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過春節的板報

欄目: 春節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大家都希望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為了慶祝節日,大家可以製作一份手抄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過春節的板報,供大家參考!

過春節的板報

過春節的板報1

過春節的板報2

過春節的板報3

過春節的板報4

過春節的板報5

過春節的板報6

過春節的板報7

過春節的板報8

過春節的板報9

過春節的板報10

過春節的板報資料1

人人新中都有一個“盼”字,也都有自己盼望的事,而我則盼望着過春節。

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小時候開始,我就盼望着過春節,因為在春節的時候,會有很多親棚好友來到我家,還有很多和我同齡的小朋友,我可以跟他們一起開心地玩,所以,我從時候就開始盼望春節。

漸漸長大一點,我還是盼望春節。這時候的原因變了,不僅僅因為可以開心地玩,還可以放鞭炮和禮花。每當看到我親手點燃的“湧泉”噴射出金色的火花,我心裏就比蜜還甜。也許,我更愛看禮花。禮花升上天空,綻開,變成美麗的圖案。散落下來,漸漸消失在夜空

中我不緊替它們感到惋惜,可是,它們的生命雖然只有那麼短,卻帶給人們快樂和幸福。

現在我依然盼望春節,因為,我盼着拿到壓歲錢。我拿着壓歲錢買一些課外書籍來看,我在書海中遨遊,懂得越來越多的知識,獲得快樂。

一個“盼”字,代表着多少人的心願和期盼,而春節年年有,我也年年盼,又一個春節即將來臨,也許,以後,我盼春節的原因將又有變化,但我對春節的盼望,不曾改變。盼春節,盼望新一年的幸福與快樂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貼倒幅、貼對聯、掛中國節!”每當我唱起這支歌時,便想起每年的春節。

過春節的板報資料2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臘月二十四掃塵——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臘月二十七洗福祿——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

臘月二十八貼春聯——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臘月二十九祭祖,上供請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臘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過春節的板報資料3

春節的傳統食俗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歷來很講究吃,到了節慶那就更注重了,春節時的食物就更要精心準備了,而且豐富多樣、寓意很多。比如: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夜飯是春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齊聚一堂,早早的就開始忙活準備年夜飯,到了晚上,端上豐盛的美味佳餚,大家相聚一起守歲酣飲,送舊迎新。傳統的年夜飯桌上一般是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煮沸,熱氣騰騰,温馨撩人,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如今國富民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人們已經沒有這種習俗的約束了,只要是能上桌的菜,想吃就吃。這也算是傳統文化的流失吧!

中國傳統節日沉澱了千百年的傳統文化,它藴含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內涵和魅力並承載着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

Tags:板報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