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醫療

醫療門診心理諮詢研究論文

欄目: 醫療 / 發佈於: / 人氣:3.09W

1對象與方法

醫療門診心理諮詢研究論文

1.1對象

在全市100多家醫學心理諮詢門診隨機抽取40家進行調查。

1.2內容

1.2.1醫學心理諮詢門診基本情況包括機構名稱、成立時間、執業範圍合法性及主要服務內容。

1.2.2門診設置情況包括諮詢人員職稱、專/兼職情況、培訓方式、診室環境及佈置、門診時間與宣傳方式。

1.2.3門診流程情況包括門診建卡寫卡模式、來診方式、初複診時間安排、費用結算。

1.2.4諮客相關情況包括性別、年齡、疾病診斷、治療處理及複診率等情況。

1.3方法

將調查內容設計成表格式與問卷式相結合的調查登記表,對調研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後,逐一上門登記調查、填寫登記表,調查時間為2006年3月1日至31日。

1.4統計分析方法

調研結束所有有效資料經核對後,將機構與人員等資料分別通過計算機設定程序輸入統計,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應用構成比進行相對數分析。

2結果

2.1資料分析

2.1.1醫學心理諮詢機構一般情況:擬收集登記諮詢機構40家,有效資料38家,失訪2家,有效率95%。其中綜合性醫院18家(佔總數47.4%),區精神衞生中心醫院9家(23.7%),社區衞生中心6家(15.8%),其它專科醫院5家(13.1%),符合近年醫學心理諮詢門診的整體分佈。具有工商執業範圍合法性的機構30家(78.9%),其餘均未取得醫學心理諮詢相關執業範圍8家(21.1%)。機構創建時間≥20年的僅3家(佔7.9%),創建10~19年14家(36.8%),創建5~9年12家(31.6%),創建≤4年的9家(23.7%)。從業人員狀況:24家機構中從業人員共79人(醫生62人,包括心理評估師與治療師等相關人員7人,護士17人),醫生中高級職稱31人(50%)、中級職稱31人(50%)。門診醫生專職者10人(16%),兼職者45人(73%),其中精神科兼職者11人(24%),神經內科兼職者14人(31%),其他由內科、婦產科等兼職者共20人(44%)。所有醫師均參加過市精神衞生中心開設的心理諮詢培訓班,取得從業資格證,但接受培訓時間小於6個月的多見。門診設置:每週安排諮詢時間為1天的17家(44.7%),每週5天的有16家(42.1%),其餘為2~4天(13.2%)。有專門診室的29家(76.3%),簡單佈置的11家(28.9%),僅有8家(21.1%)對其醫學心理諮詢門診對外做過例如報紙、雜誌廣告等宣傳工作。門診流程:對於來診者院方有專門登記的11家(28.9%),多為精神專科醫院,門診卡實行醫院代管的有7家(18.4%),有來診者自行保管的有16家(42.1%),以上兩種方式並用的有5家(13.2%)。門診病史按精神科模式書寫的有8家(21.1%)對個人史作了詳細記錄有利於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作全面分析,按內科模式書寫缺乏個人史詳細記錄的有30家(78.9%);門診病史有診斷複核的21家(55.3%),有專門醫學心理諮詢門診告知書的僅3家(7.9%)。對諮客來診方式處理中採用有利於諮詢療效的預約模式的有15家(39.5%),自行來診模式的21家(55.3%),採用自行來診與代診的有2家(5.3%),代診是一種對諮客不負責的諮詢方式,不應採用。門診初診時間不少於50分鐘的7家(18.4%),30~40分鐘29家(76.3%),20分鐘以下的2家(5.3%);複診時間大於20分鐘的10家(26.3%),10~20分鐘的15家(39.5%),少於10分鐘的13家(34.2%)。所有被調查醫院均採用CCMD-3診斷標準與市質控手冊規定相結合的診療措施。被調查的38家醫院均認為醫學心理諮詢門診收費太低。

2.1.2諮客相關情況問卷調查顯示:諮客來診時的病種分佈分別為:神經症、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礙及其他精神疾病;其中在神經症中以焦慮症、神經衰弱、強迫症多見。在治療藥物方面採用抗精神病藥物、情感穩定劑、抗焦慮催眠藥、促智藥,四種藥物均有且品種較多的有12家(31.6%),四種藥物均有但以情感穩定劑、抗焦慮催眠藥為主的有18家(47.4%),僅有情感穩定劑、抗焦慮催眠藥,且品種較少的8家(21.1%)。從不同年齡段的諮客隨機選取共計1468例,其中男性761例,女性707例,從複診狀況比較來看,發現不同年齡諮客複診狀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0~49歲的諮客複診率較高,<10歲和≥70歲的諮客複診率較低。

3討論

從本次調查結果看,較前相比我市的醫學心理諮詢近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設立心理健康諮詢機構,要登記批准。儘管本次調查的大部分醫療結構通過了工商登記具有合法性,但是仍有近1/5的機構為非法營業。心理門診在服務機構設置上已打破傳統的以封閉式精神專科醫院為主的模式,發展了多樣化的醫療服務機構。這説明我市醫學心理諮詢門診管理工作與執法監督工作仍有一定漏洞。心理諮詢門診的合理設置、合法設置還需進一步完善,這些舉措將對我市心理障礙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意義。調查資料顯示:我市目前參與心理門診工作的醫生及醫院有了較好的配置,所有醫務人員均參加了專科培訓,近90%的醫生具有中級職稱,近80%的醫院設立專門診室,説明目前各家醫院對心理工作的重視。但是還應看到近2/5的醫院僅設立了一天的心理門診,僅1/5的醫院為心理門診做過宣傳,這些與社會的需求不成比例,説明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不夠強,尚需進一步深入開展相關工作。心理諮詢門診工作調查資料進一步顯示目前的心理諮詢工作缺乏規範性,例如:病例書寫缺少專科特點、診斷複診率低、醫學心理諮詢門診告知書使用情況差以及對患者並患的軀體疾病未做詳細瞭解。患者就診登記情況與就診時間在各家醫院存在很大差異,可能會給患者在不同醫院就診時帶來疑問與顧慮。此外,本資料發現諮客病種以神經症、情感障礙患者為主,複診狀況與年齡密切相關,尤其是30~45歲諮客的複診率較高,這與此年齡段的諮客在家庭、工作、社會交往中扮演主要角色相關。這類人羣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勢必影響事業和家庭的穩定,因而心理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但又不便向家人、朋友和同事求助,於是較多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從而複診率較高。而10歲以下、70歲以上諮客複診率較低,則分別與教育訓練以及老年人行動不便有關。隨着現代社會快節奏發展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心理負荷日益加重,各種職業帶來相應的工作壓力也會對人們心理上產生各種影響;現代家庭對子女心理健康的'日益關心和重視,同時也提示兒童心理衞生問題的嚴重性;產業工人如何適應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工人的思想壓力較大,是其發生心理障礙的重要社會因素;隨着社會的老齡化發展,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也會愈加突出。

上述不同人羣的心理衞生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併為之作出相應的服務。綜合性醫院的心理門診藉助綜合性醫院的優良條件,可以更好地發現早期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或者為那些不願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的心理障礙患者提供幫助;同時通過社區衞生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生物-社會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最大程度的向市民提供整體的醫療服務,並且有利於醫學心理諮詢業務的全面發展。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性工作,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在維護和增進人們心身健康中發揮着巨大作用。對遭遇社會心理應激而尚未出現疾病的“健康人”和/或已有某些心理疾病或軀體疾病的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與訓練,增加其對心理刺激和衝突的防衞能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達到防治心理障礙、促進恢復健康的目的,從而減少盲目的檢查和不合理的治療,降低醫藥資源的消耗,減輕國家和個人的負擔。

因此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建議:①加強管理與督導,應成立相應的管理結構,具體實施醫療機構心理諮詢的管理與監督,並制定行業相關發展規劃。②將心理諮詢技能培訓納入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設立心理諮詢(治療)師的職稱系列,建立完善的心理諮詢專科診療常規。③重點發展綜合性醫院的心理諮詢,進一步完善專科醫院與社區醫院在診治心理障礙疾病中所起到的作用。④重視並擴大宣傳,發展適合我國目前國情的心理治療模式。在整個調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失訪現象,失訪率5%左右,説明調研工作存在遺漏,這是由於此項工作的特殊性,致使個別單位消極對待,也與調研工作的前期宣傳、溝通力度不夠有關。另外本次調研由於多種因素限制,未能對從綜合性醫院轉診的情況以及諮客的職業分佈做深入詳細的調查統計也是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