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報告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7.86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諮詢案例分析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報告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報告1

一、基本情況

XX(化名),X,XX歲,國小X年級學生。

1、該生學習成績差,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經常不完成,而且書寫馬虎。

2、人際關係不好,總是欺負弱小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喜歡捉弄別人,在校經常會因一些小事與別人鬧矛盾,然後就開始罵人,打人。同學們都不喜歡與他相處。

3、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説,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二、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就跟在爺爺、奶奶生活,學習方面,在家裏也沒有人輔導,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為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大人對他言聽計從,沒有約束他去做一些不應做的事情。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

3、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總之,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來源於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三、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係;

3、學習習慣。

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後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捱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覆後,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徵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説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徵。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説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習慣: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並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進行晤談引導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瞭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願;

5、着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麼想,想怎麼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於讓孩子宣泄;二在於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五、諮詢效果評價

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

心理諮詢案例分析報告2

一、標題,摘要

【標題】一例大學生嚴重心理問題諮詢案例報告

【摘要】本案例是報告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並接待的一起大學生心理個案。諮詢員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針對一例大學生嚴重心理問題進行了諮詢。通過諮詢,幫助求助者樊某某逐步改變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和自我評價系統,建立合理的認知觀念和有序的生活制度,提高自我平衡能力。經過近兩個月的諮詢和幫助,該求助者從精神狀態、身體健康和社會活動功能等方面均得到了明顯的改觀。其心理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達到了諮詢的效果。並在畢業離校前有了明確的擇業去向。經過本案例諮詢,證明合理情緒療法以及行為療法對樊某某進行諮詢與治療是有效的。

二、一般資料

(一)求助者的人口學資料

求助者:樊某某,女,21歲,漢族,某高職院校大三學生。出生於農村家庭,父母中學文化,以務農為生,勤勞忠厚,養有三個子女。家庭條件在農村屬中等,家人身體健康,家庭關係較為和諧。

二.求助者生活狀況

求助者樊某某平時性格比較活潑,為人直率,善言辭,學習刻苦,愛看書閲報。學習成績比較好。與宿舍和班裏同學總體處的比較融洽。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秀,文筆較好。班主任、班幹部和同學們對她評價較好。

該求助者自實習回來,心情不太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精神疲憊並越來越感到害怕、緊張。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腦子裏胡思亂想。近期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重大改變。

三、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

當事人注意力不集中,腦子胡思亂想。緊張、害怕,失眠兩個多月,伴食慾不振。自我評價降低。

個人陳訴:

“自實習回來,我心情就不太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精神疲憊並越來越感到害怕、緊張。白天犯困,晚上又睡不着,腦子裏胡思亂想。尤其一個月前我在《華商報》上看到一則有關失眠引起神經衰弱,最後發展為精神分裂症的報道,就聯想到自己將來可能也會這樣。馬上就要畢業找工作了,我目前這個樣子,怎麼去找工作。有時整夜睜着眼睛望着天花板,當聽到同伴的呼嚕聲,我心裏又急又氣。我很壓抑,想大喊大哭一陣,但又害怕影響別人。我也多次向宿舍和班上同學説過自己的情況,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希望自己能恢復到從前的狀態。開始同學們都很關心我,理解我,開導鼓勵我。但時間長了,我明顯感覺到同學們開始對我冷漠、迴避,甚至排斥、厭惡。我什麼都不想做,上課也是應付,只要一坐在哪兒腦子裏就想這些事。連飯也不好好吃,身體一天天消瘦、憔悴,自己本來就長的不好,現在這個摸樣,我怎麼去找工作。身邊也沒有人願意聽我説話了,想回家又害怕父母責怪,父母要是看到我現在這個樣子,他們一定很傷心,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現在是無處訴説,無處可去,真是苦悶死了。我憋的實在不行了,上次交作業時,就想説給老師,想讓老師幫幫我”。

四、既往史

該求助者沒有既往軀體疾病,上高中時曾因失眠到醫院就診過,醫生説有神經衰弱的症狀,服用過改善睡眠的藥。

五、個人成長史

該求助者在三子女中排行最小,父母、哥姐,尤其是母親對她疼愛有加。自幼身體單薄柔弱,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她關愛有加。雖然出生於農村,但從小到大父母從不讓她幹家務和農活,父母和兩個姐姐都很照顧她,她也聰明伶俐,懂事好學,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家裏希望她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成長過程中總體上較為順利。

但是,由於當年大學聯考緊張,發揮失利,沒有考上如意的大學,無奈之下就上了高職院校,與考上重點大學的高中同學相比,覺得很失落,很沒有面子。

在畢業實習期間感受到實習單位某些人對自己的不屑與冷漠,聽到別人對自己的長相產生非議,説她這長相將來哪個單位能要,將來對象也難找。

六、諮詢師和他人觀察(或觀察和收集到的資料)

本案例是報告人於2010年4月通過教學所接到的一個案例。首次約談,求助者樊某某獨自來到學校心理諮詢室。該女生個矮,長相確屬一般。身體單薄消瘦,面容憔悴。初見老師稍顯緊張,有些拘謹,但坐下談話時身體一直前傾,態度懇切,語言表達清楚流暢,語速稍快,話多,表達急切。話題主要圍繞“睡不着覺,自己得了神經衰弱,害怕再得精神分裂症,要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咋辦”等內容,急於傾訴、急於求助的慾望很強烈。

從第一次談話瞭解到:求助者失眠達兩個多月,主要從畢業實習開始到現在。在這之前,也曾偶爾失眠過。該求助者出生於農村家庭,父母勤勞忠厚,中學文化,以務農為生,養有三個子女。家庭條件在農村屬中等水平,家人身體健康,家庭關係較為和諧。該求助者在三子女中排最小,自幼身體單薄柔弱,父母、哥姐,尤其是母親對她關愛有加。雖然出生於農村,但從小到大父母從不讓她幹家務和農活,父母和哥姐都很照顧她。父母説她太柔弱了,生活在農村幹不了農活,可能婆家也不好找,出去打工也不放心,希望她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她也聰明好學,懂事伶俐,上學成績一直不錯。但是,由於當年大學聯考緊張,發揮失利,沒有考上如意的大學,無奈之下就上了高職院校,與考上重點大學的高中同學相比,覺得很失落,很沒有面子。

進入學校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心態逐漸穩定下來,覺得只要不斷努力,刻苦學習,以實力來證明高職院校學生並不比其他院校差。因此,三年來,樊某某的學習成績比較好。她的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秀,文筆較好,特別表現在自由發揮的作業上,如小論文。從班主任、班幹部和其他同學那裏瞭解到,她平時性格比較活潑,為人率真,善言辭,學習刻苦,愛看書閲報。與宿舍和班裏同學總體處的比較融洽。但隨着她精神狀態的變化,同學們對她的評價也發生了改變。 但是自實習回來,同學們都覺得樊某某顯得有些孤僻、神經過敏、嘮叨。特別是看了某報刊上登載的一篇有關失眠、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症的宣傳資料(實際就是某藥廠為推銷自己的某一種安神補腦藥而做的廣告宣傳,其中誇大渲染失眠的危害後果)後,就整天胡思亂想、愣神發呆,見人就説自己得了不好的疾病。

經過進一步談話瞭解到她精神狀態發生變化的過程:她在實習期間,儘管自己很努力,對待實習單位領導交辦的任務都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也得到實習老師的肯定和好評。但是,自己從某些方面也明顯地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不屑與冷漠,特別是聽到別人的議論,説她這長相將來哪個單位能要,將來對象也難找。整個實習期間,白天應付工作,強打精神,晚上就想起別人的議論,睡覺不塌實,時睡時醒。她説回想起來,大學三年裏,宿舍及班裏好多女生,都談過戀愛,有的已經找到了理想中的戀人,而自己從沒有談過戀愛,也沒有哪個男生鍾情於自己,現在想起來可能就是因為自己長的不好,外在條件太差了,由此想到自己將來的戀愛婚姻就成問題。馬上要畢業了,自己是這個樣子,社會又很複雜,家裏又沒有什麼社會背景,自己真沒有多少把握去面對社會,心裏真是沒有底。返校回來以後,又聽到有些同學的工作已經有了明確的去向和安排,而自己還沒有着落。一想到這些,就更加着急,害怕緊張,無法入睡,長時間失眠,很痛苦。而某報刊上對神經衰弱的誇大宣傳,加之自己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更加重了她的緊張、焦慮。

七、病因分析

(一)生物學原因

求助者樊某某,21歲,女性,未婚。從小身體單薄,飯量少,有點挑食;睡覺不太塌實,體質弱,身體健康狀況受家人關注。曾因失眠就診,吃過改善睡眠的藥品。個人身體外在長相一般,對此比較敏感。

(二)社會原因

1、大學聯考失利,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很丟面子,上了高職院校後感到很失落。特別是來到大城市的大學校園,強中自有強中手,到處都是俊男靚女,相比之下自己的經濟條件和外在長相條件差別很大。認為就是自己學習再好,也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

2、自幼身體柔弱,聰明懂事,學習好,倍受家人呵護,對家人很依賴。家人的過分關心和評價,使該生從小就對自己的身體和長相比較敏感。尤其是母親總説“你體弱瘦小,如果考不上大學,在農村連婆家都不好找”這樣的話,對該生的自我長相評價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小就認為自己長的不好,對別人的評價很在意。在這種認知框架下,很容易產生個人長相決定一切的錯誤認知,並泛化到人際交往、戀愛婚姻、求職擇業及發展前途等方面。

3、在實習期間,又遇到別人對自己不好的態度和議論,進一步強化了“自己長的不好,長的不好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對象”的觀念。面臨畢業,當聽到其他同學已聯繫好了工作後,心裏則更加着急,接連失眠。

4、報紙上偏頗的信息報道又直接誘發了她脆弱敏感的神經,使她本來苦悶煩惱的心裏“雪上加霜”。在心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又轉向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由自己的失眠聯想到神經衰弱,再聯想到精神分裂症。心理和生理的問題猶如兩條繩索在不斷地纏繞着她,而且越來越緊,使她掙脱不開。神經衰弱症狀僅僅是表層現象,失眠和神經衰弱,都是由嚴重心理問題引發而導致了目前不良的精神狀況。

5、缺乏善於使用社會支持系統的意識和經驗。平時不注意建立自己有效而穩固的社會支持系統,自己遇到的心理問題不能解決時,又不想給家人訴説,給同學説又得不到正確有效的指導。

(三)心理學原因:

1、存在認知錯誤: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很丟面子;沒有談戀愛,沒有男同學喜歡自己,就是因為自己長相不好,經濟條件差;長相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戀愛婚姻也不會有好結果;失眠就導致神經衰弱,得了神經衰弱最終就會得精神分裂症。

2、情緒方面:神經活動不平衡、感受性高、內心體驗敏感深刻、心境波動大、應對刺激的能力弱,容易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定。

3、行為模式方面:行為的自主性差,缺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巧,在緊急、關鍵的事情面前,缺乏應對的經驗和技巧,如在大學聯考和畢業之時。雖然也有向別人求助的意識和主動,但方法欠缺,遭到別人的排斥和討厭。自我控制能力弱,有迴避行為,如不想參與集體活動,想換環境回家等。

4、個性方面:自卑心理嚴重,依賴性強,固執,自我中心,自憐自憫。追求完美,自我期望值高。認識狹窄,自我評價不完整,不能正視現實,自我悦納不夠。

八、評估與診斷

(一)對該案例的心理狀態評估

1.精神狀態:(1)注意力不集中;

(2)記憶力下降;

(3)自控能力差;

(4)精神易興奮,胡思亂想;

(5)緊張,害怕。

2.生理狀態:頭部昏沉、疲勞、食慾下降、腸胃不適、面容憔悴。

3.社會功能狀況:(1)學習效率低;

(2)社會交往減少,不想參加集體活動和外界活動。

(二)該求助者的`主要症狀和診斷結果

1.主要症狀: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煩惱、易激惹、精神緊張、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迴避和泛化行為、睡眠障礙、頭部不適感、消化功能減退。

2.診斷結果:嚴重心理問題並伴有疑似神經症(如神經衰弱)。

(三)對該案例的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即有無自知力,有無主動就醫行為,是否存在邏輯思維方面的異常症狀等,判斷是否為精神病。該求助者的知情意統一、一致,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據求助者表現出的症狀,內心痛苦的程度,對社會功能的影響情況,有無泛化和迴避以及病程,判斷是否屬於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樣心理問題。該求助者緊張、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問題持續時間較長,為三個多月,已經出現泛化及迴避,已經影響了社會功能,已經不屬於一般心理問題的範疇,而屬於嚴重心理問題。

3、根據“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條件:

第一,引起“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該求助者正是因為在實習中因自己的外在條件而受到別人的冷遇和負面評價,使她本來自卑的心理更加敏感而強烈。由此而泛化到自己的戀愛婚姻及今後的擇業,而這個現實刺激又發生在畢業前夕,為她本來就焦急的心情而予以重重的一擊,使他產生明顯而強烈的焦慮、害怕、緊張,造成嚴重的失眠。

第二,從產生痛苦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該求助者從實習開始到返校上課,其痛苦、焦慮、擔心害怕而導致的失眠已達兩個多月;

第三,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應越強烈,多數情況下,會短暫地失去理性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該學生長時間失眠的情況下,無意間看到報紙上關於失眠、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症的報道,這一誘因更加刺激了她敏感脆弱的神經,使她的害怕緊張加重,在最近的一個月一直處於驚恐之中,有時想大喊大哭一陣。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不想交往,也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説,腦子裏想的就是報紙上的事,已嚴重影響到她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

第四,“嚴重心理問題”有時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該求助者從小到大一直受到家人的全面照顧與呵護,自理和自立能力較差,加之身體弱小,在人格上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綜合以上幾點,該求助者屬於“嚴重的心理問題”。

4、根據神經衰弱的臨牀表現和症狀特點,該求助者以腦和軀體功能下降為主表現出以下主要特徵:

(1)精神疲乏、注意力難以集中、生活學習效率低;

(2)回憶及聯想增多且難以控制;

(3)對聲、光、噪音敏感,晚上睡覺對日光燈、開或關門聲及別人的活動、呼嚕聲都很在意;

(4)易煩惱、易激惹、心情緊張,感到痛苦,並常常向別人傾訴,尋求幫助;

自己控制不了或擺脱不了;

(5)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頭部不適;

(6)個別內臟功能不適,如消化不好。

根據以上症狀表現,該求助者具有神經衰弱的症狀。

(四)對該案例的鑑別診斷

1.與精神分裂症相鑑別:精神分裂症早期有神經衰弱的症狀,但常常伴有思維障礙和人格改變,如孤僻、淡漠、行為怪異、幻覺、妄想等,無自知力和求醫願望,本案例無此典型症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2.與抑鬱症相鑑別:抑鬱症雖有神經衰弱的症狀,但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興趣減退,有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本案例無此典型症狀,因此可以排除抑鬱症。

3.與焦慮症相鑑別:焦慮症的焦慮為原發症狀,本案例的焦慮為繼發症狀,且以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為特徵,因此可以排除焦慮症。

九、諮詢目標與諮詢方案的制定

1、改變該求助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和自我評價系統。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系統,學會面對現實和應對現實。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2、改變該求助者煩惱、易激惹的情緒,提高自我平衡能力。

3、幫助該求助者正確認識和科學瞭解失眠、神經衰弱和神經分裂症的具體知識,消除精神緊張,消除對這些病症的誤解和害怕。

4、改變該求助者的社會交往狀況,幫助她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5、幫助該求助者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改變她的生活現狀,加強運動,增加營養,恢復體力,使她的生活緊張有序,改善睡眠。爭取在畢業前,從生理、心理到整個精神面貌都有明顯的改觀。

6、運用有關心理學的原理和心理諮詢的方法技能,具體採用談話法、認知療法(合理情緒療法),通過佈置家庭作業、教學活動和環境調適等手段實現以上各個目標。

十、諮詢過程

(一)諮詢階段的劃分

第一階段:本人通過批改作業瞭解到求助者的求助信息後,一週內約她談話2次,每次談話時間在1小時。主要是傾聽,讓求助者盡情訴説。目的是建立諮詢關係,收集信息,進行心理診斷,確立諮詢目標和方案。

第二階段:(1)安排3次談話,每次談話1小時。主要通過前兩次的談話所瞭解到的信息,如:何時失眠、因何失眠、如何評價自己和別人、人生的基本態度和觀念、對失眠、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症的瞭解程度、個人的成長經歷、家裏情況、學習和交往情況、個人婚戀觀等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核心問題,改變其不合理的認知、情緒或行為。(2)佈置家庭作業:寫出自己的優點和上大學以來的收穫;

制定一日生活制度,詳細記錄每天的一切活動,並寫出每天的感受和體會。(3)組織教學活動:上課對該學生加以關注多提問;

專題演講,讓該生參加,全班鼓勵,説出她的優點。(4)對她的服飾和髮型提出建設性意見,在穿着打扮上比以前有所改觀。(5)與她的班主任、系領導協調,允許她回家進行短時間的生活、身心調理。(6)側面動員該學生的宿舍同學和班幹部共同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想辦法一起幫助她。

第三階段:檢查每一階段的作業,詢問諮詢效果,並幫助她做求職準備。

十一、諮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自我評估:自前兩次談話後,有了傾訴的地方,心情就開始好一些。後來再通過多次談話和分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合理看法,找出了失眠的根源。也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優點和長處。現在情緒穩定多了,飯量增加了,也想活動了,並有信心去面對畢業、面對社會。

(二)本報告人的評估:

通過與求助者5—6次的友好談話,藉助於家庭作業、教學活動等一系列輔助手段,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該求助者從精神狀態、生理功能和社會交往功能等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認知觀念發生了轉變,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情緒穩定了,活動增加了,面容紅潤了。雙方也建立了很好的師生朋友關係。從求助者的整體諮詢效果看,擬訂的諮詢目標和方案,採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基本可行的。

十二、參考文獻

許又新著。《神經症》,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3 郭念鋒著。《臨牀心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輔導人生—心理諮詢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張明園主編。《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鄭日昌主編。《大學生心理衞生》、《大學生心理諮詢》、《大學生心理診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韋有華編著。《人格心理輔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汪道之編著。〈心理醫生〉,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