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閲讀方法有哪些技巧

欄目: 科普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69W
閲讀方法有哪些技巧1

第一項:常用的閲讀方法

閲讀方法有哪些技巧

1.可以“翻閲一本書”;

2.可以“瀏覽”、“走馬觀花地閲讀”一本書。在這種情況下,善於讀書的人一般也只能抓住對他來説最本質的或最重要的東西;主要的思想、事實等等。

3.慢條斯理地,不是從頭到尾地,而是“有選擇”地閲讀:讀得不快,但很紮實,有些部分略而不讀。例如,在歷史小説中略過歷史插曲,如《伊利亞特》中的“兵艦名稱一覽表”。

4.全面閲讀,從不遺漏,但對材料不進行專門研究。

5.最後,可以用“深入研究”書的內容的方法去讀,而且這種方法是閲讀方面最好的經驗。誰要是沒有用過,現在也不善於用深入研究的方法讀書,那就永遠也達不到一般所説的善於閲讀一本書的目的。

第二項:消極閲讀和積極閲讀

在消極閲讀時,我們好像完全屈從於作者的意志。既不批判,甚至也不作明確的評價。我們只是簡單地感受他的思想、感情、藝術形象;暫時和他的個性融合在一起,用他的眼光看一切,沉浸在他的感受之中。我們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世界裏,暫時忘掉自己,忘掉“自我”本身。讓喜歡詩的人回憶一下,他是怎樣讀自己所愛戴的詩人的作品中他最喜愛的詩篇的。在積極閲讀時則相反,我們總是從“自我”出發,評價作者的思想,有的贊成,有的進行批判,按照自己的觀點反覆進行研究,並做出結論等等。這裏最典型的情況是閲讀與自己的觀點相反的文章

第三項:膚淺的閲讀和深入的閲讀

用簡單的幾句話很難説明這種區別及其實質。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所體會,所以只是批幾點就夠了。還是先讓我們打個比喻吧。假設在我們面前有一大桶水,如果我們把棍子的一頭插入水中一點兒,並用它攪動,水的表面就開始轉動,但比較淺。把棍子再插深點,繼續用它攪動,更多的水開始轉動,如果我們把棍子插到底,並加以攪動,那麼所有的水很快就都轉動起來了。這個粗淺的比喻多少能説明一點兒膚淺的閲讀和深入閲讀的區別。閲讀時花費的精力越大,我們所讀的東西同我們的思想、感情中已有的東西聯繫得越緊,那麼閲讀也就越深入。由於深入閲讀的結果,書的內容應該為我們所“掌握”,我們“自己的東西”。既然我們贊成這些內容,如果“被領悟”,不僅對個性的某一方面,而且對一個人的行為本身起決定作用,因為個性的某一方面是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眾所周知,一本被深入閲讀過的、認真考慮的、徹底感受過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膚淺的閲讀,只需用最起碼的精力進行,通常只要達到勉強懂得在説些什麼的程度就行了,當然,這裏根本談不上“掌握”。

閲讀方法有哪些技巧2

(一)理解概念

1、表達方式 主要運用記敍、描寫,抒情、説明、議論滲透其中。

記敍 體現在事件的敍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寫 體現在人物或環境的描摹中,表現人物形象、渲染氣氛、襯托情感、推動情節發展。

抒情 體現在敍事過程中,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體驗而表達出的喜、怒、哀、愁等愛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之別。

説明 體現在敍事過程中,對個別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説明,使記敍內容更詳盡充實。

議論 體現在敍事過程中,對人物形象、事件所內含的意義進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題。

2、記敍範圍 主要是敍述事件、刻畫人物形象、描寫自然景物和社會面貌。

3、記敍主題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風尚、自然規律、人生哲理、社會本質意義。

(二)辨析要素、人稱、角度、順序、線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歸納概括。

時間、地點 文中表示具體時空的詞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及次要人物的襯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礎上以“為什麼發生這件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經過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體化,以“發生了什麼事”示問解答。

事件的結果 事件的結束,以“這件事最後怎麼樣”示問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內容中出現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題,以當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 件。

間接(側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人物或事件進行描述。

3、順序 按照敍事的先後過程,予以確定。

順敍 以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一一直敍,先始後終的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

倒敍 以回憶的形式,先敍述發生過的時間或事件的結果,然後承接上文,再敍述正在發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敍 在順敍事件的過程中,中間插入與正文事件密切相關的內容,對正文內容作出必要的補充。

4、線索 行文中,串聯起各個事件或貫穿全文始終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線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複出現的事物。

情線 作者在敍事過程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及其變化。

(三)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1、 快速閲讀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內容。

2、 審清文題,明確所問。

3、 回顧所學,正確解答。

4、 辨清題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題型有:記敍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要素;照應內容;指代內容。只要對照題目從文中找出相應詞句即可。

例:魯迅《社戲》“夏夜看戲”。

時間:夏夜。

地點:去趙莊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夥伴們。

照應的內容:“似乎聽到歌吹了”照應“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等。

指代的內容:“因為我在這裏不但得到優待”中的“這裏”指代“魯鎮的平橋村”。

5、 緊扣中心,深入理解,歸納概括。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外貌、動作、神態、心理特徵。

例:魯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貧困潦倒、好逸惡勞。

語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態——死要面子、掩飾不安。

動作——窮酸、顯示是個規矩人。

理解具體事件,瞭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師》“排除小糾紛”。

反映了蔡老師公正、善良、熱愛學生的精神品質,也表現了“我”熱愛、讚頌老師的思想感情。

從敍述角度瞭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鬆骨峯戰鬥”。

直接描寫了志願軍戰士在鬆骨峯與敵人激戰的情景,反映了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並通過營長述説戰後的情景間接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對敵人的刻骨仇恨。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記敍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義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麼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規律、社會本質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過敍述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表現了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惟利是圖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③ 怎樣確定剪裁的詳略?

聯繫記敍中心,與中心關係密切的事件需詳寫;與中心關係不大的事件略寫。

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西路軍的渡江情況最能表現中心,所以詳寫;中、東路軍的渡江情況與中心關係不大,因此略寫。

④ 怎樣劃分文章的段落和歸納其大意?

段落劃分 從敍述內容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着手解決,每敍述一個完整事件即為一個段落。

大意歸納 從本章節內容中,挑揀最能表現主要事件的詞句,精練簡潔地予以組合。

閲讀方法有哪些技巧3

縱觀歷年的英語高考試卷,我們不難發現,大學聯考閲讀理解題目中涉及低能力要求的事實和細節題逐步減少,而涉及較高能力的語篇分析、文章概括、上下文推理的題目逐步增加。因此,對語言的深層次含義的理解,無論是對詞、句的理解,還是對語篇的理解都需要藉助推理,從而得出語篇中不曾明確表述但又藴含其中的意義。

閲讀是獲得更綜合、更復雜、更精確信息的必要手段,我們考生在做閲讀理解時,不僅要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還需要針對不同題材和體裁的篇目運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確的選擇。一般來説,詞彙、閲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閲讀理解中三個最重要並且有相互聯繫的因素。

  在閲讀的方法上,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1、跳讀。就是快速地、一步閲讀法。實際上是有選擇的閲讀,即在文章中找到一個或關鍵幾個詞。用這種閲讀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類的問題最為有效。

2、略讀。所謂略讀是指比跳讀慢些的二步閲讀法。也就是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閲讀,目的是瞭解大意,對文章有個總的概念。此種閲讀方法能回答why、how之類的問題。

3、精讀。所謂精讀就是用最細緻、最慢、最深層的方法閲讀,目的是求得對所讀文章的全部意義的理解與掌握。在應用這種閲讀方法前,首先應用跳讀法找到與問題有關聯的地方,然後細讀。有時候文中有直接回答,有時候回答分佈在整篇短文中,需要考生找出,進行釋義、歸納、概括等。此種閲讀方法能回答需推斷、歸納和演繹的題目。

  而在使用閲讀技巧時,應該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帶着問題閲讀短文,根據不同題型,選用不同閲讀方法。即先看問題,再決定選用跳讀、略讀和精讀方法,這樣做,目的性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找出主題句,確定中心思想。每篇文章均講述一個主題,不管它有幾個段落,它們都圍繞着一箇中心思想。確定了中心思想,即抓住了關鍵。隨後通讀全文,找出重要詞語,通常在下面劃線,再進行推敲。

3、推斷單詞、句子和通篇的含義。在做閲讀理解時,常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看不懂的句子等。這時考生不要緊張,而應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通過邏輯思維,去推斷出此單詞和整個句子的含義。只要靜下心來,絕大部分是能推斷成功的。

4、儘快選擇答案。在閲讀理解時,如碰到難題,如推斷、結論題,不要過多地花費時間,可留下標記,待那些有把握的題目做完後再回過頭來做。有時候其它題目做完後,再做難題,能多少受到點啟發,對短文的理解也會有所幫助與加深,難題部分也可能就解決了。

閲讀理解是一項含有多種技巧的思維過程,涉及到大量的語言知識。語言知識包括詞、詞性、句子、語法結構等等;非語言知識包括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考生對目標語背景的瞭解會對理解產生一定的影響。若要正確閲讀理解一篇文章,考生就得在閲讀中一邊閲讀,一邊進行猜測、推斷、歸納、驗證。考生除了必須熟練掌握詞彙,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閲讀理解的準確性和閲讀速度的能力。不經過大量的閲讀和長期的閲讀訓練,僅*短期突擊而掌握閲讀方法和技巧,是不可能取得優異成績的。一個優秀的閲讀者往往具備不斷延伸猜測和聯想的強烈自我意識。提取別人提取不到的已知信息,讀懂別人讀不懂的文章。訓練這種能力、培養這種意識在閲讀過程中拓寬思路是很必要的。

Tags:閲讀