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孤獨之旅》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篇)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熟記小説的三要素。

⑵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⑶熟記作者採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

2、能力目標:

擴展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

⑴在困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頑強的品德。

⑵感受小説如詩如畫的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文章內容的敍述,體會小主人公是怎樣一天天堅強起來的。

2、難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解決辦法】

自讀討論,抓住關鍵語言進行分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學具】

錄音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小説三要素和文中語句來掌握整篇文章,最後進行總結擴展。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並介紹作家作品。

二、通讀全文

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小説的故事情節,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瞭。

三、明確文章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四、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並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語句: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地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對未來的嚮往。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分析: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3、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安靜下來。

4、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裏睡覺時,他緊緊地挨着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分析:殘酷的現實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驅趕孩子心頭的恐懼之感。

5、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6、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分析: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被沉重的孤獨的感覺所替代,害怕孤獨,害怕心裏的孤寂,可怎麼也不能逃避這樣的一個現實。

7、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分析:這時主人公杜小康和他的父親已能面對孤獨,面對現實。

8、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9、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10、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分析:經過這一夜的風雨的考驗,面對着眼前的一切,主人公已無法迴避,在困境中他磨鍊着自己的品行,敢於面對現實,並勇敢地戰勝自然界的風雨,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五、討論概括

請同學們説説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

提示:有兩方面含義:

1、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並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後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六、討論分析

文章的成功之處是對人物的成長過程採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而文中環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關語句並分析作用。

語句:

1、四周已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户人家。

2、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裏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着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困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3、這裏的氣味,倒是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裏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不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裏,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着。

4、水邊的蘆葉裏,飛着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聚集在一起時,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小鳥正浮在水面上。

5、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6、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

這些自然環境的描寫,在杜小康處於人生的三個階段時作用是不同的。在主人公恐懼孤獨時,更加襯托人物內心世界的無法排解的孤獨。面對孤獨時,把暴風雨的天氣寫得如此惡劣,也為人物在一夜之中能迅速成長起來,提供了一種可能,讓人們不禁想到這自然界的風雨不也是人生中的風雨嗎?再大再瘋狂,只要你能勇於面對,努力抗爭,什麼樣的“風雨”走不過去呢?雨後那明亮的月亮、明亮的無空也正是杜小康此時的心情,也如這月這天,明亮而清澈,他已磨鍊了自己的意志,由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長堅強了起來,環境造就了他的性格,同時他也使環境不再那樣單調而孤寂。

七、總結、擴展

作者通過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孤獨,如何使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民文學》主編肖復興説“《草房子》,是一首詩”。作者不是詩人,卻憑着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小説的詩的世界。作者在這裏把草房子作為一種美好的象徵。

八、佈置作業(略)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快速閲讀的方法,把握課文情節;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

2、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品味“孤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欣賞以“孤獨”為主題的圖片,請學生談談感受,引出主題,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走近孤獨

請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並用一句話概括小説的主要內容。

(文章講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跟父親去蘆葦蕩放鴨,在經歷了孤獨的磨練和暴風雨的洗禮後,逐漸長大、加強的故事)

三、品讀課文,分析杜小康的成長過程。

1、學生跳讀課文,簡潔概括故事情節。

(剛剛出發——到達蘆葦蕩——蘆蕩安頓——雨過天晴)

2、品味語句,領悟成長。

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思考:你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了杜小康怎樣的內心活動,並説出你的理由。(迷茫,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着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思考:找出最能體現杜小康情感的詞語,並仔細體味。(害怕、膽怯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思考:如何理解最大的敵人是孤獨?請結合文段體會杜小康的孤獨。他又是怎麼克服的?

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已到了世界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思考:仔細閲讀這部分,學生自主分析並分享或提問。

(暴風雨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句子中的句號能不能換成感歎號或者問號,試分析有何不同。)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思考:經歷這場暴風雨後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揣摩杜小康到底嚼出了什麼味道?

小結——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注:此環節,結合不同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孤獨”)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迷茫、恐懼、害怕、膽怯等)

四、聯繫自己、體驗孤獨

你成長時遇到了“孤獨”嗎?請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説説你的體驗和感悟。

五、佳句積累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温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懷特曼

狂歡是一羣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六、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磨難

杜小康孤獨——堅強

(迷茫、恐懼、害怕、膽怯)

伍剛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文學作品集:

《憂鬱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大水》、《追隨永恆》、《三角地》等。

長篇小説: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等。

三、學習目標:

1、進一步把握小説的三要素

2、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

3、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

4、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塑造堅強的人生

四、學習方法:

1、速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2、跳讀——品味細節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3、賞讀——賞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4、研讀——在交流體驗思辨中,加深對“孤獨”“成長”“哭泣”“堅強”“責任”等情感的認識,在探究中自主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五、整體感知課文

1、速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説的情節

2、明確這篇小説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偏遠的蘆葦蕩放鴨,經歷了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磨練,最終在暴風雨之後“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六、品味賞析

跳讀課文,品味一下作者是通過對人物的哪些描寫方法來表現杜小康的成長過程的?

(請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分析他的成長過程)

細節描寫:前景茫然 —— 害怕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語言描寫: 幼稚 —— 懦弱 —— 堅強 —— 激動

七、合作探究

1、 小説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請賞讀課文,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刻畫的作用,小組合作找出有關語句加以分析

(鴨羣、蘆蕩、風雨)

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杜小康堅強的性格

2、“孤獨之旅”的含義是什麼?

(1)離開同學、學校,離開村莊、人羣,交流減少,寂寞空虛。

(2)對自然環境恐懼,對前途恐懼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主人公): 杜小康

情節: 恐懼孤獨 —— 面對孤獨 —— 戰勝孤獨

環境(自然環境):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九、拓展

杜小康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十、當堂檢測

(一)、填空:

1、《孤獨之旅》選自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説《草房子 》,作者是( 曹文軒 )。本文主要刻畫了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 恐懼 )孤獨、( 面對 )孤獨、( 戰勝 )孤獨,最終經受住了“磨難”,“長大了”“堅強了”,與鴨子一起成長起來。

2、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渲染孤獨的氣氛,造就堅強的性格)。

(二)、説話訓練

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通過生活中一些小事,懂得關心別人,熱愛勞動,懂得某種道理等。請以“我長大了”為題談談自己成長的經歷。

十一、送幾句名言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 巴爾扎克

好的木材並不在順境中生長;風越強,樹越壯。

——馬里歐特

在寒冷中顫抖過的人倍覺太陽的温暖,經歷過各種人生煩惱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貴。

—— 懷特曼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並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説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説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設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羣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 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閲讀《孤獨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説《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小説命名為孤獨之旅,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説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説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 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話題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進入一個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這個男孩,他曾經可是一個人物。他的年齡和大家差不多,是個班長,而且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除此之外,他家還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家,當別的同學穿着單衣哆嗦着進入冬天時,他卻擁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別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級也只能用草繩當褲帶時,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當別人幾乎還沒有見過自行車是啥樣子的時候,他已經騎上了專屬於他自己的自行車。這個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杜小康) 師: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杜小康。不過,今天我們要去認識的杜小康好像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讓我們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獨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獨之旅

(一) 無奈。

(屏顯。)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於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裏,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着他。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要離家了,請同學們關注課文第1段,看看他離家的原因是曹文軒講的哪一點?並説説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他為什麼會感覺無奈呢?

齊讀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無奈之情。

(屏顯,請一生讀。)關於父親的放鴨計劃,《草房子》裏是這樣介紹的。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親,趕着那羣已經一斤多的500只鴨子離開油麻地一帶的水面。船是被加工過的,有船篷,有一隻燒飯的泥爐。船上有被子、糧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要將鴨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蘆蕩去。因為,那邊 魚蝦多,活食多。鴨子在那裏生活,會提前一個月下蛋,並且會使勁下蛋,甚至會大量地下雙黃蛋。那時,就在蘆蕩圍一個鴨欄,鴨蛋就在當地賣掉,到明年春天,再將鴨一路放回油麻地。

師:這就是杜小康父親為挽救家道而設計的'宏偉藍圖,於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運拋出原來的生活軌道的時候,即使一 萬個不願意,最後,也只能是帶着對“明年春天”的等待,帶着對這個藍幽幽的大“鴨蛋”的期盼,無奈地“離家”去放鴨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這趟“放鴨之旅”。

(二)恐慌。

(屏顯。)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藉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這樣跟着父親趕着鴨羣向“前方”流浪。下面,請大家關注課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到達蘆蕩的頭兩天,杜小康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請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生(七嘴八舌):恐懼、害怕、膽怯、恐慌……

(師選擇“恐慌”板書。)

師: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親一起外出去放鴨的,而且那裏的風景好像也不錯哦,這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大家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後全 班交流。 師:是的,這個時候,他害怕了。還有什麼原因讓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為什麼是真正害怕?難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嗎?

一起來讀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樂齊讀。)

(三)孤獨、驚喜。

(屏顯。)

“前方充滿艱辛,充滿危險……”

——曹文軒《前方》

師: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如果説之前困擾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話,那麼後來,他的前方出現了更大的艱辛和危險,那是什麼? 師:是的,孤獨。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第28到31段,其他同學思考,你能從哪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

(一生朗讀。 ) 師:那你説説看,你為什麼從中感到了孤獨?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獨,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給他造成的孤獨。

師:是嗎?你能跟我們説得再具體些嗎?

齊讀第33段。

(生齊讀第33段。)

(小結):現在,杜小康因為接受了孤獨,他慢慢地學着去適應“浮雲、蘆蕩、炊煙”這些極具有孤獨感的景色了,這些在他的眼裏變得不再那麼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磨難,那是什麼?接下來,請你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後的段落,結合預習,説説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小結):暴風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大了發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他面對孤獨已不再逃離,他勇敢地直面,並且後來甚至似乎開始享受孤獨了。於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復甦了。接下來,讓我們齊讀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風雨後的那個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復甦後的那份美。

(生配樂齊讀。)

師:杜小康長大了,那麼,我們説,這僅僅只是一趟放鴨之旅或者孤獨之旅嗎?

師:還是什麼之旅?

成長之旅。而暴風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台。

(師播放杜小康用雙手捧起温熱的鴨蛋時的影片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那温熱的鴨蛋的時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鴨或者杜孤獨了,他成了杜收穫了。而回望成長背後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 的是什麼?(孤獨)。

(小結):是的,孤獨啊,或者説是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飢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曹文軒他是這樣評價孤獨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屏顯。生讀。)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現在,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麼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是的,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齊讀文章最後兩段,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這趟孤獨之旅。

(生齊讀。)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話題結束

孤獨之旅 走完了,而我們的小康他還得接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後來啊,他的前方出現了很多比孤獨更可怕的敵人,他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我們的杜小康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了。當他穿着破爛的衣服重新出現在油麻地時,他面容清瘦,但一雙眼睛卻出奇地亮,並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幾個月後,他甚至不帶一絲卑微地在自己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國小”門口擺起了地攤。同學們,我們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經可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這些變化看在眼裏的油麻地小 學校長桑喬最後説了這麼一句話:“日後,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板書:(略)

七、教學反思

《孤獨之旅》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後,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因此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通過反覆誦讀和小組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按整體感知-—明確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繫—明確主題,進而培養奮進、勇敢的精神情。

上課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本的第一感受和體驗。能夠理清故事的情節,並在此基礎上覆述課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曆程。我認為閲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着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進師生的對話,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閲讀文本。也就是讓學生帶着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課時,因安排的內容過多,一節課的時間教完太倉促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做老師的,還是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對於本文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值得一一欣賞,但為了教學程序的有條不紊和教學主題的鮮明突出,我放棄了這些精彩描寫。

總之,這一堂課學生把握了故事情節,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説的主題。但對環境的描寫的作用理解得不夠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將會教得更好。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説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説環境描寫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體驗成長的感受。

⑵ 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2、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粗字的音:

嬉鬧(xī) 覓食(mì) 驅除(qū) 雍(yōng)

舊茬兒(chá) 戳破(chuō) 撩逗(liáo)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厚實:富裕。

嬉鬧:笑着鬧着。

覓食:尋找食物。

驅除:趕走,除掉。

迴應: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3、閲讀全文,思考課後練習。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節選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軒。

2、導語:

同學們到了九年級,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裏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你有這樣“長大”的體驗嗎?

三、正課

1、速讀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討論並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提問:找出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

討論並歸納:

⑴ 小木船趕着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説:“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戀家。

⑵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説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頭,開始展望未來。他對未來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嚮往的。

⑶ 杜小康到達蘆葦蕩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蕩給人壓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軟弱。

⑷ 在蘆葦蕩中放鴨的孤獨感強烈地壓迫着他。“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裏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我要回家……”這是小説第二次寫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顯然有更深刻的內涵。第一次是剛離開家,便產生的一種失去依託的感覺;而第二次則是在感受到蘆葦蕩放鴨生活的艱辛和孤獨後在夢境中表現出來,這才是刻骨銘心地想家,雖也表現他的幼稚、軟弱,但他畢竟經過一段艱苦生活的磨鍊,已成熟多了。

⑸ 在蘆葦蕩遇到暴風雨時,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跟父親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鴨欄。當鴨子逃散時,他緊緊地跟隨着它們。不顧臉和腳受傷,一邊追,一邊呼喚着他的鴨子。到暴風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子沒被找回來,他雖然“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脣”,但堅持去找鴨子。這些描寫都表明杜小康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在關鍵時候能表現出鎮定、勇敢、堅強和負責精神,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⑹ 當杜小康找到鴨子時,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覺到他已累極了,躺在蘆葦上。“他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個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杜小康這裏的哭,並不是悲哀,傷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可能是非常複雜的情緒,因此,連他自己也講不清。

⑺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母親就代表着家,任何遊子都會想念家,因為家是自己的根,心靈的港灣。孩子的心裏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夥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這次沒有哭,他已經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多的獨立性,能夠面對現實勇敢、堅強、負責地對待,這就是心靈的成熟。

總之。小説通過杜小康與父親離家到蘆葦蕩放鴨的經歷的敍述,描寫了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3、提問:你有過這種成長的經歷嗎?請與同學交流。

4、提問:找出小説環境描寫的段落,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⑴ 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羣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羣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⑵ 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⑶ 寫蘆葦蕩的寬闊無邊,給人一種壓迫感,反襯出杜小康的膽怯、害怕和恐慌。雖有清香的氣味,螢火蟲的亮光和水鳥,但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但這種壓迫感,孤獨感也是對杜小康的一種磨鍊。

⑷ 寫蘆葦蕩的暴風雨的兇猛,把小説的情節推向高潮。更是對杜小康性格的考驗和鍛鍊。在這場暴風雨中,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四、小結

本文通過多處的細節描寫表現杜小康的性格特徵和成長過程。寫得具體、生動,真實可信。文章還多次地進行環境描寫,不僅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創造了氛圍,還通過環境描寫推動情節的發展,形成高潮,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6

教材及學情分析

(一)課文解讀

《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小説,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説《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小説命名為“孤獨之旅”,藴含深刻意味,其實是杜小康的成長之旅。課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出色的環境描寫,它為人物成長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情景,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一羣處於浮躁變動的青春期的孩子。這些孩子面對升學、生活的壓力,在九年級這一年,心理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本文主人公杜小康和學生是同齡的孩子,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的距離。環境描寫很吸引學生閲讀,但學生難以體會其作用,基於此,我在這堂課中通過多種形式,把暴風雨中杜小康戰勝孤獨長大這一部分作為突破點,讓學生走進文本,再由點到面,深入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獨的環境中的心路歷程,同時結合學生自身體驗,感悟生活,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容。

2、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瞭解其作用,並能模仿着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2、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觀觀:

學習主人公勇於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並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四)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體驗成長的感受。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瞭解其作用,並能模仿着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教學方法和策略

1、本課以閲讀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為主進行教學,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引導、相互啟發、相互爭論,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本文篇幅很長,通過多媒體展示,能快速切入相關文本、情景,有效的利用、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給學生創設愉悦的課堂氣氛,出示相關的圖片,閲讀與欣賞相結合,調動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情畫意“引孤獨”

(課前播放歌曲《當你孤單時你會想起誰》,直到上課。)

同學們,當我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當我們纏着父母撒嬌,當我們對身邊的幸福視而不見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這樣一個人,他由於家道中落,被迫輟學,只得跟隨父親到茫茫無際的蘆葦蕩放鴨子?此時此刻,你會產生怎麼的情感?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走進《孤獨之旅》,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去旅行吧。(出示插圖,引出課題)

(教師採用悲涼的語調、憐憫的言辭,三言兩語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營造了低沉的氛圍,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力求引導到閲讀中來)

(二)成長故事“找孤獨”

學生迅速閲讀課文,並要求能在此基礎上覆述課文主要內容。

(多媒體――預習反饋)

(三)合作探究“解孤獨”

1、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體會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知識點:離開同學、學校;離開村莊、人羣;與父親交流越來越少。

對自然環境的恐懼;對前途的恐懼。)

2、在這個牧鴨途中,杜小康又有着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小組合作,跳讀文中描寫杜小康的語段,找出體現他心理活動的語句,並説説句子體現的是怎樣的心理。)

(分析時朗讀相關語句:個別學生念、老師泛讀、學生一起朗讀。)

(知識點:迴避孤獨——恐懼、害怕、膽怯

面對孤獨——長大、堅強、成熟)

3、小結:從分析中,我們看杜小康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原來幼稚、軟弱,後來堅強、勇敢、有責任心。)

歸納:他的孤獨之旅,其實也是他的成長之旅。

(四)自然環境“悟孤獨”

這個孤單的少年,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呢?(他身邊的環境是怎樣的?)

1、請找出環境描寫(蘆葦蕩、鴨羣、暴風雨)的句子,輕輕朗讀,説説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節)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境描寫的作用)。

總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襯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堅強的性格。

歸納:(多媒體展示)

“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烘托

“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2、説一説、練一練:

可以用怎樣的環境來表現你的心情:高興、悲傷、興奮、苦惱、孤獨……

請選擇一種心情,自己設置情境(比如考試得了滿分;媽媽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朋友要去遠方求學了;爸爸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適當點評。

(五)各抒己見“話孤獨”

1、暢談孤獨(多媒體展示)

孤獨可以使人能幹,也可以使人笨拙。——雨果

孤獨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着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曹文軒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2、體驗感悟

你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孤獨”嗎?能不能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暢談)

(六)教學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成長是永恆的話題,無論孤獨、苦難、挫折都是一種美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十幾只鴨子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遭遇孤獨,遭遇磨難時,請你們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使在孤獨中,也要挺過去,風雨兼程,去收穫那温熱的鴨蛋!

(七)學生作業

1、課外閲讀《草房子》。

2、學習環境描寫對人物的刻畫,寫一個片斷。

在《陽光總在風雨後》這首歌中結束本課教學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7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學生説説自己對作家作品的瞭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二、通讀全文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小説的故事情節(提請學生注意小説故事情節的五個構成部分),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瞭。

三、明確文章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四、研習課文

1、請學生找一找體現“孤獨”的句子,並用橫線標記出來。

2、議一議: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語句]

(l)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地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對未來的嚮往。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分析: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3)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4)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分析: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被沉重的孤獨的感覺所替代,害怕孤獨,害怕心裏的孤寂,可怎麼也不能逃避這樣的一個現實。

(5)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分析:這時主人公杜小康和他的父親已能面對孤獨,面對現實。

(6)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7)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分析]經過這一夜的風雨的考驗,面對着眼前的一切,主人公已無法迴避,在困境中他磨鍊着自己的品行,敢於面對現實,並勇敢地戰勝自然界的風雨,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五、深入探究

1、説一説:“孤獨之旅”的含義。

[提示]有兩方面含義:(l)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並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後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2、你喜歡這個題目嗎?能否為它換一個標題並簡單説一下理由?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是一篇故事簡單但內藴豐富的小説。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説命名為“孤獨之旅”,藴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真正讀懂“孤獨”,迎接成長中“孤獨”,豐富人生內涵,樹立奮進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説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如鴨羣、蘆蕩、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為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藴;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戲稱:一旦升入九年級,人生將與寂寞握手,和孤獨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與不甘,拖着太重的功名與利祿,在痴等……他們似乎有着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與穩重,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經具備了一些能力,但不夠全面、客觀,看問題也不夠深入。他們所説“孤獨”,更多時候是“為賦新詞強説愁”,更多的是面對考試壓力時反映出來的較情緒化的表現,甚至有時是對現實的畏懼,非常需要我們適時的引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説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孤獨”一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

教學設想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但文章較長,深入解讀可能會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所以我欲採用關鍵詞教學法,以“孤獨”、“驅除”“長大”三個詞語作為切入點,並把這三個關鍵詞連成一線形成教學主線,以朗讀、品味、感悟為主要方法,由點到面展開教學。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文脈,又能緊抓文章關鍵,突破開去,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世界,從文字到文學到文化,啟迪學生感悟知識的靈性,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實現學生認識由膚淺到深刻、由表層到深層的螺旋式轉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語文的世界有鳥語花香,亦有疾風驟雨;有温情脈脈,亦有殘酷無情。正如我們的人生之旅,有快樂,亦有痛苦。有句話説“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世界又何嘗不是處處有生活呢?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與杜小康一起度過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形成“閲讀期待”心理,為進入文本做準備】

二、感知課文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麼故事?以小説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方式用一句話概括。

例:可概括為少年杜小康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磨難,尤其不得不“孤獨”,但他逐漸學會面對“孤獨”,驅除“孤獨”,最終長大、變堅強的故事。(打出字幕)

同學們覺得這句話中哪幾個是關鍵詞?

師明確關鍵詞:孤獨、驅除、長大。

小結:這三個關鍵詞不僅可以用來表述故事情節,也是我們解讀文本的密碼。

【文章較長,此環節既抓住課文重點,又培養了學生閲讀小説的能力】

三、以詞解文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一章有這樣一段話:“各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説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這句話其實教給我們一種讀書方法“細按”。“按”什麼意思?考察,細細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從細節的地方讀起,某一句話、某一字,細細品味,從“字詞”裏挖掘,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今天我們就從很細的地方進入,以詞解文,走近杜小康。

(一)關鍵詞“孤獨”教學

1、誰來説説“孤獨”是什麼意思?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

學生可能的答案:寂寞、無聊、孤單,有時無助的感覺也是一種孤獨……

重點指出:孤獨≠無聊。

“無聊”多指一人無所事事,對生活缺乏興趣,無聊者尋求的是消遣。

“孤獨”一詞字典中有孤單、孤立無所依附的意思,既可指處境,但更傾向心理情感方面。

【 讓學生講出體驗,能鍛鍊他們深入探究的能力,使他們更易理解課題】

2、小説中哪些詞句可以解釋“孤獨”? 請學生找出體現“孤獨”的語句,並注意體會。

例:①、“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朗讀指導:句中“天地又如此空曠”的“又”去掉行嗎?不行,一個“又”放大了杜小康處境的艱難,朗讀時要突出杜小康恐慌又無奈的心理。)

品析:一切景語皆情語,鴨聲不會真有寂寞之意,寂寞的是杜小康。這是以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理。

②“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品析:這句心理描寫直接反映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

(朗讀指導:句中“然而”,要讀得深沉無奈,因為這種孤獨是杜小康無法擺脱的。)

★教師引導:文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環境描寫?或文中這樣的心理描寫還有嗎?

例:③ “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④、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⑤、“他望着父親,眼中露出一個孩子的膽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單調” (引導:這句心理描寫,你能代杜小康説出來嗎?請你換位思考:當你是杜小康,當你面對這樣的環境,你會怎樣?)

……

小結: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親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環節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環境心理描寫進行分析品味的能力,重在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通過換位思考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孤獨”二字。突出教學重點】

(二)關鍵詞“驅逐”教學

過渡:在杜小康的世界,“孤獨”已經無處不在,他怎麼辦?我在文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發現了這個詞——驅逐。

1、“驅逐”什麼意思?先請學生解釋詞語,再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説。例:杜小康驅逐了孤獨,“不再恐慌”; 杜小康他們不能迴避孤獨,只能“驅逐”孤獨……

2、師生朗讀課本74頁“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這一段,並反覆朗讀“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這兩句。

★朗讀指導

a、他們不可能迴避孤獨了。

B、他們已不可能迴避孤獨了。 (多了“已”讀來什麼感覺?)

C、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根本”什麼意思?改讀出什麼語氣?)

通過比較朗讀,明確:當環境別無選擇時,當現實無法逃避時,你只有面對,只有迎接。於是你將會發現“孤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於是你發現孤獨原來是塊試金石。

3、材料鏈接:

千古文人孤獨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撿卻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

解説:從這些材料,我們發現“孤獨”不僅是種心理,更是一種文化。

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江畔獨吟到李太白的“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月影同醉,從到蘇東坡的“揀起寒枝不肯棲”的不合流俗到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淒涼,孤獨與寂寞像一個因子,刻進中國文人的骨髓裏;像一個影子,鑲嵌在他們的生命中。使得“孤獨情結”蓬勃地生長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中。它是中國文人獨立精神花園,是中華文化獨特的氣質與內藴。

這些千古文人從不掩飾自己的落寞與淒涼,於是在他的文字中我們也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清冷幽曠之情,有着詩意的傷感,但並不頹廢,反而還時時透出一份堅毅與執着和勇於擔當的勇氣。他們在孤獨中掙扎,用自己的倔強與高傲堅守着心靈的自由與對自由的不懈追求。

教師小結:願同學們學會品味孤獨,走進中國古代文人最美麗的精神花園,品味中國古代文人最豐富的文化內涵!

【此處材料鏈接,引領學生不僅從字面理解“孤獨”,更是從文化層面理解】

(三)關鍵詞“長大”教學

過渡:杜小康儘管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驅逐” 孤獨,但我們不可否認當他學會面對孤獨的那一刻,他變堅強勇敢了,他也在無形中“長大”了。

1、找出表現杜小康“長大了”的段落,劃出與“長大”有關的語句進行品讀(尤其是心理描寫的句子)。

2、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説一段話:

我認為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3、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

總結:因有孤獨陪伴,人生方顯“堅強”,因有孤獨錘鍊,人格方顯“崇高”。 懂得品味“孤獨”的人,他的靈魂才能在人世間挺立。

【引領學生從精神層面理解“孤獨”】

【詞語藴涵情感,課文關鍵詞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點、燃燒點,語文關鍵詞教學就是要藉助關鍵詞帶領學生點燃心中的情感。本課三個關鍵詞“孤獨”、“驅逐”、“長大”形成一線,使教學環節呈現出串珠成線的清晰感,並且達到讓學生用自己心靈去觸摸語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與經驗去觀照語言文字,深入挖掘每個詞語背後所藴含的文化內涵。】

四、結束語:

讓我們學習他們——勇於面對世間的清冷和內心的寂寞的文人們——屈賈、李杜、蘇軾乃至後來的蒲松齡、曹雪芹,他們在人生的不幸中綻放出自己的燦爛的。以敢於擔當的情懷,在世間的不平中求得內心的平靜,才能夠以堅貞卻又灑脱的形象傲然面對人生的苦難,拈花微笑,滿透蒼涼卻又有着包容與寬恕。

五、作業、

1、閲讀曹文軒的小説《草房子》。

2、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敍文。

六、板書

孤獨之旅

曹文軒

長大

驅逐

孤獨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9

【自讀導言】

在瞭解小説三要素的基礎上,把小説的學習推進到欣賞評價階段,這其中藴涵了有益於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訓練,相信學生能滿懷興味而來,滿載收穫而歸。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鑑賞小説細節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的方法。

(解説:一部好小説,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往往與它成功的描寫刻畫分不開,因此讓學生學會欣賞玩味小説中的精彩之處,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虛擬的小説空間,擴展學生視野,豐富其人生體驗。

(解説:大千世界,百種世相,千般滋味,人盡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體會。要使自己有一顆豐富敏鋭善感的心,學習小説並試着體會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3、以文觀己。

(解説:小説盡管是虛構的,但它源於真實火熱的生活,這篇表現少年成長的文章,對正處於成長黃金期、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定有很多觸發,那就讓他們盡情表達。)

【自讀程序】

一、導入

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齡人,他的一段難忘的生活經歷,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

(解説:導語既要涉及文章內容主旨,又要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二、課文學習

1、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掌握自讀提示中列出的詞語。

2、再次瀏覽課文,以小説三要素人物十環境十情節的方式概括文章內容。

(解説:在兩遍略讀的基礎上,學生基本瞭解了小説內容,以這樣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既回顧了小説的相關知識,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例:可概括為少年杜小康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如果你是這部作品的作者,你可能會給它取什麼名?你喜歡小説現在的題目《孤獨之旅》嗎?為什麼?

(解説:這兩問重在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給予他們自由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關注題目,體會孤獨二字。)

請學生找出體現孤獨的語句,並注意體會。

(解説:這是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對描寫進行分析品味的能力。)

4、讀小説第二部分,品味杜小康在這場暴風雨中的表現。選出你認為描寫得好的語句,品評他長大了,堅強了的形象。

(解説:可參見自讀參考內容。)

5、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着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

(解説:讓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討論、交流。)

三、結束語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悦,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

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自讀點撥】

一、關於題目

讓學生自由命名,可以從很多角度人手,如:介紹人物(主人公),概括內容,渲染環境,揭示主題,引起懸念等。只要恰當,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既然有如此多的可能性,而我們的作者卻獨獨選用了孤獨之旅,匠心何在?

明確:

1、文學意味濃郁,能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2、孤獨之旅,實際是一個過程性的東西,可以認為是對杜小康放鴨生活的一個概括。

3、孤獨充滿字裏行間,滲透了杜小康放鴨的全部生活空間與心靈空間。

(解説:這是一個既能引起讀者閲讀興趣,又與小説內容緊密相關的一個好題目,它對我們學習為文章命名有頗好的借鑑意義。)

二、關於孤獨

課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比比皆是。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親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

例: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寫出蘆葦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自讀思考】

1、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當的筆墨來寫他父親和鴨子,你能體會出其中的用意嗎?

明確: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

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他們一點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

寫鴨羣也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裏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裏。

作為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為低等動物的鴨,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為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文中有許多意味深長的語句,請將它們找出並加以鑑賞。

明確:如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少年杜少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着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羣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羣,顯示出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着波濤,這是喜悦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3、反覆朗讀並摘抄文中精彩句段,積累語言。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説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讀中逐步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3.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4.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説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説《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3)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故事,表達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主題。

(學生只要説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説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閲讀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閲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段高聲朗讀,並説説為什麼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

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原標題哪個好,為什麼。通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入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後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複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C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説完就又走了。

F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G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H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I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J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K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1

一、出示學習目標

1、概括情節,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

2、品析語言,把握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代表作品:《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銅葵花》等長篇小説。小説《草房子》及改編的電影榮獲多項國家、國際大獎。

《草房子》是一本表現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説。作品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桑桑、杜小康、陸鶴、紙月等幾個孩子刻骨銘心的6年國小生活。其中瀰漫着成長的艱辛與苦痛,也閃爍着迷人的人性光輝。

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故事。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裏成績最好和人緣最好的學生,深得老師的喜歡。然而,一次意外變故致其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三、整體感知

1、積累字詞

2、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跳讀課文,把握人物。

杜小康語言:

1、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2、我要回家……

3、還是分頭去找吧。

4、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一個()的杜小康

四、合作探究

1杜小康是小説中的典型人物,從他的成長曆程中,你獲得了什麼啟發?

孤獨是一個人成長的良藥,物質的“孤獨”,親情友情的“孤獨”,精神的'“孤獨”,會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2、品讀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概寫一筆,細寫幾筆

時間為序,有靜到動

有實有虛,修辭並用

多角度描繪,多層次渲染

情景交融手法生動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1、增加美感

2、設置環境

3、營造氛圍

4、推動情節

5、表現心情

6、舒緩節奏

7、表現象徵

8、襯托人物

生成美的途徑儘管千條萬條,但最主要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徑就是描寫風景……風景在參與小説的精神構建的過程中,始終舉足輕重。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説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細讀賞析

1、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2、人物形象分析:

杜小康是一個______________人,根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體驗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細節、環境描寫突出人物形象的寫法。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習重點難點

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人生經歷嗎?當你面對父母的嘮叨時,當你面對網吧門口十八歲以下禁止入內的牌子時,當你面對成堆的作業時,你是多麼盼望長大!可是,在成長過程中煩惱與孤獨隨之而至,我們該怎麼應對呢?就讓我們從一位少年的成長經歷中汲取心靈的養分——《孤獨之旅》。

二、瀏覽課文,完成各題。

1、自學生字詞,完成習題1、2題。

2、本篇小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在文中快速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

三、品味語言

1、跳讀語言描寫,賞析人物。

每句語言的背後分別站着一位怎樣的杜小康?(提示:1、聯繫相關內容。如時間、地點、狀況等。2、言為心聲。關注人物心情、心理、説話背景。)

例如:“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還是分頭去找吧。”

“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這裏站着一個的杜小康。

2、文題“孤獨之旅”含有何義?

討論明確:一指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

二是小康心靈成長的過程。

小結:人應該在孤獨中磨練自己,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才會長大。

四、關注環境描寫,拓展延伸。

齊讀36段,完成以下問題。

1、此段都用到了哪些寫法?(可從修辭、結構、順序等方面分析)

2、此段有何作用?

3、《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這兩處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牀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

佈置作業

小試牛刀:你在成長的道路上感受過孤獨嗎?試以“那次我真的很孤獨……”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任性、撒嬌--害怕、膽怯--有責任心--堅強、收穫喜悦

不成熟→成熟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學習小説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學習小説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成長體驗,細節欣賞。

【教學難點】

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讀

1、導語:同學們到了九年級,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裏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你有這樣“長大”的體驗嗎?

2、作家簡介: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現為全國作協委員,北大教授。著有長篇小説《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等,小説《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3、預讀課文。要求:疏通大致情節,劃出精彩細節和優美的句子。

4、積累詞彙:

⑴讀準字音:

嬉鬧覓食驅除舊茬兒戳破撩逗

⑵解釋詞語:

厚實:富裕。

覓食:尋找食物。

嬉鬧:笑着鬧着。

驅除:趕走,除掉。

迴應:回答。撩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二、情節梳理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們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細節與成長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軟弱、戀家。

2、“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克服想家,展望未來。

3、“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軟弱。

4、夢到母親,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軟弱,已經受磨練。

5、遇到暴風雨時的種種表現──鎮定、勇敢、堅強、負責。

6、找到鴨子又迷路時,他哭了起來──情緒的發泄。是委屈的,激動的哭。

7、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想起母親……長大了,堅強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敢堅強的面對現實。

8、他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孤獨之旅”的含義是:杜小康在孤獨中成長的過程。

四、環境與語言

1、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成長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

試找出小説環境描寫的`段落,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①鴨羣:鴨子的恐懼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鴨子的長大是杜小康成長的寫照。

②蘆葦蕩:前部分那無邊無際的蘆葦蕩製造了杜小康的恐懼與孤獨。

後部分的蘆葦蕩襯托了杜小康的“長大”。

③暴風雨:給了杜小康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2、語言有的生動細緻,有的意味深長。

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品味體會。

如:“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

“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

“鴨們也長大了”……

五、漫話成長

以“我的成長”為話題説説自己的成長經歷。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5

一、相關基礎知識

(一)關於作者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説《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長篇小説《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二)學法指導

課文情節單純,是一篇富於詩意的小説。雖是長篇小説節選,但作者經刪改,行文更為洗煉,完全可以被視為是一篇獨立的作品。鑑於此,學習本課,除了要抓住小説三要素之外,更要潛心品味語言,帶着想象進行誦讀,走進主人公豐富的內心世界。

(三)語言積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一落千丈、哭腔、置之不理、嬉鬧、覓食、打消、撩逗、驅除、青森森、肥碩、歇斯底里、沒頭沒腦、稠密。

二、內容理解

本課為自讀課文,應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分析小説的三要素,在此基礎上重點扣緊課文題目《孤獨之旅》來深入理解課文。

可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課文故事中的時間變化,及主人公心理的變化,理情故事情節。或編寫課文提綱,或簡要複述故事。

然後讓學生帶着想象誦讀課文,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語句,並思考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説“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文中從兩個方面來寫“孤獨”:

一是以杜小康的心理活動來寫“孤獨”。在放鴨的生活中,杜小康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行文中對此有細膩的描寫: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説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⑨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

二是以環境來凸顯“孤獨”。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寂寞”,“已無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孤獨”的具體含義可以這樣來理解:①失去交流環境。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②失去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羣,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③恐懼自然環境。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④恐懼未來環境。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三、形式把握

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應作為一個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所起的'作用。

(一)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迸,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二)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三)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四、語言揣摩

要引導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讓學生自主找出並點評自己認為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以下示例可供參考:

1、“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2、“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

3、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4、“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

5、“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着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羣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羣,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湧着波濤,這是喜悦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6、“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Tags:孤獨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