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閲讀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79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閲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閲讀教學設計

閲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感受音律之美。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展現的畫面。

3.體會詩中藴含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詩中藴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便,親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離別之際,古人常以詩話別抒發情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送別詩,去體會詩中藴含的情感。

(板書課題展示學習目標)

二、感知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誦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結合註釋及工具書,試着用生動的語言將詩歌展現的畫面描繪出來。

3.談一談詩中藴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閲讀多文本材料,學習新知

《南浦別》白居易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1.朗讀詩歌:

個人展示

班級成員指名評價進一步朗讀提升

2.交流思想,展示彙報

結合註釋及工具書,試着用生動的語言將詩歌展現的畫面描繪出來。

3.談一談詩中藴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比較整合

合作探究,請學生們比較三首詩歌的異同,並將意見進行整合歸納。

五、再讀詩歌

帶着對詩歌情感的理解,齊讀文本,領略韻律之美。

六、名句薈萃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閲讀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文言文歸類比較複習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用培根的名言導入,“知識就是力量。”“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

二、學習目標:

1、明確會考文言文部分考點;

2、學會文言文歸類比較複習的方法。

三、明確文言文閲讀會考部分考點

1、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

2、點評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四、瞭解會考考題

2005年廣州實驗區會考題:

14比較《公輸》和《曹劌論戰》:這兩個文段都涉及戰爭,從文段的兩個事件結局,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基本要求:觀點必須從文段事件的結局中來,2分;敍述恰當,2分。例:從《公輸》的結局看,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不但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還要從實力上做好準備,這樣才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鑑意義。

2005年廣州非實驗區會考題:

14比較《公輸》和《曹劌論戰》:這兩個文段都涉及戰爭,在《曹劌論戰》文段中,魯國憑什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公輸》文段中,是什麼原因促使楚王最終放棄工攻打宋國的決定的?

參考答案:

1)魯國依靠曹劌沉着、果斷(正確)地指揮,最終獲得戰爭勝利。

2)楚王知道宋國已做好了充分地抵禦準備,攻打宋國是沒有好結果的,於是放棄了進攻宋國的決定。

五、複習方法:結合考點、疏理課文、歸類比較

複習內容:

1、戰爭治國篇

2、寫景抒懷篇

3、闡明事理篇

4、託物言志篇

六、分別從比較點來進行學習活動。

比較點:人物形象(身份、語言、行為、特點)

思想內容(A思想、觀點;B內容方面: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1、人物形象:

比較下列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治國篇”:鄒忌和諸葛亮(提示:從身份、勸諫方式、行為等來談)

同:A身份:都身為臣相;B行為:都在向自己的君王提出治國的主張;

不同:A身份:雖兩人都是臣相,但諸葛亮比鄒忌更有地位,因為諸葛亮是後主劉禪的相父。B勸諫方式上:鄒忌採用委婉進諫的方式來勸諫齊王採納自己的建議;而諸葛亮採用直接進諫的方式,向後主劉禪表達自己的赤膽忠心。

“戰爭篇”和“治國篇”:鄒忌與墨子(提示:從身份、勸諫方式和行為、特點來等談)

同:A身份:都身為不同國家的臣子;B行為:都理據充分地成功説服了自己想要勸諫的人;C都是愛國忠君之士。不同:A面對的對象不同:鄒忌面對的`是自己的君王即齊王;墨子面對的是他國的君王即楚王、他國的臣相即公輸盤。B勸諫的方式不同:鄒忌借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小事設喻,採用委婉歸勸的方式讓齊王接納自己的建議;墨子採用類比、設喻和展示實力的方法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勸諫。

2、從思想內容上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異同(思想、觀點;內容: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1)“戰爭篇”:《公輸》和《唐睢》(提示:從內容、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來談)

同:A都是涉及戰爭的;B起因:都是弱小國家受到強大國家的挑戰;C結果:都是派使者出訪併成功阻止對方的進攻;D思想:都不主張大國對小國的“不義”之戰。不同:事情的經過不同:《公輸》中墨子除了使對方理屈詞窮,從道義上使對方威風掃地,還從實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在與公輸盤的“模擬攻守”中“九距攻城之機變”,使對方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唐睢》中唐睢除了用“布衣之怒”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外,還採用了以死相拼、捨生取義的方式挫敗秦王。

2)“戰爭篇”和“治國篇”:《公輸》和《得道多助》:(提示:同:墨子的“非攻思想”與孟子的“仁政”思想。)

同:都主張“仁愛”“和平”,反對戰爭。墨子説服公輸盤中設計誘導公輸盤説出“吾義固不殺人”,使公輸盤理屈詞窮,此處的“義”就有仁愛之義。《得道》中通篇講“道”,此中“道”即指“施行仁政”。

不同:內容上:兩篇分別是講述戰爭和提出治國主張的文章。

七、作業:

分別從人物形象和思想內容的角度比較兩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A、B班同學兩個角度都做;C、D班同學任選一個角度來做都可)

閲讀教學設計3

【導入】從“外在的言説對象”,轉向文本之內,即作者“個人化的言説對象”。

◎“魯殿靈光”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悲劇呀?

◎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寫到的“被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

◎這篇課文寫到的這個被毀滅了的.藤蘿,其“價值”在哪兒呢?它有什麼“價值”呢?

【環節一】從文內的描述對象,轉向作者所抒之情,即作者“獨特的情感認知”。

1.關於第8段

◎課文中集中描寫藤蘿的是哪一段?

◎你們喜歡“這一棵”藤蘿嗎?

◎那你們看作者喜歡嗎?

◎你從哪裏看出來作者也是喜歡的?

◎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很快樂?

◎那麼,同學們還可以從哪裏感受到這種快樂呢?

◎“大有直上青雲之概”,“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你們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嗎?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引用了古詩句,就表達了作者的快樂、開心呢?

2.關於第ll段

◎其中直接寫藤蘿的“被毀滅”的是哪一段?

◎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我們能理解他的痛苦嗎?我們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嗎?

【環節二】從作者的直接抒發,轉向“個性化的言語表達”,體會情感的細膩處。

◎那麼,我們怎麼樣體貼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陳述

◎你們看課文ll段到l5段,把有“我”的句子找出來。請同學們把這28句中有心理 動詞的句子劃出來。

2.要看它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

◎你們來讀一下課文的第15段,你們看看這一段是什麼樣的語氣語調,你覺得這個語 氣語調有什麼特點,你從這樣的語氣語調中感受到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把自己的感覺填到這張表上:語氣語調給你的整體感覺。你從這種語氣語調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語氣語調?

◎其實,這篇課文後半部分,有好幾個地方都有點無奈的味道。你們看看,還有哪裏?

閲讀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搭船的鳥》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作者用樸素而清新的語言,寫了我和母親坐船到鄉下偶遇一隻翠鳥搭船捕魚,文章語言雖然淺顯,讀起來卻耐人尋味,通過作者善於觀察的眼睛,不僅介紹了翠鳥美麗的外形,還生動描寫了翠鳥捕魚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裏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這樣一次平常的探親之旅,因為我留心周圍的事物並仔細觀察,得以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一隻會搭船的鳥,充分説明了留心觀察的好處。

文中的我觀察細緻,坐在船艙裏,我聽到雨點打在船棚上“沙啦沙啦”的響聲,翠鳥出現後,我看到它美麗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鳥捕魚時的動作。課後題引導學生體會“我”觀察的細緻。

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描寫翠鳥的語句,瞭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緻。

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學習細緻觀察的方法,嘗試觀察練筆。

3.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難點

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瞭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緻,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單元要素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搭船的鳥》,齊讀一遍課題。

讓我們回顧一下單元導讀頁,這個單元是個(習作單元),還記得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本領嗎?一起讀讀,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觀察)接下來我們就跟着作者一起學習怎樣觀察。板書觀察

二、解讀文本,學習觀察方法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習得第一個觀察小妙招

快速讀課文,找一找作者都觀察了哪些事物?雨,船伕、翠鳥。雨和船伕你都是從哪裏發現的?

出示第一段:誰找到寫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艙裏,怎麼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會發現。你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豎起小耳朵聽聽雨聲。

你聽到了什麼?帶上耳朵我們聆聽到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誰找到船伕的句子?作者聽得仔細,看得也仔細,你從哪裏可以發現?作者坐在船艙裏,聽到沙啦沙啦的`雨聲,看到船伕用力搖櫓,於是寫下了觀察所得。你瞧,原來觀察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板書:(看聽),我們學到一個觀察小妙招:從不同角度來觀察。

(二)、學習第二段,習得第二個觀察小妙招

過渡語:孩子們,此時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誰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隻鳥身上。課文哪些地方在觀察這隻鳥?

請你來讀這一段,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鳥?一隻彩色的鳥,我看到這隻鳥的顏色?

顏色多麼鮮豔啊,難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繼續交流。還是一隻美麗的鳥,比鸚鵡還漂亮。

明明在寫翠鳥,為什麼又寫鸚鵡呢?去掉這一句怎樣?

看來,作者不僅觀察眼前這隻翠鳥,也曾經仔細觀察過鸚鵡,我們要學習作者,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

2、(出示兩段話,男女生分別讀)對比發現,你發現了什麼?能否改成這樣?

是啊,“一些藍色”讓我們看到了作者觀察多麼細緻。看來,觀察不是粗略地看和聽,觀察一定要細緻。(板書細緻)。但細緻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這隻小鳥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鮮豔這一特點,所以作者緊緊抓住彩色寫出它的外形美。(板書:抓特點)這是作者告訴我們的第二個小妙招。

3、習得這些法寶,讓我們來小試身手吧!

一隻漂亮威武的大公雞來了,仔細觀察,誰來描述大公雞?

找學生評價。為你們點贊。

(三)、觀察翠鳥捕魚——習得第三個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們的細緻觀察,大公雞呼之欲出。那翠鳥除了外形美麗,還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呢?

誰來為大家朗讀第四段?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大家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翠鳥怎樣捕魚?看視頻,説感覺,真敏捷。這樣敏捷,也沒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讀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樣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你覺得哪個動詞用得最好?説理由。

看來光會觀察還不行,還要會用上準確的詞語來描述。特別是觀察動作,用詞一定要準確生動,才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第三個小妙招,:用詞準。

誰來讀這一段,讓我們感受一下翠鳥的敏捷?找一生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腦海裏出現怎樣的畫面?

2、聽你的發言,一隻敏捷的翠鳥出現在我們眼前。我還看到你做了動作,來,孩子們,現在讓你的小手變成一隻翠鳥,我們一起去捕魚。一邊做動作一邊讀。

3、小翠鳥們,吃了小魚快坐好吧,還有精彩等着你呢。

請大家再看一段視頻——青蛙捕食,沒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會神地觀察,連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觀察青蛙的動作。

你剛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動作?蹲、爬、盯、伸、卷等。動筆寫幾句,注意用上剛才説的這些動詞。

把畫面變成文字,需要我們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描述才會生動形象。

展示交流,參考評價標準,學生點評,

三、迴歸整體,感受留心觀察的好處

1.孩子們,你看,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隻翠鳥,因為作者留心觀察,一切就變得有趣起來:我覺得船裏聽雨有趣,你覺得哪裏有趣?這一切有趣都源於作者的留心觀察。觀察離不開好奇心,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呢?

朗讀第三段,這麼多的問號讓你感受到什麼呢?作者一邊看一邊想,觀察多有趣啊,心裏想也是觀察的一個角度呢!板書想

2.孩子們,此時要是你也在船上,你會想些什麼呢?大家心裏充滿了無數的小問號,看來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好奇。

四、解讀課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老師也有疑問了,作者重點是觀察翠鳥,題目直接寫成《翠鳥》不好麼?“搭船的鳥”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嗎?這隻鳥為什麼敢搭我們的船呢?

你看,多麼有靈性的一隻鳥啊,我們和小鳥和諧相處,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總結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們,一個善於留心觀察的人,一定會對生活有更多的發現,正如羅丹所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相信同學們也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的素材。

2、最後來看今天的作業,指名讀一讀。採訪幾個孩子,要觀察什麼?小貓小狗小倉鼠,注意觀察它們的外形和做事的動作,試着描寫一下,期待下節課你的分享。

這節課就上到這裏,下課。

閲讀教學設計5

三年級的學生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環境不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性格中表現出自私的傾向,少有關愛他人的願望。通過本次學習使學生養成關愛別人的習慣,具有關愛他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選文分析

這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本組課文以“愛的奉獻”為主題,有三篇精讀課文——《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一篇略讀課文——《好漢查理》。《掌聲》講述了同學們友愛的掌聲改變了一個自卑的殘疾女孩的命運。《一次成功的實驗》敍述了教育家的“逃生”實驗在同學們的合作、關愛下獲得了成功。《給予樹》寫的是聖誕節前夕,金吉婭給予了一個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給予了她同情和關愛。 《好漢查理》講述了自稱“好漢”的小男孩查理,在幫助一位殘疾女孩的同時,也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四篇課文字裏行間洋溢着人間真情,從愛家人到愛朋友、同學、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些愛還包含着更多的時代內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實驗》,除了表達有了危險,應該先讓別人出去的關愛主題,還含着合作、講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現代意識;好漢查理在幫助殘疾女孩的同時,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進,在愛的主題下還藴含着“信任與理解”的思想。是一組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題材。

教學目標

1、知道愛心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積極主動的關愛別人,讓別人在自己的關愛下成長起來。

2、養成在生活中自覺地關愛他人的習慣,體會在關愛他人的同時,也會得到他人的'關愛。懂得愛心能成就他人,也能幸福自己。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愛心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體驗關愛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關愛。

2、教學難點:養成關愛他人的習慣,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關愛他人。教學資料

教師準備:

《給予樹》片段、故事《給予,是快樂的》、有關愛心的名言、音樂《愛的奉獻》。

學生準備:預習第八單元的課文,瞭解每個故事的內容。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講故事,引入主題

師:講由鄭恩恩編譯的《給予樹》中的片段

……

聖誕節前夕,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接着,我把他們帶到一個商場,分頭去採購,約定兩小時後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jí)婭(yà)沉默(mò)不語。透過塑料口袋,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tánɡ)——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間,打算和她好好談談。沒等我問,金吉婭先開口了:媽媽,我拿着錢到處逛(ɡuànɡ),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yuán)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説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

請用一個詞語概括金吉婭的美好品格(有愛心)

二、交流情感,引發共鳴

1、師生交流,文中什麼地方最讓自己感動。

預設:

生:老師畫了橫線的句子。師:誰知道給予樹是幹什麼用的?

生:可以把自己的心願寫在上面,有愛心的人可以幫你完成心願。

師:文中的金吉婭把媽媽給的二十美元買什麼用了?生:買了洋娃娃和棒棒糖。師:她買洋娃娃自己玩嗎?

生:洋娃娃是交給援助中心,寄給一位陌生的小女孩了。小女孩多麼希望得到洋娃娃啊。

師:這個洋娃娃和普通的洋娃娃一樣嗎?她代表了什麼?

生:不一樣。她代表了金吉婭對那位陌生小女孩的關愛和同情。

2、我們的身邊有需要關愛的人嗎?你是怎麼做的?

學生髮言

(通過閲讀、交流、談情感、碰撞引發共鳴:愛心能幫助別人,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應該積極為別人獻出愛心,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讓自己快樂幸福。)

3、教師總結,引出本組閲讀的主題:

——“愛心能成就他人,也幸福了自己”(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

三、重點閲讀,感悟關愛

1、方法:快速閲讀《一次成功的實驗》、《好漢查理》,勾畫能感動心靈的詞、句、段,再認真讀勾畫的部分,並作批註。方法:集體交流,重點指導

生:“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小女孩面對危險,很冷靜,先讓他人出去,關愛他人的精神很可貴,值得我們學習。)

生:“有了危險,應該先讓別人出去。”(小女孩關愛同學的品質太高尚了,使實驗獲得了成功。受到了教育家的讚揚。他們講秩序,合作得很好。)

生:“你想拿走它嗎?”

生:“你可以拿下來看看。好漢查理,我叫傑西。”

生:“這刀是我爸爸的,要不然我會送給你的。好漢查理,你能推我到外面曬曬太陽嗎?”

生:“你會的,我從來就相信你。”

(這是傑西對查理的關愛和信任,這種關愛讓查理改掉了壞毛病,也讓查理主動地關愛傑西,幫助傑西。)

教師總結:是啊,小女孩替別人着想的品質使教育家的實驗成功了,頑皮的查理在殘疾女孩傑西的關愛與信任下改正了壞毛病,自願照顧傑西,知道關愛他人了。他們用行動告訴了我們,愛心的意義和價值在此,她能成就他人,改變他人的命運,也能讓自己獲得他人的關愛,收穫幸福!

2、朗讀《給予,是快樂的》,體驗愛心的價值

(全班快速讀:)

聖誕節快到了,哥哥送給保羅一輛新車作為聖誕禮物。聖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裏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着這個男孩,從衣着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寬裕。看見保羅在望着自己,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點點頭説,這是我哥哥給我的聖誕禮物。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説,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歎地説: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説: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保羅吃驚地看着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願意坐我的車兜(dōu)一圈嗎?當然,我非常願意。

車開了一段路,男孩轉過身來,眼睛裏閃着亮光,説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

麻煩你把車停在台階那裏,等我一下,好嗎?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揹着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階上,兩個人緊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羅的車,説: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裏,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裏。那個男孩眼睛裏閃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個夜晚,保羅從內心裏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3、重點閲讀篇目《掌聲》

方法:學生快速讀《掌聲》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課文,説説哪個詞語表現了同學們慷慨給予了英子鼓勵和關愛?(驟然)

(2)、説一説,假如你也在同學中間你會怎麼做?為什麼?方法:小組交流,集體彙報。

(教師點撥:是同學們鼓勵的掌聲、關愛的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把她變成了活潑開朗的人,使他“微笑着面對生活”,走向成功的人生。我們應該時時處處給予別人的關愛,愛心不僅能成就別人,也讓自己的品格得到提升,收穫幸福。)

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與愛心有關的名言,昇華感情。

1、愛,可以創造奇蹟。——英·莎士比亞

2、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無懼於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爾

3、一個人有再大的權力、再多的財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沒有學會去關懷別人、去愛別人,那他的生命還有多少意義呢!——温世仁

4、無論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險,我們都要大膽地承擔下來,盡力幫助人家,根本不考慮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馬克·吐温

5、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羅曼羅蘭

6、聰明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幫助別人。——埃·哈伯德

四、引發思考,迴歸主題。

在生活中,如何更積極主動地為別人獻出愛心?

方法:談話交流

教師總結: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心,成就了別人也幸福自己!希望同學們把愛的陽光灑向人間!播放《愛的奉獻》樂曲

閲讀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特別是描寫王熙鳳外貌的一段,讀通順、掌握朗讀技巧,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朗讀、探究、交流、自主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三個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去親近名著,閲讀名著的興趣。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感受三個人物形象,重點體會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

2、難點: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三、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四、教學設計

(一) 畫面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學生運動會中跳高比賽的圖片。這樣熟悉的畫面、動作,應該怎樣用文字生動形象地描寫人物的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人物描寫一組,學習作者是怎樣寫人物的。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切入重點片段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前藍色文本框裏的閲讀提示,看哪一個同學最先理清人物描寫一組中描寫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

師:這些人物形象都很吸引眼球,但這個“鳳辣子”已經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要出來和大家見面,就讓我們先去會會她吧,看看她到底辣不辣?

(三) 品讀片段《“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1、請同學們藉助文中拼音和課文下的註釋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邊讀邊思考王熙鳳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將這地方做上記號。

2、師:這個片斷是古白話文讀起來有點繞口,同學們在讀書時有沒有碰到不好讀的地方,讓我們來相互提醒一下吧!(第一段中間部分)

師:這一段都是在寫王熙鳳的穿着打扮,指導學生先讀頭上戴了攢珠髻,綰着掛珠釵,項下戴着瓔珞圈,裙邊繫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襖,外罩銀鼠褂,下罩洋縐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自上而下描寫了王熙鳳的'穿戴。再讀中間修飾這些服飾顏色、材質等的詞語,最後連起來讀,在修飾詞前後注意停頓。

3、這段華麗的衣着打扮描寫,可以看出王熙鳳是個怎樣的人?

4、剛才我們是從王熙鳳的衣着描寫上體會她是個怎麼樣的人,現在同學們來看看她出場時説了哪些話,看視頻,注意聽她説話的聲音和語氣,然後評價一下。授課時學生説出哪句就品讀哪句。

(1)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説着:“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師:她來遲了,還未露面就放聲大笑,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她生怕別人不知道嗎?體現她什麼性格。

(2)這熙鳳攜着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誌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師:林黛玉,聽了鳳辣子這話,你心情怎麼樣啊?

師:賈母啊,她説你的外孫女兒真標緻,像你的嫡親孫女一樣,你聽了這話,心情怎麼樣?

師:一句話,外孫女高興了,親孫女高興了,賈母也高興了,這真是“一讚三頌”啊,厲害不厲害?

(3)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裏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師:很多人説王熙鳳是個語言學家,你看短短一段話,50多個字,卻關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女生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聽了這樣一番話,林黛玉能不感動嗎?可她一連問了這麼多,黛玉回答沒有呢?讓你們看看課文後面的原文: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師:是啊,同學們,如果王熙鳳真的想知道答案,她在説這一段話時,至少一個地方應該停一停。那王熙鳳問這麼多卻並不想知道答案,她説這些話是什麼目的啊!(討好賈母,炫耀自己的權力。)

(4)“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師:王熙鳳真的忘記老祖宗了嗎?(時時想着老祖宗)

(四) 學生自讀自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生》

學生自學第一、二個片斷,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邊讀邊感悟,找出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詞句。

1、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動作

小嘎子:精神抖擻、蹦來蹦去、使巧招,下冷絆子,彷彿佔上風。

胖墩:踏着腰,合了襠,鼓着眼珠子,沉着穩重。

兩個人摔的過程:推拉拽頂,扳,鈎,別,推,摔了個仰面朝天。

作者主要採用了動作描寫的方法,準確使用了一系列的動詞,也兼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的刻畫了兩個人物不同的特點。

2、臨死前的嚴監生

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他的病一天天加重,總不得斷氣,親人們都圍在他的病牀前,他是什麼樣子?(伸着兩個指頭)兩個指頭是什麼意思?眾人們猜測他的心思,幾次猜不中他是什麼反映?(不同程度的搖頭)

這個片斷作者就是抓住了兩個指頭和搖頭的細節變化,把嚴監生吝嗇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五)習作練習

1、出示課前導入的圖片,請學生用2~3句話描寫跳高的小男孩。

2、點幾個學生展示一下,學生點評。

3、師總結。

五、板書設計

人物描寫一組

鳳辣子 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小嘎子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嚴監生 細節描寫

閲讀教學設計7

l 主題閲讀是層次最高的閲讀活動

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閲讀一本書》,是一本總結人類閲讀經驗的好書。1940年首版面世,就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1972年增訂改寫後多次再版,廣受讀者歡迎。2003年3月31日亞馬遜網絡書店排行榜上排第559名,歷久彌新。

該書將閲讀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基礎閲讀。通常是在國小完成,關注更多的是一頁中的一個個字,知道“這個句子在説什麼”。比如“貓坐在帽子上”這句話,一年級小孩並不關心貓是否真的坐在帽子上,這句話對貓、對帽子、對整個世界有什麼意義。他關心的只是這句話中的每一個字,這些字所表達的意思。

二是檢視閲讀。類似於略讀或預讀,通常用較短的時間(比如十五分鐘)把握一本書的重點,關注的主要是“這本書在談什麼”“是哪一類的書”“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基本架構是怎樣的”之類的問題。拿到一本書首先應該進行這樣的“粗淺翻閲”,而不是打開書連目錄都不看一眼就從第一頁讀起。

三是分析閲讀。是在無限的時間內進行的全盤的、完整的系統閲讀,通常會提出許多有系統的問題,進行專注的閲讀理解,直到這本書成為我們自己為止。弗蘭西斯·培根説:“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可以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閲讀就是“咀嚼與消化”一本書的活動。

四是主題閲讀。是最高層次的閲讀,一般是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閲讀兩本以上的書,找出書中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也叫比較閲讀。不只是字裏行間的比較,還要藉助所閲讀的書籍,建構自己對研究主題的個性化理解——“哪本書裏都沒提到過的”主題理解。

為什麼稱之為“層次”而不稱為“種類”呢?該書説:“種類是樣樣都不相同的,而層次卻是再高的層次也包含了較低層次的特性。也就是説,閲讀的層次是漸進的。”“第四層次是最高的閲讀層次,包括了所有的閲讀層次,也超過了所有的層次。”

的確如此,主題閲讀難度最大,也是“最有收穫的”閲讀。閲讀目標不同,選擇的閲讀方式也往往不同。如果僅僅是為了“消遣”,為了“獲得資訊”,你大可不必進行主題閲讀;如果要深度理解,要“增進理解力”,就非進行主題閲讀不可。

l 不同流派“主題”概念的比較

深圳劉憲華“新語文主題閲讀”雖然也叫“主題閲讀”,但主要還是圍繞人教版教材單元主題而展開的拓展性閲讀,其“主題”概念與人教版語文教材單元主題中的“主題”含義大致相同,主要是一組教材選文所反映的文化主題。“主題”是將一組課文組織起來的主線,也是教師認定的一組課文思想內容的共通之處。學生沿着這條線索展開閲讀,逐步豐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感受,展開聽説讀寫訓練。“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課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比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痛恨戰爭,呼喚和平”為主題,讓學生閲讀人教版教材《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四篇課文,配套教材《新語文主題閲讀》裏的八篇文章,《主題式經典誦讀》裏岳飛的《滿江紅》、余光中的《鄉愁》、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三首詩歌。(《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實際上,這組選文中戰爭的性質有很大區別,既有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也有給人民帶來動亂災難的非正義戰爭。選文作者表達的思想內涵、感情也不盡相同。用“痛恨戰爭、呼喚和平”這樣一個封閉的主題理解來概括這一單元四篇文章的文化內涵並不妥當。但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她所説的“主題”不是一個內容開放、理解多元的研究專題,而是一個在單元導語中就已定型的結論。“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思想;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情感;一個主題,就是一個知識體系;一個主題,就是學生的一個智慧世界。”(劉憲華《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閲讀——主題閲讀研究的實踐與思考》)學生閲讀一組讀物,就是在不斷地理解、感受、印證、吸收這一既定的結論。拿一篇篇內涵、情感各不相同的文章往一個既定的“主題”裏“套”,不符合文章閲讀的一般規律,也必然束縛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這不是真正的“主題閲讀”,不是圍繞一個明確的研究主題研讀一組相關讀物,進行比較分析,建構“哪本書裏都沒提到過的”個性化的主題理解的高層次閲讀活動。

竇桂梅的“主題教學”,強調基於教材主題單元板塊式編排,圍繞一個個主題探討如何以教材的一篇帶動多篇,嘗試在現有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擴展與提高。她所説的主題教學,就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

她使用的“主題”概念,“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也不是寫作主題,而是文化主題,如那些連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也許你有這樣的感受:學習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間的愛恨和冷暖,領悟到的是大自然萬物的生命短暫和崇高,欣賞到的是社會歷史進程中的神奇和悲歡……也就是説,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養而不是那些語言表達形式。這一個個情感激盪起伏的‘點’,如‘誠信’、‘家鄉’、‘成長’,以及對自然的關愛,對弱小的同情,對未來的希冀,對黑暗的恐懼等等,就是一個個主題。”

她又説:這裏的“主題”不同於教材編輯中以“主題單元”形式出現的話題——它們僅從內容上加以歸類,而忽視了對文本內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關注;當然它也不完全等同於以往所説的思想教育主題、知識主題、寫作主題等。“主題教學”以“立人”為核心,由主題“牽一髮”,“動”教材知識與能力體系的“全身”——用“主題”串聯起那些散亂的“珍珠”,將“聽、説、讀、寫”訓練與人文性知識統整起來,構成“集成塊”。(2010年5月《人民教育》)

呈現方式上,“主題”表現為富有生命意義的詞語。比如“田園”“春雨”“朋友”“信賴”等等。

同樣是文化主題,竇桂梅“主題教學”中的“主題”被提煉成了“連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比劉憲華對“主題”的理解就更加豐厚,更加開放靈活。

濰坊“主題學習”沿用了人教版、蘇教版語文教材單元主題中的“主題”概念,又進行了適應性改造。

李希貴説:“‘語文主題學習’説來非常簡單。因為教材,不論人教版還是蘇教版都按照單元編排,每一個單元無論從內容還是從教學重點、難點上,基本上都有明確的主題。比如某一單元5篇文章,從內容上看全是寫老師,或從寫作方法上看都是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刻畫形象,這就是主題。”

內容上“有明確的主題”,比如寫老師的,是內容題材相同,表達的思想內容相同、相近或密切相關。圍繞這樣的“內容主題”展開閲讀活動,旨在豐富深化對主題內涵的理解。教學重點、難點上“有明確的主題”,如他後面所説的`細節描寫、形象刻畫等,可稱之為“訓練主題”,旨在研讀借鑑文章寫法。

他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似乎過於狹隘。閲讀理解的方法策略也是重要的“教學重點、難點”,也可以成為“訓練主題”。比如小説、詩歌、戲劇的閲讀與散文、議論文、説明文的閲讀,方法策略就有明顯不同。課改前人教版老統編教材單元訓練重點,閲讀、寫作幾乎各佔一半,“一邊讀一邊想”“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句子的含義”“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等等,都是閲讀方面的訓練重點。

這一點姑且不論。濰坊“主題學習”中的“主題”是由教材單元主題(內容主題與訓練重點)轉化而來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研讀專題,僅僅圍繞同一內容主題展示閲讀,與一般的拓展閲讀沒多大區別,算不上真正的“主題閲讀”。如果依據內容主題、訓練重點提出了明確的研讀專題,並圍繞該專題展開閲讀訓練,就成為真正的“主題閲讀”了。

昌樂縣教研室高雪山培訓課件中説——

v 主題學習:通過閲讀主題指向的閲讀集合,在反三歸一地感性閲讀中獲得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一種語文學習方式。

v 閲讀集合,如:讀出從某篇課文出發點的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內容、同一出處等的作品的“集合”;讀出運用了同一體裁、寫法、語言風格的作品“集合”;讀出能夠詮釋某種表達規律的作品的“集合”,……

他所説的“閲讀主題指向”,指的大概就是研讀專題;“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內容、同一出處”,“同一體裁、寫法、語言風格”,“某種表達規律”等,都只是組織讀物單元的具體方式。有了研讀專題作明確的“指向”,就是濰坊人所説的“主題引領”,真正的“主題閲讀”就開始了。

因此他才特別強調:“主題閲讀”不是一般的“拓展閲讀”。後者強調的只是文章間的關聯,追求的只是“量的增加”(如“海量閲讀”);而前者關注的是閲讀“質的變化”。

他列舉的鋪墊儲備式閲讀(前置性閲讀)、比較探究式(比較式閲讀)、拓展練習式(拓展閲讀)、專題探究式(專題閲讀)、主題閲讀式(羣文閲讀)五種單元教學設計方式,有些具有明顯的主題閲讀性質,如“比較探究式”“專題探究式”;有些本質特徵尚不分明,與一般的拓展閲讀似乎沒多大區別,如前置性閲讀、拓展式閲讀。他所説的“羣文閲讀”雖然也稱之為“主題式閲讀”,但如果僅僅是圍繞一個內容主題選擇一羣文章放在一塊讀,沒有明確的研讀專題,也不能算作主題閲讀。

主題閲讀的“主題”到底是什麼?我個人理解,它既不是教材單元中的原始話題,也不是單元導語中已經定型的固定結論,而應是基於教材文化主題和訓練重點而提出的研讀專題,是一個開放的、能夠形成多元理解的研究命題。它既可以傾向於內容理解的訓練,也可以傾向於表達方法的領悟學習,內容理解、形式感悟兩條線或明或暗,相互交織,最終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融合統一。學生帶着這樣的命題研讀一組選文,建構自己獨特的理解,促進生命成長的同時,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仍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組教材為例,《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四篇課文,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原始話題,從不同的視角反映了戰爭中孩子們的生活和渴望。蘇聯衞國戰爭,中國抗日戰爭,都是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爭給孩子們帶來磨難,也促進了孩子們的成長。《夜鶯的歌聲》中的勇敢少年,小英雄雨來,都是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他們渴望和平,但也不懼怕戰爭,為了保衞和平、保衞家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後兩篇課文,集中反映現代兒童對非正義戰爭的痛恨,對人類和平的熱切期盼。面對“戰爭與和平”這樣一個龐大、複雜的原始話題,根據教材選文的特點,我們可以提煉出“戰爭中的孩子們”這樣一個研讀專題,引導孩子們通過研讀四篇課文及相關讀物,建構自己對戰爭與和平的理解,並進而學會閲讀這類選文,領悟其中的表達方法。“戰爭中的孩子們”就是一個開放的研讀專題。戰爭中的孩子們是怎樣生活的?戰爭給孩子們究竟帶來怎樣的影響?你從中感悟到什麼?作者又是如何記述戰爭中孩子們的生活,如何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的?你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孩子們可以發散開去,選擇自己的研讀角度,形成自己的理解認識,並從中學習閲讀和表達的方法。這樣的主題閲讀無論對孩子們的生命成長還是語文素養提高,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l “讀寫誦一體化”大單元主題教學的主題閲讀

語文“讀寫誦一體化”大單元主題教學,也有“主題”這一概念。這裏的“主題”概念一般在兩個層面使用:

第一個層面,是大單元主題教學體系構建的層面,特指每組教材選文反映的思想內容主題、文化主題、生活主題,與人教版教材單元主題的概念使用相一致。單元主題既是教材組織選文的主線,也是讀寫誦資源整合的核心線索。圍繞人教版單元主題,整合課內外資源,構成“讀寫誦一體化”的大單元主題教學體系,加大讀寫訓練容量,整體提升單元教學效益,正是“讀寫誦一體化”大單元主題教學的本質特徵。學生圍繞同一主題閲讀學習一組選文,不斷豐富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感受,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同時,紮紮實實地落實單元讀寫訓練重點,完成語文本體性目標,促進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

第二個層面,是大單元主題教學實施層面,特指每課教學的核心任務。大單元主題教學特別強調以主題選文為載體,以語文本體性內容為主線組織單元教學,每課教學都要緊扣單元教學目標,圍繞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精心提煉“自學導航”中的核心任務,一課一得。這裏的核心任務,就是每課教學的研討專題,或是側重閲讀理解訓練,或是側重領悟表達,類似於濰坊主題學習的“語言訓練點”,但往往更為集中,能起到牽一髮更動全身的作用。有兩種情況:

1.單獨閲讀一篇文章時,這個研討專題就是這篇課文的讀寫訓練重點。如姬軍霞四年級上冊第六組《搭石》一課的自學導航:“讀讀課文,用‘ ’劃出描寫‘看得見的風景美’的語句或段落,用‘~~’劃出描寫‘看不見的人物心靈美’的語句或段落,圈出關鍵詞語,反覆品讀,説説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其核心任務是劃出相關語句,圈出關鍵詞語,反覆品讀體會課文,是一種比較單一的批註式閲讀訓練。

2.圍繞同一專題研讀兩篇以上文章時,它就是主題閲讀的研討主題。同樣是《搭石》這一課,先讓學生通過閲讀《搭石》一文感悟“用魚骨圖整理閲讀感受”的方法,再讓學生遷移運用這種方法閲讀《買上帝》。“如何用魚骨圖整理閲讀感受”,既是將課文閲讀與帶入文章聯繫起來的“帶文聯繫點”,也是閲讀這兩篇文章的研討專題。閲讀理解這兩篇文章,主要就是感悟這一閲讀策略,培養有效整理閲讀感受的能力。雖然是先後分兩步閲讀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圍繞同一研讀專題展開的主題閲讀活動。

再如張鶯鶯五年級下冊第二組《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核心任務是“瀏覽課文,劃出最能觸動你的語句或段落,反覆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在旁邊做好批註”。老師先指導學生圍繞這一要求閲讀林海音這篇文章,再帶文閲讀高洪波的《陀螺》,課文閲讀中感悟閲讀方法,帶文拓展中遷移運用方法,也是圍繞同一訓練專題分步進行的主題閲讀。

姬軍霞六年級下冊第六組《難忘國小生活之成長的足跡》,先讓學生“認真瀏覽《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兩篇文章,想一想作者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再現老師的品格,作者受到哪些啟蒙,在文中標出來”;再讓學生“快速瀏覽《新來的王老師》《作文上的紅雙圈》兩篇文章,看看作者又是側重從哪些方面寫老師的”,則是更為典型的主題閲讀,研讀主題就是從讀學寫,感悟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老師”的方法,為學生回顧自己國小生活、構思收藏自己成長足跡的文章做鋪墊。

張新霞幾次執教單元導讀課,都是比較典型的主題閲讀課。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八組單元導讀課,要求學生“快速瀏覽本單元四篇課文,想一想:課文各寫了一件什麼事,想告訴我們什麼?作者是怎樣寫的?畫出單元學習導圖”,研讀主題相當明確,而且是一下把幾篇課文都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互學完成學習任務。

別以為主題閲讀難度太大,只能在中高年級進行,低年級也可以。龐永琪二年級下冊第二組單元導讀課,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説説每篇課文都寫了什麼人、什麼事,填寫單元導圖”,不就是圍繞一個研讀要求閲讀一組課文嗎?核心任務就是粗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填寫有框架的單元學習導圖,是低年級略讀訓練的積極嘗試。

大單元主題教學的幾種課型,恰好對應了人類閲讀活動的四個層次。單元導讀課,主要是第二層次的檢視性閲讀,是粗略地讀懂一組課文的訓練。整體識字課,除了利用選文語境識字,還是第一層次的基礎閲讀訓練,關注文章的字詞句,讀懂文章的基本大意。讀寫指導課,專注於一篇文章閲讀時就是分析式閲讀,圍繞核心任務以文帶文、羣文比較時就是主題閲讀;從一篇文章中感悟寫法時是分析式閲讀,幾篇文章比較閲讀感悟寫法時就是主題閲讀。自主閲讀課,是綜合應用閲讀方法策略自主閲讀的課型,一般開始都有檢視性閲讀環節,然後或是基礎閲讀,或是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水平自由選擇。

大單元主題教學的優勢之一,就是通過不同課型的巧妙組合,體現閲讀訓練的層次性、全面性、綜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

l 回到語文學習的原點

再來看看李希貴的一段話——

“我們以前有過不少教改,也有過很多閲讀材料和書籍,但大都放到課外。根本原因在於教材學習佔用了太多時間。

語文教學不要精雕細刻,每句話都挖地三尺,每個詞語都挖得冒出火星。通過例題舉一反三,是理科學習方式。語文學習應該反三歸一,通過大量閲讀,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最後感悟點什麼。讀得多了,積累豐富了,感受、認識慢慢就深刻了。”

這段話批評的“舉一反三”式,正是葉聖陶先生一直倡導的語文學習方式。葉老説:“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 ,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第152頁)

葉老説得不對嗎?我們多年來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不是很有效嗎?

舉一反三,反三舉一,兩種觀點究竟誰更有道理?

都有道理,但適用的範圍不同。舉一反三,更適合聽説讀寫技能訓練;反三舉一,更適合語言文化的閲讀積累。二者都是語文素養成長的必要途徑。

舉一反三的“遷移式”,反三舉一的“積澱式”,各有其針對性,也各有其優勢。語文教改要摒棄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辯證地理解各種看似對立的觀點,從中提取合理內核為我所用。遇到困惑時,最好把大腦暫時清空,回到語文學習的原點,想想我們自己是怎麼學習語文的,哪些方法策略最有效;然後再對各家觀點逐一辨析,用自己的眼睛分辨是非曲直,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

學別人的經驗,建構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創自己的品牌,這樣才不至於迷失自我,做盲目“跟風”的犧牲品。

“讀寫誦一體化”大單元主題教學創立之初,我們認真研究了各家各派的觀點,吸取了濰坊主題學習“反三舉一、注重積累、量中求質”的核心理念,又繼承了傳統語文教學“舉一反三”式技能訓練的寶貴經驗,補上了主題學習理論上的短板;我們借鑑了劉憲華“新語文主題閲讀”單元整體規劃的課型組合思路,以“教會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核心,構築了自己的大單元主題教學體系。

今年暑假,我們又進一步解放思想,引入了深圳“八歲能讀會寫”改革經驗,在低段語文教學內容順序、教學策略上動了大手術,讓低年級語文教學更符合低段兒童的心理髮展規律,並嘗試用電腦寫作、網絡交流突破低段寫作訓練的瓶頸。低段語文大單元主題教學將呈現出全新的面貌。

這一學期,我們將在寫作教學領域開闢新戰場,從“低年級寫話、中年級寫段、高年級寫篇章”“記敍文寫景記事記物寫人”等傳統習作訓練套路中徹底突圍,迴歸兒童寫作的原點,遵循兒童生命成長與生命表達的規律,以兒童生命成長主導活動為主線,構築大單元主題教學創想寫作的基本框架。

我們的觀點是,兒童是天生的創想家。兒童的生命表達從一開始就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習作”,更不以完成老師佈置的“習作”任務為目的。用現行的“習作”訓練套路,很難激發兒童生命表達的原始衝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寫什麼”和“怎麼寫”的歷史難題。兒童的每一次生命表達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每一位兒童的生命表達也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生命特徵。是現行的“習作”訓練套路,把兒童當作拼裝組合文章的機器,用固定的程式、僵死的技法將兒童生命表達的獨特創想抹平,催生了一篇篇言不由衷的“假習作”。指導兒童生命表達,應以喚醒兒童生命表達的原始衝動為起點,以兒童生命表達的年齡特徵為基本序列,以兒童生命成長主導活動為主要內容,搭建起兒童創想寫作的新體系。

要更正人們對“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的慣常理解。閲讀積累越豐厚,下筆作文越有根底,這話沒有錯,但不能理解簡單化。“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是有條件的,二者不是必然的關係。閲讀積累量的增加,未必能促進下筆表達質的提高。閲讀積累轉化為下筆表達的有效資源,需要一箇中間過渡轉換環節。而將二者緊密聯繫起來的,就是兒童的生命體驗與生命感悟。只有當閲讀積累與兒童現實生活中的生命體驗、生命感悟融為一體,轉化成兒童生命表達的原始脈衝的時候,閲讀積累才真正轉化成兒童表達的有效資源,在表達衝動的驅使下“潛意識”地流瀉出來。指導兒童生命表達的關鍵,就是充分關注兒童生命成長本身,引導學生從生命成長的主導活動中積蓄生命體驗與感悟,以閲讀積累滋養、提升兒童的生命體驗與感悟,喚醒兒童生命表達的原始衝動,指導學生用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高質量地表達自己的生命體驗與感悟。傳統“習作”訓練中的句式、段式、章法、修辭訓練,都應該“化有形為無形”,服從於兒童生命表達的自然需要!

迴歸原點,是幫助我們突破思維定勢的好辦法。

引入濰坊主題學習,是濱城區語文教改劃時代的大事件,將徹底打破語文教學多年來按部就班教課本、一篇課文教三個課時的僵化模式,引領教師走進全面開放的改革時代。“讀寫誦一體化”大單元主題教學也將在比較借鑑中取長補短,獲得更加優越的發展機遇。區教研室功德無量!

衷心祝願主題學習健康發展!也希望“讀寫誦一體化”盟校老師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學習借鑑主題學習的寶貴經驗,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策略!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閲讀教學設計8

國中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內涵,針對性佈設訓練內容,強化學生個性學力塑造,讓學生在品讀中感知文本內涵,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實現語文認知的健康成長。

一、更新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時,教師不妨從幾個方面給出考量,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激發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傳統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其次是音樂伴奏下的古詩名句教學,增加文學色彩,引發學生思考;還可以展示傳統文化的圖片、故事、名人傳奇等材料,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望江南》學習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古曲《陽關三疊》,並吟誦李清照的《醉花陰》。教師發動學生誦讀《望江南》,並展示誦讀效果。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準備,很快就找到節奏感。學生誦讀情緒、節奏把握都有明顯提升。為豐富學生認知效果,教師發動學生蒐集思念方面的古詩句,學生參與熱情很高,很快就給出一些經典名句:“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教師對不同羣體學生表現都給出肯定評價,學生個性學習熱情被點燃,學習認知自然豐富起來。

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古曲,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由古詩名句引導,將學生帶入特定情緒之中,讓學生在音樂背景下進行誦讀訓練,學生學習逐漸找到切入點,感知進入佳境。最後讓學生蒐集相思方面的古詩名句,給不同羣體學生都帶來思維啟迪,拓寬了學生學習視野。

二、個性引導,提升學生閲讀頻度

古詩文教材內容中包含眾多傳統文化因素,為不同羣體學生帶來豐富學習契機,教師要深入古詩文教材之中,利用不同羣體學生傳統文化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展開古詩文學習,也可以收到良好啟迪效果。

《出師表》學習時,教師讓學生課前蒐集諸葛亮的相關信息,學生都準備非常充分。課堂展示時,學生信息儲備非常豐富。有傳説故事、有人物傳記、有歷史史料,特別是民間傳説,將諸葛亮神化了,學生對這些內容也非常感興趣。有學生講述諸葛亮的傳奇故事:諸葛亮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精通兵器陣法。傳説他的八陣圖相當厲害,這是諸葛亮對付曹魏的重要武器。這個八陣圖,其實是諸葛亮一種操練步兵戰車搭配的方法,就是讓步兵在戰車周圍,以亂石堆成石陣,按照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據説可以擋住精兵十萬。這個八陣圖是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與周易是分不開的……還有學生講述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七擒孟獲”的故事,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

諸葛亮是傳奇人物,民間傳説眾多,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順利切入,並在信息整合展示中形成了多元認知。

三、創優訓練,實現學生認知成長

古詩文學習時,教師以學生個性學習基礎為教學設計點,利用多種訓練形式,展開個性教學引導,也可以給不同羣體學生帶來更多認知輸入機會。利用表演形式展示文本、篩選文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對文本展開賞析,從不同視角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全面掌握古詩文內涵創造機會。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故事,學生大多對故事情節非常熟悉,教師這樣設計:《愚公移山》具有神話色彩,而且充滿浪漫主義情調,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寓言故事重點是闡述一個道理,聯繫已經掌握的寓言故事,説説這樣設計的作用。我們生活中要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一個寓言故事就可以我們茅塞頓開,你能找出具體的實例嗎?學生依照教師訓練設計展開熱烈討論。特別是針對最後一個問題,學生探究興趣頗大。有學生説:我性格比較內向一些,情感也比較脆弱,遇到一點小挫折就非常難過。有一次不小心將手機摔壞了,我心疼的吃不下飯,爸爸説: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想想也是,既然已經壞掉了,我再怎麼難過也於事無補了。也有學生説:我有浮躁的毛病,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堅持,老師經常教育我要有“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的精神,才能獲得豐碩的學習成果。我感覺老師説得非常對,無論做什麼都需要有堅持精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的。

教師給學生布設訓練任務時,具有極強的觀照意識。神話、寓言故事等,給不同學生羣體帶來思考機會,促使不同羣體學生對古詩文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和體驗。

閲讀教學設計9

本組的專題是“中外童話”,圍繞這一專題,教材選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四篇童話,這樣的整體安排,讓孩子們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瞭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在童話的世界裏盡情地徜徉、幻想??從而更喜歡童話這種文學體裁。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羣文閲讀”策略為指導,以知識樹為線,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相互滲透,有機整合。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課文《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麼》《去年的樹》《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學本領》。

【教學重點】

1.在童話描寫的美好情景中薰陶情感,發展思維。

2.分享孩子同步閲讀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為學生有效同步閲讀奠定基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談話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2.師: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它那動人的故事情節、優美的語言,總能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情境,讓我們感受真、善、美,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去感受童話的魅力吧!板書題目

二、主題回顧

1、 同學們,從第三組的.課文中,你分別感受到了什麼? 《巨人的花園》分享快樂;《幸福是什麼》;勞動創造; 《去年的樹》;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體驗生活;

2、學了這些課文,我們對童話有所瞭解,那麼什麼是童話,它有哪些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

三、學習童話《大林和小林》

1、(出示課件)過渡:同學們都知道,張天翼是我國著名的童話作家,他寫過許多童話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張天翼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大林和小林》(板書題目)

2.(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拿出閲讀材料,自由讀閲讀材料一《大林和小林》,邊讀邊想:文章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3分鐘後我們來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課件)快速瀏覽文章內容,同桌討論: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們用什麼辦法逃走的?

(3)、你喜歡大林還是小林?為什麼?

(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

聯繫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困難,這個童話給了你什麼啟示?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出示課件)全班齊讀

我的感悟:

我要學習小林,做一個勤勞、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難,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過渡 :同學們,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讓我們明白,要做一個勇敢、勤勞的孩子,下面的這個故事小山雀學本領,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四、(出示課件)學習童話《小山雀學本領》

1.請大家自由閲讀《小山雀學本領》,邊讀邊想:

(1)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你有什麼啟示?

2、指名説

3、師小結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詩朗誦 《神奇的世界》

1.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童話,和主人公一同體驗神奇、分享快樂,它讓我們夢想成真!它把我們 帶進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奇的世界。(出示課件)《神奇的世界》

六、作業

1、好書推薦:張天翼的《禿禿大王》和《寶葫蘆的祕密》

2、課下寫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

板書:

美麗的童話世界

大林 懶想當富翁,不想工作

膽小 不動腦筋

小林 勤勞 熱愛勞動

勇敢 機智

閲讀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逐步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學生積極付諸行動,我真希望。

2、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省略號的作用。

3、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結合生活實際瞭解詞句的方法,從而瞭解句子意思的能力。

(2)培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瞭解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滲透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體會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滲透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四、EPD滲透點:

通過課前的社會小調查、課上的學習、討論,滲透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使學生明白環境的發展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應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

五、教學輔助手段:

黑板畫、電腦課件、電腦、投影

六、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

閲讀教學設計11

新課程改革理論將教學的本質定位於交往,把教學過程理解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關於文學類作品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的探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説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探索

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着眼於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最優化組合,需要教師向更深、更新的領域開拓教材的研究價值。一方面,發現那些有意義、學生能研究的問題,為教學設計提供堅實的支持;另一方面,開展“學情”調查,把握學生最近發展區,確定引導學生實現發展的措施,使提出的問題是體現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下的“桃子”。學生的“定位”明確了,教師帶領學生閲讀時設計問題,就能有的放矢,策劃學習過程也能把握“共同”與“自由”的平衡。比如,教學《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經過大半節課堂時間的討論,學生基本理解了老舍為什麼要把祥子放在烈日和暴雨下寫的原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追問:“是否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帶有剛才大家所説的惡毒的感情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議,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裏還有哪些寫雨的。讓學生背誦朱自清的《春》中“春雨”一段,回憶《金黃的大斗笠》中對夏雨的描寫,讓學生領悟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着眼於學生的“學”,並不意味着就不能設計教師的“教”,只是這種“教”應該服從於“學”,努力追求“學”和“教”的和諧統一。

二、散文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探索

研究性閲讀教學的實質,是把一切學生能做的事情都放手讓學生去做,一切學生還不會做的事情教會學生自己去做。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也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作為教師,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佔有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把先前的傳授、灌輸、複製、宰制變為今天的探究、對話、溝通、民主,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和理解,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比如,教學《小桔燈》,可以按慣例請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後談談自己對文章的看法。一位學生提出,“‘小桔燈’的題目不好”。説實話,這很可能是備課時教師沒有注意到、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因此,可以先請這位學生談他的見解,再請其他支持這一觀點的學生補充陳述理由。教師要把他們説的題目“偶遇”“一位小姑娘”“兩次見面”等都寫在黑板上,詢問“有沒有人反對他們的意見”。反對的學生自然會分析到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小桔燈”的`象徵意義等,雙方討論會愈來愈熱烈。這時,教師再請學生比較黑板上幾個題目,討論以啥為題最佳。

三、詩歌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探索

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但“自主”不等於“無助”,教師不“包辦”不等於拋幾個問題,分幾個小組,課上課下質疑一下就ba。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統籌安排從課前、課中一直延伸到課後的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才情發揮到極致,讓學生的參與面達到最大,讓學生的思考面延伸到最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學習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經典名句時,不直接要學生把“綠”字當作煉字的最高境界來崇拜,而是鼓勵學生動一動“綠”字。結果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學生想出了十幾個詞語,並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個頑皮的小姑娘,用“戲”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對戀人隔江相望,用“吻”更能刻畫人物的心情;如果是一個思鄉心切的遊子,用“去”則更能體現主人的心態;等等。

四、戲劇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探索

在戲劇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運用現代傳媒,把戲劇教學與電影、電視結合起來,組織學生觀看,寫觀後感,探究畫面上的人物形象與語言文字描述的人物形象的可比點,結合課文內容,對演員的表演進行評議、指暇等。可以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將它改編成舞台劇或話劇,有條件的還可以將它搬上舞台,讓改編表演促成學生的深層次閲讀。伽達默爾曾説:“與藝術感受相關的是要學會在藝術品上作一種特殊的逗留。”對小説、散文的每一次解讀,對詩歌的每一次朗誦,對戲劇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對這些文本的一種特殊的“逗留”,都是一次創造性的感知活動。它能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聆聽與外在感官所接受的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感受藝術的魅力。研究性閲讀教學設計有別於傳統閲讀教學的最明顯的特徵,是打破了教師一講到底的舊格局,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同時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課堂教學也因此呈現新特點,教師專門開闢一個時段作為學生的質疑時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自己所碰到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因為“過程”在研究性閲讀教學中的意義比“解決”更有價值,教師和學生合作探究的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課堂上師生間敢於進行思維交鋒。學生探究的結果各式各樣,教師對學生的探究結果必須作出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在評價中肯定、激勵每一個學生,使“成果”碰撞共振,讓學生“保持神聖的好奇心和內在的自由”,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結果,並在反思中變“結果”為新起點,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展。

閲讀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拓展閲讀視野;

建構閲讀整本書的經驗和方法;

提升鑑賞研究的能力和思維;

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促進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長。

閲讀準備:

(一)閲讀版本選擇

《紅樓夢》版本較多,高中生進行“整本書閲讀與研討”並不在於版本考證或甄別,而是為了學習前人的閲讀經驗,習得整本書閲讀的方法,從而讀懂文本,把握文本豐富的內涵和精髓,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此,可以根據學生的閲讀特點和需求,推薦學生準備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創作的《石頭記》庚辰本為底本,後四十回則認為是無名氏續寫,由程偉元和高鶚整理。這個版本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勘,聘請了吳世昌、吳組緗、周汝昌、啟功等老紅學家作為顧問,凝聚了馮其庸和眾多工作人員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書頁對疑難字詞及文化常識都有詳細註釋,對學生讀懂《紅樓夢》,感受其豐厚的藝術魅力,有着不可小覷的作用和意義。

(二)閲讀時間安排

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閲讀與研討”,首先老師得讀起來,才能有設計閲讀活動的視野和格局,才能有閲讀經驗和方式的發現和積累。

其次,整本書閲讀與研討的主體終歸是學生,要讓學生讀起來。要充分尊重學生對《紅樓夢》進行原生態閲讀的自由和權利,讓學生在與文本的親密接觸與對話中探尋長篇章回體小説的閲讀方法,圍繞小説的主線梳理情節,瞭解複雜的人物形象,在賈府尤其是大觀園這富有典型意義的環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會內涵。

在高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展《紅樓夢》整本書閲讀與研討,可以充分利用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將每週的1-2課時的閲讀課留給學生靜心閲讀,每週週末讓學生閲讀四至六個章回,通過寫作讀書心得、在公眾號展示優秀筆記、填寫閲讀清單等方式,帶動和督促學生閲讀。在日常課間鼓勵學生就自己的閲讀困惑和老師交流探討,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三)閲讀方法指導

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的多是單篇文章,缺乏長篇小説、學術著作的學習方法,也就難以準確把握《紅樓夢》的寫作特點和閲讀方法。多元的教學方法雖可顯著提高學生對《紅樓夢》的學習興趣,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整本書閲讀的執行者,有效的閲讀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紅樓夢》的內涵。

1.有計劃地開展閲讀

《紅樓夢》對於高中生來説趣味性不強,缺乏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難以選擇此類型的書進行整本書閲讀。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整本書閲讀更需要學生持之以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且具體細化到每天的閲讀計劃。閲讀時間可充分利用午飯、晚飯後等休息時間,而不需要佔用大量的主體時間段。語文課中可採用上述多元現代化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紅樓夢》。

2.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精讀節奏緩慢,與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不匹配,雖易於理解所讀信息但不利於記憶。而略讀是利用人腦的圖像超強記憶能力攝入文字,能在短時間攝取大量文字信息,長期堅持,可鍛鍊優良超寬的視覺感知能力。基於《紅樓夢》容量大的特點,可採用略讀的方式進行快速閲讀。快速閲讀前要求學生先閲讀有關專家點評、內容梗概,從而抓住重點再進行整本書閲讀。而後,可從詩詞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內容。而精讀,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進行全面、深入、精細地理解,掌握篇章結構、情節含義,將宏觀的略讀與微觀的精讀有效結合從而提高閲讀效率。

3.質疑閲讀

質疑狀態下的學生通過思考、查閲資料,學習興趣及效率更高,善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讓學生懂得如何提問,這也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教師要糾正教育觀念,營造出讓學生髮揮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敢於提問的能力。在鼓勵學生質疑時,更要培養學生如何去提出質疑,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在該提出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在閲讀《紅樓夢》作品時,應引導學生帶着批判的眼光去閲讀,並將遇到的疑問拿到閲讀課中分小組進行討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紅樓夢》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在閲讀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時,學生若是順着課文思路閲讀會發現林黛玉的處境一直是寄人籬下的。但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課文,有些學生可能會提出疑問,林黛玉的父親好歹是地方官,林黛玉為何會身無分文、落魄至此?

(四)閲讀參考資料推薦

高中生閲讀《紅樓夢》,會隨着閲讀的深入逐漸產生不滿足的感覺,老師要及時給學生推薦閲讀書目,讓學生進行反覆、深入地閲讀。以下書目可以建議學有餘力的學生自主閲讀:作者傳記類,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紅樓》,樊志斌著的《曹雪芹傳》;《紅樓夢》其他版本類,如周汝昌先生校訂的《石頭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文本細讀類,如周汝昌著的《紅樓夢小引》,王蒙著的《紅樓夢啟示錄》,白先勇著的《細讀紅樓夢》,歐麗娟著的《大觀紅樓》,蔣勛著的《蔣勛説紅樓夢》,蔣和森著的《紅樓夢論稿》,北京大學通識教材《紅樓夢十五講》。參讀資料旨在瞭解時代背景,借鑑名家觀點,最終要鼓勵學生讀出自我。

閲讀任務:

任務一:初讀理解:在要點導讀下通讀全書

鑑於《紅樓夢》篇幅較長,通讀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貫穿在一個或半個學期之中,利用課上及課下時間。初讀《紅樓夢》,學生會遇到各種有形無形的困難,教師在初讀課上主要起激趣、引領、疏通和監督的作用。

一方面,教師按章回考查學生對關鍵情節和人物的記憶與感知,如通過填寫閲讀清單或在網絡平台上設置每天閲讀後的任務。任務以考查識記和讀取能力為主,檢測學生對情節和人物等內容的關注,並鼓勵學生整理自己的閲讀感受和疑惑。閲讀任務的檢測要注意覆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當然,也可以進行一些趣味活動,如《紅樓夢》知識競賽。(競賽題附在文件夾)

另一方面,教師應在學生通讀前和通讀中穿插必要的導讀課,清除知識背景、閲讀心態和內容難點上的障礙。要點導讀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背景導讀。介紹作者“生於繁華,終於淪落”的人生際遇和創作動機。

語言導讀。介紹小説口語與古典書面語結合的語言特點,描寫不避瑣細的寫實主義特點。

內容結構導讀。可以導讀通常被視為小説總綱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紹紅樓故事的主要內容線索,作好閲讀鋪墊。

手法導讀。介紹小説呼應設伏、諧音象徵、不寫之寫等重要的藝術構思與手法。

心態導讀。告訴學生回到《紅樓夢》所處的封建貴族世家的傳統中,去揣摩體認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進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命運。

具體而言,初讀導讀重在交流閲讀經驗,探索閲讀方法。比如,讀回目,理清結構及主線。《紅樓夢》是章回體作品,其回目猶如小説的“眼睛”,簡練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內容。在整本書閲讀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初讀回目以梳理整本書內容及主線的方法。可以分別選擇了含有賈府環境及運勢變化和含有眾女兒稱呼及命運走向的回目,讓學生品讀關鍵詞,從而把握小説的網狀結構,理清其主線:一是家道中落的縱向主線,小説以賈府為中心,敍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敗的過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橫向主線,小説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敍述了眾多女性的不幸命運。這樣引導,避免了老師的強行灌輸,既讓他們掌握了閲讀章回體作品的方法,也讓學生在緊咬文本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獲取信息。高一學生初讀《紅樓夢》,會有人產生讀不下去的感覺,老師要適當地在尊重學生原生態閲讀的自由上,“變着法兒地”帶着學生讀。“通讀”,形象地説,即學生“連滾帶爬”地讀。《紅樓夢》篇幅之長,章回之多,情節之密,人物之眾,常常讓初讀者摸不着頭緒,老師可帶着學生編寫章回提綱,以初知小説內容,梳理故事情節,感知書中人物。

任務二:賞讀體驗:精心設計活動,豐富閲讀體驗

《紅樓夢》藝術地位獨步古今,文化內涵博大豐厚,如何引導高中生在整本書閲讀與研討中,感受其藝術之美、文化之豐?這需要老師精心佈置閲讀任務,設計活動,既能整合《紅樓夢》的內容和藝術,又能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慾望。

比如可以設計以下系列閲讀任務和活動:

1.哭紅悲豔處——《紅樓夢》人物賞析

(1)活動一:我有我喜歡

小組合作,每一組自主討論確定本組展示的最喜愛人物。可下載視頻,可分享原文,可引證資料,可綜述觀點,可製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愛的紅樓人物。此活動旨在利用學生嫻熟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甄別、取捨的過程中關注原著、賞讀原文,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鍛鍊、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學生學習信心和參與熱情。

(2)活動二:世界是個大觀園

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對周圍同學、朋友、親人等的觀察瞭解,為其在大觀園中找到最相對應的人物,並説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贊之寶釵;勤勉上進者,比之香菱;活躍能辯者,評之湘雲;乖巧懂事者,謂之襲人……

此活動旨在通過趣味活動,引領學生重新審讀文本、審視自我,實現對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讀目標。

(3)活動三:猜猜我是誰

學生每人準備一兩段關於《紅樓夢》人物描寫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詩歌作品。將準備文字統一書寫於小紙條上,紙條統一放置於指定的紙盒內。學生依次隨機抽取,現場打開紙條進行答題,猜猜所寫人物是誰。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對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憶、聯想、推斷等多種思維活動的綜合過程。

2.一場盛大的對話——《紅樓夢》語言藝術賞析

(1)活動一:表演——笑罵皆是情

學生選擇數個經典片段,進行角色扮演,體驗文學語言背後的意藴。

其中有説話巧妙的正面例子。如①指桑罵槐:探寶釵黛玉半含酸(《紅樓夢》第八回)。②語意雙關:寶釵借扇機帶雙敲(《紅樓夢》第三十回)。③言必有據: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有説話出錯的反面例子。如①錯由情生:寶釵偶失誤(《紅樓夢》第二十五回)。②急不擇言:鴛鴦罵嫂誤傷人(《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學生在熟悉對白、模擬練習中,逐步體會《紅樓夢》人物的説話藝術,感悟説話是一門藝術,出錯也是人之常情。

活動結束後,可佈置學生再次觀看87版和20xx版電視劇《紅樓夢》相關片段,對照同學表演,結合原著文字,説説誰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動二:研讀——冰山露一角

語言即心理。在“《紅樓夢》人物賞析”活動三及“《紅樓夢》語言藝術賞析”活動一基礎上,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對《紅樓夢》人物話語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襲人進言王夫人,襲人知道什麼時候説事半功倍;

——賈芸求職王熙鳳,賈芸知道什麼方式説目標達成;

——探春勸説賈母,探春知道什麼身份説更有效果。

不論是襲人的聰明、賈芸的乖巧,還是探春的懂事,他們都擅於抓住對方的心理罷了。

讓學生試着以點評的方式寫寫,對話表現人物什麼樣的心理,課上分享後整理成文。

任務三:研讀分析:整合取捨內容,藉助資料專題研讀

高中階段開展整本書閲讀比國中更進一層的地方在於,應基於審辯思維對人物、情節及主題進行理性分析。閲讀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個是非判斷或價值判斷,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據的分析論證。

《紅樓夢》研讀課就是通過通讀之後的閲讀學情調查,師生共同提出一系列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在細讀研讀中增進對作品的理解,在對豐富多彩的紅樓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維,培養科學分析、解讀小説的理性思維。

專題研讀的基本思路是從單篇精讀到多篇整讀。《紅樓夢》呈網狀交織的結構,但很多章回段落單獨拿出來也能自成一個完整獨立的藝術天地。如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齡官畫薔、劉姥姥進大觀園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單篇,瞭解典型情節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個相關單篇構成一組人物閲讀專題,形成多篇整合的閲讀模式,在更廣闊的故事發展情節線上動態立體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事實上,學生可以也應該尋找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進行賞讀。鑑於《紅樓夢》篇幅太長,把握有難度,教師需要為其提供一個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紅樓夢》作為一部體量巨大、意藴豐贍的書,具有無窮盡的解讀可能,可深可淺。那麼,中學生應該讀到什麼層次?朝哪個方向讀呢?這是需要考慮清楚的。也就是説,我們的專題研讀設計首先必須基於我們對這部作品的意義定位。

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閲讀和欣賞的基礎上,劃定他們可以達到和應該達到的欣賞解讀邊界。整本書閲讀首先要考慮小説的“母題”,閲讀不能漫無目的,沒有方向的思維不可能走向確定;不能寬泛無邊,沒有邊界的思維難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沒有焦點,沒有聚焦的思維難以走向精確。

比如説將研讀《紅樓夢》的意義定位為:瞭解社會世情、感悟真善美愛。瞭解社會世情,即將《紅樓夢》視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現封建貴族世態人情、歷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讀這部小説。小説呈現的人間百態、眾生羣像,是我們走進、瞭解這部作品一個基礎性、背景性的內容。感悟真善美愛,即將《紅樓夢》的價值重心放在小説傳遞的真、善、美、愛之上。品評作者在寶黛愛情以及永恆的真善美的大觀園中寄託的人格理想、社會理想、審美理想。根據這兩點價值定位,可以確定三個專題研讀方向及相關精讀單篇:

專題1.寶黛釵故事:還淚神話、寶黛初見、黛玉半含酸、靜日玉生香、寶玉論親疏、比戲子事件、共讀西廂、黛玉葬花、怒摔通靈、寶釵雙敲、訴肺腑、互剖金蘭語、黛玉之死

專題2.榮寧府大事:演説榮國府、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理家、元妃省親、寶玉捱打、劉姥姥進大觀園、榮國府元宵開夜宴、賈敬之死、王熙鳳大鬧寧國府、抄檢大觀園

專題3.大觀園瑣事:小紅遺帕、晴雯撕扇、齡官畫薔、海棠結社、香菱學詩、蘆雪廣聯詩、探春理家、紫鵑試玉、平兒行權、湘雲醉卧、香菱學詩、繡春囊風波、晴雯之死

學生至少選擇一個專題,重新細讀相關章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理解性、探究性閲讀。教師的任務則是通過提供進階式任務,在關鍵處設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階梯1:單篇故事概述,增進對情節和細節的把握。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述每一單篇的情節概要,進一步釐清人物關係和事件發展的脈絡,熟悉並加強對重要細節的記憶,為進一步探究問題做好準備。

階梯2:模仿紅學評點派,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批註式細讀。教師展示脂硯齋以及晚清名家評點《紅樓夢》的案例,要求學生從言行、心理、文法、語言、個性化感悟等角度對某幾回進行點評式閲讀。

階梯3:在篇章關鍵細節處設問,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細微的心理活動處設問。再如,在理解人物的關鍵點處設問。

階梯4:設置探究性和開放性話題,在多篇整讀、統觀閲讀下分析人物和情節。例如,在前後比較對照中分析人物。讀“黛玉半含酸”和“靜日玉生香”兩片段。可設問:比較這兩個片段中寶黛釵的故事,説説寶玉與黛、釵不同的相處方式,以及黛釵在這兩個片段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性格特點。再如,整體把握人物的宏觀探究題,我們可以設置這樣一些開放性問題:

1.黛玉愛哭泣流淚,請梳理黛玉主要有過幾次流淚?黛玉是因為什麼而流淚?結合專題1相關情節片段分析。

2.以時間點為橫座標,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為縱座標,給寶黛愛情發展畫走勢圖。

3.王熙鳳的笑與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試從專題2中王熙鳳的幾處“笑”來分析其人物形象。

4.專題3涉及賈府貴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親、喪葬、迎客、慶生、宴飲等諸多活動,以某一個或某幾個片段為例,分析小説是如何表現賈府生活的。

5.結合專題3相關章回,探究為什麼賈寶玉那麼喜歡和女孩兒“廝混”在一起。

6.賈寶玉有哪些綽號(外號/別稱),這些綽號分別反映了他怎樣的特點?

以上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定一兩個問題進行深入閲讀探究,形成結論,並在研討課上分享。

任務四:精讀深思,提交綜合性讀寫成果

《紅樓夢》中可供開發的活動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目的應是以活動的形式激勵和培養學生文本分析、文獻閲讀、問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高中階段的整本書閲讀評價應注重培養學生用成文的書面表達對整本書進行鑑賞與評價的能力。《紅樓夢》整本書閲讀課程的完結也應以每個學生提交一份綜合性讀寫成果為宜。同樣,這一點離不開教師的選題指引。可以提供了五大類寫作方向供學生參考:

1.章回鑑賞類

賞析某一個經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

《我讀“香菱學詩”》《細讀“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2.人物賞析類

全面地或選定某個具體角度來評價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兒”》《大觀園中的少女詩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寶釵比花》《淺談晴雯》

《我看鳳姐之“辣”》。

3.問題探究類

把對小説中具體細節問題的探究整理成文,如

《賈寶玉為什麼贈送給林黛玉舊帕子?》《為什麼黛玉視寶玉為“知己”?》。

4.想象創作類

基於小説情節之上的想象類文學再創作,如

《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給××當丫鬟/小廝》

(××為《紅樓夢》中的人物)。

5.跨文體媒介類

根據自身的興趣或才能,學生可以將《紅樓夢》某一章節改成話劇,或者將某一情節拍攝成微電影等。

綜合讀寫成果是學生終結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活動課中同樣需要做好指導工作。學生讀寫完成後,教師應鼓勵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總結《紅樓夢》的閲讀經驗,並公開展示優秀作品並及積集成冊。

特別説明:

一、注意經驗的總結和遷移。比如:1.師生應注意將閲讀、探究過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小組同學相互評分,推舉論文魁首。然後小組魁首參與班級論文魁首評比。教師作為特別嘉賓,友情加入推舉活動,其文章可作為特別文章,供每位學生閲讀。2.閲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時,重要的文字需要反覆讀、簡單的文字可以複雜讀、單一的文字能夠多元讀。越是經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覆閲讀,這是此次《紅樓夢》閲讀活動所得的可遷移的閲讀經驗。

二、注意任務清單和評價量表的編制及使用指導。計劃合理,指令清晰,評價指標科學明確對對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整本書閲讀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編制。

閲讀教學設計13

一、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閲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閲讀中。

3、向學生推薦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有關文章,通過對這些課外閲讀,學生從中瞭解更多中國傳統文化,達到熱愛祖國的目的。

二、指導重點: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閲讀中

三、課前準備:

1、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並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四、指導課時: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 推薦文章 引入指導

1、引入語:我們曾收集過不少的名人名言,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説過“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沒有了陽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向大家推薦,和大家分享!

2、請1~2位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

3、同位互相推薦好文章。

(二)、引導學生總結讀書方法

1、教師向學生推薦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讓學生想想為什麼老師會推薦一組這樣的文章。

2、提問:沒有老師的幫忙你準備怎樣讀懂它呢?

3、過渡:其實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語文課內也學過不少,同學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4、生彙報討論所得。

6、小結。讀書方法

(三)、運用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閲讀

1、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閲讀教師推薦的一組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

2、學生彙報讀書所得。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閲讀,更多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最後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薦。

閲讀教學設計14

一、 指導目的:

1、讓學生在好書交流會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閲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閲讀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快樂,閲讀的樂趣。

2、在活動中,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閲讀中。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鑑賞能力。

4、在活動中進行團結互助的思想品質教育。

二、指導重點:

讓學生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激發閲讀的慾望。

三、指導難點:

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閲讀中。

四、課前準備:

要求每位同學都準備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並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

五、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閲讀首先要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因此,本教學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讓學生由“要我讀”變為“我要讀”。同時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去借閲課外書,並在閲讀過程中愛護圖書。

六、指導過程:

(一)、導入,激起閲讀慾望

師:同學們!今天又到我們課外閲讀的時間了,高興嗎?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知識沒它傳不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生:齊答書

師:經常讀書會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一個與書相伴的童年,是充滿美好和温馨的。還記得關於書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嗎?

學生交流關於書籍的名人名言。

師:今天我們要進行的閲讀活動是——閲讀-終生的承諾(教師板書課題 )

(二)好書推薦交流活動

師:誰願意説説多讀書對我們都有什麼好處?

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讀書有這麼多的好處,老師真希望你們天天以書為伴。

師:學校圖書室和閲覽室是我們課外閲讀的基地,是我們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樂園,你們願意來這裏閲讀嗎?學校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還能節省開支為我們選購大量優秀讀物,我們能不好好閲讀嗎?(生齊答:不能)

師:上週老師向你們推薦了一批優秀讀物,你們都讀完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最近讀的書向別人介紹一下,也可以談談讀後的感想和啟發。

1) 小組交流。咱們先在小組內介紹,選出你們小組內最喜歡的書再向全班介紹。

2) 班內交流。

老師注意到各小組在介紹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師猜想,你們的書一定非常有趣,而且老師還發現你們的口才越來越棒了,下面咱們一起分享各小級最受歡迎的書。

(各小級派代表介紹)

(三)交流讀書的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讀的書中,既有中國的,又有外國的,既有現代的,又有古代的,既有文學方面的,又有科學常識方面。這才叫博覽羣書呢!有人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既然你們這麼喜歡讀書,讀什麼樣的書才能對我們有所幫助?

生:要讀健康的,有意義的書。(預設)

師:你説得很對,讀書要有選擇地讀,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的書才能對我們有幫助。大家在閲讀的時候一定積累了不少讀書經驗和讀書方法吧,誰來説一説,你都是怎樣讀書的?你有哪些方法?

(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説得真精彩,請同學們在以後的讀書活動中用到剛才提到的的讀書方法,將讀書的快樂,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心記錄下來,讓他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美好的回憶。下面老師向你們提幾點課外閲讀的建議:

第一、培養愛讀書的興趣。

關於讀書的好處前面我們已經説了很多了,我們必須養成愛讀書的興趣和習慣。要知道讀書不但是一件樂事,也是一件雅事。更是使我們身心受益的事。

第二、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

人有個性差異,喜好也就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比較喜歡語言風格豪放的作品,內向的人可能比較喜歡語言風格婉約的作品。不論哪一種類型,有一個評價的標準:當你拿到一本書閲讀時,能夠很快進入文字,併產生聯想、想象甚至創作的衝動欲,就可以斷言:這書是適合你的佳作。

第三、精讀和略讀相結合。

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精讀和略讀。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反覆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鑽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書籍卻浩如煙海,誰也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更不可能每本書每篇文章都去精讀。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的信息,又必須讀大量的書,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略讀。略讀就是大略地讀。略讀可以增加閲讀量。通過略讀,可以用較少的時間閲讀大量的書刊,從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獲得對有關讀物的總的認識,便於以後需要的時候去查找。略讀又是精讀的基礎。通過略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基本內容,從而確定它是否須要精讀,或哪些地方須要精讀。略讀為了提高讀書速度,通常採用默讀的方式。當然,略讀也不是讀完了事,每次讀完畢,也可以回想一下所讀的東西,最好用簡練的語言概述一下讀物內容。只有我們善於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就能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第四、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師:老師把葉聖陶老爺爺的讀書方法介紹給你們:

學生讀課外書籍要養成習慣。先看序文或作者、編者的前言,知道全書的概況,是好習慣。把書估計一下,預定若干日讀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習慣 。有不瞭解處,不怕查工具書,不怕請教老師或者朋友,是好習慣。自己有所得,隨手寫簡要的筆記是好習慣。其實説不好的習慣,半途而廢,以及眼睛在書上,腦子開小差,都非常不好。

—葉聖陶

第五,做好讀書筆記。

師:老師再給你們講講怎樣寫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歸納型、想像型、評價型等幾種。

1、摘抄型: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詞佳句、內容要點,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開頭、結尾,原文照錄。

2、感想型:讀完一本讀物後,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3、歸納型: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標題。

4、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

5、評價型:即評價書中人物,或真或偽,或善或惡;或美或醜等等。

(四)交換圖書,認真閲讀

下面時間就請同學自由交換各自手中的圖書,在交換的時候,順便向你的同學介紹一下,沒有換到自己滿意圖書的同學,還可以到圖書室去選。選好圖書以後,請同學們用老師教給你們的方法來讀。都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又發現了不少好書,學到了不少好的讀書方法,我也發現了同學們都很喜愛讀書。我很高興,希望大家課後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盡情地來圖書室借閲吧。

閲讀教學設計15

閲讀目的:讓孩子們通過閲讀關於狼的故事,來了解狼的多面性,更進一步認識動物的多

面性,打破童話故事中狼兇惡的唯一面貌!閲讀材料:《小綠狼》 《狼狼》 《狼大叔的紅燜雞》 《笨狼路路》 《一隻好狼的故事》推薦故事:《狼王夢》閲讀活動:

一、瞭解羣文閲讀

二、羣文閲讀指導

(一)學習《小綠狼》

孩子們,你們見過狼嗎?喜歡狼嗎?覺得狼應該是什麼樣的?(相機出示狼的`圖片)看來孩子們對狼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老師這裏有一個關於狼的故事,想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分享,你們願意去看看嗎? 1、先請孩子們自己閲讀第一篇。(閲讀繪本故事)

2、孩子們,故事讀完了,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在這個故事裏你認識了誰?你喜歡它嗎?它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你覺得它是一隻怎樣的狼? 3、小結:我認識了一隻(

)的狼。(據孩子們的回答相機作出小結)

(二)閲讀學習《狼狼》 《狼大叔的紅燜雞》 《笨狼路路》和《一隻好狼的故事》 1、老師認識的狼有很多很多,現在也請孩子們去認識認識,看看你能瞭解幾隻狼,能不能和它們成為朋友呢?

2、請孩子們自行閲讀後面幾篇故事。

3、你認識它們了嗎?它們都是怎樣的?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你們對它們有什麼評價呢?

4、集體交流:誰能來説一説你認識了誰?瞭解了誰? 5、小結:

(三)羣文閲讀小結 (四)閲讀活動延安伸

孩子們,關於狼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每一隻狼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試試去讀讀《狼王夢》吧,或許你還有更多的發現呢!讀了之後歡迎再來和我交流哦!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看上去容易,實則很困難,因為每個人都會從其他人的反應中來定位自己。你的長相、性格、語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樣,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自信當然重要,但有時又是自負的同義詞;相信自己,又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其實也是認識自我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