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圖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具準備:投影 8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組圖片(各種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你看它漂亮嗎?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們來做回小小建築師,造你一做你喜歡的房子。

2、將盒子裏的積木搭成城堡、樓房或者其它的東西,注意要擺放的穩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並説説怎樣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穩固啊

(多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要豎着放、不要用球等。學生可能説不出名稱,只要那出積木就行。)

它們為什麼能放的平穩呢?(因為它們都有平平的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説的對級了。它們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

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

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並相應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 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一邊摸一邊説長方體有6個平面,正方體也有6個平面,圓柱有兩個平面,球沒有平面。

(2) 彙報交流

大家都數出來了嗎?你是怎樣數的?

(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數)

三、聯繫實際

小朋友們,除了這些積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呀?比比誰説得好!

學生聯繫生活回答。

看來,積木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周圍的好多物體也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會能更多的發現。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 "做一做"第1題。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然後教師説明,圓柱可以滾動。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説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説物體形狀,學生摸。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看一看、認一認各種圖形標誌的不同含義,使學生了解圖形標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導學生欣賞圖形標誌,使學生了解具有直觀、簡明、易懂、易記的特徵。

教學重難點:讀懂並理解圖形標誌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收集各種圖形標誌的圖片資料,拍攝學生熟悉的商店、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車站等處的圖形標誌,供學生識別和欣賞用。

學生:收集一些圖形標誌的圖片資料,供上課時討論、欣賞用。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小朋友們,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些新朋友,它們會教會我們在一些公共場合裏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呢,下面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迎接它們。載示一些簡單的圖形,詢問學生它的'意思是什麼?2、小組討論,彙報結果。

同學們,它們在公共場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義,這樣的圖形我們稱它為圖形標誌。

導出課題:認識圖形標誌(板書課題)

二、加深學生的認識,討論課本上圖形標誌的意思。

1、在我們的書上,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圖形標誌,你們知道它們都是表示些什麼意思嗎?

2、看圖小組討論,比一比,哪一組説出的各種圖形標誌的意思,最準確,數目最多,並告訴大家你們都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它們?

三、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圖形標誌

對課本中的圖形標誌進行補充説明。通過小組評比的方法,對圖形標誌進一步的瞭解。

1、圖形標誌包含好多方面,現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在課前去找尋的圖形標誌好朋友,告訴大家,你是從什麼地方找到它的,這個標誌出現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2、學生上台彙報自己找到的圖形標誌,其它小朋友補充説明。

四、課後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種圖形標誌,想一想,這些圖形標誌的作用。

2、用繪畫、拼貼等方法設計一個圖形標誌。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3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習內容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本單元認識圖形是其中“圖形與幾何”的部分,主要有“認識角”、“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欣賞與設計”等四個主題。下面將分別從這四個主題來具體設計教學,預計總共用4個課時。

(注:本教學設計只設計教材上基礎知識的內容,其餘鞏固和練習等內容不在本教學設計之內)

課時一:認識角——對角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通過對“角”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因而,本課時是為後面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奠定基礎的。

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來看,國小二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如玩具積木、禮物盒等,為學生提供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空間和平台。

就學習動機而言,外部動機佔據着主導地位,內部學習動機還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合理獎賞、及時反饋、適度競爭等方式,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學習動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理念】

1、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並參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探討,瞭解學生情況,推動活動有序、有目的的進一步發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組合作等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尊重學

生的個性特色和思維創新以及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

2、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並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與態度

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於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角及其特徵。難點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出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方法策略】

本教學主要採用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具體操作將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預期】

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學也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因此,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要做好臨時應變的準備,最終儘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PPT課件、玩具積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動角(學生提前自制)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實物展現玩具積木,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以便引出對圖形和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陪伴我們的玩具嗎?那麼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找出這些玩具上有哪些圖形呢?生1:長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師:很好,小朋友們的都很細心的觀察出了這些玩具上的圖形,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師:好的,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個字:“角”,那麼,什麼是“角”呢?下面,老師將給出一組圖形,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小法官,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好嗎?(

二)主題活動

1、角的判斷

教師於黑板畫出一組圖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師要請一些小法官,來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生1:1號不是角生2:2號也不是角生3:3號是角生4:4號是角生5:5號也是角師:好,小法官們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那麼其他的小法官們同意他們的判斷嗎?眾生:同意

師:我們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了,很好。那麼,聰明的小法官們,你們能不能説一下,為什麼你會作出這樣的判斷呢?生1:它有兩條邊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師:不錯,那為什麼1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沒有連在一起

師:那2號的兩條邊連在一起了啊,那為什麼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有一條邊不是直的

師:好,那為什麼3、4、5號都是角呢?生:因為它們連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角有兩條直直的邊,還有一個把這兩個直直的邊連在一起

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那我們怎麼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呢?

生1: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生2: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師:好,大家都能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了,那同學們覺得哪一種的表述更準確一點呢?生:第2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很贊成第二種説法,那我們把它記下來

板書: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2、角的讀寫師:那我們怎麼畫出角呢?首先畫出一個頂點,再沿着這個頂點分別畫出兩條直線,來,跟着老師一起畫,標出“頂點”、“邊”(畫出一個鋭角)

好了,我們畫出了一個角,那麼,它是不是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之前畫的角上標出符號“?1”板書:記作:∠1,讀作:角1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讀作角1,小朋友們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畫一畫,注意這個角的符號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小於符號“<”的區別:角的符號是撇橫,小於符號是撇折。

好了,我們現在認識了角,那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都很細心的啊,能發現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圖片,展示生活中實物上存在的角)要繼續發揚這種可貴的精神哦!那小朋友們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那它們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師:好,那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利用你們自己做的活動角,和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麼有關係。希望同學們能在4分鐘以內得出你們小組的結果。

(注: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參與到小組中去,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下一步的教學。同時,及時糾正方向錯誤的小組,指導其順利完成探討)

好了,有沒有小組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邊有關生3:不對,角的大小和邊沒關係

生4:我們贊成3的説法,角的大小應該和它的開口有關係

師: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認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在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拿着學生的活動角,由小緩慢變大,問:它的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呢?生:有

師:那它的邊長有沒有變化呢?生:沒有

師:那説明了什麼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沒有關係

師:好,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那麼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好嗎?看老師這裏有一大一小兩個三角板,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一個要大一些呢?(兩個60度的角)生1:大的那個

生2:不對,是一樣的!

師:到底誰觀察得更仔細呢?我們來看看吧。

(將兩個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頂點以60度角的頂點對齊)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它們重合了,是一樣大的!師:很好,那説明了什麼呢?生: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那剛才有小朋友説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有關,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拿出你們的手臂,伸直,然後逐漸彎曲,這裏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個角啊?而且角的大小還在變化。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大家,是怎麼變的呢?生:變小了

師:為什麼你説變小了呢?

生:因為我的手臂之間的張口也變小了

師:很好,善於觀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説法嗎?生:同意

師:那好,哪位小朋友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的角的大小和什麼無關、和什麼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師:好,上課很認真的孩子。那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出示PPT並板書: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三)延伸活動

好了,大多數小朋友們這節課都很專心。那老師要考一考我們聰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嗎?請你用符號標出來,並比較它們的大小,説明你的判斷依據。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為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樣大。因為角2的張口最小,角5的張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張口都一樣,雖然角4的邊要長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們的説法嗎?生:同意

師:很好,這節課小朋友們都很仔細的觀察並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敢的發表自己見解,也都掌握了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希望繼續努力啊!

我們再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師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大小有關。

師:好,下來以後,同學們把我們的數學同步練習冊上46頁上第5題完成了,作為今天的複習。老師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寫得工整又準確。下課。

【設計反思】

就教學手段和目標我而言,本堂課通過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對角的初步認識,對知識的把握較為清晰,同時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就教學理念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照顧到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討時間。

就教學評價而言,在本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多角度的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評價。

總體來説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但是,我在儘量的避免給孩子們造成大量的負擔,課後的作業也很少,我不希望他們成為做題的“工具”,極不贊成“題海戰術”的方法,但如果不適當的聯繫,就不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我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課時二:認識角——直角、鋭角和鈍角及小練習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初步知識之後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直角、鋭角以及鈍角的分辨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加上一個小練習,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得到及時鞏固。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並説一説什麼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2.第二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 曲的線 直線圖形 曲線圖形

3.第三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這個圖形只有3條邊(3個角)。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認識一般四邊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裏除了有我們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看的是什麼?

揭示:邊 角 科學家在研究圖形的時候,都要研究圖形的邊和角,看看他們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裏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麼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一數,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旋轉一下再問:那現在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麼這樣分?(板書:5條邊。6條邊)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 五邊形, 六邊形。

9.創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圖形王國裏的幾個新朋友,它們是: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以後我們看到一個圖形,怎樣判斷它是幾邊形呢?

三、課本練習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這是國小數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本節課重點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教材安排的內容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通過學生親手的“拼”、“剪”,將組合圖形進行分解,計算出組合圖形面積,從而掌握這類題的思考及解題方法。

二、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並不很難。學生已經系統的學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對轉化思想也有所滲透。對於方法的借鑑、交流、思考、創新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

三、教學目標

1、掌握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並正確計算。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初步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讓學生學會這類題目的思考方法。

3、學會運用“分割”與“添補“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以舊引新

(課前)將一些教學用具的紙片發給學生

1、談話導入,課件出示謎語。(①草地上來了一羣羊。打一水果名稱 ②又來了一羣狼。 打一水果名稱)

(1)思考:謎語的謎底是什麼?(①草莓 ②楊(羊)莓(沒))設計意圖:抓住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知識的正遷移。給學生以啟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問:你們覺得哪個謎語好猜?為什麼?(第二個,因為第二個問題有了第一個問題做基礎,所以容易些。)

(3)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答案,從而導出新課,並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來明事理,從而導出新課。

2、課件出示各種學過的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

(1)同桌交流、討論。(小動)

(2)代表回答。

(3)複習平面圖形面積公式。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及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交流探討。

(1)教師要求:拿出課前準備的圖片從中任意選擇兩個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圖形。邊做邊思考,你拼的圖形像什麼,是由哪個基本圖形拼成的,小組討論這個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

(2)2人小組討論並計算出圖形的面積。(小動)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進行分工、討論,通過集體的力量來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

2、自主合作,探索方法。

課件出示例題:小華家買了新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請你估計他家至少需要買多少瓷磚鋪地板,再實際算一算,並與同學交流。(有圖例)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圖片中組合圖形的學具,與小組合作,先估一估,再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合作討論,教師巡視並作簡單的提示和指導。(大動)

(2)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沿虛線剪下,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大長方形和小長方形或兩個梯形或補一個小正方形等多種割補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3)根據學生的解法,教師進行分析、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手參與學習,通過拼剪與討論,明白能將組合圖形進行多種分割或割補後再計算其面積。

(三)、聯繫實際,鞏固拓展

1、課件出示課本中多種組合圖形,學生辨別圖形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2、學生獨立完成,代表發表自己的解題方法。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點評:通過分解圖形的面積相加或補成所學的平面圖形再通過面積相減,都可以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圖形關係,推算出圖中的隱藏條件,讓學生明確解組合圖形的面積方法不是唯一的。

(四)、回顧全課,小結

1、學生小結 2、教師總結 3、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教師再總結,即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最後佈置作業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分割、添補 基本圖形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例觀察,瞭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

2.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後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麼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麼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後形成複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説説是什麼圖形繞着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麼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於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範。(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説一説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彙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准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後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 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後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後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着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着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後説一説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 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並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着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後作業

課本第54頁説一説的1題和2題。

板書設計)略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製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並説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裏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呢?

那麼,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着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麼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説。這是什麼?它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麼?每個圖形裏有哪些圖形?誰來説?(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六、創新活動——當個小小設計師

1、導入。(多媒體出示學校的體育室,導入“小小設計師”。)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就是

我們學校的未來的體育運動室)

漂亮嗎?這位設計師利用了哪些圖形來設計呢?這個是什麼圖形?這個呢?... ...

原來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圖形能設計出這麼漂亮的圖畫。

2、設計圖畫。

聽音樂,運用今天學過的圖形設計一幅美麗的圖畫。

3、彙報成果。

教師把設計好的圖形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4、教師小結。

其他學生設計得也不錯,課後我們就開個“小展覽”大家一起來評一評,好不好!

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小小設計師,只要大家努力學習,長大後,一定會成為著名的設計師。老師相信經你們之手,一定會把我們的祖國設計的更加美麗、壯觀!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

2.過程與方法: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已學知識,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信息。

[教學重點]

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園嗎?有一個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園,在這個小公園裏,它發現了很多數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去一趟這個公園,看看你們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出示小公園的掛圖。這就是那個小公園,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2、在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其中的一個與我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數學知識——周長有關的問題。

3、你能指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如果讓你來計算這個公園的周長,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辦法獲得這些信息嗎?

4、現在老師告訴你們這些信息,你能求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試試看。

5、讓學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你們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求小公園的周長的方法嗎?

2、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在這個小公園的附近,小動物們還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圖形,你們認識它嗎?

我們班有六個組,老師這裏一共有六個圖形,每個組可以拿幾個?但老師想請每個小組算兩個圖形的周長,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2、今天我們一起去遊玩了一個小公園,你有什麼收穫嗎?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9

設計説明

圓的認識包括直徑、半徑、π、軸對稱圖形等概念以及圓的畫法、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等內容。教學設計中,重點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使學生加深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在解決問題時能根據不同條件和問題靈活運用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對於觀察範圍隨觀察點和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這一知識的複習,採用結合具體實例複習的方法,還可以列舉一些應用此部分知識來解釋的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在圖形與幾何方面學習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借鑑教材“獨立思考”板塊進行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構建知識網絡。

引導學生有序地彙報,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示範建立知識網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圖形與幾何部分的知識,學生對所學的圓與觀察物體的相關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瞭解,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

⊙分類複習

1.複習圓的相關知識。

(1)説説什麼是圓心、半徑和直徑?什麼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

畫圓時圓規帶有針尖的腳所在的點叫圓心。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叫半徑。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2)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係。

  r=或d=2r

(3)圓周率通常用什麼來表示?取值多少?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通常用字母π來表示,一般取值3.14。

(4)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C=2πrC=πd S=πr2

(5)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用轉化法推導出來的。

(6)複習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①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②把帶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上;

③把帶有鉛筆的一隻腳繞這個固定點旋轉一週。

2.完成教材104頁1題。(課件出示)

左圖:圓的直徑=(6)cm;

正方形的周長=(24)cm。

右圖:圓的直徑=(8)cm;

梯形的上底=(8)cm;

梯形的高=(4)cm。

3.完成教材105頁2題。(課件出示)

(1)引導學生分別説出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

  C=2πrC=πd S=πr2

(2)列式解答。

  C(1)=2×3.14×2=12.56(cm)

  S(1)=3.14×22=12.56(cm2)

  C(2)=3.14×3=9.42(cm)

  S(2)=3.14×(3÷2)2=7.065(cm2)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發現,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掌握觀察、思考、歸納的數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感受對稱美,陶冶熱愛數學的情感和形成樂於探索的態度,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並能補全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教學過程:

一、喚起與生成

1、複習舊知

出示課件:(二年級課本圖片)

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圖形嗎?它們都是什麼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這就是我們二年級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關於軸對稱圖形,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

生彙報,並找出圖形的對稱軸。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深入研究軸對稱圖形。

探究與解決

探究一: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出示例1圖片

它是軸對稱圖形碼?你能畫出它的對稱軸嗎?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沿着對稱軸對摺,對稱軸兩邊的圖形會……(重合)

圖形上的線段會……(重合),線段上的點呢?……(也會重合)。如果這裏有一個點A,會與哪個點重合?(生上台指)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點,叫做對稱點。點A和點A’互為對稱點。

問題1:仔細觀察點A、點A’和對稱軸,你有什麼發現?

生彙報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組對稱點,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那麼,你還能找到點B的對稱點嗎?

你還能找出更多組的對稱點嗎?(拿出學習單,試一下)

誰還找到了不同的對稱點?

小結:這無數組對稱點中的每一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並且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連接你找到的每組對稱點。

問題2:仔細觀察,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麼關係?

同學們,你們找到的每組對稱點的連線,都與對稱軸垂直嗎?

垂直表示的是兩條直線的關係,可以説它們是互相垂直。看來,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都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小結: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每組對稱點都在對稱軸相對的兩邊。

每組對稱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相等。

每組對稱點之間的連線與對稱軸互相垂直。

探究二:補全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出示例2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軸對稱圖形,你能補全嗎?補全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軸對稱圖形?這是同學們的猜想?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

請拿出學習單,打開第二頁。

1、請補全下面這個軸對稱圖形。

2、請同學們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完成這個軸對稱圖形的?

生彙報

同學們,都用了這兩種方法完成的嗎?

這兩種方法都能很好的完成這幅圖形,哪種方法才是最快的呢?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的想法一樣。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看來,要想畫的又好又快,需要這幾個步驟:

先找到這幾個點

(課件出示1、找:端點)

找到端點之後,我們要……

生:找對稱點(課件出示2、標:對稱點)

然後呢?

生:連線(課件出示:3、連:順次連接)

小結:同學們,在這節課上,我們通過動手動腦、自主探索,(課件出示)不僅發現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而且還找到了補全軸對稱圖形又好又快的方法……想不想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訓練與應用

1、你能補全這個圖形碼?

(拿出作業紙的第三頁,看誰畫的又好又快)生彙報。怎樣完成的?

2、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連一連。

你是怎樣想的?

像下面這樣把一張紙連續對摺3次,剪出的是什麼圖形?對摺四次呢?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試一下。

四、小結與提升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哪些收穫?

軸對稱現象不止在我們數學上有,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軸對稱現象。

欣賞圖片

美不美?(美)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會發現看似枯燥的數學王國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美……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畫不規則圖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國小《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3課,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本課教材是平面圖形操作知識,學習用畫圖軟件畫不規則圖形的方法,教材中選擇了畫魚、畫五角星兩個實例讓學生熟悉曲線工具與多邊形工具,感覺較為單薄,不夠豐滿。所以我增加了畫水滴,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不同畫法,增加了畫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探究活動,再過度到畫五角星,讓跨越度過大的教材更能適應大部分學生學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畫圖軟件,對工具箱有一定的瞭解,能應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畫出規則圖形,學生已經對畫圖軟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針對四年級學生好動、好嘗試的特點,把本課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主動去質疑、嘗試、討論、歸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曲線工具、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同一種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

能用曲線工具、多邊形工具等構建簡單和諧的圖形,能靈活應用工具畫出形態迥異的圖畫。培養學生處理圖形的能力,形成信息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利用畫火炬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奧運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曲線工具與多邊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與操作技巧是本課的重點;能靈活使用工具處理圖形是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採用任務驅動的多思教學法,把教學內容細化成一個個小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務中“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達到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六、學習方法:

四人小組為學習模塊,以小組探究、互幫互學、相互促進、綜合彙報,在小組內開展“誰是巧巧手”活動,看誰畫得最棒。小組人數不宜過多,這樣有利於交流,也有利於評價,在小組內開展活動中,得到鼓勵的面積也比較大,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小組小巧也節省了大量的評價時間。

七、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共分為六個環節。

(一)複習舊知,承上啟下。

讓學生説説上節課學會了哪些工具的使用,並簡單演示使用方法。

師:剛才大家畫的都是規則圖形,如果遇到不規則圖形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畫不規則圖形》。

(二)看書質疑,學習曲線工具。(小任務一)

1.讀書、交流、探索

要求學生閲讀課本P15——16“畫一條魚”的①—⑥,想一想,曲線工具如何使用,自學中遇到什麼問題?並以小組討論所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通過自學會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由於不用心,看完了,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也不知道曲線工具怎麼用。

第二種,覺得畫魚很簡單,只需三條曲線,再畫上幾筆就完成了,這類學生大多原來電腦基礎比較好,但看書較糊塗,學習大多依賴於對軟件的探索。

第三種,會發現,如果嚴格按照書上的6個步驟根本畫不出魚來,這類學生學習嚴謹,膽.大心細,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對第一、二種情況不必費太多口舌,後續的`學習就可以讓他們掌握應學的知識。

第三種情況要讓學生説説為什麼?讓學生演示一下自己的發現,用事實來説明問題,指正書上的錯誤。藉機鼓勵學生,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最後強調畫一條曲線所必須的三個步驟,學生在説為什麼時,就是一個教學過程,讓學生來主導這一個環節,以生教生,效果更好。然後再讓全體同學動手去做一做,畫一畫這條魚。

最後再彙報,讓學生説説畫曲線的三個步驟,説自己的發現與解決辦法。同時老師結合學生的演講,示範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再進一步説明曲線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介紹畫水滴的方法。

這樣處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學習信息技術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養成看書、做事膽大細心的好習慣。

2.鞏固新知

學習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後,要讓學生把曲線工具與其它工具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練習,並提供給學生以選擇學習的機會,在畫魚與畫水滴之間讓學生自己選擇,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作業去完成,有利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並在小組內比一比,誰是“巧巧手”。

學生畫完後,老師展示畫得好的作品,特別展示學生中畫的很漂亮的或者有創意的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一樣的工具只要靈活應用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授以“巧巧手”的稱號,並以掌聲鼓勵。

(三)找規律(小任務二)

師(邊講邊示範操作): 是多邊形工具,多邊形工具的用法是先按住鼠標左鍵拖曳一條線段,然後就可以在畫面任意處單擊,畫筆會自動將單擊點連接起來,直到你回到第一個點單擊,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多邊形了。

生操作:

1.要求學生快速畫一個三角形,並記住繪畫方法與步驟。

2.要求學生快速畫一個四邊形,並記住繪畫方法與步驟。

3.要求學生快速畫一個五邊形,並記住繪畫方法與步驟。

讓學生總結,畫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的繪畫規律,如果一時學生語塞,可以引導學生留意畫圖規律[有幾個角,鼠標只要在相應的位置單擊(N-1)次,最後一個角只要雙擊鼠標,就可以自動閉合圖形(其中,N為圖形的角數。)]。然後讓學生依書上説明畫五角星,難度也就降低很多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講評作品:鼓勵畫得好的學生,“你畫得真好,老師很佩服你,你太棒了!”

(四)用心靈作畫(小任務三)

作畫之前,老師介紹奧運會火炬的由來。

奧運會的火炬儀式,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希臘的奧林匹亞山是眾神的棲息之地,當地人們為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眾神。在聖地奧林匹亞祭祀時,人們還要進行短路競賽活動。哪個運動員首先從祭司手中接過火把,把火神普羅米修斯前祭壇上的聖火點燃,他就是勝利者,他還將被視為英雄而受到人們的尊敬。運動會中進行的“火炬接力”活動,是從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開始的。當時,德國長跑運動員到希臘奧林匹亞點燃火炬,然後一個接一個把火炬傳到柏林運動場。我國在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上,首次舉行了“火炬接力”活動。

師:同學們,今年8月8日奧運會就要在我們中國北京舉行了,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畫出奧運火炬嗎?讓我們用畫火炬的行動來支持北京奧運,看誰畫出來的火炬最漂亮,誰就是火炬手。

然後學生動手作畫,老師在巡視中請幾個畫得快且好的學生離開座位,去找好作品,評出四個火炬手。也讓這些畫得好的學生見識一下,強中更有強中手,唯有不懈努力,才能永遠是最好的。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2

設計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圖形與幾何的問題時,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圖形與幾何”這部分內容的概念很多,在複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歸納,在知識的梳理、規律的尋找、正誤的判斷中,不斷地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重視知識的梳理。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回顧學過的內容,並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整理成一個環環相扣、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既有利於學生牢固的掌握知識,又能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應的練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在完成練習的同時讓學生説説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背條條框框,讓理論指導實踐,讓實踐幫助記憶理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哪幾種角?哪幾種圖形?

(生交流彙報)

同學們對有關角、圖形、直線、垂線等知識很感興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師:為了更好地梳理這些知識,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看第二、三、五單元的內容,想一想這三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請你們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寫出知識網絡。

1.小組彙報交流。

2.教師指導並歸納、總結。

師:你們認為這三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

(生小組合作交流)

⊙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複習角的度量。

(1)課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圖形中,(  )是直線,(  )是射線,(  )是線段。

②以下面的點為端點,先畫出3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再想一想,還可以畫幾條射線?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3

課題一: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P72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認識圖形。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出示一些實物,讓學生辨認。

課間活動。

5.做P72的“做一做”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呢?

認識圖形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這部分內容,併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並能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能準確的判斷出各種圖形,也就是説學生已具備了關於角的感性認識。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形象思維為主,這部分內容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如果讓學生找這些圖形,對學生來説一點也不困難,但學生在抽象 出角的過程中,説出角的特點,會比較困難。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意義上的角,如可能會跟釘子尖混淆,因為那些東西摸出來也是扎扎的。還有可能出現認為兩條邊長的角就大。所以本節課要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在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以及突破學習角的難點。最後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直角、鋭角、鈍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得長度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

3、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

難點:並能理解交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國小圖形教學設計15

設計説明

本課學習的內容是比較圖形的面積,

一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面積的含義;

二是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基於上述學習內容,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兩點:

1、採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把方格紙作為載體,呈現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並提出明確的要求。

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不同的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並在交流中體驗方法的多樣性。

2、安排人物的提示性對話,向學生滲透比較圖形面積大小可以使用的幾種方法,以此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方法的慾望。

同時,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了解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各種方法。這樣開放式的編排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鍛鍊思維的敏鋭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各種硬紙板做的平面圖形

學生準備 附頁2中的圖形 方格紙 七巧板

教學過程

⊙直奔主題,揭示新課

出示兩個用硬紙板做的平面圖形。

(1)説一説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2)提問:如果兩個平面圖形的形狀不同,大小很難區分時,你有什麼辦法?

(3)揭示課題:比較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課程的開始教師就拋出一個和教學重點有關的問題,並且直接進入主題:比較圖形的面積,更好地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9頁方格紙中的圖形。

師:這些圖形的面積大小有什麼關係?請同學們剪下教材附頁2中的`圖形仔細觀察、比較,看誰的發現最多!

(學生利用已經剪好的附頁2中的圖形拼一拼)

2、組織交流,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教師做好記錄。

3、解決問題一

找出兩個面積相等的圖形,與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找到的。

師:哪幾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理由是什麼?

預設生1:圖①和圖③的面積相等,我是通過數方格得到的。

生2:圖①和圖③的面積相等,我是通過平移得到的。

生3:圖②和圖⑥的面積相等,我是用重疊的方法得到的。

生4:圖②和圖⑤的面積相等,把這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能夠完全重合。

生5:圖⑧和圖⑨的形狀不同,但面積相等,我是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的。

生6:圖⑨和圖⑩的形狀也不同,但面積相等,我也是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到的。

……

師:我們在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時,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數方格、重疊)

4、解決問題二 笑笑的發現你同意嗎?

師:笑笑發現了什麼?請你們也照樣子拼一拼,驗證一下笑笑的發現是否正確。

預設生:圖⑤和圖⑥合起來與圖⑧的面積相等。

與同桌合作動手拼一拼,得到答案:圖⑤和圖⑥合在一起與圖⑧的面積相等,笑笑的發現是正確的。

師:你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預設生:圖①和圖③合起來與圖⑦的面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