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的冬至日記彙編9篇

欄目: 冬至節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日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冬至日記彙編9篇
冬至日記 篇1

今天是冬至可是一家人團聚的節日。

傍晚爸媽都在燒香包,餃子。只有我納悶。我問媽媽我有事幹嗎。媽媽説你去買東西吧。我走啊走啊商店都關門了。我回來説媽媽商店關門了。媽媽説傻孩子冬至當然關門啦。然後我們就燒香。到了精彩的時候了就是吃飯了。就連樓上的叔叔都來我家吃飯我家可有獎了。吃完許多人説;我家的冬至可幸福了。我們就上樓上聊天。我看見一顆星星很亮很亮就像我們一家人一樣幸福,安康。回去睡覺了我在夢裏有無數個冬至,都是美好的。

冬至日記 篇2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説∶“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裏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着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裏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着……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拉着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説∶“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説:“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説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冬至日記 篇3

今天上午,我上完英語班,劉成煜邀請我晚上去他家吃餃子。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

晚上,我應約來到劉成煜家,餃子已經包好了。他媽媽正準備煮餃子。餃子像一隻只挺着大肚子的“小鴨子”。只見這些“小鴨子”爭先恐後地跳進鍋裏,“洗澡”過後, “小鴨子”又慌慌張張地漂了上來,翻了個身,好像在説“我煮熟了,快來吃我吧!”餃子熟了,一個個被盛到碗裏,端到桌上。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咬了一口——啊,真香!我一口氣吃了十七個餃子,這才心滿意足地放下了筷子,和劉成煜玩遊戲去了。

據説餃子是由北方人張仲景最先發明的。他是一名醫生。為了防止人們凍傷,把羊肉等驅寒食物為餡兒包在麪皮裏,再放在一個大鍋裏煮熟拿給凍傷的人吃。經過多次改進,就成了現在的餃子。

餃子美味可口,讓人回味無窮。我情不自禁地説:“餃子真好吃!”

冬至日記 篇4

很小的時候每逢冬至這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冬至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掉。為了我的耳朵我都會大口大口吃餃子。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凍掉。

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可是一個大節氣,倍受人們的重視。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盛行吃湯圓。不論吃什麼都是人們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我們全家聚在一塊,吃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心裏都美滋滋的。每到這時奶奶總會對我説:“多吃點,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哦!”雖然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但是我家裏卻温暖如春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可惜今年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來。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日記 篇5

今天是冬至,依照傳統,要去掃墓。昨天晚飯的時候,爸爸就在問我,説你明天有空的話,跟你媽媽一起去掃墓,可以幫她拎拎東西。今天起了個大早,五點半就起來了。六點十分從家出發。六點四十到歐尚超市旁邊的車站等候掃墓專車。我們去的還蠻早,只有兩三個人在那裏等候,畢竟首班車是要到七點半發車。可我去了趟廁所回來,隊伍就開始排長了。人羣中開始起了騷動:掃墓車呢?怎麼牌子都不掛出來。等引導牌掛出來,排隊伍的紅線拉起來,等候的人更加騷動:車子好早點發車了,隊伍都已經那麼長。我一看錶,此時才七點鐘。七點二十分,首班車發車,我排在第二個,理所當然地能有個座位,因此路上還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進門口就直奔營業廳去交錢,原因是我爺爺奶奶的墓已經滿二十年了,跟網通一樣要續費。在營業廳裏,我媽媽順便買了三個花圈:一個給我爺爺奶奶,一個給外公,一個給阿姨。我們按照先近後遠的順序,先去外公這裏,再去爺爺奶奶這裏,最後去阿姨這裏。我媽媽為了今天的掃墓,忙了幾天,又是買紙錢、蠟燭之類的,又是要買進貢的豆腐乾、魚之類的,最麻煩的是魚這些還要燒好,然後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這些東西鋪開,又是上香又是燒錢。一樣的程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發暈。我為她撐傘,手覺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媽媽説累死。我這麼喜歡爬山的人都感覺有點累,更何況是她呢。等我們三個墓都掃好回去,有更多的人從四面八方湧向公墓裏。儘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裏保持着旺盛的人氣。好不容易擠上車,回到家,也已經近十二點。

冬至日記 篇6

今天是“冬至”。早上,媽媽從菜場裏買了湯圓粉,魚,肉,鴨……

到了下午,我從學校放學回來,弟弟從幼兒園回來。我們回到家裏。洗了手,把湯圓粉倒進大碗,再用水打濕。媽媽在碗裏搓來搓去,揉來揉去。把湯圓粉揉成一團。然後,把湯圓粉一塊一塊的摘下來放在大碗裏。讓我和弟弟來做湯圓,怎麼做呢?

媽媽教了我一下,説:“把湯圓粉放在手心裏,雙手合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再右手順着一個方向不停地轉啊轉。就這樣,圓圓的湯圓就做成了”。我根據媽媽説的就開始做了,怎麼做也成不了圓形啊!媽媽説:“不急,多做幾次,一定會得。”真的,好幾次以後,我把湯圓做的一個比一個圓。看着一大碗又白又圓的湯圓,好高興啊!想想一定很美味的。

我們來到廚房,開始煮湯圓。首先,開火,把鍋燒燙,再放肉,肉哧哧響,出油了。媽媽把湯圓一個一個慢慢地放進去,再不停到反過來反過去。不一會兒,湯圓變顏色了,成了金黃色。

這是,媽媽加人了鴨湯。香噴噴的湯圓就出來了!真美,真香啊!

冬至日記 篇7

今天下午,老師教我們做湯圓,因為明天就是冬至。開始包湯圓了,老師示範給我們看。我開始時搓來搓去,不是陷留出來,就是搓不圓,經過一會兒的努力,總算知道把揉成好的麪糰拉成一個個小團,再把小團用十指擠壓成圓,向裏面加入調製好的芝麻陷,小心翼翼的用四個指頭輕捏封口,再用雙掌輕輕把湯圓揉圓。然後我們把湯圓煮熟。吃着自己親手做的湯圓,甜到心裏。

冬至日記 篇8

明天是冬至,冬至有吃湯圓的'習俗。今天,魏老師教大家做湯圓。湯圓是怎麼做的呢?先要把麻心餡搓成一條,再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揉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把湯圓粉揉成一個圓,用手挖出一個小洞,把做好的麻心餡放進去,把它揉得圓圓的。就這樣一個又圓又白的湯圓就做好了。最後還要把煮好的湯圓用土黃色的豆沙粉拌一下,再分給大家。

我嚐了一口麻心就流出來了,感覺像蜂蜜一樣甜。吃完我一張嘴同學們都説我的牙齒都變成黃色了。

今天的湯圓真好吃!

冬至日記 篇9

該來的總會到來。該去的總會離開。

宇宙的平衡,世間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這天最後那一秒呈現。是的,當把這一刻凝固、延遲、顯微並放慢鏡頭播放的時候就能看到,它處於一年最微妙的時刻,這一刻它實現了由長變短與由短變長的交換,這一刻它實現了陽生陰亡的轉換,這一刻它金雞獨立於平衡中點、表現出最美的容姿達到至純至善的和諧交集。

想什麼重要嗎?重要之處是如何理解世界、認識現實、和悦生活、調整態度;不重要則是因為無論如何理解、認識,抑或無論怎樣的態度都改變不了客觀現實,不能阻攔來的與去的、讓你快樂的或者叫你沮喪的、引你輝煌的或者誘惑你貪婪敗落的。

態度決定客觀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態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東西因而能夠更好地溶入世界;負面的、侷促的、惡毒的心態決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濁的、腐爛的因而自絕於社會進步發展的正常軌道。偏離軌道,只有下軌或者停頓,不會有其他選擇。

世界決定態度。每個人應該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既所謂態度決定世界的那個世界;另一個是物質客觀世界,既我們存在的環境。某種環境中會有某種環境中產生的意識,當這種意識作用於生活的時候,便是世界決定我們態度的時候了。

Tags:冬至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