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童趣》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趣》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趣》教學設計15篇

《童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積累詞語同時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③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變幻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同學們,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板書課題。作品、作者簡介

教師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2、誦讀積累,初步感知

①教師範讀課文。並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②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3、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b.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h.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②在教師的幫助下,試着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③反覆朗讀課文,並讓學生試着劃分朗讀節奏。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一)合作探究: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 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段?

2、 請概括地説出作者記敍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 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4、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5、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二)互動釋疑:你還有哪些疑問,請説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三、背誦比賽,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賽,限時背誦課文。

注意語音停頓,節奏分明。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聯繫生活,體驗拓展

1、生活體驗: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拓展延伸: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a、 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b、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富於聯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3、總結存儲 :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彙,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4、作業佈置:將“生活體驗”寫成300字的短文。

附:板書設計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聯想和想象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 森林、野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蛤蟆 龐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童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常見文言詞語,感受語言特點。

2、培養語感,豐富語言倉庫。啟發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瞭解文言常用詞。(第一課時)

2、能把言和意融合在一起。(第二課時)

【教學難點】

培養語感。

【關鍵點】

熟讀成誦。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文言文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我們有責任繼承併發揚它。今天我們就學習清朝作家沈復所寫的《童趣》。

二、作者簡介

沈復,清朝常州人,工詩畫、散文。本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三、默讀課文

利用課下注釋及字典掃清文字障礙。

四、生齊讀

五、師範讀

六、生自由朗讀

七、找單個同學讀

引導學生們糾正同學讀錯的字音,並及時在投影上出示容易讀錯的字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然後強調句子的停頓。

(用個別示例,使學生明白現在的讀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張目·對日 昂首/觀之 項/為之·強 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表示明顯停頓,·表示極短停頓)

八、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措施:

1、學生提出有疑問的字詞,學生老師共同解決。教師用投影出示下列關鍵詞關鍵詞:細(仔細),察(觀察) 昂(抬)首(頭) 項(頸項,脖子) 果(果真)驅(趕)強(同“僵”僵硬。是通假字)

2、出示特殊句式:

判斷句:(“蓋……”表判斷)

省略句:(“使”後省略賓語“之” )

被動句:(“為”在這句話中解釋為“被”)

九、翻譯全文

措施:幾個學生試譯全文,有不同意見同學之間可隨時提出來,大家一同探討。最後老師用投影出示譯文。

十、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目的:加強理解課文。

十一、進行背誦比賽

十二、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導語

有人説,童年是一首詩,雖然短暫卻令人回味無窮。也有人説,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不管怎麼説,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屬於自己的童趣。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童趣》這一課。

二、首先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出示投影片:

1、本文選自___的著作______,作者字__,__代的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加線的字或詞:

昂首觀之____________

見藐小之物___________

項為之強____________

凹者為壑____________

作青雲白鶴觀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蹲其身,使與台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接下來請同學們試着齊背課文

四、問題探究

問題一: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怎樣一幅畫?

明確:羣鶴舞於空中的青雲白鶴圖。

問題二:本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第一部分:總寫童年時善於觀察細小的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看不到的妙處, 產生超然物的樂趣

第二部分: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這一部分依次寫了三件物外之趣。

問題三:三件趣事你最喜歡哪一件?

問題四: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明確:三件事在程度上是加深的。

問題五:作者年幼時的想象合理嗎?為什麼?

明確:圍繞聯想與想像來答。

問題六:本文的主旨是怎樣的?

明確:寫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問題七: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請舉例分析。

明確:語體簡約、含義深刻、用詞準確。

措施:學生進行討論總結。

五、同學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回答的不錯

下面請同學們提出疑問我們大家共同解決。

六、再次請同學們背誦課文

七、請問同學們,學了此文你們有什麼感受呢?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八、小結

同學們,熱愛大自然吧,不但要善於觀察,而且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九、作業

寫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

《童趣》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板書課題。

大家聽過“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嗎?“竹馬”就是小孩子跨在胯下當馬騎的一根竹竿,

看小孩子的想象是多麼奇特,我們小時候或許也有類似或相同的做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人沈復的《童趣》。

二、作者、作品介紹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著有《浮生六記》。工詩畫、散文。《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書共六篇,故名“六記”。包括《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一)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

1)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

2)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

3)要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二)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三)範讀課文

2、疏通文意,積累重點字詞句

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藐(miǎo)項為之強(jiāng)唳(lì)怡(yí)

凹凸(āotū)壑(hè)癩(lài)蝦蟆(háma)

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餘,我稚,幼小藐小,微小細,仔細故,所以

私,暗自、暗暗地或,有人;有的項,脖子

徐,慢慢地唳,鳥鳴。丘,山丘。壑,山溝。興,興趣

蓋,原來是方,正鞭,用鞭子抽打

通假字: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一詞多義:

昂首觀之看項為之強因為

觀為以叢草為林當做,作為

作青雲白鶴觀景象盡為所吞被

詞類活用:鞭數十:名詞作動詞,鞭打

虛詞用法:

之:

a、藐小之物;物外之趣(結構助詞,的)

b、心之所向(助詞,不譯)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代詞,代指“夏蚊成雷”的景象)

使之衝煙而飛鳴(代詞,蚊子)

為之怡然稱快(代詞,代指“青雲白鶴觀”)

觀之(代詞,代指“二蟲鬥草間”)

驅之別院(代詞,癩蛤蟆)

以:

a、徐噴以煙(介詞,用)

b、以叢草為林(介詞,把)

特殊句式:

徐噴以煙:倒裝句,省略句,即“徐以煙噴(之)”,譯為“慢慢的用煙噴(它們)”

蹲其身,使與台齊:省略句,即“蹲其身,使(之)與台齊”,譯為“蹲下身來,讓(身子)和花台一樣高”

重點語句及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5)見二蟲鬥草間。

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文中出現的成語: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3、朗讀課文,試着背誦

4、本課小結

5、作業設計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一、知識鏈接:

複習上節課所學

1、依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思考:

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文章圍繞“物外之趣”來回憶了三件趣事,分別是: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有四幅畫面:“羣鶴舞於空中”;“青雲白鶴觀”“神遊山林”“觀蟲鬥驅蛤蟆”)

三、合作探究:

1、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富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3、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獲得“物外之趣”還需要一個條件是什麼?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還要有豐富的想像)

4、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從“驅之別院”可以看出,鞭打癩蛤蟆是因為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5、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6、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鋭,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四、即時訓練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講給大家聽聽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默寫全文

2、完成配套練習

《童趣》教學設計4

【教材簡介】

《童趣》位於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是清代文學家沈復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動描述了觀蚊成鶴、神遊山林並鞭驅蛤蟆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本課是七年級學生上國中後將要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實知識點外,學習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力爭為後面逐漸加長加難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不同於現代文,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讀懂課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興趣,學好國中第一篇文言文對以後的文言文的學習幫助很大。

《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設想】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加字法”和“換字法”來翻譯文言文。

3、領會課文大意,理解文章敍事順序。

4、初步體味“物外之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2、發揮想象力和觀察力,體味作者的“童趣”。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法:講授法、朗讀教學法。

學法: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故事導入法: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二)作者簡介

沈復(1763—?1822),清代文學家。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記敍了他與妻子陳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願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浮生六記》共六卷:《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種譯本。《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

《童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手段】

錄音機、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加粗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⑴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⑵故時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⑶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⑷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⑸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

⑹果如鶴唳雲端。

唳:鳥鳴。

⑺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丘:山丘。壑,山溝。

⑻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抽打。

⑼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之:的。

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⑽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於:在。

⑾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之:指蚊子。

⑿徐噴以煙。

以:用。

⒀使之衝煙而飛鳴。

之:蚊子。

⒁蹲其身,使與台齊。

其:自己。

⒂以草為林。

以:把。

⒃神遊其中。

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⒄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為:被。

⒅驅之別院。

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⑴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⑶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⑷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⑸作/青雲白鶴/觀。

⑹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⑺蹲其身,使/與台齊。

⑻見/二蟲鬥草間。

4、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⑴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提示: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⑵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提示: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⑶蹲其身,使與台齊。

提示: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⑷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提示:(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⑸見二蟲鬥草間。

提示:(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⑹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提示: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六、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2、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1、依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研讀欣賞

1、教師導學:

⑴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⑵請概括地説出作者記敍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

①把夏蚊成雷比作羣鶴舞於空中。

②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③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⑴參考註解,試説説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明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⑵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板書或彩屏顯示(主要列舉前兩件事):

自然景物思維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夏蚊成雷聯想和想像羣鶴舞空怡然稱快草叢、蟲蚊、土礫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癩始蟆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三、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提示: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參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處置有度。

3、不忍心。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點評】

本教學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

教學設計對學生詳情進行了深入分析,強調了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把傳統的朗讀和背誦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比較恰當的,體現了文言文教學的特點。根據教材內容,確定以學生自學為主,符合現代教學的理念。同時,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強調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也是比較客觀實際的。

教學目標設置合理,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對教材鑽研得比較深入。把對詞語的理解、句子的翻譯等基礎知識作為訓練重點,符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現階段的基礎情況。課時安排合理。

精心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容量大,訓練多,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基礎能力的提高。化難為易,化整為零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可以掃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值得重視的是,本教學案依據教材本身的因素,把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以至創造力放在比較突出位置,有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教育。

在人文素質的培養方面,讓學生認識自然之美和創造之美,突出了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本教學案還注意到尊重學生於對所學內容的獨特感受,多角度思考問題,在培養學生延伸思維方面做了一些探討。

實施本教學案,學生在閲讀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乃至寫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應有的訓練。

《童趣》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熟練朗讀文言文,把握正確的語氣、語調,並進而讀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點:準確朗讀,讀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難點:背誦課文,讀懂文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課文序言導入課文講述,板書課題及作者姓名,簡介之:

1、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

《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分鐘。

三、一生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難讀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擬 強 唳 怡 礫 壑 龐

四、齊讀課文,教師指出注意點(句讀、字音等)。

五、學生自讀課文五分鐘,要求讀通課文。

六、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並説出理由):

1、請簡要描述這張插圖的內容。

2、畫中的.少年是誰?畫中的白鶴是真的嗎?這些白鶴實際上是什麼?

3、蚊子為什麼會變成白鶴? 4、“飛蚊成鶴”,表現了少年時期的“我”的什麼特點?

5、用文中的語言概括“我”這樣做的好處?

6、“我”為什麼能獲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備什麼條件)?

7、文中除了“飛蚊成鶴”之處,還寫到了什麼“物外之趣”(即把什麼看作什麼)?

8、為什麼“我”“呀然一驚”?文中的龐然大物指什麼?

9、“我”為什麼要打癩蛤蟆並“驅之別院”?

七、師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問題,瞭解全文大意。

八、集體朗讀課文,請一學生簡述故事內容。

九、小結本堂課所學內容,佈置作業: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譯全文;

2、熟讀全文,背誦全文。

《童趣》教學設計7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七年級學生入學後所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要搞機械的教學,要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法應靈活多變,應啟發學生主動求解,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大體按照創造情境激發興趣——檢查預習情況——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文白互譯——品讀課文——探究討論——延伸拓展——總結評價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2、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在讀中體會“趣”。

3、翻譯課文,學習積累文言詞語。(通假字、多義詞、成語、省略句)

4、自主、合作、探究,啟發和疏導學生翻譯課文,在譯中激發“趣”。

能力目標:

1、學會學習文言文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力。

教學方法:

創造情境法、朗讀法、討論法、文白互譯法、品讀法、探究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於藉助觀察、想像發現美的審美情趣,從而獲得生活樂趣。

5、讀議結合,感悟作者的“趣”,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創造情境激發興趣、指導朗讀、疏通文意。

課前預習:

1、查閲資料與工具書,瞭解作者的主要生平經歷。

2、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3、藉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把你不會翻譯的地方圈畫出來。

一、導入新課:

用創造情境的方式導入。

教師在黑板上寫兩個字母:S、M,讓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它像什麼?(生回答),教師表揚學生後引用毛澤東詩文《詠蛙》中的詩句:“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引發學生的聯想。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充溢想象力的文章——《童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抽一生講解,其他學生補充。)

藐(miǎo)項為之強(jiāng)鶴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壑(hè)癩(lài)蝦蟆

2、抽學生講解作者的主要生平經歷。

沈復(1763一?)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一生長期作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嘉慶十三年(1808)五月間,隨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參加冊封琉球國王的盛典,十月間歸國。在此期間,寫作了《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是自傳體的散文。原有六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今存前四記。

3、生談談預習本文的感受。

三、介紹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為主,不同為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2、學文言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彙、語彙依然保存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3、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彙、語彙,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四、朗讀指導,初步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字音、節奏、情感。

2、指導學生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如:能/張目對日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示極短的停頓)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

3、自由朗讀,讀出童趣。

4、全班男女生交叉讀。

五、疏通文意

1、教給學生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擴、換、留、刪、調、補。

2、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3、文白互譯遊戲。

兩人一個小組,第一個人説一句白話文,另一個人用文言文説,另一個人用白話文,第一個人用文言文。這樣交叉的形式進行文白互譯,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六、知識訓練:

當堂完成課後練習二

1、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2、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思考: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物外之趣。

一、導入

抽查背誦課文。

二、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1、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才會得到。

三、品讀課文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3、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學生討論後明確: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四、體驗反思:

1、你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經歷?説出來與大家分享。(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

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要善於觀察,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4、討論

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

鞭子可能是一根小草,也可能是一棵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説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五、集體背誦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

六、教師小結:

《童趣》是一篇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和奇思妙想引發了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我們只要有懷有一顆童心,不為什活所累,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善於想像,就能因物生趣。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也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善於想像和聯想,這樣我們的生活、學習就會更加多姿多彩。

七、作業:

1、歸納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多義詞、成語、省略句。

2、以“我的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童趣》教學設計8

《童趣》(人教版語文教材七上第一單元)是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以後文言文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打響這第一炮?教學中,我着眼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從讀、練兩方面入手,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一、趣讀

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也是關鍵。但許多學生往往因為對文言文畏難或不感興趣而不願意多讀,所以我首先着眼於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如何調動?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教讀《童趣》時,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師生二人轉:

讀文時,我只讀出句子的開頭一個字或幾個字,然後讓學生讀出這句話中餘下的字。這樣,師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形成以下的朗讀格式:

餘憶(注:教師讀,下同)童稚時(注:學生讀,下同),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餘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文白夾雜讀:

對每句話,我有選擇的用白話文説出意思,然後讓學生用書上的文言相接,形成以下的朗讀格式:

我回憶童稚時,能夠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看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因此時常有物外之趣。夏天蚊蟲的鳴叫聲像悶雷一樣,我私下把他們比作羣鶴舞於空中,心理這樣想着,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我抬頭觀看蚊子,項為之強。有時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讓它們衝煙而飛鳴,把這當作青雲白鶴觀,果然就像鶴唳雲端,為此我怡然稱快。我常常在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下身子,讓身子與花台一般高;定神細視,把叢草當作林,把蟲蟻當作獸,把土礫凸者當作丘,凹者當作壑,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天,我看見二蟲鬥草間,看的正入迷,忽然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只見它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當時我年幼,看的正出神,不覺呀然一驚。待我神定,捉住癩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對於以上的兩種方法,由於學生以前沒有這樣讀的經歷,所以感到非常有趣而且輕鬆愉悦,讀的也就格外賣力。兩三遍之後,我讓學生合上書本,我提示開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學生很快就説出了後面的句子。然後再讓學生兩兩組合,自由練讀,不一會就有多半的學生會背誦了。

二、趣練

以前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都是教師逐字逐句的講析,告訴學生那些文言詞是重點,什麼意思,要求學生牢牢記住,學生都是被動的接受,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如何轉變這種方式,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呢?我在教學《童趣》時,採用了以下步驟,效果極好。

1、明確目標,

讓學生學有方向。在學習之前,我先告訴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⑴ 熟練誦讀,按要求背誦,增加積累。

⑵ 理解文言實詞,促進課文內容的理解。

⑶ 理解、翻譯好文句。

⑷ 全面理解,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

2、分組學習,實現兵教兵:

首先,我把學生平均分成五個小組,每組七人,然後每組選定一個組長,負責對本組的七名同學的學習進行監督和管理。

其次,我讓各組的成員之間進行合作、討論、交流,要求每個成員都能夠熟練地完成以上四個方面的學習。最後,我要求成員之間進行互查互幫,共同提高。

3、成果展示,落實學習效果:

在小組自學的基礎上,我採用兩個隨機的方式讓學生到黑板展示自學的成果:

⑴ 我隨機到各組抽取學生。

⑵ 學生到我這兒隨機抽取事先準備好的試題。

學生事先明確了學習的目標,避免了盲目,學習有了盼頭。分組學習時,學生互查互幫,人人都主動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習有了勁頭。成果展示時,學生人人踴躍,個個爭先,償到了學習的甜頭。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講的極少極少,但效果卻極其顯著,也使我受益匪淺。

《童趣》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讀懂全文,自學自悟幾種理解文言字詞的方法。

2、體會作者的觀察想象,發展自主想象能力。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意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內引生活,激趣導入

以猜謎的'方式內引生活,調動經驗,縮國小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散讀,初步把握:

要求在對照註釋的基礎上,大聲朗讀,讀準字音節奏。

2、學生試讀,師生評價:

學生嘗試在初步瞭解基礎上讀清文句節奏句讀。

3、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並基本會意。

4、師生齊讀,整體把握:

整體把握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二、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三、觀蟲鬥、驅癩蝦蟆之趣。)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方式,進一步研讀課文。

2、對小組間提出的疑問等進行互動解讀。

四、體驗昇華,拓展延伸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暢談,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挑出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説理由。

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説想象。

3、通過聯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説發現。

4、交流類似的經驗、樂趣,説感受。

5、拓展文本,朗讀、討論、體會成年人的“童心”“詩意”。

五、總結激勵 ,結束全文

1、在學習的基礎上吟誦讀背。

2、收束教學,鼓勵總結。

《童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與本課主題童趣相關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2、能在音樂實踐中編創適當的歌詞,表現歌曲。

3、能用線條、點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4、能準確地按節奏拍擊,邊唱歌邊做拍手遊戲。

教學內容

聆聽《玩具交響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第一樂章。引導學生體會樂曲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2、復聽樂曲,試着讓學生説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樂曲中模仿鳥兒的叫聲用手勢表示出來。

3、聽着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或模仿敲擊某種樂器。

教材分析:

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説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為2/4拍,一段體。

4.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民族特色濃郁的港台歌曲。由陳弘文作詞、林建昌作曲。採用2/4拍,五聲徵調式,一段體結構。

第一節5-2

內容:歌曲:《打花巴掌》

重難點:

1、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與本課主題童趣相關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準備:琴錄音機

過程: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二新課教學

(1)完整地聽歌曲範唱,第二遍提示學生拍擊節拍,隨着歌曲準確地輕輕地拍擊。

(2)説一説歌曲唱出了什麼內容?你聽到了什麼?簡短地敍述歌曲內容。

(3)聽範唱錄音,輕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隨錄音填唱歌詞。

(5)分小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歌兒學的快。

(6)學生之間展開評價,找出不足。

(7)完整、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學生討論。

第二節6-1

內容: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聆聽《玩具交響曲》

重難點:準確地讀出兩聲部帶詞的節奏。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複習柯爾文手勢。

3、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結合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安排好一個參與歌曲表現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歌中哪幾處比較合適。

(2)分組演唱,請一名同學,試一試演唱好。

(3)選擇出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完整地演唱。

(4)結合歌曲提示學生

2、編創與活動:

(1)、可分小組處理成有一定力度變化,可表現各種情緒的。

(2)、分小組設計,並表演給大家看。

三、結束部分:

小結。

第三節課時:6-2

內容: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聆聽《出發》

重難點:準確地讀出帶詞的節奏。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複習柯爾文手勢。

3、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結合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安排好一個參與歌曲表現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歌中哪幾處比較合適。

(2)分組演唱,請一名同學,試一試演唱好。

(3)選擇出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完整地演唱。

(4)結合歌曲提示學生

2、編創與活動:

(1)、可分小組處理成有一定力度變化,可表現各種情緒的。

(2)、分小組設計,並表演給大家看。

三、聆聽《出發》

1、完整地聆聽第一樂章。引導學生體會樂曲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2、復聽樂曲,試着讓學生説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樂曲中模仿鳥兒的叫聲用手勢表示出來。

3、聽着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或模仿敲擊某種樂器。

三、結束部分:

小結。

教學回顧:

《童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培養藉助註解、工具書自主理解文言文文意的能力。

2、朗讀並背誦課文,疏通文意。

3、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過程和方法:

1、誦讀法。圈點批註讀書法。

2、拓展閲讀法。學習利用網絡、書籍來蒐集、整理資料,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童真童趣。

學習重點

1、初步培養藉助註解、工具書自主理解文意的能力。

2、反覆誦讀,品味深透於文中的童真童趣。

學習難點

1、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2、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生動地描述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課前激趣音樂(童年)

2、導入學習

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講一講你們的童年趣事……

過渡語:多有趣呀,這就是童趣。下面,我們一塊來欣賞清代文學家沈復寫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大屏幕投影一:課題)

(大屏幕投影二:作品、作者簡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先請大家朗讀全文,全班齊讀第一段,女生讀第二段,男生讀第三段、第四段。

過渡:⑴朗讀首先流暢,把字音讀準,同學們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同學自由發言

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⑵朗讀還要注意抑揚頓挫。(教師範讀第一段)你們認為應怎樣讀才會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明確: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還要讀出感情。

⑶説得很好,要注意停頓、輕重,誰願意試試,讀給大家聽?(3個學生分讀2~4段)

⑷情感式朗讀,是朗讀的最高境界。要把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情感讀出來。就本文而言,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探究。老師:希望大家帶着輕鬆、活潑、愉悦的心情朗讀。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使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我想大家也一定有同樣的感受。同學們剛剛接觸文言文,請你們把它和現代文比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顯的區別是什麼?

生:文言文十分簡潔。

師:對,預習提示也告訴我們,是簡潔。同一個意思,現代文通常用雙音節詞表示,而文言文多用單音節詞。因而語體簡潔。比如第1段裏的“憶”我們現在説“回憶”,“能”説“能夠”,“張”説“張開”。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這樣的詞嗎?

2、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自由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方法指導: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

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大屏幕投影三)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興正濃(興趣)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三、研讀課文,趣事分析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大屏幕顯示)

1、文章表現了什麼樣的“趣”?

2、這種“趣”是怎樣表現的?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1、物外之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2、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是通過仔細地觀察,藉助於好奇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四、速讀課文,理解背誦

1、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

2、小組競賽,限時背誦課文,分自然段背誦

五、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六、作業

熟讀課文並能試背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

二、研讀與賞析

1、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文中共描繪了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結合文中語言形象敍述,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3)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這三件趣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畫面的描寫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情趣,充滿詩意。下面就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畫面,也讓我們神遊其中吧。

三、體驗與反思,品讀心理之趣

師:通過這些活動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戲蚊之趣”和“草蟲之趣”,其實有趣的不僅僅只是蚊、草叢、蝦蟆這些物,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的精神之趣,請大家從文中找出表現作者心理之趣的句子。

(學生分析)

師:通過這些活動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戲蚊之趣”和“草蟲之趣”,也知道有趣的不是蚊、草叢、蝦蟆這些物,更重要的是從中獲得的精神之趣,請大家從文中找出表現作者心理之趣的句子。

(學生分析)

為之怡然稱快。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興正濃。

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

師:你分析得真好,就請你帶着大家把這些句子讀一遍。

(學生朗讀)

師:在鞭蛤蟆的情節中,小沈復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動,卻沒有寫出來,怎麼辦呢?請大家做一個遊戲:你是小沈復,你一邊打蛤蟆一邊在對蛤蟆説些什麼呢?(學生講述)

師:真是有趣,如果説作者獲得了物外之趣,你們可就獲得了文外之趣。可是為什麼我碰到蚊子、癩蛤蟆總是感受不到有趣呢,你是小沈復,請你告訴我獲得“物外之趣”的訣竅,好嗎?

明確:要有童心,好奇心。還要仔細觀察。還要展開想象的翅膀。

師:你們從哪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師:讓我們把這訣竅牢記在心,請大家一起把這段讀一遍。

(師生齊讀)

四、延伸拓展探究體驗,啟迪人生

師:誰能用文中的一個四字詞語概括本文主旨?

生齊答:物外之趣。

師: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説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同學們,請打開你們記憶的大門,跟着大屏幕一起分享童年的樂趣吧。我們嘗試每一畫面深情地配兩三句解説詞,好嗎?

五、課堂小結(音樂背景)

撕下歲月的日曆,每一張都寫滿童趣。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六、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體驗反思b”寫成300字的短文。

3、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

如: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童趣》教學設計12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宜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課前可安排預習。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一一“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手段

錄音機、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8)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9)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於,在。)

(1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12)徐噴以煙。(以,用。)

(13)使之衝煙而飛鳴。(之,蚊子。)

(14)蹲其身,使與台齊。(其,自己。)

(15)以草為林。(以,把。)

(16神遊其中。(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18)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5)見二蟲鬥草間。

([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二、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2、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1、依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研讀欣賞

(一)教師導學

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

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請概括地説出作者記敍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羣鶴舞於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參考註解,試説説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明確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2、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

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板書或彩屏顯示(主要列舉前兩件事):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 聯想和想像 森林、野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始蟆 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 大快人心 (鞭打、驅趕)

三、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

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參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處置有度。

3、不忍心。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童趣》教學設計13

《四季童趣》是一首兒童歌曲。由秦全華作詞、劉衞平作曲。收錄於《音樂(三年級上冊)》第6課中。四季童趣公開課教學設計,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內容:《四季童趣》

教學要求:

1、通過學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2、能用天真、活潑的情緒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運用已學過的節奏創編歌詞和節奏型。

教學難點:能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學內容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收集代表本組季節的歌,認真演唱,並能根據歌曲進行表演。

教學媒介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VCD光盤,音響系統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用音樂問候同學們!(加上動作和笑容,讓學生們感到親切和輕鬆)同學們迴應。

二、課前引導

師:春天追着風箏跑,夏天雨中把船搖,秋天採集紅楓葉,冬天迎風滑雪橇。一年四季快樂多,季季都有新歌謠。今天老師要組織大家來個《歌曲大比拼》,你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組,各組演唱課前收集的代表本組季節的歌,哪組唱的最多就獲勝。

學生分組表演

三、新歌教學

1、談話導入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禮物,不同的季節留給我們不同的記憶,同學們,誰説一説,在四季裏你最感興趣的活動是什麼?

(學生交流在不同季節裏有趣的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現了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眼中充滿童趣的四季,聽一聽,歌中唱到的活動有哪些是你熟悉的?

(揭示課題,板書:四季童趣,同時多媒體出示這首歌曲。)

(多媒體課件展示)

2、教師範唱,激發學生學習新歌的興趣。

3、學生交流聽到的內容,初步熟悉歌曲。

4、復聽——播放多媒體或VCD(童聲齊唱)。

5、教學歌譜——教師彈琴,學生跟着視唱歌譜,教師及時糾正唱得不正確的地方。

6、教學歌詞——先按照節奏讀一遍歌詞,再跟着鋼琴唱歌詞,特別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準確性。

表現好力度記號的要求,如“魚蝦螃蟹……笑聲在追趕”由mp到mf再到f,要不斷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後提問:怎樣更好地表現歌曲中的.“趣”呢?啟發學生從聲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慮。

8、播放《四季童趣》伴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四、拓展與節奏練習

師:每個人在四季裏都有最喜歡的活動,試着把各季節喜歡的活動編成四句話。在教師的啟發下出示小黑板:

春 天 藏 在 花 叢 間--,

夏 天 躲 在 草 帽 下--,

秋 天 鑽 入 谷 堆 裏--,

冬 天 縮 進 棉 褂 中--。

1、按節奏讀讀小黑板上的句子。

2、在《四季童趣》的前奏聲中朗誦這四句,朗誦時配合聲勢動作,並且接演唱。

3、師生共同評價。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充滿童趣的歌,這首歌讓老師想到了童年時代的快樂時光,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純真的童心是最可貴的,願同學們能不斷髮現身邊的美,天天快樂。

六、師生道別

《童趣》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歌曲《四季童趣》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4/4拍,五聲徵調式。歌中出現了一幅幅生動而饒有情趣的畫面,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爛漫的歡樂情景,抒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的心情。歌曲中的第1-4小節與第5-8小節旋律的變化重複,使得曲調富於跳躍感,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和秋天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第9-12小節音調上下三度音區移動進行,旋律呈現起伏,抒情而又歡樂。那歡樂的笑聲,在空中久久迴盪,歌聲時時在人們耳邊迴響。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通過之前兩年的音樂學習,應當儲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學生體驗、感受音樂和探索、創造音樂的`活動能力也越來越強。面對初次見面的學生,首先,我在教學中牢牢把握住情感這條原則,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所想、所盼,通過語言、神態、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其能夠在輕鬆愉悦的狀態下,投入到歌曲當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其次,在音樂活動中,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演唱習慣、學習習慣進行提示。最後,將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穿插在音樂活動中進行。

三、教學目標

1.在音樂中感受四季的樂趣,抒發對大自然和生活的情趣與熱愛。

2.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有感情演唱四季童趣,體會力度記號在歌曲。

《童趣》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僅用221個字就生動細緻地敍述了兩件作者兒時自以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戲蚊於素帳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二是觀蟲鬥草間遇到龐然大物的經過,極富聯想和想象,意趣即由此生成。

【教學目標】

1、培養閲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覆誦讀直至背誦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彙,理解並積累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來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直至背誦並且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

着重從閲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1、學生:

⑴ 接受文言文學法指導。

⑵ 誦讀課文領會課文大意,至少讀三遍。

⑶ 上網或從圖書館蒐集有關沈復及其《浮生六記》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2、教師:

⑴ 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課前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⑵ 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好多媒體設備。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準備幻燈片和投影儀以及一些關於童趣的掛圖。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據文體特點和國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大體按照誦讀感知──品讀賞析──探究討論──延伸拓展──總結評價幾個步驟進行學習。

(新課標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強調學法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利用經驗儲備和聯想導入新課

我們每個人都從童年走來,每當想起童年時,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件、兩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麼有趣,那麼令人回味無窮。不過,老師今天想聽同學們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講給大家,我們一塊來分享你的樂趣,好嗎?(學生二、三人講童年趣事)

噢,原來,同學們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這也許會成為你一生永恆的回憶。其實,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純、最令人難忘的時期,常人如此,那些偉人,名人也一樣。説到這裏,同學們能聯想到哪些名人或偉人的童年趣事呢?

(學生可能想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等,教師也可展示幾幅童趣畫面。)

(圖像可以創設情境,為課堂注入活力, 進一步激發情趣,創造閲讀期待。)

教師過渡:可見,名人的童年也和我們一樣,充滿了童真、童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有哪些趣事?我們一塊來欣賞他寫的一篇非常有趣兒的文章──《童趣》。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指導學生看課文註解①瞭解作者和出處。)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哪一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你從註解①中瞭解了什麼?

教師補充:關於課文的出處和作者老師再補充幾點: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並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解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閲讀時我們不能忽視題目。從這個題目看,課文的重點應落在哪個字上?(師板書趣)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瞭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課題,簡介作者。新課導入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種交流式導入,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氣氛, 從而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教學。)

二、感知積累

1、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下面,我們就來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種趣的。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同學們注意: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務是誦讀,誦讀的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清句讀和停頓:三是讀出語氣和感情。下面請一位同學試着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讀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視學習過程,注重方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後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為什麼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

(尊重讀者的勞動, 尊重聽者的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而能夠很好的處理讀音、停頓、感情等,實現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標。並通過後面的練習讀文加以鞏固。)

教師強調指導:

⑴ 字音:

童稚(zhì) 擬(ní)作 鶴(hè) 凹凸(āo tū) 龐(páng)然大物 撥(bá)山倒樹 癩蝦蟆(lài há ma)

⑵ 句讀、停頓。

⑶ 要讀出一種輕鬆、愉快、自得其樂的語氣來。

2、學生自由誦讀。

(為學生提供感受和體驗揣摩的機會)

3、概括課文內容。

(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4、合作學習:四人為一組,藉助小字註釋,複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瞭解合作學習的情況,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後在瞭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説出大意即可。)

5、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⑴ 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 心之所向則

⑶ 徐噴以煙,使其

⑷ 蹲其身,使與台齊

⑸ 以叢草為林

⑹ 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老師以求教學生的方式檢查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師生間的交流合作。)

6、另外,從此文中,我們還學到了一些成語,或聯想到一些成語,有哪些?

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風聲鶴唳教師可提醒。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到此為止,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品讀賞析奠定了基礎。)

三、品讀賞析

課文追憶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地品讀一遍課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語句,把你認為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並説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讀、推薦精彩語句,師生共同交流,欣賞)

如:

1、餘憶童稚時(憨態可掬,童真童趣融於其中)

2、心之所向,則也(想象奇特)

3、徐噴以煙(非童稚不能為也)

4、忽有龐然大物(照應上文以為,兒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5、神定驅之別院(物我同趣,令人啞然失笑)

(指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這些趣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通過聯想和想象的來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那麼,讀了這一課,你能就課外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探討嗎?

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1、聯繫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麼?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閒情。

2、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説明第3段置於文中的合理性。

3、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4、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五、延伸拓展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説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

(課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總結收穫

課文我們已學完了,我們讀文章也是為了寫,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説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穫。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閒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八、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

2、回憶自己童年時的趣事,試着寫出自己所體驗到的物外之趣,字數500字以上。

3、背誦既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也是對文言知識的積累,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可加深對物外之趣體會,也是課堂的延伸。

九、資料鏈接

1、《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2、周作人《蒼蠅》選段)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裏棄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髒,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製各色小蟲者。標題雲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

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説: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後,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Tags:童趣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