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5篇)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變化過程,倡導學生養成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本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全過程。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頭飾。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大腦袋 圓肚子 細尾巴 黑身了 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3、的故事錄音,邊聽邊畫自然段序號。

4、自由讀文,你讀懂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瞭解蝌蚪變為青蛙的過程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麼樣子呢?

⑵ “快樂地游來游去”是什麼樣子呢?請你想像一下,做這個動作。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自讀這一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這句話寫了什麼?

⑵ 分組進行討論。

⑶ 畫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像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讀一讀,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學生練讀,表演。

⑸ 彙報,評價 。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學生自學成,匯的。

5、學生彙報情況。

6、觀看青蛙的變化過程。

7、用自己的話説説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戴頭飾表演。

10、老師小結:小蝌蚪為了找媽媽,不斷探索,靠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佈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查找小青蛙吃害蟲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練習朗讀本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練習朗讀,學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內容

1、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感情。

2、分小組表演這個節目。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抽字卡,指名讀。

2、讀詞語卡片。

3、小組彙報。

三、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

2、書空。

3、學生訪寫、師糾正。

4、認真書寫 。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本課生字、新詞。

2、預習“語文園地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成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情趣”教學理念,通過“説”、“讀”的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體驗於閲讀解讀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為小朋友的自主參與創造有利條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看圖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能通過讀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謎語導入: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誰?説謎面: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水裏遊。

2、生交流,説謎底。板書:小蝌蚪

二、學習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圖片,説説小蝌蚪長得什麼樣?

2、課文是怎樣來介紹小蝌蚪的呢?(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圖文)

(1)自由讀,找出描寫小蝌蚪的句子。

(2)點名讀,齊讀

(3)指導朗讀:小蝌蚪可愛嗎?是呀,多麼活潑可愛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讀讓大家彷彿親眼看到這些活潑可愛的小蝌蚪嗎?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長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播放錄音,請同學們聽完故事後想一想,説一説。

2、剛才,大家聽故事非常認真,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用“——”在課文中畫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3、檢查朗讀,點名分段讀課文。

4、指名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生説,師板書: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指出學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後……”來介紹。

5、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誰?它們是怎樣接近這些小動物的?它們都説了些什麼話?

(1)點名回答:鯉魚、烏龜、青蛙。

(2)小蝌蚪是怎樣接近它們的?比較體會: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3)課件演示,播放動畫。

a、小蝌蚪與鯉魚對面迎上去的動畫。

b、烏龜在前面遊,小蝌蚪在後面追上去的動面。

c、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就游過去的動畫。

(4)思考:為什麼小蝌蚪認定大青蛙是它們的媽媽?

a、點名朗讀鯉魚和烏龜是怎樣向小蝌蚪描述媽媽們的語旬。

b、看圖填空。

課件演示:出示圖文練習

披蹲鼓露

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着一隻大青蛙,()着碧綠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看一對大眼睛。

c、指導學生讀句子。

四、分角色讀課文

同學們,小蝌蚪、鯉魚、烏龜、青蛙,你們喜歡誰呢?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課文。

1、小組分角色朗讀。

2、指導分角色朗讀。

五、誇誇想想

1、孩子們,你們喜歡青蛙嗎?能誇誇他們嗎?

2、自由説,點名説。

3、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青蛙的知識?

(1)點名説

(2)師補充

六、課堂小結

孩子們,現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蟲,今後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保護青蛙。

附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不見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二冊《小蝌蚪找媽媽》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準備:

小蝌蚪生字卡課件,課文六幅插圖課件,歌曲《小蝌蚪》。

教學教程:

1、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師:一羣活潑可愛的小蝌蚪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們交朋友?

生:(大聲説)想。

(出示課件1)

師:誰認對一個詞語寶寶就可以得到一隻可愛的小蝌蚪。(認對後點擊一下生字卡,小精靈歡快地説:“獎給你一隻小蝌蚪”)

生認讀生字。

2、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師:小朋友個個都是認字的能手,池塘裏的小蝌蚪可高興啦!

(出示課件2,即文中插圖1)小蝌蚪長成什麼樣?看誰觀察得仔細。

生仔細觀察後紛紛舉手説。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腦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長着長長的尾巴。

師:你真行,正確地讀出了“長”的兩種讀音。小朋友試着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讀。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生讀。

師:你帶着笑容把“快活”讀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興呀!誰也能高興地讀一下這段話。

生高興地讀。

師:真不錯!小朋友讀得這麼高興,李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小朋友認真聽,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最棒!師範讀後,問:老師讀得好不好?

生一(評):老師把“一羣” “大大”“黑灰色”讀得重一些,把“長長”讀得長一些。

生二(評):老師帶着微笑讀。

師:謝謝小朋友的誇獎(點擊小精靈),你們想讀好這句話嗎?

生:(笑着説)想!

師:請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句話。

(出示課件3,即文中插圖2)

師:圖2中的小蝌蚪與圖1中的有什麼不同?

生: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

師:你真棒!(點擊小精靈)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長出了兩條後腿。

生:真可愛!

師:小蝌蚪想做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

生看圖説話。

師:小朋友真聰明,請小朋友找一找哪個自然寫了這幅圖畫的內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桌小朋友互相讀讀。

生讀。

師:誰願意來扮演小蝌蚪,讀讀小蝌蚪問鯉魚媽媽的話。

生讀:“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師:小蝌蚪是怎樣去問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問的。

師:小蝌蚪不“走”上去問而是“迎”上去問,這是為什麼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見自己的媽媽。

師:誰來學着小蝌蚪急切的樣子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誰還能比他讀得更急切一點?

生急切地讀。

師:讀得好,還加上了動作。(點擊小精靈)小朋友自己讀讀這句話。

生自由讀。

師:鯉魚媽媽怎麼告訴小蝌蚪的,誰願意做鯉魚媽媽。

生:(大聲地讀)“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平時,當媽媽看到你急着找東西時,媽媽是用怎樣的語氣對你説呢?誰能學着媽媽説話的樣子讀讀鯉魚媽媽説的話。

生自由讀。

師:鯉魚媽媽真熱情呀!小朋友也熱情地讀讀鯉魚媽媽説的話。

生自己讀第二自然段。

師:長出兩條腿的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這裏知道了自己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沒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們該怎麼辦呢?

生:(齊説)找哇!

(出示課件4,即文中插圖3)

師:請小朋友學着上圖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幅圖。先觀察小蝌蚪的變化,再扮演角色讀一讀課文內容,好不好?

生分小組學習。

師:小朋友學得多認真呀!想不想來展示一下。

生看圖説話。

生一:(自信地站起來)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前腿,它們找到了一隻大烏龜。(點擊小精靈)

生二:小蝌蚪遊呀遊,它們找到了一隻大烏龜,這時小蝌蚪已經長出了兩條前腿。

師:你用上了“已經”這個詞,真棒!(點擊小精靈)誰願意來扮演小蝌蚪和大烏龜?

生爭先恐後地舉手。

師:請一名小朋友讀旁白,你們倆來扮演小蝌蚪和大烏龜,其餘小朋友當評委,好不好?

生表演。師:我們來評評他們的表演。

生評。

師:你表演時既有表情,還加上了動作,頂呱呱(點擊小精靈)

生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變化,雖然很累,但它們不怕累,終於找到了媽媽。

(出示課件5,即文中插圖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上的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子?

生觀察後説説青蛙的樣子。

師:請小朋友邊看圖這聽老師讀第四自然段。(師範讀)小朋友能不能學着老師的表情來讀讀這段話。

生模仿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們真棒!都獎一隻小蝌蚪。(點擊小精靈)小蝌蚪找媽媽真不容易呀!它們找到媽媽時的心情怎麼樣?青蛙媽媽的心情又怎麼樣呢?小蝌蚪有什麼變化?

(出示課件6,即文中插圖5)小朋友觀察後説一説畫面內容。

生説畫面內容。

師:誰願意來讀讀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話?

生一:(笑着叫:“媽媽,媽媽!”)

生二:(笑着説:“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師:你們真行,讀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高興心情。(點擊小精靈)小朋友想不想讀讀小蝌蚪和青蛙媽媽見面時的話語。

生:(齊説)想!

師:趕快立起書來讀讀吧!

生自己讀第五自然段。

師:假如你們是蝌蚪,找到青蛙媽媽時會説什麼話呢?比一比,看誰説得棒?(在小組內説)

生一:“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了你!”

生二:“媽媽,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媽媽,我找到了你真高興。”

生四:“媽媽,我們已經長成你這個樣子了。”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點擊小精靈)

(出示課件7,即文中插圖6)

師:小蝌蚪找到媽媽後,在幹什麼?它們有什麼變化?

生看圖後説畫面內容,指導朗讀。

生自由讀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師:小朋友個個都挺聰明,既會讀還會表演。我還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們願意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表演給聽課的老師看一看嗎?

生:(大聲説)願意。(戴頭飾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鯉魚媽媽,兩位女生扮小鯉魚,一男生扮烏龜,一女生扮青蛙媽媽,其他學生扮一羣小蝌蚪。)

生朗讀全文

4、活動——歌舞表演《小蝌蚪》

5、總結,課外實踐。

今天這節課上,我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它們一找到媽媽,就跟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它們天天捉害蟲,一天能捉多少害蟲呢?我們課後去探究一下,在下節課把你們瞭解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

教學反思:

農村小朋友對小蝌蚪長成什麼樣,青蛙長成什麼樣,小蝌蚪長大變成什麼,這些知識對於他們來説是輕而易舉的。在課前我調查了一下90%的同學都玩過小蝌蚪,有的甚至還養過小蝌蚪,但針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並非説得清楚。因而我在備課時,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為重點,按照從觀察——説話——朗讀——表演的過程來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一開始,我利用課件“和小蝌蚪交朋友”複習生字這一教學環節,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境,利用兒童的好奇、好勝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更親近。

“胸有成竹,有條不紊”。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每幅彩圖都配有一段相關的文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但要低年級兒童用自己的話來完整表達每幅圖的意思,是有點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細緻地指導學生,使學生心中有“譜”。在教學中,我用分段教學法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説説畫面內容,只要學生説的話與畫面有一點聯繫就作出中肯的評價,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每幅圖的'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及鯉魚媽媽、小烏龜、青蛙媽媽的表情後再叫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內容。一節課下來,收穫還真不小。這樣先指導觀察後説話,學生就會心中有數,不至於東拉西拉,言之無序,自然而然就使學生邊練邊説,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文本之間要形成對話和交流的關係,朗讀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道出了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體會、揣摩。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親自參與理解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這三種朗讀方法,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迎”“追”等詞語的意思,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去朗讀,讀後同學評價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反覆練讀。從讀中悟出詞意、句意,學生才能淋漓盡致地進行角色表演,使學生在自主、合作、輕鬆的氛圍內培養了朗讀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從本課的教學實驗看,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選擇恰當的朗讀訓練,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4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講讀課文,瞭解青蛙生長過程,能按課文內容天空。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短、蹲、碧、肚、鼓”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抽生讀生字卡片。

2、按課文內容填空:

小蝌蚪,大( ),黑( ),甩着長長的( ),快活地( )。

3、齊讀第1自然段(貼出“長尾巴的蝌蚪”圖)

二、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並思考:(1)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2)每一句講什麼?(3)這些句子的順序可以顛倒嗎?

2、討論: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係。

四|a小蝌蚪的形態有什麼變化?(貼出後腿的蝌蚪圖)

句|b小蝌蚪看見誰在幹什麼?

話|c小蝌蚪怎麼説?

|d“誰”怎麼回答?

3、指導朗讀。

(1)練讀小蝌蚪的話,問“迎”上去是什麼意思?(正面的,面對面的主動上去問。)

小蝌蚪迎上去問:“……。。?”

對比:

小蝌蚪游上去問:“……。。?”

(2)誰來讀鯉魚媽媽的話?從鯉魚媽媽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媽媽的怎麼樣的?(四條腿、寬嘴巴。)

(3)分角色朗讀(鯉魚:熱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三、小結學法。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們先找出這段有幾句話,(板書:找找),再説説每句講什麼,(板書:説説)。最後有感情地讀讀。(板書:讀讀。)

四、討論學習第3自然段。

1、按“找找——説説——讀讀”的學法,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第3段。

2、引讀,進一步理清層次。

“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生讀)

“他們看見”——(生讀)

“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生讀)

“小烏龜笑着説”——(生讀)

3、練習,突破重點。

口頭填空:小蝌蚪遊啊遊,長出了( )。他們看見( )的烏龜在水裏遊,就把( )當作自己的媽媽,烏龜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頭頂上有( ),披着( ),捉起蟲來( )。

結合填空師貼出“長着前腿的蝌蚪”圖,理解“披着、頂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讀。

理解為什麼用“追”“連忙追”説明什麼?

五、講讀第4—5自然段。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劃下來。

2、出示句子,朗讀理解。(出示青蛙圖)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1)看圖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詞。

學習生子“蹲”共幾筆?書空右半部分。

學習生子“鼓”共幾筆?部首是什麼?書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寫出青蛙顏色的詞。(碧綠碧綠)、雪白的肚皮)

學習生子“碧”,什麼結構?第三筆是什麼?

學習生子“肚”怎麼記?

(3)朗讀這段話。

(4)你能看着圖和板書向大家介紹青蛙嗎?

3、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麼變化?(貼出“尾巴變短的蝌蚪”圖;“尾巴不見的青蛙”圖)

學習生子“短”怎麼記?

4、從哪個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經變成小青蛙了?出示: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對比理解“蹬、跳、蹦”)

5、朗讀第4、5自然段。

六、鞏固總結。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張青蛙生長變化的圖片,説説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

完成《課堂作業》

(2)指導書寫“蹲”“鼓”“碧”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總結課文,鞏固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2、會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蟲的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4、會看單幅圖在問題的提示下寫幾句話。

教學過程:

一、再學全文,藉助圖片,理清過程。

1、出示課文的四幅圖,觀察圖片,指名説説圖的內容。

2、默讀全文,用“———”劃出表示小蝌蚪生長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3)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

(4)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a讀一讀,議議第二次變化是為什麼加上一個“又”。

b看圖填空。

小蝌蚪先長出( ),再長出( ),( )變短了,最後變成( )。

3、小結: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並在它們的指點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大青蛙,這時小蝌蚪也變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讀全文。

二、指導背誦4、5兩個自然段。

1、讀讀課文中描寫青蛙的句子。師描述: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對鼓鼓的大眼睛。為什麼作者要把青蛙寫得這麼可愛?(青蛙能捉害蟲,是莊稼的好朋友,人類的好幫手。)

2、我們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背下來好嗎?(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課文的第4自然段是寫小蝌蚪找到青蛙媽媽的,它的結構上和第2、3自然段一樣嗎?

按“形態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幹什麼——小蝌蚪怎麼説——‘誰’怎麼回答”的順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按照“形態上的變化——小青蛙怎麼做——青蛙媽媽怎麼説的順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連起來背一下。

三、指導看圖説話。

1、我們已經知道了青蛙是莊稼得好朋友,你從課文的哪幾句話看出青蛙會捉害蟲?(用”——“劃出,讀讀。)

老師向學生介紹有關青蛙捉害蟲的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看圖寫幾句話。

(1)想想青蛙在幹什麼?

要求模仿課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這段話來説一説。(農田裏蹲着一隻大青蛙,它披着碧綠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2)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青蛙?

(3)連起來寫一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5

教學意圖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

重點是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例如:捕、披、迎、頂,強調“捕”的聲母是b、“披”的韻母是i、“迎、頂”的韻母是inɡ,可以利用教師範讀、同桌互讀、指名拼讀的方法進行反覆練習,讀準字音。

多音字“教”,可以通過具體語境來進行認讀,例如:藉助課文語句“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中讀準“教(jiāo)”;在“我們在教室裏學習。”中讀準教(jiào)。

字形方面:

重點是左右結構字形的識記,例如:哪、頂、眼、睛、肚、孩、跳,在結構上都是左窄右寬,可以利用色塊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左右之間的寬窄。

“龜”是象形字,可以通過字理識字。

字義方面:

重點是理解動詞“、迎、追、披、露、鼓、蹬、跳、蹦”的字義,要在文本語境中進行理解,可以採用做動作表演的方式。

(2)寫字

本課10個生字,重點是學習“皮”和“跳”的書寫筆順,可以通過教師範寫、學生一起書空的方法來學習。

重點區分“頂”右邊是“頁”,最後一筆是點,“寬”下面是“見”,最後一筆是豎彎鈎;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可以分別出示要區分、比較的字或偏旁,引導學生引導學生細緻觀察,發現區別,正確規範地寫好漢字。

2.閲讀理解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按照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進行敍述,插圖形象生動。適合學生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閲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②語言特點分析

課文語言生動,動詞運用準確恰當,適合學生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並用動詞練習説一句話。

③課後習題分析

◆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是: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先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蝌蚪的不同心情後再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中的語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藴含的道理,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下面的圖片連起來,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要求是:按照圖片順序説一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進行練習:

1.在文中,讀—找—畫: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直線畫下相關語句。

2.藉助課後習題圖片,想—連—説: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藉助課後習題圖片,把它們連起來再説一説,回憶課文內容。

3.集體參與,講—評—講:先在小組中講一講,組內相互聽一聽、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説清楚,表達明白?出示評價標準,再在全班進行講故事,提高學生講故事的能力。

◆讀一讀,用加點的詞各説一句話。

要求是:讀一讀句子,再用句子中加點的動詞各説一句話。可以先引導學生

讀一讀文中帶有動詞的句子,再結合語境演一演加深體會。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説一句話,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

◆讀一讀,記一記

要求是:讀一讀詞語,再記一記。可以先讀一讀詞語,重點關注第一行“袋”字的讀音,讀好“腦袋、口袋”的輕聲“nǎo dɑi,kǒu dɑi”,“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ɑi er ”。其他詞語邊讀邊記,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拓展組詞。

3.積累、表達板塊

(1)積累部分

本課要求學生積累認讀字“袋、迎、塘”所組的不同詞語。

(2)表達部分

用動詞“披、鼓、露、甩”各説一句話;按照課後題圖片順序連起來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綜合學習板塊

通過閲讀或觀看有關小青蛙的視頻,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

二、本課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

三、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初讀課文,整體識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標出自然段。

2.指名朗讀正音。

3.帶拼音讀讀詞語。(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

chí táng hēi huī sè yóu wɑ yóu bǔ shí yíng shàng qù

池塘黑灰色遊哇遊捕食迎上去

ā yí kuān zuǐ bɑ wū guī tóu dǐng shàng pī zhe gǔ zhe

阿寬嘴巴  (預設:注意讀準“捕、迎、頂、披”的讀音,讀準輕聲的詞語“遊哇遊、寬嘴巴、披着、鼓着”。)

4.去掉拼音藉助詞語識記生字。

(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本課認讀字加着重號)

阿姨寬嘴巴烏  過渡:這些生字寶寶在詞語裏都難不倒你們,我們再到課文中去認認這些生字寶寶吧!

正確讀文,隨文識字

1.隨文運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塘”字,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字,做動作理解“甩”,正確讀第1自然段。

(1)小蝌蚪的家在什麼地方?快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課件①出示第1自然段;②加重“塘”字。)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你能用什麼好方法記住“塘”字?組組詞語。

(預設:用形聲字的方法。)結合課後詞語拓展組詞,記一記。

(2)再讀一讀第1自然段,結合插圖説説小蝌蚪長什麼樣子?邊説邊在圖中按順序指一指。

(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和小蝌蚪插圖)

①大大的腦袋給你什麼感覺?讀準“腦袋”的輕聲。讀讀課後詞語,“口袋”還可以加兒化音讀成“kǒu dai er ”,你還能用“袋”組其他詞語嗎?

你能用什麼好方法識記“腦、袋”這兩個字?

(預設: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腦”。)

(預設: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袋”。)

②“甩着長長的尾巴”給你什麼感覺?從哪個字感受到的?

(預設:從“甩”字感受到小蝌蚪可愛、快活。)

你就是這隻快活的小蝌蚪,做做動作,甩甩你的長尾巴!生活中,我們還能説甩什麼?用“甩”説一句話。

③再讀讀第1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讀出小蝌蚪的快活。

2.隨文在語境中讀準多音字“教”,運用字理識記“龜”字,正確讀第2、3自然段。

這麼可愛的小蝌蚪卻找不到媽媽了,請你讀讀第2、3自然段。想想小蝌蚪分別找誰當媽媽了?找到了嗎?

(1)鯉魚媽媽在幹什麼呢?讀讀句子,讀準“教”的讀音。

(課件先出示第2自然段,含有“教”的句子變紅;下一頁顯示如下句子。)

①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jiāo)小鯉魚捕食。

②我們在教(jiào)室裏學習。

想想“教”在第二句話裏讀什麼?再讀讀句子。

(2)他們又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猜一猜“龜”字每一部分表示什麼意思?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課件先出示第3自然段,含有“龜”的句子變紅。再分別出示①“龜”字;②烏龜圖片,方向要和“龜”字統一;③“龜”字演變過程。如下圖:)

(3)(課件田字格中出示“頂”字)

讀準“頂”,説一説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它?書寫時要注意什麼?能組什麼詞語?

(預設:識字小老師運用形聲字方法帶認“頂”字,書寫時要注意最後一筆是點。組詞:頭頂、屋頂、房頂等。)

指一指你的頭頂。想象“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什麼樣子?

④再讀讀第2、3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3.隨文體會動詞“披、露、鼓”運用的準確,正確讀第4-6自然段。

(1)小蝌蚪最後找到媽媽了嗎?讀讀第4—6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大青蛙樣子的句子。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看圖讀句子。)

(2)(課件出示句子)

①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②穿着碧綠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長着一對大眼睛。

對比讀讀兩句話,你覺得哪句話的詞語運用的恰當?讀出你體會到的感覺。用“露、鼓”各説一句話。

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多好看啊!邊做動作邊讀讀這句話。生活中,我們還能説什麼?用“披”説一句話。

(3)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他多開心啊!不知道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見了,他們跟着媽媽天天去捉害蟲。請你再讀讀第4-6自然段,把字音讀準確。

【設計意圖】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歸類識字,培養歸類識字意識,有利於以後更好更多識字。在語境中採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意思,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4.整體朗讀,鞏固識字。

5.識字檢測,落實評價。

(1)鞏固識字活動: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

出示寫好詞語的荷葉卡片,讀對了,就可以幫小蝌蚪找媽媽帶路啦!

(分別出示①小蝌蚪圖片;②一個一個出示詞語,詞語寫在荷葉的圖片上;③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

池塘黑灰色遊哇遊捕食迎上去腦袋

阿姨寬嘴巴  (2)夥伴互相檢測。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測,全部正確的在藍線格旁畫一個笑臉,表示本課學的字要過關。

6.整體讀文,初步解決停頓、長句子的問題。

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小老師講解:“兩、皮、寬” 。

1.學寫“兩、皮”(課件:田字格出示“兩、皮”)

①通過複檢、造句的形式回顧“兩、皮”2字。誰還在哪見過這兩個字?能用“兩”、“皮”組一個詞語嗎?(用組詞的方法回憶)能用“兩、皮”組詞。

補充“兩”字組詞:一舉兩得,講解成語故事。(出示詞語及圖片。)

②小老師講解“兩”,帶着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橫要短,框要稍大)、筆順筆畫、佔格(第二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組點的下方)”三方面講解。

③小老師講解“皮”,帶着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整體字要瘦長,長撇斜度要小)、筆順筆畫(筆順:橫鈎、撇、豎、橫撇、捺)、佔格(第三筆豎在豎中線上)”三方面講解。

2.學寫“寬”(課件:田字格出示“寬”。)

①讀準字音。説説你能用什麼好方法記住“寬”?用“寬”組詞、説一句話。

(預設:加一加的方法)

②小老師帶着,從“整體觀察結構特點(上面寬,中間窄,下面比上面略寬)、筆順筆畫、佔格(最後一筆是豎彎鈎,要舒展)”三方面講解。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描紅、臨寫。

◆評價(正確、端正、整潔)

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生字,落實課程標準中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小老師的講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藉助圖片,整體感知,提升表達

(出示整篇課文的連環畫。)

請你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貼圖:

鯉魚小蝌蚪青蛙烏龜

學習第2-6段,感知小蝌蚪成長過程

1.整體讀文,找出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

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請你自己讀讀課文,找到小蝌蚪成長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2.學習第2自然段,隨文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恰當。

(1)小蝌蚪第一個遇見的是鯉魚媽媽,它們是怎樣問的?鯽魚媽媽又是怎樣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子?同桌之間讀一讀。

(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蝌蚪的話鯉魚媽媽説的話及圖片。)

(同桌互讀對話。)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是怎樣問的鯉魚媽媽?(迎上去問)

現在老師就是鯉魚媽媽,你就是小蝌蚪,快邊做動作邊問一問我。

“迎”還能組哪些詞語?結合課後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通過“迎上去”你體會到了小蝌蚪什麼心情?男女生合作讀出來吧!

板貼方法:瞭解動詞

3.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小蝌蚪的心情。

(1)小蝌蚪又看到了烏龜,烏龜説他們的媽媽什麼樣子?

(課件出示烏龜説的話及圖片。)

烏龜笑着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板書:頭頂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2)此時小蝌蚪是什麼心情?説説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預設:出示第3自然段第2句話,“連忙追上”變紅去)

多麼想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呀!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把烏龜説的.話讀清楚,這樣小蝌蚪才能快點找到媽媽呀!

4.學習第5、6自然段,藉助圖片感知小蝌蚪身體的變化,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

(1)這一次他們找到媽媽了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預設: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着説:“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2)再讀讀這句話,通過這三個動詞,你感受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句子)

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預設:小青蛙很開心、迫不及待;小青蛙身體發生的變化)

是呀,這三個動詞運用的多準確啊!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後的開心喜悦、迫不及待,還感知了小青蛙的成長變化,多麼輕盈敏捷呀!

(3)快看看插圖,這就是他們現在的樣子,讀出你的感受吧!

(課件出示圖片)

板貼方法:結合插圖

(4)仔細看看插圖,再讀讀第6自然段,小青蛙身體還有哪些變化呢?

(預設:尾巴不見了)

板書:沒尾巴

現在的小青蛙已經跟着媽媽,天天去捉害蟲啦!

小結:我們剛剛讀了課文,藉助圖片知道了小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還能通過一些動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呢!真是太了不起啦!

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課文理解

現在我們帶着你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不同時間,小蝌蚪的不同心情變化,還把鯉魚媽媽和烏龜説的話讀清楚。

(請一名學生讀小蝌蚪説的話,一名學生讀鯉魚媽媽説的話,一名學生讀烏龜説的話,一名學生讀青蛙媽媽説的話,其他學生讀旁白。帶頭飾讀,可以加上動作。)

分角色朗讀課文,藉助動詞讀好小蝌蚪不同的心情。在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藴含的道理,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的能力。

按順序説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

1.請你先自己想一想文中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藉助課後習題圖片,再把它們連起來再説一説。

2.小組中講故事、評故事。

(在小組中講一講,其他同學認真聽,並評一評他是否把小蝌蚪的成長過程説清楚,表達明白?)

3.全班講故事、評故事。

(1)藉助插圖在全班講故事,播放背景音樂,出示評價標準,誰能做到,誰就獲得“講故事大王”的稱號。

(課件出示評價標準)

四星評價:★表達完整,★條理清楚,★語句通順,★用上文中優美的詞句。

(2)師生共評。

説清楚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藉助課後插圖和評價標準,把過程説清楚、完整,增強表達的自信,提升表達能力。

指導書寫

1.寫好“哪、頂、眼、睛、肚、孩、跳”(課件:田字格出示生字。)

①通過造句的形式回顧“哪”字;組詞的形式回顧“頂、眼、睛、肚、孩、跳後”。(用組詞、説句子的方法回憶)能用“哪”説一句話,用“頂、眼、睛、肚、孩、跳”組詞。

②(字塊顯示字的結構特點。)

(發現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③分別請小老師帶着,從其他兩方面“筆順筆畫(重點:“眼”第十筆是點,末筆是捺;“孩”右邊第三筆是“撇折”,重點比較“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跳”右邊“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鈎、撇、點,重點比較“足”和足字旁的筆畫變化。)、佔格(重點:“哪”最後一筆豎最長;“睛”右邊“青”的第四筆從橫中線起筆;“肚”右邊“土”的短橫在橫中線上;“跳”右邊長撇的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進行講解。

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綜合學習

召開“小青蛙分享大會”,可以閲讀關於小蝌蚪、小青蛙的書籍或觀看視頻,將瞭解到的內容與同學分享。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生字卡,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相關教具和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談話激趣引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生齊讀課題。

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以解説的形式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學習小組內互相教讀,説説怎樣記字形。

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小老師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自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

用手勢幫助理解“甩着”。

口頭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來游去。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a.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與小蝌蚪最先的樣子相比較,説説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b.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c.分角色讀。(同桌對讀,組內互讀,指名讀)

d.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a.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為什麼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c.分角色讀。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7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徵,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學生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教學設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 “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

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⑵ 通過圖文結合瞭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藉助學文,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及意圖説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説了什麼”的層次來安排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學生學法入手,按照故事發展安排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理,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把握重點,讓學生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理,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徵,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及烏龜幫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後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幹,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於樂,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本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表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安排了兒歌朗讀表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隻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麼了?

生:啥時長出後腿啦,接着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對青蛙的特徵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嗎?目的是引導學生練習用“鼓着”“披着”“露着”三個詞語説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於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着一對大眼睛,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闡述自己的特徵)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本領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愛護關心我。(闡述自己的本領)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們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學生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製作幾個箭頭,讓學生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表演)演完之後,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説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説:“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説一説,學生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瞭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裏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麼。這不,他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説: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麼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幫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澱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於永正説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範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學生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悦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場面。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經典童話故事。內容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藴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設計理念:讀中觀、讀中練、讀中思、讀中悟,讀中表情,讀中達意,讀中明理。

教學目標:

1、認識“蝌、蚪、迎”等13個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達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動物。

3、分角色朗讀課文,試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

教具準備:小蝌蚪各個時期形態圖畫五幅,詞條卡五張,字卡四張。(注:本課是最最常規的家常課,未使用cai課件)畫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複習鞏固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跟着活潑可愛的小蝌蚪走進了一個童話的世界。這裏有堅持不懈找媽媽的小蝌蚪,這裏有温柔慈愛的鯉魚媽媽,這裏有熱心善良的烏龜大叔,最後小蝌蚪們成長為想媽媽一樣的田園衞士。同學們,你們喜歡他們嗎?

1、板書課題,生談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麼?

2、帶着問題自由讀文。

3、拆換夥伴,鞏固讀詞。

a、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許多生字,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b、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呢?(生答)

c、自己試着讀(課後“讀一讀”)

d、開火車讀

e、對游來游去進行擴詞。如:跑來跑去……

f、用“你追我趕”説句話。

4、課文分了幾個自然段,用手勢告訴老師。

二、走進正文,各有側重

(一)、啟(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步入佳境。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欣賞描寫小蝌蚪外貌的詞語。

師:描寫小蝌蚪外貌的詞語都有什麼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長長的尾巴。

師補充大大的腦袋,並將詞條貼於板上。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

師:一羣長着大大的腦袋,灰黑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裏你追我趕快話的游來游去。(貼第一幅蝌蚪圖)睜開眼睛,説説你見到了一羣怎樣的小蝌蚪?

生:可愛的'

生:頑皮的

生:時尚的

生:快活的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呢?

生:甩着

師:你能做一下動作嗎?生做動作。

師:還從哪個詞看出?

生:游來游去

……

師:那麼,結合詞語説一説,你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出高興勁兒

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生模仿老師有感情讀)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師:快活的小蝌蚪遊哇遊踏上了他尋找媽媽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見了誰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圖。後來又遇見了——出示第三幅圖。

1、鯉魚阿姨,烏龜大叔和小蝌蚪都説了什麼呢?請同學在文中用直線畫一畫,再讀一讀。

2、指兩名同學分別讀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問話前都用了表示動作的詞。

生答“迎”和“追”。

4、結合圖畫理解“迎”(面對面)。

師:(指圖,指導朗讀)當小蝌蚪看見鯉魚阿姨哺育小鯉魚的温情畫面時,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問:(生讀)

師:你似乎不怎麼想念媽媽,(再讀)。

師:那麼鯉魚阿姨是怎麼答的呢?(生讀鯉魚媽媽話)

5、結合生活、結合圖畫理解“追”。

師:小蝌蚪告別了鯉魚阿姨繼續向前遊,當他看見烏龜大叔在水中悠閒地漫步時,連忙追了上去。

a、我們通常在什麼情況下追?試舉例

b、他為什麼追呢?

c、這時心裏頭會是怎樣?

師:誤以為前方遊動的就是自己媽媽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高聲叫着——

生邊讀邊評價(

師:你是一隻想念媽媽的小蝌蚪。

師:你是一隻無比激動的小蝌蚪。

……

(隨機用小蝌蚪卡片進行獎勵)

師:可烏龜大叔仍舊慢吞吞地説(“説”聲音變粗)——(生讀)

6、分角色朗讀。

(三)撥(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讀養心。

師:鯉魚阿姨的温柔慈愛,烏龜大叔的熱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給了他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麼他找到媽媽了嗎?用最響亮的聲音讀一讀第四自然段。(粘貼圖四)

1、用浪線畫出描寫媽媽外貌的語言,再大聲地讀一讀。

2、出示小黑板,指名讀“荷葉上蹲着……一對大眼睛。”教師同時貼詞條:(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並出示( )的( ),讓學生進行擴詞訓練。

3、積累背誦青蛙媽媽的外貌描寫。

a、師: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來嗎?

b、生背誦。

c、(教師指圖)輔助背誦,增識詞語。

師:荷花旁邊,荷葉上面,蹲着——(生接語,同時教師貼“蹲”字於青蛙媽媽側,以下同),披着——(貼“披”於另一側),露着——(貼“露”於肚皮上),鼓着——(貼“鼓”字於眼睛上部)。

師:這是小蝌蚪們的媽媽嗎?

生:是

4、愛的呼喚,盪滌心靈;真情告白,啟迪人生。

師:小蝌蚪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媽媽,心情會是無比地——

生:激動

生:興奮

……

師:於是小蝌蚪大聲的呼喚——

生:媽媽,媽媽——

師:這是來自心底的呼喚。

(生再讀,師再評價。)

師:此時此刻,媽媽就在眼前,小蝌蚪還可能對媽媽説什麼呢?

生:媽媽我真想念你呀!

生:媽媽我終於見到你了!

生:媽媽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媽媽我再也不離開你了!

師:(順勢而為)媽媽也再不離開寶貝啦!

師:(引讀)媽媽低頭看見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説——

生:(讀青蛙媽媽語)。

師:細心的同學可能早就發現,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指圖),文中是怎樣描寫的,找一找,讀一讀,用括號形式標記一下。

(師指圖與學生共同回顧小蝌蚪的變化並在五幅掛圖間板書)

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後一段):內外延伸,厚實立體。

1、巧妙過渡,走進文末

過渡:執着的尋找讓青蛙母子得以相見,身體的改變讓青蛙變得跟媽媽一樣,尾巴已經不見(貼圖五)

師:同學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指圖)看,小青蛙跟在媽媽的後面又啟程了,他將和媽媽一起並肩作戰,捉害蟲,保莊稼,去譜寫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

2、適當小結,談論收穫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生:小蝌蚪很可愛。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堅強。

生:不對,應該説是很執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剛出生時跟媽媽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經過四次變化才能跟媽媽一樣。

生:小蝌蚪身上有許多我要學習的東西。

3、由內向外,拓展放大

師:關於青蛙你還知道些什麼?

(同學彙報蒐集的資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萬5千隻害蟲,是莊稼的保護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個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蟲,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關於青蛙的詩: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和資料的瞭解,我們更瞭解了青蛙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但呀喜歡他,還要愛護他保護他,請同學們帶着喜愛之情再回讀一遍課文。(生讀)

三、佈置作業:

回家後繼續讀課文並和爸媽演一演,下節課上我們進行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9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敍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繫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0

在充分研讀教材和了解學情,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後,就是對上課的教學設計了,一般包括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深入品讀、總結全文等環節,《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我這樣設計,這樣上: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我們來幫一幫他好嗎?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方法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學生才能對本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從“尋人啟示”入手,創新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很快把孩子們引進課文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同時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自主識字,組內交流;彙報成果,全班交流,師反饋指導字詞讀音和書寫。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以識字為主,多種形式(男女生讀、小組讀、開火車等)讀字詞。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首先讓孩子們仔細觀察,自主識字,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情況,重視老師的範寫,再讓學生臨寫,最後在班級內交流彙報自己記憶生字的好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不同形式的讀書方法,抓住關鍵字詞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1.課件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觀察圖上有什麼,特點是什麼,邊讀邊畫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詞語,重點指導學生對“甩着”“快活”“游來游去”等詞語的理解,對照畫面,啟發想象,練習仿説,同時體會詞語的精妙之處。

2.課件出示小蝌蚪與鯉魚對話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對應段落,畫出對話內容,分角色讀對話;思考:小蝌蚪為什麼想找媽媽?在看到鯉魚媽媽叫小鯉魚捕食時,小蝌蚪心裏在想什麼?品析詞語“迎上去”,分角色表演,體會詞語意思;課件出示前一幅圖對比小蝌蚪有哪些變化。

3.課件出示小蝌蚪與烏龜對話圖片,找出對應段落,畫出對話內容組內自由分角色讀對話;思考:小蝌蚪為什麼把烏龜當成了媽媽?烏龜是什麼樣子的?品析詞語“追上去”,進行角色表演,體會詞語意思;教師着重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會人物心情和讀準語氣;課件出示前一幅圖對比小蝌蚪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4.出示課件,總結前兩段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彙報成果;教師出示自學提示:小蝌蚪又遇到了誰,畫出對話內容,帶着感情讀一讀。思考:小蝌蚪這次是如何確定青蛙是它們的媽媽的?青蛙的樣子如何?畫出相關詞句;品析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詞語“蹲”“披”“露”“鼓”,通過替換詞語感受原文中這些字詞的精妙。

5.齊讀最後一段,思考:小蝌蚪變成青蛙之後跟着媽媽幹什麼去了。播放青蛙捕捉害蟲的科普錄像,通過真切可感的情境,讓學生了解青蛙是益蟲以及捕捉害蟲的本領。再次出示文中插圖,簡要複述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到文中語言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情。號召少先隊員要保護青蛙,從而把保護青蛙這一認識水平深化為高尚的道德品質,昇華感情。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談收穫。

讓學生先説收穫,師再總結昇華,點明主題:課文通過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讓我們瞭解了小青蛙的長成過程。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知識等待着我們去了解,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讀課外書,就一定能瞭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碼知識。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1.朗讀課文,有條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讀課文。

2.給家人或同伴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有”、“在”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生長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主動識字漢字,探索多種識記方法。

(2)仔細看圖,講述圖意,培養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識記生字,瞭解蝌蚪的成長變化。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動物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揭題

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一個謎語給你們猜:圓圓腦袋黑黝黝,長長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課件出示蝌蚪圖片)你們知道蝌蚪長大後會變成什麼嗎?那麼,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4課《小蝌蚪找媽媽》,老師相信認真聽課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圖,請看小蝌蚪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指名看圖)誰來用完整的話介紹這幅圖,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點來説。

(學生試説:一羣小蝌蚪,長着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裏游來游去。)

2、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這樣寫的,齊讀。

三、初識圖意

過渡:剛才我們就是用看圖意—讀文的方法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的。現在我們可以嘗試使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的`大概意思。請看: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

逐一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也長大了的過程。

2、提問: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

四、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初讀課文

同學們都能看着圖畫説出小蝌蚪的成長變化,下面我們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寫這幾幅圖的呢?請同學們認真地朗讀課文。

讀書要求:

(1)藉助插圖,讀懂課文意思。

(2)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個記號。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帶讀生字。(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把小蝌蚪也吸引過來了,你們看,這八隻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誰能大聲叫出他們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對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讀好嗎?)

(2)讀音上有什麼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嗎?

(3)(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師:拼音寶寶躲起來了,你們還會讀嗎?我們開火車讀讀。

(4)同桌交流識字方法,認識生字。

師:怎麼記住本課的生字呢?現在請同學們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你的識字方法,比一比哪對同桌學得最認真。

(5)同學們交流識字方法特別積極,你們都記好這些生字了嗎?林老師出個字謎來考考你們,有信心嗎?“十顆豆來又十顆”(鼓)指名説説識字方法。

(6)學生齊讀詞語。

師:詞語寶寶也跳出來了,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吧。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的生字詞學得真不錯,現在詞語寶寶都跑回課文中去了,你們有信心讀好嗎?老師相信你們課文能讀得更棒!

1、自由讀課文,再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段)同學們可以離開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讀課文。

2、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呢?請六位同學開火車接龍讀課文。

3、學生評議。(評出讀得好的和讀得有進步的同學。)

4、聽錄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有什麼變化?

6、學生彙報,教師貼板書。

遇見了(鯉魚、烏龜、青蛙)

身體變化(小蝌蚪——長出後腿——長出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7、課中小練習。

口頭填空説一説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xx,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xx,沒過多久,xx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xx。

六、指導書寫:有、在

1、剛才同學們學習生字和讀書表現得都很不錯,小蝌蚪們都很佩服你們哦,現在又有兩隻小蝌蚪想考考你們的寫字表現,大家看,這是什麼字?(出示“有”、“在”兩個字)你們有信心能寫好它們嗎?

“有”字上面的橫要長,下面的“月”字,撇要變成豎。

“在”字上面的橫要短,下面的豎要超出撇一點點。

2、學生書寫“有、在”。(學生書寫生字前先回顧正確的寫字姿勢要求:頭正肩平,背直足安,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本子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3、評比書寫。

七、小結。

師小結:《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除了告訴我們小蝌蚪成長變化的知識以外,其實課文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生動,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細細地讀這篇有趣的課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本課以感情朗讀為基本任務。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能力。

4.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要求:

1.講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中的小動物頭飾、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入課,會唱的同學跟着一起拍手唱起來,體會有媽媽的幸福快樂。有媽媽的孩子多幸福啊,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的媽媽不在身邊,現在就讓我們來幫小蝌蚪找媽媽吧!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講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讀一遍課題,從這個課題中你們想知道什麼呢?

學生紛紛説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都在課文當中,請同學們看課件(全篇課文動畫加朗讀)

看完這個動畫,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了吧,讓我們再翻開書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

師: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呢?課件(第一段的動畫)

師:誰能説説在這個動畫中你都看到了什麼樣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學來回答,然後讓大家一起來齊讀。

同學們説一羣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腦袋,甩着長長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那這樣一羣小蝌蚪去找媽媽了,看看他們遇到了誰?課件(第二自然段的動畫)

看完課件,誰來説説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在路上他們都遇到了誰,是怎樣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後,出示幻燈片兩句話“1.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2.鯉魚鯉魚,我們的媽媽在哪裏?”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遍感覺一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一樣?學生會説出有禮貌,而且會找出有禮貌的詞語。

師:這樣一羣有禮貌的小蝌蚪問媽媽在哪裏,那鯉魚阿姨是怎樣回答的呢?找一名學生回答,適當的説評價,給學生鼓勵。

小蝌蚪很有禮貌,鯉魚阿姨也非常善良,我們讀的時候一定要把感情讀出來呀,現在誰能把這一段有感情的讀出來,把名讀。

師:小蝌蚪聽了鯉魚的話,去那邊找媽媽,又遇到了誰呢,請看課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剛才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的,請學生回答,然後讓學生自己學習下三段。

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個自然段,老師是怎樣提出問題的,你也能像老師一樣提出問題嗎?下面你們就自主學習下面的三段內容(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讀)

學生提出問題後請提出問題的同學自己找同學來回答。教師適當的點播不準確的地方。

同學們説得真好,也幫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媽媽了,小蝌蚪經歷了很多的困難才找到了自己的媽媽,我們能從小蝌蚪身上學到什麼呢?生答。(此時滲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難的精神)現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裏話要對青蛙媽媽説,那現在你們是一羣小蝌蚪,老師作你們的青蛙媽媽,把你們想説的話説給我聽聽吧!

同學們都把心裏話説給我聽,説得好極了。

此時,現在我們一家有再來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出示課件(課文的全部動畫加朗讀)

師:誰能説説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的變成青蛙的?

指名來回答

同學們説得太好了,老師彷彿真的看見了一羣小蝌蚪變成了青蛙的過程,那現在誰能把老師手中的這些圖片給擺出來,要按照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來帖啊?(找一名同學板前來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確?(出示課件成長過程)

現在我們分角色來朗讀一下,看看誰讀得最出色。分小組來朗讀:第一組扮演小蝌蚪,第二組扮演青蛙,第三組扮演鯉魚,第四組扮演烏龜,老師當旁白(放無聲音的課文動畫)

同學們讀得太好了!那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把他們表現出來呢?

三.演一演

現在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5分鐘時間)

其中一小組用表演的方法把課文表現出來,另外一小組用《上學歌》改編出來的,用歌聲把小蝌蚪變成青蛙唱出來。

同學們分別戴頭飾來表演。

另一組同學改編的歌詞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媽媽,過幾天長後腿,再過幾天就把前腿長。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媽媽,脱黑衣,穿綠衣,最後找到青蛙媽媽了,呱呱呱”

同學們演得非常認真,也特別生動,老師彷彿真的看見了一羣小蝌蚪在游來游去,在池塘裏找自己的媽媽。那這組同學唱得更是動聽,老師真的看見了幾隻小蝌蚪長成了青蛙一樣。

師:那小蝌蚪們長成青蛙後每天都跟着媽媽去做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最後一段,我起頭“不知什麼時候”學生就會跟着讀起來,讀後學生就會回答出來每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捉害蟲。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蟲,他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會説:愛護它,保護它,從我做起,並且告訴其它人也要愛護青蛙們,做一名愛護青蛙的小衞士。(對學生進行愛護益蟲的教育)

四.設懸念,課外延伸

這節課同學們的做得好,老師想再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你們能完成嗎?

出示幻燈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資料,看看青蛙每天每隻最多能吃多少隻害蟲害?明天告訴老師和同伴們。

五.小實踐

等到夏天來到的時候,捉幾隻小蝌蚪觀察一下,看看它們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要記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3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

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粘貼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粘貼畫,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3、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粘貼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⑴ 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⑵ 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⑶ 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着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⑴ 師:這羣小蝌蚪在班幹什麼?(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⑵ 師: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

(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⑶ 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⑷ 師:指導學生用粘貼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粘貼畫,並讓仔細觀察。

(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⑵ 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己讀)

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後腳。

找→鯉魚

⑸ 師 :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髮揮回答)

⑹ 指導學生用粘貼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粘貼畫。

⑺ 師:小蝌蚪照着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⑴ 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⑵ 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⑸ 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着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粘貼畫。

⑹ 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着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⑴ 教師範讀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

(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

⑶ 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説了什麼?(學生自讀)

⑷ 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粘貼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⑴ 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着媽媽去捉害蟲)

⑵ 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自己的粘貼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塘、羣、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繫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瞭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上的變化。

4、通過教師引導學習第二段,掌握自學三、四段的方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認識生字和第一段。

教學重、難點:瞭解課文內容,認識本課生字。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麼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瞭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説説: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看第一幅圖着重觀察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看第二幅圖説説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説些什麼?它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説説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藉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藉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並讀準字音。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藉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並領讀生字詞,其餘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後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後鼻韻母,要讀準。

羣:讀qx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説説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羣: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説“人羣,建築羣”。

對“甩着”、“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學生想象。最好通過觀察實物或錄像。在朗讀中體會“甩”這裏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説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後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裏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正確答案:池塘一羣腦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字。]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插圖、教學錄像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説説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羣、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説一説,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裏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羣。)師講解“一羣”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羣”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講讀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説説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據講讀內容,提問: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1)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2)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7、第四段主要講了什麼?先讀再説。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媽媽幹什麼?這説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脱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附:板書:

34小蝌蚪找媽媽

鯉魚迎上去

烏龜追上去

青蛙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