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臘八節作文集錦七篇

欄目: 臘八節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臘八節作文集錦七篇

臘八節作文 篇1

在我兒時的飲食記憶中,一個叫“臘八”的日子,簡直就是弘揚味覺的宏大敍事。

20世紀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也沒有“暖冬”一説。只要進入“三九”,川西壩子儘管沒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勝景,結結實實的寒冷卻叫人神清氣爽。

那時我在一個名叫“新繁”的小縣城上國小,學校與東湖公園僅一牆之隔,學生們在課間操也能溜進東湖公園玩一會兒。只有30畝大小的東湖,為唐朝西川節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開鑿。我國現在僅存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新繁東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處為山西XX縣絳守居園池);“宋蓮”則指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王安石父親任新繁縣令時,曾以東湖並蒂蓮為祥瑞大事,寫長詩《東湖瑞蓮歌》以資紀念。

精巧玲瓏的東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紀念古代先賢的“懷李堂”、“三賢堂”和“四費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貞楠中,荷塘曲水環護20多處樓台亭閣,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還有許多楹聯匾額,常讓初識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讓我喜愛的,是“三賢堂”的那副楹聯:“何物薦馨香,西蜀繁田,東湖清水;前賢有遺愛,唐封翠柏,宋詠紅蓮”。記得大哥曾用朗誦詩歌語調對我解釋那副楹聯——什麼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為悠長?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東湖的清澈流水;唐代聖賢留下的蒼翠古柏和宋代詩人吟詠過的紅蓮芙蕖,都是先哲留給我們的深厚仁愛呀!

東湖是我和三弟兒時最愛玩兒的所在。初春時節,我們在城牆根一帶摘“狗蒂芽”(有清熱解毒等藥用價值的野菜),還有一種鮮紅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據説那是蛇的最愛,我們總要狠下決心,才能拒絕它那水靈靈紅豔豔的誘惑。盛夏之中,榿木樹林是我們捉蟬子和“牽牛郎”的勝地,慈竹林則是我們捉“筍殼蟲”和“丁丁貓”(蜻蜓)的好去處。到了深秋,我們跳到乾涸的荷塘裏,幾乎不費力氣就能挖菱角和蓮藕。

即便進入隆冬,頑童眼中的東湖也是絕佳去處。一個陰霾瀰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裏百無聊賴的我朝窗外看望去,只見紛紛揚揚的雪花漫天飛舞,不一會兒,操場旁那株高大鐵樹的墨綠色針狀葉子上就積滿白雪,看上去格外賞心悦目。放學鈴聲還在耳畔縈繞,我已叫上三弟,一邊背誦新學的課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邊拉着他奮力朝東湖跑。

東湖城牆上,幾大片盛開的臘梅被積雪壓彎了枝頭,那雪松軟而潔淨,伸出舌頭尖舔而食之,冷絲絲、甜絲絲,差不多堪與街頭藝人賣的棉花糖媲美,卻又勝在多出幾分馥郁。我們採集臘梅上的積雪打雪仗,弄得滿身都散發着臘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見天色已晚,這才意猶未盡地回家。

未進家門,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噴香——有臘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乾果的脆香,還有若干莫可言狀的馨香。來不及放下書包就直奔廚房灶頭,揭開鍋蓋,只見一大鍋五顏六色的稀飯。問及姥姥此為何物,答曰“臘八稀飯”。再問“何為臘八”?姥姥再答“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接下來的“佛成道節”等語我則完全聽不明白。

且不管“臘七飯”、“臘八飯”,只要可口就是好飯——好像有點兒“英雄不問來路”的意思。待到晚飯時,對吃喝問題一貫喜歡刨根問底的我再度提出質疑,姥姥講的那些話我仍然一頭霧水。讓人喜出望

外的是,平素嚴厲有餘和藹不足的父親居然給了答案:“臘八”古稱“臘日”。早在先秦,人們就在“臘八”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飯竟然有如此久遠的來歷和神奇作用,想不肅然起敬也難啊。

以吃喝為載體緬懷先人是“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業內人士的術語,就是“程序運行正常”。可是,怎麼也沒料到,今年我煮“臘八稀飯”的既定程序,卻因筆記本電腦莫名其妙染上“熊貓燒香”病毒而毀損殆盡。忙完重裝操作系統、安裝新買正版殺毒軟件等煩心事兒,“臘九”也要按“臘八”來過。至於將 “臘八粥”刷新為“臘八飯”,不是顛覆傳統,不為另類炫酷,不想顯擺廚藝,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過成廚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紅豆洗淨、分別煮至半熟瀝起;臘肉、火腿腸、四季豆、胡蘿蔔、獼猴桃、紅杏果脯、大棗、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顆粒,鐵鍋燒熱調和油燒熟,先炒紅豆等輔料,再以米飯均勻覆蓋,扣上鍋蓋小火燜之,一刻鐘就成。

姥姥當年做的“臘八稀飯”,一直是我私人食譜中一個難以消解塊壘,一種值得永遠珍藏情愫。每年開始“數九”,我都會在潛意識裏默默期待“臘八”的到來。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還是味覺記憶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個圓,圓周的起點其實也是終點?

思來想去,似乎豁然開朗——生命其實是個過程。即便走到那個“終點”,人生也應該該像江河那樣激揚奔流,絕對不能凍結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獨”、 “冷寂”、“漠然”等字樣。何況長路上總會有關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靨、温暖的雙手和親切的語言,引導我們一直向前行;何況鐫刻在心靈深處的親情、愛情、友情,早已譜就明媚樂曲——那是首無字詠歎調,只要在心底低吟淺唱着它,我們就會依然寄情於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還有那隆冬傲然開放的臘梅。

臘八節作文 篇2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臘八節有很多習俗,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

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説,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説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幹,吃着翡翠、杏幹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裏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着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乾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乾淨,將乾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説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裏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

臘八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吧。最好祝大家明天過一個快樂的臘八節。

臘八節作文 篇3

清晨,在一片霧氣中醒來,細密的水氣糊滿整個玻璃,房間好像不那麼陰冷了。突發奇想,手指在“灰”玻璃上描出幾個大字“今天過臘八。”

翻身下牀,沿着霧氣找到在廚房忙碌的姥姥。這裏的霧氣更濃。氤氲裏,我找到這暖意的源頭。滿滿一鍋的香米,燉着紅棗、花生、核桃等穀物。“咕嚕咕嚕”的沸騰着,清香迎向我的臉蛋,濕潤潤的、癢癢的。深吸一口氣,微燙的香氣直衝鼻腔,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痕跡。這怕就是新年的味道了吧。我在心裏嘀咕着,每會新年前,臘八的存在總是能讓我多一份回味,多一份期待。“別在這兒轉悠了,小饞貓。收拾收拾,今天過臘八。”我回頭,望見姥姥匯着甜蜜的笑臉,我也笑了笑,一溜煙兒跑開了。

太陽藏進雲層,霧氣可算消散了一些。我正和姥姥在廚房包着除夕夜的蘿蔔丸子,案板上,幾排淡黃色的小糰子圓滾滾的,不一會兒,就被姥姥送進了油鍋。熱油一遍遍的翻滾,蘿蔔丸子就在池子裏跳,冒着氣泡,裹上了一層外衣。這時我注意到,姥姥嫻熟地夾出一個丸子,卻擱在灶台上。隨即打開灶爐,火焰開始侵噬丸子的肌膚。姥姥扭頭看見驚異的我,講到:“這叫祭灶,這丸子是給灶王爺的。每年臘八,灶王爺都會上天稟報一年中人間的情況。為讓他上天言好事,就給他送去點兒好吃的丸子。”哦,還真有一段這樣的傳説,臘八又多了一份趣味呢!

不覺之時,初生的一年即將到來。小年臘八的幸福承接了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引來了新一年的酸甜苦辣。淡淡臘八香,濃濃節日情。

臘八節作文 篇4

臘七、臘八,凍死叫花。這句諺語我很小便會講了。是大伯教我的。我五歲那年的臘八節,便是天寒地凍,哈氣成冰。因為冷,我賴在被窩裏不肯起來。而那天,大伯卻起得格外早,吃過飯,他竟去了鎮上,説有很重要的事。鎮上離村子有七八里路。大伯走了,天,不知何時,竟開始飄雪了。後來,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麼日子,大伯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為家生變故,我寄養在大伯家,已經半年有餘了。大伯是個孤寡老人,六十多歲,看起來,像七十歲,或者還要老。但他卻很愛笑,笑起來,山羊鬍子一動一動的,很好看。我不能讓妞兒跟着大伯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卻,唉……”他常顫巍巍地説。我雖聽不太懂他的一些話,然而我卻知道,他是極疼我的,比起家裏的人,親多了。自我來後,他用來換錢的.雞蛋,便成了我的營養品。他的老白乾,也喝得少了,説要攢下錢來,將來供我念書。

大伯終於回來了。他渾身上下一片白,像個雪人。看見我,他便開始笑,山羊鬍子上的雪落到我臉上,涼涼的。他將手裏拎着的一隻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憑直覺,我知道那裏面應該是吃的。可他卻不肯先打開,而是先為我洗臉,梳辮子,末了,又拿出預備過年的新襖,讓我穿上。然後,才一點、一點地開那紙包,呀!裏面的東西,竟是我沒見過的!

“孩子,知道嗎?今天是臘八節,也是你五週歲的生日!”他依然笑着,但那笑裏有了些我不能理解的深意,“這叫生日蛋糕!聽説,城裏人過生日都興吃這個!我是提前讓在鎮上開雜貨鋪的親戚從縣上捎來的!”他一邊説,一邊打開另一個紙包,裏面是五支紅紅綠綠的小蠟燭,他將它們一一插在那個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點着。蛋糕上立時盛開了五朵金黃色的花。“閉上眼睛,許個願吧!孩子,許個你最想要的願望,往後,你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越來越好,人家説了,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許願,是最靈的……”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見識並且擁有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過的世上最美的美味——那軟糯,那細膩……一生不忘。大伯一口都不肯吃,他説,那整個都是屬於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裏——連同許下的心願。

所謂刻骨銘心。又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那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用他所能想到的最特殊的方式,為一個孩子灰色的童年塗上了香甜,成為我一生最温暖的記憶之一。

是的,時間永遠不會使記憶風化。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着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八節作文 篇5

因為在早上出去玩之前,媽媽就買好了做八寶粥的材料了,提前先泡在了水裏,媽媽説這樣煮的快。所以,中午一到家,就可以煮上喝了。臘八吃的就是豐富!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呢~孩子們一般都喜歡吃肉吧!爸爸媽媽可不要説他們哦,因為都在長身體,吃的好是關鍵呢!

今天是臘八了,先問問好朋友們和八寶粥了麼?很香吧?呵呵。誰沒喝我請你喝哦~家裏今天煮了一大鍋呢!

早上我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了,做了好長時間的車,有點不適應,一到家就躺到了牀上。早上想出去拍點pp,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一張也沒照成,反正景色也不怎麼好,冬天一點綠色也沒有。

因為在早上出去玩之前,媽媽就買好了做八寶粥的材料了,提前先泡在了水裏,媽媽説這樣煮的快。所以,中午一到家,就可以煮上喝了。

臘八吃的就是豐富!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呢~孩子們一般都喜歡吃肉吧!爸爸媽媽可不要説他們哦,因為都在長身體,吃的好是關鍵呢!

因為作業在昨天就寫完了,今天就只背背書就行了。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把英語的10篇口語作文背下來,也不需要死記,只是為下星期三的英語口語考試做準備,沒次我們都是滿分,這次也要加油哦!

臘八這一天過得好開心哦。

臘八節作文 篇6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雲:“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眾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因而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日吃粥作為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並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後,臘八節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八節的來歷——中國的傳統習俗

據載,中國有的寺院在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處沿街(途)化緣,將收集的米、粟、棗、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臘八粥,分發給民眾,吃了據説會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們叫它做“佛粥”。南宋陸游有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而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一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寺僧每日把化緣得來的剩飯曝幹,積一年到臘月初八煮粥,供信眾享用,稱為“福壽粥”。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謂之‘臘八粥’。”從此,民間也稱它為“五味粥”。 觸摸傳媒

古時有些地方,偏僻窮困,民間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加,才加入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或百合等,故又稱為“七寶粥”。

至今,中國東北、西北、江南等地區,人們仍保持着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節作文 篇7

東西生明,時光速流,又是一個春節即將來臨,在春節來臨之前,第一個小節便是舊曆年的臘月初八,按家鄉的俗稱叫做“臘八”。“臘八”在我的印象裏有着很深的記憶。因為“臘八”這天要吃“臘八粥”哦,每逢此時,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脣齒之間。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

母親説着,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着滾,嘴裏還“噢噢”地叫着,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

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説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説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

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温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牀。

當我們洗漱完畢懷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

母親端着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着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温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雖然現在臘八粥用的料已與以前大相徑庭,什麼桂圓、蓮子、枸杞、蜜餞等既營養又保健,十分講究,但我吃來卻總感到少了幾樣味道……哦,當我在紛繁俗塵的生活中一身疲憊時,我多麼想沐浴在母親那温暖的目光裏再吃她做的一碗“臘八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