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撰寫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7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撰寫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撰寫教學設計

撰寫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

《鋭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鋭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鋭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鋭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藉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後分類驗證。並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啟發導入

1、(出示遊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並與同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彙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遊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彙報結果,並説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台驗證,並説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説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鋭角。和老師一起説:鋭角鋭角。快找一個鋭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説:鈍角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説一説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後,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鬆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給身邊的小朋友説一説,它是什麼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説一説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麼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製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説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説學生畫,然後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鬆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穫?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説一

説,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彙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餘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並生,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遊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並説一説你是怎麼什麼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才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預設,為生成導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只有課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因此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彙報分的結果時,第一組孩子説: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是一類。由於我在備課時就預想過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所以當這位學生説出這種分法時,我從容地把球扔給學生,然後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這種分法是否有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類)經過激烈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同:角分兩類或者三類都是可以的。這樣更加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當然教學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因此在圍繞學生髮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在變動不已的課堂中發現、判斷、整合信息,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或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現有的數學現實,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作為一線的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讓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煥發勃勃生機。

撰寫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並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規範寫日記格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師:小朋友,我們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情,有些事情還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過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呢?

生答。師板書課題,齊讀。

2、進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兩則日記,日記是每天記錄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讀課文,看看寫了什麼?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學生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師巡視指導,糾正不良的讀書姿勢。

二、教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願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生字?

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卡片。

指名當小老師帶讀,師正音。

2、多種形式讀:

開火車讀、搶讀、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鬥──料;作──昨、沙──紗。

4、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彙:

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麪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託。

5、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詞的讀音:

指名讀、集體讀。

三、再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範讀動畫,示範朗讀。

2、指名朗讀,糾正發音。

四、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1、師: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一則日記,想一想:“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問題。

2、指名答,師板書: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

(喜歡) (生氣)

3、師:夢想沒有實現,“我”的心情怎樣?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回答,指名讀,引導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4、小組分工讀。師巡視指導朗讀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則日記。

五、總結格式

1、師:小朋友,學習了第一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應該注意寫什麼?日記可以寫什麼內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後在小組裏討論討論。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2、師:你發現了日記與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提示:

⑴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⑵ 日記就是把當天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記下來,而不是像記流水帳一樣,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羅列下來。

六、指導書寫

1、認讀要寫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寫的生字卡片,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後鼻音)”三個字。

2、觀察字型,發現規律: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範書寫,重點指導:

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複習日記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種方法認讀:

開火車讀、賽讀、齊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二、朗讀感悟第二則日記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二則日記,誰願意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評議。

2、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個什麼夢,夢見了什麼?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師: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一想應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教師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

指名回答並朗讀,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為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學生回答。

4、師: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麼?和同桌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5、師:那麼你感覺“我”是怎樣一個人?

指名回答。

師: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樣,關愛他人,那麼你自己也會收穫很多快樂。

6、師:我們學習了小作者的兩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⑴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⑵ 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⑷ 日記的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

三、實踐活動

1、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不限):

提示:

⑴今天你做了什麼?

⑵你到過什麼地方?看到或聽到什麼?

⑶你最想幹什麼?

⑷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後悔……

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2、指名上台朗讀,或在學習園地裏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台”展示。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願望,體驗寫話的快樂。

【板書設計】

24 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 (生氣) (高興)

撰寫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的內容和原則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原理,應用系統的方法,在把握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意等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過程諸要素有序、優化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由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三個部分組成。

教學設計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和前提。通過對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評價,又為科學修訂教學設計方案提供必要的反饋信息,使教學設計方案更臻完善。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存在着很大的區別,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論為指導,對教學過程諸要素進行系統的規劃,以求得教學過程這一系統的整體優化。教學設計實現了工藝化、範式化,因此,教學設計方案規範,可操作性強,便於交流。而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則不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優點,往往表現出不規範、隨意性強、以備知識內容為主線的缺陷。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精心設計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展現和發展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教師在學段學期、學年教學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或章節)教學設計和課時教學設計,最終形成課時施教方案(教案)。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教學設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教師教得怎麼樣和學生學得怎麼樣?第一個問題是解決教學目標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問題,即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個問題是解決教學評價問題。因此,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其任務是通過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它要解決的問題是:①瞭解學生已有水平,確定學習的起點;②根據教學的總目標,決定階段性教學目標;③圍繞目標差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的核心是瞭解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是研究學生的需求.及教學內容的狀況以便編制教學目標。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的教學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形成教學質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才能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首先涉及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然後在某些教學策略指導下,合理安排課的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優化組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這些都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基本環節。

第三部分,“教得怎麼樣”和“學得怎麼樣”的教學設計。如果説,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回答了“如何教學”的問題。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問題是“教學得怎麼樣”。它要求回答:階段的或最終的教學結果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是教學設計的反饋——調控環節。其任務是測量、評判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為教學的反饋調控獲取詳實的信息。因此,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

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教學設計工作將得到不斷反饋、矯正而更趨完善。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評價和一定階段的總結性評價組成。

我們認為,新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它不是對課堂情境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只明確需要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的契機。

它不是外在於教師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師生命力的載體和再現,它是教師構思教學的過程,凝聚着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閃爍着教師的教學智慧之光與創新精神,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

它不是一部已經定稿的劇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畫上句號的手稿,它一直處於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動態發展之中。它是課前的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覆對話,是一次次實踐之後的對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義並不體現在課前的詳細教案,而是展現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成於教學之後。

它始終充滿懸念,因而可能不斷產生令人激動的亮點。唯其如此,它才能與教學現實實現真正的融合,並因此而豐富自己,獲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練為愉悦的、可供對話的文本。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學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也就自然要以此為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信息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和系統科學方法等都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設計具體環節的操作要求

(一)制定教學目標的方法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是預期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意行為等方面應產生變化的具體的、明確的規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使師生的心理同步,思維定向,使師生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方向。在教學過程制約着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起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作用。

教學目標設計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那麼就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的起點要求是什麼?(起點,即學習的起點能力要求);②教學的最終要求是什麼?(終點,即最終要達成的目標);③從起點到終點的差距是什麼?(目標差,即使能目標);④要使學生由起點到終點,需要教什麼?(哪些內容)。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分析、制定教學目標等基本內容。

1.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即分析學生。包括學生的態度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心理狀態分析、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等等。通過分析,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學習態度的分析。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學習的每一種形式都發展為一種有關的態度系列,這種副產品常常比正式教給個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調節的意義”。當學生對學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時,將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慾,高漲的學習熱情,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人感知敏鋭、觀察細緻、思維活躍,富於創新精神,記憶效率高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習態度對教學目標達成的影響。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要明確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二要分析不良學習態度產生的原因;三要考慮在教學設計中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學習態度屬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應引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真切的、必要的關注。教師要在實踐中找到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激活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智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起點能力的分析。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識技能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的學習起着更大的決定作用。起點能力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部前提條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學生必須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85片以後才能進人下一步驟的學習。其目的就是確保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已具備適當的起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測驗,平時作業批改和提問等方式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起點能力。

(3)心理狀態分析。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一些同學喜愛這些學科,一些同學喜歡那些學科,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後,對理科學習感興趣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而女生又普遍對語言類學科充滿興趣 (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如重難點、部分章節內容等等,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或特別感興趣,或不喜歡;或因為理解起來很因難而表現出信心不足,產生心理障礙;或自認為知識簡單,易於掌握而學習時粗心鬆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都應細心分析至究。

(4)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要與舊知識發生聯繫,即背景知識發生聯繫來理解和獲取新知識。學生有利的舊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新知識,而不利的舊知識則妨礙獲得新知識。因此,在分析學生背景知識時,既要注意分析有用的舊知識,又要重視分析那些不利的舊知識。不利的舊知識有:

①妨礙正確知識獲得的錯誤知識 (錯誤的概念、觀念等)

②給新知識的學習帶來困難的被遺忘的知識。

③對新知識產生干擾混淆的不清晰、末分化的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積極採用那些有用的背景知識,學生實現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要儘量排除不利的背景知識。

2.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分析

這裏要根據教學的總目標和學習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析的要點包括:

(1)明確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揭示教學內容、技能的相互關係,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德育因素,確定教學目標的類型、內容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2)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關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重點目標和難點目標,把握它們的隸屬關係。

(3)要求內容選取恰當,適應多層次的需求。即內容的範圍、深度既與學生的“現有水平”相銜接,又適合學生的“潛在水平”,有利於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或“順應”新知識。教學要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活動,能夠基本掌握。

3.確定教學目標

(1)制定教學目標有如下要求:

①要從學生學習的特點出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學目標是針對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而設計的,因此,任何一個教學目標設計只有在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最終體出為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學目標還應具體、明確。如僅使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心理過程的術語來描述目標,就缺乏測量的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測性,削弱了目標的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值得指出的是,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是許多教師在目標設計中最為空泛和不具體的,主要表現為缺乏實現目標的載體。例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目標,就缺乏實現這一目的載體,此目標可以出現在任何學科、任何課時的目標中,形同虛設,毫無價值。有了載體,不僅使目標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有利於促使教師挖掘教學內容中藴藏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素材。因此,具體的能力目標不如改為“‘根據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法’的探索,發展學生的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等為更好。

②從整體出發,處理好縱向、橫向目標之間的關係。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其他目標一起,共同構成教學目標系列,它既要考慮一個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同一學科領域前後提出的內在之間的關係,又要考慮這一目標與其他學科正在實現的目標的關係,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期、學年學生髮展的終極目標的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然後再逐步分解落實,最終形成課時教學目標。目標設計切忌吃一節、剝一節,任意割裂整體目標,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

③教學目標體現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是指目標的制定,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儘可能包容認知技能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即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設計要克服重知識技能目標而輕視其他目標的傾向,要關照三維目標之 間的關係。

④教學目標應具有彈性。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制定一個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但教學又必須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因此,應確定教學目標的最低下限,並使目標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這樣,既可以滿足對大多數學生學習要求的規定,又可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⑤教學目標的描述要力求科學。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描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動詞 (如“培養”“對??進行??教育”等)不宜出現在教學目標中。

(2)教學目標應儘可能描述得明確具體,可以測量,不能含糊籠統。因此,通常用描述學生心理過程的術語和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例如,僅有描述心理活動過程的術語“理解”,而缺乏與之相應的行為動詞相匹配,使這一目標就顯得過於籠統。此時在這一目標下若能再列出若干獨立性説明,就可以使之具體化。如補充:能説出??的區別與聯繫;能辨別??的區別等。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強調目標明確性的同時,也要防止目標過細、過碎,以至煩瑣,否則容易導致教學機械呆板,限制師生的思維。

(3)教學目標的描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類型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4)教學目標的描述要體現出較強的情感驅動力,使目標具有吸引力和認同感。

(二)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關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由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體設計等組成。

1.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呈現方式,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課內外練

習材料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要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可作適當着重選取達成目標的重點內容和學習上的難點內容,以便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選取與達成教學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儘量減少和消除教學的隨意性;不選取或適當處理與目標有關而又為大多數學生所熟知的內容,避免浪費教學時間。要選取學生背景知識中己遺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識內容和學生起點高且缺的知識技能內容,使學生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能順利實現知識的順應。

②要注意選擇“策略性知識”,即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探究性的知識,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③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基礎性、發展性、可接受性、時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基礎性:觀點正確、準確,依據確實,表述規範,不能有科學性的錯誤。

發展性:藴含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運用的內容。

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可達成,在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上,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

時代性: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體現現代社會、將來社會所需求的知識。 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學內容中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

重點:所謂的重點是相對的概念,就教材篇章結構而言 是指教材內容重點。就知識類型而言,知識重點,指的是知識的“源”。知識的“源”具有理論性、基礎性、結構性、典型性四個特性。與其他知識點相比,它是構成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

難點:所謂難點指的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難點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學生認識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學設計,應主要以學生的難解、難以把握之點為真正的難點。

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關鍵點是與眾多知識點相比較而突顯出來的,是眾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重點、難點、關鍵點確定以後,要抓住關鍵點,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2)教學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要符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認知規律,要按學生的認知次序安排教學內容。如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或按知識的自身結構,加以邏輯系統的排列,使內容呈現自身價值。或按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按科學過程來安排組織教學內容,後兩種方法在理科科學素質教學中尤其重要。

這裏有兩點要十分注意:第一,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聯繫學生身邊的生活、聯繫學生身邊的實際、聯繫學生的思想。第二,要“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傳之以神”。A.“曉之以理”,重在應用邏輯思維。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概念原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講解概念與原理等這些“基本知識”時,教師着重於“曉之以理”。B.“導之以行”,重在應用操作思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探究學習,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示範實驗與操作這些“基本技能”時,教師着重於“導之以行”。C.“動之以情”,重在應用情感思維 (或稱藝術思維)。讓學生在審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學會想象。體驗情感與態度這些“基本態度”時,教師着重於“動之以情”。D.“傳之以神”,重在應用交往思維。在教學交往中要“畫龍點睛”,傳播出精神實質,讓學生得其要領。領悟過程與方法這些“基本方法”時,教師着重於“傳之以神”。

撰寫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課文優美而富於激情的語言,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寫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構思新奇、想象奇特、語言清新、富於激情,且難度適中,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很適合中學生閲讀。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大多數中學生或許都見過,“小橋、樹木、山泉”……並非罕見之景,有的或許還見過更美的景色,但問題在於大多數都缺乏作者這樣的`那種發現美的眼光,缺乏與大自然真誠交流的童心,缺乏將美景轉化成文字的寫作技巧。這也就成為學習本文的一個重大任務。

【教學設想】

美文需要美讀,在美讀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作者奇妙的構思,奇特的想象。本課試圖通過“美讀五步曲”來完成對此文的學習。

1、誦讀,初步感受美。

2、品讀,探究發現美。

3、聯讀,拓展比較美。

4、背讀,積累豐厚美。

5、寫讀,片段創造美。期望以讀代講,以讀帶學,讀讀品品中探究美文、美點。

【教學準備】

1、選擇配樂音樂。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詩。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詩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熱愛讀書的你,想必也曾遊歷過許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愛的風景?不妨説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自由暢説。

老師點評小結後導入,讓我們跟着作者李漢榮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觸摸語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靈氣逼人的你們一定會有美的啟迪,新的收穫。

課題呈現。(見課件)

一、誦讀──初步感受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古以來誦讀是學語文的最佳方法,何況今天學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讀,讓我們蓬蓬勃勃地讀起來吧!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思考:

⑴積累本文的生字雅詞。

⑵ 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就此文的?

⑶你讀後有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彙報。

二、品讀──探究發現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精思可謂學習之高妙技藝,讓我們在讀讀品品中發現課文的美點,在賞賞讀讀中探究課文的亮點。(如從語言、結構、修辭、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學生再讀課文,探究:

⑴你最喜歡哪一個段落,談談它的美處。

⑵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談談它的美處。

⑶你最喜歡哪一個詞,談談它的美處。

2、學生交流,且配樂朗讀喜歡的段落,並由學生點評。(音樂見課件)

3、教師推薦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與學生分享。

小結:

文章的美處:

語言清新之美描寫細膩之美

想象豐富之美情景交融之美

結構新巧之美童心童趣之美

前後呼應之美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筆墨讓我們走進了畫中,走進了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我們似乎也隨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一縷微風,一抹夕陽。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不熱愛生活呢?帶着感情朗讀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三、聯讀──拓展比較美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是陶潛的讀書求知之道。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組合作。

⑴傳閲誦讀。

⑵選擇其中一篇重點聯讀,比較課文,發現異同。

2、小組代表交流。

3、教師在學生推薦的美文中選一篇,作較詳細的聯讀。

教師小結:自然之美豐富多彩,用語言描繪自然更是異彩紛呈,無論哪一種自然之美,哪一種語言表達,卻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飽含激情的心緒是妙筆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靈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讀──積累豐厚之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美文似珍寶,需要好好珍藏,積累使你豐厚。

1、競背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背讀收集的自然山水詩,學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雜詩

(南朝)吳均

山際見煙來,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落,

雲從窗裏出。

晚秋

(南朝)庾信

悽清臨晚景,疏縈望寒階。

濕庭凝墜露,傳風捲落槐。

日氣斜還冷,雲風晚更霾。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鬆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五、寫讀──片段創造美

(紹興名勝風光照片連放)見課件。

讓我們帶着好心情,拿起筆去勾畫你心中美妙絕倫的景緻,用語言闡釋風景,用真情鋪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筆會生花。

要求: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1、學生在背景音樂中仿寫。(音樂見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點評。

小結:我們跟着作者從“清晨出發,踩一路月色回家”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學讀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收穫和啟迪呢?請你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悟得。

學生交流。

下課。

撰寫教學設計5

今天,我有幸聽了吳老師針對如何撰寫出一篇好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一次有趣生動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一、三維目標。

要寫好一篇教學設計,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能力特點設定三維目標,三維目標要達到三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設定三維目標中,教師應該明確寫出具體化的量化標準,如:你能讓學生學會什麼內容,達到什麼程度,真正掌握的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等等。只有目標明確及具體,你才能更好的發現問題--好好反思--解決問題,積累教學經驗,以求更大的進步。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所教的內容在教材中處在什麼位置,和前後知識點的邏輯關係,依據課程標準與往年的會考考點,結合本班學生的能力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重難點。

三、學情分析。

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瞭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並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後,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症下藥。

四、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

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的知識,教學設計考察了老師對於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為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於農村教師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不應把目光侷限於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

五、教學反思:

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沒有最好的教學設計,只有最合適的教學設計。

撰寫教學設計6

各學校:

為加強語文、數學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理論,鑽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根據中心學校本學期工作計劃安排,特舉辦本次活動。為使活動順利完成,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賽的對象

全鎮國小語文、數學中青年教師(省骨幹教師、省學科帶頭人除外)。

二、活動的時間、地點

時間:12月2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地點:語文---七小多媒體教室數學---三小多媒體教室

三、活動的程序、內容及要求

(一)比賽程序

1、各學校預賽:各學校組織預賽,擇優推薦教師參加中心校決賽。

2、中心校決賽

決賽名額分配為:城區學校,每所學校推薦3名語文教師、

3名數學教師參賽;農村學校,每所學校推薦1名語文、1名數學教師參賽。請各學校於12月1日前將參賽教師報名表連同初賽活動方案,評比結果,總結材料交中心校辦公室謝楓葉處或發至郵箱。

(二)比賽內容及要求

1、本學期的教材(單冊)中的講讀課文,每個年級每個學科現場確定12個課題,按1課時進行教學設計。原則上要求參賽教師選擇現場指定的本學期所教學科的課題撰寫教學設計。

2、參賽教師只能佩帶文具、教材及教參,其它資料如教案、練習冊等一律不能帶進考場。

3、撰寫教學設計必須以現代教學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運用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設計策略。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標準,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

4、撰寫的教學設計應有完整的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為:

(1)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制訂);

(3)教學重點、難點:從確立的目標出發,認真鑽研教材、分清每項內容的主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找準疑點、難點和關健,優化教學過程;

(4)教具、學具準備:為創設情境、增強密度、直觀展示、保證效果,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恰當地選用教具,合理運用現

代化教學手段;

(5)教法和學法: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並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6)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重點突出,對導入環節,問題設計,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練習設計等都要做到精心設計;

(7)作業安排:要有覆蓋性、代表性、典型性、層次性,突出因材施教;

(8)板書設計:要醒目,突出重點,佈局合理,整體感覺規範;

(9)教學後記(不要求寫內容)。

四、評獎辦法

1、12月3日中心校抽調學科評委組成評委會,按照《教學設計評比表》進行評選;

2、評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評獎,本次活動設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城區學校另設團體一、二、三等獎;

3、對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及獎品。

撰寫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學習並掌握下列詞語:緘默

窺探

狩獵

顧忌

滑翔

目空一切。

⑵瞭解有關大雁的科學知識。

⑶瞭解作家作品。

2、能力目標:訓練語言表達閲讀體驗與個性觀點的能力,提高閲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與總結學習心得的能力也在個別環節得到培養。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樂學、愛學語文的熱情,尊重、愛護學生富於個性的學習體驗與發現,使他們在團隊的協作中互動學習,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活潑而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在同學的鼓勵與老師的讚美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

大家聽説過電影《木乃伊歸來》嗎?那真是一部令人聞之即不寒而慄的電影,不禁讓我們聯想到“恐怖”……(陰森、黑暗、骰髏等)這些詞語。現在當我們看到《大雁歸來》這個題目時,不知大家會想到些什麼詞語?(春天、陽光、温暖、親情、南方、自然、和諧……)

看來同學們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對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麼誰能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呢?

二、整體感知

1、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春天,大雁歸來的活動。

2、不知同學們在讀後有否與老師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少有關大雁的知識?

(大雁飛行的路線很直;雁隊的數字以六為單位;孤雁通常鳴聲淒涼;雁是羣體生活的鳥類;等等)

明確本文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三、精彩賞析

1、語言形象優美:

⑴作者是一個著名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對他而言,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關於大雁的祕密並非難事,真正難的是當他發現這許多之後如何與讀者分享,怎樣使讀者喜歡看他的作品,你認為他還要在他的文章裏添加些什麼?

學生髮言:

對大雁的熱愛;

語言十分優美。

這兩點恰是本文難能可貴之處。這兩位同學真是慧眼識真珠玉,就讓一起先賞析文章語言之美。

⑵學生結合文中優美的語句暢談對本文語言特點的感受

⑶學生總結:

A、大量運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動,可讀性強;

B、多處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大雁的特徵;

C、詞彙豐富多彩。

⑷仿寫句:

選一句你喜歡的句子,仿照它另寫一句。或者,仿寫老師從文中提煉的句子,來小試牛刀。

例:一隻燕子的來臨説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⑸學生精彩仿寫句選:

一股刺骨的寒風説明不了冬天,但當漫天的凜冽的風夾雜着雪花時,冬天就來了。

一棵樹的葉子落光説明不了冬天,但當一片樹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風的折磨時,冬天就來了。

一片落葉的飄零説明不了秋天,但當一層層葉子沐浴在金黃的大地的懷抱時,秋天就來了。

一隻鳴蟬的死亡説明不了秋天,但當一片麥田更換了十月的新衣時,秋天就來了。

(教師給予表揚:剛才幾位同學的仿寫句可以用《敬畏自然》裏的“精巧絕倫”來形容。)

2、“愛”融化在字裏行間:

⑴為了觀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麼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潛伏”在沼澤裏,只為了聆聽大雁的集會;

幾乎年年都統計光臨農場的大雁的數據,並作科學的考察;

長期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

⑵同學們所造的好句都源於豐富的心靈與用心的學習,那麼作者呢?他又何以將大雁寫得如此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麼推動他為大雁付出那麼多呢?

明確:是愛。他在字裏行間處處流露着對大雁的深情。

這種感情尤其體現在文中的一些語句語段中,如:

“我們的大雁”“我們剛到的客人”“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

⑶階段小結:學生對上半節課的教學內容加以總結概括,明確本文是集知識性、形象性與抒情性於一體。

四、質疑暢談

1、學生針對文章能提出一些疑問:

説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是什麼意思?

“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着野性的詩歌”是指什麼?

2、學生也提交了些獨立的閲讀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描寫大雁,也是有感而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羣就像人羣似的,有集會,有辯論,講親情,講友誼。

大雁身上有許多珍貴的品質:團結,勇敢,善良,温和,大方,這些從文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

五、拓展延伸

結合研討與練習一,談談人們究竟“失去”了什麼東西?

Tags:撰寫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