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1

本課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經過,寫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也讚揚了廉頗的勇於改過的精神,讚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課文人文思想豐富,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生動,是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學習寫法的好範例。

關於教學目標

本課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本着簡簡單單教學的原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於如下考慮:

1、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的意思。在學習中積累詞語是語文學習的必須,為了有效地達成積累的目標,這節課選擇這些詞語來作為重點理解的對象是由於它們是常用詞,也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二個故事。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的內容體會主人公機智勇敢和愛國思想。

3、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最有較手段和途徑。對於本文的人物表現,也只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才能真正體會其機智勇敢、愛國思想。

4、課文由三個故事組成,這樣課文就顯得長,要在一個課內完成對三個故事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也由於這三個故事中,前兩個是第三個故事的因,這兩個故事有一定的`統一性,所以這節課安排學習《完璧歸趙》《澠池會》。

5、學習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現人物的方法。閲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中學習中學讀學寫。本文是寫人文章,展現人物的品質突出,是學生學習寫人的好例子,所以學習目標中設置了學習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現人物的方法。以完成閲讀教學的使命。

關於教學重難點

1、重點:閲讀教學從讀入手,以讀解文,學習本文也不能例外。文中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內容,所以本課設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的內容,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思想為教學重點。

2、難點:秦王叫趙王鼓瑟並記錄下來,這是對趙王本人的也是對整個趙國的侮辱,關於這一點,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學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關於教學策略

1、本課文長容量大,為避免繁瑣教學,面面具到,這節課圍繞主人公的活動為中心,通過對主人公的動作、語言的描寫內容進行讀、思,去理解內容,體會人物思想。

2、讀在語文教學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徑。本節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體會。在這裏有學生的默讀、個人朗讀、集體齊讀;有理解性的悟讀,有表達性的展讀。

3、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提問可以幫學生更好讀書,學會提問也是學習課文的方法之一。在這節課裏,分別在兩個故事的學習中讓學生提問,再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感受人物思想。

4、學習寫法。語文教學的最終目地是讓學生會讀會寫,從文中學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這節課的寫法學習是潛化在從動作、語言這兩方面體會人物思想的過程中的。

關於板書設計

1、為體現簡約,本課的板書設計以詞語面貌出現,內容包括課題、事件、人物、思想,文章的寫法及相關的符號。

2、板書的內容展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要領悟的人物思想,要學習的寫作方法,這些都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3、板書中的符號提示了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直觀明瞭。

總之,板面設計簡潔、直觀、內容豐富。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3、給課文事件加小標題,搞清之間的內在聯繫及各事件與整個故事的關係,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重點:

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都瞭解到了哪些相關資料,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師出示背景資料補充。)

生2:我知道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件中,有一位貫穿始終的靈魂人物,他是誰?(生交流)對,卿相藺相如。

師:同學們在閲讀過程中是否注意到,經歷了完璧歸趙之後的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為士大夫,澠池之會後的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可謂平步青雲,書上特別説明的是職位比廉頗還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關規定,幫助學生理解廉頗對藺相如的不滿)

師:那作為同朝為官、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廉頗此時對藺相如作何評價呢?找到廉頗的話,誰來讀讀?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説:“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抽生讀書)聽了廉將軍這短短的三句話,你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廉將軍在你的面前?(預設交流:耿直暢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機板書)

師:作為一員武將,廉頗之所以這樣率直地表達不滿,是因為他一直站在誰的角度?題目是將相和,此時的將相之間是和還是不和?引導學生用“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藺相如__________,還因為廉頗__________”來從表象和實質兩個層面感悟:將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為藺相如的官位比廉頗高,實際是因為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沒有本事,只靠説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還高的官。

三、品讀體驗

師:你覺得藺相如真的像廉頗説的那樣就靠一張嘴,沒有什麼能耐呢?生:不是。

師:老師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趕快從文中找事實來説服廉頗吧!

出示學習任務: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語揣摩人物特點,並有感情的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説服廉頗。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勾畫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的句子。

師:好,來,按課文敍述順序交流你畫出的內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説:“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他在想什麼?

(2)文中用假設句式説明什麼?

生:藺相如早就把計策相好了,可以説是胸有成竹。

師:指導學生朗讀。

2、“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怎麼樣地)説:‘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説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和氏璧既然已經回到自己手中,藺相如再説話可就——理直氣壯了。誰能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來?(抽生同時提醒餘生:現在,我們就是秦王,聽聽藺相如的話。)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説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説的話。

3、到了舉行點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説:"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自讀這段話體會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4、“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説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澠池會上藺相如為什麼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後為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②從這裏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麼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維護趙國的尊嚴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綜上所述,藺相如靠的並不是一張嘴,學生總結靠着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就是這樣一位在敵人面前勇敢無畏的上卿,面對廉頗的這些片面評價時卻説出了怎樣的話?(抽生讀)出示:藺相如説:“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你聽出了什麼?(預設交流:藺相如迴避廉頗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6、同學們,我們尚且聽出了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更何況是大將軍廉頗呢!於是他脱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來看插圖,廉頗與藺相如共同的愛國情懷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説些什麼。

7、你認為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為人坦率)

8、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後(出示齊讀)——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衞趙國。

師:同心協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説:“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於將相二人同心協力、和衷共濟保衞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9、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我們平常在寫作文描寫人物時,要想表達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哪些方式呢?(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師:那麼我們對廉頗和藺相如的瞭解主要是通過人物的什麼知道的?(語言)你能通過一段話來表達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嗎?

板書設計:

將相

勇於改錯 完璧歸趙 勇敢機智

顧全大局 澠池之會

不和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3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讚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課文是通過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領會和學習這一寫作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着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的宗旨,圍繞課文教學重點,我採用瞭如下的教學步驟:

(一)疑

在正確讀出課題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看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紛紛提出:“將”是誰?“相”是誰?“將”、“相”為何失和?又怎樣和好?……質疑以激起學生強烈的閲讀願望。在學生質疑時,教師板書:

(二)讀

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去讀課文。在閲讀中識讀生字新詞,找出上述問題的答案,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明確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教師去掉上面板書中的問號,第一次完善板書。

(三)講

要求學生講講三個小故事。既是複述的訓練,又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為下一個教學環節作準備。三個小故事的複述指導由“扶”到“放”。具體做法如下:

“完璧歸趙”:師生一起閲讀故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共同列出提綱(小黑板上)。讓學生邊看提綱,邊看課文插圖進行復述。

“澠池會”:讓學生自己閲讀故事,列提綱,看提綱複述。

“負荊請罪”: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回想故事,進行創造性複述。

(四)品

一品人物特點。在複述故事後,追問:你覺得“將”、“相”各是怎樣的人?讓學生充分發言,師生評判,形成共識,第三次完善板書。

二品課文是如何體現人物特點的(這是整篇的教學重點,花時要多)。先讓學生再次閲讀課文,用筆劃出文中能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並分別註明體現了人物的什麼特點;然後進行交流。交流時隨機進行品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讀出感情。

通過交流、品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廉頗、藺相如的可貴,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思想教育。

三品課文的寫作方法。在前兩品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本課的寫作方法。

(五)寫

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一次小練筆:寫一個人物片斷。要求選取一件典型的事,注意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一個特點。小練筆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真正掌握學到的寫作方法,也使閲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

關於教學設計的三點説明:

1、把預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即“讀”),有利於加強指導,提高教學效益。

2、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較多。不要集中學習,可隨課文識讀理解,個別詞語也可隨課文進行説話訓練。

3、教學時間為兩課時。

《將相和》教學設計優秀4

教材分析:

“和氏璧”可謂國寶,是世所罕見的珍貴文物,由此,本課在教學時,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品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閲讀領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因課文內容年代久遠,內在聯繫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由於諸多原因,學生接觸文物機會幾乎沒有,對保護文物的意識也較淡薄。加強文物保護意識的教育,是本課滲秀法制教育的重點。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璧、廉、頗、缶”4個生字;會寫“趙、璧、騙、撞、怯、廉、頗、辭、諸、削”10個生字;

2、掌握“趙國、完璧歸趙、撞碎、膽怯、廉頗、推辭、削弱”等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2、教學中滲透《中華人民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一)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認識故事主要人物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品質。

(二)本文的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 法:情境教學、以讀助講、

學 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用具:《將相和》有關資料及相關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璧、廉、頗、缶”4個生字;會寫“趙、璧、騙、撞、怯、廉、頗、辭、諸、削”10個生字;掌握“完璧歸趙、撞碎、膽怯、削弱”等詞語。

2、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前因後果。

3 、初步感受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出示和氏璧圖片,講關於它的故事。

(本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文物”這個詞,並讓學生自由説説身邊出現過或聽説過的文物,從而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培養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

【設計意圖:以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對《文物保護法》的簡介,樹立學生保護文物意識,完成在學科中滲秀法制教育的目標。】

二、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出示課件:戰國地圖,介紹背景:“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時代背景,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有助於更好的學習課文。】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不和到和的。)

【設計意圖:緊扣“和”字,既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又教會學生抓住課題閲讀文章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大膽猜測,三個故事之所以放在一起,是緊緊圍繞“和”這一關鍵詞。】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1)課件出示要檢查的生字,讓學生讀,並積累該課詞語,學生大聲讀。(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可以讓其他的學生解答,學生説不出來的教師可以解答。重點理解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兩個詞。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就是積累和運用的`過程,這一環節既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又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出示閲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設計意圖:“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和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其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是基礎。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為下面的感情朗讀以及對話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五、交流自學情況,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由題目裏的“和”引出不“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言歸於好的呢?學生討論完成填空:

出示課件,學生補白:

因為藺相如( )立了功,被封為( ),他又在( )立了功,被封為( ),廉頗認為他( )而爬到了自己頭上,所以將相( ),後來,廉頗知道,藺相如避着,為的是( ),所以,廉頗( ),將相( )。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設計意圖:閲讀教學要以“整體感知”為主,切忌將課文肢解。為了避免將三個看似“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教成“絕對孤立”,我將學生的視覺拉向課題中的“和”字,這就抓住了“文眼”。有“和”必有“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麼?這就把矛盾的焦點指向了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就憑一張嘴)。將矛盾的焦點聚焦到藺相如的“嘴”上。看看藺相如是怎樣憑着一張嘴官拜上卿的。這就將三件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不可分割的主線。】

六、拓展延伸,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相信你們對祖國曆史上發生許多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祖先真的很偉大,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請同學們下去收集資料,瞭解一下我國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同時,回去認真讀一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瞭解一下,作為一名國小生,應該怎麼樣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禮物。

七、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字詞

3、收集文物資料,閲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設計意圖:這兩項作業不僅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而且為下一課時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