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文化

茶文化論文15篇

欄目: 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茶文化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茶文化論文15篇

茶文化論文1

摘要:衡水內畫藝術與我國茶文化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藝術韻味,推動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不僅有利於提升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生命力,而且也有利於推動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本文在對衡水內畫藝術的溯源與特點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與具體表現進行了探討,同時以推動衡水內畫藝術發展為出發點,對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的對策做出了研究。

關鍵詞:衡水內畫;茶文化;交融;開發策略

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能夠有效強化衡水內畫藝術的文化底藴,併為茶文化的傳播提供良好的載體,因此,對衡水內畫藝術的溯源和工藝特點做出認知、對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形式做出探索、對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策略做出研究,對促進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衡水內畫藝術概述

從衡水內畫的溯源方面來看,明末清初時期,鼻煙壺開始在我國廣泛流傳,由於鼻煙壺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喜愛,為了適應社會大眾的需求,鼻煙壺的製作與加工工藝也得到了高速發展。到乾隆時期,以鼻煙壺為載體的內畫藝術出現,這讓鼻煙壺呈現出了“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的審美效果。葉派內畫對我國內畫藝術的發展產生着深刻的影響,其中,冀派內畫名家王習三就是葉派所吸收的外姓弟子。在內畫藝術創作中,國畫創作中的傳統寫意技法讓內畫呈現出了欠缺真實感和形象呆板等問題,王習三則在葉派內畫技法的基礎上,使用工筆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也創作了冀派內畫創作中獨具特色的工具“習三彎鈎筆”。在不斷創新的同時,王習三十分重視內畫新秀的培養,這對冀派內畫的推廣與普及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冀派內畫成為現代繪畫藝術中的實力畫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當前來看,冀派內畫無論是在從藝人員專業素養、藝術創作風格與技法,還是藝術產品營銷與社會影響力等方面,都在內畫領域中佔據領先地位。從衡水內畫的工藝特點來看,相對於其它繪畫形式而言,衡水內畫具有更加複雜的工藝流程和更長的創作週期,在這些工藝流程中,壺內繪畫是最為關鍵的步驟,與外畫相比,內畫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內畫所具有的操作次序與外畫相反;其次,繪畫空間較小,繪畫操作受限;三是由於內部採用磨砂處理,因此繪畫過程中畫筆位置難以準確掌控。受這些特點的影響,衡水內畫藝術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外畫基礎,而且需要接受必要的訓練才能夠勝任。

2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

從茶文化在衡水內畫藝術中的滲透思路來看,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主要可以嘗試從以下兩種路徑着手。首先是將內畫運用到茶具的製作當中。衡水內畫藝術不僅能夠運用到鼻煙壺的製作當中,而且還能夠運用到屏風、文具、佛珠、水晶球等,這些藝術品的開發,不僅讓內畫藝術更好地順應了時代發展與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而且也進一步強化了內畫的生命力。從將內畫運用到茶具製作當中來看,衡水內畫藝術已經做出了較多的嘗試,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內畫與茶具之間的聯姻,不僅能夠豐富衡水內畫藝術的文化內涵,而且也能夠讓衡水內畫藝術搭上茶文化傳播的快班車,繼而獲得更好的傳承與弘揚。從將內畫運用到茶具製作當中的具體表現來看,衡水內畫藝術工作者可以將茶具作為載體,將具有吉祥意義的故事題材、建築題材、人物題材以及歷史傳説類題材等運用到茶具製作當中。當然,在此過程中,古代文人文化與茶具內畫的製作最為契合,這對於推動茶具內畫實現與茶文化的緊密結合、促使茶具內畫體現出良好的意境發揮着重要作用,為此,衡水內畫藝術工作者需要對古代文人文化做出探索和認知,利用內畫藝術將茶書、茶藝、茶德、茶文學呈現在茶具當中,從而實現茶具內畫藝術性、審美性與文化性的結合。其次是在衡水內畫藝術的發展中對茶畫藝術做出借鑑。茶畫主要是以茶事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繪畫藝術,我國眾多優秀的茶畫作品都對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階層社會大眾的飲茶習俗與飲茶禮儀進行着記錄,因此,茶畫藝術不僅對我國美術發展史進行着反映,而且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進行着反映。將這些茶畫作品運用到衡水內畫藝術當中,能夠讓衡水內畫藝術展現出茶文化的自然天趣,並實現與茶文化精神的融合。作為衡水內畫藝術的受眾,也能夠在作品中對中國繪畫藝術以及茶文化的風範做出領悟。與此同時,衡水內畫藝術對茶畫藝術的借鑑,不僅能夠豐富衡水內畫藝術創作的素材,而且也可以進一步提升衡水內畫藝術的文化底藴與藝術生命力,這對於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協同發展而言發揮着重要作用。從衡水內畫藝術對茶畫藝術進行借鑑的具體表現來看,衡水內畫藝術工作者可以對現存於世的茶畫作品進行臨摹並運用到插畫藝術作品當中,如周昉所創作的《烹茶圖》、張萱所創作的《烹茶仕女圖》、閻立本所創作的《蕭翼賺蘭亭》等,都可以直接轉化為內畫藝術並呈現給受眾。

3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的對策

3.1探尋茶文化與衡水內畫藝術之間的共通性

衡水內畫藝術的發展以鼻煙壺文化的發展為根基,因此,衡水內畫藝術本身具有深厚的歷史沉澱與文化沉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在現代社會中,衡水內畫藝術不能止步不前,而應當在不斷的創新中實現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弘揚。另外,我國茶文化同樣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並且對世界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茶文化承載着我國傳統的哲學意識,具有多元化的文化體現形式。隨着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之間所開展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而在不同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對其他文化所進行的吸收與借鑑,能夠為自身帶來更強的生命力,對於衡水內畫藝術和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而言同樣如此。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的開發,能夠為衡水內畫藝術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也能夠為茶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因此,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基於茶文化與內畫藝術發展的需求,也基於二者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共通性。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需要探尋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之間的共通性,特別是需要探尋內畫藝術與茶畫、茶故事、茶人之間的關聯,從而促使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實現良好的結合。

3.2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過程中,內畫企業通過產品文化價值的開發以及文化品牌的構建,能夠有效實現自身無形資產以及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在此過程中,內畫企業需要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出發點,在樹立創新意識、精品意識的基礎上,從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創意、生產、包裝等多個環節入手,推動文化品牌的構建與形成。在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生產企業的品牌形象構建中,需要處理好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係。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產業化發展,必然會讓茶文化內畫藝術品呈現出商業性質,並導致企業產生逐利性,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品牌形象的構建中,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生產企業必須重視彰顯藝術品所具有的文化底藴,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體現出品位化與文化傳承意識,只有如此,茶文化內畫藝術品開發與生產企業的品牌形象才能夠在實現文化沉澱的基礎上具備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在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中,企業品牌形象的構建,需要實現藝術性、文化性和商業性的統一。另外,在企業品牌形象的構建中,衡水內畫企業需要抓住發展機遇、拓展產業規模、開拓產品市場,以文化傳承和受眾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產品文化內涵,從而在我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讓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以及相關企業品牌形象的構建具備良好的支撐。

3.3強化內畫展覽體驗效果

在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過程中,通過為受眾帶來更好的博物館展覽與會展體驗效果,能夠讓受眾對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魅力做出更為深刻的認知,這對於提升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影響力以及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從博物館展覽方面來看,博物館展覽能夠發揮出不容忽視的教育功能,這對於促使受眾瞭解茶文化以及內畫藝術發揮着重要作用;從會展方面來看,會展則是展現內畫企業開發成果、創新成果的重要渠道,這不僅有利於推動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推廣,而且也有利於提升內畫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強化博物館展覽與會展體驗效果的過程中,博物館以及內畫企業可以通過與社會茶文化組織、內畫組織以及高校等單位進行廣泛的溝通與合作,通過邀請學生、學者進行參觀與參加講座、討論等,推動茶文化內畫藝術品口碑的提升、為茶文化內畫藝術品開發提供更多助力,並挖掘出耕讀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潛在受眾。另外,在博物館對茶文化內畫藝術進行展覽的過程中,需要依賴於堅實的資金支撐,然而,雖然政府在區域經濟開發以及文化傳承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這些投入對於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以及文化的挖掘和發展而言略顯杯水車薪,因此,為了能夠優化受眾的體驗效果、提升茶文化內畫藝術的宣傳成效,博物館可以在茶文化內畫藝術品展覽中探索自我發展路徑,如博物館展覽也可以嘗試效仿會展模式,通過構建欣賞與銷售協同的運營方式,為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市場拓展提供良好平台,在此基礎上,博物館對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展覽,不僅能夠為受眾帶來更好的體驗效果、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可以更為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教育功能,並對茶文化內畫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大動力。

3.4政府部門宏觀引導作用的發揮

在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過程中,衡水內畫藝術市場的發展必然要求對茶文化題材內畫產品開展大規模的複製性生產,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而可能選擇降低茶文化題材內畫藝術品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內涵,並讓這些藝術品產生庸俗化與低俗化的傾向,這種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茶文化魅力以及衡水內畫藝術魅力的展現與弘揚,甚至對衡水內畫藝術產品市場的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以及衡水內畫行業需要重視市場秩序的規範,在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基礎上,讓茶文化題材內畫藝術品實現藝術性與經濟性的平衡,從而為茶文化題材內畫藝術品的深度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自身的宏觀引導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首先,政府部門應當承擔起推動區域文化發展的職責,重視茶文化題材內畫藝術品文化性的保護與弘揚。在企業監管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引導企業實現產品開發與市場需求的對接,也要引導企業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傳承的對接,只有如此,圍繞茶文化題材所開發的衡水內畫藝術品,才能夠兼具茶文化的文化底藴與內畫藝術的藝術魅力;其次,政府部門可以選取優秀的內畫企業構建示範基地,讓這些企業在茶文化內畫藝術的開發中發揮表率作用。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獎勵、補助、税費減免等傾斜性政策,為這些優秀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從而讓茶文化內畫藝術產品具有良好的生存與生長土壤,促使茶文化內畫藝術產品成為衡水內畫藝術領域中具有特色的組成部分;最後,在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開發和生產中,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對市場的拉動,這要求政府部門能夠參與到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推廣與宣傳當中,從而依託於茶文化和衡水內畫藝術的魅力,提升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4結語

在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的交融中,可以將衡水內畫藝術運用到茶具製作當中,也可以推動衡水內畫藝術對茶畫藝術做出借鑑,這不僅有利於豐富衡水內畫藝術創作素材,而且能夠有效強化衡水內畫藝術的文化魅力。在圍繞茶文化題材開展衡水內畫藝術品開發過程中,衡水內畫藝術工作者需要重視挖掘衡水內畫藝術與茶文化之間的共通性,衡水內畫藝術企業則需要品牌形象的塑造與優化,與此同時,為了引導社會大眾對茶文化內畫藝術做出更好的認知與認同、確保茶文化內畫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衡水地區博物館與衡水內畫領域中的會展活動都應當重視受眾對茶文化內畫藝術展覽的體驗效果,衡水政府部門則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宏觀引導職能,在規範茶文化內畫藝術市場的基礎上,提升茶文化內畫藝術品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參考文獻

[1]趙柒棋.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共通性研究[J].福建茶葉,20xx(11):359-360.

[2]衡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探略———冀派內畫[J].公關世界,20xx(16):121-125.

[3]雷鳴,李麗.衡水內畫技藝的當代文化價值闡釋[J].中國包裝,20xx(12):22-24.

[4]蘇寶塍.傳承內畫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記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建國以來館藏內畫第一人王孝誠先生[J].海峽科技與產業,20xx(1):108-111+130.

[5]熊紹明.論中國茶文化與畫家繪畫風格的形成———以明代畫家文徵明為例[J].農業考古,20xx(5):196-198.

茶文化論文2

春光明媚,微風拂面。泡上一壺茶,細細品着,同時享受着品味茶文化與鑑賞論文的樂趣。

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熱潮中,代表東方文明的茶文化越來越引人矚目。茶文化不但在有其傳統的中國、日本、韓國得到復興和弘揚,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當人們認識到飲茶有益於保健養身之後,也對茶文化日漸發生興趣,慢慢融入他們的生活,影響着他們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日益成為一種超越國界、超越民族、超越宗教信仰的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成為連接和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又一座橋樑。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所產的茶葉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飲茶習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維吾爾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納西族的鹽巴茶、僳僳族的雷響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勝枚舉。就是漢族地區,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沖泡方式。從茶藝表演角度來看,除了上面介紹的工夫茶、綠茶、紅茶、花茶等形式外,還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藝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禮表演等。在這些茶藝表演中,歸屬於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則以深厚的文化底藴,顯示了其獨特的魅力。 農家茶是由民間鄉里的飲茶習俗演繹而成,在婺源幾乎家家種茶,人人飲茶,勞動時要帶茶,家裏來客人要敬茶,農家的姑娘人人能泡出一壺壺好茶。農家的茶,講究茶的好喝,不過分追求茶具的優劣,體現了農家的質樸與真誠。而農家姑娘天真、純樸,身上透着健康活潑的青春氣息。農家茶的表演就是以此為基調提練產生的。

農家茶表演用的茶具為青花瓷壺、青花瓷碗、燒水用的銅壺,簡單而樸實。表演用茶為“婺綠”。表演用水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藍白花衣花褲,頭戴藍白花頭巾的農家女孩,隨着歡快的樂曲來到茶桌前,擺好茶具,主泡的姑娘淨手,然後用温水洗滌壺碗,一切準備停當,開始投茶。投茶時不似其他茶藝表演那樣用茶匙撥入或用茶則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從茶葉罐中抓取茶葉,投放壺中。取銅壺中的水注入瓷壺少許,是為洗茶。洗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壺高衝,沖泡時,宛若蜻蜓點水,快而不亂,輕盈歡快。壺中的茶片刻之間泡好。三個姑娘忙着將茶分入各碗,分茶時講究每碗的湯色要均勻,濃淡要一致,因此,採用循環斟入法,從左至右,再從右至左依次進行。茶奉至來賓手中後,姑娘們又忙着向來賓分送佐茶的花生、紅棗等農家特產。農家姑娘熱情大方,一股純樸濃厚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來賓彷彿是置身子婺源的農家小院,享受着客來敬茶的真誠款待。

茶文化論文3

摘要:本文從茶文化的角度入手,通過分析茶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內涵,進一步分析了茶文化融入高校外語教學的必要性,並針對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以期對茶文化傳承發展和高校外語教學都有所助益。

關鍵詞:茶文化;外語教學;創新

隨着近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科技進步迅猛,創新理念已經滲透到多個行業當中,並掀起了一股發展潮流。不可否認,創新有效地促進了事物的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複合型人才,使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複合型人才相比普通型人才,掌握的技術和專業更多,發展領域更廣闊。可以説,複合型人才面臨的機遇更多,發展前景更好。

外語教學是當前高校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它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輔助性學科,不僅輔助着相關領域的發展,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外語為許多專業學術交流提供了橋樑,也促進了一些科學領域的專業發展。由此,外語也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重要能力和內容。我國許多高校也將外語教學納入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當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積極實現人才創新發展。

一、茶文化概述。

我國是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也是茶的故鄉。幾千年歷史的發展形成了獨特而深厚的茶文化內涵。茶作為自然之物,有着自然的生長規律與自然的清香。茶集天地之靈氣,也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在茶的生長規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思想啟示。茶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的思想品質,即萬物皆應順其自然,應當遵循自然規律。在高校外語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目標也應當與我國的社會國情相適應。但是一些學校卻並沒有這麼做,例如有的學校一味地宣揚西方院校的優秀教學,引進一些獨特的教學模式,雖然這些方法也有一定趣味性,但卻並沒有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外語教學改革並沒有與我國的教學現狀相結合。

因此,無論是何種教學改革創新,都應當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也是茶文化中所提出的思想理念。茶文化的主要內容是茶與文化,茶文化包含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茶不僅是一種藥物,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隨着人們對於茶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喜歡上茶這一飲品,茶也在不斷地得以創新。不僅如此,茶在其它許多領域也有所涉及,在文藝領域,以茶為題的各種茶歌、茶戲深受人們喜愛。在設計領域,茶元素也成為許多設計師所運用的主要設計元素。在美術領域,以茶為題的美術作品層出不窮,為設計師打開了新的創作思路。由此可見,茶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多元性的元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高校外語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而且也有利於推動茶文化的傳承發展。

二、高校外語教學概述。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中西方貿易交流日益頻繁。外語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普通高校對於外語教學的投入也越來越大。首先,一些高校聘請外教任職外語教師,併為他們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豐厚的薪水,以此來營造一個更加專業純正的外語教學環境。其次,一些高校還為外語學生提供出國交換學習的機會,雖然這樣的機會不多,人員名額也十分有限,但是,學校對此付出的財力和精力卻是很大的。如今,外語課程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在所有教學課程中佔有很大比重。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高校對於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投入也較大。但是,儘管在這樣的條件下,高校外語教學的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外語教學仍然沿襲着應試教學的模式,外語教學的重點仍然放在英語考級上。高校的學生雖然一直在學習外語課程,考試也通過了,但是在走上工作崗位後,卻不能有效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許多用人單位並不滿意他們的表現。這些問題也暴露了當前高校外語教學的弊端,顯現高校的外語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相符,這也是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我國多個領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在高校外語教學中,對於互聯網的運用也較少。當前外語教學主要採用的還是教師講授課本,通過總結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完全限制了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嚴重影響了外語教學的發展。在外語教學中,課本是教學的中心,而實際上,課本上的內容十分有限,即使學生完全把課本吃透,也無法保證就能夠完全學好這門外語,更何況許多學生只是從課本挑一些內容來學,效果就不盡人意。單憑課本來完成外語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始終發揮着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仍然採用單方向的內容講授,很少有學習交流互動,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與語言之間缺少互動。而如今在互聯網中有許多關於外語學習的方法值得借鑑和利用,學生如果能夠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式,也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互動。對於教師而言,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與網絡相結合,靈活學習模式,對於外語教學來説也勢必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茶文化融入高校外語教學的創新方法。

1、追求多元教學目標。

茶文化涉及的範圍較廣,與多個學科都有所交集,茶文化的多元化特點也可以運用到高校外語教學當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以培養更符合社會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在傳統的外語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聽説讀寫完成教學目標,培養的外語人才如出一轍,而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並不能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對於高校外語教學來説,應當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開設外語教學課程,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外語專業學生來説,他們未來需要從事的是專業語言類工作,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應當更注重其專業性和實用性。相比之下,其他專業的外語教學則應當結合專業需要,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本專業的學習,例如對中文專業學生來説,在外語教學中應當更側重於對外國文學的英語閲讀,這樣有利於他們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等。

2、因材施教。

茶文化中所闡述的順應自然的思想也正是因材施教的理論。茶樹從最初的種植到採摘,就需要在自然環境中完成,適當的環境,健康的成長,最終收穫清香的茶葉。外語教學也應當以茶文化的思想為例,在外語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不可能要求他們完全一樣,如果讓不同起點、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接受相同的教學,很可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僅學生會因此喪失學習語言的信心,外語教學也會變得異常艱難。因此,外語教學應當因材施教,開展差別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可以通過外語測試的方法對學生水平進行摸底。對於外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進行英語的拔高教學;對於外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大量的基礎知識訓練,加強他們的基礎能力,慢慢地融入更高階段的學習。通過差別化的教學,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通過關注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而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發揮的作用是積極而重要的,當教師能夠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勢必會對學生的特點及語言的學習需求有更深入的瞭解與認知,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有着悠久的發展歷史,其中藴含的深刻思想內涵影響着一代又一代國人。茶文化對高校外語教學有着積極的借鑑作用,通過學習茶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將其融入到高校外語教學中,不僅有利於提升大學生對外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創新外語教學方法和目標,使高校外語教學更有活力,更好地培養出適合於社會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xx(04)。

[2]李炯英。中國學生二語學習策略的觀念與運用———一項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xx(01)。

[3]高軼妹。關於成人高校外語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xx(04)。

[4]薛蕊。初探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與高校外語教學的結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4)。

[5]周麥成,李秋霞,周立利。擴招帶給高校外語教學的思考[J]。平原大學學報,20xx(01)。

[6]劉秀娟。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知識導入的途徑探析[J]。英語教師,20xx(11)。

[7]唐恩萍,邱玉冰。外語教學大賽對外語教學的啟示———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廣東賽區決賽述評[J]。大學教育,20xx(11)。

[8]鄔慶兒。開放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以國家開放大學(廣州)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02)。

茶文化論文4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對現代美術教育有着重大影響,特別是其中的茶畫藝術。本文基於大量文獻資料,從當前美術教育實施現狀入手,簡要分析了茶文化內涵及其對美術及教育的影響,並提出了美術教育與茶文化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期藉助茶文化補充美術教育不足,培育優秀的美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美術教育;茶文化;融合措施;影響

在素質教育下,美術教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開展有效的美術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調,還要培育優秀的美術專業人才,滿足於社會相關行業的發展需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動。茶文化是我國曆經幾千年發展時間的優秀文化,沉澱、融合了諸多文化精華,對當代美術教育勢必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介於此,對美術教育中的茶文化影響進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利於找到二者之間的關聯點並加強融合,進一步提高美術教育水平,改善當前美術教育現狀。

1當前美術教育實施現狀

目前,從當前美術教育課堂活動情況來看,基本能夠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尊重不同學生之前的個性化差異。其實每一位學生個體不同,對美術的理性認識、感性認識也會有所差異,自身的美術功底、技能自然會千差萬別。倘若課堂上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可以開展高效的教育活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另外,很多美術教師採用的教學模式基本一致,差別不大,很難達到理想的美術教育效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及繪畫技巧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課堂上呈現出兩種極端表現。一種是學生繪畫基礎好,熱愛美術,積極參與美術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活動,並在這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美術知識,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課堂之下也能自覺開展學習活動,夯實課上學到的繪畫技巧;另一種是學生美術基礎較差,認為課堂學習是自己的負擔,課下也很少自主學習。這使得這一類學生很難以積極心態參與到美術教育活動,形成片面的學習觀點。因此,教師必須認清以上兩種學生羣體的情況,包括學習心態、美術功底等,以此為基礎組織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除了教學模式創新不足外,教學活動缺乏文化性元素也是一個突出問題。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化課程,關係着學生審美素質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融入藝術化元素,注重分析學生的學習訴求,有意識的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然而就目前教學現狀而言,美術教育目的與學生訴求、人文藝術內涵之間的結合不夠緊密,不能推動美術教學理念深層轉換,影響了美術教育效果優化。特別是美術教育融合的人文元素不足,一味開展技能教學,忽略文化教學,學生的繪畫技能儘管有所提升,但卻不瞭解美術文化,人文素質缺乏,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想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既要融入豐富的藝術素材,也要融合文化內涵,富有整個教育活動文化內涵,注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育,這樣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2茶文化內涵及其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2.1茶文化內涵

茶文化在我國有着一千年多年發展歷史,其起源於西晉,至唐宋達到鼎盛。唐朝陸羽的《茶經》系統了闡述了種茶、採茶、製茶、煮茶、泡茶及茶藝、茶禮等陳內容,此後茶文化才逐漸形成了一個體系。從文化內涵角度看,茶文化不僅是一種關於茶的傳統文化,更是人文心態與哲學理念相結合的文化,有着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深刻的哲學思想。茶文化的元素諸多,茶禮、茶藝、茶畫、茶舞、茶歌等都是茶文化元素的具體體現。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有茶文化對情感、價值觀的合理詮釋,也有一些令人深省的哲學思想,內涵的多樣性、豐富性有着重大作用。直至今日,這種作用依然存在,不僅影響着人們的思想、精神,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一定導向作用。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其與其他領域的文化藝術高度的融合,形成了諸多與茶相關的藝術,如茶畫、茶藝等,這些茶文化元素不僅體現了茶文化內涵,傳播了茶文化精髓,還為茶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藝術價值和魅力,使茶文化本身更具生命力。茶文化融合發展過程中,其內涵日益豐富、深邃。茶文化具有的藝術性及精神內涵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不能缺失的重要內涵,對各個領域的藝術發展的影響重大。

2.2茶文化素質對美術教育的影響

經過一千多年的融合發展,當下的茶文化已經形成體系化、內涵化的文化機制,是一個系統化的文化體系。對茶文化體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茶文化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與茶相關的物質文化,如茶具、茶室、茶葉、茶藝等,這部分元素可以直接作為學生繪畫創作的素材;第二,與茶相關的精神文化,如茶禮、茶畫、茶舞、茶道及茶相關的文學作品等,這些可以成為學生美術創作的靈感源泉。由此可見,茶文化內容相當豐富,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都是學生美術創作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而且,茶文化的精神文化部分包含着豐富的價值理念,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它的發展與傳承可以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茶文化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的融入,是美術教育理念的創新,當然這也是一種完善。大量事實證明,美術教學過程中倘若一直講解美術作品,教授繪畫技巧,而不融入相應的文化元素,很難實現美術教育目標,亦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而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其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融入可以豐富教學素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整美術教育活動的價值。當然,具體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兩點:第一,美術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要使繪畫藝術情感更豐滿,利用茶文化為繪畫提供豐富的情感、思維認識,開拓學生的繪畫創作思維;第二,美術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是茶文化發展的一種外延形式,對茶文化的傳承、發展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

3美術教育與茶文化素質的融合措施

3.1確定美術教育目標,結合學生特點

美術教育與茶文化融合的前提條件是確定美術教育目標,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結合學生特點組織安排茶文化教學活動,這是實現二者有效融合、實現美術教育目標的關鍵。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發展規律、學習水平等,以此為依據確定美術教學目標。教育目標的確定不是教師主觀意識所決定的,而是由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定。因此,確定美術教育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化差異,把學生學習訴求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確定美術教育目標基礎上,以目標為導向,有針對性的融合茶文化,如茶畫、茶道、茶禮等,豐富學生繪畫創作素材。同時,通過茶文化內涵的宣傳、講解,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帶動學生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

3.2明晰結合思路,制定美術教育規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使茶文化有效的融入美術教育活動中,應清晰美術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思路,編制科學合理的教育規劃。分析學生特點和茶文化內容,結合教學目標融合適合的茶文化內容,發揮茶文化素材對學生審美意識、繪畫技巧提升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根據美術教育目標、內容等編制美術教育規劃,形成科學完善的美術教育觀念,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

3.3把控美術教育活動,培育學生的美術創作技能

美術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技能、審美意識等為主要目標,茶文化的融入也要服務於這一目標實現。為此,美術教育與茶文化融合過程中要立足於教育目標,全程把控美術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對美術教與學的活動形成正確認識。如,以茶文化為背景,教師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講解美術教育學科,增進學生對學科目標、內容的認知,形成創新求變的學習觀念。同時,以茶畫為素材引導學生學習中國繪畫的創作技巧、理念等,夯實已有的美術創作技能,以便學生更好的開展美術創作活動。

4結論

綜上所述,茶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的融入利於完善美術教育理念,彌補傳統美術教育文化性不足缺陷,促進學生的人文素質、美術創作技能全面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美術專業人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會瑜.茶文化與中國美術教育的互通性研究———以專業人才的職業培養為例[J].福建茶葉,20xx,39(02):204-205.

[2]高豔慧,張建敏.美術教育中茶文化素養的思考[J].福建茶葉,20xx,39(07):279-280.

[3]周瑩.茶文化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研究[J].福建茶葉,20xx,40(01):121-122.

[4]王琳琳,胡毅.中國茶元素在廣西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xx,40(04):228.

茶文化論文5

(一)茶文化的概念與範疇

1、茶文化的定義

中國是茶的故鄉,擁有數千年的種茶、飲茶歷史,隨着時代的不斷變遷和更迭,逐漸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且底藴深厚的茶文化。中國茶文化開始形成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此時正值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政局大動盪、思想大碰撞時期,文人雅士無處施展抱負,清談之風漸興,茶有提神益思的功效,便成為文人清談必不可少的媒介,自此,茶逐漸走入文化領域。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則是在唐朝時期。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政治經濟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受到佛教興盛、科舉制度、詩風大興、貢茶制度、禁酒策略等方面的綜合影響,不斷髮展走向成熟。公元 760 年,陸羽《茶經》的問世標誌着中國茶文化的正式形成。由此看來,中國已有數千年的茶文化歷史,然而現代學術意義上的中國茶文化研究則開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在台灣,1982 年,婁子匡在為許明華、許明顯的《中國茶藝》一書的代序—“茶的新聞”裏,首次使用“茶文化”一詞;在大陸,1984 年,莊晚芳先生在發表的論文《中國茶文化的傳播》中,首倡“中國茶文化”。1此後,不少學者都對茶文化的概念和定義進行了不同層面的闡釋。

陳文華在《中國茶文化學》一書中指出:“茶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2劉勤晉在《茶文化學》一書中説明:“茶文化是生活在華夏大地的中國人,3000 年以來在發現、種植和利用茶作為食品、飲品、禮品、貢品和祭品的過程中,以茶作為載體,表達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各種理念、信仰、情感、愛憎等思想觀念的各種文化形態之統稱。”1姚國坤在《茶文化概論》一書中提出:“一般認為,茶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表達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識形態的總和,所以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以物質為載體,反映出明確的精神內容,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一的產物。”2程啟坤在《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與未來》一文中説“一般認為,茶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解釋(根據《中國茶葉大辭典》),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解釋,茶文化是有關飲茶的文化,即對各種茶的欣賞、泡茶技藝、飲茶的精神感受以及通過飲茶創作出的文學藝術作品等。”3綜合上述學者們對茶文化定義的表述來看,雖然表述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但是都表現出一個共同點—茶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本文所理解和使用的是廣義層面的茶文化,包括與茶葉相關的所有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內容。

2、茶文化的結構層次劃分

茶文化包羅萬象,內涵外延相當豐富,包括與茶葉有關的所有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內容。因此,瞭解茶文化的層次結構劃分,將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茶文化的概念。對於茶文化結構層次的劃分,學界目前主要流傳“四個層次説”和“三個層次説”。姚國坤、陳文華、丁以壽等持“四個層次説”,他們把廣義的茶文化劃分為物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精神)文化四個層次。陳文華還指出,心態文化層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而程啟坤、楊江帆二人則主張茶文化結構的“三個層次説”。他們認為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與茶有關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以及處於中間狀態的制度層面。除了對茶文化進行文化學意義上的層次劃分外,還有部分學者持茶文化的“中介文化説”。王玲在《中國茶文化》一書中認為茶文化是一種中介文化,它以茶葉為物質載體,同時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高度統一,是一種典型的“中介文化”。1這裏不再對茶文化進行明確的屬性層次劃分,而是把茶文化看作一種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相互交融、和諧統一的中介文化形態。茶文化內涵豐富,涉及廣泛,實難進行清晰明確的劃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茶文化採用廣義的茶文化內涵,並着重研究其物態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文化層的開發利用。

(二)文化產業概念的表述與界定

1、文化產業概念的起源與表述

從概念層面來説,文化產業一詞最早起源於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的“文化工業”概念。“文化工業”這一名詞在 1947 年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兩人合着的《啟蒙辯證法》中首次提出,二人用“文化工業”代替“大眾文化”的專門概念,指稱大眾文化的產品和過程。2隨着文化產業概念的出現,各國都在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實際應用的前提下對文化產業作了不同的引申和界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是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的,即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英國政府把“文化產業”稱作“創意產業”,強調的是文化創意的重要性。4美國把“文化產業”叫作“版權產業”,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歐盟將“文化產業”定義為“內容產業”,指那些“製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及其服務的產業”。5在日本,“文化產業”被稱為“娛樂觀光業”,是因為日本的娛樂業及觀光旅遊業較為發達。

2、國內學術界對文化產業的界定

文化產業的概念引入中國後,相關的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發展,我國學者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化產業進行了定義,這裏將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來做一些探討:

江藍生等在《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中指出“文化產業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現代文化產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羣’,它們建立在大規模複製技術之上,履行最廣泛的傳播功能,經商業動機的刺激和經濟鏈條的中介,迅速向傳統文化藝術的原創和保存兩個基本環節滲透—將原創變成資源開發,將保存變成展示,並將整個過程奠定在現代知識產權之上”。1這個觀點詳細描述了我國現代文化產業生產的主要方式,並且突出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花建將文化產業概括為“以生產和經營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為主要業務,以創造利潤為核心,以文化企業為骨幹,以文化價值轉變為商業價值的協作關係為紐帶,所組成的社會生產的基本組織結構”。2這一觀點,將文化產業生產的目的、核心表述的很明確。

李江帆認為“文化產業就是國民經濟中生產具有文化特性的服務產品和實物產品的單位的集合體”。3這一定義,是從產業概念的角度提出的,存在的缺陷是隻重視了文化產業的生產環節,而忽視了流通、銷售等重要環節。

鄧安球認為“文化產業是指為市場進行創造、生產、流通、銷售具有文化含量的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之有聯繫的各種支撐、參與等活動的集合”。4該定義明確了文化產業是為市場服務的本質,同時將文化創意納入了產業構成環節。

綜上所述,不同國家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和所包含的行業範圍都不盡相同,文化產業的概念範疇是隨着社會文化的不斷髮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而不斷演進的,其內涵豐富,包羅萬象,實難給出一個精準的定義。本文所理解的文化產業是指以工業化、信息化、商業化以及標準化方式,生產和傳播既能創造良好社會經濟效益又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三)茶文化產業概念的界定與特徵

1、國內學術界對茶文化產業概念的界定

隨着近年來文化經濟的發展,文化不斷向產業滲透,我國文化產業在市場經濟領域異軍突起,各地不斷湧現出茶文化產業化發展的實踐,於是關於茶文化產業的理論描述也持續出現。

茶文化產業的概念,首次出現於 20xx 年龔永新、張*光、蔡烈偉等的《三峽茶文化產業建設的研究報告》一文。文中對茶文化產業下了廣義和狹義上的兩個定義;廣義的茶文化產業是有文化內涵的茶產品和以茶文化服務為主的產業集合,泛指與茶文化產品和茶文化服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以及其它能夠較多體現茶文化特徵的行業,狹義的茶文化產業則是指與茶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

無論是狹義的茶文化產業,還是廣義的茶文化產業,它都強調的是茶文化的體現性,把茶文化在產業中的作用,定位為增加茶葉產品附加值的工具。

詹羅九在《中國茶葉經濟的轉型》一書中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了簡單的説明:“茶文化產業系統是藝術產業與休閒產業之集合,具有感染性和怡情性。茶文化是發展茶文化產業的深層次動力”。2這裏的茶文化產業已漸有脱離原有茶產業範圍之勢,在信息、創意、科技等生產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漸發展成為獨立於傳統茶產業而存在的新型產業形態。

舒曼等在《競爭環境與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文中指出:“所謂茶文化產業,是指從事茶文化產品和茶文化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產業,基本上有以下內容:茶葉經營、茶具經營、茶藝館經營、茶藝師培訓、茶文化產品廣告傳媒和各類茶文化活動(包括茶文化旅遊、茶文化藝術節等)”。

此時的茶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內部關聯性及外圍輻射性,茶文化處於這個輻射圈的核心位置,其他一些既體現茶文化特徵又兼具其他文化屬性的產品與服務行業是圍繞這個核心的外圍相關層,同時也輻射到那些具有茶文化內容的行業。

夏良玉在《論我國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一文中對茶文化產業做了如下界定:“茶文化產業是一個集合型概念,是指生產和提供具有茶文化內涵的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行業門類的總稱,泛指通過工業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進行的茶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直接相關的行業或領域,並把茶文化產業基本分類如下:茶文化產品(茶文化藝術之都、茶文化生態園、名茶、茶具、茶畫、茶書等)、茶包裝設計、茶館業、茶會所、茶文化旅遊、茶文化藝術節、茶器設計經營、茶業職業培訓、名茶營銷模式開發、茶文化動漫業、茶文化廣告傳媒、茶文化音像製品開發等和各類茶文化活動”。1夏良玉學者所指的茶文化產業內涵豐富,門類多樣,不僅把以茶產業為基礎的傳統茶文化產業行業囊括在內,還將以創意、信息、科技為支撐的新型茶文化產業門類納入其中。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不難看出,茶文化產業是茶文化與文化產業各行業門類的融合,本質是茶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基本立足點是茶文化,而茶文化自身內涵豐富,涉及歷史、文學、民俗、科技、美學、養生等學科,所以茶文化產業必然是一個綜合型概念,泛指那些和茶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直接有關的行業以及其它較多地體現茶文化特性的行業。

2、我國茶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

茶文化產業是中國文化產業領域的一個新分支,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我國茶文化產業處於起始階段,與傳統茶產業經濟的聯繫十分緊密。茶文化的宣傳普及,推動了茶葉消費的增長,最終帶動了茶業經濟的發展。茶文化貫穿茶業經濟發展過程的始終,茶文化產業與茶產業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晰。

2.傳統茶文化產業已有一定基礎,創意茶文化產業發展欠缺。在現有的人才、技術以及資源環境條件下,以茶館業、茶文化節慶會展、茶文化培訓等為代表的傳統茶文化產業已有較好發展,但對創意和科技等要求較高的茶文化動漫遊戲、茶文化影視傳媒、茶文化創意設計等新型茶文化產業發展不足。

3.茶文化產業理論研究滯後於實踐發展。目前,關於茶文化產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探討階段,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發展指導理論,很多地方的茶文化產業實踐走在理論研究的前面。我國茶文化產業的概念特徵決定了本文研究的特殊性,它不是一個由理論研究到指導實踐的過程,而是一個從實踐分析到規律總結再到指導實踐的過程。

茶文化論文6

摘要:結合當前社會大眾的整體審美訴求和價值認知來看,想要做好茶文化產業園設計建設,其必須從具體的茶文化理念認知、應用視角出發,通過集中發揮茶文化理念的應用價值和時代優勢,從而提升整個茶文化元素的應用效果。本文擬從當前茶文化產業園設計的具體背景分析入手,結合茶文化產業園的時代理念和價值內涵,通過探究現代景觀美學特徵的具體理念和實施要求,進而分析茶文化產業園設計過程中現代景觀美學特徵的具體應用思路。

關鍵詞:現代景觀;美學特徵;茶文化;產業園;設計思路

對於茶文化產業園建設來説,其作為一項綜合化、完善化活動,其中不僅要應用好客觀的茶文化元素,同時更要注重將茶文化內涵與景觀美學特徵相結合,從而形成極具競爭力的設計效果。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確定精準、合理的定位,結合合適元素的選擇與應用,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體系應用發展的最佳效果。

1當前茶文化產業園設計的具體背景分析

從當前社會大眾的消費需要,以及具體的生活理念看,完善的生活內涵,不僅是人們生活理念日益成熟的重要表現,同時更關鍵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茶及茶文化元素的價值認知和實際需要大大提升。當然在現階段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完善的景觀元素內容,是滿足社會大眾具體消費認知的重要展現及詮釋表達,其在當前社會大眾生活元素中的影響力有着重要內涵。特別是在當前現代景觀活動日益成熟背景下,現代景觀美學特徵和價值內涵,能夠全面有效滿足社會大眾的生活需要,以及對景觀建設活動的具體訴求。在茶文化元素髮展建設不斷成熟背景下,如今圍繞整個茶葉產業,形成了系統化的茶文化產業園。在該產業園中,其通過整體融入和系統化結合,從而造就了具有自身獨立特色和價值內涵的文化元素,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其對社會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結合當前茶文化產業園設計的具體訴求看,其不能單一的從文化沉澱與堆積出發,更重要都是要從文化多元融入視角出發,通過將現代景觀美學的特徵內涵充分融入其中,結合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構建,從而營造出極具吸引力和內涵影響裏的產業園。當然,在茶文化體系中,其本身詮釋的就是人文與自然兩者之間的和諧共處。在茶文化產業園建設過程中,不僅要突出茶文化體系的產業化元素,同時更要在現代景觀理論應用過程中,從視覺和聽覺,靜態與動態等多樣化元素相結合,從而打造極具吸引力的文化茶葉園。當然,該過程中,必須注重把控生態平衡與文化融入應用的協調發展。事實上,在現代景觀美學日益成熟背景下,想要實現整個設計效果的最美展現,就需要在選擇合適設計素材,確定最佳設計定位的基礎之上,通過準確發揮文化因素的功能理念,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元素應用的最佳效果。

2茶文化產業園的時代理念和價值內涵

而茶文化產業園作為一項綜合化元素活動,其中以茶文化底藴為基礎,通過融入多元化時代理念和價值內涵,從而滿足社會大眾自身的具體觀賞需要。茶文化產業園建設過程中,其通過發揮茶文化的應用優勢,加上滿足社會大眾的整體應用要求,從而構造極具影響力的茶文化產業園。結合茶文化產業園的經營建設要求和價值內涵看,整個產業園想要真真正正被其他外在所認可,就需要構建在融入現代大眾普遍審美訴求這一基礎上,結合多元化文化理念和價值元素的全面應用為支撐,多樣互動,全面整合,從而打造極具市場吸引力和全面認知度的茶文化產業園。當然,僅僅從“產業園”這一概念的功能定位上,我們就能從中尋找到諸多元素內容,尤其是多樣產業的整體融合,決定了在當前開展茶文化產業園設計活動時,要立足於長遠,全面探究文化元素的融入需要,在建設該產業園過程中,要注重凸顯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特性,結合景觀佈局的客觀特性,通過融入現代景觀美學特徵,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產業園設計的品質化提升。文化底藴是茶文化產業園設計創作基礎,而具體的時代特徵則是整個設計活動的關鍵所在。結合現階段景觀設計活動的具體發展特點和客觀趨勢看,如今人們在開展該設計活動時,所關注的更多是其中所藴含的文化理念,社會大眾的審美從傳統的單一外在關注到當前注重審美內涵的具體融入,當然,這不僅是審美理念成熟發展的具體表現,客觀而言,這也是整個審美底藴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就茶文化產業園來説,其中包含了濃厚的茶文化元素,而凸顯茶文化的深厚內涵底藴,才能更好展現茶文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實際影響力。同時,茶文化產業園在建設過程中,其並不是單一應用茶文化這一元素,而是以茶文化元素為基礎,以綜合化元素內容為核心定位,集中整合多元內容所形成的具體體系,因此,在該設計過程中,其對時代發展特點的具體應用而言,有着重要關聯和影響。在茶文化體系長期發展應用過程中,其本身就是基於具體時代內涵所形成的元素體系,所以,在茶文化產業園的具體設計過程中,就必須在立足於整個茶葉文化要素融入、應用的客觀基礎上,全面理解時代特徵的影響力所在,以及大眾審美內涵的具體變化,從而實現整個設計的最佳效果。

3現代景觀美學特徵的具體理念和實施要求

客觀而言,對於任何一種設計活動來説,其本身就是基於相關設計理念,通過具體融入、應用其他多種設計內涵,從而為整個茶文化產業園集中打造奠定重要基礎。在茶文化產業園建設過程中,作為一項市場化元素內容,其想要實現最大價值,離不開市場的具體檢驗和品鑑,可以説,只有市場認可、接受,才能實現茶文化產業建設與市場實際需要的深度融合。當然,茶文化產業園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文化元素是其價值優勢全面展現的關鍵所在,但是產業園本身作為一項整體,想要實現其最佳展現效果,就需要有良好的環境融合與協調性做支撐,只有全面分析設計活動的開展訴求,才能實現整個文化元素應用的最佳效果。雖然,從表面上看,茶文化產業園在進行設計時,其重點在於文化產業的凸顯,但是從本質上看,其需要將現代景觀元素的具體內容融入其中,通過具體分析景觀元素與文化元素之間的融合、協調價值,從而才有可能更好的將茶文化產業園的建設訴求整體予以詮釋和表達。就現代景觀美學理論不斷成熟背景下,景觀設計與元素應用更多呈現出系統化、融入化特點,尤其是各種元素內容之間想要實現全面結合,就必須將具體的美學理念融入到該設計過程中。而人文美與景觀元素自然美之間的具體結合,也為整個茶文化產業園設計提供了有效支撐。尤其是結合當前人們的具體審美內涵和價值理念看,如果能夠將現代景觀美學的具體內涵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為茶文化產業園設計活動開展提供全面支撐。

4茶文化產業園設計過程中現代景觀美學特徵的具體應用思路

就茶文化產業園建設來説,其本身就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重要載體和傳承機制,所以濃厚的茶文化內涵是實現整個茶文化產業園建設最佳效果的關鍵所在,更是滿足社會大眾審美訴求的必然抉擇,我們不可能滿足每一個社會人的審美訴求,但是我們必須在具體瞭解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把握髮展的具體趨勢,通過對時代美學特徵描述的具體認知和掌握,從而形成系統化、全面化的審美訴求。當然,茶文化產業園在設計與建設時,必修詮釋具體茶文化元素的內涵與客觀認知,尤其是要將茶文化體系的整體思維內涵全面融入其中,從而才能夠提升茶葉產品中,關於茶文化理念的具體詮釋,當然,對於茶文化產業園建設來説,其實際上也是一種滿足社會需要的具體商品,因此,想要實現最佳設計效果,就必須在全面瞭解相關市場需要的基礎上,來進行產品內容的篩選和應用,所以,就當前茶文化產業園設計活動開展的具體狀況看,其只有將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與價值內涵進行深層次、集中融合,從而大大提升茶文化產業園本質影響力的深度發揮與詮釋,當然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是茶文化之價值內涵應用的具體過程。相對於物質元素的基礎、直接、簡單外,精神元素又過於深厚,如果不加以集中挖掘,那麼我們很難從根本上發掘到適合整個藝術資源發展應用的具體機制。所以,選擇合適的文化理念展示形式,就成為現階段整個茶文化體系全面融合過程中的重要要求。在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發展過程中,其應該呈現出兩種集中特點。其一,整個茶文化體系具有全面、多樣性特點,也就是説,我們可以在茶文化體系中所感知和發掘的元素內容是極其多樣的,任何一種元素都在茶文化體系中存在縮影。構建茶文化產業園過程,實質上,就是傳播茶文化、認知茶文化的重要藝術內容。其二,我國地域龐大,面積廣,而在多個區域都形成了與茶相關的文化元素內容,因此,整個茶文化體系中,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內涵,當然各個地區茶文化元素的不同和差異,實際上,既是地域特色的差異存在,同時也是茶文化內涵化的直接表現。而各個地區茶文化的不同,也從某種程度上説明了我國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傳承價值力。

5結語

實際上,茶文化產業園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其本身就是以茶文化傳播為重要基礎,提升茶文化理念認知影響力的重要活動。而在茶文化產業園進行具體設計時,必須注重融入多樣化的價值元素和理念內涵,結合現代景觀美學理論日益成熟這一客觀狀況,在進行該設計活動時,如果能夠將具體的美學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夠在集中展現茶文化產業園內涵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其傳播發展的最佳效果。當然,在當前我們對茶文化元素進行集中應用和展現過程中,就必須從實際應用的客觀需要出發,通過應用多樣化元素內容,從而集中展現整個茶文化體系的應用價值和時代優勢。

參考文獻

[1]陳紅燕.實景感悟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與實踐[J].中國林業產業,20xx(16):157-159.

[2]劉亞丹.芻議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現狀及相關對策[J].現代園藝,20xx(11):119-121.

[3]秦艮娟.中國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理念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xx(15):127-129.

[4]陳浩鑫.景觀設計中傳統文化融入理論研究[J].思風景園林,20xx(5):152-156.

[5]沈洪武.中國傳統文化在茶室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室內裝飾,20xx(21):216-219.

茶文化論文7

摘要:探尋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如何對中國古代文學產生影響,以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實際上,從茶文化體系中所具體包含的精神理念看,其中所具有的思維內容,能夠為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具體創作與發展提供無可替代的重要影響,而這也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所在。本文擬從傳統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內涵要素分析入手,結合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創作的特點理解,具體分析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茶文化體系;中國古代文學;內涵影響;創作背景;時代特點

在具體有關茶文化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兩晉時期,第一篇以茶為主題的作品是《荈賦》,它的內容主要包含了當時種植茶樹的規模,採摘的過程,如何製茶,以及茶湯的顏色,這一作品開創了描寫茶葉的先河,因而對後世描寫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後來中國的古代文學形式逐漸開始擴展,有關茶文化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又因為茶文化本身也屬於古代文學的一種,因此,往往可以在各種古代文學作品中,發現茶文化的身影。

1傳統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內涵要素分析

事實上,通過對我國整個文學作品體系中,關於茶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兩種,其一是以茶,或者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作品,最著名的當屬陸羽的《茶經》。當然,其更多情況下,還是與茶相關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所能展現和詮釋的是其他與茶相關的內容,因此,極其值得我們探究。

1.1傳統茶文化的起源分析

中國是茶的故鄉,因此,毋庸置疑,這裏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茶伴隨着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見證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史,翻開歷史的畫卷,幾乎每一幅上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古代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在勞作過程中依據茶的特點創作出茶歌、茶舞、茶詩等等一系列作品,隨着茶葉越來越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茶葉也從簡單的茶事活動上升為一種高雅的文化,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茶文化。實際上,在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文人始終都是其重要的驅動力。因此,與茶、茶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都是對整個茶文化最真實傳遞和承載的重要內容。

1.2傳統茶文化的展現內涵要素分析

就傳統茶文化機制中,所謂的時代性,其表明茶文化在於各朝各代結合的過程中,展現出自己具有廣泛包容性,而在各個時期的茶文化都各有特點。當然,茶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傳統文化體系的核心與代表,其從根本上看在於茶文化中所具有的成熟包容性。當然,在我國,由於其自然特色和濃厚的民族氣息,決定了我國地域遼闊,加之各地文化習俗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具有獨特魅力的茶文化。比如,在雲南地區的普洱茶文化,浙江的龍井茶文化,福建地區的武夷茶文化等等,都以濃厚多樣的茶文化體系,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整個茶文化體系的應用價值所在。

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創作的特點分析

我國是有着悠久文化機制的國家,無論是文學創作的理念,還是具體的文學作品,這都有着世界各個地區所不具備的優勢。當然,通過對整個文學發展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我們看到整個古代文學之所以能夠被人們有效應用,其關鍵在於中國古代文學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我們能夠體會到豐富而完善的思維理念和情感內涵,這些內容,實際上都是我們具體發揮文學作品價值,構建系統化、多元化文學作品機制的核心所在。

2.1中國古代文學的分類

中國古代文學大體可以分為詩、詞、歌以及小説等眾多類型。最早出現的中國古代文學題材當屬詩和歌。最早的詩以“鋪採文,體物寫志”的特點著稱,注重借景抒情,《詩經》當屬這一類的代表之作。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以唐詩最為出名,唐詩以其音律對仗工整因而朗朗上口得以流傳千古。提起詞則當屬宋詞,宋朝的開放文風催生出了宋詞,也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到宋朝歷史。其他產生與各個時期的文化機制,也都代表了各個朝代的文化特點。實際上,文學作品的多樣性,以及其中不同的類型,都是基於相應社會事物前提之下的藝術化表達。所以,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發展狀況認知切入,其將對文學作品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全面瞭解。

2.2各時期文學作品茶文化的特點分析

從茶文化的發源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的特點開始分析,可以看到在這些眾多的古代文學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茶文化的身影,足以表明茶文化的重要性。《詩經》中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有關茶的內容,運用了賦比興的手法,將古時勞動人民的艱辛描寫的淋漓盡致;各個時期的詩中關於茶的描寫則各有不同,但都表現出各時期的文化特點。詞以宋朝最為著名,多寫人間疾苦。實際上,就整個茶文化體系的發展狀況看,其作為一種融入了多種內涵要素的文化機制,其中所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時代發展的趨勢與內涵,同時更為關鍵的是在整個文化機制中,其系統化闡述了人們對整個文化體系的理解。

3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分析

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文學作品的具體創作與發展,其不僅是基於相關物質元素前提的創作,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其中所具體包含的精神理念和價值思維。因此,成熟而系統化的分析茶文化對我國古代文學作品體系的具體影響,其不僅僅是當前我們有效認知我國文學作品體系的重要訴求,同時也是在當前整個時代背景下,我們真正有效去傳播我國多元文化的關鍵與重點。當然,茶文化體系的核心內涵,也是諸多文學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核心與關鍵。

3.1唐詩中的茶文化

中華的茶文化是古時文人墨客最為喜愛的活動之一,而飲茶也為文人帶來了許多靈感,品茶抒情,借茶寄託自己的情感,“賭書消得潑茶香”將他們的這種樂趣寫的淋漓盡致。唐詩中描寫茶文化最多的當屬白居易,有詩專門談了自身對茶文化機制的認知和了解,這不僅具體描寫出文人一起品茶鬥茶的勝景,同時包含了對茶事、茶趣的敍述,同樣他的詩,也是中國茶文化中“以茶簡德”的寫照。唐詩中的茶文化更多是精神上的描寫,因此,在這些具體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從中感受其表現出高雅的文化機制,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

3.2宋詞中的茶文化

到了宋朝之後,其社會穩定,且良好的經濟發展實力,使得宋朝成為我國曆史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實力,極其雄厚的朝代。而其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也使得此時,茶文化體系有着新的發展空間。因此茶的種植面積得到進一步的擴大,故飲茶之風十分流行,茶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宋詞中對茶文化的描寫更多是生活化的細膩精緻的表達,從很多極其經典的詞曲文化藝術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趨勢,從意境上來講,受到茶文化的影響,宋詞多表現出輕巧淡雅的美感,與唐詩相比,宋詞中更多了一份茶文化中的細膩婉約。當然,宋代有着自身的特點,尤其是在這一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成熟,加上陶瓷技術、繪畫藝術等成熟發展,此時與茶相關的元素內容也實現了深層次發展,而這些內容,實際上都成為整個文學作品藝術創作品質及內涵的以全面提升的重要資源要素。

3.3其他中國古代文學題材中的茶文化

提到茶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它以敍事描白的手法記錄了茶的發展以及我國古代茶文化的演變過程,對於我們瞭解茶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陸羽一生研究茶,精於茶道,並善於品茗。其他類型的中國古代文學,例如曲、小説等,都可以看到茶文化的身影,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茶文化體系,實際上對我國整個古代文學體系的具體發展和創作,乃至具體的文化理念和價值思維等等,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在當前我們的整體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早在先秦時期所形成的茶文化狀況,當然,除了以上極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外,其他很多文學作品機制中,也向我們具體展示了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思維價值,這些都是我們在理解和認知茶文化體系的關鍵。

4結語

從不同時期的古代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茶文化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茶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文人借它抒發出各種情感,所產生的作品也成為如今我們瞭解古時茶文化的重要途徑,茶與文學早已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入彼此的骨血之中融為一體,在讀那些有關茶的文學作品時,我們彷彿能夠感受到那一刻古人對茶文化的情有獨鍾,茶也早已變成他們的習慣了,茶文化,因此也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參考文獻

[1]王安霞.中國現代文學、文化中的頹廢和城市———評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J].當代文壇,20xx(5):132-135.

[2]蔡穎穎.論現代性與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理論預設[J].文藝理論研究,20xx(19):126-128.

[3]董學文.傳統文化傳承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中國茶文化》課程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xx(1):111-113.

茶文化論文8

摘要: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搖籃,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壞對於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在闡述了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價值後,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最後據此對二者的融合策略提出了具體構想。

關鍵詞: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策略

當前,我國經濟處於迅速騰飛的階段,整個社會正面臨着深刻的變革,外來文化思想入侵之下,主流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如若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不堅定,其極有可能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裏沉淪,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淵。而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高校一直深陷於“分數論”的泥沼中,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其思想道德教育,進而導致不少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後,由於缺乏辨別能力而為腐朽思想所侵蝕。因此,高校應該充分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傳統文化———茶文化對其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體系化完善,以其德育教化功能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與精神境界的提升,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1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價值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是無數先輩智慧的結晶,凝聚着廣大勞動人民的心血。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傳統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輝並且備受各國的推崇,尤其是儒家的孔子文化因其“以和為貴”的思想而遠播海外。因此,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更應該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對日益凋零的傳統文化秉持一顆赤誠之心,在擯棄崇洋媚外的思想的同時自覺樹立起重視傳統文化的意識,充分發揮其德育教化功能,並將其注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中,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向完善化邁進。

1.1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倡行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陰影依然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未能從掙脱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依舊沿襲傳統的理念,甚至連教材內容都沒有變化。殊不知,應試教育所培養的高分人才與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是相違背的,甚至是大相徑庭的。因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其教學內容入手,主動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納入其教學大綱之列,利用豐厚的茶文化知識對枯燥的思政教育進行填充。例如,高校可以將茶文化的“和清敬寂”思想滲入到思政教學中,並分別利用其文化理念對思政課堂進行革新化設計,然後結合茶文化的不同元素,共同豐富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另外,由於高校的思政教育一直停留在表面的階段,眾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流於形式,教師講課較為隨意、不負責,學生則任意曠課。究其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於空洞,泛而不精、廣而太雜的內容使得學生對其產生厭惡感。若高校的思政教育與茶文化相融合,那麼,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則會隨之而被滲透到思政教育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取茶知識對其進行深入化講解,進而以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促進思政教育的改革。

1.2促進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眾所周知,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集聚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文化精粹於一身,並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不斷積澱蓄勢進而成長為我們今天所知悉的模樣。然而,時過境遷,曾經榮耀一時的茶文化幾乎為時代的塵埃所湮沒,傳統文化消亡論也甚囂塵上。假如思想政治教育與茶文化相結合,那麼高校作為青年學生的集散地,將會成為傳播與弘揚茶文化的主力軍與新生力量。因此,高校應該充分發揮青年學生的新時代建設者的作用,將茶文化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切實糅合,使茶文化思想內涵真正地滲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茶學、茶畫、茶書法、茶故事以及茶道與茶藝等均以合理的形式悉數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吸收,進而成為其教學所慣用的內容與形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領略到茶文化的魅力並自覺開始茶文化知識的學習之旅,這種以點帶面的形式有助於茶文化在社會的傳承與精神層面的弘揚。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問題

2.1課程設置不合理,尚未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

高校的思政教育一直處於不被重視的尷尬地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於思政教育都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而這事實上正反映了其思政教育的失敗。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的課程設置極為落後,雖然其在新課程改革的號召下積極進行了整改設置,但是其課程安排卻依然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據調查,高校一般都將思政教育作為一種必修課,採用大班教學的方式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混合教學。例如,法學專業的學生與新聞傳媒專業的學生可能會在同一教室裏接受同一位教師的思想政治課程。這種大班混合教學的方法不利於學生的全面提升,其只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卻不能為優秀的學生提供更好更廣的舞台。另一方面,高校的課程設置也沒有從個性化需求出發建立分化的課程體系,亦即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沒有立足於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學習方法,而是以“一刀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化教學,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性,進而使得其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愈發鬆散。

2.2教學理念過於陳舊,缺乏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師

素質教育對高校課程改革發揮了極大的正面效應,但是,其對思政教育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原因在於,多年來高校的思政教育理念始終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教學理念陳舊而且教師水平也不高,甚至還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首先,高校的思政教育並沒有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將素質教育理論融入到其思政課堂之中,仍舊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進而使得學生從舊思想道德框架中走出來後,呈現出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狀態。此外,導致高校思政教育滯後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師資力量薄弱,不少思想政治教師不具備對課程進行專業化設計的能力,其也無法運用新媒體優勢對思政教育進行教學優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越來越偏向於低齡化,其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缺乏基本的認知,更遑論其教學所產生的效果了,教學手段除了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之外,再就是照本宣科,既沒有圖文並茂的講述也沒有深情款款的闡發。

3茶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3.1立足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茶文化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了無盡的養分,儒家的“和”、道家的“法”以及佛家的“滅”等文化內涵都被茶文化所吸收,並演變為我們所知的茶禮、茶德以及茶書與茶道。這些文化思想則組成了茶文化德育教化的分支,其能對人的思想產生淨化作用,以滌盪掉其內心的塵埃。因此,高校應該充分發揮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立足於其德育教化的價值意義,將茶文化元素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並運用其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感召與教育,喚醒其內心深處的道德意識,從而使其從西方文化的魔症中走出來。而後,高校也應該利用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對思政教材進行重新編纂,並依據思政教學的理念與宗旨擷取茶文化元素編入其中,進而使得貧瘠的思想政治教材朝着豐富多姿化邁進。

3.2更新教學觀念,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的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師隊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與否極大程度地依賴於教師自身的素質,也就是説思政教師教學理念越新、專業水平越高,其所教授出來的學生思想道德意識也會越發強烈,學生對於社會的道德責任感也會更加重視。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引入茶文化時,應該緊隨時代發展的趨勢,適時地更改其思政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擺脱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而且還應該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高校應該堅決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知識學習同等重要的理念,並對教師進行優質化培訓,通過舉辦講座、專家座談會以及演講比賽的形式,促進茶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從而增強教師專業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再者,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最為龐大的一支,其必須要經過深入研讀之後才知如何將其與思政進行妥帖融合。於是,教師必須要事先對茶文化有了大概認知,方能將晦澀難懂的茶文化知識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在思政教育課堂上呈現出來,並由此及彼使學生在舉一反三中習得茶文化知識,也間接促使其思想政治道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淑霞.中華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實然狀態與應然態勢[J].唐都學刊,20xx,27(1):93-97.

[2]肖勇,杜勇,魏維.傳統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路徑[J].四川戲劇,20xx(5):130-132.

[3]沈妉.文化自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研究[J].安徽文學月刊,20xx(8):135-137.

[4]陳少平,陳桂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J].高校輔導員學刊,20xx,8(3):26-29.

[5]楊建平.中國優秀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xx,39(5):283-284.

茶文化論文9

摘要:武夷山既是世界自然遺產又是文化遺產,武夷山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將武夷的茶文化發揚光大,茶歌將人與茶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茶舞蹈更是優美若仙境舞蹈。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經久不衰。茶文化不僅是文化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茶舞蹈便是將這種精神用動作和舞姿更加形象地表達出來。將茶文化運用到舞蹈中是舞蹈教學的一大難點與亮點,這要求老師既要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藴,又精通舞蹈編排。本文將針對茶文化內容進行簡單闡述,並針對茶舞蹈的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武夷;茶文化;舞蹈教學

1武夷茶文化

武夷山的四五月份是最有“味道”的時候,這個時候武夷山的大街小巷都瀰漫着茶香,沁人心脾的茶香,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福建是我國的茶葉大省,許多著名的茶都出自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同的茶產區從南到北分佈在整個福建省,閩中有綠茶,閩南有烏龍茶,閩北有紅茶、白茶、烏龍茶等,當然,閩北的茶葉品種更加豐富,尤其以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武夷山而聞名。武夷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產茶基地,所以研究武夷茶文化以及茶舞蹈是十分具有代表意義和文化價值的。茶文化是中國幾千年精神文化的內涵,將茶文化寓於舞蹈教學中十分有必要的,通過舞蹈將茶文化的精神更加形象地表達,同時將中國的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2武夷茶舞蹈分析

武夷山雖然是福建省產茶中心區,但是民間遺留的茶歌茶舞動態形象和資料較為貧乏,不及江西浙江地區,幾乎沒有關於茶舞的原生態舞蹈,更無從提取茶舞的元素。所以在缺乏詳細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對於武夷茶舞蹈的編排只能是深入民間,通過長期的信息採集及採風,從民間茶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武夷茶問》是著名的武夷茶舞蹈詩,整個舞蹈詩的創作分為五個部分,將茶的歷史以及採茶過程中的動作和民間的一些儀式優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這一龐大的史詩般的鉅作。舞蹈詩《武夷茶問》的五個部分分別是《雷聲開山》、《風聲喊山》、《水聲茶靈》、《物聲茶蜕》、《心聲茶禪》。

2.1舞蹈形象設計

《雷聲開山》的舞蹈形象來源於雕塑—武夷魂,並與彭祖開山的故事相結合。彭祖和他的兒子帶領百姓開山造地,表現出不辭辛苦、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舞蹈的高潮部分,將開山者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人物形象特徵展現出來,通過男子羣舞,將男子的陽剛之氣和力量之美展現在舞台上,給觀眾帶來視覺震撼。《風聲喊山》來自於當地茶農們在開山採茶前的喊山習俗,主要將武夷山茶祭祀中喊山儀式展示出來。舞蹈改編自閩北特色的舞蹈動作—儺舞動作,這是閩北原生態民間特色舞蹈之一,古時主要用於祭祀、祈福、驅鬼、辟邪等,舞蹈中舞者的主要形象特點是佩戴着面具,這是儺舞中所使用的儺面具。舞者把儺面具戴在腦後,給人一種正面是人,背面是儺的一人雙面的人物形象。《水聲茶靈》直接描寫了茶,茶靈不僅想表現出茶的靈魂更是把茶想象成一個精靈。作品中多采用擬人的舞蹈表現方式,通過背景佈置和舞蹈表現,虛實結合,不僅僅是對茶的外形的單純模仿和描畫,而是用抽象的方法從本質上來表現武夷茶的特點與靈魂。《物聲茶蜕》表現茶的一個變化過程,從葉的採摘到最後的製成成品,將整個茶葉形成的複雜蜕變過程在舞蹈中表達出來,也從側面反映出茶農的採茶、製茶的艱辛和豐收後的喜悦,將茶葉的蜕變過程凝結昇華,打動觀眾。《心聲茶禪》是通過一羣白衣少女的飄逸、莊重、恭敬的奉茶、品茶的動作,以及其中的祥和寧靜的氛圍來烘托出高雅淡泊的氣氛,讓觀眾觀後內心寧靜平和。這一部分主要側重於意境的表現,作品是被佛教音樂、燈光來烘托氣氛。

2.2舞蹈動作設計

《雷聲開山》的主題動作是來源於對開山的場景想象,主要由搬石頭、敲石頭、抬石頭、扛石頭等動態動作組成。舞蹈主要利用腳步的移動變化,用沉重的腳步表現開山艱難。《風聲喊山》主要再現喊山儀式,在舞蹈設計上借用音樂中的復調手法,一部分是背面的儺舞動作,另一部分人是正面喊山人的叩拜與擊鼓喊山動作,兩部分人在同一場景中表現喊山儀式。人和儺的正反面的動作對比在主題中得到和諧統一。《水聲茶靈》主要是通過舞者的手臂動作將茶的柔軟的花和葉表現出來,有一種剛柔並濟的感覺,將茶的韻味表現出來。每一個舞步以及手臂動作的設計都是將茶精靈的飄逸展現出來。《物聲茶蜕》主要是將採茶、製茶過程中幾個代表動作的生活動作原型展現出來,在動作節奏上,通過快速繁忙的舞蹈動作表現出製茶的忙碌,通過放慢節奏的動作表現出製出茶後的喜悦自豪心情。《心聲茶禪》在手形上,吸取了茶藝中對於佛教手形的總結,保持內心的寧靜,體驗茶道的悠遠。在腳步上,用緩緩的行走步伐表現超凡飄逸,總體營造出一種祥和安寧的氣氛。

3寓茶於教

3.1加強基本功教學

要想將茶文化淋漓精緻地表現出來,加強舞蹈基本功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好的舞蹈設計及形象設計都需要優秀的舞者去展現,只有擁有紮實的舞蹈基本功,才能遊刃有餘地表現茶文化的精髓及形象。通過對武夷茶舞蹈的分析不難發現,要想提升茶舞蹈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基本功訓練,尤其是舞蹈演員的膝蓋功夫和手腕力量。有好的膝蓋功夫能夠讓演員在做半蹲、深蹲等動作時沒有吃力的感覺,使身姿動作更加輕盈優美,這樣也有利於更加準確地展現茶舞蹈所要表現的內容和情節,使表演更加到位。跳舞是十分消耗體力的,演員要想能夠在舞台展現優美舞姿及長時間的表演,就要在平時加強基本功訓練。強化手腕的功夫主要是為了做一些輕靈飄逸表現採茶優美動作以及表現茶的靈魂時能夠神形兼備。當然,舞者其他方面的力量訓練也必不可少,只有有了堅強的體魄才能保證整場舞蹈的表演質量,滿足舞蹈情節講述需要,完美闡釋舞蹈內涵。

3.2加強茶舞蹈文化背景的講解

茶舞蹈有着悠久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民間藝人的藝術結晶,這些舞蹈中藴含着現實生活的養料,激發着後人不斷創新與創造。每一個茶舞蹈的動作背後都有其想要表達的故事或者靈魂,都是鮮活而生動的,只有真正瞭解了舞蹈的文化背景,才能將其主旨完美闡釋。要想使舞蹈演員在舞台上做到情景交融,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利用多媒體教學,向演員生動形象地展現茶文化,讓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與茶相關的歷史文化以及其生長的自然環境等。也可以經常播放一下民間的茶舞蹈或者茶農採茶、製茶的畫面,讓學生從生活中吸取養分,從實踐中尋找靈感,而不是憑空想象。當然,有機會的話,老師還可以帶學生到茶園實地考察、採風,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尋找靈感,體會茶舞蹈的精髓,從而將茶的神韻表現出來。

3.3加強情感訓練與舞蹈動作的結合

舞蹈表演不僅僅是演員肢體動作的展示,更加是情感的表達宣泄,要讓觀眾在從舞蹈演員的表演中感受到作品的主旨以及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舞蹈是一種身體語言,通過這種語言向觀眾講述故事,通過舞蹈動作傳遞着情感的濃烈與淡雅。為了能夠提高教師的舞蹈教學質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加強情感方面的訓練。基本功訓練和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固然重要,但只有富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才是有活力與生命力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深入地瞭解民俗風情與文化特色,儘量還原真實,並且能夠得到啟發。這樣,就需要教師多多帶領學生深入實地去體驗生活,甚至投入勞動中,從茶農的生活環境到工作環境,切實體會茶農採茶的艱辛和製茶成功的喜悦,欣賞沖泡茶湯過程的寧靜氛圍和動作手勢,這樣演員表演出來的舞蹈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骨骼豐滿的。

3.4實現歌、舞、樂的結合

在我國古代將歌、舞、樂三者相結合的表演並不少見,但是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將這三者割裂開來。後來似乎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歌,似乎是音樂學院的技能;舞,似乎是舞蹈學院的技能;樂(戲)似乎又是戲劇學院的技能。看似“各司其職”,互不影響,其實是將三者割裂開來,而舞蹈又正是這三者的完美結合,所以在現代舞蹈教學中應該三者相結合,不僅運用單項訓練,還要加強多元化交叉訓練,三者兩兩結合,使用這種高度融合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實現全方位的鍛鍊,實現全面發展。這種全能型的舞蹈人才也正是目前所稀缺的。

3.5情景模擬訓練

許多情況下,由於時間、精力等眾多方面的限制,老師並不能經常帶學生到實地去採風,在這種情況下,情景模擬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舞蹈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設置情景,指導學生在其創設的情景下進行技能訓練。這種互動教學法打破了常規的老師示範學生模仿的訓練模式,而是讓師生在模擬情景中實現互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也有利於老師形象教學。通過情景模擬,抽象的動作變得形象化,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有了生命力,學生也容易記憶,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4結語

賈作光先生曾經説過:“舞蹈創作必須立足於生活這一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要在批判地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來發展我們的舞蹈藝術。”舞蹈教學應當充分結合我國的傳統歷史文化,茶文化是茶舞蹈的立足之本。舞者應該對傳統民間民族舞蹈有深刻的認識,深刻學習傳統民俗文化,從深層次發掘舞蹈主題背後的意義,領略其深刻內涵。所以,舞蹈教學中既要加強基本功訓練,又要進行文化知識教育,多重教學才能使學生將舞蹈動作與文化內涵相結合,表現在舞蹈作品中,最後帶來富有感染力與生命力的高質量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劉俊.江西地區採茶舞蹈教學中“三道彎”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xx(5):374-375.

[2]董銘,呂葷全.“三道彎”在贛南採茶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xx(9):91-92.

[3]李慶華.贛南採茶舞蹈“三大表演技巧”與舞蹈演員性格化訓練研究[D].雲南藝術學院,20xx.

[4]吳莉蘭.論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D].福建師範大學,20xx.

茶文化論文10

據《神農本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一代茶聖陸羽也曾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由此可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自神農發現茶開始,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歷史的演變,茶文化由發展走向成熟、由國內走向世界,可以説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的興盛自然而然帶動了品茗茶具的興趣,在眾多茶具器冥中,紫砂作為一種具有特色的實用性茶具,頗有點鶴立雞羣的味道。

紫砂據傳起始於北宋末年,那時的飲茶文化可以説是相當成熟了。根據茶史上記載,飲茶之風,盛於唐而興於宋,當時茶具器形的發展受喜歡茶飲方式制約。但到了北宋末年的時侯,茶文化的焦點已經從品的方式轉變到茶具的行式上來。紫砂壺的誕生,可以説是因時而生,然其後紫砂壺能夠風行數百年,最終與茶文化連為一體相輔相成,可以説是由紫砂的特性所決定的。

精於茶道之人有種流行的説法——品茗,能修心養性,陶冶人的情操。隨着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閒暇之餘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休閒生活,而品茗之道就是很好的選擇。由此而來,閒時品茗修行之人日增,但不管如何深諳茶道之術,若無稱心如意之茶具,一切枉然。即使是絕好的茶,也是暴殮天物而矣。有了上好的茶,因此一個急迫的問題擺在了茶友的面前,何為上佳之茶具?紫砂!茶道高手一般會如是回答。然紫砂謂何?

紫砂盛行於陶都宜興,脱胎與一般日用陶瓷。宜興,古名荊溪,因荊溪河而得名,秦始皇滅楚後改名陽羨。晉惠帝時期又改陽羨為義興。北宋時,為避太宗趙光義瑋,改稱宜興而沿用迄今。宜興盛產一種特殊陶土,其顏色多為絳紫,故統稱紫砂。但其顏色亦有紅,綠、黃、白等,故又被譽為“五色土”。用其所做茶具即為紫砂壺。論及紫砂的起始,見北宋詩人梅堯臣《宛陵集》一詩中言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因此普遍認為紫砂起始於北宋末年,而1976年在宜興丁蜀羊角山古窯址發掘出的大量紫砂陶片,其斷代為北宋時期,這也可作為佐證。隨後紫砂藝術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而這個春季延續了差不多數百年,經歷了明清兩代的興盛。明清時的發展,紫砂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其在結合茶文化的基礎上,更是融合了詩詞、書畫、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藝術。多種文化性質的結婚,成了紫砂文化的標誌性特色。

如今的紫砂藝術經過幾十代紫砂藝人的奉獻,也已趨於成熟,無論是在造型裝飾還是工藝技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論知識。定義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可以從兩方面衡量:一方面,紫砂作為美術品,應具備形、神、氣、態四要素。形,即形式美,指作品的外部輪廓:神,即神韻;氣,即氣質,陶藝所藴涵的和諧色澤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另一方面紫砂壺還需滿足其作為茶具的根本特性實用性。如壺體的容量和重量比例適當,壺嘴出水流暢,壺把端拿方便舒適,壺蓋四周合縫等等。紫砂壺和一般陶瓷不同,它屬於無釉茶具,採用宜興特有的紫砂泥礦製成生坯然後高温燒製而成。由於其成型後燒成過程中温度較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既不滲漏,更有肉眼難辨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藴蓄茶味,故老壺,舊壺雖衝白開水也能散發淡淡茶香。紫砂的特性材質屬性,致使開水沖泡卻不致於燙手,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而熱天盛茶則逾夜不餿。此外,紫砂壺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有着“世間茶具壺為首”之美譽。而《桃溪客語》中書道“陽羨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足可見其名貴。

現今收藏紫砂壺成風,明清、民國時期及當代名家紫砂壺價格一路攀升,一般藏家只能作壁上觀,少有可能收藏到名家真品。而古玩市場上,明清老壺,只有那些田間粗茶壺,還依稀可見,僅數百元一把,作為開茶館泡茶之用卻仍有古趣。然而,有些紫砂工藝師片面地追求紫砂壺的藝術價值或經濟價值,致使一些壺不是喪失了其根本的實用價值就是完全失去了藝術價值。可以説這些“不良風氣”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

紫砂因茶而生,由茶乃盛,最終攜茶而美。修心養性,天地雖大,然皆在這一茶一壺間也。

茶文化論文11

摘要: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 意藴深長。將中國傳統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不僅能夠陶冶大學生情操, 培養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 形成更成熟完善的性格習慣, 同時對我國茶文化的傳承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意義。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是茶的故鄉, 有着悠久的茶文化發展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 茶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它不再是單純的一種飲品, 更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在中西貿易發展中, 茶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 將中華文明向世界傳播。茶對中國人有着特殊的象徵, 其中不僅濃縮中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發展的精髓, 同時也體現出中國人的道德標準與思想品質。茶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交活動中, 在文化交流中, 處處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茶溝通着人們的生活與情感, 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教育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品質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點, 將傳統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也是大學教育的創新與方向。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我國茶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歷史, 但是茶文化的繁榮發展是在唐代。當時的唐朝正處於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茶也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社會不同階層都十分推崇飲茶之風, 並且賦予了茶更多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隨着茶文化的發展, 人們對茶的喜愛和關注越來越多, 茶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 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 人才的培養也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 只有不斷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使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近年來, 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下, 大學生教育問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使他們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也成為當前高校的發展目標, 由此, 對於高校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 大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渠道多、範圍廣。但是, 如今時代, 對於大學生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全面, 需要大批覆合型人才, 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在過去傳統教育模式中, 只有通過大學聯考才能真正實現大學夢, 但是, 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 大學聯考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 只會死讀書的大學生已經適應不了形勢, 他們思維僵化, 缺乏創造性, 不僅不利於自身的身心發展, 與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需要。如今, 對於大學生的培養更注重其全面發展,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核心, 只有讓大學生真正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才能將積極的思想品質滲透到他們身上, 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對於大學生來説, 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熟的階段, 由於少了升學壓力, 生活與心理更加放鬆, 也更容易放鬆自我。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高校應當積極發揮自身教育和引導作用, 為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目標, 加強大學生思想和心理教育, 抓住大學教育這一重要時期。

2、茶文化的價值分析

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有着悠久的發展歷史, 但是國人對茶的瞭解卻並不多, 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飲茶的表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 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人們生活越來越忙碌, 而飲茶是一種慢生活的代表, 強調自然平靜, 所以, 人們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並沒有機會坐下來慢慢享受茶文化。如今, 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已經顯現出一些弊端, 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其中的問題, 希望可以通過一些辦法來解決。茶文化作為一種傳統文化, 在文化迴歸的時代中, 逐漸顯現出其優勢來, 人們通過茶, 瞭解了生活的真諦, 改變了生活的態度。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 將茶文化融入大學教育中, 能夠給大學生帶來更新鮮豐富的學習體驗, 他們通過學習和了解茶文化, 能夠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無論從生活習慣、文化禮儀等方面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茶文化思想內容豐富多樣, 從茶的種植、茶的泡製、飲用, 到茶藝茶俗等內容都能夠給人別樣的體驗。在飲茶過程中, 從茶具的使用到泡茶的動作, 再到飲茶的享受, 都突出了茶與文化藝術的融合, 這不僅是茶的魅力所在, 更提升了品茶之人的審美意境。這些豐富的茶文化都吸引着國人。飲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更多的是對藝術的追求, 對自我思想的洗禮與昇華。所以, 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教育中, 營造濃厚的茶文化氛圍, 對於大學生有着積極的教育影響作用。

3、茶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我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 創新了璀璨的茶文化。儘管茶文化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 但是卻沒有形成規範化的發展體系。茶文化在歷朝歷代的發展中, 融合了不同的思想價值體系,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傳統茶事活動中, 需要茶人衣着乾淨整潔, 內心純淨, 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達出茶道精神, 提升茶人的思想境界。茶文化發展至今, 能夠做到如此要求的已經很少了, 但是,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 對於茶文化的學習並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 首先需要對茶文化內容和方法進行基本的瞭解。高校也應當適時舉辦一些茶文化活動, 例如茶藝表演、茶文化講座等, 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播茶文化, 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其中, 在營造良好氛圍的同時, 加強茶文化教育。

在茶文化中藴含着很多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在早期種植茶時期, 茶人的勞作十分辛苦, 後來, 隨着經濟的發展, 中西方茶葉貿易的繁榮發展, 販賣茶、研究茶的人也越來越多。在古代, 以茶為主題的作品也層出不窮, 許多優秀作品流傳至今, 成為我國富貴的歷史資料, 對後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參考。從這些資料中, 我們也可以發現, 茶文化中藴含着高雅而質樸的品質, 象徵着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在大學教育中, 如果單純地將茶文化理論融入課堂, 也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所以, 對於教師而言, 如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瞭解茶文化內涵。茶文化有着幾千年的歷史, 教師可以從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着手, 從茶的發現, 到茶的傳説, 再到茶的出口貿易等, 運用更加豐富的資料內容, 分享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 使茶文化這一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普及。如今, 不僅是高校, 許多地方還設置了專門的茶室, 這裏不僅可以飲茶, 還可以進行茶事活動, 獨特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展示與傳播。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 通過泡茶、飲茶等活動, 加深學生對茶的認知和了解。在茶文化中藴含着許多處世哲理, 大學階段正是對社會事物瞭解的重要時期, 茶文化中藴含的純真、質樸的品質, 都能夠深刻地影響大學生的品質。茶文化走進大學, 既説明了人們對於茶文化的重視度在不斷提升, 而且, 想要使其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也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 積極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實際活動增強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藉助現代網絡技術, 活躍教學氛圍, 引導大學生在觀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學習。

4、結語

綜上所述, 茶文化中藴含着許多優秀的思想品質值得學習借鑑。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大學生人才是當前高校的重要目標。將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能夠有效改變當前大學生思維僵化的狀況, 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對於當前的大學生來説, 不僅只是單純地教授他們理論知識, 而且應當引導他們充分認識自我的價值, 認識生活的意義, 將茶文化中的優秀品質滲透到他們身上, 使他們形成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材。

參考文獻

[1]張麗。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思考[J].職業技術。20xx (20) .

[2]黃曉琴, 張麗霞, 向勤鋥。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xx (01) .

[3]硃紅纓。高校茶文化專業構建動因及教育探索--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xx (06) .

[4]汪子一。淺析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xx (03) .

[5]劉勛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綜合演練實踐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 (01) .

[6]楊敏, 蔡雲。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xx (35) .

[7]蔡國棟。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學週刊。20xx (35) .

[8]乾爽。新建本科院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才智。20xx (34) .

[9]胡建良。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J].科學大眾 (科學教育) .20xx (02) .

茶文化論文12

1中國茶文化與現代行政管理銜接的重要意義

縱觀中國茶文化,其有包含着較為豐富的行政管理思想,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智慧結晶的延綿,可見在中國茶文化中充分銜接行政管理思想可推進思想傳播與經濟的發展。在推進現代化行政管理的同時將中華優秀茶文化進行銜接,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需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要求,更充分符合經濟的發展方向,並促進行政化管理制度的現代化、和諧化、高效化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需求,每個人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而團體的形成則是建立在具有相同情感意識的個體基礎基礎之上,因此,個體存活在社會中也需要具備團體的情感與意識。在進行行政管理時由於不同個具備不同的文化屬性並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因此,在實施管理時總是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情況,此時就需用藉助中國茶文化的力量進行現代行政管理,並輔助其發揮管理的實際意義,解決所面對的難題。中國茶文化自古以來源遠流長,具有較強的時代特性,並具有典型的原始特點,因此,在進行現代化的管理時,不能遺失中國茶文化,而是需要將茶文化進行更新與時俱進,使其可更好地融合在現代化行政管理理念中。也只有將現代化行政管理中充分銜接,中國茶文化才能保證行政管理執行的更加順利。在現代化行政管理中起主要對象是人,而中國茶文化也是以人為根本,因此,中國具備強大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將其融入中行政管理中可提升我國的綜合管理能力,增強民族的競爭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若想始終保持不敗,就需要中國在國際舞台中具備強大的競爭力,而政府的執行能力則決定着中國在國際舞台中的角色,現代化行政管理則是執行能力最好的體現,因此,在現代化行政管理中融入中國茶文化,則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執行能力。

2中國茶文化對現代化行政管理的影響

2.1對管理理念的影響。

管理具有制度性、規範性、時效性等。而我國的制度管理在受中國茶文化的薰陶後,則更傾向於剛柔並濟的管理,在保證制度性、規範性嚴謹的同時,仍包含人文主義色彩。自古以來,歷史的長河裏中國始終堅持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始終發揚禮儀傳統,重視以禮治國、以德育天下,對於任何事情以情為先,在理法中進行解決。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在我國根深蒂固,這就使得情字首當其衝,成為事情處理的第一步,有情有禮才有章法。時至今日,現代化管理理念始終受到茶文化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性管理。始終堅持“正己化人,誠敬謙和”的管理原則,因此,管理中凸顯人文化色彩,管理就有和諧的氛圍。

2.2對管理目標的影響。

受到利益的驅使,管理目標會存在一定的狹隘性,直接與利益掛鈎的管理總是存在侷限性。對此應當在現代化管理時充分制定與現代化進程相符的管理目標,使其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更與實際國情發展相貼近,保證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就使得管理的目標不能侷限於眼前的利益,還需要充分與中國茶文化想銜接。當管理目標受到儒家文化薰陶時,會更加具備人性化的色彩,不僅是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還是符合人性基本需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當管理目標受到法家思想薰陶時,管理目標更具規範性、謹慎性。會在嚴格遵守制度規範的前提下謀取利益,若利益不符合規範甚至會被放棄,不會出現違規之舉。而管理目標受到道家思想薰陶時,則在兼具利益性的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道德性,就制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道德管理目標。

2.3對管理過程的影響。

根據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與需求,中國茶文化勢必會對現代化行政管理進行一定的影響與融合。在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始終要求構建和諧化發展的社會,這是充分體現了中國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即無為而治。在進行管理時做到簡政放權,將實際權力下放,保證各個管理環節具備有效的管理機制,進而提升整體管理的能力,保證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凸顯管理的效果。在茶文化理念中,環境的改變會影響人的發展,即人的性格會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對此管理者可充分進行應用,在管理過程中,運用適當的管理方式,對人的性格進行改變,因此,在實施管理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的特定事件採用具體化的針對方案,保證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3繼承中國茶文化,加強現代行政管理建設

3.1瞭解茶文化內涵,提高行政管理意識。

從古至今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各有特色,因此,行政管理者在將中國茶文化融入到管理過程中時,應當先要了解茶文化內涵,領悟其精髓,並且主動的應用中國茶文化而不是跟着別人的腳步進行模仿使用。對於中國茶文化的內涵應當層層瞭解,不僅要重視儒家文化內涵,更要時法家與道家的影響。在管理過程中,充分領悟到儒家的“仁義、禮樂、中庸、忠恕、仁政、德治”將融匯貫通到行政現代化管理中,提升管理者的現代化意識。利用“法家”的“依法治國”思想,樹立管理行政的法治理念。通過“道家”理念的無為、自然、道法、天性等核心思想,堅持凡事講求方式方法,剛柔並濟,是現代化行政管理根據具體情感而實施,提升方法的有效性,增加現代化行政管理的方法化。

3.2營造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和諧關係,努力實現管理目標。

在中國茶文化中始終堅持儒家的”中庸思想“多以自我修為為核心,要求管理者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自我修養,以此提升管理的效果。中庸理念強調不偏不倚,位於中間,不要極端。這種思想與行政管理結合在一起,實際上就是不能有所偏向,保證平和待人,營造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和諧的關係。在現代化行政管理中,人與人的交流與相處是管理的關鍵環節,因此需要管理者採用適當合適的方式營造和諧的關係,管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秉持一視同仁的思想,客觀分析問題,實事求是。管理要凸顯“人”的價值,以發展人的能力為目的,創建和諧的管理環境。

3.3“以人為本”,完善管理過程體系。

在現代化高科技時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科技是發展的源泉,但是科技的研究與使用者也是人類,因此,人類是保證社會進步的基本前提。因此,在進行和諧化社會管理時,始終要堅持行政管理“以人為本”,保證實現社會行政管理的現代化目標。在進行現代化行政管理時,需要使管理過程始終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大眾的利益需求。堅持大眾利益為根本的管理模式,顧大局舍小家,充分發揚大無畏,利用”以人為本“對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完善,並以此為依據不斷優化其相關體系。充分將中國茶文化與現代化行政管理進行銜接,可有效的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管理過程的現代化進展。有助於實現我國現代化管理的階段性目標,保證管理的有序化發展。可見,利用中國茶文化銜接現代化行政管理是重要而高效的行政管理髮展途徑。

從茶文化視角開展行政管理,其目的是提升行政管理科學性、先進性,是為了豐富管理者管理思維,提升其人文修養與人文管理意識。藉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強大號召力、行為導向力以及文化滲透力,實現人們行為、思想的柔性過渡,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強制性管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還能夠更好地統一思想,並實現中華民族傳統和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林雪芬.茶文化對高校後勤管理的指導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xx,39(10):367-368.

[2]塗鋭.茶道文化與教學管理思維的關聯研究[J].福建茶葉,20xx,39(07):216-217.

[3]趙興華,彭建交.論茶產業發展過程中行政管理職能的作用[J].福建茶葉,20xx,38(07):217-218.

茶文化論文13

一、“茶文化”的歷史溯源

在歷史長河裏,不管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處世之道,還是道家追求自然法則、寄情自然、逍遙隱逸的長生仙道,抑或是涅槃寂靜的空門佛道,他們的思想都深刻影響着華夏“茶文化”的形成。道家的思想與“茶文化”的聯繫最為久遠、深刻,道家所追求的寄情自然、隱逸的觀念一直作為源頭存在於百姓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中。喝茶保健、延年益壽的追求同道家修煉的長生之術相互契合;道家理念與茶清靜自然的本性相吻合。從“茶文化”的核心思想看,它又傳承了儒家的“中庸和諧、廉潔儉樸”思想和“以茶雅緻”的思想品格。儒家認為,茶道就是自我反省、審判,反覆審思自己,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對待別人,所以也就有了用茶表示敬意、以茶表示和解的傳統習慣。儒家“茶文化”藴含着高深的思想,植根於“修身齊家平天下”,從自身開始,以“成仁”為終極目的。“茶文化”與佛教禪宗的淵源在於茶葉的種植、美學境界的推廣和提高。自古以來,大多僧侶都隱居於名山之中,而這些名山都是盛產名茶的地方。在我國曆史上,各地的禪林寺院的確出了很多好茶,因此也才會有了“禪宗茶道”及“茶宴茶道”的相繼出現,提升了茶的審美情趣,推動了“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二、“茶文化”與人際傳播

(一)禮品茶在人際傳播中的意義

送禮是中國曆久以來的一個禮儀習俗,通過送禮這種形式對維護彼此間的關係有積極作用。“禮品茶”是中國人送禮的主要形式之一,由於喝茶具有保健、延年益壽的功效,送茶就相當於送健康、送長壽、送品味檔次,而且它屬於中性禮品,不怕不合適,也能體現出送禮人的品味,且禮品茶的包裝精美、上檔次、有品位,更能傳遞送禮人的用心。從人際傳播效果看,禮輕情意重,送禮品茶有助於拉近彼此的距離關係,有求於人的時候,談話氛圍也會變得輕鬆一些。雖然人與人關係的維護,可以靠打電話、短信送祝福,或微信、微博互動,但現代社會節奏快,短信祝福模板化、缺誠意,難以產生較強的人際傳播效果。但送禮品茶不同,它是一種物質實體,能實實在在讓人感受它的存在,送的時候能讓收禮人感到送禮人對彼此關係的重視,每次在喝茶的時又能想起送禮人的情誼,從而使人際傳播效果得到強化。總之,禮品有它獨特的優勢才會成為人際傳播的重要物質載體,這是“茶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因此就必須傳承“茶文化”,並充分發揮其促進人際傳播的作用。

(二)“茶文化”精神內涵在人際傳播中的體現

1.和

茶文化“和”的精神內涵講求的就是和諧統一、中庸之道,表現的是人的心胸、容忍的度量、待人的謙讓。在以“茶”為載體的人際交往中,由於受到“茶文化”所藴含的“温和”特性的感染,喝茶的人都會遵循和諧共處的原則,放緩自己的節奏、規範自己的言行,以體現自身涵養,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

2.敬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茶代酒敬人”的文化傳統,體現了中國人重情好客、相互尊敬的民族精神。在以“茶”為載體的人際傳播中,下屬對領導尊敬、晚輩對長輩尊敬,但更重要的是不論輩分彼此間都應持相互尊敬的態度,如言語温和、尊重對方的講話方式和思維習慣,這些都是“茶文化”精神內涵的體現。在“茶文化”思想的影響下,人與人之間多了份謙讓、多了份容忍,從而促進了友好、和諧交際氛圍的形成。

3.理

理,就是彼此之間相互瞭解、和談講理。以前人們就有到茶館調解講理、談和解之事,因為在茶館這種特殊的傳播情境下,大家都比較容易心平氣,來對出現分歧的事進行商量探討,想辦法解決分歧。現代的生意人,也會有在茶樓邊喝茶邊談生意的做法,這都是受到“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影響,遵循理智、講理、以理服人的原則,冷靜理智思考問題,做出正確的決定。

4.禮

禮,就是以禮待人,以禮示人。中國是禮儀之邦,在人際交往中處處都注意禮節、禮儀,注意禮貌用語。在以“茶”這種方式的人際傳播中,喝茶的禮節非常講究,如茶只能斟七分滿,以表敬人,在他人為你敬茶時,中指和食指要叩桌以表謝意,從而傳遞雙方對彼此的謝意,有助於增進共飲茶者的情感和關係。

三、結語

茶,幾乎是所有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強烈的文化特質和獨特內涵,是一種高雅文化,也是一種大眾文化。“茶文化”已成為世界傳統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茶”為載體的人際傳播中,“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影響着人們自覺規範言行、遵循和諧共處的交往方式,而這樣的交往方式和言行舉止反過來又有助於人際傳播,使人際交往變得更加順利。因此,在現代社會,既要傳承傳統“茶文化”,又要構建具有新時期特點的“茶文化”,從而弘揚“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茶文化論文14

摘要:事實上,茶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過程,恰恰也是茶文化在被認可,內涵得以完善的發展過程。將茶文化內涵與體育教學理論應用結合,其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優化學生教學機制。本文擬從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分析認知入手,結合體育教學理論的實施背景認知,通過分析茶文化與體育教學理論創新融入的可能性,從而全面探究茶文化視域下的體育教學理論創新機制。

關鍵詞:茶文化視域;體育教學理論;文化內涵;教學新思維;精神詮釋

茶文化體系中向我們層次化表達和詮釋的,不僅是具體的文化元素,同時更是一種精神理念和藝術內涵,尤其是在體育教學理論日益完善的今天,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內涵融入其中,已經發展成為體育教學機制創新發展的關鍵。茶文化的豐富內涵也讓體育教學理論的深化應用和全面沉澱,提供了可能。

1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分析認知

當前我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實現了深度、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文化融入與應用訴求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對茶文化的理解與應用,有了全新高度。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讓我們真正有效的感知到了茶文化體系的價值所在。在我們利用茶文化時,需要從物質前提、藝術內涵和精神實質三個角度來理解整個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從物質基礎看,茶文化發展的前提是與茶相關的諸多物質元素,尤其是在整個時代發展進程中,茶的物質基礎不斷完善,通過茶葉產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為茶文化的傳承發展奠定了重要支撐。與茶相關的物質元素是茶文化發展的關鍵,無論是品味茶的內涵,還是發展與茶相關的文化內涵,都是以客觀的茶物質為重要前提的。就藝術內涵角度看,其中所包含和展現的內容是層次化的,無論是茶歌、茶詩藝術,還是與茶相關的採茶舞、採茶戲等諸多元素,都是茶文化的內涵得以生動、立體化呈現的關鍵和基礎。尤其要注意的是,茶文化的藝術內涵,使得茶文化體系的價值內涵得以立體化、生動化展現。最後,對於整個茶文化機制來説,其中最關鍵的是其中詮釋了諸多與茶相關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維,對於茶來説,其中所表達的精神思維,不僅向我們是茶文化的深厚內涵,同時也讓整個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和行為規範得以本質化詮釋。我國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當前時代發展進程中,其之所以能夠實現持續影響力,關鍵則在於其通過系統化彰顯系統化的精神思維和人文內涵,從而讓我們體會到茶文化的具體應用價值。

2體育教學理論的實施背景認知

對於當前我們所要開展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説,其中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教育活動,同時更是基於精神情感的表達與詮釋。無論是體育教學理論的集中詮釋與表達,還是文化交流的具體表現,都需要通過豐富具體的文化理念內涵,從而滿足當前體育教學活動的整體實施訴求和教學需要。對於我們具體實施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説,其中所需要融入和表達的,不僅僅是教學機制上的提升與優化,同時也要充分注重及時補充新理念和新思維。在傳統的體育教育活動中,其中所具體應用的模式和方法,更多在於使用了機械、傳統的教育思維,無論是具體的體育教育模式,還是整個體育教育活動的內涵化,都相對較為欠缺,特別是文化理念上的不足和精神上的思維,都影響到了整個教育活動的有力實施。所以在當前整個體育教育體系不斷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選擇融入合適的文化資源就至關必要。當然,我們也必須理解體育教學理論在當前教學應用環境下,也面臨着創新優化、豐富提升等諸多全新時代訴求。對於教學活動的具體創新而言,其中所具體詮釋的基礎是理念上的豐富構建和教學內容的體系化詮釋。

3茶文化與體育教學理論創新融入的可能性分析

在教學機制日益成熟的今天,逐漸確定了體育教育活動的具體人文訴求,我們不難看到:通過茶文化的系統化融入,將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發揮和承擔重要的教育意義。當然,我們也必須注重將體育教學理念與具體的人文內涵,乃至系統化的茶文化元素綜合融入其中,才能從根本上滿足整個教學活動創新實施的終極訴求。結合體育教學理論實施狀況的具體瞭解和認知,我們看到,其在當前背景下,需要“以創新推動發展、以深化豐富教學”,所以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就極為必要。結合茶文化體系的具體表現看,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深厚,且教學內容多元,這就為當前我們創新優化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應用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就目前整個教學體系的實施趨勢和背景看,多元化、創新改革不僅是其重要發展趨勢,同時也是適應社會訴求的必然抉擇。要在豐富教學內涵的關鍵前提下,通過精準體育教學理論的應用定位和基礎背景,從而更好發揮人才培養與理論應用創新的關聯價值。事實上,對於當前體育教學理論創新活動的具體實施而言,其中所需要融入和詮釋的不僅僅是基礎性教學內容,同時也要充分注重精神理念和人文內涵的全面融入和優化展現,這些內容中,其既需要有豐富完善的物質元素做支撐和前提,同時也需要有相應的精神理念做支撐,這實際上就為茶文化體系的集中優化和全面實施提供了本質化支撐。結合我國茶文化體系的深化認知,我們看到其中所詮釋和表達的,不僅是豐富完善的文化元素,同時也有着系統化的內容,可以被具體應用到整個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應用機制之中,比如民間採茶舞藝術,其可以通過系統化改造,從而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體育教學理論的優化創新。

4茶文化視域下的體育教學理論創新機制

對於學生培養活動的整體實施來説,我們應該將其放在動態、多變的氛圍下具體實施。特別是對於學生培養活動的整體實施來説,其應該是一項綜合化活動,其中所包含和傳遞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對學生的人文情感和體育精神等等內容提出了較高訴求,因此,基於這一系列諸多新訴求,需要我們借鑑茶文化理念內涵的關鍵前提下,結合體育教學理論創新應用的關鍵前提,優化文化內涵元素的全面融入,就極為必要。客觀地説,如今教學體系需要在具體實施中得以豐富構建和完善詮釋,無論是教學機制自身的完善性,還是具體的文化內涵,都不能脱離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整個教學體系的實施訴求。尤其是要結合當前學生培養的綜合素質背景下,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認同感和思想啟迪,就需要我們在具體變革教育訴求的關鍵前提下,豐富教育內容,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激發學生理解的根本前提下,優化體育教學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我們看到茶文化體系所詮釋的內涵是層次性的,無論是茶文化自身的多樣性,還是其中所表達的精神思維,都是整個教育活動中,值得我們借鑑和吸收,乃至融入的重要內容。如果我們系統化分析茶文化本身的價值功能,以及整個教育活動實施的整體訴求看,兩者有着本質融合點。特別是對於當前整個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來説,文化融合與交流,對於學生培養活動的開展有着本質性影響。所以文化理念的集中表達,就至關重要。結合當前學生培養活動的主要目標看,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序幕”已經開啟,如何選擇合適的文化底藴,來豐富具體的體育教育內容,並且整體打造全新教學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人文情懷,就極為必要。我們在對當前教學訴求進行具體分析時,不難看出:傳統體育教育理論缺乏必要更新和完善,尤其是過多強調教學目標的客觀性,教學行為的自主性等等未能將學生自身的人文感知和價值訴求等等元素融入其中,從而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有效培養活動。

5結語

總的來説,對於當前體育教學理論活動的創新實施而言,其中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樣化、層次化的,尤其是隨着整個體育教學理論發展應用不斷成熟,我們看到只有在立足教學訴求的關鍵前提下,引入合適的文化元素,才能實現該理論的最佳應用。通過對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和文化發展歷程進行綜合分析,我們看到其中所包含和承載的內容是多樣化的,除了基礎性物質元素外,更關鍵的是其中彰顯和傳遞了系統化的精神思維,成為我們當前應用該文化體系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前提。

參考文獻

[1]章以賽;錢丹丹.基於“校園足球”背景探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評《高校足球教學實踐研究與理論指導》[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2):188-193.

[2]劉會平;呂秀娟.基於新生特點的嵌入翻轉課堂教學的高職英語生態化教學理念及實施———以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xx,(11):111-113.

[3]張夢倩.《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推行與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兼談體育教育專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1):222-224.

茶文化論文15

摘要:瞭解傳統藝術,認識傳統藝術就成為我們利用該藝術的關鍵所在。正是因為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所具體詮釋的文化屬性和藝術理念,使得我們在發展當代油畫創作藝術時,通過充分融入多樣化的藝術理念和文化思維,從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應用價值和實際影響力。本文擬從美術教育的問題不足認知入手,結合當前油畫藝術的創作訴求理解,通過具體分析茶文化元素的整體內涵,從而研究吸收應用茶元素開展美術教育活動與油畫創作藝術的具體實施思路。

關鍵詞:美術教育;油畫創作;茶文化元素;吸收機制;應用體系

在藝術與文化之間深度融合、全面發展的今天,藉助多種元素,助力當代藝術迎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繪畫藝術元素,不僅能夠有效豐富當代油畫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具體素材,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其也實現整個茶文化機制發展應用的最大價值,當然這也是實現該藝術全面傳承的關鍵使然。

1美術教育的問題不足認知

在當前整個教學機制日益成熟的時代背景下,諸多元素都能夠具體應用於具體的學生培養活動之中,無論是文化素材本身,還是其背後所詮釋和表達的精神,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所關注的重點,更重要的是立足當前學生培養訴求下的創新要求。對於美術教育活動來説,其中所需要的,絕對不僅僅是美術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和美學情感。但是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實施進程中,缺乏對美術創作內涵的深度理解與認知,從而影響了該教學活動的全面、合理化實施。就當前美術教育的具體開展來説,其中所需要具體融入和充分傳遞的,不僅是具體的美術繪畫思維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選擇合適的文化元素,提升整個美術教育活動的人文屬性和生態內涵。客觀的看,在美術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之所以能夠發揮茶文化元素的具體優勢,一是因為整個茶文化機制中包含了諸多能夠被具體應用與美術教育的內容元素,無論是茶畫藝術,還是茶文化中所詮釋的精神理念和創作思維,客觀地看,都是目前美術教育活動中,值得我們傳遞和融入的重要內容。

2當前油畫藝術的創作訴求理解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中,繪畫藝術無疑是人們內心情感詮釋與表達的重要方式,油畫藝術不僅是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對油畫藝術的具體展現和藝術創作所展現的內涵進行集中分析,我們看到在油畫藝術創作過程中,其本質恰恰就是文化理念的表達。在諸多世界級的油畫藝術作品中,其都藴含着濃厚而成熟的文化機制。同時在油畫藝術具體創作過程中,通過多種藝術元素的融入和借鑑應用,實現了油畫繪畫者自身情感的生動形象表達。事實上,隨着當前油畫藝術日益成熟,如今在具體的油畫藝術創作過程中,其生活化訴求和內涵化的應用要求逐漸提升,比如:油畫藝術中,以反映宗教故事為主要創作素材的比重不斷降低,其中以闡述情感的藝術作品日趨多樣,同時在這一具體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大批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油畫作品。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日益成為時代訴求的發展背景下,油畫藝術與我國文化之間形成了新的融合與創造,就不同油畫藝術的風格理解和藝術展現看,其中形成了不同藝術流派,不管是具體的油畫寫實,或者是新畫派等等,客觀上看,這些都是油畫創作內涵化的集中表達與藝術呈現。當然,在我國油畫藝術的具體發展進程中,正是文化藝術環境影響,從而使得該藝術並未能形成獨立化的風格內涵,特別是在當前油畫藝術的具體創作背景中,其中缺乏合理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思維融入,尤其是油畫藝術的傳承與應用缺乏合理的文化環境及氛圍,從而影響了油畫藝術自身風格的詮釋與內涵思維的合理表達,限制了其融合與提升。

3茶文化元素的整體內涵分析

就我國本身來説,其有着豐富而完善的茶文化機制。在該茶文化體系發展傳承時,其中不僅包容了豐富的物質元素,同時也系統化的詮釋了相應的精神內涵和人文理念,並且通過不斷應用,從而形成了內涵化的文化體系。因此,就當前多元文化融合傳承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我們能夠將茶文化的整體內涵以合理的形式,通過系統化的開發活動,使其能夠系統化融入到油畫藝術的創作以及美術教育過程中,其自然能夠實現茶文化應用的吸收的理想效果。我國有着濃厚的文化氛圍,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理念,還是茶文化體系的價值元素,其中所傳遞的都是一種精神認知和成熟的人文理念,所以在當前教學體系日益完善的時代背景下,其需要我們通過文化理念的合理詮釋與表達,從而在全面理解和認知茶文化內涵和應用價值的同時,通過合理的吸收和借鑑,從而實現整個美術教學體系的深度發展。

4吸收應用茶元素開展美術教育活動與油畫創作藝術的具體實施思路

油畫藝術雖然不是由我國所發明的藝術形式,但是其在近些年融入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也實現了全面而有效的融入與詮釋,無論是油畫創作的素材,還是整個油畫藝術創作的整體理念和融入的思維都得以全面提升。在當前我們具體利用茶文化元素豐富美術教學體系時,其中需要的不只是從整個茶文化元素體系中,探究其中所具體包含的藝術內容和繪畫素材,尤其是結合精神理念的合理表達與詮釋,從而實現美術創作過程中的精神思維展示。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合理認識茶文化元素與美術教育活動之間的結合點,通過深度融入,從而實現當前整個美術教育活動的全面提升。在具體吸收茶文化元素時,其關鍵在於通過對茶元素中所具體包含的精神理念及思維進行深層次理解,在具體融入的關鍵前提下,通過集中融入,從而來具體豐富美術教學活動。特別是對於美術教育活動本身來説,其需要通過具體融入茶學元素內涵,從而構建極具文化氣息的美術教育機制。結合美術教育活動的實際訴求看,如何才能更為充分、有效的去挖掘學生在參與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本質關注點和興趣訴求,這恰恰是當前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重點與關鍵。對於美術學科來説,其中所使用的教學素材和方法,都詮釋了藝術理念的融合價值和應用特色,尤其是任何一幅美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其需要學生將自身的理解與認知情感融入其中。就我國茶文化的內涵詮釋與具體表達看,其中無一例外地詮釋了茶文化體系的情感思維,因此,在美術教育機制全面創新時,如果想要合理有效的去利用整個茶文化,就必須從根本上探尋美術教育活動中學生培養的實質性訴求。當然,就茶文化體系本身來説,其中所集中傳遞的藝術思維和情感理念,恰恰是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關鍵所在。美術教育作為學生培養活動的重要組成,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也有着深遠影響。當然,對於今天整個文化藝術環境看,傳統文化的復興、西方文化的傳入,實際上都讓學生充滿期待,因此,在美術教育時,我們不僅能夠充分發揮茶文化的內涵,同時也可以將茶文化體系中的茶畫藝術,以及西方的油畫藝術等內涵融入其中,通過實際素材,從而讓學生自身能夠繪畫藝術的內涵形成本質性期待和理解。因此,在當前美術教育活動具體實施進程中,其不僅需要我們細化認知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內涵所在和人文認知,同時也需要對茶文化元素的內涵理念進行本質化詮釋,從而使得學生對藝術應用與文化理念,形成情感化認知。就當前美術教育活動的實施訴求看,完善的藝術融入更是立足當前美術教學機制創新與提升的關鍵所在。在具體吸收和應用茶文化元素,創新美術教育活動時,其中所具體需要的不僅僅是藝術理念的集中融入,同時也需要通過深度解析其中所詮釋的精神思維,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和人文情感。事實上,在研究美術教學機制全面創新與吸收應用時,其從本質上看,正是立足學生視角所實施的美術教學活動創新與提升。

5結語

就當前文化傳承與內涵優化的時代背景看,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茶文化不僅能夠被有效應用其中,同時也能夠通過發揮茶文化的內涵價值和深遠影響力,來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美術教學的本身價值。

參考文獻

[1]徐歡;羅來兵;童福洲.借信息技術之力翱翔智慧課堂———淺談信息技術與中學美術學科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06):136-139.

[2]王叢;黃金程;史芳.基於“文化理解”的美術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以《富陽祠堂建築》教學案例研究為例[J].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15):191-955.

[3]肖菱;李紅菊;李燕芳.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評《民間美術與學校教育》[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12):321-325.

Tags:茶文化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