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主題徵文精選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主題徵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清明節主題徵文精選15篇

清明節主題徵文1

昨夜春雷轟鳴,驚動了大地,驚醒了鳥蟲。春雨綿綿,潤滑着乾涸的土地,沖刷掉楊柳的灰塵。早上起來,滿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暢無比。

不由想起同事講過的一位家在農村的同學,在一場春雨過後,早上起來做詩的故事,記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眼前一片綠麥。”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才是真的觸景生情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尤其確切,幾乎每年的清明前後都會下雨,這時候的雨,於莊稼是貴如油,於萬物更是催化劑,你看春雨之後,路邊的野草閒花兒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空氣,爭先恐後地拔節、開放,讓你不由自己的要對它們注目。

春天的雷聲好象是從地底滾滾而來,由遠及近至你的腳下轟鳴着,震動着,似乎要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們,告訴他們清明節到了,該起來接受子孫的禮物了!

清明祭祖,上墳、燒紙,寄託哀思,懷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國的傳統也是文化,自殷商時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對祖先的崇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認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對話,是與人間聯繫的主要媒介,還肩負着保佑子孫後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還認為人即使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是存在的這個觀念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涉及到每個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時候,報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激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個人對親人們的誠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人性深處的道德理性重被喚醒。

這一天,即使遠在海外的遊子,也會遙祝自己的親人們在天堂裏生活得幸福快樂。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還加強了親友間的聯繫和團結,在共同的先祖和親人墓前,緬懷他們為家族的繁衍壯大作出的一切,繼而學習他們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強自身的修養,從而與家人親友一起,繼續發揚家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也被稱為清明節,這一天悲傷的成份並不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裏的親人的一次聚會,先讓久違的親人們品嚐家鄉的小吃,再乾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後與各路後人相見言歡,互訴衷腸,向他們告知家族的各種悲喜信息,嘮叨嘮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來,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真實了。

我祖先的墓地早已淹沒在渭水河畔,不知我們從遙遠的地方化去的紙錢和敬獻的鮮花他們能否收到?但無論如何,在這一天,我都會遙祝自己的先祖們在地下安靜長眠……

我地下的先祖和所有故去的親人、友人們,請接受我的禮物,那是一串微帶鹹澀的水珠,是用我的思念和淚水穿成,它會帶着我的祝福穿透地層,滋潤你們的心田……

清明節主題徵文2

“淅瀝瀝,淅瀝瀝……”

第一場春雨來了,點綴着華爾茲舞步跳來了。春天踩踏着淡淡的節奏,伴隨着潺潺綿綿的雨滴悄然降臨併為我們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人們自然而然的會平添幾分憂傷,特別是在細雨霏霏的時節,我們更是難解憂。

可我們一家不捨得這麼美好的春光,便一家去公園,尋找春的足跡。

春天的公園顯得格外清爽。天湛藍湛藍的,像是一枚藍寶石,剛剛被水洗過一般。周邊的山是那樣青,水是那樣綠,如同步入“神話”的境界。小草也是剛剛甦醒過來的,總覺得剛剛渲染的綠似乎綠得出奇,青翠剔透,宛如翡翠一般,近出的小花一朵兩朵,或濃或淡,或紅或粉,彷彿是春姑娘不久前才塗上去的。那樣的天籠罩着那樣的山,那樣的山圍繞着那樣的水,那樣的水映襯着那樣的花花草草。如詩如夢的境界,難道不像步入畫一樣的聖地嗎?這裏的一切都是那樣誘人,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愜意!

這天,公園裏似乎來了很多人,大概都因為天氣好的原因吧,還不到中午,車位都過半了。

人們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襖,奔向草地間,嗅着春地氣息,與春撞個滿懷。我們聽到的是春,看到的是春,聞到的是春,觸到的是春。一個個都神采奕奕,滿面紅光,嘴角邊也都洋溢着春的微笑。

我躺綠色的草地上,頭枕着美麗的紅帆,伴隨着舞動的絲絲春風,愜意無比!偶然仰望天空,幾隻風箏在空中自由飛翔。它們在與白雲嬉戲,與小鳥比賽,自在快樂得令人羨慕不已。我也按捺不住了,要爸爸買了一隻“鳳凰”風箏便在空地上玩了起來。

開始,我的動作還不太熟練,剛剛展翅起飛沒多久,便跌跌撞撞的“摔”下去了,經過幾次的魔鬼訓練,我終於會放風箏了!我用手持起線拐,把線放短些,有風時邊放邊跑,手中的線繩也不斷的拉動。那隻“鳳凰”便抖起雙翅,翩翩起舞。我仰望那縷縷白雲,注視着那隻在風中盤旋飛翔的“鳳凰”,在藍天之上自由飛翔。

哦,那是寫給天空的信!

春天,我們已到公園。你呢?

清明節主題徵文3

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可這次清明節不但一絲雨都沒下,而且老天爺彷彿故意跟我們作對似得,天氣格外悶熱,鄉下的麥苗似乎蔫了許多。原本的生機勃勃,原本的嫩綠,青綠,漸漸打了黃,這是極其缺水的階段。

恰巧,放了一天的清明假,再加上原本的兩天星期天,有了拯救麥苗的時間,爸爸帶着我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中午終於抵達了目的地,下了車看見媽媽來接我們了,她鞋子上有點幹泥巴,褲子上濕透了。顯然,媽媽正在給麥苗澆水,知道我們回來,來不及換衣服,就來接我們了。媽媽説:“現在正是給麥苗澆水的時候,非常緊,一口井被三四家佔着,”爸爸也加快了速度,回到家換了身舊衣服,就和媽媽直奔麥地了。

姐姐和我呆在家裏,一看錶十點了,再往外瞅瞅,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在等待中,我們漸漸入睡了。不知到了什麼時候,爸媽回來了,早上天剛亮,他們又出去了。

……

眼到了中午,爸爸和媽媽回來了,他們又是一身泥,這次上下衣都濕了,鞋子更是濕的厲害,我和姐姐急忙幫爸爸脱下鞋子,呀!濕鞋子可真難脱,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我們都笑了起來。爸爸的襪子也濕了,我去把爸爸的濕襪子洗了洗,濕鞋子重新刷了刷。媽媽也是累極了,為了讓媽媽歇會兒,姐姐去做了飯。媽媽説:“有兩個女兒真好,幫我們洗衣服、做飯。”聽了,我心裏頓時温暖起來,那時可真幸福,真希望時間在那一刻定格,我們的家永遠幸福下去。爸爸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原本沉寂的清明節,這次格外温馨。

清明節主題徵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天氣時晴時陰,還會下起小雨來,時小時大,因為清明節到了,剛好是在這個週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的心既激動,又沉重,因為星期天我們要回老家去上墳。

到了星期天,我們一家人一大早趕去老家。在路上,東山已經見到了,這時的山,有些淒涼,灰濛濛的一片,路邊的田地裏沒有農作物,只有一些乾枯的枝葉,有些是一片亂土,有些很有規律,一溝一溝的,可以看出,已灑了種子,農民叔叔正等待種子發芽呢!

轉眼間就到了二大爹家門口,準備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墳山,山上的樹,沒有一點綠色,只有乾枯的樹枝,有些樹上有了一些嫩綠色,不是太多,只有一絲絲,大地上沒了草,顯得格外悽慘,我不禁想:“清明節到了,連大自然都不敢調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樣,多麼安靜,連春姐姐來了都都不敢大聲張揚,多麼莊重,清明,清明,好清靜啊!”

到了墳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問:“雞呢?”我們這裏要現殺雞,把雞血淋在山神上,這麼一個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説了一句:“雞沒帶來,放在家裏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電話給姑爹,叫姑爹把雞送來,過了一會兒,姑爹來了,大家才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殺雞,把雞清理乾淨;媽媽去燒水;姑媽去放冥幣、金子、銀子、草紙等東西,我和小坤放草紙、香。

大家開始完成自己的任務了,我細細看,這山上的墳參差不齊地排列着,有的墳高大而嶄新,有的墳連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這便是風的傑作,有的墳成為了一片亂石,仔細看還能看清它的摸樣,我懷着尊敬又莊重的心情認認真真地把一張張草紙放在墳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縫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務,很快他們的雞也煮熟了,奶奶把雞放在一個碗裏,用筷子把雞頭立起來,用碗,把飯盛了進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裝在一個大鐵盤裏,要給逝去的親人們“吃”,我們到了一個墳前,作為主持的奶奶,説了幾句話,點燃了草紙,把各種東西拿去燒,燒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進火堆裏,接着按輩分算,輩分大的人就先磕頭,磕三下,拜三拜,這樣輪着下去。我們拜完了所有墳,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這一個週末讓我過得十分有意義,因為讓我緬懷了一下已故的親人,並且讓我去了一趟農村,讓我欣賞了清明時期的鄉村景色。

清明節主題徵文5

今天是清明節,各家各户都回家鄉去掃墓了。因為下了一場雨,所以路很滑,但是我們還是上了山。

走了一陣山路,我們來到“太爺”墳墓前,爸爸和叔叔把墓上的雜草割掉,我的媽媽把上等美食擺放在墳墓前,奶奶點了幾根香在“太爺‘的墓前不知説了什麼話,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默默地在心裏念着:“老太爺啊,您一定要保佑親愛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之後,奶奶燒了一疊金黃金黃的紙,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我們把東西收好,高高興興地下了山,回家了。

雖然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我們大老遠回鄉下掃墓,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清明節主題徵文6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着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很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主題徵文7

四月,草長鶯飛,風和日麗,清明節帶着新綠的顏色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光向我們走來。

清明,淵源於五霸崛起,羣雄爭鋒的春秋時期。傳説,跟隨晉文公重耳風雨飄搖19年,忠肝義膽,同舟共濟的一代名臣介子推,於功成身退後,揹負老母潛入深山。晉文公尋找不見,下令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母子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恪守孝道,懷揣孝心,是介子推的`精神遺產,也是清明創設的初衷和緣由。

清明,是一個在親人眼中寄託沉甸甸思念的日子,在這個特定的日子裏,無論咫尺天涯,人們都要重返故里,將一份純真的思念,培植在親人青草萋萋的墳塋上,長成温馨的慰藉。而那些羈留異鄉的人們,也會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遙遙祭告,或是瞻仰親人的遺像,或是撫摸故人的遺物,或是朝着青冢的方向默默遙望。

清明,是一個在文人筆下詩情畫意的日子。“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家喻户曉的佳句傳誦至今。清明前後,雨是細軟的,風是和煦的,正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也是一個後人心中仰視和追思的日子。清明時節,我們更加緬懷新中國誕生六十年來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志士。同學們,我們一起點擊一下由團中央、中宣部聯合創辦的民族魂網站吧,那裏有我們的先烈們。讓我們在網絡空間裏,送束花,點首歌,點支蠟燭,網上祭英雄,共鑄中華魂。

清明,更是春耕春種的日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人生也一樣,只有在“春天”裏播下心願,才能在“秋天”裏收穫人生。播種,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創造、新的起點。讓我們像辛勤的農民那樣,一生播種,播種一生;努力人生,收穫人生。

清明節主題徵文8

3月30日晚,老爺爺(爸爸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農村風俗,三天後出殯。

4月2日—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早晨6點30分,親戚們齊聚在老爺爺的靈堂前。大家身穿孝服,腰間繫一根稻草繩,手拿竹棍。女的頭戴白巾,男的頭上則多了一個三角帽。出殯儀式正式開始,靈柩被抬出了屋外,我們便按輩份依次跪好。村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念悼文,講述了老爺爺一到八十六歲的生平事蹟。幾分鐘後,我的膝蓋疼痛起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十幾分鍾後,大部分的人由雙膝變成單膝跪地,老爺爺的兒女還在彎着腰,低着頭,規規距距地跪着。爸爸跪在爺爺後面,豆大的汗珠順着他的臉頰流下來,頭上的白巾和衣服濕透了,也顧不上擦。半個小時之後,悼文唸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一條白布從隊伍的前頭傳到後頭,大家左手拿着白布,緩緩地往前走。手拿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龍、舞獅隊在後面。在一塊空地上,老爺爺的靈柩被放下來,爺爺奶奶們便又跪着。舞獅隊開始表演啦!兩隻“獅子”一會兒跳得比樹還高,一會兒又趴在地上嬉戲,行人都紛紛停下腳步觀看。有些親戚將零錢扔到空地上,“獅子”馬上張開“血盆大口|”,將錢吞了進去。七爺爺手拿百元大鈔在頭頂搖晃,“獅子們”反應迅速,一口就“吃掉了”。舞龍隊出場了,它們使勁擺頭甩尾,看得我眼花瞭亂。表演結束之後,隊伍繼續前行。

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我們被告知取下腰間的稻草繩,丟掉手中的竹棍。十點左右,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小山。靈柩停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旁,裏面放滿了稻草和紙錢。一位叔叔點燃了稻草和紙錢。我們在老爺爺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候,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奶奶提着一小桶米飯,給每人舀了一小勺。剛開始,我還不想吃,奶奶説:“這是風俗。”我就一口把米飯吃了。我們又來到老奶奶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奶奶遞給我一根樟樹枝,再三叮囑回去以後,要將樟樹枝放在老爺爺的廚房裏。我和媽媽、姑姑們往回走,爸爸和爺爺們留下來安葬老爺爺。中午一點半,老爺爺門前的空地上擺滿了桌子,到處都是人。聽奶奶説,有78桌呢!吃飯的時候好不熱鬧!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感受到了農村那不一樣的風俗!

清明節主題徵文9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裏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為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着家人張羅着祭祖用品,嘴裏還唸唸有詞,説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裏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着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抬着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着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着炫耀嘛!看着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歎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着淡淡哀傷的節日裏,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為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説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抬着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着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為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着帶着哀愁與不捨,拖着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着剛才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主題徵文10

今天是清明節,另外興趣班都停課了,只有早上的一節語文課。也就是説,上完語文課,我必須馬上趕往老家吼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語文課出來,媽媽已經帶着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車像離線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由於心急,開錯了好幾次。不過路上的風景美得讓人驚歎,一開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濛濛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

汽車行得很快,一會兒就到老家。拉上了偉偉哥哥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墓地。由於偉偉的指點,這次總算沒有開錯。到了墓地,一打開車門,一股新鮮的空氣夾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撲面而來,讓大家忍不住做了幾個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見一片片茂盛的叢林,裏面不時傳出幾聲清脆的鳥叫。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抹鮮豔的紅色——映山紅!鳥聲開始密集,樹反而越來越少了。到了,到了!媽媽把堆在墳前的荊棘和樹枝掃到了一旁。這時大大姐帶着一家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燃放了煙花,又在墳頭插了一支松樹枝,便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竹林,裏面長着不少筍,經得主人同意後,我們挑了幾支剛探出頭來的嫩筍挖回了家。

下午,我們還去了吼山,吼山風景還是一層不變。但是,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清明節的一天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愉快的心情和放鬆的心態。

清明節主題徵文11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瞭,我遠在異鄉的伯父回來了。因為工作繁忙,他已有幾年沒有回來過,今年是爺爺去世十週年,他特地告了假回鄉來給爺爺掃墓。正趕上學校放假,我便陪同伯父一起去爺爺的墓地。

伯父是個大學教授,他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鏡,温文爾雅,很有學識的樣子。我提着東西跟在伯父身邊,聽他講述他小時候和爺爺之間的故事。他深情的講述將我又帶回到爺爺身邊。到了爺爺的墳前,他將準備好的鮮花放在爺爺墳前。伯父在墳前幾度落淚,我們大家也都沉浸在悲傷中。

回家的路上,我們慢慢從悲傷的氛圍中解脱出來。伯父給我講了很多關於清明的知識。他説:“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裏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將農曆三月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户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日。”

“大伯,後天才是清明,我們天前兩天上墳唉,為什麼不在清明這一天呢?”我忽然想起這個問題,問道。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夠為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還有這一説,我可是聞所未聞。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伯父接着説:“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將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伯父滔滔不絕的講述,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一個節日還有這麼精深的知識,以前只知道清明節掃墓,我們可以放假罷了。今天我體驗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我不禁對祖國的文化產生了崇敬之情,。祖國還有那麼多高深的傳統文化,我們真應該繼承和發揚呀!

清明節主題徵文12

還下着如絲如毛的細雨,新生的葉上像抹了層油,使葉片晶瑩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着那雨,從天而降。嚐嚐,好像還略帶鹹味,難道這是先人們的感動之淚?

我帶着疑惑跟隨着長輩們走着,不久就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新生的樹木圍繞在她身邊,那又是年輕的一代。四周靜靜的,只剩下細雨的沙沙。

帶着思念,我們與長眠於地下的先人進行心靈對話數秒,隨後伯伯説話了:“我們都來看您了,給您掃墓來了!”伯伯很激動,好像真見到了奶奶,又聽到了那曾經最動聽的聲音——母親的呼喚。

他慢慢地蹲下,眼角露出了一滴濁淚。他點燃了三炷香,輕輕的,緩緩地插進了泥土。無言的淚無聲地劃過他的臉頰,它送去了思念,祝福,折射着曾經的一幕幕普通的回影。

撿完了春天的殘葉,我們匯在一起點燃了火種。爺爺,伯伯、姑姑、爸爸,我們拿着天國的鈔票,捎進火裏,捎去祝福與思念。

那一份份糊包上的名字,曾經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人生苦短,生死之別。那曾經歲月中的一幕幕被我們看的太過平常,不懂得體會其中的真情,待到失去才懊悔。

望望上面的樹葉,再過些日子也會長大、成熟、飄落;人也經過童年、青年、壯年、老年。人一代代的延續,最後化作的只是一把泥土。走過一生,平凡一生,錯過一生。但人僅此一生,似乎該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是得,不僅是為世間留下一塊墓碑,更該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火滅了,人散了,又只留下一塊冰冷的墓碑。而墓裏的靈魂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我知道,日後我也會化為一把泥土,一塊墓碑。而我的靈魂,我的思想,我的品質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那麼,這一生!我就不枉走過!

清明節主題徵文13

4月5日,每年陽曆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和祭奠先輩的節日。今年清明節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

首先,爺爺和爸爸給墳上挖了兩個墳帽,我和我的媽媽負責燒紙錢,奶奶的任務是墳四周的雜草都砍掉,然後,爸爸我的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我的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家人已經來過了。最後,我們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輩的墳墓前默默祈禱。

我覺得今天真好!一邊上墳,一邊還可以郊遊。明年的清明節,我還要再來!

清明節主題徵文14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裏做清明餅, 清明餅是一種令人風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後並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鹹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鹹的自然食慾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採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着,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後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乾半濕的麪糰.麪糰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鹹的是鹹菜筍肉末.最後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着奶奶把麪糰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着我第一個做的,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葱翠欲滴.油光光的冒着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的十分愉快!

清明節主題徵文15

上星期六,我們一家很早就起牀了,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掃墓,由於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並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着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一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後,媽媽叫我們幫忙把一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説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着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後,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於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後下山,準備去飽餐一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飢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一番!佳餚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能夠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一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沉,我們才拖着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掃墓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瞭解了掃墓的意義。清明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繼續保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