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體會到很多節日藴含的文化和內涵,端午節不僅僅只是一個吃粽子的節日,我們在這個節日中可以體會到愛國情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優秀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1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2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2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3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3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4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4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5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5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6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6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7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7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8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8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9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9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10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10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 第11張

端午節優秀手抄報11

  端午與朱扇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此東坡《雲幺令》上闋,描繪的是“天中節”景象,也就是現在的“端午節”。“端午節”由來,説法甚多,有源於三代夏至節説、毒月惡日辟邪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甚至還有源於韓國的怪論,但絕大多數的漢人認同紀念詩人屈原的説法。

其實先秦時期人們視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五月五日乃符天數,午時為天中節,即“端五”或“重五”,相信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即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於是就在當日插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以蘭草沐浴、喝雄黃酒等驅毒除疫,順理成章避“端五”之忌而改稱“端午”了。

相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邑人爭相划船撈救,並灑米江中,以免魚類傷食其身,而逐漸形成賽龍舟和吃粽子的傳統。端午食粽盛行於魏晉,家家門上插艾懸五色桃印,小孩佩香囊系五色絲在手臂,書赤靈符卦紙於胸口,還有龍舟競渡等廣為熟知的一系列民俗活動。

端午節是由地域習俗、季節應變和歷史人物轉化而來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祭祀活動,經過祖輩的層層傳遞和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高度認同,約定俗成。它所表現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首先它將頌揚愛國詩人屈原的浪漫主義情懷結合在一起,龍舟競渡強調了只有齊心合力才能取得勝利的.集體主義精神,並且崇尚個人衞生,利用傳統中草藥來強身防病,其核心的主題就是讓大家來嘗品種多樣、食材齊全的中華美食——粽子,總之端午節就是以人為本精神的綜合體。

明清之際,端午習俗深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他們更以書畫的形式陶冶其中,並將對應“五毒”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繪成“天中五瑞圖”,張掛於廳堂間,或用硃砂畫鍾馗像貼在大門口,以拔除不祥,出門之際行囊中總不乏放把張天師畫像的朱漆摺扇。“但識扇中趣,何勞扇底風”,摺扇是傳統文化中彰顯個人生活品位及文化修養的道具,是身份地位、交友圈子的代言物,相當於現代的名片,書畫家們遂在這塊方寸之地上盡情揮灑翰墨、題詞寫詩,得心應手,一時蔚然成風。

寒舍舊藏一柄朱漆、朱書、朱竹、朱印、朱骨的“五朱”成扇,如此懷袖雅物當為“端午節”私人訂製,祈求“五毒”不侵耶?上款人是馮飛、字若飛,曾任張羣祕書,扇面一字一畫,字為民國教育總長傅增湘於1934年端午日硃筆所書,錄桃印符、畫張天師、赤靈符三則故事,另一面為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經紙所制,由晚清翰林、民國總統府祕書陳漢弟仿吳仲圭朱竹,構圖雖滿但倒也疏密有致,筆力剛健氣勢豪邁,葉葉似萬劍揮舞,魑魅魍魎安得近身乎?一柄在握,驅炎辟邪,真風雅可馭也!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風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説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説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説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説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徵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説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採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嶽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繫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台灣省]

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裏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台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説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對商家來説,端午節是營銷民俗文化的好商機,每年都在挖空心思為賣粽子吸引眼球,台灣什麼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眾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創意。台南地區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種叫“煎堆”(又叫“煎錘”)的食物。此俗也與鄭成功有關。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