後進行教學的。鏡面對稱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之一。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二、教材分析

《鏡面對稱》屬於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內容(見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69頁)。通俗地説,"鏡面對稱"是指相對於一個平面的對稱。對於這一內容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具體目標中指出:"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在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習數學,用學得的知識解決數學現象。

本課通過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認識鏡面對稱,初步感受鏡面對稱的特點,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現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數學思想。湖面的倒影是相對水平平面的對稱,而照鏡子是相對豎直平面的對稱,這是最常見的兩類鏡面對稱,學生通過觀察,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鏡面對稱的兩邊的圖形有什麼關係。下面的"做一做"呈現的是照鏡子的活動,意圖是通過鏡面內外人的上下、前後、左右位置的關係進一步感受鏡面對稱的性質。

對稱作為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體現,與學

生的日常實際聯繫較多,故在二年級上冊引入"對稱"這一常見變換應該説是必要的。對稱的表現方式很多,如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軸對稱、鏡面對稱等,囿於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教材只對軸對稱和鏡面對稱作了介紹,其中鏡面對稱是教材新增加的內容。

三、學情分析

《鏡面對稱》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後來學習的內容,它是前一課時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於軸對稱,它富有變化性。湖面的倒影,人在鏡子裏可以成像,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理解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來體驗,在"玩"中學,從體驗中獲得知識。也有部分學生可能對鏡面對稱的特徵不容理解,可能會對鏡面對稱特徵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在操作體驗中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2)瞭解平面鏡成像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對平面鏡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⑵通過假想、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在探究、實驗中領略鏡面對稱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悦,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未知。

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數學美。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探索鏡面對稱的性質:上下、前後位置不變,左右位置相反。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學法:活動探究,觀察實驗,小組合作。

2、教法: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分析。

七、課前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一面小鏡子。教師準備一些鏡面對稱的圖片。學校裏有大鏡子的組織學生去鏡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沒有,教師準備一面大鏡子。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引出水面對稱

1、講述"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出問題。

--月亮真的掉到水裏了嗎?猴子為什麼撈不到月亮?

2、彙報:平靜的`水面就象鏡子一樣,猴子撈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當然撈不到月亮。水面這個大鏡子真是太奇妙了。

3、同學們,平常你見過這種現象嗎?出示第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説出主題圖中的倒影。

4、繼續欣賞水面對稱圖片(説明這些都是對稱現象,大小形狀一樣,是一種上下對稱。)

5、導入鏡面對稱

師:除了水以外,你還見過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東西嗎?(鏡子裏。出示第二幅主題圖。映在鏡子裏的擦桌子的男孩。)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鏡面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鏡子裏的數學)

你們想知道鏡子裏有哪些數學嗎?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關鏡子裏的數學問題?

[以生動的故事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觀察生動有趣的情境,並結合平時的認知,初步悟出人在鏡子裏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動作一樣。]

(二)、鏡面對稱,探究鏡面對稱的特徵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鏡子裏的擦桌子的男孩,你們想不想自己到鏡子前去做一做動作,照一照自己呢?

生:學生們頓時情緒高漲,齊答:想!(學生走出教室,到大鏡子前去照一照)

師:那麼,大家一起來觀察觀察"我們"和""鏡子中的我們"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哪些發生了變化,哪些沒有變?

(學生們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説一説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在鏡子中做出了各

種各樣的動作,一邊做,一邊議論。稍後回到教室。)彙報交流:鏡子外的我和鏡子中的我,大小一樣,前後、上下的位置也沒變,就是左右的位置變了。

師:照鏡子,就是我們數學中説的鏡面對稱,鏡面對稱的特徵就是左右的方向發生了改變。

[把學生喜歡做的遊戲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遊戲中解決問題,在遊戲中學習數學清晰地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和相對性。]

(三)、鞏固練習

1、遊戲:《照鏡子》教師做鏡外人動作,學生做鏡中人動作。(也可以學生跟學生做照鏡子游戲。)

師:我蹲下。生:我們也蹲下。師:我起立。生:我們也起立。師:我向前走。生:我們也向前走。師:我向後退。生:我們也向後退。師:我左手摸右耳朵。生:我右手摸左耳朵。

[説明:在這個遊戲中,教師也可先請一個學生與教師合作,其他學生判斷這名學生做得對不對。這樣設計是照顧一部分學困生。整個遊戲活動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全體學生在遊戲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設計出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動作,既鞏固了鏡面對稱的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又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做"中思,讓學生的體驗豐滿起來。]

2、選擇:哪面鏡子是我照的樣子,把它圈出來。(課本71頁第5題。)

3、利用鏡子找另一半

課本71頁第4題。讓學生想辦法利用鏡面對稱判斷出是什麼,指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4、拓展題

(1)寫下1-9的一排數字,用小鏡子照一照,看在鏡子裏是什麼樣的?

(2)找找鏡子外是什麼時候?教師出示幾個鏡子中的鐘面讓學生説説鏡子外實際是幾時幾分?

(四)、回顧總結

説説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九、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鏡面對稱

前後 左右--變

上下 互換

十、作業設計

Tags:鏡面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