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沁園春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沁園春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沁園春教學設計

沁園春教學設計1

一、入情入境,朗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感受情感

1.創設情境(登高遠眺),加強朗讀。介紹背景,還原毛澤東主席登高遠眺創作此詞的場面,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老師根據《沁園春雪》的配樂flash範讀,學生聽讀。指導學生注意詞句的重音、節奏,初步把握內容,整體感受情感。

3.播放《沁園春雪》的配樂flash,訓練學生根據畫面進行朗讀,實現“言、象、意”統一。

4.學生讀完全詞後,全班交流讀懂的內容,説出從此中體會到的情感。教師連綴學生的回答,促成學生理解全詞。

二、抓住詩詞意象、關鍵詞句,研讀詞的上闋所達之意、所表之情,借鑑詩詞寫法,學習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交錯而説,互文修辭手法,寫出北國雪景的廣袤無垠,表達作者的豪邁之意,抒發作者對北國雪景的熱愛之情,表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2.“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時滔滔”。

抓住視覺形象做靜態描寫,描繪地域之廣袤,雪域之廣,冰凍之烈,寫出北國氣象的雄偉壯觀,大氣磅礴,顯示詩人博大的胸懷。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動態描寫,“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馳”,化靜為動。因為詩人情感的躍動,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4.“須晴日,看紅粧素裹,分外妖嬈。”“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三、研讀詞的下闋,評論古代帝王,表達自己的抱負,學習議論抒情的寫法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兩句是上文寫景與下文議論之間的過渡。祖國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為之傾倒,奮鬥不息。“競”字,再現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展現一代代英雄的相繼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的姿態。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惜”字,定下評論的基調——惋惜、批判。對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並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只識”二字帶有嘲諷之意;“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必將創造空前偉大的業績,這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點出全詞主題。

四、抓住情感,觀看音樂視頻,昇華詩詞主旨,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文章

沁園春雪毛澤東

北國風光總起英雄折腰過渡

壯麗景色望景實景褒貶帝王惜古議論

妖嬈美麗想景虛景今朝人物頌今抱負

熱情讚美江山多嬌評論帝王雄心壯志

沁園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2、學生能準確指出詞中的修辭手法。3、掌握詞中重點字詞的注音和意義。

1、學習本詞後學生能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廣闊的胸懷與宏大的氣魄,以及堅定的信心,獲得審美愉悦。

2、領會作者作為一代風流人物要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體會作者抒發了對當代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無比信賴和熱愛之情。能力方面

1、學生能通過想象和聯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分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2、領會本詞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係,能聯繫詞中的文化背景説出自己對詩人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分析】

1、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心。

2、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抒情去正確理解詞中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

【教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瞭解作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著名詞作《沁園春?雪》。2、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比如《沁園春》、《水調歌頭》等。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3、介紹寫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於是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的信心。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想象本詞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學生朗讀,指出朗讀注意的地方。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②讀出重音、停頓、速度、節奏。

3、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意義。如: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風流人物今朝()惟餘莽莽風流人物

折腰

風騷

紅裝素裹

4、學生齊讀,進一步體會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求讀的時候儘量處理好音量、語速、和語氣的變化。(二)學習上闋

1、提問: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明確:詞的上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2、討論:詞的上闋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裏。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賞雪的豪邁情懷。

3、指出寫“靜景、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固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靜動結合,意境開闊,氣魄宏偉。

4、討論: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明確:“望”字。它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5、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描寫“地域的遼闊。”

6、討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麼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明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對偶修辭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羣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7、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

8、提問:在這裏,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又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現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悦,豪邁奮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三)學習下闋

1、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折腰”本義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稱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2、提問: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提問:“引”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與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和偉大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6、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説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7、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大眾,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四)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下闋轉入抒情、議論,。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三、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完成課後練習

四、板書

《沁園春雪》毛澤東

上闋寫北方雪景,讚美祖國河山

(1)概括寫北方雪景(前三句總寫)(2)具體寫北方雪景(中七句實寫)(3)想象雪過天晴之景(後三句虛寫)

下闋評論古代帝王,抒發壯志豪情

(1)承上啟下(前二句過渡句)

(2)評論古代帝王(中七句評古)

(3)抒發壯志豪情(後三句點明主旨頌今)

拓展練習: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沁()分()外妖嬈(遜()數()風流人物2、閲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採用比喻、誇張、對偶修辭手法以靜寫動的語句是:————。B、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D、詞中押韻的字:—————;韻腳是:————。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詞的—;“雪”是詞的——————。

F、説説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答。G、簡要的説説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代的()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教學設計3

一、導入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着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湧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雲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着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麼,究竟是什麼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並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注:帶着以下問題閲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後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後邊,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2”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既然祖國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麗嬌豔。那麼,詞中是如何來描繪這幅美麗如畫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競折腰”呢?討論回答這兩個問題板書如下:

實──────虛

||

||

總──────分

|||

|||

秦皇漢武……略輸

北國風光長城、黃河(靜)

冰封……雪飄(惜)

望|看……嬌──引:唐宗宋祖……稍遜──往……今……

山舞、原馳(動)

成吉思汗……只識

描寫───────抒情

注意:

⑴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並説説這是什麼樣的景色?

⑵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⑶請學生説出導語中的問題。

⑷按以上的板書內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佈置作業

1、給下列加粗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

數()風流人物

2、閲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採用比喻、誇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韻腳是:。

E、“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是詞的;“雪”是詞的。

F、説説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答:。

G、簡要的説説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代的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品讀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品味用詞的精當,巧妙和形象。説明:對於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青年學子,要真切感受到一個屹立於天地之間對革命理想執著追求的偉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立足於文本輔以一定的背景介紹,在反覆誦讀中,在對關鍵語句的反覆咀嚼中,藉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來體驗分析,應該是可行的本文語言精當,巧妙和形象的特點很明顯,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範讀,點撥,然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勢必逐漸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對文章語言特點的感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詞中對湘江秋景的描寫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感悟本詞中闊大的意境。

2,以分析結尾的兩大問題為抓手,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説明:詞的上闋側重於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正是壯觀的景象,闊大的意境激起了詩人的滿懷豪情,於是歷史,現實,未來情不自禁的變成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歎。

詞的下闋運用聯想,引發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主要是對於少年同學的描寫,這些人青春年少,熱情奔放,幹勁十足,豪邁自信,心胸闊大。也藝術的回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本詞的解讀基本是流暢,清晰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新課教師引入: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學生自由選擇熟悉的毛主席詩詞進行交流。從已知出發來帶動未知的求索,為新課學習做好情感體驗方面的鋪墊。研讀文本整體把握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教師範讀。

1,學生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詞教學反覆朗讀,乃至熟讀成誦是關鍵一環。當然老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以便促進背誦。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寫壯景,抒豪情。重點分析湘江秋景圖。

2,找出文中的對比運用並進行分析。

3,分析本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聯繫上,下闋,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寫作特點。自讀文章,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或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同伴互助,師生互動中來解決上述重點,難點。在具體語言的品讀過程中完成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習慣。結束新課佈置作業背誦課文。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背誦。檢查學習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思路點撥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課,教師可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閲讀。與國中已學的《沁園春雪》來作比較。可以設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

《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麼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麼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練習舉隅

1,讀了文章,談談你對個人的理想與夢想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2,課外品讀主席的更多詩詞。

沁園春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並用精練優美的語言仿寫句子。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感受毛澤東的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的精神境界。

一﹑簡介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朗讀、整體感知文意。

1、自讀課文一遍,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正音或解釋

2、學生聽錄音跟讀,小組展示。

3、結合書下註解再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詞的上下兩闕的意思歸納出來。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三、賞析

1、“望”字統領到哪一句?

2、小組合作做批註。從修辭手法、遣詞煉句兩方面賞析精彩詞句。

(1)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裏冰封,千萬裏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3)“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4)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者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5)“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3、學生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這首詞熱情讚美祖國壯麗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為建立新中國而奮鬥。是中國詞壇傑出的詠雪之作。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四、背誦本首詞

五、作業

1、默寫本詩

2、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雪”為題,寫幾句詩,抒發自己的欣喜(悲傷等)感情,可嘗試使用各種修辭手法。

六、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安排了一課時,雖然上課的整個過程比較流暢,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比較高漲,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還是發現了較多問題。

1、除了朗讀、模仿錄音範讀,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師提問的層面上,教師仍扮演了主角。

2、從形式上看,本節課學生的羣體活動就是小組合作。由於對時間關係,學生缺少了獨立思考的環節,課堂看似熱鬧,其實是部分學生在起主導作用,很多同學生淪為看客。

3、從寫作鏈接來看,由於指導不夠,學生的作品呈現了單一化的局面,只寫雪景,而沒有借景抒發自己的某種感情。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較為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時間,以便打開思路。也可以讀一下程度好的同學的習作,給其他同學提供學習的範例。

沁園春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①品味關鍵詞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二.重點及難點:

①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境界。

②從詞中關於湘江秋景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學習時間:一課時

四.導學流程:

1.知識鏈接

古代有才學之士、有抱負之士,一旦登上高處眺望遠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發詩興,寫下《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幾句表現出詩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陳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誦“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感歎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麼,毛澤東重遊橘子洲時又會抒發什麼樣的情懷呢?

2.寫作背景

192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從韶山前往廣州,途經長沙時,重遊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景,回憶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鬥爭經歷,不禁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詞。

3.關於詞牌

詞牌是“沁園春:,為什麼會起這麼個名字呢?

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後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

4.課前誦讀,整體感知、自我鑑賞。

1.利用工具書正音。

舸 寥廓 崢嶸 遒 遏

2.在誦讀中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①《沁園春 長沙》是一首記遊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學們課前誦讀,找找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有哪些?

②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麼,開篇前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麼呢?並思考“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③誦讀時再找找“看”字統領了幾句?都包括哪些意象?以及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如“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再如“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遊”嗎?以及“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競”表現了什麼?

④誦讀後想想這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⑤面對着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麼還會感到“悵”呢?(聯繫時代背景)

⑥試着揣摩詞的下片表達了詞人怎麼樣的情懷?

5.整體讀完這首詞,你有着怎樣的感受呢?

6.試着背誦全詞。

五.課堂展示,合作探究:

 六.學習小結

七.反思提升

八.課外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並背誦全詩。

《沁園春長沙》賞析

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説:“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繫起來,讚歎:“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目之一。

沁園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領會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構思:

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國中學過的《沁園春雪》導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四、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點評,教師補充,明確字音、節奏、語氣輕重緩急。)

2、結合劃分節奏,聽朗讀錄音。

3、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思路。

4、整體感知,思考:本詞上下兩闋各寫了什麼內容,用一句話概括。

五、再讀鑑賞

品味鑑賞上闋

1、開頭三句的正常語序是怎樣的?

2、一個“看”字管到哪裏?

3、描寫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寫的視角變化是怎樣的?

4、哪幾個動詞用的傳神?

5、最後一句叩問大地,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懷?(補充時代背景)

品味鑑賞下闋

1、下闋中的哪個字是領字,一直管到哪裏?

2、“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稠”“曾”和“憶”兩字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下闋主要追憶“同學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學有着怎樣的精神風貌?

4、“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情景藴涵着詞人怎樣的感情?

六、熟讀成誦

七、小結

八、佈置作業:

發揮想象,把上闋改寫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沁園春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豪放詩風

2、理解“惜”的用法,含義

3、把握主題

4、利用豪放詩風激起學生學習情趣

教學重點:

1、上下闕的主題

2、把握寫作背景,深化主題

3、掌握重要字詞:北國風光,望,須,惜,略,只識,俱往矣

教學難點

1、上下闕之間巧妙精彩的過度

2、教會學生理解詩中對歷代歷史人物的評價

3、把握主題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豪放的詩風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2、探討法:將一些重點知識拿來探討,教師從旁引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

3、點撥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教學安排:

一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

現在是冬天了,天氣比較冷,大家要注意身體,不要感冒了。説到冬天,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著名詩人雪萊的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並激勵了好幾代人。現在我想問一下大家:冬天真的這麼可怕嗎?請幾位同學起來告訴我們在你印象裏中國北方的冬天是什麼樣的?

很好,大家都説出了自己心中的冬天之景,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筆下的中國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樣的一種景緻。

作者簡介,背景介紹:

要讀懂一首詞或詩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作者和發生在作品背後的真實故事,現在有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明確:這首詞寫於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毛澤東曾於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高原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過”,過後寫下了這首詞。此時的毛澤東可謂是“意氣風發”。

課文研讀:

現在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來朗讀一下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注意思考這首詞上下兩闕各寫什麼?(明確:上闕寫景,下闕抒情)

(利用學生朗讀的時間板書:“關鍵字詞:北國風光,千,萬,望,頓,欲,須;惜,略,稍,只識,俱往矣。)

師:大家讀完後看黑板的這些關鍵字詞,第一個是“北國風光”,也就是這首詞的第一句,現在請同學們回答我,它為什麼是關鍵句,關鍵在那?

生:這是一首描寫中國北方冬天的詞,“北國風光”作為上闕的總領句,直接開篇點題,直入主題。

師:很好。大家來感受一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兩句話:千萬裏之內寒冰覆蓋,天氣奇寒,一切都被冰封起來,大地好像陷入了一片死寂的狀態。而整個世界卻又飄着紛紛揚揚的大雪,雪就像白色的精靈在不斷的跳動着。從這裏我們看出了作者登高望遠,極目萬里。一個“封”字寫出了大地之靜,一個“飄”字又寫出了大地之“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千”字跟“萬”字並不是真正的千里,萬里。千里,萬里都遠非人的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千”字跟“萬”字二者有成互文,既表現出祖國的幅員廣大,也反映出詩人視野的遼闊。

小結:前三句是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

師:大家看一下“望長城內外”的“望”字,是單單望長城嗎(不是),“望“字望到哪?(欲與天公試比高)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從這兩句中讀出了什麼?

(明確:“望”字寫出了作者所在之處——高,長城內外——《可畫圖解説》指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指國土自西向東,這寫出了祖國廣袤的地域。“惟餘”昰“只剩下”的意思,二字強化了整個天地白茫茫的壯闊景象,同時“惟餘”二字正對應前面的“萬里雪飄”,“萬里雪飄”是因,“惟餘莽莽”是果。“頓失”二字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讀詩詞要懂得整體把握,前後聯繫,“頓失”二字跟前面的“千里冰封“相呼應,千里之內全被冰封可以想象天氣之冷,冷到可以讓洶湧的河水頓時結成冰。這四句話用視覺形象,更顯氣象的奇偉雄渾。)

問:“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用的是什麼手法(比喻),講什麼比喻成什麼?(山——蛇,原——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動態描寫,都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更表現出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這裏化靜為動不單是因為詩人在漫天大雪中放眼遠望,眼前的山勢和丘陵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此時意氣風發,情感的躍動使北國的冬天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小結:這七句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的北國,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

師:從第一句到現在,詩人總共寫了那些景?(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羣山,高原),這些景是實景還是虛景?(實景),那“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裏描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虛景),怎麼看出來的?(須:等到)

應該怎樣看待“須”字統領下的三句話?(寫虛景,想象雪後晴日當空的景象。“看”字與“望”字相照應;“紅粧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相交輝映的豔麗景象。“分外妖嬈”一句使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師:同學們,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當你們走在路上時前面出現一條河,你要過河,這時你要怎麼辦?過河我們需要一個東西來“過度”,那一首詞它的上下闕之間需不需要找個東西來“過渡”?(要)。那要找什麼來“過渡”呢?(過渡句)

現在大家來找找這首詞的過渡句是那一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看看這用過渡句用的怎麼樣?好不好?好在哪裏不好又在哪裏?

(明確:過渡的好,好在過渡的天衣無縫,渾然天成。一句“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了上闕的北國之景,一句“引無數英雄盡折腰”直接“引”出了下闕,而這兩句之間也是互為因果,正因為“江山多嬌”所以才會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它在全詞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全詞渾然一體)

師:大家看一下關鍵詞“惜”,看看“惜”字惜到哪一句?(只識彎弓射大雕),大家説説自己對“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的理解,(一個“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定下了對歷代英雄人物既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藴含了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對歷代英雄人物有褒有貶。“略”,“稍”兩字來形容親王漢武,唐宗宋祖,對他們既肯定又批判。“一代天驕”是詩人對成吉思汗偉大功績的肯定,而兩個“只識”道出了詩人的無限惋惜之情,跟“略,稍”相比,“只識”顯得具有諷刺意味,再加上“彎弓射大雕”直接形象鮮明的道出了成吉思汗只識武功不思文治,詩人先説“一代天驕”,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這七句話是“評古”)

師:詩人為什麼對歷代英雄人物展開批評?

(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小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抒發詩人的抱負,引出主旨句

師:大家來説説自己對“俱晚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三句話的認識,體會

(“俱晚矣”指的是歷代英雄人物都已成歷史,它將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意在用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來突出今人,點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一主題。“今朝”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而且“今朝”的“風流人物”也定將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中國的和平安定作出貢獻。這三句話是“論今”)

總結: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他的抒情是寫景,議論有機結合。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為一爐,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上闕寫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下闕抒情,寫出了詩人“天下大任,舍我取誰”的英雄豪情。

作業:

1、背熟課文

2、找出你認為課堂沒講到的知識點或寫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3、(選做)如果不做第二項作業,就完成課後練習

沁園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朗讀感受詞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景、情的崇高美。

二、過程與方法

1、感知作品內容、感情,建立整體認知。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秋景的把握,感受詞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標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青年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命運、以國家振興為己任的偉大情懷,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詩詞內容,學會賞析詩詞。

2、感悟詞人崇高的理想和開闊的胸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説過:“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是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説、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詞是一種具有音樂性的作品,很講究節奏、韻律,所以,只有誦讀出來才能感受詞的藝術境界,下面聽錄音朗讀,整體感知此詞的藝術境界。

(教師)從朗讀中,你們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生)慷慨激昂

2、學生放開聲音自由朗讀,看看能否讀出這種情感?

3、學生朗讀,邊讀邊思考,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麼內容?

上片:寫景下片:憶事

三、鑑賞課文

(一)賞析詞的上片

1、詞的前三句給我們透露哪些信息?

(學生朗讀,個別回答,老師總結)

交代觀景的人物、時間、地點

2、站在橘子洲頭,毛澤東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水、船、鷹、魚

3、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色彩絢麗、生機勃勃

4、面對這樣的美景,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對祖國河山的讚美

毛澤東又想到了什麼?

明確:毛澤東不僅僅是感慨祖國山河的廣闊、壯觀,尤為祖國命運擔憂,從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國家的命運由誰來主宰,抒發一種憂國憂民之情。

(二)賞析詞的下片

1、對於“誰主沉浮”的問題,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

(學生帶着問題朗讀下片)

2、詞的下片憶事,作者回憶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澤東在長沙和同學們的一段經歷。)

(學生誦讀課文,結合詩句概括)評論國家大事;寫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和軍閥作鬥爭。

3、從詩人對往事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一羣怎樣的青年?

意氣風發、才華橫溢、蔑視權貴。

4、讀結尾三句,這表現了青年毛澤東和同學怎樣的氣概?作者借這一問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激流勇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從而含蓄地回答上片的問題。

5、學生朗讀下片,體會詞人的豪情壯志。

四、啟迪感悟

學完全詞,你從這些革命青年身上受到哪些啟示?

五、小結(PPT展示)

六、(若還有時間)聽錄音,再次感受詞的意境,模仿錄音自由朗誦,背誦全詞。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上片:寫景—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抒情—憂國憂民之情

下片:憶事—不平凡

懷人—意氣風發、才華橫溢、蔑視權貴、敢於鬥爭

抒情—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沁園春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詞寫景和議論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胸懷、思想感情。

四、教學程序:

1.導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導入。板書課題。

教法、學法:激發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確任務:學生歸納學習任務,教師幫助確定。投影出示。

3.導學過程:

A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

2.學生邊聽邊想。

(1)從氣魄上,整首詞給你怎樣的印象?找出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詞語。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雄偉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國風貌。

(2)內容。將上下闋內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板書:上闋物————江山

下闋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麼聯繫?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引)

江山為何令英雄崇敬?面對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態?

師生分析:上闋繪雪景之嬌,縱橫千萬裏,下闋論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達方式:上闋:描寫下闋:議論抒情

(3)講解過渡句的作用

教法、學法:教師範讀,學生聽、思考,教師放映宇航員拍攝的長城、山脈照片,精講點撥,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寫?怎樣議論?

1.指名讀上闋。

(1)毛主席不僅會寫詩作詞,還會畫畫。他大筆一揮,展示給我們幾幅畫面?明確:三幅。一位同學讀原句,另三名同學説説想到的畫面。

提問:主席是怎樣用筆的?

回答:先總寫,再具體寫,後小結。先實寫,後虛寫。板書體現。

女生齊讀上闋。

教法、學乏:體味意境。

(2)質疑:“望”的位置在哪裏?何以有這樣的氣魄?

(3)你怎麼看出後三句是虛寫?從“望”到“看”,視覺上有變化嗎?

2.讀下闋。

(1)詩人評説歷史人物,貫穿一個“惜”字。“惜”從何來?

(2)誰是風流人物?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插入對毛主席其人、時代背景的介紹。男生齊讀下闋。

出示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配樂,放錄音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講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現在,你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新的感受嗎?舉例深入體會。

D.比較體驗:

《沁園春.長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題板。

E.總結:鑑賞詩詞的思路。

F.再品詞的意境。放錄音。

作業。

總體回顧,發散思維。

展開聯想,鼓勵求異:你由雪想到了什麼?

板書設計:

總實

上闋物——江山分描寫

總虛

沁園春雪評古議論

下闋人——英雄

贊今抒情

沁園春教學設計11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測背誦

二、出示目標

1、背誦下闋

2、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

三、自學自測

(一)朗讀下闋

(二) 自測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裏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羣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羣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台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6、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説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7、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峯,點明瞭主題。

四、討論答疑

五、小結

六、當堂達標

1、背誦全詞

2、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裏,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沁園春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引導學生品位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體會詞中重點詞語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悦。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重點詞語把握詞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總結分析詞句表達作用的方法。

【媒體使用】

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情境導入,渲染氣氛

1、導語:

雪,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鍾愛之物,詩壇文苑,多有詠雪的佳作。毛澤東對雪也有特殊興趣,時有詠雪的佳詞麗句。今天,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去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去體會一代偉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

2、播放視頻資料。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欣賞視頻資料。進入情境。感受音樂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讀詞。體會感情。

二、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2、提問:

這首詞描寫了哪些景物?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組織學生交流。

個別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獨立思考問題。

交流。

三、研讀課文,分析體會詞句作用

1、提問:

你認為《沁園春 雪》中哪些詞句寫的好,為什麼?

2、組織學生髮言:

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思路:

⑴ 詞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聯繫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學生根據思路分析詞句。

4、品析詞句:

詞句表面意思→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聯繫中心或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

發言。

四、拓展閲讀

1、出示閲讀材料:

⑴ 介紹寫作背景。

⑵ 播放詩詞朗讀錄音。

2、佈置閲讀任務:

內容:自由選擇其一。

步驟:獨立閲讀→小組交流。

3、組織各組交流。

個別學生朗讀。

欣賞。

學生獨立閲讀、思考。

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

沁園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這首詞語言精確的特點。

3、領會詞中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鬥。

【教學重點、難點】

1、這首詞的創作和發表的重大意義。

2、這首詞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秀麗,疆域遼闊,歷史悠久。3000多年來,有過不少的英雄好漢、帝王將相,試問: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誰?

──是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毛澤東同志在《沁園春·雪》一詞中形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

──歷史證明了這一點,紅軍長征的勝利更證明了這一點。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宣佈:“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黃河東征。視察地形時,他看到雪後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滿懷戰勝敵人的信心,揮筆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形象地指出:中國的命運只有掌握在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手裏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來是屬於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

二、指導預習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嬈( ) 思汗( )

今朝( ) 數風流人物(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惟須上下俱文采、風騷

頓素妖嬈輸、遜風流人物

蠟競折腰數今朝

3、思考下列問題:

⑴ 這首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但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側重於哪種表達方式,下闋又側重於哪兩種表達方式?

⑵ 上闋寫的什麼地什麼景?試按對景色的概括寫、具體寫、想象寫的脈絡,把它分為三個層次。

⑶ 下闋如何引入對人物的評論,評論了哪些古人?又評論了哪些今人?試按此線索也將它分為三個層次。

三、研習新課

1、指名板書注音:

分外(fèn) 嬈(ráo) 數風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思汗(hán)

2、指名口頭解釋:

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頓:立刻。

蠟:白色。

須:等到。

素:白色。

妖嬈:豔麗多姿。

競:爭。

折腰:鞠躬、傾倒,這裏有稱頌、讚美的意思。

輸、遜: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風騷:都指文學才華,“風騷”原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

俱:都。

數:點數,數得着,稱得上的意思。

風流人物:這裏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

今朝:今天。

3、教師範讀,然後提問上面的思考題。

回答要點:上闋側重於寫景,下闋側重於抒情、議論。

四、指導學習課文

1、學習上闋:

⑴ 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麼聯繫?“千里”“萬里”反映了什麼?

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

“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説“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

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北國風光”是多麼壯觀!

⑵ 教師讀:“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提問: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説,詩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確: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後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提問:“惟餘莽莽”的“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

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餘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

明確:“頓”是“頓時”“立刻”。“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説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提問:“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麼相承關係?

明確:“惟餘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並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裏,婉蜒起伏的羣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隻只白蠟般的大象在奔馳,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羣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裏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於鬥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提問:“舞”“馳”二字寫什麼?有何作用?或進一步啟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

明確: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它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達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係。

這7句“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冰封”“雪飄”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有“望”字所領起和貫串。

注意: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

“冰”“雪”“銀”“蠟”(還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⑶ 教師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豔豔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但敢於鬥爭,而且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須晴日”,表達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讚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提問:這裏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區別?

明確: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後者寫仔細觀看豔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誦上闋。

2、學習下闋:

⑴ 教師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於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啟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裏有什麼作用?

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繫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説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着”。

⑵ 教師讀:“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麼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

提問:“輸”“遜”是什麼意思?都是做“差”講。為什麼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説明了什麼?

啟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註解,思考、議論。

教師歸納: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於“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誇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於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師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麼意思?説明了什麼?

明確:是“點算”“數得着”“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日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説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燒”的光輝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數”三字,背誦下闋。

3、課文小結:

⑴ 引導歸納中心思想: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當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學習這首詞,能幫助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激發振興中華熱情。

⑵ 提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麼深刻含義?

説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五、鞏固新課

教師表情朗讀課文。

六、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課下蒐集寫雪的名詩、名句,寫在讀書筆記上。

沁園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擬人、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詞作中的恰當運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學習詩詞精煉、形象的語言,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掌握本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懂得動靜相襯、虛實結合寫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熟讀成誦,並從中更好地體味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今天我們要見識的是一個獨特的中國文學類羣——“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濫觴,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及霸王項羽狂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宋太祖的詠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那股唯我獨尊、凌駕羣倫的雄風和霸氣貫穿古今。他們幾乎都是離亂之世的帝王,所作詩詞格調高昂,氣勢雄渾。帝王詩歌中的意象闊大,全部意象可以説是帝王意志所統治、所“照耀”的萬物——從時間上看,往往是千年萬載;從空間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澤東詩詞是繼承創造中國古代帝王文學的一個最好的典範。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澤東對曹操詩歌的讚歎不已:“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沁園春?雪》,來領略毛澤東的豪邁才情。

二、朗讀品味

先合上書本,欣賞視頻朗讀。再請同學泛讀和齊讀。

三、把握詞意

提問:這節課我們試着改變以前的上法,擯棄詩歌具體的創作背景來解讀這首詞,好嗎?

1、是否還記得我們學宋詞時提到的,古體詞上下闋的一般分工?

——上闋寫景,下闋言情。

2、哪位同學試着用對偶句來概括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如: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山河壯麗;下闕縱論歷代英雄發詩人抱負。

過渡:這樣就把寫景色、抒情和議論融為了一體。那咱們不妨先來看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四、把握詞景

1、有感情朗讀詞的上闋,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遠望的偉人。

2、全詞之景是由哪句話來總起的?——“北國風光”

3、一看到“北國風光”這四個字,我們馬上會聯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沁園春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寫作和發表背景;

2、理解詞的字面意思、深刻含義和藝術特色;

3、瞭解精煉的語言;

4、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5、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點】

1、瞭解精煉的語言;

2、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2、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和發表背景;

2、理解上闋的字面意思、深刻含義和藝術特色;

3、理解寫景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可從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或詠雪名句談起。

二、釋題

沁園春,詞牌名;雪,詞題目。

三、回憶詞的有關知識

概念、分類、派別。

四、字詞,學生板演

沁(qìn) 惟(wéī)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遜(xùn) 妖嬈( ráo) 磅礴(páng)(bó) 數風流人物(shǔ)

胤(yìn) 諦聽(dì) 單于(chán)(yú)

五、教師範讀,然後學生朗讀全詞

力爭在短時間內讀熟。

六、結合預習提示一,介紹1936年寫作背景和1954年發表背景

強調都處在歷史轉折時期,以顯示詞的寫作和發表的重大意義。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準備渡黃河東征,詞寫於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後於1945年11月14日發表於《新民報晚刊》。這首詞的寫作和發表俱在新的革命時期即將開始之際,有着重要意義。

七、學生齊讀課文,指導學生看註釋,理解上闋字面意思,並解釋上闋

八、根據意思劃分上闋層次

結合課文分析層次(三層):上闋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寫,哪些地方是具體描寫,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藉以明確層次。

九、概括描寫,即開頭三句的分析和領會

1、“千里”與“萬里”互文,寫出“北國”的遼闊和壯觀;

2、“冰封”與“雪飄”的基本色澤及靜態與動態的不同景象;

3、詩人登高望遠與藉助想象拓展視覺形象,顯示宏大氣魄。

十、具體描寫,即中間七句的分析和領會

1、“望”字領起哪幾句?

2、“望”中所見,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靜?

3、靜景:寫“長城”,寫“大河”,這兩個形象有什麼特定意義?“內外”“上下”展示了怎樣廣闊的地區?“惟餘莽莽”“頓失滔滔”是什麼景象?

4、動景:“山”“原”都是靜物,為什麼在“舞”在“弛”,變靜態為動態?動態描寫展示了什麼樣的美?“欲與天公試比高”表現了一種什麼態勢的活力?

十一、想象之景,即最後三句的分析和領會

1、什麼詞表現了以下所寫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樣別有境界,有什麼含義?

十二、總結本節課內容,上闋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寫景手法的運用。

描寫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大好河山。

十三、學生朗讀課文並背誦上闋

十四、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熟背上闋。

3、預習下闋。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冰:封(靜態)千里 靜態

(總寫) 雪:飄(動態)萬里

長城:惟餘莽莽

登高遠望 大河:頓失滔滔 實景

上闋 (具體寫) 羣山:銀蛇舞 動態

高原:蠟象弛

紅裝素裹:交相輝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嬈:豔麗多姿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下闋的字面意識和深刻含義;

2、把握全詞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

3、理解抒情、議論手法相結合的寫法;

4、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偉大抱負。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字詞:注音、解釋。

2、齊讀、抽背課文。

二、複習課文內容導入下闋的學習

三、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理解下闋的字面意思,並解釋下闋

四、劃分下闋層次(分為三層)

結合以下三個問題以明確層次:

1、下闋怎樣由上闋描寫景物轉入評論歷史人物?

2、選擇了歷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樣評價的?

3、怎樣歌頌今天的英雄人物?

五、過渡句的分析和領會

1、“江山如此多嬌”,“嬌”字照應了上闋的哪些描寫?

2、“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競”字有什麼含義,“折腰”概括了什麼內容?

六、評價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領會

1、“惜”字領起拿幾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詞裏選擇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評價?你知道他們的歷史事蹟嗎?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

漢武帝:對內鞏固中央集權,對外抵禦匈奴,加強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復社會生產,選賢任能,抗擊突厥入侵,出現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統一五代十國,加強中央集權。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蒙古族軍功卓著的領袖。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後,尊其為元太祖。

他們都是封建統治階級英雄人物,對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有一定貢獻。

3、“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的含義,“略”“稍”的準確性,“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含義,“只識”與“略”“稍”的比較。

七、讚頌無產階級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領會

1、“今朝”指什麼朝代?

2、“風流人物指什麼人?

3、回顧上一層,想一想為什麼選擇歷代帝王這個系列加以評論,而不評説古代農民起義領袖。

4、“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深刻含義。

八、教師歸納、總結下闋

下闋議論兼抒情,評論歷史上英雄人物,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九、學生齊讀課文力爭背誦

十、總結全文

1、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詞的上闋是寫景:有概括寫、有具體寫(有靜態寫、有動態寫)。

詞的下闋議論兼抒情,評古是為了論今,批評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為了下文更好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2、用詞準確、精練而鮮明:

動詞極富形象,形容詞不但極富形象而且色彩鮮豔,副詞十分確切增強表現力。

3、多種修辭説法的運用:

比喻、借代、對偶。

十一、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背誦全詞、能夠默寫。

3、完成課後習題。

4、預習下一課。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江山多嬌

過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輸文采

下 漢武帝

評古 唐太宗 封建帝王

闋 稍遜風騷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只識射鵰

風流人物 無產階級

頌今 (點睛之筆)

還看今朝 革命英雄

Tags:沁園春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