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7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一、概述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淨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本詩語言流暢、優美,品味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能説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徵的景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過描繪畫面、品味語言、仿寫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我校是一所城鎮中學,學生對學習語文較感興趣,但學生大都來自農村,語感較差,語文素質參差不齊。

2、通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級兩班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彙,具有初步朗讀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生具體的學習寫景的抒情詩歌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朗讀全詩。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創設情境、以讀促悟、先扶後放、“雙主”教學法。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2、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描繪圖畫、品味語言的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從而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工具。

3、根據教學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聯想想像法。

(3)比較閲讀法。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課前教師下載製作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裏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2、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1、媒體播放美麗的秋景圖畫。

2、導語: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3、媒體出示作者照片及簡介: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配樂範讀音頻。學生勾畫字詞並感知語言節奏。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學生試着配樂朗讀。要求讀出感情。

3、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輕聲的自由朗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節奏、停頓等。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評價,並正音

4、學生齊讀全詩。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那麼這首詩是悲秋的還是喜秋的呢?(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後,形成了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能被他們自己清晰地意識到,就能進一步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出示思考題:

a、為什麼説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討論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3、、圖畫描繪:出示詩歌所描繪的三幅圖景的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b、展示課件圖片,學生根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4、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由遠及近的順序。

b、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並説説你的感受。(播放課件)

例:優美語句賞析,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嗎?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

5、互動釋疑:學生提問,小組全班相互解決

(四)教師小結,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①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比較閲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及課堂的表現來進行形成性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便於掌握和應用。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

2、評價方式: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給予肯定,也是一種自信心的表露。

小組評價:是指小組間的互相評價,具有促進小組合作的作用。

教師評價:這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以及小組完成的作品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八、幫助和總結

説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出示圖,板書:狼、鹿)説説你喜歡哪一種動物?

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讓我們藉助課文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麼好的辦法?

檢查讀書情況,個別學生分段讀。

三、緊扣詞句,研讀課文

1、(出示圖)同學們看,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着這圖畫,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它呢?

2、課文是怎樣來描寫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呢,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葱綠,生機勃勃。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4、從你們的朗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歡這座美麗的森林。經過25年後,凱巴伯森林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示圖)快速瀏覽課文,找找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出示: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齊讀。看到這枯黃的森林你有什麼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5、生活在其中的可愛的鹿呢?它們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老師發現課文中有3個數字是描述生活在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數量的,你們找到了嗎?(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為什麼在數量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分組學習,找到原因。

6、分組學習,交流反饋。

7、我們看看課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見一不一樣。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為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邊讀邊想:為什麼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怎樣讀?

四、提升感受,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2、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裏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師畫天 平),必須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種生命得到合理的發展。今天回家後,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萬 八千

功臣 禍首

狼 鹿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機勃勃 葱綠 枯黃

美麗 活潑 飢餓 疾病

貪婪 兇殘

(1) 指名讀、正音 齊讀

(2) 學生思考:這三組詞語分別是描寫什麼的? 試用這幾個詞簡單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森林和鹿羣的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先默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不同,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設計意圖:從描寫森林、鹿羣、狼的詞語入手,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通過指導,可以很好地落實寫字教學目標。同時,引領學生用相關詞語概括課文內容,既是語言文字訓練,又確立了研讀方向,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

二、精讀課文,走進文本。

1、引導學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有什麼變化。(指名讀)

(1)多媒體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葱綠,生機勃勃。

整個森林像着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凱巴伯森林前後顏色有什麼變化?

(2) 多媒體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後景象的圖,讓學生説説感受。

(3)指導朗讀:這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兩句分別應該怎麼讀?(指名讀 男女生分角色讀 齊讀)

過渡:當讀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有了一個什麼疑問?(指名説 如:為什麼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説一説(可是,吃光了。)。

2、引導學生感受鹿羣的變化:我們再來看一看,狼被捕殺前後,森林裏的鹿羣有什麼不同?(指名説)

(1)出示板書:___________的鹿在林間____________。讓學生説説,狼被捕殺後,森林裏的鹿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抓住數字上的變化,感受鹿羣生活狀況的變化。

(3)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這時你心中又有了什麼疑問?(在狼被捕殺前後,為什麼凱巴伯森林和鹿羣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3、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讀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説一説(它們在這裏生兒育女,都被飢餓的鹿吃光了。 緊接着,只剩下了八千隻病鹿。)。

(2)找出文中數據,體會鹿羣和狼羣的變化之大。

4、討論: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指名説:但鹿羣的後面,的暗算。)

過渡: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

5、多媒體映示:

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羣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1)齊讀這兩句話。

(2)説一説:誰是功臣?為什麼稱狼為功臣?誰是禍首?為什麼稱鹿為禍首呢?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説話。

(3)、理解引號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嗎?狼吃掉鹿只是出於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這樣嗎?是誰讓鹿去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

6、説一説: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現在,你最想對誰説些什麼?(指名説)

【設 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由文悟理的關鍵。這一過程的設計,圍繞一個故事: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故事;緊扣三組對比:森林、鹿羣、狼羣前後變化的對比;抓住文 中數據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以及觀看多媒體再現的森林變化前後圖景,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 聯繫,從而領悟到人們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由,進而悟出文章藴含的道理,可謂水到渠成。同時,_______的鹿在林間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説話,又是很好的説話和概括能力的訓練。】

三、説寫訓練,揭示主題。

1、現在凱巴伯森林的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在森林入口處設置一個警示標語,你認為應該在上面寫些什麼?(學生寫 寫後指名説 師生評議)

2、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會出現怎樣的後果?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設 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作文剛起步,閲讀教學中應抓住契機適當進行一些寫話訓練。這裏在學生學習前文的基礎上,以設立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説寫學習本課的收 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説寫效果。另外,通過進一步的探究,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保持生態平衡這一主題。】

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像凱巴伯森林的居民這樣,由於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規律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的人還有很多。多媒體映示:

馬裏温島的貓災

馬裏温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裏,隨船來的幾隻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

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隻。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羣島,供人養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

人們噴灑化學藥劑,連續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將它除淨。

西班牙的螃蟹災

1976年,西班牙從美國引進5萬隻蟹苗,放養在一條河的三角洲。幾年,繁殖到幾億只,而當地每年最多隻能捕400萬隻,供人食用。稻田裏的水順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幹;螃蟹吃掉水中

的魚蝦、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魚絕了,鳥沒有吃的,也不在這裏停留了,給當地造成了一次螃蟹災。

(1)師講述這三個故事,並引導學生補充有關事例。

(2)讀了這些故事,現在你最想對人們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2、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當地政府也決定讓凱巴伯森林重新恢復到一百多年前的美麗,你認為怎樣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拓展課外閲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這裏教師和學生補充的現實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實例,是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有機地滲透環境教育,昇華主題。】

五、作業超市,課外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有關生態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設計一條保護生態平衡的宣傳的標語。

【設計意圖: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出示作業,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參與探究的空間。作業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滿湖通紅、山神、省下、灰心”等詞語的意思。

2、懂得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堅持天天學,認直學,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3、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背誦第二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第2段的語言文字訓練;難點是通過第3段最後兩句話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課前準備:

掛圖、詞語卡片、小黑板、錄音機、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抽讀詞語

2、指名讀第1段。説説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二)教學第2.3段

引入新課:王冕的'父親死了,家裏很窮,只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背上還要讀書,真是勤奮好學啊!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王冕是怎樣勤奮學習畫荷花的。一邊看課文,一邊聽錄音。

學習第2段:

1、自由讀,標出有幾句話。

2、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傍晚是什麼時候?

3、問:這時候天氣發生了什麼變化?給“忽然”換個詞。

4、大雨過後的景色是怎樣的呢?(出示掛圖)

(1)看圖説話: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們看去這湖面怎麼樣?荷花怎樣?荷葉呢?

(2)課文中是怎麼寫的呢?劃出課文中寫大雨過後湖面、荷花、荷葉的句子,讀一讀。

(3)理解“滿湖通紅”,並板書。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書:清水滴滴)

荷葉上的水珠還滾來滾去的,(板書:滾來滾去)真美啊!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最美!指名讀,男女讀。

5、這麼美的荷花,難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他心裏會怎樣想呢?

“那多好啊!”後面用了感歎號,表達了王冕怎樣的感情?誰能讀出王冕心裏很想把它畫下來的語氣?指名

6、這一段寫得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一段背下來呢?自己試背,齊背。

7、完成課堂作業第4題。

大雨過後,一片陽光照得()。湖裏有十來支(),花瓣上(),荷葉上()滾來滾去。王冕看得()。

學習3段

過渡語:下雨後的景色這麼美,王冕多想把它畫下來啊!那王冕是怎樣學畫荷花的呢?帶着問題自己讀第3段。

1、指名讀第1句。畫畫用的畫筆、顏料、紙,王冕是怎樣得來的?理解“省下”。

2、後來王冕畫的荷花像不像?從課文哪句話可看出?出示句子比較:

比一比,哪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3、朗讀這一句。

4、同桌討論:王冕為什麼能把荷花畫得這麼像?交流,板書:不灰心,天天畫

5、假如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應該怎樣向王冕學習呢?

(三)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四人小組談一談:學了這課,你有什麼收穫?指名彙報。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3.6題。

五、板書設計:

27學畫

(課文插圖)

滿湖通江畫不像

清水滴滴

滾來滾去

像xx一樣

六、教後感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對第2段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為了突出重點,在第2段教

學時,我充分利用掛圖,讓學生先進行看圖説話(“湖面有哪些景物?我們看去這湖面怎樣?荷葉、荷花怎樣?),再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4

國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簡述

摘要:xx通過列舉實例説明了教學目標的組成。詳述了兩種教學目標意義和作用,剖析了這兩種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繫,為良好的數學教學指明瞭方向。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長遠目標新近目標

1教學目標的組成

從事數學教學設計之初,教師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要學什麼數學”,而是“學生通過所學能夠做什麼”,這就是數學教學目標。根據現代國中數學教育的要求,設計者希望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這是數學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數學教育的宗旨。通常教學目標由若干目的組成,其中包括三大塊:①知識與能力;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一章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會證明平行四邊形、徒有其表、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定理及其相關結論。②能運用性質定理進行計算與證明。

(2)過程與方法。

①在進行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中,發展嚴格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篇6

西師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熱鬧的菜地》設計之“趣”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新詞,認識文中的蔬菜,激發學生運用新詞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感受豐收的喜悦,體會勞動的愉快。

【教學重點】

藉助拼音和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會認寫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朗讀,更換“熱鬧”一詞,感受豐收的喜悦。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蔬菜。

2.生字圖片、食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激趣

1.課件出示蔬菜:看看是些什麼?菜地裏可熱鬧了,趕快去看看吧!

2.出示課件,板書並讀課題。

二、初讀兒歌,識字添趣

1.藉助拼音自讀兒歌,讀正確。

2.自主識字。

(1)勾畫生字,拼讀三遍後讀給同桌聽,相互糾正。

(2)指名教讀後搶讀:披、藏、番、蓮藕、泥、辣椒、嘴、越。

(3)補充音節練習。(邊鼻音、平翹舌)

(4)去掉音節讀後開火車讀。

3.交流記字方法。

方法複習:分類識記、按結構記憶、熟字記憶。

(1)四人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3)新方法交流――生活中識字:菜譜,大家認識嗎?

星期四青椒炒肉涼拌蓮藕番茄蛋湯

4.認讀輕聲詞:紫衣裳茄子蘿蔔熱鬧燈籠

5.認讀三字詞:紫衣裳披綠袍泥中躺尖尖嘴像燈籠

引:紫衣裳:誰來教教。

引:文中還有一些三字詞,要連讀,還有誰也讀得好?也來教教。

三、美讀兒歌,入情悟趣

1.選擇喜歡的方式讀兒歌,要求詞語連讀。

2.師生配合讀兒歌:師讀前半截生讀後半截,然後交換。

3.分四組連讀課文,比賽誰讀得整齊、聲音洪亮,讀出熱鬧來。

4.喜歡哪句就站起來讀哪句,呈現熱鬧的課堂,感受什麼叫熱鬧。

5.給題目“熱鬧”換個詞:快樂、收穫、豐收……

四、認真寫字,檢測享趣

1.觀察生字格里的字,看看哪裏需要提醒,提醒“南、黃”。組詞練習。

2.認真書寫出這些漢字,完成檢測!

《熱鬧的菜地》檢測:

(1)把下列音節補充完整。

()ng()ng()in()i

裳藏蓮泥

()()ui()n

辣嘴南

(2)寫出喜歡的蔬菜名2~4個。

白菜xx、xx、xx。

選幾種蔬菜寫一句話:xxx。

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的】

1、認識10個字,會寫“不、開”。認識偏旁“人、刂、灬、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字,指導“不、開”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爺爺和小樹的.故事,打開書,自己讀一遍課文,看看這些字你都會認了嗎?一邊讀一邊牢牢地記在心裏。

2、按自然段讀:老師讀第一自然段,男生讀第二自然段,女生讀第三自然段。

3、導語:你們看這棵小樹長得多好呀!那你們知道嗎?樹葉下面可藏着許多祕密呢!誰願意揭開祕密?

 二、新課:

1、師將深色葉子翻開(書上詞)

小傘、爺爺、撐開、穿上、暖和、一棵樹、冷熱、給我、來到

⑴兩人互讀:誰有不正確的及時幫他糾正。

⑵請學生當小老師,會讀哪個就帶着大家讀哪個。

2、這些詞裏有咱們這節課要認的10個字,他們也在樹葉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誰?

傘、爺、棵、到、冷、熱、給、開、穿、暖

⑴你都認識他們嗎?自己快認一認。

⑵指名當小老師,帶讀這些字。

⑶重點字挑出來,再讀,“爺、到、冷、熱、傘”認識“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通過圖,用基因識字的方法講解“父”:古時候,兒子犯錯了,爸爸教訓兒子的時候,手裏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爺”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彎曲的樣子。

還學了哪個字有“父”?(爸)擴字:爹、斧、釜

3、遊戲:試試誰的反應快!

將本課要認的字發給學生(兩人一組,一組一個字)

學生説字,拿這個字的學生站起來,帶讀。

4、兩人一組用字組詞,再説一句話。

5、朗讀課文,把這些字記住。

6、我會寫。

“不”:

⑴觀察:有幾筆寫成?

⑵每一筆是什麼?

⑶觀察每筆的位置。

⑷師範寫。

⑸生描紅筆順,再獨立寫一個字。

“開”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寫。

 三、練習

聽老師説詞或句子,有今天學的哪個字,請你把它挑出來。

暖風、暖氣、暖洋洋

冬天到了,天氣冷了。

我有一把漂亮的雨傘。

熱水、熱氣、熱毛巾

小紅送給我一支鉛筆。

開車、開門、開燈、打開

教室門口有一棵樹。

我扶爺爺過馬路。

穿衣、穿戴、穿鞋、穿着

教學設計方案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稱、曹、議、論、秤、砍、塊、沉、線、止、然、量12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曹衝稱象的辦法,學習曹衝遇事開動腦筋。

3、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遇事要開動腦筋,平時多觀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學習曹衝,平時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曹衝稱象的辦法以及他和官員稱象的辦法之間的聯繫。

解決辦法:教師啟發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象辦法與曹衝提出的稱象辦法進行對比。

難點:曹衝想出稱象辦法的原因。

解決辦法: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化整為零,找到了稱大象的巧辦法,實驗過程就是突破難點的過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稱象》(板書課題),象就是我們在公園、電視中看到的大象。稱象就是稱大象的重量,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呢?(誰稱象,為什麼要稱象,怎樣稱的,稱出來了嗎等)這些問題,同學們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瞭解課文內容。

2、動筆勾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3、分組,聯繫上下文理解字義。

4、分段朗讀,糾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考:該文章主要寫的是誰稱象的事?(曹衝)

曹衝是曹操的兒子。曹操是什麼人?(古時候的大官)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段主要講的是誰?講了他什麼事?引導學生感知這段的主要內容。

(2)讀第1句話,回答曹操是什麼時候的人?理解古時候指三國時期,離現在大約有一千七百多年。

(3)讀第2.3句,回答:人家送給他一頭大象,他心情怎樣?是怎樣做的?(他很高興,所以就帶着官員和兒子去看象)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2段,思考並回答:象是什麼樣子?官員們怎麼做的?(使學生了解本段主要寫了象又高又大,官員們邊看邊議論象的重量)。

(2)讀第1句,看圖回答:從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牆,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體認識象的高大。

(3)再讀課文,從中體會象很大。

(4)讀第2句話,舉例説説議論的意思,再回答:從官員們議論的話裏你知道了什麼?(象很重,官員們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讀這句話,讀出官員們疑問語氣。

(5)朗讀第2段。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

(二)回顧第1.2自然段。

(三)學習第3段。

1、朗讀第3段,思考官員們想出哪些稱象的辦法。引導學生抓住這段的主要內容。

2、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的重量稱一稱?官員們是怎樣説的?這個辦法行嗎?

(先引導學生把第一種辦法概括為造大秤,再讓學生理解第3句話,瞭解這個辦法不行的原因是因為誰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提起這杆大秤。)

3、讀第4句,説説第二種辦法是什麼?為什麼也不成。

(聯繫曹操得到象時高興的心情,認識把象割成幾塊稱的辦法更不成。)

4、讀最後一句,説一説搖頭和直搖頭有什麼不同。(直搖頭的意思是不住地搖頭,表明曹操對官員們提出的稱象辦法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再讀一讀課文體會曹操的態度。

(四)學習第4段。

1、朗讀第4段,思考曹衝想出了什麼樣的稱象辦法。

(1)從才七歲體會出曹衝的年齡怎樣。(年齡太小了)

(2)這麼小的年齡就能想出稱象的好辦法。誰能分步説説曹衝稱象的辦法呢?

(3)教師根據學生説的內容演示稱象過程的前兩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裝水的大玻璃缸裏,再把大象放進船裏,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裝演示用的小石子,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

(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為止等詞語的`意思。)

第三步:稱一稱船上石頭。着重理解石頭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稱。

第四步:知道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頭的總重量就等於知道大象的重量。因為石頭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樣的。

2、朗讀第5段,思考:用曹衝想出的辦法稱象,結果怎樣?

(1)曹操微笑着點點頭,説明什麼?(對這個辦法很滿意)。

(2)果然説明結果和預想的一樣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衝是怎樣想出稱象的辦法的?

討論:(分成小組或同桌)

(1)曹衝聽了官員們議論造大秤的辦法,想到了什麼?

(曹衝想:大秤沒有人能提得起來,船卻能裝得很重很重的東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衝聽了官員們議論宰象、稱象塊的辦法又想到了什麼?(用石頭代替象塊。稱出石頭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衝學習什麼?(啟發學生從兩方面學習)。

(1)曹衝用心聽別人的議論,積極動腦筋想辦法。

(2)曹衝善於觀察和學習,知識豐富,知道船在水裏下沉的程度與重量有關係。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肯動腦筋思考問題,就會變得聰明起來。

(五)分析識記字形,完成本課作業。

1、讀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組詞語。

(1)比較稱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義不同。

(2)曹和線的筆畫筆順。

曹:上半部分的筆順為,下半部分是日字,共11畫。

線:左邊是絞糹旁,右邊的筆順為:共8畫。

(3)塊、議論、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識記。

2、完成課後第2題,會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課後第3題,讀這段話,再抄寫。

4、把這篇課文內容講給別人聽。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的:

1、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油畫棒畫創作媒介的特點、創作手法,能夠讓學生學會利用相關工具和技法創作出一幅表達自己心聲的油畫棒畫。

2、學會畫簡單的油畫棒畫。

教學重點:

瞭解油畫棒畫的特點和表現手段。

教學準備:

1、筆:鉛筆——宜選取軟性鉛筆如2B、4B等鉛筆用於所畫對象的輪廓勾形;蠟筆——有十二色、二十四色、四十八色等,初學者選用二十四色為宜。

2、紙:宜選取普通素描速寫紙,易着色,不易將紙塗壞。

3、其他工具:橡皮、刮刀、削筆刀、畫板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句: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雙手去做工,大腦去思考。

用手不用腦,學習學不好。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展示圖片,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學會正確的觀察分析方法: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有靈氣、招人喜愛的小寶寶、小動物呢?首先應引導學生學會用觀察、分析的方法,即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觀察對象,從而發現他們的特點(如長鼻子象、大耳朵兔、長頸鹿)。但應切忌教條式地給學生太多框框限制,否則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及畫中所表現出的意趣,宜鼓勵他們正確觀察後大膽下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抒發自己的情感。

2、瞭解油畫棒畫的基本勾形,類似於速寫。標準的執筆方法可使蠟筆不易折斷。正確的塗色方法易使所畫對象色彩飽滿、自然、生動。

3、掌握油畫棒畫的作畫步驟:①我們畫各種物體形象,先要把各部分歸納成不同的基本形,在進行組合描繪。步驟是:先整體後局部,先大後小,先外后里,先上後下。可以先用鉛筆打稿,再塗色,也可直接用蠟筆(或油畫棒)去畫。

畫人物形象時,多從正面去表現,可把頭部畫成正面,四肢和軀幹等畫成側面。

畫動物形象時,頭部可以畫成正面或側面,四肢、軀幹等畫成側面。

畫風景建築時,從正面、側面都可以描繪。畫交通工具時,要多從側面去描繪。

觀察分析比較對象(抓住特點);②確定畫在紙上的位置及大小(大小適宜,位置偏中);③勾形(從整體至局部,從有特點的部位到其他部位);④塗色(注意色彩的'過渡、重疊,不能塗到輪廓線外);⑤勾線(用深色筆加強外輪廓,調整畫面)。為了使畫面上一些淺色或者重疊的物體形象更突出,就需要用顏色把各部分的輪廓勾畫出來。勾線前,要先平塗好各部分的顏色,再用深色蠟筆(或油畫棒)勾線,這樣畫面既乾淨又美觀。如果採用彩色水筆勾線,要先用深色彩筆勾畫出各部分的輪廓線,然後平塗蠟筆(或油畫棒)色。反之,會因為蠟筆色的蠟性,而不好勾線。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1、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標: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

2、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説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説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

(生説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嶽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後猜猜他是誰?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當時,動盪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後還到我們湖州做過刺史,相當於市長。對江南美景獨有鍾情,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領會,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幽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這位詩人就是──

2、山行是什麼意思?這座山在哪裏呢?

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課件:嶽麓山)

嶽麓山地理:位於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嶽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最高峯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特色:嶽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嶽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着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嶽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佈名勝古蹟,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蹟可覓,以愛晚亭、嶽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着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註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願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問──同學,……回答正確的同學有權請後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⑴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麼──

寒山石徑。

①什麼叫寒山?什麼叫石徑?“斜”是什麼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麼意思?

⑵接着詩人又看到了什麼?──

白雲人家

①“生”是什麼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麼意思?

⑶詩人為什麼停下車來呢?“坐”是什麼意思?“晚”是什麼意思?

第三句是什麼意思?

⑷“霜葉”是什麼意思?“紅於”呢?

第四句是什麼意思?

6、同桌互相説説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研究再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⑴“寒山”點明瞭季節,這個“寒”字使人彷彿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⑵“白雲生處”説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彷彿看到了……聽到了……

你和杜爺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此時你們為什麼突然停下來了呢?

⑶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是啊,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雲,隱約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迷人,詩人置身這紅豔豔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動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愛”

(課件:楓樹。)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⑷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透過這個紅字,我彷彿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豔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豔。詩人僅僅是讚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讚美什麼呢?(請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葉子一般都是怎樣的?可我們的楓葉呢?你認為詩人在讚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饒,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四、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麼美,風景這麼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種形式反覆讀,直到背誦。)

五、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願意把剛才你和杜爺爺一起遊覽嶽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願意把它畫下來嗎?

教學設計方案9

課題研究

創意説明:

閲讀這類較長的文章,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學習,不僅要學會閲讀理解,還要學會主動發問:

有疑而問、於無疑處生疑或者依據文中有關事實,向作者、老師或同學提出商榷性的疑問。朱熹説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沒有發問,就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發展。因此,要鼓勵學生善於敏捷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索,敢於打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能夠以新穎的形式表述結果。

教學步驟

一、閲讀全文

二、對課文發問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的“閲讀提示”及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從不同的角度來發問,並將自己發現的所有問題羅列出來。

三、課題的選擇

指導學生在他所羅列的問題之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值得探究的問題。選擇課題也是一種學問和能力。在選擇課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事項:

1、量力而行。課題儘量小一點,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廢。

2、問題明確。在選擇一種課題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其意義價值,以及其先進性和科學性。

3、避免重複。儘量避免與別人的課題重複。當然,如果認為自己的觀點比別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籌,也是可行的。

四、資料準備

課題研究必須建立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才能有所見地,有理有據。資料的'準備,包括平時的閲讀資料收集和根據此課題而有目的、有系統地查閲文獻兩種。

五、深入研究

在資料準備就緒之後,就要展開研究了。研究的時候,要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六、小論文撰寫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敏捷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索,敢於打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還要引導學生以新穎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結果,富有創意地進行小論文的撰寫。

七、交流總結

先小組交流,後由小組選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

提供以下課題範例以供參考:

1、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2、有人説,作者是大手筆,表現在哪裏?

3、有人説,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見得?

4、從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個性風格來看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

5、全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6、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備”的傳統價值觀如今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你認為“做事”與“做人”哪個更為重要?這二者之間會有一些怎樣的相互影響?

7、人應當怎樣在事業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教學設計方案10

一、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設計本課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盒子,發現不同種類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初步樹立設計意識,培養簡單的設計能力。

《會變的盒子》這課,我抓住課題中的“變”字,以《中國小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依據,設計一系列探究活動,通過這些綜合學習和探究實踐,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曾過説:“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悦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探究式教學模式正是重在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並形成積極探索和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以興趣為前提,在輕鬆、自然、獨立的學習氛圍中,把教師要講授的教學內容轉化為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由淺入深地進行實踐與創新,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識、技能於興趣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並獲取學習的經驗。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21頁左上方的“小體驗”欄目,旨在讓學生通過拆解舊盒子並反折成新盒子這一過程,探究紙張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瞭解紙盒各部位的作用,為製作紙盒娃娃作準備。接下來,教材通過六張圖片,分五步介紹瞭如何用拆、畫、剪、折、貼等方法制作紙盒娃娃。

第22頁展示了七幅學生作品。通過欣賞分析學生作品中哪些地方巧妙應用了本課所學,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啟發學生聯想還可以運用哪些以前學過的製作方法,結合小紙盒原有造型,設計出有趣的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課本劇中的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還可以是筆筒,雜物盒等小擺件。

三、學情分析

本階段的學生對摺、剪、貼、畫等基本方法並不陌生,在之前的美術課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根據圖示動手製作的經驗,對紙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工、裝飾紙盒。但是,他們對於紙盒的基本構造,以及盒子是怎樣從平面到立體的製作過程少有探究。學生對拆解紙盒抱有極大熱情,但是能否把拆開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對他們將是一個考驗。這一方法雖然有一定難度,但過程卻其樂無窮。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與空間想象力。

四、學習目標

1、通過生動直觀的紙盒通關遊戲和教師示範,經歷獨立拆解紙盒由立體變為平面的過程,由淺入深地瞭解盒子的基本構造。

2、通過觀看紙盒娃娃製作過程的微課和師生合作探究製作小熊划船的過程中,學習並複習用拆、畫、剪、折、貼的綜合方法把紙盒變成新形象。

3、通過觀察課本上的七幅學生作品,補充學習卷和組合的綜合方法。

五、重難點重點:

瞭解、改變盒子的構造,並設計製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難點:立體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激活與引導。

六、評價設計

1、通過學生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盒子的展示來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通過觀看微課和師生合作探究,在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歸納拆、畫、剪、折、貼的綜合方法,達成目標2。

3、在觀察和獨立思考中,回憶之前學習的卷和組合的`方法,達成目標3。

七、教學過程

7。1 第一學時

7。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激趣導入 評論(0)

1、組織教學:

師:歡迎同學們再次和老師一同進入多姿多彩的美術課堂!

師:今天這節課的主角就是它——盒子!(板書部分課題:盒子)

盒子有什麼稀奇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它們都是什麼材質做成的?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出示教具:盒子)

2、觀看課件:

師:圖片中古代和現代的盒子材質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生:分別用不同的材質製成的,有紙質、金屬、木質等

你可別小瞧它,它可是老師的魔術道具,一秒鐘就可以變得不一樣,不信,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喊出”盒子變變變!”(將盒子反折,露出小鳥的形象。)

神奇吧!你也想給盒子來個大變身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研究研究這——會變的盒子。(補充完整課題:會變的盒子)

【調動學生興趣,為進入下一環節做好精神準備。】

活動2【講授】探究實踐

1、紙盒遊戲

師:老師今天準備了一個關於紙盒的通關小遊戲,你們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師:初級難度:數數盒子一共幾個面並標出來。

生:展示盒子的六個面。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

師:中級難度:請你拿出一個紙盒,迅速把它展開變成平面的,你還能找到之前的六個面嗎?試着標一標。

生:迅速拆開自己蒐集到的一個紙盒,初步瞭解它的製作方法。

師:高級難度:你能用最短的時間再把它反折成一個新盒子嗎?想想為什麼要反折盒子?

生:反摺紙盒,在折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它的製作方法,並在活動中瞭解紙盒展開圖與盒子的關係。

師:盒子的外部佈滿了廣告,比較光滑,不易上色;而盒子內部展開的平面圖就像天然的畫紙,便於繪畫。(通過對紙盒進行“展開→還原”的活動,初步瞭解簡單的設計與製作盒子的基本方法。)

2、提出質疑

師:除了紅色部分的六個面外,白色部分起到什麼作用?(出示課件:紙盒平面圖)

生:連接、加固。

活動3【活動】鞏固新知

1、師生合作

師:老師也想仿照着做一個小熊划船的紙盒形象,可是看起來很單調。你能想辦法讓它看起來更加飽滿豔麗嗎?

生:因為老師只用到了紙盒的兩個面。加船帆、號角、海浪。

師:講解剪的方法。留一個面上的圖案不要剪,其他面上的圖案沿着輪廓線剪開,不要剪掉。

剪、折、貼好盒子。小熊終於揚帆起航啦!

同學們還有哪些創意?還能用哪些製作方法?(觀看課件)

生:卷、組合。(板書:卷、組合)

相同紙盒橫着設計、豎着設計產生不同的效果。

2、欣賞學習

欣賞課件:優秀作品。

【通過小組研究、實踐,發現更多方法及問題。相互啟發構思,為進一步的實踐活動做好準備。】

活動4【作業】實踐創新

1、明確作業要求

師:相信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那就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吧!

師:看作業要求。

運用不同紙盒進行大膽組合與創作,可以合作或獨立操作的形式進行藝術實踐活動。

師:組織並參與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

【訓練學生合作能力,通過巧妙利用紙盒的形狀和顏色進行組合製作,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能力。】

2、評價展示

師: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製作,將變身後的紙盒拍照上傳至微信羣。

師:展示各小組學生作品,組織學生在微信羣和課堂上分別進行文字點贊評價和口頭評價。

生:學生互評,點贊加笑臉。

【鼓勵學生勇於自我展示並大膽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述。】

師:到底哪個同學的作本站是最受同學們喜愛的作品呢?評選截止至今晚,請同學們課下繼續評價和點贊。

生:學生談收穫。學生課下繼續評價。

【通過微信網頁版將學生的作品進行拍照展示與評價,實現家校互動的一個平台。】

3、總結

師:經過我們的巧手、巧心,即將被拋棄的盒子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生活中有許多廢舊作品,我們要善於利用變廢為寶,美化身邊環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故事的瞭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的能力。

3、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德國小姑娘烏塔為什麼能獨自出國旅遊。

2、體會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激發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與學生交流談話: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調查好嗎?聽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遊過的同學請舉手,獨自一個人外出旅遊過的同學請舉手,今天在這裏聽課的同學共有30人。

從這一組數據中,你們有什麼發現?或者有什麼話想説?

2、導入課題: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脱的國小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説説初讀課文之後,烏塔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板書:獨立自主)

三、再讀感悟,深入理解

1、瞭解自主學習的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並在文中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同時寫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迴指導。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穫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認真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分享他人的快樂,也可以在別人發言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隨機點撥。

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後,老師也深受啟發。有的同學的發言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實際上,閲讀的過程就是思考感悟的過程。

五、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同學們,讀書不僅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想開去,並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然,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有所不同。避開我國的國情不説,單單與烏塔個人相比,我們之間還相差多大距離?不要説出國旅遊了,只説自己身邊的瑣碎小事:早上來遲,是因為媽媽沒有叫我;作業沒帶,是因為家長沒幫我收拾書包;只要家長不提醒,不知道主動與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們,老師想聽聽,你們平時在這方面是怎樣做的?

六、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今天我們學這篇課文,並不是為了讓你們像烏塔那樣獨自外出旅遊,而是想讓你們從中學點什麼,懂得點什麼?你們説是不是?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諸於行動,你就一定會具備很多能力。我想,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時,外出旅遊也不再是件困難的事了。

七、拓展延伸,探究學習。

課後,同學們可以點擊“向你推薦”欄目,在這裏老師為大家收集了許多國外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資料,可以點擊“影視欣賞”欄目,從中獲取更多的旅遊信息,也可以把學完這篇課文後的獨特感受在這裏與老師交流,同學們,老師期待着我們能在網上再見。

教學設計方案12

一、導語

同學們,每當我們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想到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國的西北邊疆,還有一道奇特的風景,那就是地域廣袤,景物豐美的天山。天山不但雄奇壯觀,而且天山的夏天更是與眾不同。你在夏天見過雪嗎?天山的夏天你就能見到雪,雖然有雪但是一點都不冷,就象秋天那樣涼爽,而且有着春天一樣的美麗。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進《七月的天山》。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讓我們帶着對天山的嚮往,讀一讀課文,看看七月的天山會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三、再讀課文,解決字詞

天山的美麗奇特就藴涵在課文的字裏行間,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遇到不會的字可以,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檢測生字掌握情況,用大屏幕出示易錯的字詞,指名領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時間的先後順序、遊覽的先後順序、地點變換(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

五、彙報交流,昇華情感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抒情的筆調,寫出了獨具風韻的'天山之夏!下面就讓我們仔細地閲讀課文,看文中都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雪峯溪流原始森野花

1、天山的雪峯是什麼樣的?

學生彙報雪峯和溪流的特點。

2、潔白高聳的雪峯,歡快跳躍的魚兒,使得夏季的天山有如秋天般涼爽而又富有生機和活力。隨着作者腳步的移動,我們又將見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圖。

學生彙報森林特徵。

3、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作者用精緻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筆下更是美不勝收,別有風韻!學生彙報野花的特點:

例: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在悠悠飄浮着的白雲的藍天,全是變幻莫測的圖案,藍白相間,像登不盡的天梯那樣無限,像童話中的仙子那般夢幻,像神話中的宮殿那樣若隱若現。

4、天山深處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溪流兩岸滿地鮮花,猶如進入了春天的大花園。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你能給最後一段換種説法嗎?作者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繪出了天山之夏的獨特風光。整篇文章的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讚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寫作順序和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同學們課後仿照

《七月的天山》,寫一篇遊記,來表達你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等把《后羿射日》這篇課文讀正確、流利。

2.瞭解後裔與怪禽猛獸等鬥爭的過程中的神勇無比。瞭解祖先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3.積累,背誦《後裔射日》

教學難點:

瞭解後裔的神勇無比,瞭解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積累課文。

教學過程:

1. 複習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淮南子》中的秦西巴縱麑,誰來背誦給大家聽。(指名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交流《淮南子》裏面不僅收集了許多帶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而且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后羿射日》課件出示

2.學習新課:

(1)聽老師讀,你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標上拼音,同時注意老師在哪個地方停頓。

(2)剛才同學們都聽得很認真,老師發現這些字很難讀,老師把它拿出來,大家再讀一讀。(課件出示)

(3)生字讀熟了,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熟,自讀3遍,找同學起來讀。(指名讀)

(4)小組合作讀準字音。展示讀。

(5)課文讀熟練了,堯之時,發生了什麼事?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那你知道文中的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是什麼嗎?(交流)對,它們是一些危害人類的東西,來咱們一起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6)當這些怪禽猛獸危害百姓的生活時,堯是怎樣做的.?誰來讀有關的句子。

(7)后羿為人類做了那麼多,你想對他説什麼?(交流)

(8)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古時期,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時候,那時候科技不發達,不能正確認識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便賦予他神話色彩!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的祖先是勤勞、勇敢和智慧!

(9)讓我們帶着讀祖先的崇敬之情再來讀一讀課文!

3、積累、背誦課文

分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最先能背誦。交流展示。

教學設計方案14

教材分析

《世紀寶鼎》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説明文。課文通過對“世紀寶鼎”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的介紹,表現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本課時的教學以第二、三自然段為重點。課文第二自然段具體細緻地描述寶鼎是什麼樣的,寫得極有層次。先寫鼎的藝術造型及它的藝術特點。第三自然段介紹寶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説明了世紀寶鼎的深刻寓意。本課教學要求教師能通過品讀、賞讀引導學生領悟文中表達方法,並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文內容和語言,使學生從具體語境出發,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解説語展現表演,從而讓學生感受語文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將這種快樂內化為樂學語文的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既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又根據新課程所倡導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性發展”的核心理念,創設愉悦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展示潛能的機會,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統一起來,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是:熟讀——領悟——表演。即在多讀中領悟寶鼎的樣子、藝術價值及文化的內涵,通過表演把對世紀寶鼎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屬於市級學校,多媒體設備齊全。本課介紹的“世紀寶鼎”,創意基於中國傳統鼎文化,而現今學生對此接觸很少。文中一些專業性詞語,如“浮雕、銘文、紋飾配製等”對於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鼎的樣子”及專業性詞語都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世紀寶鼎”加以理解。學生們都有表現欲,課內設計的“贈鼎表演”環節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文的積極性,激發積累詞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正確理解“浮雕、銘文、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龍兆吉祥”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2、領悟課文中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湛藝術和深刻的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情感

1、在聯合國成立五十週年前夕,我國人民贈予聯合國一件珍貴的禮物,同學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板:世紀寶鼎)

2、讀課題。

質疑:你們最想知道什麼?

學生質疑的問題一般可歸納為:世紀寶鼎是什麼樣的,我國人民為什麼要在聯合國成立五十週年前夕贈予世紀寶鼎等。

[用問句來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樂於探究的願望。]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一想作者從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世紀寶鼎。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初步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了對xx的整體感知,同時,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交流,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

三、精讀第二、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插圖,瞭解世紀寶鼎的樣子。

2、出示“世紀寶鼎”圖片,引導看圖,理解“紋飾”“浮雕獸面”、“雲紋填底”等詞語。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圖文對照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於文中的專業術語的理解由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學生以讀為主學習課文,同時有目標地思考相關的問題,在讀中感受到世紀寶鼎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自然段。

①在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旁寫自己的體會,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與大交流討論。

[學生運用批註的方法獨立學習,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②討論交流贈送寶鼎的意義。

重點弄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願。相機引導理解“鐘鳴鼎食”、“一言九鼎”等詞語。

③説説帶“鼎”字的詞語。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聲鼎沸等。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圍繞研究的主題,在讀文中、在討論中攝取相關的語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擴大學習面的作用。]

④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品讀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1、品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這兩段在説明方法上有什麼不同,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如:介紹鼎的樣子,用了數字寫了鼎高、象徵意義;詞句準確、簡明、語言精練等。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感悟表達的角度再讀文章,學習一些説明文的寫作方法,為學生了去“無米下鍋之苦”。]

五、熟讀課文,準備贈鼎表演。

1、我們已經瞭解世紀寶鼎的樣子、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聯合國人員並不知道中國代表團所贈鼎的意義,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麼説,怎麼做?假如你是聯合國人員,你在接受禮物時應該怎麼表示?

2、同桌互練,一人為中方代表,另一人為聯合國接收禮物代表。

3、各組推選代表上台進行表演。(分兩三組進行)

①提出表演要求:説話口齒清楚,儀態熱情大方。

②評選優秀演員,頒發獎品。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創設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説、演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六、佈置練習

自主選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組裝滑輪組,掌握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

2、能進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觀察、思維等能力,增強團結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1、滑輪組的繞線組裝

2、重物上升的距離和繩子自由端所通過距離的測定。理解S與h的關係。

3、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實驗器材

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刻度尺,鈎碼(或重物),彈簧測力計,鐵架台,鐵夾,細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什麼叫機械效率?計算公式?

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二、預習提問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步驟。

三、實驗指導

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測量應該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在測量中,彈簧測力計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必須在拉動中讀數。為了避免實驗時顧此失彼,同一實驗組的同學要分工合作。

2、鈎碼上升高度的測量,可先量出鈎碼到

桌面(或鐵架座面)的.距離h1,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鈎碼升高後,再量出鈎碼到桌面(或鐵架面)的距離h2那麼h2—h1就是鈎碼升高的高度h 。為了測量和計算方便,鈎碼前後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數。

3、彈簧測力計通過距離的測量,可以仿照測量鈎碼提升高度h的方法進行,或者事先在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做個帶色的記號,再拉彈簧測力計,量出記號到細繩與動滑輪(或定滑輪)相切處的距離,這就是彈簧測力計通過的距離s 。

4、在實驗中要求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記錄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實驗結束,要整理儀器,並放回原處。

通過提問,檢查學生複習和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啟發實驗

回顧已學知識,明確實驗內容,瞭解實驗器材、實驗目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為動手實驗做準備。

四、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安排實驗分工

四人小組成員好分工:一人負責操作,一人負責測量,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觀察、指揮。

安排實驗

學生“各盡其職”,相互合作,學會合作學習。

五、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並分析數據

1、分組實驗:要實事求是地記錄所測得的數據。不能湊數,更不允許自己不動手實驗,不記數據而抄襲他人實驗數據和結果。

2、數據分析:

①由於W總總是大於W有用,所以η<1;

②從實驗可見,不同的滑輪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實驗中,對於已經組合好的滑輪組,只要用尺測出了鈎碼上升的高度h,數出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n,彈簧測力計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來,即s=nh。

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教師巡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在全班講解。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觀察、動手、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學的態度,掌握實驗方法。

能通過實驗數據做簡單的分析。

六、學生實驗情況小結

總結實驗中的優缺點,及時糾正。

七、習題和實驗探究

1、習題講解:(略)

2、實驗探索:

①即使沒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測出具體的數值,因為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為:s:h=n,n是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再結合測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計算出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表示為:

②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並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隨滑輪組所提升的重物的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用不同的滑輪組來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④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般採用的主要方法是:A、減小動滑輪的質量;B、減小整個裝置的摩擦。

分析、討論,對知識再探索。

提高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拓廣學生的視野和實驗內容。體會“發展與創造”的樂趣。實驗創新

八、實驗設計或改進建議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發現實驗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根據實際,提出實驗設計的方案或實驗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