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43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5篇)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下)運算律——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瞭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表述乘法分配律,並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入新課。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7×4×25 125×9×8 48+315+52 888+17+83 125×8

(2)、評出勝負,分析原因。

(3)、小結:運用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可以使計算簡便,今天我們繼續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決以下實際問題。

問題一:育新學校馬上要舉行藝術節比賽了,老師準備給他們每人買一套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景圖)

短袖衫32元/件褲子45元/件夾克衫65元/件

(1)提問:要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綜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學生動手,獨立算出要付的錢數。

(3)教師巡視,讓用65×5+45×5和(65+45)×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並説明解題思路。

板書:(65+45)×5     65×5+45×5

問題二: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4米,寬26米,求周長。

(1)學生動手,獨立算出周長。

(2)教師巡視,讓用64×2+26×2和(64+26)×2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並説明解題思路。

板書:64×2+26×2 (64+26)×2

三、探索規律。

1、板書:(65+45)×5=65×5+45×5

(64+26)×2=64×2+26×2

2、體驗感悟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等式,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情況相機引導:等號左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右邊呢

3、類比展開。

提問:你能根據剛發現的特點編幾組等式嗎

學生編寫,教師巡視後全班交流。

4、揭示規律。

(1)用語言表述:兩個數的和與另一個數相乘,等於這兩個數分別與另一個數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學生答得比較到位:把他的話再重複一遍的。

(2)談話:如果現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律,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3個)

我們就用a、b、c這三個字母來表示

(3)引導:如果在第一個等號的左邊我用a來表示65,b來表示45,c來表示5就可以寫成這樣的形式:

板書:(a+b)×c

(4)追問:那麼等號的右邊應該怎麼來表示呢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口答後板書:(a+b)×c=a×c+b×c

四、應用規律。

練習課本56頁第一,二習題

五、拓展延伸。

1、看看前面買服裝的問題,根據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之外,還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出示: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貴多少元

怎樣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出示:60×5-50×5 (60-50)×5

(2)思考:這兩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麼知道相等的

這個等式和我們發現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3)如果老師是這樣買的,

出示:買5件夾克衫、5條褲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樣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出示:

60×5+50×5+30×5 (60+50+30)×5

(4)這兩道算式等不等呢

這個等式和我們發現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樣嗎

2小結:乘法分配律不僅適用於兩個加數相加,還適用於兩個數相減,甚至是多個數相加或相減。同學們掌握了這些知識後相信在今後的計算中會更加簡便快捷。

六、全課小結

你今天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猜想、舉例、總結、應用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今後,同學們還可以運用這種數學思維去研究其他的數學知識。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科書第36頁內容,和練習四的第5、6、7、9題。

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本課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通過“聯繫實際,感知建模;類比歸納,驗證模型;質疑聯想,拓展認識;聯繫實際,深化認識;歸納概括,完善認識”的探索過程來逐步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勇於質疑、大膽表現、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了“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數學”的新理念。

活動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第一小題,右邊的兩組做第二小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9x37+9x63

9x(37+63)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右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麼意見嗎?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嗎?)

這兩道題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

9x37+9x63=9x(37+63)

(3)命名猜想。

這位同學説的非常好,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現命名為xx猜想。(板書:猜想)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裏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看到這幅圖畫,你想提什麼問題?(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2、(1)誰能估計一下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2)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他的估計是否正確。

(3)(誰來彙報自己的算法)出示兩種不同的算式6x9+4x9和(6+4)x9,為什麼這樣列算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3、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板書:舉例)

把自己舉出的例子在練習本上寫一寫,誰來説一説自己舉的例子,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等號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可舉三個例子)

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4、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説一説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xx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與結果不一樣的例子?能不能舉一個這樣的反例。

(3)看來這個規律是普遍存在的,xx同學,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確的。這個規律在數學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

(3)剛才我們舉了很多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來呢?四人小組商量一下,這個算式看起來怎樣——(稍等)簡潔、明瞭。這就是數學的美。

等號左邊表示什麼意思?等號右邊表示什麼意思?大家説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述,請看大屏幕,這是老師通過大家的表述總結出來的,誰能給大家讀一下。

在讀這句話的時候,哪裏應特別注意?

請看黑板上的等式,這個等式從左到右成立,反過來從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三、探索發展,應用規律

(1)、我們發現了乘法分配律,那麼它對我們的計算有什麼幫助呢?(板書:應用)(學生舉例説)

(2)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請同桌合作研究下面這些題目怎樣計算比較好?請看大屏幕:誰來讀一下題。

(80+4)x2534x72+34x28

(完後讓學生彙報計算方法,重點説這兩題都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3)、剛才這兩道題比較簡單,大家做出來了,現在我出兩道比較難的,大家有沒有信心做出來,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下面這兩道題目,怎樣簡算?

38x29+3843x102

(4)、小結:通過研究,你認為怎樣的題目才能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如果遇到像剛才這兩道題,我們可以把它稍做變化,再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四、鞏固練習,解決問題(我們剛才發現認識了乘法分配律,老師要考考大家學得怎麼樣,請看大屏幕,我們來做練習)

1、請大家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_裏填上適當的數。5、6、7題和前面幾道題哪裏不一樣?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嗎?為什麼?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2、大家請到數學醫院,幫老師判斷對錯。

3、完成連一連。(給一分鐘思考時間,然後搶答)

4、完成填一填。(這道題我找表現最好的小組來開火車)

5、應用題(請大家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在練本上獨立完成)

五、全課小結

請你選擇一個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説説我們今天研究了什麼?

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猜想、舉例、總結、應用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今後,同學們還可以運用這種數學思維去研究其他的數學知識。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六年制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的一個完善。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濟青高速公路為素材,通過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從而發展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相遇問題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活動,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在猜想驗證等自主探索活動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學生對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難點】

清楚地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理解及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圖

談話:瞧,這是濟青高速公路!在這裏,還藏着許多數學信息,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請你仔細觀察,從圖片和文字中你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信息預設: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時行90千米,兩車同時相向而行,大約2小時相遇。

問題預設: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板書)

談話:請你試着用兩種方法在答題紙上解答。

生獨立解答。

預設:

2.結合情境,感知規律。

提出要求:結合線段圖説説算式每一步的含義。

回答預設:①我先算出1小時兩輛客車一共行駛多少千米,然後再求兩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也就是濟青高速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這輛大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小客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然後把這兩部分加起來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設計意圖:把相遇問題通過學生的理解轉化成數學問題,這是思維的抽象,也是數學化的過程,既能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營造研究的氛圍,又使學生探究的問題清晰明瞭。結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測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談發現。

預設發現:兩個算式結果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引導學生從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特點觀察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麼不同。

預設區別:①左邊有3個數,右邊有4個數,兩個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數2。

②左邊有小括號,應該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邊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談話:根據前面運算律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預設回答:這可能又是一個規律。

【設計意圖:拋開情境,觀察算式,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兩種方法的結果一樣。通過觀察算式結構和計算方法的不同,滲透規律特點。使學生建立“猜想是探究獲得結論的前提”這樣的研究意識。】

三、討論交流,驗證規律

1.舉例驗證規律。

談話: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猜想,你能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進行驗證嗎?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計算器進行舉例。

學生獨立計算舉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學生舉例。其餘學生同位交流,並用計算器幫助同位驗證。

談話:請你先和同位交流你舉的例子,並用計算器幫同位驗證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預設舉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2.觀察幾組等式的相同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等式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有什麼相同點。

預設回答:①這幾組等式的左邊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

②這幾組等式的右邊都是把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3.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規律。

談話小結:剛剛我們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師出示乘法分配律。

談話:請你邊讀邊理解,並把它記在心裏,比比誰記得又快又準確。

生按要求説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談話:我們用這麼多的算式和文字來表示它,麻不麻煩?有沒有簡便的方法?

預設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師要求學生在答題紙上試着用字母abc來表示乘法分配律。

學生試着在答題紙上寫字母表達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談話: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麼樣?

預設回答:簡潔、明瞭,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這就是數學的美,一種清晰而簡潔的語言!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經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還能用字母把這麼多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説明規律的存在,鼓勵學生表達這個規律,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學生經歷觀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學習過程。】

四、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1.連一連。

2.在□裏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對錯。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第24-25頁紅點內容信息窗2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步驟的觀察、猜測、比較、概括,引導學生自己建構乘法分配律的全過程。

2.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掌握其數的特點和結構形式,並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擬定自學提綱

自主預習

1.創設情境:(多媒體出示24頁情境圖)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認真觀察情境圖,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教師把這兩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研究一輛大巴車和一輛中巴車在濟青高速上相遇的問題繼續探索乘法運算的規律。

2.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多媒體出示)

(1)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通過自主解決上述問題,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會用自己的話表述,會用字母表示。

(2)樂於把自己學習的收穫、困惑、體會與大家分享,樂於與同學合作。

教師引導:有信心達到這兩個目標嗎?(有!)

老師的指導會對你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請看自學指導:

3.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第24頁到25頁第二個紅點前的內容,重點看圖上同學的對話。

思考:

(1)如何求濟青公路的全長,有幾種解法,如何列式計算。

(2)比較兩種解法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猜想?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什麼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5分鐘後彙報自學成果,看誰能獨立用多種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個問題,並能發現乘法運算的規律。)

4.學生按自學指導自學,教師巡視,關注學困生。

二、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調查學情:看完的同學請舉手!看會的請放下。

1.小組交流: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穫、困惑和體會,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班內彙報:

師指小組選代表按順序彙報自學指導中的思考題,其餘同學隨機質疑、補充。

課堂生成預設:

(1)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教師追問:第一種算法是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第二種算法呢?

預設一:先算兩輛車1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預設二:先算大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中巴車2小時共行多少千米,再算兩輛車2時共行多少千米。就是濟青高速公路的全長。)

(2)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20×2=220-180=40(千米)=40(千米)

教師追問:你能説説兩種算式的意思麼?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求大巴車1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2小時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求出大巴車和中巴車2小時行的路程,再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的路程。

(3)觀察、比較兩種算法的過程和結果,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一:第一種算法是先加(或減)再乘;

預設二:第二種算法是先分別相乘再加(或減),但計算結果相同。

(4)據此,你有什麼猜想?

預設: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5)怎樣驗證你的猜想呢?

(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學生觀察、彙報。重點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比較。

通過觀察,有何發現?引導學生回答:

舉例驗證:(125+12)×8=125×8+12×8

(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

(80-8)×125=80×125-8×125

(6)通過驗證,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課題)你會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用字母表示:(a±b)c=ac±bc)

三、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通過以上研究,你得到了什麼結論?

課堂預設:

預設一: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預設二:兩個數的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減,結果不變。

預設三:兩個數的和(或差)乘第三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第三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

預設四:這個規律叫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字母表示為:

(a±b)c=ac±bc

2.如果是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這個規律還存在嗎?你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課堂預設:

舉例驗證:(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教師總結: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設計意圖:將乘法分配律適當拓展

3.在記憶這個規律時,應該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乘法分配律,避免常犯的錯誤。

課堂預設:

預設一:括號裏的每一個數都要乘括號外的數。

預設二:括號裏的數必須是相加或相減,如果是相乘就不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三:這個規律還可以倒過來看。

教師追問:怎樣倒過來看?

預設:幾個數都乘同一個數,再相加或相減,可以先把它們相加或相減,所得的和或差再乘這個數,結果不變。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怎麼樣?學會了嗎?想不想挑戰一下自己?

1.考一考(課件出示第26頁第2題)

(1)指4名學困生板演,其餘同做在練習本上。

(2)展示不同答案:誰的答案和板演者不同?請到黑板前展示出來。

課堂預設:(以第一題為例)

(80+70)×5(80+70)×5=80×70+70×5=80×5+70×5

2.議一議

(1)你認為誰的答案對,為什麼?誰的答案不對,為什麼?

(2)第一種答案是把括號裏的兩個加數相乘了,不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錯了;第二種答案符合乘法分配律,所以是正確的。

(3)用同樣的方法評議其餘3題。

(4)同桌互改

(5)統計錯題情況,讓小組代表説説錯誤原因。

(6)學生各自訂正錯題。

3.全課小結:你在本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課堂預設:

預設一:我知道了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預設二:我又體驗了探索數學規律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預設三:我感受到我們山東省的交通真是便利,作為山東人我感到自豪!

五、當堂訓練

1.出示課本第26頁第3題

2.《新課堂》第17到第19頁信息窗2第1課時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的表現還滿意嗎?談一談你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大約多少千米?相遇時大巴車比中巴車多行多少千米?

(110+90)×2=110×2+90×2(110-90)×2=110×2-90×2

驗證:

(125+12)×8=125×8+12×8(40-4)×25=40×25-4×25

(8+16)×125=8×125+16×125(80-8)×125=80×125-8×125

結論:用字母表示:(a±b)c=ac±bc)

(2+3+5)×4=2×4+3×4+5×4

(1000+100+10)×3=1000×3+100×3+10×3

拓展:多個數的和(或差)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

使用説明:

1.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利用相遇問題展開。這節課我力圖將教學生學會知識,變為指導學生會學知識。通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初步發現、舉例驗證、再觀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生活問題,激趣探究。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大量生動、具體、鮮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是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首先我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參加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條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125+12)×8=125×8+12×8這個等式。然後請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利用情景,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為後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提供學生獨立探究的機會。我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麼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感知,我馬上要求學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使學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形成比較“模糊”的認識。

(3)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創設了條件。為了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在這節課上,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祕嗎?”。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採用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我想: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才能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本課堂我的教學程序是:先出示情景圖,根據情景圖上所給的信息列出算式:並且讓學生説説這兩個算式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個算式(意圖是讓學生去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後再讓學生去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意圖是讓學生體驗乘法分配律)寫完之後再板書幾個同學所寫的算式並選取期中一個同學的算式讓他説説算式的左邊為什麼等於右邊(110+90)×2=110×2+90×2);而且我還要求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説(意圖是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能反覆去感知乘法分配律),通過剛才的幾道程序,然後再讓同學們去總結這類算式左邊和右邊的特點,得出乘法分配律,最後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同學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原以為這樣上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是事與願違,在要同學們獨立寫出兩個類似的算式時,發現有小部分同學並不會寫,所以本堂課後面部分上得就不怎麼順暢了。課後向老師請教得知,原來我的教學程序上出現問題了----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應該是先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寫出類似的算式,體驗乘法分配律,最後再通過練習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在要求同學們去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老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同學對乘法分配律特點的認識比較模糊。

(3)在學生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時,我只是一筆帶過的把乘法分配律通過課件再展示給學生們看了一遍,沒有反覆強調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導致學生沒有較好的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用建議:

(1)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激發學生探索的願望。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主動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在練習時採用小組活動是必須的,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練習時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

(3)訂正彙報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使課堂更加實用高效?如何解決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漏乘”問題?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使學生能聯繫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比賽場景,在活動中激趣

談話:聽説我們四(1)班的同學口算速度快,正確率高,想不想顯一顯身手?那我們來一個速算比賽怎麼樣?

A組B組

(1)135×6+65×6(1)(135+65)×6

(2)9×37+9×13(2)9×(37+13)

在A組同學不服氣,説B組容易時,教師激趣:是嗎?B組容易?那我們再來一次好嗎?

A組B組

(1)(10+4)×25(1)10×25+4×25(2)(4+8)×125(2)4×125+8×125

談話:為什麼這次A組又輸了?觀察觀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師。你們有什麼發現?(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一切數學知識來源於發現問題,而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有所成就在於他發現問題。看看今天我們的同學們發現一個怎樣的數學知識。有信心嗎?給自己鼓鼓掌!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海安縣首屆批發王杯少兒才藝大賽”了,聲樂興趣小組的於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一樣的漂亮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評析:玩是學生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素質、個性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兒童所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如何讓學生玩出效果來?教師提供了一個“競賽”的機會,讓學生在“競賽”中發現競賽的不公平,近而尋找不公平的原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同組算式之間的關係。】

二、創設活動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談話: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於老師可以怎樣搭配服裝?

(1)學生的選擇方法1: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板演,並瞭解全班學生採用的什麼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説説兩個算式的意義。(課件顯示)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巡視。

[教師板書:(65+45)×5=65×5+45×5],讓學生讀一讀。

(2)學生的選擇方法2: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教師板書:(32+45)×5=32×5+45×5]

啟發: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信封中的練習紙,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在□裏畫=號),哪些不能?當然你可以先計算每組中兩個算式的得數,也可以仔細觀察。

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中間的□裏畫“=”

(1)(28+16)×7□28×7+16×7

(2)15×39+45×39□(15+45)×39

(3)74×(20+1)□74×20+74

(4)40×50+50×90□40×(50+90)

(5)(125×50)×8□125×8+50×8

分組彙報、交流。引導學生説一説:最後兩組為什麼不能用等號連起來?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課件顯示修改過程)

談話:你能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式子嗎?大家動手寫一寫。(提醒學生認真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並組織交流。(比較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點)

3.反思學習,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像這樣等號左邊和右邊的式子都會相等,這是不是巧合?還是有什麼規律存在?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裏説一説。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數,這個規律怎樣表示?[板書:(a+b)×c=a×c+b×c板書好適當圖例解釋意思]

小結: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課件顯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簡潔、明瞭,這就是數學的美!

【評析:深層次的探究,教師不急於點明規律,維持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總結規律,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內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

談話:讓我們帶着自己發現的數學知識進入今天的“數學樂園”吧!

1.大顯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師:第2題你是怎麼想的?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補充板書:a×c+b×c=(a+b)×c]

2.生活應用

(“想想做做”第3題)

小結:説説兩種方法的聯繫。

3.巧妙運用

(“想想做做”第4題)(同桌一人做一組,做在練習本上)

談話:每組兩道算式有什麼聯繫?哪一題計算比較簡便?

現在你知道上課開始時為什麼B組同學算得快嗎?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有34人。三年級有2個班,每個班有36人。二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這樣計算:

(3+2)×(34+36)

=5×70

=350(人)

①觀察一下,你贊同王小明的算法嗎?為什麼?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麼條件?

5.巧猜字謎

猜一猜,等號後邊是三個什麼字?

人×(1+2+3)=

6.大膽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號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

學生小組交流猜想。

談話:我們再回到課開始的那條題目上,如果於老師想知道“買5件夾克衫比5件短袖衫貴多少元?”你能幫她嗎?試試看!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總結得出:

(a-b)×c=a×c-b×c

小結:大家真了不起!讓我們為自己的偉大發現熱烈鼓掌吧!

【評析:例題的第三次變式,為學生的猜想提供了素材,也讓本課學生的探究得到延伸,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練習的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四、回憶梳理知識,在反思中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想想做做”第5題。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初步學習體會提出猜想的方法及類比,説理,舉例論證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創造力,《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2、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參與推導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 (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A組的題,右邊的兩組做B組的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9×( 37+63) 9×37 + 9×63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左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麼意見嗎?)剛才的計算中你發現這兩道題有什麼關係嗎?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點,並指名説一説自己找出的規律。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兩道題其實可以互相轉化,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

(3)將學生的發現以他(她)的名字命名為“**猜想”。

【設計意圖:在課的開始,組織數學熱身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裏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昨天,老師去超市裏買東西,看到下面這些物品。橙子每箱28元,蘋果每箱22元。如果橙子和蘋果各買3箱,一共需要多少錢?

(1)全班同學獨立完成。

(2)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説給大家聽聽。(生回答,師板書)

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誰來説説看?(生回答,師板書)

算式(28+22)×3 和28×3+22×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麼?誰能説給大家聽聽?

(3)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異同點,並指名學生説一説自己

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他們的格式不同,但他們的得數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這兩個算式聯繫起來。

生:等於號

師:對,用等於號相連,表示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讀一讀,認識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 35+25)×3=35× 3+25×3

師:再和前面的一組式子一起觀察,

9×( 37+63)=9×37 + 9×63

(讓學生通過讀,感悟到左邊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右邊的`兩個數的積加上兩個數的積)

2、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驗證嗎?(板書:舉例)

(1)驗證方法:要求每人出兩組算式,數字隨意舉例,可以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驗證你舉的例子是否相等,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然後拿到小組內交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回報:誰來説一説自己舉的例子。

(3)同學們,請看一看這三個同學舉的例子,每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板書)

(4)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説一説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從剛才的舉例過程中,你能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嗎?

學生回報。

(電腦出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3)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齊聲讀兩遍。

(4)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

引導學生髮現:字母表示的式子簡潔、明瞭,這就體現了數學的美。

三、加強應用、深化理解

1、瞻前顧後填一填。

(10+7)×6=□×6 + □× 6

8×(125+9)=8×□+ 8×□

7×48+7×52=□×(□ + □)

2、火眼金睛看一看:

判斷下面算式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56×(19+28)= 56×19+28 ( )

32×(7×3)= 32×7+32×3 ( )

25×12+12×75 = 12×(25+75) ( )

25×99+25 =(99+1)×25 ( )

3、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列各題。 ( 80 + 4 ) ×25 34 ×72 + 34 ×28 師小結: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4、找朋友

(10+6)×4 10 ×4+6 10 ×4+ 6 × 4

5 ×(7+9) 5 ×7+ 5× 9 5 ×7× 9

3 ×25+7 ×25 3+7×25 (3+7)×25

5、對口令

師:如果一個同學説出乘法分配律的左邊部分,那你就説出它的右邊部分,如果他説出的是右邊部分,你就對出左邊部分。看誰反應快。

6、腦筋急轉彎。

猜一猜,等號後邊是三個什麼字?

木×(1+3+2)=?

四、總結:

1、回憶一下,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同學們課後交流一下,下節數學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7

學習內容: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乘法分配律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嘗試計算,初步認識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2、通過觀察交流、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並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藉助乘法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

學習重難點

藉助乘法的意義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內涵。

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

《乘法分配律》教學課件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另一個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認真看下面的題目:有一個長方形的果園,原來寬20米,長80米,擴大規模後,長增加了30米。問:現在這個果園的面積有多大

二、學習新知

①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示題目的意思,這幅圖會是怎樣的呢

把你想到的圖形畫在練習本上。並試着去解決這個問題。

②彙報交流,明確算法

誰願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給大家,並説明解決問題的步驟。

③全班反饋(課件動態演示)

先來看第一種方法:

可以先算出擴大規模後果園的長,再算出擴大規模後果園的面積,即(80+30)×20=2200(平方米)

(設計意圖:藉助於課件,展示出這道題目的示意圖,進行動態演示,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計算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對理解另一種方法打下基礎。)

再來看第二種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園原來的面積,再算出後來增加的面積,最後把原來的面積和增加的面積全起來就是果園現在的面積。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設計意圖:藉助於課件,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從中清楚地看到這種方法和第一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同時又真正的明白,雖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結果完全一樣)

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發現呢大家是不是已經發現了儘管這方法不一樣,但這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説明(80+30)×20=80×20+30×20(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藉助於課件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兩種方法求出的是同一個結果,同時,更能給學生初步感悟乘法分配律提供一定的幫助。)

②師:剛才擴大規模後的長是增加了30米,現在給大家一次機會,你來決定讓長增加幾米同時請你用兩種方法算一算,看用兩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是否一樣

如果我們把果園的寬的米數用圓形來表示,原來的米數用三角來表示,長增加的米數用五角星來表示,上面的式子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這樣表示了呢

( +▲)×★=×★+▲×★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的方便性,在很短的時間給學生展示了不同的數據所計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讓課堂節奏更穩,更快,解決問題更高效,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③接下來,我們共同來驗證一下,看我們想到的這個式子是不是正確的呢現在這裏面原來的長和寬及擴大規模後增加的長的數量都由你來決定填寫,填寫完後,進行計算,驗證,來證明這個等式不僅適用上面的兩個例子,同樣適用於你所舉的例子。

驗證;(100+50)×40=100×40+50×40

結論: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把積相加。

同學們,你們真厲害,你們所發現的規律在數學上就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為a+b)×c=a×c+b×c

三、鞏固練習:

1、請看下面這個算式,(40+8)×25

結合剛才的長方形的面積,你想到了什麼

我們可以想象成寬是25米,原來的長是40米,擴大規模後增加的長是8米,因此我們可以先求出原來的面積40×25和增加的面積8×25,合起來就是現在的面積。

2、計算59×20+41×20

師:除了把它們想象成剛才的長方形的面積,還可以想象成什麼呢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想象這樣的場景:學校要舉行歌唱比賽,參加的20名同學要統一着裝,老師們先買了20件上衣,每件59元,又買了20條褲子,每條褲子41元,老師買這些衣服一共花費了多少元錢呢

59×20+41×20

=(59+41)×20我們可以先求出一套衣服多少元再乘以

=100×20它的套數,是不是計算更簡單呢

=20xx

親愛的同學們,相信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對乘法分配律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今天的課快要結束了,老師留給大家一個問題:如果這道題目問的是原來的面積比增加的面積多多少平方米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如果有兩種方法可以解答,你認為這兩種方法之間有聯繫嗎請大家認真思考,下節課我們再見!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8

乘法分配律是國小四年級學生比較難理解與敍述的定律。如何使學生掌握得更好,記得更牢?我想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要比灌輸得來的記得更牢。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悦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

教學內容:教材第54~55頁例題,完成“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乘法分配律;通過計算説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培養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態度,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難點:

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談話:這學期,我們學校鼓號隊又增加了新成員,輔導員柳老師正在為他們準備服裝呢!(課件出示商店場景)

二、展開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提問: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列式後交流反饋解題思路,並藉助圖形加深學生對兩種解題思路的體會。

提問:猜一猜,這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會怎麼樣?

計算驗證:算一算,來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

板書等式:(30+25)x4=30x4+25x4

2、類比展開。

(1)出示圖形,讓學生説説你想到了什麼?你能用兩種方法求出6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嗎?板書:(30+25)x6=30x6+25x6

(2)除了把長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褲子,把它們看成6套衣服,還可以看成什麼?

要求6套課桌椅多少元,你準備怎麼解決?

板書:(100+60)x6=100x6+60x6

3、體驗感悟。

(1)類似這樣的等式還有嗎?你能寫出第4組嗎?

學生舉例後,挑3組板書。

(2)提問:這3組算式相等嗎?怎麼證明?(計算、乘法的意義)

同桌互相檢查剛才寫的算式是否相等。

(3)交流:介紹你寫成功的經驗

引導:你是怎麼根據左邊的算式寫出右邊的算式的`?

4、提示規律。

(1)提問:像這樣的等式能寫完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所發現的規律,在小組裏交流。展示。

板書:(a+b)xc=axc+bxc

(3)板書:乘法分配律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個字母式子表示什麼,師小結。

三、鞏固內化

1、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在○裏填上運算符號。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報答案,全班共同校對。指出後兩題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

出示:72x(30+6)=齊説答案。

出示:(25-12)x4=可能等於什麼?怎樣才能確認?你能聯想到什麼?小結

2、橫着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後面畫“√”。

(48+52)×1348×13+52×13□

40×5+2×55×(40+2)□

75×(19+1)75×19+75□

40×50+50×9040×(50+90)□

27×(16+30)27×16+30□

獨立完成,小組討論為什麼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相同的。指名報答案,説説第三組兩道算式為什麼是相等的?第四組的兩道算式為什麼不相等?怎樣改一下能使它們相等?

出示打“√”的算式,如果讓你計算的話,你更願意計算哪邊的式子呢?為什麼?小結:有時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1、必做題:想想做做第5題。

2、選做題: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兩個數的和”換成“3個數的和”、“4個數的和”或“更多個數的和”,結果還會不會不變?用合適的方試着進行驗證。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3.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學重點: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具:教學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請大家準備好紙和筆。 (請看大屏幕,左邊的兩組同學做第一小題,右邊的兩組做第二小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開始)

7×28+7×72

7×(28+72)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彙報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右邊的同學做得比較快,(問同學)你們有什麼意見嗎?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嗎?)

這兩道題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

7×28+7×72=7×(28+72)

(3)命名猜想。

這位同學説的非常好,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現命名為××猜想。(板書:猜想)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裏是否也成立。

2、商場 “五一”舉行讓利大折扣,王老師趁這機會去為參加校園歌手比賽的五位同學挑選服裝,請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圖)

(1)看到這幅圖畫,你瞭解到了什麼信息?你想提什麼問題?

(2)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

(3)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4)交流反饋:你是怎麼想的,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65×5+45×5 (65+45)×5

(5)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3、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板書:舉例)

把自己舉出的例子在練習本上寫一寫,誰來説一説自己舉的例子,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等號左右兩邊是否相等。(可舉三個例子)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4、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説一説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與結果不一樣的例子?能不能舉一個這樣的反例。

(3)看來這個規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學,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確的。這個規律在數學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

(4)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裏説一説。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敍述:兩個數的各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5)大屏幕出示關於乘法分配律的總結,學生齊讀。

三、探索發展,應用規律

(1)、我們發現了乘法分配律,那麼它對我們的計算有什麼幫助呢?(板書:應用)(學生舉例説)

(2)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請同桌合作研究下面這些題目怎樣計算比較好?請看大屏幕:誰來讀一下題。

(8+4)× 25 34 ×72+34 ×28

(完後讓學生彙報計算方法,重點説這兩題都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四 、鞏固內化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指名報,全班共同校對。

明確:根據什麼這樣填寫?第1題和第2題在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己判斷。然後請生説説判斷的依據。

3、 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每位學生都用兩種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指名板演。

明確:這兩種算法有什麼聯繫?符合什麼規律?

小結:通過長方形周長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也説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看到,乘法分配律我們早已不自覺地在運用了。

4、 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各自按運算順序計算,指定兩人板演,共同訂正。

提問:每組兩道算式有什麼聯繫?哪一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小結:有時是先乘再求和比較簡便,有時是先求兩數的和再乘比較簡便,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靈活對待。

五、 總結回顧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0

設計説明

當我給學生講到練習四第七題的時候,覺得這道題目可以開發一下用來上乘法分配律,讓學生自己製作兩個長不一樣,寬一樣的長方形,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求面積和的方法,自然的引出乘法分配律。然後看了下這節課的課後練習,裏面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的題目,在其後56頁的簡便運算中也能用到逆向運用的知識,於是就把這個運用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知識層次,聯想到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兩數之和乘另一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去乘第三個數再想減的知識,於是就去習題中找有沒有類似的題目,在55頁第五題中求四年級比五年級多多少人時,如果用乘法分配律的延伸知識可以使計算簡便,又看到練習五的三、四兩題,就必須要知道這個知識才好解決,於是就把乘法分配律的延伸作為第三個層次的教學了,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這節課,實際上下來的效果不錯,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並總結規律的能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並能運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運算簡便。

2、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

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學生能聯繫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

指明回答

這裏有長分別是10釐米和6釐米,寬都是4釐米的.兩個長方形紙片,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把它們組成一個新的長方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組合的動畫)

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請同學們自己求一下新長方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不同的解法

反饋:請學生説一説自己的解法,應當有兩種解法,如果學生説不出來應加以引導

(課件出示兩種解法)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計算的結果也相同,能把它們寫成一個算式嗎?

學生自己寫一寫,請學生説一説,教師相機板書。

2、比較分析,深入體會

提問:算式左右兩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小組內交流。

反饋交流,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情況相機引導:等號左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右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呢?使學生明確:等號左邊是10加6的和乘4,等號右邊是10乘4的積加6乘4的積。

設疑:是不是類似這樣的算式都具有這樣的性質呢?學生舉例驗證。

組織交流反饋。可適當的選取一些數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數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況。

3、規律符號化,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算式,寫的完嗎?

我們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表達這個規律,同學們自己試着在小組內寫一寫,説一説。

反饋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規律。

小結揭示:兩個數的和乘另一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乘另外的數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板書並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三:實踐運用,初步理解。

1、想想做做

學生自主完成,組織交流。

第二小題教師板書,並啟發學生從算式所表示的意義角度説一説對這個算式的理解。並在板書上用箭頭標明左邊12出現了2次,右邊在括號外面的數字就是

12.並向學生介紹這可以稱作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板書)

2、想想做做

自主完成,組織交流。

第三小題引導學生從乘法意義角度去理解。並使學生明白74×1可以看做1個74,也就是74.

第四小題要和想想做做題1的第二小題做對比。

四:拓展延伸,內化新知

再次出示兩個長方形紙片,提問:如何比較這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學生反饋,引導説出可以重疊比較。學生動手實踐

再問:那麼大長方形比小長方形大的面積是那一塊?

讓學生自己動手摸一摸,課件出示重疊動畫,並把多餘部分突出顯示。提問:如何求多出來的面積呢?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解答。

學生若想不到可以用大長方形面積減去小長方形的面積,教師可以適當的提示。

學生反饋,交流。課件出示兩種解法。

談話:這兩個算式結果相同,解決的也是同一個問題,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算式,課件出示並板書。

再問:這個算式左右兩邊有什麼聯繫,引導學生説出:兩個數的差乘另一個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乘,再相減。

談話:這個規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呢?自己試着寫寫看。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並課件出示。説明這個可以看做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五:解決實際問題,內化重點難點。

想想做做題

課件出示,學生讀題。

問題一,要求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並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適當的解釋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繫。

問題二,鼓勵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並引導學生適當的解釋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繫,加強學生對

乘法分配律延伸的理解與內化。

反思:

這節課我是分三個層次來教學。

第一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學生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求新長方形的面積來體會規律,感知規律的合理性。這個環節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動手觀察能力。第二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通過想想做做題1的第二小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明確可以從乘法的意義角度來理解算式,並體會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

第三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知道如何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並通過動手指一指,知道多出的面積就是兩者相差的面積。在學生自己動手求解的過程中,初步的體會到諸如:(10-6)×4=10×4-6×4也有類似的規律,並嘗試寫出用字母如何表達。

最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把發現的規律加以運用,從2個小題的解答中初步體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延伸的應用。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1

設計思路: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認識乘法分配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有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觀察周圍事物,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本節課,在整個探究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我沒有把知識規律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積極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與同伴進行交流,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數學思維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新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節內容乘法運算定律之乘法分配律(第26-28頁內容)。

二、教材內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新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6-28頁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

三、學生情況分析:

今天我們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運用這些定律使一些運算得到簡便。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運用能力不夠,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形象思維佔主導,個人思維常受一些定勢思維的干擾。對於複雜些的計算題,其理解、掌握還不夠,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情況,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點,區分乘法分配律與結合律的不同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推導、發現過程,體驗比較分析、歸納發現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之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歸納出定律。

難點: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及應用。

六、教學準備:交互式多媒體、課件ppt.(以下均為做課課件)

七、教法、學法:

(1)、教法:由於學生已初步具有探索、發現運算定律並應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的經驗,本節課遵循“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交流規律—表達規律”的順序來呈現內容,這樣的安排易引起學生對學過的方法的回顧,也有利於他們順利學習和掌握本節課內容。

(2)學法:在實際教學時,我強調依例題情境引導觀察、比較、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親身經歷貫穿學習全過程,重視學生的成功體驗,引領他們在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理解算理,一步步發現與成功、探索與理解。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多思、多説、多練,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八: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圖片ppt4)

1.談話:不知道同學們注意過沒有,我們説的話中存在着一種有趣的分配現象。比如説:“我愛爸爸和媽媽。”可以把它分成兩句來説:“我愛爸爸,我也愛媽媽。”照這樣“我愛吃蘋果和西瓜”可以怎樣説(我愛吃蘋果,我也愛吃西瓜。)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將兩句話合成一句話來表述。“我愛看漫畫書,我也愛看故事書。”可以這樣説“我愛看漫畫書和故事書。”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飯、青菜和魚可以怎樣説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實在我們的數學中,也存在着這種有趣的分配現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見課件)

設計意圖:看我們中國的語言很神奇、美妙。在數學上是否也有這樣神奇、美妙的現象呢那麼,我們數學上有沒有可能把一個算式變成兩個算式,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呢

使學生帶着問題,帶着對算式的好奇心進入本科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體現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以及數學的現實意義

(二)、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談話:通過上節課的探索,我們已經發現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你們還記得嗎老師記得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對嗎咱們今天再繼續探索,看看又會發現什麼新的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課件出示圖片ppt5)

3.提問:(出示ppt6)

(1)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今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預設: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裏4人負責挖坑和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設計意圖:課件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想説、敢説、搶着説,激發他們早點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為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課件出示ppt7)

一)初步感知

1.提問:要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先求什麼再求什麼你是怎麼列式計算的

2.學生解答後彙報。

追問: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板書:(4+2)×25 4×25+2×25

3.組織交流

(1)説説每道算式的意思

預設:(4+2)×25是先求出每組有多少人,再計算出25組有多少人。4×25+2×25是先求才挖坑和種樹的人數,再求出抬水和澆水的人數,最後求出一個的人數。

(2)比較最後的計算結果。(相同)

追問:可用等號連接嗎寫成一個算式。

板書:(4+2)×25 = 4×25+2×25

讀:誰能把這道等式讀一遍。多讀從語言上感悟乘法分配律。

觀察,這道等式左邊和右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請跟你的同桌説説。全班彙報。

相同的地方:結果相同,每個算式都有3個數。

不同的地方:運算順序不同。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並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況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二)、猜想驗證。(課件出示ppt9)

1.小組內寫一寫,算一算,舉出這樣的例子。

2.彙報交流。

3.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提示:等式左右兩邊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等號左邊的式子是先算括號裏兩個加數的和,再和括號外面的數相乘;

而等號右邊的式子是把括號裏的兩個加數分別去乘括號外面的數。

(三)、同類推廣,總結歸納。(出示ppt10、11)

1.有這樣特徵的例子多不多,你能寫一個這樣的等式嗎(要求數字用得簡單些)。請你在你的本子上寫一寫。

2.你是怎樣驗證的。

3.同桌互相驗證。

4.用符號表示:這樣的式子很多,你能用自己喜歡的辦法把具有這種特徵的等式表示出來嗎(用彩筆)

5.揭示課題(小結:出示ppt12)

我們已經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這種規律表示出來,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乘法分配律》,一起讀一遍。

6.統一用字母表示:(課件出示ppt13)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你能用它們表示具有這種特徵的式子嗎

(a+b) ×c=a×c+b×c

總結規律:

(a+b) ×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充滿了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活動,因而在設計這一環節時讓學生寫出一個算式的另一種形式,並説説這樣寫的理由,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敍述自己寫的算式,增加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寫一寫這樣的算式,説説自己是怎樣寫的,從而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乘法分配律,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四)學習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1、既然左邊=右邊,那右邊等於左邊,誰來讀一讀。

2、從右往左看,這個式子有什麼特徵

3、乘法分配律可以從左邊用到右邊,也可以從右邊用到左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左右兩邊可以相互逆用。

(四)、鞏固應用,拓展延伸。(出示課件ppt16)

1.判斷正誤,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問題:説一説你的判斷理由。

2.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ppt17)

117×3+117×7=117×(3+7) ( )

4×a+a×5=(4+5)×a ( )

24×(5+12)=24×17 ( )

36×(4×6)=36×6×4 ( )

3.李阿姨購進了60套這種運動服,花了多少錢(出示課件ppt18)

4.觀察下面的豎式,説一説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

什麼運算定律。出示課件ppt19

25×12=25×2+25×10

5,做一做,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面各題。(出示課件ppt19)

103×12 20×55

6、回顧、拓展

1、老師想知道“挖坑和種樹的人數”比“抬水和澆樹的人數”多多少人你會列式嗎

學生回答,師板書。(在原有算式上添上減號即可)

(4-2)×25 = 4×25-2×25

2、説説算式所表達的意思。

3、進一步完善乘法分配律。字母表示為:(a-b) ×c=a×c-b×c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請説一説。

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

(4+2)×25 = 4×25+2×25

(a+b) ×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教學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我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在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要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嘗試解決問題,在探究這一系列的等式有什麼共同點的活動中,學生湧現出的各種説法,説明學生的智力潛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這裏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説,談談各自不同的看法,説説自己的新發現,教師儘可能少説,為的就是要還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能使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3、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4、通過計算,培養仔細看題、留意特點、反映迅速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兩種算式意義,正確運用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能根據算式各自的特徵,選擇使用、靈活計算。

2、能根據乘法分配律適用條件,恆等變形計算式,提高計算的轉化能力!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回顧引入

1、我們昨天學了……,請寫出依據(字母表達式)

2、看着這個字母表達式,你想説點什麼?

1、學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學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寫出字母表達式

3、讓學生充分表達!

以憶引練,為接下來的練習做知識鋪墊準備!

二、開展練習

分別出示:

1、基礎題

(1)選擇題

(2)填空題

(3)用簡便方法計算

1、口答選擇題

2、筆寫填空題

3、比賽方式完成簡便計算

1、通過選擇和填空兩種題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乘法分配律的現實意義及其算式結構。

2、訓練準確簡便計算能力,也是鞏固新課掌握的計算方法

小結:正確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結構,小心相同因數混亂。

2、提高題(計算各題,怎樣簡便就怎麼算)。

1、先標出你認為能夠簡便計算的題

2、動筆計算,並驗證自己的.觀察

養學生觀察力、細心力、分析力、和計算靈活性。

小結: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題(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題嗎?)。

用作選做題:做你會計算的題

訓練學生拆數、拼湊、約感能力,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需要

小結:變看似不能簡便計算為能夠簡便計算

三、全課總結

1、涵蓋小結內容

2、分享個性錯誤(如寫錯數字、計算錯),避免同學犯與自己相同的錯誤。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P36頁例3,做一做,練習六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一)導入新課

1、複習導入

(8+2)×1258×125+2×125

2、揭示課題:乘法分配律

(二)展示目標(見教學目標1、2)

二、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並完成自學提綱問題)

1、計算(4+2)×25的運算順序是什麼?4+2表示什麼?再乘25表示什麼?

2、計算4×25+2×25的運算順序是什麼?4×25表示什麼?2×25表示什麼?把它們的積相加表示什麼?

3、計算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麼?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4、這是乘法的什麼運算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5、會用簡便算法計算4×25+6×25嗎?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36頁例3並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註)

(三)自學檢測

下面哪些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2、針對自學提綱5題請不同方法同學彙報。

3、結合“自學提綱”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並板書)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四、達標訓練(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4+36)()

2、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選擇其中一個算出得數

⑴25×(200+4)⑵35×201

25×200+25×435×200+35

⑶265×105—265×5⑷25×11×4

265×(105—5)11×(25×4)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

103×20xx×5524×205

4、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167×2+167×3+167×5=167×()

28×225—2×225—6×225=()225

39×8+6×39—39×4=()×()

五、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1-2題必做,3題選做,4題思考題)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4×75+24×25125×22—125×14

(25+20)×435×99+35

2、每個同學要用9本練習本,四(1)班有42人,四(2)班有38人,這兩個班共需要多少本練習本?

3、計算。

89×10135×36+35×63+35

4、小馬虎由於粗心大意把30×(□+3)錯算成30×□+3,請你幫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結果與正確結果相差多少?

(二)堂清反饋:

作業佈置

練習冊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2)4×25+2×25

=6×25=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a+b)×c=a×c+b×c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題、例題、練習題等。

教學策略:本節課的學習我主要採取自主探究學習,把問題教學法,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結合運用於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自主、勇敢地體驗嘗試和實踐活動來進行綜合學習。

教學流程:

一、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誰來説一説,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率有什麼作用?

生:可以使計算簡便。

師:同意嗎?(同意。)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設計意圖:這樣開門見山的導入,不但可以鞏固舊知,為新課作鋪墊,而且當學生快速口算到新課題時,會出現一種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現問題情境,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二、探究發現

1。猜想。

師:同學們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題你們能不能很快算出來。(出示:(10+4)×25。)

師:這道題算得怎麼不如剛才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題目不一樣。

師:好,我們來看一下它與前面的題目有什麼不同?

生:前面的題都是乘號,這道題既有乘號還有加號。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個數相乘,這個算式是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師:這道題含有不同運算符號了,有能口算出來的嗎?説説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師:為什麼這樣算哪?

生:我是根據乘法分配律算的。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知道什麼是乘法分配律嗎?

生:我是從書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師:你自學能力很強,但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還不瞭解,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嗎?(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2。驗證。

師:同學們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可以這樣計算的話,那可簡便多了。到底能不能這樣計算,我們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分別算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動計算。)

師:説説你有什麼發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説明這兩個算式關係是什麼?(相等。)

小結:通過驗證,這道題確實可以這樣算,那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都可以這樣計算呢?通過這一個例子能下結論嗎?(不能。)那怎麼辦?(再舉幾個例子。)好,下面請每個同學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

師:由於時間關係,老師就寫到這裏,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有沒有舉出例子不能這樣計算的?(沒有。)一個例子不能説明問題,我們全班同學舉了這麼多例子,還有沒寫的用省略號表示。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幾組等式,看看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麼?

3。結論。

生: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結果不變。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乘法的第三個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學生齊讀分配律的意義。)

師:如果老師用a、b、c表示兩個加數和乘數,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a+b)×c=a×c+b×c

師:回到第一題,看來利用乘法分配律,確實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接下來,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幾道題。

【設計意圖: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應用

(生練習應用定律。)

師:通過這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四、總結

師: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們能聯想到什麼呢?(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除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反思:

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並能正確地進行表述。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並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主動探究,實現親身經歷和體驗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現的過程,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實現和發展過程。本節的教學中,我從口算導入新課,引出(10+4)×25這樣一個特殊的算式。接下來,讓學生猜想它的簡算方法,然後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再讓學生舉例驗證方法的普遍性,最後由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歸納總結出乘法分配律。整個過程中,我不是把規律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感悟發現,使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嚴密的科學發現過程:猜想——驗證——結論——聯想。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多向互動,注重合作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得到發展,教師在本課教學中立足通過師生多向互動,特別是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啟發與補充,來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實現對“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主動建構。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建構過程,正是學生個人的方法化為共同的學習成果,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發展的過程。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迎春來”。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本節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麼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機密地聯繫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

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已經初步具備探索和發現運算定律並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新知識學生在已經學習的知識中也有所體現,只是沒有揭示這個規律罷了,比如學生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周長=長×2+寬×2,周長=(長+寬)×2。從平時我班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並能用字母表示。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3、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1、 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2、 發現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導

通過講學練相結合,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預設流程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員工,她想給公司的員工每人買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想選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搭配?

2、學生思考:(1)有幾種搭配方案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案,並算出總價。

(學生自己選擇方案並在練習本上完成。師強調:是買4套衣服)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一)組內研討,確定方案

1、組內研討:

(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案?

(2)介紹自己的方案,並説一説,你推薦的理由。

(3)説説你推薦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錢?你是怎麼算的?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2、彙報交流:

師:哪一個同學想先來給老師推薦他的方案?

師:要想求4套這樣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分別列式解答

師:因為總價相等,這兩個算式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學生回答後,師在兩個算式中間用等號連接)

師:這個等式怎麼讀呢?

生嘗試讀等式。

(預設學生讀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於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於225和75分別與4相乘的積再相加。 )

3、研究其它方案

由學生依次彙報出其餘3種不同的搭配方案,並引導説出是怎麼想的。計算後分別加上等號。

教師板書: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條褲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精講點撥

(約8分鐘)

(二)、觀察比較、猜測驗證

1、觀察比較

2、提出猜想。

師:觀察上面的等式,左右兩邊的算式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你們有什麼發現?

3、舉例驗證。

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進行驗證,看看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彙報板書。

(三)、總結規律,概括模型

1、總結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了數學中的一個規律,很了不起。大家知道這是什麼規律嗎?(生猜測)

師:這個規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乘法分配律。(齊讀)你能説一説什麼叫乘法分配律嗎?

2、用字母表示:

師: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分配律?

測評總結(約12分鐘)

三、鞏固應用,訓練提升

1、請你根據乘法分配律填空

(12+40)×3=()×3+()×3

15×(40+8)=15×()+15×()

78×20+22×20=( + )×20

66×28+66×32+66×40=( + + ) ×40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介紹前兩道為乘法分配律的正向應用,後三道屬於乘法分配律的反向應用。

2、火眼金睛辨對錯

56×(19+28)=56×19+56×28

(18+15)×26=18×15+26×15

(11×25) ×4= 11×4+25×4

(45-5)×14 =45 ×14 -5 ×14

強調: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也可以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減。

3、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面各題。

(40+4)×25 39×8+39×6-4×39

4、拓展提高

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決這道題嗎?

86×101

四、説一説,今天我們研究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條褲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175+75)×4 = 175×4 + 75×4

(175+125) ×4 = 175×4 + 125×4

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這兩個數分別和這個數相乘,再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